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美國電影價值觀
擴展閱讀
外國二戰限制電影有哪些 2024-10-18 16:30:11

美國電影價值觀

發布時間: 2024-07-26 12:47:36

❶ 如何理解好萊塢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價值輸出

作為美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好萊塢電影不僅體現了鮮明的美國文化色彩,而且還蘊涵著以美國文化方式表現出來的,極具時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國夢」、個人英雄主義、宗教文化和普世主義等。本文將通過對美國好萊塢部分影片的詳細解讀,試對其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國文化價值觀進行深入闡釋,以期對好萊塢電影和美國文化價值觀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國主流價值觀溯源和構建
美國,當初僅僅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卻在短短的幾百年歲月中從建立到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人將其成功的原因歸結於文化的優越性。追本溯源,美國主流價值觀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時期一統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國精神是對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機會平等、勞動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美國的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移民文化也就誕生了。在美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銳意進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爐般寬容的理念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在美國處於上升時期的歷史階段,這一表現尤為明顯。美國傳統的主流價值觀,指的是「民主政體、自由原則、個人主義。在此基礎上派生出關於人的政治、文化權利和種種價值觀等等」。在美國佔主導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傳統,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國的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基督教、資本主義和民主的特別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則及對個人自主的追求的個人主義,在美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也成了美國思想的起點和歸宿,構成美國文化的精髓。而「美國夢」是足以支撐起美國人奮斗中的失落與迷惘的力量,它不僅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種美好事物,更意味著一種崇高的信仰和價值觀。宗教是影響美國人信念、態度和行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著美國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義在美國文化的傳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國的文化觀和價值觀得以在全世界范圍傳播。以上構建了美國文化價值觀的綜合體系。
二、美國主流價值觀在好萊塢電影中的體現
作為宣揚美國文化價值觀的載體,無論電影工業如何發展,好萊塢電影中所體現的美國文化色彩不會改變。好萊塢電影堅守的文化價值體系在一部又一部電影作品中傳承發展。
(一)「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美國夢」是一個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特定術語,其產生和發展與美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量歐洲人前往美洲探險殖民,當17世紀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陸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賦予了一種夢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權利開墾佔有,他們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難,倖存下來的都是一些異常能幹、勇敢、有進取精神的人。正是這些獨特的自然和歷史條件促成了「美國夢」的產生和發展。
「美國夢」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廣義的「美國夢」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國家理想;從狹義來看,「美國夢」是指個人通過自我奮斗而獲得成功的夢想。站在普通大眾的角度,「美國夢」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聯系在一起的一切具體目標——享受高等教育和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擁有健康的身體和一群可愛的孩子,擁有昂貴的汽車和豪華的住宅,等等。「美國夢」實際上是一種美好的理想。
人們常把好萊塢稱作「夢工廠」(DreamWorks),許多好萊塢的電影就是將「美國夢」作為主題,它們揭示了普通人、動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個人奮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雖然敘事角度不盡相同,但都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國夢」的理念。美國文化中特別強調機會平等而並非結果的平等,強調政治權利的平等而不是經濟結果的平等。正因為這樣,無數普通人才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實現自己的「美國夢」。這一理念在《阿甘正傳》中得到了充分反映。電影成功塑造了阿甘這一經典形象,整個故事充滿了戲劇性,一個低能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難以企及的成功。正如電影的一句經典台詞所說的那樣:「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電影的開始和結束都用一片飄飛的羽毛來象徵命運的無常,然而主人公的經歷卻告訴我們不要向命運低頭,任何人都有機會成功。人物和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影片恰到好處地宣揚了「美國夢」的理念,體現了命運給每個人均等機會的文化內涵。
(二)個人英雄主義(Heroism)
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本位的人生哲學,它所包含的獨立奮斗、開拓進取精神成為美國人的生命基調,同時也是美國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英雄是個人主義的化身,英雄主義是個人主義的一種形式。英雄主義其實是來源於我們對於自身的生存環境、人文理念的憂慮和恐懼。當個人自由被束縛、個人利益遭到損害,對權威、災難的抗爭隨之爆發,英雄便順應而生。在美國文化里,個人英雄主義的主要特點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別人認同,渴望自己受到關注,以自我為中心。個人能力的最大限度發揮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最好體現。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傑出的行動中證明他們的勇氣、才智和領導才能。」③美國電影中個人英雄主義的典型模式是單槍匹馬拯救國家、人民於危難之中,在排除萬難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找尋到自我的價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徵為:(1)擁有絕對強壯的身體或者強大的特異功能;(2)擁有卓越的聰明才智、冷靜的頭腦和超強的意志力;(3)擁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優點,並且多數英雄都是與美國政府抗爭的鬥士。從1939年的《關山飛度》中靈果一個人拖住一群阿巴虛人,使得驛車里的人得救,到《終結者》中來自未來,組織核戰爭的機器人,好萊塢電影人給現代英雄神話披上一層傳統的、簡單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美國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其中,絕大多數的美國白人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則主要信仰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巫術。作為主流價值觀的主要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數美國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們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紀20年代,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說過:「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那樣,基督教對其國民的靈魂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在美國,宗教對法律和社會輿論產生不了多大影響,但是宗教支配社會風貌,並且通過家庭生活而控制國家。」宗教信仰通過影響美國人的信念、態度和行為支配著美國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上帝選擇的一個特殊國度,美國人對全人類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責任,要負責把世界上所有人從苦海當中拯救出來。這種思想深深紮根於美國白人文化中,影響著美國社會大眾對外部世界的看法。電影《阿甘正傳》蘊涵的宗教意識十分豐富。在影片當中,帶有宗教色彩的橋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時候,她拉著阿甘向上帝做祈禱,祈求上帝給她一雙翅膀幫她逃離現在的痛苦;阿甘剛開始捕蝦的生活時,總是一無所獲,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禱,等等。
(四)普世主義(Universalism)
普世主義起源於歐洲,作為哲學上的一個分支,它強調普遍的事實能夠被發現且被理解;在倫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夠應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價值觀或事物。美國的普世主義價值觀是建立在繼承歐洲普世主義的基礎上的,同時在殖民和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有顯著美國地域特徵的普世主義觀念。④「上帝選民論」和「天定命運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普世主義重要內容。
在此,我們不能不提及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闡釋了普世主義的內涵。2010年上映的電影《阿凡達》以科幻與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講述了一個以「愛與永恆」為主題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在技術和藝術上震撼了我們,更讓我們體會到電影背後西方化的普世主義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當伊娃選擇部落首領和精神首領之後,實際上這星球上的各種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國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則成了美國之外的異族,薩利所代表的美國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國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過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國領土,薩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內化了的美國普世精神。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存在價值,世上的一切生靈應該平等對待。故而在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中,美國民眾本著平等、尊重的心態,開始接受外來人,並不遺餘力地將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給外來者,允許異於本族的聲音存在。這也是美國作為文化大熔爐的文化態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納外來文化的同時,輸出本國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謀求人類共同的發展,正是普世價值觀的精髓。
三、結 語
作為美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文化價值觀的構建和傳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過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其直觀性和生動性不僅為美國本土觀眾所追捧,同時也被其他國家觀眾所接受。可以說,好萊塢電影為全世界了解美國文化價值觀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參考。通過對美國主流電影的賞析,我們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國社會主流文化的各個層面。同時,在美國特定的歷史環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萊塢電影的感官沖擊,幫助他們重拾那些寶貴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傳達美國國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關注和認同。

❷ 美國勵志電影的價值觀

關於美國勵志電影的價值觀

歐美影視作品擁有獨特的拍攝方式,不但畫面震撼的科幻電影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內容精彩的勵志電影也能使觀眾沉醉其中。經典的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向觀眾展示了美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依靠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電影初期的大力宣傳和精彩的劇情,使該影片贏得了全世界的廣泛好評。影片本身敘述了一件平凡的故事,一個營銷員為了自己的夢想而苦苦追求,也許這樣的故事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但影片本身卻被好萊塢的影視導演賦予了歐美社會勵志精神的價值觀,體現出社會意識的走勢。本文從多方面進行探討,來解析美國勵志電影的價值與影響。

一、電影本身的情節魅力

作為經典的美國尋夢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向人們展示了營銷員成長背後的心酸歷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以真實的生活為背景,以現實人物的親身經歷作為劇本改編而成。克里斯?加德納,作為電影中小營銷員的他,在現實生活中早已成為一位有名的投資家,通過他的自我敘述,也使得電影中自己的形象更加豐滿而具有魅力。電影背景發生在陷入經濟衰退的美國,每個人都渴望能夠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而為自己的夢想堅持努力著,這是當時美國社會新的轉折和起點,使得此部影片擁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影片刻畫了在當時被失業與碰壁籠罩的社會中,美國人民流離失所,多數人民為了生活四處求職。作為一名黑人的克里斯?加德納,同樣也遭受著如此悲慘的經歷,更加痛心的是他的老婆琳達忍受不了如此慘淡的生活,拋棄了他與五歲大小的兒子,生活的黑暗就這樣纏繞在克里斯?加德納的身上。

面對各種挫折與失敗的克里斯?加德納,為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著,然而上帝也並沒有拋棄他,而是給了他一個選擇的權利。一個需要半年的時間來實習的公司,在這期間他沒有工資,20個人當中也只有一個人將被僱用,他可以選擇堅持或者放棄,他看到與自己一同受累的兒子,想到他們父子倆的將來,毅然接受了如此嚴酷的考驗。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在這半年的時間里,他走遍了所有醫院推銷並賣掉自己的骨密度掃描儀來換取生活費用。

殘酷的生活總是對他不依不饒,當他左右奔波掙錢來養活父子倆時,一份突如其來的稅收單出現在他的面前,由於他無法支付租房子的錢,被房主從公寓攆了出來。父子兩人無家可歸,就睡在地鐵站、收容所、公共廁所,任何一個可以暫且棲身的地方。生活的窮困讓克里斯無比沮喪,沉重的壓力也迫使他流出淚水,但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信仰,克里斯咬緊了牙關,依舊努力堅持。他拚命提前結束自己在公司的實習,為了能有一個好的容身場地,他日復一日地到教堂祈求住所。克里斯期盼能夠早日結束這痛苦的生活,而現實卻殘忍地玩弄他一次又一次。對於克里斯的遭遇,在尋求夢想的道路上的重重失敗,他不時地會思考,上帝為什麼對他這樣不公,為什麼生活會如此狼狽?但是他始終堅信,只要自己今天足夠努力,幸福終究會來敲自己的房門,即便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無論如何也要堅強地邁出自己的每一步。克里斯用他能夠想出的所有方法來節約生活費用,但老天卻故意讓他的掃描儀失竊,讓他再次受到殘酷世界的打擊,逼他走上一條通往絕望的道路。然而再殘酷的現實都無法擊破克里斯堅強的內心,憑借他心中堅守的信仰,為了自己孩子今後的幸福生活,他再次無視現實的殘酷,靠自己的雙手推開殘忍生活的阻擋,深信自己終有一天能夠到達幸福的彼岸。

他挺過了半年的艱苦生活之後,終於贏得了公司的認可,在眾多的競選人當中脫穎而出,被公司聘用。他也通過了上帝對他的重重考驗,在這黑暗的時期中茁壯成長,終於成就了自己的股票經紀人一職,並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在結尾,幸福來到了克里斯的面前,為他的執著和堅強,敲出悅耳動人的響聲。

二、電影中時代背景的透徹解析

放眼其他類似的勵志影片,例如《洛奇》敘述了一個無名拳手洛奇?巴布亞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突破重重難關,終於獲得與世界拳王阿波羅?克里德爭奪冠軍的故事,和《奔騰年代》中生活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查爾斯?霍華德,從一名自行車修理工成長為汽車富商的艱辛歷程一樣,都是典型的歐美追夢電影。如同大多數的歐美勵志電影,這部講述營銷員成長的影片,在內容方面也並沒有給人太強的新鮮感。生活艱辛的克里斯,在起點方面就遠遠地落在了別人的後面,加上他本身是一名黑人的身世,使得他在周圍人的`眼中顯得如此渺小,殘酷的現實還不斷地給他沉重的打擊,在多重困苦的情況下施加壓力。盡管生活如此不盡如人意,克里斯都沒有想過要停止對自己夢想的追求。在這樣追逐夢想的道路中,充滿了噩夢與荊棘,克里斯滿身傷痕,只要還有最後一口氣,他都要支撐著自己殘破的身軀堅強地走下去。他也曾流下過絕望的淚水,但每當他看到自己懷抱中的孩子,心中都會燃起昂揚鬥志。現實也將會臣服於他的腳下,依靠堅實的信仰與無數的付出,他終於成就了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幸福也來到他的面前,給了他美滿安逸的結局。

然而許多的勵志電影在內容方面都顯得相似,各種追夢的故事被導演們反復改編,而亞洲導演的思維也受到了歐美的影響,拍攝出了中國版本的歐美勵志電影,並無創新可言。在外國文化的入侵之下,中國電影導演並沒有進行深刻的反思,歐美勵志電影之所以如此成功的關鍵究竟從何而來。好萊塢電影導演的頭腦總是睿智的,他們將美國人民的現實生活融入電影當中,描繪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替代了美國社會的精神面貌,體現出社會意識的大概走向和每個人思維的方向。影片的上映有利於增強社會民族的自信感,擺脫現實對自身的約束,增強人民心中積極向上的意識,成為每個人對自己夢想追求的基礎。也為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人民,敞開了堅強與自信的大門。 經過各部勵志電影累積而成的台階,使得《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榮獲勵志經典的冠軍稱號,然而如此平凡的勵志故事為何卻擁有著如此之大的影視魅力,這是每位觀眾心中類似的疑問。這一切都與電影背後的時代背景有著極為重大的聯系,電影講述的故事處於美國社會陷入衰敗與蕭條的時期,每個人都被社會的失落和絕望所籠罩。在這樣的背景與氣氛的烘托之下,每個人心中的夢想都變得極為渺茫,社會急切地渴望能夠有一盞燈來引領人們內心前進的方向,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克里斯堅定的信仰與頑強的精神便是這盞引路燈。如同克里斯在流下絕望的淚水時,進行了關於自己人生夢想的思考,當時的社會也應如此進行一次大徹大悟的反省。正因為當時國家毫無目標的發展,帶給了人們迷茫的生活,才使得這部影片更加具有現實的價值和意義。影片里的主人公遇到了挫折,與其他勵志電影相比,是最為嚴重和殘酷的,折射出現實社會將會步入一個更為黑暗的時期。除了電影中克里斯與殘酷生活的相抗爭之外,好萊塢電影導演也將親人之間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相比於同級別的影片中所不具有的故事情節,也使得這部影片的魅力大大增強,引起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對美國社會的衰敗而感到默默悲哀。

三、電影中主人公的精神內涵

此部影片講述的是克里斯?加德納作為一名營銷員時悲慘的人生經歷,通過好萊塢電影的精緻刻畫,讓該部影片具有深刻的社會精神觀念,更為輕松地融入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擁有著多重的含義與價值,需要以獨特的分析方法來進行研究。影片情節向觀眾展示了逐漸陷入衰敗的美國現狀,城市隨處可見失業與碰壁的現象,人們頭頂巨大的壓力艱苦地生活著,克里斯也是其中的小角色,他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並且作為一名黑人的他顯得格外悲慘。這樣的情節引起了觀眾對主人公的理解與同情,對於當時社會面貌的責罵與不滿,這也正是此部電影的獨到之處。當觀眾對社會現實進行思考的同時,電影還表達出渺小的人物實現夢想的不可能性。如此絕望的故事情節,使得克里斯強大的精神面貌變得尤為重要,體現出主人公對自己人生思索的正確觀念。

克里斯不僅擁有著常人難得的奮斗精神,還擁有著對自己的兒子默默付出的偉大父愛。他所追求的夢想是希望自己與兒子同樣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在每個人的眼中,這樣的精神是無私的,這一精神在如此的社會生活中也顯得十分寶貴。在美國社會被迷茫所籠罩的這個時期里,人們心中的信仰也被殘酷的現實所動搖,而作為黑人出身的克里斯來說,他沒有如同他人一樣的學位憑證,而他卻能將自己的信仰堅守得如此牢固,全得力於他本身的頑強不畏挫折的精神,這是當時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支持與學習的。

四、電影中社會價值的趨勢與方向

每一部勵志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是應該被贊賞的,無論內容情節真實與否,電影都會在結局給人以深刻的道理和反思。好萊塢導演將這部電影用多重鏡像的方式,來向觀眾呈現出克里斯與生活中的惡魔相抗爭的過程,作為經典勵志電影的代表作,無論是情節方面還是事情本身,都使得這部影片無可挑剔。觀眾在對影片中所表達的社會價值趨勢做透徹分析時,也應對像克里斯一樣的追夢人做出思考。

從影片的多方面分析,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主人公克里斯對自己理想中生活的不懈努力。他的付出與父愛,一直伴隨在他成長的每個過程當中,即便他所遇到的困難是如此巨大的,他都沒有停下過前進的腳步。從如此悲慘的經歷中,折射出了一位黑人父親自身所擁有的強大精神,他接受生活對他的挑戰,他也同樣堅信,如此殘酷的現實能夠使他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偉人,於是他目光依舊向前,毫不猶豫地走下去。他所擁有的人生價值,也將代表著當時美國社會的價值;他所做出的選擇,也預示著社會價值的趨勢。如果沒有人民心中的崛起精神,社會也將會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從一方面看,主人公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執著向前;從另一方面看,克里斯的頑強體現出一個社會乃至整個民族的不息精神。通過影片的多重藝術手法,無論在票房方面,還是在電影本身的魅力方面,都使該影片取得了勵志電影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

五、結語

克里斯用他在追尋夢想道路上的經歷,面對失敗與絕望的態度,來向我們闡釋如果心中懷有夢想,就要堅定追求夢想的信念和勇氣。即便自己所處的時代如何黑暗,也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機遇,如果因害怕現實的殘酷,而放棄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才華也將無法展現出來。像名人所說的,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只想告訴你如何放棄;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社會生活的價值與意義也將呈現在自己身上,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信:幸福也會來敲響我的門!

;

❸ 從影視作品淺談美國文化價值觀

]影視作品就像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透過影視作品我們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觀念與態度。美國的影視作品之所以俘虜了全球人的眼球,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將美國文化價值觀巧妙地貫穿於其中。本文從捍衛夢想、追逐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輝三個方面對美國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價值觀進行了分析與總結,讓我們在通過影視作品了解美國文化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新的定位與思考。

美國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選用親情、友情、愛情、正義以及科幻為線索。大規模耗資製作的華麗場面,再加上其政治、經濟、文化的優勢,使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自由與民主藉助影片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由此引起人們的思索與探究。美國影視作品傳達出的道德關懷和人道主義,物質進步和增長以及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價值觀都值得觀眾借鑒和學習,而這些不僅是美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支柱,同時也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樂意標榜的完美價值觀。

一、美國的文化價值體系

美國文化體系的構建大多數來源於它的移民文化,所以美國的文化被稱作一個“大熔爐”。美國的傳統文化大多數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從他們的原住地所帶來的,盡管融入了許多移民國的文化,大體上還是以英國的傳統文化為主。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國哥特式》,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被視為美國傳統文化的五大象徵,由此派生出的民主政體、自由原則、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也就成了美國傳統和主流的文化價值觀。由於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傳統文化保留的時間也相對較短。美國的現代文化也是由傳統文化逐漸過渡而來,主要表現在美國夢,自由與平等,道德主義與人道主義之上。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亞洲和拉美人,他們都把美國看成是實現夢想的搖籃,並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片土地上有所獲。同時,作為一個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國家,自由與平等同樣在美國文化體系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這是由於早期的美國殖民大多數來自殖民國的中下層階級,他們嚴格反對“舊世界”的許多不平等現象,希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即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大多數美國人都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因此道德主義和人道主義也被視為美國文化價值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美國的現代文化正在從隔閡走向統一”。當然這與美國的社會體制的改革密不可分。

二、從影視作品透視美國文化價值觀

(一)捍衛夢想

1.不同人的不同夢想

電影雖作為一門視聽藝術,但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大多數電影也不過是人們在閑暇之餘以供消遣娛樂的玩物。但是對於真正讓人看後有啟示、有收獲的電影還是一樣會得到觀眾的熱衷與好評。美國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在造夢,它並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小小的部分。有希望實現種族平等的夢;有渴望過上富足生活的夢;有盼望登上萬眾矚目的舞台,成為明星的夢;也有期望拯救全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夢。而這些無一例外地都從另一個角度彰顯了美國人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價值觀。無論是哪種意義上的夢,人們都籠統地把它稱作現代意義上的“美國夢”。盡管不同的人對這個詞語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他的軸心始終不會改變,美國這塊土地提供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平台給人們,即“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創造奇跡的可能”。

2.從《阿甘正傳》淺析阿甘的永不放棄

美國的許多電影都對“美國夢”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詮釋。影片《阿甘正傳》和《當幸福來敲門》就是展現美國夢的典型。在《阿甘正傳》中阿甘由始至終都貫穿著“笨有笨的作為”這一思想。盡管他是一個智障兒,但是憑著對生活永不放棄的信念,他順利地完成了大學學業並參了軍,最終還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戰斗英雄。命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未知數,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等待我們的下一站會是什麼。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記得幫你打開一扇窗,透過窗戶,陽光依然可以照進來。阿甘的故事教會人們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3.從《當幸福來敲門》中解讀克里斯是如何捍衛夢想

另一部將現代意義上的“美國夢”詮釋得很完美的電影就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取材於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今著名的投資專家Chris grander。這部電影屬於勵志電影,但是卻與簡單地描述個人了奮斗與夢想的勵志電影截然不同。它成功地刻畫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棄家,只有和兒子相依為命的窮酸落魄業務員的形象,最後是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故事,而這一過程沒有堅強的意志與精神的支柱,常人是很難做到,兒子就是他不斷奮斗下去的動力。克里斯在影片中說:“我生活的這一部分叫做搭公車;我生活的這一部分叫做冒傻氣;我生活這一部分現在的一部分叫做疲於奔命,我生命中這個階段的階段叫做幸福。”這部影片不是一味地強調個人的奮斗,腳踏實地抑或是憑借聰明的才智去獲得成功。這里的幸福不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權利。追逐夢想不是一味地行走,偶爾也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有夢想就要好好地去捍衛它。

(二)追逐民主自由

1.美國文化價值體系中的自由與民主

平等與自由是美國人一直以來普遍認同的觀念,美國人雖然沒有統一的思想,但卻有普遍認同的觀念,即以平等和自由為中心的價值體系。美國的《獨立宣言》更是將平等與自由放在了首位,他明確地指出“我們認為以下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而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逐幸福的權力。”美國的自由與民主似乎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光環。在好多美國電影的開始,都有過這樣的`一幕,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一個象徵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的女神像高高地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島上。因此民主與自由也就被反復地穿插在影視作品中。

2.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和瑞德對自由的追求說到美國文化中的追求自由,同樣也會把大多數觀眾的視覺拉回到1994年上演的《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部電影用第三人稱的旁白描繪了肖申克監獄所發生的故事,以瑞德的視角描繪了安迪的所作所為和因為他而得到救贖的肖申克監獄的人們。本片最能吸引觀眾的還是主人安迪公強大的內心的力量和對自由生活的執著。他說人生可以簡單地歸於兩個選擇:忙著活,或者忙著死。影片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渴望自由的執著從來沒有停止過。花19年用石錘鑿出一個洞,是什麼給了他動力,是內心的希望的火種。“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這也是作品本身所要告訴人們的。

(三)人性的光輝

1.人性的光輝是美國電影持久不衰的秘訣

美國的電影自始以來雖然在極力製造各種英雄神話,以各種視覺效果打造影片的獨特文化。如《真相至上》《戰馬》《泰坦尼克號》《2012》《驚濤大冒險》《危情時速》等。但無論是法制題材的電影抑或是一些巨型的災難片、科幻片,他之所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將人性的光輝巧妙地穿插在了整部影片當中。

2.《綠里奇跡》中黑人死囚約翰及監獄長的身上所呈現出的人性的光輝

拍攝於1999年的《綠里奇跡》,它同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同屬監獄題材的電影。監獄,是最陰暗恐怖的場所,充滿恐懼又令人毛骨悚然。盡管在這樣的地方,也不乏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在《綠里奇跡》中,黑人死囚犯約翰·科菲相貌恐怖,體形碩大,但卻身上有著溫暖的愛心和神奇的力量,他和監獄長保爾·艾治科姆一起誠心地幫助死囚們平靜地、安心地走過了人生最後的旅途,演繹出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中國恰巧相反,盡管監獄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因為教條主義的影響,很少有人去觸及。

3.《泰坦尼克號》中人性的真、善、美

影片《泰坦尼克號》是一部里程式的電影,自1997年上映至今,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這部電影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僅僅是因為偉大的愛情,還有人性。“讓婦女和兒童先上”而不是“領導先走”。這是在船沉沒的那一刻,霍利克用錢收買大副要求先上救生艇這一戲劇沖突強烈地表現了出來。在生死面前男士們自己浸在水中,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他們克服了人性的自私,他們都是英雄。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個瞬間,船上相擁赴死的老年夫婦,母親講著故事和兩個孩子一起葬身海底,牧師在最後一刻還不忘給予人們精神的安慰,這都顯示出人類那無與倫比的偉大和無畏,他們就像會思考的蘆葦在自然的毀滅中迸發出了撼天動地的力量。一場災難,見證了人的脆弱,但也同樣見證了人性本身所含有的真、善、美。關於人性的主題,無論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總會讓人看後有思考、有收獲,也會成為人們永久歌頌的美話佳談。

4.從《拯救大兵瑞恩》中看硝煙彌漫中閃爍的人性的光輝

《拯救大兵瑞恩》在大多數觀眾眼中,它不過是一部精心製作的美國愛國主義宣傳片。但如果仔細觀看,將會領悟影片其深層次的含義。一個母親有四個兒子參戰,三個同時戰死,於是美國參謀總長下令無論如何要將身陷前線的第四個兒子安全撤回。作為現代民主的發源地之一,美國的立國精神就是強調個人價值。盡管“戰爭沒有仁慈,殺戮沒有良知,但硝煙彌漫中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4]。八個去救一個人,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兒子都命喪戰場的噩耗,相信看過此片的大多數男性也會在此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5]

三、結語

美國的影視作品憑借其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標桿。美國影視作品所反映出的尋求夢想,追逐自由以及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等價值觀已成為全球文化價值評判的標准。欣賞影視作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對美國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掌握語言本身的應用能力。大多數影視作品中都對中美文化的差異及沖突進行了描寫和探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和地理區域的差異,可以有效地促進跨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❹ 美國電影的特點有什麼啊

1、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重視個人成就、崇拜個人奮斗,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的實現。

美國電影是灌輸個人主義的主要工具,從《蜘蛛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們」一次次讓美國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並主導世界強權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國電影很注重鏡頭和敘述場景的精雕細琢,自由女神像、星條旗、曼哈頓街道都是時常出現的鏡頭。

無論是現代科技製作出來的震撼鏡頭,還是藝術浪漫的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都會激起一部分觀眾對美國的嚮往。

3、美國電影善於將精神內核和商業外殼有機結合,價值觀傾向被包裝在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表層結構之下。

美國影視產業不僅為美國帶來巨額經濟利益,帶動了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推銷了美國的價值理念,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國家形象傳播的「美國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態」。

(4)美國電影價值觀擴展閱讀:

美國電影傳播策略:

1、打造產業化的運作模式。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電影便形成企業生產模式,即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商業化運作管理,實現生產製作與傳播發行的緊密集合。

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條塊分割,分工合作,責任明確。電影製片方、發行方與技術團隊等通常是長期的固定合作夥伴,利益緊密相關。同時,美國電影的蓬勃發展和融資渠道廣、資金雄厚密不可分。

2、實施全媒體的宣傳營銷。

在傳統媒體時代,美國電影按報紙、廣播、電視的視聽說特點,三管齊下,打造全方位的電影傳播路線。在新媒體時代,美國電影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實施全媒體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