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电影 » 美国人眼中的电影长城
扩展阅读
电影弱点在线观看国语 2024-11-16 21:27:21
女生有哪些经典电影 2024-11-16 21:25:24
经典国产农村老电影大全 2024-11-16 21:09:33

美国人眼中的电影长城

发布时间: 2022-04-26 08:17:05

1. 对于非常不错的电影《长城》(The Great Wall)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我是哥斯拉的主人
传奇的老板
我最喜欢大怪兽了
我有一天坐飞机
经过长城上空
我觉得长城真美啊
如果人在上面打怪兽
应该会很炫吧
我找了几个小兵
(当然,没有一个是中国人)
攒出了剧本
于是《长城》项目诞生

情节相对来说并没有很差啊,除了有一只饕餮在长城上那段我有点懵逼其他都是挺连贯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挺清楚的,没有拖沓感。

2. 电影《长城》在国外评价怎么样

这部电影有其优势:它的服装让我们脱离现实,它的布景把我们带进了中国的深处,就像其他历史上的发达国家那样,以其规范、礼仪与价值观为基础。这部电影引起了我的共鸣,今日的论述通过马特·达蒙的角色来承担:两个世界的对立——一个被荣誉、道德、勇气和奉献支撑;而另一个却以醉心于卑劣的贪婪为基础:财富、强烈的个人主义同样侵蚀着社会的基石。再以时间为界限:即从2017年1月11日法国开画首日起,到2017年1月15日公映第一个周末止,这一段时间内共计5天的全部评论。因此,好评、差评和中评都存在,并没有什么刻意截取的情况。为什么选择这一段时间呢?首先,精力有限,而且现在长城还在公映期间,每日都有不少新的评论增加,恐怕做不到“同传同译”“讯息速递”;其次,电影《长城》开画第一周也是观众评分变数最大的一周,以低分2.8开画,平均每天上涨0.1分,到第二个星期就基本稳定在3.3分左右,因此首周的评论更具代表意义;最后,100多个评论虽然算不上多,但也绝不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长短评对于大家了解法国媒体与公众对于《长城》的观点、态度与看法是有一定助益的。虽然未必能够代表全部,但多少也能代表相当一部分人。这里,并不探讨《长城》究竟是好是坏,这个问题依然无解:因为正反双方都能从评论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论点并攻讦对方。那就与初衷相违背了。法国作家约瑟夫•贝蒂埃曾经说过:“电影,是一只对世界张开的眼睛(Le cinéma, c’est un oeil ouvert sur le monde)。”那么他国的评论,也不妨成为我们聆听世界的一只耳朵:这里的评论,不论正确还是错误,不论理智抑或偏激,形形色色各式各样,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一种思路——看看欧亚大陆另一侧,来自不同文化、习惯与族群的法国网友,是怎样看待电影《长城》、中美电影合作以及中国大片的国际化视野之路的。

3. 如何评价电影《长城》(TheGreatWall)

最近新上映的《长城》大家都了解多少,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马特达蒙和景田领衔主演,总投资1.5亿美金。由中影集团,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资达到好莱坞A级电影等级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马特达蒙和张艺谋的结合,实在很难不让人充满好奇;但另一方面,预告片里看到五色战队的盔甲,却给人带来一丝不好的预感。但是,导演张艺谋和马特达蒙以及巨大的投资还是吸引了我进入了影院。

但是,主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被什么精神感召这么做?这是看不出来的。电影里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电影的故事中,对信任这个主题的着眼实在是屈指可数。电影中充满了许多堆砌重叠恢弘的所谓大场面,却偏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缺少在重大压力之下人的决定,在脸谱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画。

4. 长城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影片的定位自始至终都非常明确,就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是一部中国风浓郁的电影,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电影主题关乎人的成长与转变,标准的好莱坞故事模板,但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在讲主人公威廉自身的成长与转变,也在强调集体的作用,抵御饕餮并非一个人的战斗,互相影响和配合的过程有着重提现,毕竟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中国没有仅仅成为一个地标或背景舞台,威廉仍会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和五军牺牲精神的洗礼而产生转变。导演在故事上做减法,整体上立求去个人化,没有任何多余的赘述和表达,故事和节奏流畅。(《凤凰娱乐》评)

《长城》的主题可以用五个词概括:信任、责任、忠诚、热血、牺牲,这与马特-达蒙扮演的欧洲雇佣兵所代表的价值观是有巨大鸿沟的,最终正是凭借这种中国精神,拯救了世界。 除了故事的大背景,影片的多处细节都能体现张艺谋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坚持。(《广西新闻网》评)
《长城》从整体上看,依然是一部非常张艺谋的电影,人海战术、全景视觉、雄奇的中国景观、秦腔、大鼓、大红大绿的饱和色系等典型的张艺谋元素在电影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金碧辉煌的宫殿、万箭齐发的场景,大批战士以方阵形式出现所呈现的仪式感,也有奥运会开幕式的即视感。大漠孤烟的西北丹霞地貌出现,观众就能感受到张艺谋强烈的个人风格。 (《广州日报》评)
《长城》不会被记作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但是导演的艺术格调,却在他的全景长镜头和对颜色匠心独运的应用上得到体现。既有历史感又有未来感,视觉奇观托起了这部影片。 (《卫报》评)
《长城》不过是好莱坞无聊打怪片的一次本土化入侵,并无太多原创性的建设。《长城》故事的缘起在好莱坞手里,张艺谋接过导筒,既是美国人觊觎中国市场的结果,也是中国资本入侵好莱坞的作用力。从完成片看,张艺谋的接盘非但没有挽救剧本先天缺陷,甚至连基本的加分也谈不上。在导演所能发力的人物塑造上,同样毫无作为。视觉上,张艺谋依旧是印象长城和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的那套,属于美学透支,并无任何新投入。(《京华时报》评)
《长城》导演张艺谋很有能力地将一个古代奇幻动作电影拍成好莱坞大片,但是导演招牌性的视觉奇观令人眼花缭乱,描绘细致人物关系和悸动激情的天赋,被导演过分认真想做成史诗大片的欲望给践踏掉。(《综艺》评)
影片角色没有意义,叙事也很无趣,甚至视觉和声音,看了一阵子后都开始麻木觉得言过其实。(《好莱坞报道者》评)

5. 国外评价 外媒怎样评价长城电影 外媒评论长城电影

《国际银幕》(70/100):观众可以被照顾的很好,如果要求不是很高。

《Time Out London》(60/100):不是一部好电影,不过看的还挺愉快。

《娱乐周刊》(58/100):看上去影片可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电子游戏。

《纽约邮报》(50/100):次级品《指环王》,不过它很快就会被遗忘。

《芝加哥太阳时报》(38/100):中国制造的愚蠢怪物史诗电影;《长城》犯了难以置信的错误并极其的糟糕;这部电影在中国已取得2亿美元的票房,很难想象它也能在美国取得这样的成绩,尽管马特·达蒙有号召力。但他在这部他表演生涯最烂的作品里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洛杉矶时报》(30/100):难得有一部钱多无头脑的代表作,说的就是《长城》。

《Indiewire》(25/100):以任何一种文化的标准来衡量都是烂片。如果未来电影业务主要是中美合拍,那《长城》的出现则是个不好的预兆。

《电讯报》(20/100):观看这部影片就像是脑袋往城墙上撞。

6. 外国人如何评价电影《长城》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带来的震撼足够大,虽然剧情和特效来说需要更精进,但是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中这种带有国家色彩的类型的电影还是不多见,一部宏伟的电影也需要有一颗宏伟的心来品味。

7. 《长城》作为我国首次尝试和好莱坞合作的影片,它在电影史上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长城》是好莱坞首次与中国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莱坞工业水准打造的超级大片,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工业模式下的电影。资料得知,这个故事并不是张艺谋带给好莱坞的,而是好莱坞拿着写了七年的剧本,找到了张艺谋。编剧则是曾经编剧过《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托尼·吉尔罗伊。最开始传奇影业创始人托马斯·图尔有一个概念性的想法:长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伟,一定不单单是为了抵御“人类”。2012年,罗异担任传奇影业联合华谊兄弟在中国创办的公司传奇东方的CEO,他来到中国20年,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从“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井喷阶段,这一切仿佛都是为了《长城》蓄力,无论是从电影内容还是市场培养方面。在这个合作的最佳时段,他找到了张艺谋,这位中国当代最具“掌控力”的导演。那时《长城》已经筹备了七年,中途还找过《燃情岁月》的导演爱德华·兹威克,但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递到张艺谋面前的,是一稿“特种部队”打怪兽的典型好莱坞式剧本。

所以在这部电影创作过程中,好莱坞保证资金,投入技术,同时也规定了剧本走向,电影节奏,而张艺谋在其中做的是“带着脚镣跳舞”。同时“借水行船,输出中国文化”又是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的一个动机和理念:“我一直主张我们要有这样的合作,我们借用好莱坞这样的力量和他们喜欢的东西,哪怕是拍一个爆米花的电影,但是我们可以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把中国的一些文化符号传递出去。”所以,当电影导演被好莱坞资本绑架,当导演主题先行试图借助电影输出中国文化符号时,便产下了这样一颗好莱坞类型片与中国文化符号夹杂的不伦不类的怪胎。

钱钟书曾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无痕有味。”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其深刻的主题、导演的艺术理想、人文精神理应通过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逻辑缜密的故事、气韵灵动的画面自然而然的渗透出来,而非如此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现出来。我们对这部影片的吐槽,不仅仅是因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对于一个曾经有思想、有个性、有才华,被称之为“鬼才”“奇才”的艺术家的失望。坐拥如此充裕的资本、豪华的明星、顶尖的技术,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线作品,这是绝大部分对张艺谋还怀有期待的观众所不能接受的。《长城》再一次证明任何一个畅销作品,都不可能仅仅是商业算计的分泌物。没有解决更高级的,让全球观众看到“一种活跃的、灵性的、充满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输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话。

8. 如何评价电影《长城》

这电影在中国被骂,但是我不骂,因为毕竟是老谋子的作品,就像当年《英雄》一样,也是被骂得很惨,但是其中很多情节却让国外的导演借鉴了,例如万剑齐发的场景,就让《斯巴达300勇士》《巴霍巴利王》等影片借鉴了。这就是很不错的成绩。《长城》是在国外,尤其是东欧或者俄罗斯有着很高的赞许度,老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咱们中国古代是这样的············就像《木乃伊》在影迷们心中一样,其实《木乃伊》这电影在埃及也很不受待见的,人家认为这电影其实是胡诌白咧,根本不值追捧。但是中国就有很多观众。就像很多美国大片一样,也许美国人不耐看,但是放到中国就有一大批影迷在追捧,这就是文化差异得结果··········看电影不用上纲上线,感觉有娱乐感就足可以了。

9. 电影《长城》的国外评价如何

美国时间2月17日7点,在北美终于开画。票房上,《长城》首日590万美元,位居、《五十度黑》之后,就数据来看,首周三天票房不算出众,但位居当周上映的新片之首,且略高于此前业内预测(最普遍为1700万美元)。所以,也不至于像国内有些媒体所说的“扑街”。”吐槽归吐槽,还是有不少人肯定《长城》的开创意义, 而对于纯影迷来说,这些都是外物,《长城》到底如何,还是你自己的观感说了算。中国人,外国人,也就没什么好在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