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庆档七部电影,动画占了三部,为何国漫还没崛起
众所周知,国产电影市场真人电影是占主流的,即便是小朋友放假的暑期档,动画电影的数量比起真人电影,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但今年国庆档的情况极为不同,七部新定档的电影里,有三部是动画电影,占比达到了42%,比暑期档还要高。然而即便动画电影在国庆档占比大,也不代表国漫已经崛起,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来详细分析下,如下:
总结:
今年国庆档有四部主旋律大片和三部动画电影,乍一看动画电影约占半壁江山,中国动画市场崛起。实际上仔细分析,国漫只有两部,占比和其他档期差不多,而且国庆档定档的三部动画电影,只有《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个票房号召力能破亿的IP,在大片票房和排片的争夺战中,它们能回本已经是成功,实际生存环境比暑期档和春节档还要恶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 动画电影IP能占到百分之多少的票房收益
首先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国内还是国外,是多大的IP,两千万只是制作费还是含宣发等,这两千万是否能完成所有制作,除了钱,贵公司还能出哪些,动画预计什么时候完成、周期是多长、上映日期是什么时候,以上但不限于以上所有的细节都会影响你的最终票房占比。
这里放一个案例,国内非常成功的动画IP《十万个冷笑话1》,联合出品公司包括万达影视和有妖气,明显IP是有妖气的,投钱的是万达。最后产出了1.2亿总票房,其中片方分账票房占比37.18%(4446万),影院拿走52.27%(6250.8万),宣发等拿走10.55%(1261.9万),最后两家出品方是要分成那4446万的,具体如何分成很商业机密,我并不知道,知道也不能说。所以参照下《十冷》这个项目,如果前期投资2千万,票房卖到1亿左右才能回本,显然万达作为金主,肯定是靠之后的2、3回收的,如果贵公司不是如此计划,可能就要慎重考虑投资额度和回收占比了。
再就是要非常专业的评估下IP的质量和含金量,最终投放到市场能获得多大关注,能抢到多少份额,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票房。所以IP的实际价值是影响最终票房占比的关键因素,还是具体谈的好,以上只做交流,不具备建议性。
3. 《疯狂动物城》被过度解读了吗 - 知乎
电影《疯狂动物城》在公众眼中,常被视为一部温馨动人的动画作品。然而,在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文化与商业逻辑后,我们发现《疯狂动物城》的解读不仅没有过度,反而是被低估的。
迪斯尼作为动画领域的王者,其影响力无可争议,尤其在儿童消费领域,更是无人能敌。然而,近年来,迪斯尼在动画电影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尽管2013年曾风光无限,票房占有率并未达到40%,去年虽有小黄人一战成名,但也仅此而已。要知道,1994年,迪斯尼一部电影便独占全年动画电影票房的91.9%,而1995年起,皮克斯的崛起对迪斯尼造成了巨大冲击,最终,迪斯尼通过收购皮克斯才得以稳定局势。这表明,在动画电影领域,迪斯尼如今正勉强度日,每一部动画长片都需要精雕细琢,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为了维持吸引力,迪斯尼动画长片往往承载着深层含义,甚至带有社会意义。这不仅是为了吸引收入较高人群的注意力,还因为除了电影院,还有DVD、BD和周边产品需要销售。因此,这些电影在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解读。
迪斯尼的策略表明,其不仅仅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慈善企业,而是一个庞大的资本运作机器,任何可能威胁资本利益的因素都需要被消灭。以《疯狂动物城》改名为例,欧洲地区名为《Zootropolis》而非《Zootopia》,原因被官方解释为“为英国观众提供一个不同的名字”。然而,IMDB上一些信息显示,为了避免潜在的版权纠纷和避免与其他相似的电影或节目产生混淆,改名实为谨慎之举。
电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表面,而应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动机与影响。真正的解读,是对影片内涵的深入挖掘,是独立思考与言之有物的展现。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迪斯尼这样的大型企业如何在操纵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作用,以及资本运作如何影响电影制作与发行。
最后,无论《疯狂动物城》在欧洲改名为《Zootropolis》的原因如何,这一改名行为体现了电影在文化融合与商业考量之间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中性名称避免了潜在的争议,也为电影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解读电影时,我们应更多关注其深层意义与时代背景,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致敬或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