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电影 » 美国毁灭电影2100
扩展阅读
经典动漫大全25电影网 2024-10-24 00:05:34
红辣椒动画电影获奖 2024-10-24 00:04:51

美国毁灭电影2100

发布时间: 2024-10-23 22:04:20

① 有一部外星人入侵地球还强迫地球人挖金矿,然后地球人进行了反击的电影叫什么

就在人类濒临灭亡边缘的危急时刻,一个名叫强尼的青年从原来的藏身之地勇敢地走了出来,并到处寻找其他幸存人群,希望有一天能够推翻外星人的统治。

② 急求电影<<后天>>介绍 中文的

《后天》原本不叫《后天》,而是叫《明日之后》,也叫《末日浩劫》。这实在是个糟糕的变动,既没有“明日之后”的末日幽冥感,又失去了“末日浩劫”直取要害的生猛,但愿这个译名不会抑制观众买票进场的欲望,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在《魔戒》之后的北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样只靠视觉“杀人”的电影了。电影里也确实死了很多人,主要是美国人,大概死了小一半,其中还包括美国总统,就这点来说,本片比导演艾默里奇的前作《独立日》更疯魔了。

毁灭方式一:连天的海啸席卷城市,曼哈顿沉没。

毁灭方式二:巨大的龙卷风降临人间,洛杉矶成为地狱。

毁灭方式三:超低温气流冰冻城市,自由女神像。

剧情篇 头重脚轻的拯救

一般认为,灾难片的重点当属电脑特效,而剧情和人物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其实,灾难片要展现的往往是人类群体面对灭顶之灾时的反应,这就对剧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角色众多;二、层次明晰;三、主次得当。而想完好地达到如此要求,确实是对编导能力的极大考验。

《后天》的编剧兼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是拍摄灾难片的行家里手,他以前的《独立日》和《哥斯拉》虽然带有科幻或者怪兽电影的元素,其核心依然是正统的灾难片。所以,对艾默里奇来说,描写灾难下的群像还算是得心应手。在这部《后天》中,上有决策国民命运的美国总统,下有栖息纽约街头的乞丐,既有监守岗位的英国科研人员,也有被冰雹击倒在东京街头的日本职员,再加上身为气象学家的主人公与他的家人朋友,足以构成一派末日世界的微缩景观。从剧情展开来看,影片一直以主人公杰克·霍尔的活动为主线,前半段描写他说服政界高层,而后半段则是以他拯救受困纽约的儿子为重,而政界人士、霍尔的妻子、儿子的行动则成为辅线,始终都围绕着拯救与自救的主题。可以说,《后天》在层次处理上也是非常得当。

然而,这部影片的剧情也并非完美,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影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段落,显得叙事结构严重失调。《后天》最为精彩的段落就是开场不久后飓风席卷洛杉矶的场景,而等到影片的后半段,霍尔前往纽约寻找儿子的过程则显得颇为平淡,未受太多磨难便按部就班地到达了目的地。也许,导演原意想将冰冻纽约处理成影片的高潮段落,可惜营造力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使得影片整体都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至于影片的理论基础,我想气象学属于非普及性的知识,多数观众也不至于太过较真儿,这毕竟只是部靠视觉冲击取胜的暑期大片,而并非“探索”频道的科学纪录片。而影片为制造大团圆结局,居然让主人公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向迁移到墨西哥的美国政府发送传真,这多少有些穿帮得叫人发笑。

特效篇 把地球装进冰箱

没有哪个导演像艾默里奇这样疯狂热衷于把地球毁灭一万遍,从《独立日》到《哥斯拉》再到《后天》,其电影中的“毁灭当量”成倍增长,单从特技角度说,已经足以让观众体验到摧枯拉朽的破坏乐趣。

《后天》与环保无关,与政治无关,甚至都算不上一部预言第二冰河纪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它完完全全是一部“奇幻”电影———满足一些人心底里的破坏欲!

就像《终结者II》中“启示录”一般的核爆炸,当你看到“好莱坞”的招牌被龙卷风拧碎,日本街头被炮弹般的冰雹砸烂,整个纽约被连天的海啸吞没,帝国大厦迅速冰冻,摩天大楼只剩钢筋残骸,文明的巅峰瞬间变成昏黄的废墟,你怎能不感到巨大的冲击,就如同顽劣的小孩掀翻地上的玩偶,未知的力量把地球放进冰箱!

在灾难片中,大就是美。《魔戒》中的水淹双塔算什么?想像一下比那大一万倍的场面!而且你的视角不只停留在地面,还会被带到空中,带到云层,甚至太空!“人”变得越来越小,“环境”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片中只表现标志性建筑的毁灭,很少看到成千上万的“小人儿”抱头鼠窜,动不动就是直径几十公里的风暴眼,随便一个镜头都要用到摇臂,大量的全景俯拍、航拍,结合模型和电脑特效,把一场末世浩劫拍得穷奢极欲!

《后天》有着卓然视觉表现的原因,除了灾难规模大、数量多之外,还在于充满感染力的色调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灾难类型的变化,影片的色调呈现出富有层次的过渡,比如灾难来临前苍白黯淡的云层,暴雨降临时苍茫浑浊的街道,飓风席卷后满天尘土的昏黄都市,冰雪纷飞时惨白的世界,以及灾难过后耀眼的白色冰层、反射着阳光余辉的红色天际……一切都做到充分渲染情绪,让人完全感受到寒冷、潮湿、温暖等等气候变化带来的感官反应。

更有进步的是,艾默里奇学会了用“静”抒情———比如卫星划过时不再有“轰”的低响。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以下两个场面———纽约化作冰川之后一艘巨大的邮轮静静漂入纽约街头,以及暴风雪过后,丹尼斯·奎德和队友在半掩于雪地中的自由女神像下走过,仿佛来到了又一个时空中的《人猿星球》!

类型篇 发现无政府的快感

灾难片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的几类心理需要,下面就把《后天》放在灾难片的坐标系上,看一看它的成绩单。

视觉冲击:灾难片总是能给那些视觉效果狂人以巨大的发挥空间,给观众的眼睛以“地毯式”的轰炸。我感觉《后天》中的视觉效果良莠不齐,恐怕是因为片子的摊子铺得太大,场景太多,没有一个场景能够做得充分。相比起来,场景比较集中的《泰坦尼克号》、《龙卷风》等影片反而更有效果。

动作场面:很多灾难片虽然讲的是自然的愤怒,然而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人在里面跑来跑去,灾难片是动作场面最好的载体。《后天》中的动作戏都不太过瘾,原因可能还是摊子铺得太大。其实,《后天》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比如说最后一场,完全可以搞个地板大塌陷,或者人狼大战什么的。相比起来,《泰坦尼克号》充分发掘了狭小的场景里动作戏的可能性。

末世幽冥:宏大的、混杂着伤感、恐惧和悲壮的幽冥感是只有灾难片才能带来的心理快感。《后天》的中段成功地达到了这种效果,然而在后半部这种感觉却泄了下去。虽然《后天》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然而它所达到的幽冥感只相当于投资7000万美元的《天地大冲撞》,这只能归咎于剧情安排的不合理。

无政府快感:灾难来了,大家可以各行其是,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快感被很多灾难片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那些灾难片只发生在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后天》的灾难席卷全世界,当仁不让地表现出末日浩劫中的无政府快感,这也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之一。在《后天》中,把图书当柴烧的情节肯定会成为很多观众的最爱,在别的灾难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例子。

角色篇 到后天就把他们都忘记

《后天》惟一值得看的就是视觉效果,演员的表演几乎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编剧导演将所有角色放在商业流水线上,打磨成统一尺寸的螺钉螺母,几乎放过了对任何可能出彩的剧情、对白、或对角色的琢磨。因此你不会看到那些面对浩劫灾难时本应变得复杂、叵测、意味深长的人性和人物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被处理得潦草苍白的爱情、亲情或者友情。它们在电脑特技造出的末世景象面前,虚假得如同一束塑料花儿。因此,当片中那两大团状如冰激凌的“风暴眼”在大气层上空缓慢移动,地球像一枚误放入冷冻室的柿子那样从外到里逐渐结满了冰碴儿的时候,我心想,这世界总算清净了……

扮演男主角山姆的帅哥杰克·吉伦哈尔本是演独立电影出身的,他显然还不适合这种直白、简单的角色,状态一直紧绷绷的,很多戏都处理得缺乏火候。而他女友的扮演者艾米·罗森就更像一个摆设、一个芭比娃娃,其僵硬空洞却十分标准的笑容让“未来数年内好莱坞最值得关注的新星”这样的称号大打折扣;而山姆爸爸的扮演者丹尼斯·奎德稍好一点,毕竟他是男主角、大英雄、慈父爱夫,戏份不轻。可他义无反顾搭救儿子的行动实在缺乏信服力:除非他带着《七龙珠》里面的百变胶囊或者机器猫的时空车,否则他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在冰天雪地中步行到曼哈顿,见到儿子之后要怎样呢?难道是要死在一起?

黑人流浪汉和他的狗倒是有些出彩的戏,伊恩·荷姆关于苏格兰威士忌的论调也很美妙,可惜这些短暂的亮点无法改变整体演技的粗糙和僵硬。在这点上,《后天》永远超不过《人猿星球》、《地心末日》等经典科幻灾难片的高度,甚至还不如《独立日》好看……最后,“冰激凌”像《卡桑德拉大桥》中的鼠疫一般神奇地退却,一切恢复正常,北半球上空的大气层纯洁得犹如回到造物之初。这个只冻了一半的地球给人们开了一个不那么科学的玩笑,于是我们心情轻松,嘻嘻哈哈走出电影院,到了后天———甚至不用等到后天,就会把电影里所有的角色忘得干干净净。

③ 谁知道一个电影

《时差7小时》
时差7小时 (2004)(Life translated) 导 演:阿甘
编 剧:阿甘 妞妞
主 演:焦阳 卡里 詹尼弗·丽恩 陈冠希 妞妞 (更多)
上 映:2004年10月27日
地 区:中国大陆 英国
语 言:英语 国语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故事梗概:
我和“绵羊”在伦敦
16岁的妞妞(妞妞饰)从中国来到伦敦,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在机场,她认识了被学校安排来接机的香港留学生DJ(陈冠希饰),也为青春期萌动的一段感情拉开了序幕。
学校的生活刚开始并不是那么好过:同宿舍的女生就向妞妞规定了三条“不平等条约”;被几个女孩捉弄脱掉了外衣被推到阳台外,楼下的同班男生也都跟着起哄;男生故意捉弄她让她当所谓的橄榄球队的经理,帮他们收拾脏衣服脏袜子,打扫更衣室,而妞妞却毫无怨言,快乐地为同学服务……
通过自己的努力,妞妞终于渐渐融入了新的生活,昔日捉弄她的同学成了好朋友,那份萌动的初恋也在心中慢慢生长,一切都中止于妞妞考进了纽约的大学。感情究竟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交集仍是一个未知数……
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妞妞自己真实的经历,而这也是许多心中做着美妙的留学梦的青少年根本没想到的,妞妞用真实的纪录的手法把它写下来,并且亲自演给大家看。整个影片中没有一处情绪的直接宣泄,成长的烦恼,残酷的青春,朦胧的性,所有的快乐、伤心、温暖都在故事中静静流淌,一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让观众在看别人的故事时,一点一点地被打动。
从恐怖到青春
著名导演阿甘继去年的恐怖片《天黑请闭眼》后,突然扭转方向,转向青春校园题材,看中了深圳女孩妞妞写的一本纪录她16岁到英国留学生活的纪实小说《长翅膀的绵羊》,并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去年10月在英国开拍。
电影《时差七小时》以纪实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女主角16岁只身到英国求学的经历。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阿甘不惜花2100万英镑重金在英国全景拍摄,除了妞妞和陈冠希两位男女主角外,还有几个从各个地方去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其他演员和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国人。在英国选景时,阿甘发现一所将要被拍卖的女子学校,那里有着英国古文化气息浓郁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宽阔的橄榄球场,园内幽静的小树林,而且这里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一切堪称完美,这里也就成了影片的拍摄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甘坦露了他冒险拍摄这部昂贵的青春校园片的想法。他说:“近两年,产生了韩寒、郭敬明等几个高销量的青少年小说家,他们的作品都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妞妞是这些青少年作家中唯一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她的视界开阔,历史包袱轻,文笔明显轻快而且具有更强的娱乐性,这是我看完小说就想把它变成电影的主要原因。而且,目前出国留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家都把外国学校想象成天堂,对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却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这类题材的影视剧,是市场上没有的,所以我敢冒这个险,花2100万到英国拍这样一部昂贵的青春电影。”
有关原著
2002年初,妞妞根据自己在英国的中学留学经历创作了15万字的处女作《长翅膀的绵羊》。该书自2002年5月出版以来,共重印8次,印数累计15万册。小说的海外华语版权于2003年7月被台湾民生报股份有限公司买下。2004年7月,根据小说原著改编的漫画出版面世,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2003年,妞妞将《长翅膀的绵羊》一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时差七小时》(Life Translated),自己担任编剧并出演该片的女主角。这部由深圳市梦想隧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出品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6岁中国少女独闯英伦的故事,反映了一代小留学生在国外求学、成长、自强、拼搏的过程和由此折射出来的阳光心态。该片是我国目前首部在国外全景拍摄的青春校园故事片,预计在2004年10月27日作国内首映。影片上映前夕,妞妞还将推出新作《触电伦敦》,从一个影视新人的角度披露电影《时差七小时》拍摄制作的点点滴滴。
2004年6月,妞妞出任电视节目《妞妞巧用英语100句》主持。
原书“名言”
考验是磨练,也是成长。在接受社会最真实的考验中,人成长得的最快,也成熟的最快。
在判逆的时期,不一定要和大人针锋相对,判逆的时期,我们也可以不叛逆。
十六岁是不分国界的。
踏入五月,灰暗低沉的天空终于被一片澄清而透明的蓝色所取代,绵绵的细雨也渐渐变成了温和的阳光。窗外,千万朵清新淡雅的黄、白小雏菊点缀着青翠欲滴的草地。微风起时,空中飘扬着蒲公英柔柔细细的花絮,悄然为初夏的校园添上了一缕不真实的浪漫。在清澈的天空下,一切的朦朦胧胧都逐渐变得清晰、透明。所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所有打不开的结,在夏天明媚的阳光下,仿佛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明朗起来。
既然已经长大,就要相信自己,依赖自己。要学会坚强,要学会为自己站起来。
走在这个校园里,根本不需要念书,就好像变聪明了。

陈冠希 Edison Chen

曾拍电影:
2004 《新扎师兄》;2003 《英雄无用》、《千机变》、《无间道II》、《绝种铁金刚》、《性感都市》;2002 《想飞》、《九个女仔一只鬼》、《无间道》;2001 《愿望树、《猫狗斗一番》、《玉女添丁、《爱君如梦》;2000 《特警新人类》、《Dead Or Alive 2》 ( Japan )

李倩妮

妞妞,也是李倩妮 , 是主演,也是编剧,两个都是第一次。16岁去英国,18岁飞到美国。偶然的机会写了一本书叫《长翅膀的绵羊》,就接二连三的开始了另一串的偶然,比如认识阿甘,比如进了纽约大学,比如改编《时差7小时》,比如演戏,从此对电影一发不可收拾的热爱。

Cary

Cary, 中文名凯林在纽约的影子下成长,从饰演“皮诺曹”开始他的表演生涯。 代表的百老汇舞台剧有:《绝世之子》,《美国家庭》。 代表的电影电视作品有:《成名在望》、《金钱杀手》、《原谅少年》、《欲望城市》等。

焦阳

焦阳,在四川出生,在伦敦成长。 从小热爱舞蹈表演,在 Sylvia Young 和Pineapple Studios学习表演艺术,在英国参与了多个舞台剧的表演,并为一个卡通角色配音。

④ 无极电影讲的事什么

古今中外的人都喜欢找替罪羊。这一点从有关替罪羊的典故中可见,《圣经》的《旧约》中有亚伯拉罕以杀羊代替杀子作燔祭献给上帝,而《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齐宣王以杀羊代替杀牛衅钟的故事。而今人“替罪羊"一语的应用之广泛,更昭彰现今我们是多么喜欢随便找一个替罪羊。现如今,连电影不好卖这种事都要找出一个替罪羊来。而这个被牺牲的正是去年至今一直被观众和媒体口诛笔伐的电影《无极》。

《无极》,2005年最具话题性的中国电影,如今,这部电影屡屡被旧事重提。有关《无极》的旧事,一是《无极》在云南香格里拉拍摄时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据说当年的拍摄现场现在成了垃圾场;二是因为眼下正在热拍中的张艺谋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冯小刚新片《夜宴》的海外版权销售不如预期中顺利。两片的投资商都称是受了《无极》去年被美国片商退货影响,“导致现在海外片商对中国影片的购买速度放慢了、更谨慎了",更有媒体因此大书是《无极》害惨了中国电影。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推理,其实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害惨了中国电影。有人称中国电影前几年是进入了“后《卧虎藏龙》时代",原因是在《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美国票房过亿美元之后,香港有人趁热请《卧虎藏龙》的部分演员赶拍类似的电影,中国内地的大导演张艺谋更以《卧》片的模式,接连推出《英雄》和《十面埋伏》等中国特色的特技包装的古装动作大片,中国电影一时间出现了古装动作大片的热潮。挟《卧》片余威,中式古装动作大片在海外一度很有市场。《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也超过一亿美元,北美和欧洲地区发行权据说也卖了2100万美元。但在去年,当年斥资2100万美元购买《英雄》海外版权的米拉麦克斯公司,在交了订金后却给了《无极》一个退货待遇。这不是简单的退货,它是美国的电影公司对中式古装动作大片开始不信任的表现。张艺谋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冯小刚的《夜宴》同样要打中式古装动作大片的牌。要想赢得海外片商的信任,卖个好价钱,赶紧站出来与《无极》划清界限,说明自己的电影如何与《无极》不同,自然成了当务之急。在观众和媒体讨伐《无极》之声刚刚消停之际,同道中人纷纷出来继续对《无极》、对中国电影进行另一番深刻检讨。《无极》因此成了害惨中国电影的替罪羊,去年被中影公司誉为中国电影骄傲,代表中国出征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无极》,一下又成了祸害中国电影的罪魁祸首。

但真的是《无极》害惨了中国电影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即是意味着中国电影的定义就是——特技包装的中式古装动作大片。因为受《无极》影响的就是这些电影的海外销售。这也刚好证明,潜意识里现在很多人把这类电影当成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代表,把此类大片塑造成了中国电影的形象工程,每年有这样一两部大片,中国电影的年度成绩单就好看很多。本地票房、海外版权及票房的利益驱动、中国电影形象工程的利益驱动,让原本已经很惨的中国电影惨上加惨,每年都有同类的古装动作大片出来支撑中国的影市,装点中国电影的门面。但一味的古装动作大片,本地观众有厌烦的一天,海外片商也有失去新鲜感的一天,创作者也有失手的一天,《无极》刚好就赶上了这一天。是我们自己把中国电影的范围缩窄到只有一种类型,我们能向外国人兜售的只有假大空的古装动作大片,一片失利便影响整个中国电影,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悲哀所在。

在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国家里,每年只有十几部本地电影能在电影院上映,而只有一两部《英雄》、《无极》式的影片代表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这本身就是个病态。这个病的病根太多,无法一言蔽之。电影院只瞄准大片排期,投资商只看准大片投钱,媒体只给大片留版面,创作上的掣肘太多,主管部门拿着尺子和剪刀对报批的剧本做体检、动手术,都是中国电影类型单一的动力基因。《无极》的问世本身就是中国电影的病发症,不是它害惨了中国电影。它只是影响了同类电影的国际销售,阻碍了这类影片投资商的财路。如果中国电影的代表不仅仅是古装动作大片,它的罪过自然不会被放大到祸害整个中国电影。《无极》是替罪羊,但它不是替罪羊典故中那类无辜的替罪羊。《无极》有过,却并非病根所在。换一个角度看,它的罪过甚至启发了中国电影:创作环境不改善、类型单一,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