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作经典 » 农村结婚相亲类老电影
扩展阅读
外国女人开枪的电影 2024-09-18 08:19:00
二零二一年所有国产电影 2024-09-18 07:25:37

农村结婚相亲类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4-09-12 18:12:24

㈠ 一部爱情电影开始画面是在农村男主角喜欢的女人结婚了他闹个死去活来,后来他去相亲找到一个好媳妇。

阿甘正传(天生一个智力低下的少年,通关善良,坚持,最后获得了举国上下的认同,女猪脚是个跟当代女孩差不多的做梦公主,等到想明白生活是怎么一回事时得了绝症。只给男主角留了个孩子去世了。) 本杰明巴顿奇事(自然界的奇迹,生下来是个违法自然规律的孩子,刚生下来外表是个老头,越长越年轻,可是心态和孩子一样,过着和常人不一样的生活。抱着谦虚,善良的态度学习,努力。女主角是个梦想型的舞蹈家,总是做梦赶潮流,等到出了一次车祸后不能再跳舞了,才发现生活的真谛,此时男主角正值中年30出头,越长越帅,女主角都快40了。俩人生活在一起,女主角快50多得时候男主角却20岁,然后越来越小,越来越年轻,最后选择了离开,更后来变成了一个婴儿死在女主角怀里、、) 绝对都是你说的类型!

㈡ 有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说的是一位小伙子说相亲的事,谁能告诉这部电影的名字

杨德财征婚

㈢ 农村题材喜剧电影

·双簧(赵本山小品)
2·面子(赵本山小品)
3·老有少心(赵本山小品)
4·卖梨(赵本山小品)
5·送水工(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6·1+1(赵本山小品)
7·三鞭子(赵本山、范伟)
8·我想有个家(赵本山小品)
9·卖拐(赵本山小品)
10·拜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1·演员的烦恼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拜年(赵本山小品)
12·卖车(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3·心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14·牛大叔提干(赵本山、范伟、张玉屏)
15·红高粱模特队(赵本山、范伟)
16·赵本山小品《卖车》
17·门神(赵本山、范伟)
18·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宋丹丹
19·如此竞争(赵本山、巩汉林)
20·小九老乐(赵本山、杨蕾)
21·老伴(赵本山、宋丹丹)
22·相亲(赵本山、黄晓娟)
23·城市打工妹(赵本山、范伟)
24·年前年后(赵本山、范伟)
25·小草(赵本山)
26·儿子大了(赵本山、范伟)
27·钟点工(赵本山、宋丹丹)
28·有钱了(赵本山小品)
29·生活就是这么怪---赵本山
30·赵《笑笑茶楼》 《正月里来是新春》
94年主演电影《绝境逢生》
95年主演电视连续剧《雨天有故事》
95年主演电影《三女休夫》
96年友情出演电影《荆轲刺秦王》
99年主演电影《明天我爱你》
2003年友情出演电影《举起手来》
2004年主演电视连续剧《正月里来是新春》
2004年主演120集情景喜剧《笑笑茶楼》
2005年主演电影《杨德财征婚》
2005年主演电视连续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本山小品——心病

㈣ 求一部CCTV6放过的农村题材电影

《乡村婚礼》是由杨立新执导,戈治均,丁嘉丽,杨立新,谢园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07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我国的晋西南地区和某城市。村民萧丙河要为儿子举办一个隆重的结婚典礼的故事。

剧情介绍
本片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晋西南地区。富裕起来的康家庄村民,要为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萧丙河的儿子萧远方举办一个隆重的结婚典礼,好让第一个嫁到康家庄的城里姑娘满意,借此也让城里人看看咱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是个啥样的水平。然而事与愿违,萧远方的岳母冯焕珍却不同意在农村举办婚礼,一定坚持在城里举办婚礼,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闹得两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使得一对相爱的小恋人十分的苦恼。在萧丙河的巧妙安排下,最终使得婚礼如期圆满举行,一对恋人终成眷属。故事主线清晰,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细节感人,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新景象,讴歌了我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说明了要想真正的缩短城乡差别,不光物质上的缩短,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本片将这个主题作了深刻的诠释。

㈤ 讲专门靠相亲骗钱的电影

《光棍儿》这部电影演员用的都是顾家沟村的群众,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性苦闷为背景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故事就发生张家口市万全县一个名叫顾家沟的村庄,以老杨、梁大头、顾林、六软,四个无所事事的光棍儿为对象而二丫头背着村长丈夫,同时和多名光棍保持关系……揭露出当地光棍们的生活规律,以及性苦闷。
中文名
光棍儿
外文名
Single Man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中国大陆
导 演
郝杰
编 剧
郝启田 杨翠兰 郝杰
制片人
郝帼英,叶兰
类 型
剧情
主 演
杨振君,杜天光,粱有忠,梁存英,王素珍
片 长
92分钟
上映时间
2010-6
对白语言
中国
色 彩
彩色

2电影剧情
河北张家口附近的一个顾家沟村儿,男人比女人多。有些男人有钱从四川买媳妇,但其他光棍只能互相抱怨——或者解决生理问题。老杨还爱着年轻时娶不到手的那个女人,她成了个村长老婆,跟他仍旧悄悄在外OX。但,老杨不满足………………此片采用幽默的叙事触及农民生活,使用全非科班演员。[1]
电影《光棍儿》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性苦闷为背景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貌似简单的故事,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让人触目惊心,但至始至终真实的让人们如同身临其境。——这部大范围使用原生态演员的导演处女作,时时刻刻闪现出的温情、人性及痛苦,极具渗透力并且充满了亮点和幽默。鲜活朴实、直接坦诚的特性,使这个活力四射的电影在众多沉闷的电影中着实成为了国际电影节中西班牙观众们遇到的一个意外惊喜,它是绝对的富有观众缘的大众情人。
张家口治下的顾家沟村里,四个老光棍聚在村头闲聊:梁大头在1966年为女社员贴身义务教学,结果付出了一只手的代价;顾林在1945年的光景上演了一出釜底加薪计只为摸两把姑娘;六软12岁成亲,但初夜经历却不堪回首;老杨(杨振君 饰)则三十年和同村二丫头维系着地下情,时常把收入输送给后者补习考大学的儿子,而二丫头背着村长丈夫,同时和多名光棍保持关系……
老杨萌生了结婚的想法,花六千块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一名年轻漂亮的四川女子,村中人眼热,年轻力壮的俏三尤为突出。不久四川女子寻机出逃,俏三帮老杨将人截回,这次接触却令四川女子决意和俏三组成家庭,这打破了村中的平静…

㈥ 一部国产老电影.是相亲的.题材

《绿色柔情》?

㈦ 80年代农村喜剧电影

1,《月亮湾的笑声》,上映时间:1981年。

《月亮湾的笑声》是徐苏灵执导的喜剧片,张雁、仲星火等出演,于198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江冒富在十年动乱时期几起几落的坎坷经历,以及拔乱反正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2,《甜蜜的事业》,上映时间:1979年。

《甜蜜的事业》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的喜剧影片,由马琳、凌元、李秀明、李连生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农村妇女唐二婶在田大妈的帮助下,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楼》,上映时间:1983年。

《小小得月楼》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卢萍执导的一部苏州话的喜剧电影,是由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叶霞珍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一群青年开办饭店“小小得月楼”的故事。

4,《瞧这一家子》,上映时间:1979年。

《瞧这一家子》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好为执导,陈佩斯、陈强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毛纺厂车间主任老胡,女儿嘉英是车间的挡车工,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相恋,儿子嘉奇是文工团演员,一次他和大阮,张岚逛公园时,奋不顾身去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

5,《二子开店》,上映时间:1987年。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㈧ 李双双的影片评价

1958年初,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
长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李准却很少见到这个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
令李准感到新鲜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墙上和窗子上发现许多小纸条,
上面写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话:
水库的库字,就是裤子的裤去掉一边的衣字。
谁聪明?谁憨?见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聪明!锁在家里不见人就憨!
……
尽管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李准却从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时期农村妇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并由此萌发了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妇女新生活的小说的想法。从此,李准便一头扎进了妇女堆里,在劳动之余与这些“李双双们”聊天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记下她们身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经过两年的积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妇女生活的小说《李双双小传》便告完成。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写了喜旺管不好村里食堂,双双接手后将食堂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模范炊事员。小说着重刻画了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
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给剧本重新起了个名字《喜旺嫂子》(后来又改回《李双双》)。李准爽快地答应了,没多久,他便拿出了拍电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演员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李双双是全剧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有人推荐张瑞芳来出演这个角色。剧组意见也不一致,李准担心他泼辣劲不够,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担心演起来不小心会丑化了劳动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李准和鲁韧的“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但同时又有点大男子主义色彩。
当初,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
尽管赵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但李准和鲁韧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赵丹当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其实鲁韧心里早有了孙喜旺的人选,他就是此前在鲁韧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个小民警的仲星火。
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正是由于张瑞芳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李双双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这就更有力地衬托出李双双的性格色彩,并且将这个角色演得毫无雕琢之嫌。这也是张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处。
凡是看过影片《李双双》的人,对影片中李双双的“农家活”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双双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擀面、切面,这一系列动作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令人啧啧称赞。其实对于张瑞芳来说,这些动作也是从无数次“试验”中得到的。
她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时管道具的交给我两大团面,让我先揉着,然后现场开始调整灯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后擀面、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导演说,好,然后把面团重新揉在一起,让我重新来,于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李双双这么熟练的动作,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黄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同辈的知识分子出身的电影女演员中,还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自如可信的去扮演农民。一切的农家动作,在她已不是累赘的负担,而是体现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双双的成功还在于喜旺这一配角形象创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诙谐表演,塑造了一个淳朴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还有自私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意识的生动形象。如果李双双没有仲星火演的喜旺来衬,那就会逊色不少。
李双双和喜旺来来回回拉锯式的冲突,最后总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衬着双双的无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衬着双双的快人快语;喜旺就像绿叶,映衬着双双这朵暖洋洋的大红花。这也是《李双双》耐看的地方。当时观众里面就流行着这么一个口头语,说是“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
仲星火由于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一举夺得最佳配角奖。
影片《李双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出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银幕形象,而且创造了一种农村喜剧片的新风格,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根据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以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农民生活为背景,通过凡人小事,如夫妇感情纠葛、评工分、相亲等农村常见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后的农村新气象。该片人物的语言造型朴素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李双双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张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泼辣直爽、正义感强、坚持原则的新农村妇女形象,艺术风格独特。喜旺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仲星火,他把一个大男子主义又憨厚老实的农民演得活灵活现,具有喜剧色彩。
本片在196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先结婚后恋爱”
――张瑞芳和仲星火银幕上不朽的二人转!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丈夫喜旺胆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后两次离家。后来看到双双领导生产队获得丰收,主动回家团聚,夫妻言归于好。
《李双双》是李准编写的一部展示了中国农村妇女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抓大放小,即摈弃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模式,紧紧扣住人物的性格冲突来吸引观众。
影片轻喜剧的艺术样式,浓郁的生活气息及生动的性格化语言都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独树一帜!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更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李双双的银幕形象是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
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交口赞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发表了当时公社社员座谈《李双双》的讨论;而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也有好几十篇,都毫无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
李双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时代理想主义、乃至乌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体现,是一种人性乌托邦。
同时,李双双的性格也具有强烈的民间传奇性,被强化和放大了的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内容而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