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动画电影中,迪士尼能够做到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各有感悟,为什么在真人电影里就只剩下乏味的华丽呢
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
也不是动画电影就都好,真人电影就都差;
迪士尼也不是“必属佳品”,
皮克斯的崛起,原因之一就是迪士尼的“老套”,
以至于当无敌破坏王和勇敢传说一起出现时,
大家怎么看都觉得两家是不是拿错了剧本……
扯远了,
说回动画和真人电影,
从艺术角度来说,
各有千秋,
从票房上考虑,
动画电影市场主要是对应低年龄及家长;
而动画电影票房往往不错,
就是因为孩子多半需要父母陪同,
甚至全家人一起去,
这种情况下,票房不一定反映艺术水准
㈡ 中外动画电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1题材运用
看《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就知道,中国对于自己本土题材的运用上确实让人失望,两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形象,却美国人搬上了大屏幕,《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功夫熊猫》片中“盖世五侠”,老虎、螳螂、蛇、鹤、猴子沿用中国武术里象形拳,连阿宝的绝招五夕提指扣都是参考拈花指,还有建筑、道具、生活场景,可谓将中国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三部中国参与了拍摄,也将中国风推向了巅峰)。
《花木兰》里人物与中国的水墨画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卡通片从制作上来看,大部分显得粗制滥造,而国外是精雕细琢。
㈢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是哪些
我认为宫崎骏动画最大的标签是“老少咸宜”,这个标签其实是误用了。
宫崎骏的厉害不在于他能做出老少咸宜的电影,而在于他能分别做出只有小孩看得懂和只有成人看得懂的电影。
他的大部分作品,肯定是做不到老少咸宜,顶多是父母带着小朋友去,小朋友兴奋父母不睡觉,或者父母兴奋小朋友不闹。
他的片子大致可以分3类:
其实这样的影片才是大部分。
典型如天空之城,很干脆地做成儿童向的冒险故事,放弃成人市场。但宫老头水平摆在那里,照样可以加入很多高端的东西——影片中有非常浓厚的蒸汽朋克成分,这个只有宅才能看得出来。
幽灵公主,我最喜欢的动画之一,这片子97年上映时,南方周末还专题批判过,说过于暴力血腥,代表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所以是100%的成人电影,小孩根本不应该看。
金鱼姬,100%面向幼儿的,成人100%睡过去。
红猪,100%面向成年人的,儿童90%睡过去。当然也就是30岁左右的人看,40岁的人其实对这个不屑一顾的,当年日本影评界也对红猪有批判之声——影评家都是老油条了,觉得浅薄很正常。
侵华战犯的前半生,傻子也知道小孩不会去看,刷票房的任务就交给父母们好了。有人对其中的爱情戏颇有微词,其实宫崎骏笔下从来就没出现过靠谱的感情戏,打动人的都是环境氛围,靠观众自己去回忆自己的故事。我一直有种感觉,老头的情感经历非常狭窄,也极为不善于从外界吸收他人的情感。
宫崎骏终其一生所描绘的主题,表面上是人与自然,实际上是人的成长与奋斗,与命运抗争,与时代抗争,但这些东西你没法告诉小朋友,反正到了年龄大家都懂了,小时候看天空之城,少年看幽灵公主,青年看起风了,再大点看红猪。
㈣ 为什么动画片要确定观众群
不光是动画片,不管什么产品,电影也好,你平时用的牙刷也好,都要确定观看或者使用人群,这样才能更好的针对这一类人群设计或者制造产品,动画也是一样的。
还有就是动画需要分级,因为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这样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下一代。
㈤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定位哪些观众
大圣归来是中国动漫挑战全年龄段的一次尝试,貌似很成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