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十七屆國際電影節
擴展閱讀
大話西遊2電影國語免費 2024-09-23 08:20:07
都敏俊的電影電視劇 2024-09-23 07:43:56

十七屆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2-04-14 19:05:56

A.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劉詩詩

好像要6月14日開始吧??!

B.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C. 中國電影在世界各電影節或電影展上獲獎的歷史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情況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 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1959年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獎。
1983年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 《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1986年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1987年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1989年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黃河謠》獲第1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山水情》獲最佳短片獎。
《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第35屆巴利亞多利德電影周金穗獎。
《晚鍾》獲哥倫比亞第7屆波哥大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和音響效果獎。
《童年往事》獲美國洛杉磯奧斯卡學院電影節銀獎。
《芙蓉鎮》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三個女人的故事》獲第12屆克雷黛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1年
《出嫁女》獲第17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棗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接訥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
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
《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
《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棗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69屆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太陽有耳》(導演:嚴浩)獲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
《鴉片戰爭》(導演:謝晉)獲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金秋鹿鳴》獲第七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和兒童評委獎。

1998年
《變臉》(導演:吳天明)獲第29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
《我也有爸爸》獲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象獎」。
兒童演員王泉(影片中飾病童大志)獲本屆影展「特別獎」。導演黃蜀芹獲由兒童和青少年觀眾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頒發的「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片」--「金匾獎」。
《紅色戀人》獲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評為最佳女演員。

1999年
《紅河谷》獲第十七屆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幕獎」。
《永樂大鍾》獲第一屆布達佩斯國際科學電影節「國際電影、電視和廣播合作理事會獎」。
《一個都不能少》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參考資料:http://www.ccnt.com.cn/china/guoqing/huilist/huojiang3.htm

D.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2014年6月22日晚,持續8天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現佳影片場揭曉了金爵獎8個獎項。評委會將最大獎授予了希臘影片《小英格蘭》。該片導演潘多利·佛加瑞和女主角佩內洛普·特西莉卡還分獲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主角獎。憑借電影《最後執刑人》,泰國演員維他亞·潘斯林加姆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入圍的兩部中國影片《勝利》和《五彩神箭》則分別獲得了評委會大獎和最佳攝影獎。

E.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第十七屆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 2001年 獎 項 獲 獎 人 獲 獎 影 片 劇情片獎 Henry Bean,proced THE BELIEVER 紀錄片獎 Kate Davis SOUTHERN COMFORT 觀眾獎(劇情片) John Cameron Mitchell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觀眾獎(紀錄片) Stacy Peralta DOGTOWN AND Z-BOYS Tom Shepard SCOUT』S HONOR 全球電影獎 張藝謀 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獎(劇情片) John Cameron Mitchell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導演獎(紀錄片) Stacy Peralta DOGTOWN AND Z-BOYS 攝影獎(劇情片) Albert Maysles LALEE』S KIN: THE LEGACY
OF COTTON 攝影獎(紀錄片) Giles Nuttgens THE DEEP END 劇作獎 Christopher Nolan MEMENTO 紀錄片自由表現獎 Tom Shepard SCOUT』S HONOR 評委會特別獎(劇情片) Tom Wilkinson,Sissy Spacek IN THE BEDROOM 評委會特別獎(紀錄片) Edet Belzberg CHILDREN UNDERGROUND 拉丁語電影獎 Sandra Werneck POSSIBLE LOVES Maria Navaro WITHOUT A TRACE 拉丁語電影獎(榮譽提及) André Barcinski ,Ivan Finotti COFFIN JOE: The Strange World of José Mojica Marins 短片獎 Paul Harrill GINA,AN ACTRESS, AGE 29 短片獎(榮譽提及) Daniel Loflin DELUSIONS IN MODERN PRIMITIVISM Dean Kapsalis JIGSAW VENUS Jonah Hall METROPOPULAR Anthony Dominici PETER RABBIT AND THE CRUCIFIX Christian Bruno ,Sam Green PIE FIGHT 』69 Elyse Couvillion SWEET David Kartch ZEN AND THE ART OF LANDSCAPING 美國劇情片
觀眾獎:《我、厄爾和垂死的女孩》
評委會大獎:《我、厄爾和垂死的女孩》
導演獎:《女巫》
編劇獎:《斯坦福監獄實驗》
攝影獎:《少女日記》
剪輯獎:《毒品》
協作願景獎:《優勢》
下一代觀眾獎:《詹姆斯·懷特》
短片獎:動畫片《未來世界》
世界劇情片
觀眾獎:《美利堅》(印度)
評委會大獎:《西部慢調》(英國/紐西蘭)
導演獎:《桑蓋勒的夏天》(立陶宛/法國/荷蘭)
攝影獎:《游擊隊員》(澳大利亞)
男演員獎:傑克·雷諾《牧場》(愛爾蘭)
女演員獎:瑞吉納·凱斯、卡米拉·瑪蒂拉《第二個媽媽》(巴西)

F.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之最

獲得金獅獎最多的導演(兩次)路易·馬勒1980年《大西洋城》獲得第三十七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1987《孩子們,再見》獲得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史上第一位雙金獅導演。 張藝謀1992年憑借《秋菊打官司》獲得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獲得第五十七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二位雙金獅導演。 李安2005年《斷背山》獲得第六十二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2007年《色戒》獲得第六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三位雙金獅導演。 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4人)瑪格雷特·馮·特洛塔1981年第37屆憑《德國姐妹》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1985年第42屆憑《流浪女》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二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米拉·奈爾印度女導演米拉·奈爾於2001年第58屆憑《季風婚宴》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三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 索菲婭·科波拉2010年第67屆由索菲婭·科波拉執導的電影《在某處》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四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 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的女導演西麗·娜沙特2009年第66屆伊朗裔美國女導演西麗·娜沙特憑《沒有男人的女人》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獲得影後桂冠最多的女演員(三人)雪莉·麥克琳
伊莎貝爾·於佩爾 能夠登上兩次威尼斯電影節影後桂冠,對於全世界的女演員來說並不容易,尤其是相對於比較「本土」的奧斯卡來說,很少有明星能像凱瑟琳·赫本四次登上奧斯卡的影後寶座,在威尼斯電影節截至2014年上,只有雪莉·麥克琳和伊莎貝爾·於佩爾由此殊榮,比較有趣的是,她們兩人都同時在1988年第4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榮獲了影後的稱號。她們分別因在《蘇薩茨卡夫人》和《女人韻事》中的出色表現獲此殊榮。另外,在1960年第25屆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有雪莉·麥克琳憑借《桃色公寓》一片首獲影後桂冠,而伊莎貝爾·於佩爾則是在1995年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憑借《儀式》再次登上影後寶座。瓦萊莉·高利諾先後於1986年第43屆憑《愛情故事》、2015年第72屆《為你著想》兩度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獲得影帝桂冠最多的男演員(四人)讓·迦本先後於1951年第16屆《黑夜是我的王國》、1954年第19屆《金錢不要碰》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三船敏郎先後於1961年第26屆《用心棒》、1965年第30屆《紅鬍子》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西恩·潘先後於1998年第55屆《浮世男女》、2003年第60屆21克》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哈維爾·巴登先後於2000年第57屆《夜幕降臨前》、2004年第61屆《深海長眠》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影後夏雨中國大陸男演員夏雨於1994年第51屆憑《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最佳男主角,獲獎時不滿18歲,從而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上最年輕的影帝。 維克托埃爾·基維索爾於1996年第53屆憑《悲憐上帝的小女兒》中「波娜特」一角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出生於1991年的她得獎時才4歲,從而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最年輕的影後,同時更是世界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最年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蒂姆·伯頓在第64屆電影節上美國導演蒂姆·伯頓被授予了終身成就獎,而當年僅有49歲的伯頓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歷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第一部獲得金獅獎的紀錄片羅馬環城高速2013年第70屆威尼斯影展由地主國義大利成最大贏家,《羅馬環城高速》又名《一條大路通羅馬》成首度獲金獅獎的紀錄片,也是義大利相隔15年重奪最高榮譽,該作品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的另一部作品《海上火焰》(又名《蘭佩杜薩紀事》)於2016年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這也是柏林電影節史上首次紀錄片奪得金熊獎。 參展中國影片最多的一屆2005年第62屆2005年的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可以說是一場中國盛宴,那屆電影節參賽和參展的中國影片達20多部,為歷屆電影節之最。李安更是憑借《斷背山》一舉奪得金獅獎。在這屆電影節上,主辦方特別設有一個亞洲電影歷史回顧單元,包括中國、日本的電影回顧。而中國的影片部分,主要是回顧中國1934年至1990年拍攝的影片,包括中國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芙蓉鎮》、《大路》、《三毛流浪記》、《馬路天使》等十幾部這一時期的經典影片。另外,電影節開幕式放映中國導演徐克執導的《七劍》,而閉幕式壓軸的則是香港導演陳可辛的作品《如果·愛》。而關錦鵬的《長恨歌》和李安導演的《斷臂山》也都入圍了62屆電影節的競賽單元;中國女導演李玉執導的《紅顏》以及寧瀛的新片《無窮動》也入圍本屆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G. 張藝謀的哪些電影獲過哪些國際獎

老井 OLD WELL (1987)
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我國第一位國際A級電影節影帝

紅高粱 RED SORGHUM (1987)
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第五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故事片真實新穎獎,第三十五屆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摩洛哥第一屆馬拉卡什國際電影電視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廣播電台青年聽眾評委會最佳影片獎,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菊豆 Ju Dou (1992)
法國第四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西班牙第三十五屆巴利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穗獎、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大獎——金雨果獎,美國第六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大紅燈籠高高掛 Raise the Red Lantern (1992)
義大利第四十八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莉特別獎;1992年獲義大利全國奧斯卡獎(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獎、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觀眾評議本年度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英國全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影片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秋菊打官司 Qiu Ju da guan si (1993)
義大利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女主角鞏俐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像這樣在國際A級電影節上兩項大獎同時頒給一部影片的情況非常罕見。
活著 To Live (1994)
張藝謀迄今唯一一部被禁的影片,卻在國際上贏得了空前的榮譽: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葛優)、人道精神獎;1994年全美影評人協會、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英國全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Shanghai Triad (1995)
1995年:導演影片《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影片從一個小孩子的眼光反映30年代上海幫會斗爭的人心險惡,全片包裝相當華麗,女主角鞏俐更在片中大展歌舞。影片憑借美妙的構圖和飽滿的色調獲得第四十八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獎,1995年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自由論點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美國紐約《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名。影片拍攝完畢後,張藝謀與鞏俐分手。
1998年:導演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影片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是張藝謀唯一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真摯感人。影片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天主教影評人「兒童與電影」最佳影片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佳影片大獎,義大利《電影》雜志最佳影片獎,美國國際青年文化中心青年電影協會「青年與夢想」最佳影片獎,伊朗第十屆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兒童教育三等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98年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第23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1999年度歐洲電影評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00年美國「青少年藝術家獎」電影組織1999年最佳國際電影獎、最佳表演獎(魏敏芝),《日本電影旬報》讀者評選2000年世界十大最佳影片第二名。

1999年:導演影片《我的父親母親》,這是張藝謀一部唯美、深情、感人的愛情片,像一篇娓娓道來的散文詩,現實與回憶相交錯,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本片是章子怡的第一部電影,被譽為「世紀末的愛情絕唱」,作曲家三寶的配樂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本片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天主教和基督教聯合頒發「人道主義精神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協會、義大利記者協會「巴克大獎」,2000年度中國政府華表獎最佳影片獎,第20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侯詠)、最佳美術獎(曹久平),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章子怡),《日本銀幕》2000年度:最佳外語片第一名、最佳外國女演員 (章子怡),2001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觀眾評選大獎,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第19屆伊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H.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參賽影片

《蟻族與明星》(孟加拉國),導演:穆斯塔法·薩瓦爾·法羅齊
《重新開始》(美國),導演:約翰·卡尼
《外交秘聞》(法國/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
《最後執行人》(泰國),導演:湯姆·沃德
《小英格蘭》(希臘),導演:潘德利斯·弗格里斯
《窈窕舞妓》(日本),導演:周防正行
《前目的地》(澳大利亞),導演:邁克爾·斯派瑞、彼得·斯派瑞
《她愛他》(法國),導演:珍妮·亨利
《雪》(伊朗),導演:邁赫迪·拉赫馬尼
《勝利》(中國),導演:張猛
《綠意依舊盎然》(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導演:馬克·納貝斯尼克
《戰栗叢林》(澳大利亞),導演:亞倫·威爾遜
《地獄病院》(美國),導演:布拉德·安德森
《標靶》(韓國),導演:尹鴻承
《五彩神箭》(中國),導演:萬瑪才旦 《十分鍾》製片國家/地區:韓國 導演:李勇勝
《天使一起降臨》製片國家/地區:伊朗 導演:哈米德·穆罕默迪
《藍色骨頭》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導演:崔健
《烏雲壓頂》製片國家/地區:泰國/中國香港 導演:利·查泰米提古
《路過蜻蜓》製片國家/地區:印度 導演:因德拉尼爾·羅伊喬德瑞
《家路》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導演:久保田直
《我沒有生氣!》製片國家/地區:伊朗 導演:雷扎·多米西安
《禁止吸煙》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導演:董新、吳剛
《祖穀物語》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導演:蔦哲一朗 《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導演:肖央
《近距離擊殺》導演:孫鐵
《說說美麗世界》導演:劉一君
《第七種味道》導演:馮亞平
《青春真好》導演:孟艷
《0.5的愛情》導演:邢瀟
《陌生》(又名《忘了去懂你》)導演:權聆
《美麗笨女人》導演:潘婕
《夜鶯》導演:費利普·彌勒
《我就是我》導演:范立欣
單項獎提名
最佳導演:
范立欣《我就是我》
傅東育《西藏天空》
肖央《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最佳編劇:
肖央《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阿來《西藏天空》
權聆《陌生》(又名《忘了去懂你》)
最佳男主角:
郭曉冬《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李保田《夜鶯》
拉旺羅布《西藏天空》
最佳女主角:
陶虹《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楊雪《西藏天空》
楊心儀《夜鶯》
最佳男配角:
王紫逸《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秦昊《夜鶯》
多布傑《西藏天空》
最佳女配角:
李小冉《夜鶯》
索朗卓嘎《西藏天空》
劉惠儀《說說美麗世界》
最佳新人導演獎:
權聆《陌生》
肖央《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邢瀟《0.5的愛情》
最佳男演員新人獎:
肖央《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拉旺羅布《西藏天空》
沈凌《情戰》
最佳女演員新人獎:
楊雪《西藏天空》
屈菁菁《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江語晨《0.5的愛情》

I.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共有76屆(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復評獎),主競賽單元的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屆(1932)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

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第二屆(1934)

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

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

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義大利)

第三屆(1935)

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幻影 (義大利)

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國)

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第四屆(1936)

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義大利)

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國)

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斗前夜》(法國)

第五屆(1937)

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

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國)

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國)

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國)

第六屆(1938)

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

最佳導演:卡爾.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國)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國)

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國)

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艷後》(美國)

第七屆(1939)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第八屆(1940)

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第九屆(1941)

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鋼盔》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國)

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里奇《安奈利》(德國)

第十屆(1942)

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檳加西》

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國)

第十一屆(1946)

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國)

第十二屆(1947)

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

最佳義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

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義大利)

第十三屆(1948)

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

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

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國)

第十四屆(1949)

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

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國)

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國)

第十五屆(1950)

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國)

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國)

第十六屆(1951)

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

最佳義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國)

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國)

第十七屆(1952)

聖馬克金獅獎:《禁止游戲》(法國)

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國)

第十八屆(1953)

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義大利、法國)

最佳導演:亞溫.李斯《四張廣告》(美國)

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國)

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國)

第十九屆(1954)

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義大利、英國)

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國)《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國)

第二十屆(1955)

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

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

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國)

第二十一屆(1956)

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國)

第七十一屆(2014)

最佳影片金獅獎:羅伊·安德森《寒枝雀靜》(瑞典)

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約書亞·奧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麥/挪威/芬蘭)

最佳導演銀獅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郵差的白夜》(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獎亞當·德利弗《飢餓的心》(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獎:阿爾芭·洛瓦赫《飢餓的心》(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卡昂·穆德西《錫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屆(2015)

最佳影片金獅獎:洛倫佐·維加斯《來自遠方》(委內瑞拉)

評審團大獎: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帕布羅·查比羅《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法布萊斯·魯奇尼《貂》(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瓦萊莉·高利諾《為你著想》(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艾明·阿爾珀《封鎖》(土耳其)

最佳新演員獎:亞伯拉罕·阿塔哈《無境之獸》(美國)

第七十三屆(2016)

最佳影片金獅獎:拉夫·達茲《離開的女人》(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湯姆·福特《夜行動物》(美國)

最佳劇本獎:諾亞·奧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國)

最佳導演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俄羅斯)、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馬丁內茲《傑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美國)

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葆拉·貝爾《弗蘭茨》(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娜·莉莉·阿米普爾《劣質愛情》(美國)

第七十四屆(2017)

最佳電影金獅獎:吉爾莫·德爾·托羅《水形物語》(美國)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薩繆爾·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導演銀獅獎:澤維爾·勒格朗《傾盡所有》(法國)

最佳男演員: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蘭普琳《漢娜》(法國)

最佳劇本獎: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美國、英國)

評審團特別獎:沃威克·桑頓《甜蜜的國度》(澳大利亞)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員獎:查理·普拉默《賽馬皮特》(英國)

第七十五屆(2018)

金獅獎最佳影片獎:阿方索·卡隆《羅馬》

銀獅評委會大獎:歐格斯·蘭斯莫斯《寵兒》

最佳劇本獎:喬·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銀獅最佳導演獎:雅克·歐迪亞《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達福《永恆之門》

最佳女演員獎:奧莉薇婭·柯爾曼《寵兒》

評審團特別獎:詹妮弗·肯特《夜鶯》

新晉演員獎:巴凱里·甘納巴《夜鶯》

第七十六屆(2019)

金獅獎最佳影片:《小丑》導演:托德·菲利普斯

評審團大獎:《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劇本獎:楊凡《繼園台七號》

最佳導演獎:羅伊·安德森《關於無盡》

最佳男演員:盧卡·馬里內利《馬丁·伊登》

最佳女演員: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勝利》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人獎):托比·華萊士《乳牙》

評委會特別獎:《黑手黨不再是曾經》導演:弗蘭科·馬雷斯科

J.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有exo嗎

沒有。。。崽子們拍電影了嗎?!拍了總會有機會滴。。。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