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作经典 » 中国电影作者导演
扩展阅读
美国版电影人细鬼大 2024-07-01 21:01:42
日本动漫虚拟世界电影 2024-07-01 20:44:24

中国电影作者导演

发布时间: 2024-06-29 18:09:06

① 贾樟柯三部曲是哪三部

《小武》、《站台》和《任逍遥》。

1、《小武》

中国导演贾樟柯出品的一部独立制片的电影,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业作品。

2、《站台》

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的第二部长篇故事片电影,2000年出品,被誉为“平民化的史诗作品”。

这部影片以贾樟柯的故乡山西汾阳为背景,讲述了几个歌舞演员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生活。

3、《任逍遥》

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自编自导的第三部故事长片电影,由法、日、韩三国联合出品,香港胡同制作公司执行制作,于山西大同即兴拍摄,描写工人子弟的生活。

作者简介: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著有《贾想》、《中国工人访谈录》等书。

②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③ 中国有哪些著名导演

先说内地吧。

张艺谋

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早期执导的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并在国际上影响深远。电影《红高粱》斩获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入围4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且斩获了银狮奖最佳影片、费比西奖,《秋菊打官司》斩获4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活着》斩获4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并获得天主教人道精神奖,《一个都不能少》斩获5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魔法时刻奖,《我的父亲母亲》斩获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英雄》斩获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阿弗雷鲍尔奖,此外还有《菊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作品入围各类国际电影节。

张艺谋国师之名,当之无愧,据我统计,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他累计提名20次,获奖12次,捧走了一座金熊奖、两座座金狮奖,可以说是中国内地当前在国际上最具有知名度的导演。

此外特别提及一下蔡明亮导演,因为不是中国国籍,所以未列入其中。他本人也是囊括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累计获奖9次,捧走了一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三座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文/星夜行)

④ 中国的导演有哪些

1.张艺谋

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

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

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2.陈凯歌

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1984年执导电影处女作《黄土地》,该片获得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

3.冯小刚

195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1984年担任剧情片《生死树》的美术助理,从而进入电影圈[2]。1985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3]。1991年担任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并凭借该剧在中国内地获得关注。

4.王晶

1955年5月3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华语影视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1976年,担任爱情剧《心有千千结》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80年,担任爱情剧《京华春梦》的编剧 。1981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千王斗千霸》,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5.徐克(Hark Tusi)

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祖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香港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

1977年回港,在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无线电视)担任编导,参与长篇剧《家变》制作。1978年随同大批无线电视员工一起转往佳艺电视,编导武侠剧《金刀情侠》 。1979年指导首部电影《蝶变》。

(4)中国电影作者导演扩展阅读

张艺谋人物评价

早期张艺谋以执导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善于电影色彩学和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动人的事物。

张艺谋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同时也饱含对女性反抗精神的讴歌和赞颂,他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背后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和叙事的抒情。

张艺谋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中国百姓的心弦。张艺谋拍摄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城市、历史、人文、现实、爱情、武侠动作以及战争等题材,表现手法也不断更新他的影片在国内外屡屡获奖,使沉寂多时的中国影片开始受到世人瞩目。

⑤ 王家卫的所有电影..

Karwai Wong
生日:1958年7月17日
星座:巨蟹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导演
学历: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

成长轨迹
[编辑本段]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1958年出生在上海,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早年在香港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摄影,特别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1980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开办的电视制作培训班学习剧本写作和影视制作,后在一系列无线的电视剧集中担任制作助理和编剧。1982年,王家卫离开无线正式进入电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电影编剧。1987年,王家卫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谭家明编写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的最后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卫的首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的剧本。从1991年的《阿飞正传》到1995年的《堕落天使》,不断涌现的出色作品完成了王家卫对自我艺术风格的建立和巩固。1997年,王家卫终于凭《春光乍泄》一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肯定。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他是最敏锐洞悉了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人流拥挤、华洋杂处的重庆大厦,旺角的高楼分割出的暗蓝色天空,启德机场边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当然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卫靠着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和出了一个世纪末的香港,最明显的例子是《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当然你也可以把《东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现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泄》里的那种远在异乡的无根飘零的感觉也是对香港这个殖民城市在另一个异域时空里的反照)。王家卫是一个浓厚地背负“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性和符号性使他的作品经常是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的,或者说,风格本身有时候就是他的内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代表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

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如果你仔细看过《重庆森林》,你就会发现两个故事的某些细节其实是互相交错的,王家卫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来造成一种共时性的效果,既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线性时间观念又凸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无序,从而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意蕴。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码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大量流行文化的符号,诸如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欢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杀手、阿飞等其实都是一种都市边缘的亚文化符号,这种由都市提供的消费符码经过王家卫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代社会由具体实像蜕变成的符号化感性,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省。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你立刻想到的还会有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作品锦集
[编辑本段]
《旺角卡门》(1987)
《阿飞正传》(1993)
《东邪西毒》(1994)
《重庆森林》(1995)
《堕落天使》(1996)
《春光乍泄》(1997)
《花样年华》(2000)
《2046》(2004)
《赏金车神》(2005)(宝马汽车广告第6集)
《爱神》(2006)
《蓝莓之夜》(2007)

他人评价
[编辑本段]
张国荣:王家卫是成功的,他看事的胸襟和他想表达的,实在与一般的导演不同。

张国荣: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是一个具有独特的、颓废的或者说是虚无的世界,虽然根据影片不同时代的设定、空间的设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写的世界总是一样的。

pps上面有个王家卫系列电影
看起来很方便哦~~
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