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作经典 » 老电影老电影乔老爷上轿
扩展阅读
神话电影成龙中字 2024-11-09 02:56:45
中国十大电影大奖名单 2024-11-09 02:39:12

老电影老电影乔老爷上轿

发布时间: 2024-11-09 00:01:15

1. 乔老爷上轿怎么样

清早睡不着爬起来开电视,正好看到这部电影,居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演员演出幽默而含蓄,有喜剧色彩又不失人物本分,台词也写得棒,布景、音乐都很有民族特色,值得一看

2. 小康人家的中国电影(1958年)

片名:小康人家
导演:徐韬
编剧:李凖
摄影:邱以仁
录音:陆仲伯
美术:姚铭忠
作曲:王云阶
化妆:姚永福
剪辑:黄财章
导演助理:赵焕章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上映:1958年
颜色:黑白
片长: 3680米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刘春妞是劳动生产上的一名积极分子。出嫁的时候,她爹买了两把锄头给女儿陪嫁。在新婚的晚上,春妞分给她的丈夫小安一把。这件新鲜事引起了人们各种不同的评论。
王小安的母亲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会为自己打算的人,样样事情她都喜欢说自己“全知道”,因此,人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全知道”。王象和“全知道”老两口有个苹果园,种了八棵苹果树,是这个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全知道”最注意经营的副业,是入社的时候留下来的私产。家里有了苹果园,就要付出劳动力,王小安和刘春妞喜欢到社里干活,不喜欢在家里给自己家干活,这使“全知道,对这个新媳妇很不满意。
一天,春妞发现自己家里藏了好几千斤粮食,问婆婆为什么不把富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知道”捂着春妞的嘴说:“你这个新媳妇怎么是个敲锣打鼓的?”春妞一时感到茫然,她开始对这个家庭感到有些不对头。
春妞来到婆家,积极带头搞好生产,被评为积极分子,出席了县里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县委要求代表们回到社里后,好好地宣传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
春妞回到家里后,和小安商量动员爹妈卖掉余粮。而小安的父亲王象和母亲“全知道”思想保守。“全知道”不但不愿把余粮卖给国家,还要儿子和媳妇装成缺粮户去争买粮食。小安表现得很软弱,不敢和家庭进行斗争。加上“全知道”在儿子和媳妇之间进行挑拨,惹起这对小夫妇闹了一场别扭。春妞对与公公婆婆的错误行为进行斗争有顾虑,一时拉不下面子。在社长的支持和启发下,春妞决定先把小安争取过来,然后再团结教育公公婆婆。
在社员辩论会上,王象和“全知道”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家里藏有粮食,春妞和小安把家里的粮食扛到大会上,当场揭发公公婆婆自私自利不卖余粮,破坏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行为。王象和“全知道”在人证物证的面前哑口无言了。
王象和“全知道”在社干部和儿子媳妇的启发教育下,终于醒悟过来,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景,不仅把全部余粮卖给国家,而且还帮助说服了和他们一样的亲属。 徐韬,中国电影导演,原名徐保斋,1910年5月生于江苏邳县糖坊村。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结识了同学赵丹、王为一、吴天等人,共同投身进步戏剧活动,曾任美专剧团团长,1932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在工厂,学校组织排演进步戏剧,1935年上海成立业余剧人协会,徐韬担任理事,实验剧团演出部主任。曾执导《娜拉》、 《我们的故乡》、 《回春之曲》等剧目。“七·七”事变后,参与导演话剧《保卫芦沟桥》 。1938年在武汉任抗敌演剧一队队长,1940年组织旅行剧团赴新疆开拓戏剧运动,仅演出《夜光杯》一场戏,就遭军阀盛世才迫害,入狱五年。1945年,在重庆加入中国艺术剧社任导演兼演出部主任,并参加话剧《清明前后》的演出。1946年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执导影片《关不住的春光》,并参与创作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1950年到1953年,徐韬先后导演了《大地重光》和《草原上的人们》。 《草原上的人们》在广阔的背景上,尽情地抒写了牧民的劳动喜悦和保卫胜利成果的战斗精神,精犷豪放和优美抒情融合在一起,影片获文化部1957年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1956年在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粤剧戏曲片《搜书院》,画面处理优美,演员演技精湛,在东南亚颇有声誉,1957年拍摄《海魂》 ,影片酣畅洗炼,自然凝重,严谨而不乏跌宕,细腻而不失磅礴,在捷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1958至1963年,他先后拍摄了《小康人家》 、《聪明的人》 、《关汉卿》等多部影片。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惨遭批斗,投钱塘江而死,享年五十六岁,徐韬的创作大部分是反映革命斗争和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贯穿着鲜明的思想性,在艺术上承继了三十年代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努力探求民族化和大众化,在风格上深沉凝炼,自然畅达,但又纵横有效,充满生活情趣。 韩非,中国电影演员。本名韩幼止,原籍浙江宁波,生于北京,1932年随父迁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会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剧团,后相继在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当演员。在舞台剧《家》中饰演觉慧而知名,后又演出《大明英烈传》、《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数十个剧目。1941年步入影坛,主演影片《夜深沉》。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演出《终身大事》、《太太万岁》、 《艳阳天》等影片。1949年赴香港,在长城、龙马等影片公司摄制的《误佳期》中扮演专为别人婚丧嫁娶吹喇叭、自己却娶不上老婆的乐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职员,与邻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扰而闹矛盾,在冲突中产生许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经济面临重重困境,却为了饭碗和面子,要在中秋节筹措点钱给上司和亲戚送礼。这三部影片,均为韩非的喜剧电影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喜剧电影的精品。韩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荣誉奖。
1952年韩非回到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斩断魔爪》、《小康人家》、《林则徐》、《聂耳》、《香飘万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务、地主、贪官、工人、教师等各种类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乔老爷上轿》、《女理发师》、 《锦上添花》、 《魔术师奇遇》5部喜剧影片,而被人们赞誉为喜剧大师。
夏天,原名夏克平,祖籍江苏。1920出生于上海。幼年的夏天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中学以后又迷上了戏剧和电影。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渴望成为一名演员。1938年他只身来到重庆。1942年考取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戏剧表演。以后他参加了教育部实验演剧队相继在“哈姆雷特”、“蜕变”等话剧中担任角色,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
1944年参加了校友剧团“家”、“清宫外史”等话剧的演出,1945年他来到重庆,先后在“春寒”、“日出”等话剧中担任角色,在表演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抗战胜利后,夏天回到上海,参加了“升官图”、“原野”等十几部话剧的演出。
1946年夏天第一次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了一个国民党官僚机关的小官吏——龚科长。得到了好评。此后他又相继在《关不住的春光》、 《丽人行》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1948年夏天投奔苏北解放区,调到华中文工团任戏剧教员,在“白毛女”中扮演穆仁智。解放后,夏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三十多年来先后在《聂耳》、《林则徐》、《渡江侦察记》等十几部影片中扮演角色。他在这些影片中大多数扮演反面角色。他认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同样具有艺术美的价值。
夏天后来又从事导演工作,一直为培养新人,繁荣电影事业而工作。

3. 段志高韩非,演《乔老爷上轿》是不是啼笑皆非

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明明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在降低,大家反而越来越不快乐了。

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这大概便是现代人不快乐的源头吧!明明是一个幸福的家,却为了生活各自奔波忙碌,甚至一人一个城市,一年到头都见不了两回面……

因为自己的脸上失去了笑容,我们只能从别人创造的喜剧中找寻快乐,我们看贾玲、沈腾、宋小宝、潘长江、徐峥、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