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擴展閱讀
女人晚上打鬧電影 2024-09-20 22:04:41
超級搞笑電影都哪些 2024-09-20 21:57:53

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2-03-06 11:46:24

① 國際上各種電影節、影展及其舉辦時間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6年,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四世國王的王後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聞名,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國際電影節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為「世界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的活動內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並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② 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國內獲獎

年份中國電影人獲獎1987 第0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東京大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特別獎、東京都知事獎:吳天明《老井》,最佳男演員:張藝謀《老井》 1991 第0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黃健中《過年》,最佳女演員:趙麗蓉《過年》 1992 第0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櫻花銀獎: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1993 第0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東京大獎」:《藍風箏》,最佳女演員:呂麗萍《藍風箏》,青年電影櫻花金獎:《找樂》寧瀛,青年電影櫻花銅獎:蔡明亮《青少年哪吒》,鼓勵獎:陳小滿、張文瑤、易天《藍風箏》,王啟贊《月光少年》 1994 第0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東京大獎」:《天國逆子》嚴浩最佳導演:嚴浩《天國逆子》最佳男演員:牛振華《背靠背臉對臉》 1995 第0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霸王別姬》 ,最佳導演:陳凱歌《霸王別姬》,最佳男主角:張國榮《霸王別姬》 1996 第0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吳天明《變臉》,最佳男演員:朱旭《變臉》,青年電影櫻花銀獎:《春花夢露》林正盛 1997 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曾靜、劉若英《美麗在唱歌》 1999 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東京大獎」、青年電影櫻花金獎、亞洲電影獎:《黑暗之光》張作驥 2002 第1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邵丹(攝影)《天上的戀人》 2003 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霍建起《暖》 2004 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陸川《可可西里》 2005 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侯孝賢,最佳女主角:金雅琴,《我們倆》最佳藝術成就獎:《泥鰍也是魚》楊亞洲 2006 第1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十三棵泡桐》呂樂最佳藝術貢獻獎:《父子》譚家明 2007 第2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李繼賢《西幹道》 2008 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陳凱歌 2010 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王千源《鋼的琴》,最佳女主角:范冰冰《觀音山》,最佳藝術貢獻獎:李玉《觀音山》 2011 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杜家毅《轉山》 2013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王景春《警察日記》,亞洲未來單元獎:《今天明天》

③ 請問大佬有啄木鳥和雨2011年上映的由役所廣司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嗎

《啄木鳥和雨》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lc5_jowNN0_3FaPd-KARQ

提取碼:gayh

導演:沖田修一

編劇:沖田修一

主演:役所廣司、小栗旬、高良健吾、臼田麻美、伊武雅刀、山崎努

類型: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上映日期:2012-02-11(日本)

片長:129分鍾

又名:TheWoodsmanandtheRain、Kitsutsukitoame

寧靜的山村進入雨季。村中的老伐木工人岸克彥(役所廣司飾)為人古板,與兒子關系緊張。他在上工途中給東京來的新人導演田邊幸一(小栗旬飾)和副導演帶路,由此被拉入一部喪屍電影的外景拍攝。在被迫充當臨時演員後,克彥竟對電影產生了微妙的興趣,他開始不請自來的幫助攝制組與村民溝通,開展工作,甚至忽略了本職與妻子的忌日。

突然闖入的攝制組擾亂了山村的平靜和克彥的生活,也改變了導演幸一自身。幸一生性靦腆缺乏自信,在攝制組中毫無威信。偶然間他發現自己的喪屍劇本竟為克彥所欣賞,不禁大受鼓舞,兩人在數次的泡澡時間里進行了奇妙的溝通。在克彥的幫助下,幸一慢慢樹立了自信,電影拍攝也步入正軌。然而臨關機前的一場瓢潑大雨再次令拍攝陷入危機,克彥的缺席也令幸一惶恐無措起來……

影片獲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片中兩位主演役所廣司和小栗旬在現實中亦均擔任過導演。

④ 著名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8月6日,每年一次,八九月份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期間舉行紀念活動、討論會及開設電影市場。

由於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設「金獅獎」和「銀獅獎」。1992年我國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獲該節「金獅獎」。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只有兩三萬人口的小鎮戛納舉行。每年5月舉行,為期兩周。此節著重藝術上的探索,設「金棕櫚獎」。1994年我國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獲此獎。同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獲該節僅次於「金棕櫚獎」的「評委會特別獎」。1994年5月24日,我國演員葛優獲該節「最佳男演員獎」。

柏林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於1951年創辦,每年一次,2月底至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綜合性電影節之一。設「金熊獎」和「銀熊獎」。1982年,我國美術片《三個和尚》獲該節最佳編劇「銀熊獎」;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獲「金熊獎」;1989年,吳子牛執導的《晚鍾》獲「銀熊獎」;1993年,謝飛執導的《香魂女》和我國台灣李安執導的《喜宴》同獲「金熊獎」;我國導演陳凱歌,1989年當選為該節評委。

莫斯科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於1959年創辦,兩年一次,7月底至8月初在莫斯科舉行,為期兩周。宗旨是為了電影藝術的人道主義,為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友誼。設金獎和銀獎。我國1959年送的《老兵新傳》獲該節銀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由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於1946年創辦,每年6~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1959年後,改為兩年一次。設「水晶地球儀」獎。由謝晉導演,姜文、劉曉慶主演的我國影片《芙蓉鎮》曾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地球儀」大獎。

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於1953年創辦於西班牙海濱城市聖塞瓦斯蒂安。每年9月舉行,為期10天左右。該電影節設有「金殼獎」、「銀殼獎」等。由湖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湘女瀟瀟》,獲得了1988年的「堂吉訶德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節。於1985年9月在日本東京創辦。每兩年一次,自9月底至10月初舉行,為期10天。該電影節設置了大獎、評委特別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最佳劇本獎、最佳藝術片貢獻獎。所有獎項均不發獎金,只頒發榮譽稱號。電影節由2/3以上的外國評委組成。

東京國際電影節越來越被世界各國人民所矚目,成為有重大影響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⑤ 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歷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回顧 第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1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⑥ 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事務局於1月10日公布了2012年「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日程安排。該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預定於10月20日至10月28日舉辦。
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 TOKYO)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始辦於1985年,至今已有28年歷史,此前共舉辦了24屆。2011年舉辦的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日程共9天,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第25屆電影節的日程安排也將與此相同。
日本政府近年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每年秋季都要舉辦大型文化系列活動「Co Festa」,東京國際電影節被當成這一活動的核心項目而重點宣傳。據悉,2012年的東京電影節仍將具有相同功能,一些與影片及影像製品相關的商務洽談活動將在電影節期間舉辦。
在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神奇樹屋》等動畫電影的展映受到了各國媒體的關注。據日本媒體分析,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很可能還將舉辦與動畫電影有關的主題活動。

⑦ 范冰冰穿絲襪上過綜藝節目有那些

范冰冰上過綜藝節目有很多,例如:

1、挑戰者聯盟第二季,嘉賓:范冰冰、李晨、謝依霖、薛之謙、陳學冬。

7、快樂大本營,2020-03-07期。

8、天天向上,2020-03-08期。

9、十二道鋒味,2014-09-27期。

10、星月私房話,2019-01-14期。

(7)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范冰冰,1981年9月1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華語影視女演員、製片人、歌手,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

1996年出演電視劇《女強人》,1998年主演電視劇《還珠格格》獲得廣泛關注,2002年主演電影《一見鍾情》涉足影壇。2004年憑借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手機》獲得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2005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剛剛開始》。

2007年憑借電影《心中有鬼》獲得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同年主演的電影《蘋果》入圍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4屆歐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10年主演李玉執導的電影《觀音山》獲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該片亦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2011年擔任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

2013年獲好萊塢報道年度最佳國際藝人獎,2013-2017年連續五年蟬聯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榜。

2016年主演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獲得兩次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華人演員,該片亦獲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

2017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並上榜影響世界的100人, 擔任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 同年憑借《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 及第8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女演員。

2018年10月,范冰冰因涉稅問題,處罰款8.84億元,並刊登致歉信。2020年1月,因武漢疫情,向武漢慈善總會捐款50萬元。

⑧ 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基本信息

第24屆東京電影節10月22日至30日在日本舉行,主要會場在東京都港區六本木,部份活動則分散在東京多個地點舉行。東京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東京國際電影節始於1985年,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日本映像國際振興協會主辦,是亞洲最大型的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承認的長篇電影節活動。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戛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⑨ 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摟范冰冰腰的老頭是誰

小林政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