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美國火力覆蓋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俄羅斯美女飄花 2024-06-28 14:14:10
外國攀登珠峰電影 2024-06-28 14:14:10
長虹電視如何下載電影 2024-06-28 13:56:05

美國火力覆蓋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6-23 16:23:19

㈠ 一部電影叫斯大林格勒,裡面有一個片段是納粹用火焰噴射平民,一幫蘇聯士兵沖了出來,求具體信息

斯大林格勒我記得有兩部,我看的是去年拍的吧,那個片段我看過,蘇聯人向陣地沖的時候原先他們派出的小分隊沒把德國人的炸彈清除掉,結果引發陣地爆炸、火焰噴射器火力覆蓋,這個片子我也就看到這一塊兒了,覺得比美國人拍的《大敵當前》差太多,就歇了

㈡ 從林槍戰猛片,呼叫戰機全火力覆蓋支援是什麼電影

從林中呼叫戰機火力支援一般是越戰影片的橋段,很多越戰片都有出現,現代啟示錄,野戰排,阿甘正傳等,都是描寫關於越南戰爭的優秀作品,值得推薦。

㈢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的搶灘登陸真的符合軍事學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是非常真實的。

這是大話題,簡單說一說。

在美軍5個主要登陸點中,《拯救大兵瑞恩》登陸的奧馬哈是難度最大的。

這里附近都是90度的峭壁,僅僅在其中一段有沙灘存在。

然而,沙灘距離高達30多米峭壁並不遠。

在美軍登陸之前,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德軍,已經在這里修建了堅固的工事。

除了大量的鐵絲網、水雷、地雷和反坦克拒馬以外,海岸上有16個堅固的大型碉堡,配有射界極好的機槍和反坦克炮。

在峭壁上還設有暗堡,配有機槍、迫擊炮,甚至還有88毫米火炮,具有很強的火力。

在稍後的懸崖上,有6門155毫米海岸炮,用於對付海軍軍艦。

6月6日凌晨,美軍20艘軍艦,開始對奧馬哈灘頭進行了長達40分鍾的炮擊。

因知道德軍裝備155毫米海岸炮,軍艦距離很遠,炮擊精度極差,最大的貢獻是摧毀了一些鐵絲網,引爆了一些地雷。

在美軍登陸之前,空軍高達480架B-26轟炸機飛來轟炸。

然而,由於奧馬哈灘頭果斷,轟炸機防止誤傷,被迫延遲投彈。

結果大量炸彈全部落在峭壁之後,只炸毀了一些二線的工事和火炮,一線德軍防禦工事基本完好。

於是,美軍就等於一頭鑽進了德軍的火網中。

本來由32輛水陸坦克先登陸,然後配合步兵用火炮摧毀德軍工事,減少傷亡。

然而,6日當天風浪很大,西翼的27輛水陸坦克下海就沉沒,只有5輛蹣跚登陸,迅速被德軍的反坦克炮擊毀了2輛。

於是,在沒有坦克支援下,步兵只能用人肉去和機槍子彈硬拼了。

美軍士兵跳下登陸船以後,立即陷入德軍的火網中。

他們需要在1米多深的海水中,艱難行走100多米,離開大海;然後,他們還要通過接近300米的海灘,才能趕到鵝卵石修建的堤岸。

然而,整個灘頭每一寸土地,都在德軍機槍、迫擊炮和88毫米火炮的火力覆蓋下。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德軍的MG42機槍。

德軍的機槍手採用三點射和掃射配合,將美軍士兵如同收割的麥田一樣,一片片掃倒。

雖然美軍軍官在登陸前,一再強調要分散前進。

然而,缺乏經驗的美軍士兵在巨大恐懼下,本能的會聚攏起來,成為德軍的活靶子。

在整整2個小時內,美軍幾乎沒有人能夠沖上堤岸,全部被射死或者炸死在海水或者海灘上。

當時德軍MG42機槍瘋狂掃射,有的機槍連續3根備用槍管都變得通紅。

美軍已經有數千人傷亡在灘頭,到處都是屍體和垂死掙扎的傷員,到處都是驚叫和呻吟,比地域還恐怖。

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在登陸美軍被單方面屠殺的關鍵時候,美國海軍表現了大無畏精神。

海軍軍艦發現灘頭戰友死傷狼藉,寸步難行,決定冒險相救。

17艘吃水較淺的驅逐艦,冒著被155毫米海岸炮炮擊的危險,沖到距離灘頭僅僅700多米處,開始支援炮擊。

在這個距離,德軍155毫米炮只需要一二炮就可以重創美軍驅逐艦。

但此時,美國海軍已經顧不上了考慮這些,先沖上去再說。

在驅逐艦火炮的准確炮擊下,德軍海灘的工事一個個被摧毀。

此時,英軍戰斗機也飛來,但因敵我距離太近,它們不敢投彈射擊,只是指引軍艦火炮。

最終,到了中午,灘頭的德軍工事全部被摧毀,只剩下峭壁上的暗堡還在頑抗。

已經有一個連的美軍,爬上峭壁。它們驚訝的發現,原來德軍155毫米炮竟然是木頭模型。

幸虧是模型,不然這17艘驅逐艦早就被摧毀了。

雙方激戰到黃昏,美軍才勉強消滅峭壁的德軍,部分德軍舉白旗投降。

美軍由此大體佔領奧馬哈海灘。

一天激戰,美軍僅僅戰死的就有2000多人,傷亡總數高達5000多人。

在這么小的灘頭,付出這么巨大的傷亡,在美軍 歷史 上是沒有過的。

相反,面對美軍2個師的攻擊,奧馬哈德軍僅有第716海防師的1個團個第352步兵師的1個團。這2個團德軍都是很垃圾的部隊。

《拯救大兵瑞恩》只是側重了登陸部隊遇到攤頭阻擊的血腥場面,但是登陸前的各種支援和保障戰火早已在登錄前打響,一樣的血腥和慘烈。

真實的戰場就是那樣,只不過慘烈程度是任何影視劇所無法展現出來的,即使是最好的導演、最棒的演員、最真的3D和巨額的資金投入。《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可以說改變了傳統戰爭題材的局限,場面火爆而又令人窒息和恐怖,尤其是開始的近15分鍾的搶灘登陸場面。

其實在盟軍對諾曼底進行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前夕,由美軍第101空降師組成的空中突擊部隊在登陸發起前已經先行空投至諾曼底後方,對德軍重要目標以及對登陸攤頭部隊構成威脅較大的德軍重火炮陣地進行了突襲和攻擊,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兄弟連》,這就是對於登陸前的支援和准備作戰。

空中力量對於諾曼底登陸地域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障礙清除,龐大的盟軍混合艦隊也利用大口徑艦炮對德軍工事進行了持續的打擊,但是很多堅固的永久性德軍碉堡和隱蔽陣地卻無法被徹底消除,所以盟軍在登陸時也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和慘烈的犧牲。

《拯救大兵瑞恩》所刻畫的諾曼底登陸的場面就是一場美軍所倡導的立體突擊作戰,其戰略意義非凡,可以說決定了整個二戰的勝利進程。

《拯救大兵瑞恩》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鏡頭符合軍事常識,這部影片也是戰爭片中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電影中對於戰場的還原可以說非常精到。下面先放出四張 歷史 照片和電影截圖作對比。

登陸艇 歷史 照片

電影中的登陸截圖

盟軍被壓制在海灘上的 歷史 照片

電影中德軍使用機槍屠殺海灘上的盟軍士兵

影片開頭展現了諾曼底登陸中損失最為慘烈的登陸場,以奧馬哈海灘的可能性為大。事實上的奧馬哈海灘似乎比電影中還要殘酷,短短的海灘之上,盟軍損失了兩千五百人。

影片一開頭軍士長就向大家普及了戰場上不扎堆的原則。幾個人擠作一團,正好成為德軍機槍的靶子,而分散機動的士兵更難被敵人的火力命中。即便命中,效率也不會很高。

主角老湯繼續給大家普及知識,千萬不能讓槍口灌進沙子,否則打不響事小,炸膛可是後果很嚴重。實戰中由於嫌配發的防水袋使用不便,很多士兵會用避孕套在槍口附加一層防水。

子彈射入水中殺傷美軍士兵這個鏡頭一直存在爭議,大部分科普節目都會宣稱子彈射入水中之後,由於水的阻力遠大於空氣,所以幾乎無法對人造成傷害。但是請注意,這里的水並不深,士兵可以說是貼著水面,機槍子彈入水之後仍然殘留動能,足以將士兵打傷流血。而影片中士兵死亡是因為受傷之後加上身上的裝備沉重,溺水而亡。

這個細節非常精到,子彈射穿軍醫的水壺打傷了他的屁股,注意,此時水壺里流出來的是清水。下一個鏡頭才轉為血水流出,充分考慮了血液通過水壺破口滲入的時間,精妙至極。

這個摘了頭盔,一瞬間就被爆頭的士兵,生動表現了戰場上的殘忍和無法預測。

當然符合,拯救大兵瑞恩在很多地方都嚴格的參考了當時的 歷史 事實,因此該片才會讓眾多觀眾第一次觀看該片時就被深深震撼。

當時的二戰時期,登陸裝備水平非常落後,而且通訊、支援等方面完全無法和如今相比。在登陸之前,盟軍已經做了很多情報工作,大致搞清了德軍的布防情況,並對一些重點目標進行了打擊,但是這並不代表登陸部隊就能輕易拿下灘頭陣地。

德軍當時已經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盟軍不可能全部摧毀,像機槍掩體等目標,自然很難讓艦炮、飛機去消滅,只能讓上岸的步兵奪取。為了增加盟軍登陸的難度,德軍部署了大量雷區、抗登陸障礙物等,延長盟軍的進攻距離。

而且德軍的重火力盟軍很難清除干凈,德軍部署在後方的火炮可以精確的打擊到灘頭,再加上守在工事掩體的德軍的攻擊,盟軍自然傷亡十分慘重。至於能夠直接伴隨登陸部隊的兩棲坦克等裝備,由於當天海浪太大,很多兩棲坦克剛下登陸艇就沉沒了,

至於空襲,盟軍已經進行了多次空襲,登陸之前還有艦炮打擊,而登陸開始後為了避免誤傷,炮擊已經停止,空襲也重點以打擊德軍後方為主,避免德軍支援趕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登陸部隊只能依靠自己去拿下灘頭,開辟灘頭陣地了,面對德軍的防守自然傷亡慘重。

《拯救……》也好《諾曼地》包括《士兵日記》等等的二戰影視劇,他們的導演和編劇所拍攝的每一段落都是以最貼近和還原那段最悲壯的 歷史 ……

而並不是以"神劇"的想像力去胡編亂造,可能個別的"鏡頭"的確採用了電腦合成,(如傘兵在空中),但,其真實還原了當其時 歷史 真實性的一面,劇中更不會出現那些誇張的手法去取寵於某些人和事(如飛鏢打坦克,魔術彈射飛機或更離譜的空中飛人閃子彈等等的神仙劇)

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真實地再現了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作戰的殘酷場面,被許多參加了戰爭的老兵所推崇,也被全球軍迷津津樂道。

開頭鏡頭里有子彈射入海水中,能看到子彈在海水裡劃出一道道彈痕,鑽入人體,綻放出朵朵的血花。很殘酷,很血腥,給人強烈的感官刺激,實際上這不符合現實。

國外研究者使用一挺被稱為希特勒「打字機」的MG42,近距離朝著玻璃水槽射擊,觀察到子彈入水後其動能快速衰竭。

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子彈以每秒數百米的速度進入水中,受水的影響 ,會很快失去平衡翻滾,想在水中長距離走直線幾乎是不可能的,直線前進的距離通常不超過1米。

這也是軍隊中的蛙人需配備專用的水下步槍的原因。

軍事不是我的專業,無法正面回答這個提問,但在 汽車 體驗過程中,我把諾曼底每個登陸場,都走了一遍,說幾句感受。

很早以前就讀到一些文章,說美軍負責的奧馬哈海灘是峭壁,德軍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對美軍大開殺戒。

當我來到奧馬哈海灘時,才發現,國內有些文章恐怕是想當然的作品。奧馬哈海灘只有東西兩端是高地,中間是長達數公里的開闊而平坦的海灘,縱深數公里也基本是平原。如今,海灘東端的高地上是美軍墓地,西端高地旁有個水泥工事,我懷疑,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開篇處那段生動的描寫,沒准兒指的就是這兒。

繼續往西走大概七八公里,到了一個叫奧克的地方,才有一處真正的峭壁,美軍在這也吃個苦頭,但此處並不是主攻方向。

其實,英軍負責的黃金海灘附近,也有高地。但他們遇到的阻力小一些。據我在當地紀念館所見,給美軍帶來很大傷亡的,主要是駐守奧馬哈一帶的德軍戰鬥力比較強,不像黃金海灘、朱諾海灘等都是雜牌部隊。

有趣的是,美軍在諾曼底遇到兩個極端,他們負責的尤他海灘幾乎沒什麼防守,順利登陸。

有點差別,不過不太大。還是要看紀錄片。

根據回憶錄,只有奧馬哈一個海灘遭到猛烈的岸上火力射擊。原因之一也是登陸的裝甲車等裝備沉沒損失,缺乏火力支援。由於海浪,大部分人必須涉水幾十到一百米上岸,為此甚至丟棄武器以避免被淹死。在海岸淺灘的人也是建制混亂。

如果組織有效,車輛不損失,風浪沒那麼大,不會只能被動挨打。在確認的傷亡人數里, hoc岬角傷亡156人,尤他海灘傷亡197人,金灘1000人,朱諾灘961人,劍灘1000人,奧馬哈灘2000人。諾曼底盟軍傷亡1萬人以上,確認死亡4414人。

戰爭中總有運氣差的。大兵瑞恩家運氣差,瑞恩運氣好。

登陸作戰自古有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登陸作戰中,登陸的一方都是在無抵抗的情況下進行,在原來,水路運輸的運動速度要比陸上運動速度要快的多,所以經常是那邊已經上陸多時了,這邊的人馬還在氣喘吁吁的趕路。

不過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地面交通通過使用火車 汽車 等交通工具,在運動速度上第一次超過了水路,而且隨著電報,無線電一類的通訊設備,抗登陸一方對於登陸一方的反應速度也空前的提高,這樣抗登陸一方第一次占據了優勢。這一點的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加利波利戰役,協約國軍隊被土耳其軍隊堵在登陸場無法動彈,最後只能撤軍。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就是通過這一戰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到了二戰時期,經過一戰二戰間的研究,並且通過幾次登陸戰的實踐,盟軍開始籌備在諾曼底登陸,應該說諾曼底登陸是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以後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戰役了。

對於登陸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根據敵軍設防的情況選擇登陸地點,可以避開敵軍嚴密設防的地段,這是進攻一方所有的主動權,防禦一方沒有這個,不過如果防禦一方的反應迅速,也是可以打得進攻一方動彈不得,對於登陸一方來說,畢竟後邊就是水,運輸補給都要比抗登陸一方困難,所以登陸一旦開始,就必須迅速打開突破口,並且盡可能的擴大登陸場,任何被困在海灘的行為都是在自尋死路。

回到大兵這部電影,大兵是戰爭片的里程碑,在此以後的很多戰爭片都有一些模仿大兵的地方,比如用手提攝像機,使電影看著比較搖晃的感覺。對於戰場的描寫還是比較真實的,當然這個故事描寫的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的作戰行動,奧馬哈海灘是當時盟軍登陸的5個地段中,戰斗最激烈的地方。

我覺著比較符合。登陸之前士兵的緊張神情,上尉手的抖動;登陸之後槍聲爆炸聲之中的神情恍惚,目瞪口呆,別人說充耳不聞,都很符合心理學上的說法。德軍機槍的轟鳴,對人員的殺傷,子彈在水中的痕跡,都很好的表現了機關槍那強大的殺傷力。不過有個地方一直覺著有點奇怪,美軍阻擊手一槍下去整個沙包掩體都毀壞了是不是有點誇張?

㈣ 電影《倖存者1937》講述了一件什麼事觀後有哪些感悟呢

《倖存者1937》講述了在戰爭中保護一個伯密碼專家轉移到安全地方的故事。我感覺他們很偉大。

《倖存者1937》裡面是沒有內鬼的。

電影以平型關大捷為背景,講述了密碼專家鄭忠因對扭轉戰局起到關鍵作用被日軍圍剿追殺,為營救密碼專家,八路軍派出一支精銳小分隊深入敵後,沖破日軍的重重包圍、經歷九死一生,成功將鄭忠護送至後方的故事。

《倖存者1937》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pEaw-Y3Ei0By08ZrHoYRHg

?pwd=1234

提取碼: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