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引進國外電影上映難不難
擴展閱讀
風流女鬼片大全電影版 2024-10-19 11:29:58
一電影胖女人香港電影 2024-10-19 11:29:58
高三勵志電影國語 2024-10-19 11:29:47

引進國外電影上映難不難

發布時間: 2024-10-19 08:19:09

1. 中國禁止引進歐美電影

我97年讓別人從境外帶回來一塊硬碟,裡面的屏保是《變相怪傑》,但是當時不知道。後來98年左右大陸上影時候我才知道。

近幾年中國已經越來越開放電影了,尤其是隊美國。雖然《先知》為了防止各種恐慌靠後了,但是《2012》還是如期上映。
至於歐洲電影,恐怕恢復還有得等

2. 電影訂檔和上映的區別

定檔:就是確定片子什麼時候上映,賀歲檔、五一檔等等。例如:電影《失孤》定檔3月,3月20日上映。

上映:電影或電視劇在影院和電視台中開始播放。

與海外引進片由中影和華夏確定檔期的做法不同,國產片的檔期基本都是由片方自主確定檔期。通常一部電影在籌備時就已經要考慮檔期問題了,當電影完成後,正式的檔期確定,此時我們片方就會先以新聞通稿的形式來發布檔期,同時也會通知院線,在之後還會有海報等宣傳物料給到影院,等到上映前一周左右時間,會把電影的數字硬碟拷貝發往院線,這就是一部電影定檔前後的流程。

3. 奧斯卡影片內地上映後路怎麼走

內地沒如喊片,還是有參加過奧斯卡金像獎的,只不過目前,內地還是有很多作品,沒有獲獎而已,內地片很多還是優秀的,演員陣容強大演技真的很棒,我相信日後內地枯野肯定會有很多優秀作品獲獎奧斯卡金像橡帶獎的,只不過時間問題罷了。採納謝謝。

4. 國外的電影基金投資並運作國內電影,難點主要在哪裡

外商投資中國的電影,目前是受到國家政策限制的。這也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熱,許多外資熱錢卻被阻擋在外的根本原因。但即便國家政策有所放開,國外的電影基金要投資運作國內電影仍然難度重重。我僅依據個人的淺見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 電影的盈利渠道不夠豐富。目前在中國,電影的主要盈利渠道仍然是票房,這一數字占絕大多數電影收入的90%以上。如諸位所知,一部投資1000萬美金的電影,在中國,沒有2億人民幣的票房是很難盈利的。但是2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即使在當下這個市場,對於大部分中國電影,仍然是不容易達到的數字。
而除了票房之外呢,在線視頻能夠有少許收入(比起電視劇來卻是差之甚遠),電視頻道(主要是CCTV 6)的播放權銷售也算貢獻綿力;在之外,美國電影產業中收入佔比很大的部分,音像銷售、付費點播、付費和免費電視、海外版權銷售以及衍生產品收入等,在中國都還沒有真正成規模化。這些,都無疑會加大基金投資的風險。
其次,電影製作的標准化和規范化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人的問題。我很不喜歡的一個論調是,討論中國電影人的無能和無恥。中國的電影人普遍落後於好萊塢是肯定的,但中國電影人中也不乏有識和有才之士。而中國電影從業者的問題在於他們太喜歡通過傳統的、相對「圈子化」的人際關系,以及偏向人治和作坊化的方式來進行製片管理。而這種傳統思路已經形成一種壁壘和保護膜,即任何試圖破壞現有體系的人,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說國內主要影視機構中,最專業化的、相對與好萊塢標准離的最近的是華誼兄弟,甚至在北美上市的博納影業,都並非令人滿意。
目前國內的投資者,甚至國內部分已經成立的電影基金,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似乎都對這樣的現象有一定的包容度。當然,我所了解的情況,他們更相信品牌、團隊、Track Records。但是,中國目前真正具有穩定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不超過5位,而即使投資他們的電影,亦很難保證部部盈利(金陵十三釵、1942等),更毋寧說其他的導演和團隊了。一個健康的電影基金,要不要對團隊有所選擇,當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打造一個完善的體系,在保證創作團隊的自由度的同時,通過嚴格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健全製片人責任制(而不是導演責任制)以及完善的財務體系,以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合適的地方。而這個體系,與目前壁壘中的模式有太多溝壑需要填補,這就需要新的一批有識之士來解決問題。
我經常和別人說,最理想的投資電影製作流程應當是「電影的歸電影;財務的歸財務」。但是,在這過程中,一定需要有既懂電影又懂金融的人,作為其中的橋梁和渠道,在製片方和投資人中間進行溝通,去磨合目前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如果把這個放在中國,問題就來了;中國不缺懂電影的,亦不缺懂金融的,但是兩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同時又願意干這行的少之又少。何況,要改變早已習慣傳統流程的電影工作者們的思路,並非容易的事情。如果生硬的在其中復制西方的規范化體系,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摩擦;而培養一批熟悉西方模式的電影工作者,並真正在電影圈中形成主流的操作模式,暫時還需要時間。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正在這么做,但遠未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更別說收成季節了。
再次,是電影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和政策配套的問題。當然,這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進步,比如,中國目前已經不缺乏院線資源,亦有很多專業化的發行和行銷團隊。但是這還不夠。
舉個例子,這幾年國內業界一直在討論的完片擔保或者說電影完工險的可行性。關於電影完工險(Completion Bonds)可以參見電影的完工保險在中國怎麼實現?其中Raymond Wang律師和易筱昭的答案,在此就不再贅述。而電影完工險的重要性在於,該制度能夠對於投資者和製片方的利益同時有極大的保障。該制度在國外已經成為許多電影製作公司和投資人默認的規則,以至於很多導演團隊或者投資人在製片方沒有確認購買電影完工險之前,都不會簽署協議。而對於習慣了該模式的國外電影基金而言,驀然到中國這個相對不規范的市場,是很有難度的。而要電影完工險體制的建立,除了保險公司方面需要配合之外,更需要的是國內的製片方對於電影完工險或者說完片擔保的概念有透徹的理解。這又回到第二點所提到的規范化和人的問題上了。
而第一點提到的盈利渠道的問題,又哪裡單是電影行業的問題。目前國人願意為在線影視付費的人群占互聯網用戶的比重很低(百萬級別的規模對數以億計的網民)。昨天在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還提到,或者大家願意為《一路向西》這樣有爆點的電影付費,但如果把范疇再擴大一些,願意付費的人群就少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時候在線視頻公司和電影的版權方談的是買斷費用,而不是利潤分成。而買斷的費用呢?大部分電影的在線視頻版權賣價多在六位數,可能只是一些熱門劇集一集或者兩集的價格(因為在對視頻網站的點擊量幫助上,電視劇明顯要給力很多),遠不如一些熱門綜藝節目的售價。而對於成本動輒數千萬的電影項目而言,這樣的回報只是杯水車薪。至於付費電影頻道、海外版權銷售、衍生品和衍生產業的發展、版權保護等等諸多方面,亦都有太多需要其他行業配合解決之處。甚至提到電影媒體和影評人體系,不要說把好萊塢拿來做比較,真是連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都領先我們不少。
第四點,是電影基金本身發展方向的問題。我此前在其他回答里(3D 武俠片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片?)有提到過類似的話:
中國本土電影自九十年代後,除了馮小剛的喜劇片以外,本質上是缺乏類似的穩定輸出的電影品牌。這類電影品牌的好處是,藉助忠實的支持者和品牌效應,是極容易形成標准化和產業化的模式,形成穩定的商業價值;任一成熟電影市場都勢必有這樣的產品。而類似馮氏喜劇的壞處是,如果哪天馮小剛翹辮子了,這個品牌就結束了。而如007系列、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本的寵物小精靈\柯南\哆啦a夢等國民動漫系列這樣的品牌,即使整個創作團隊換個一干二凈,亦仍然不會影響他們的商業價值。徐老怪寧可部分放棄品質,徹底更改主演陣容,也要把《神都龍王》拍出來的原因;某種程度,也是在試探市場風向。一個成熟的電影基金,不應該是滿世界的去找好團隊,好項目;今天投一部小妞愛情片,明天參與一部3D科幻片,這樣可能會一時盈利,但勢必不會長久。健康的體系,應該是建立一系列的穩定輸出的類型片和電影品牌。最好的例子莫過於Tyler Perry的Madea系列電影。這位仁兄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產出一到兩部班底固定,講述黑人社區故事的偏喜劇類電影,投資成本在500萬美金至2000萬美金之間,品質相對穩定,票房產出恆定在4000萬~5000萬美金左右的范疇。當然也有大爆的時候,例如09年二月檔的「Tyler Perry's Madea Goes to Jail」票房就超過9000萬美金;也有不景氣的時候,例如今年暑期檔的「Tyler Perry Presents Peeples」只收了900萬美金。但是,自05年起,這一系列電影已經產出14部,早已建立了恆定的受眾群體,固定的院線資源,可靠的製作團隊和有效的宣發模式;這樣的電影項目,投資的盈利預測是不難估算的,也更易於在投資者方向上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模式。類似的還有當年日本的「菊次郎系列」,獅門營業賴以成名的「電鋸驚魂」系列,馬上要出到第五部的「鬼影實錄」系列等等。
而我所了解的部分北美電影基金的運作模式,雖不至於投資固定的製片團隊,但他們會投資自己所熟悉的類型電影,驚悚片、動作片、喜劇片和愛情片都有一些專門的電影基金定向的投資和操作。因為這些電影的模式相對固定,成片質量有保證,預算可控性強,有穩定的受眾群,容易建立適合的分發渠道。
所以為什麼有許多電影產業的業界人士總是喊著,中國缺乏的並不是票房大片,也不是國內外屢屢獲獎的「藝術電影」,而是中小規模的類型片。因為,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他們才是電影業界主力軍團。他們是製片公司真正的運營基礎,因為這系列的片子能有穩定收益,亦能夠培養可擔當大任的合適人才。這兩年大熱的James Wan早年不正是電鋸驚魂的導演和製片。
回到中國,為什麼發展類型片在當下並不容易。一是缺錢,太多投資者要麼只願意投入小成本電影試圖再創一個泰囧或者北西,要麼則是盯著大導大團隊和大片,生怕沒個兩億成本就砸不出票房。既然國外有資金願意搞,又回到此前的問題,缺人。每一種類型片,導演以降,還需要大量的熟悉類型片的製作團隊和宣發團隊,如此就是一大波人的訓練和實踐。而再往下,就又提到中國的從業者的培養體系之問題了。(這一點我是真半句說不出,最好請教幾位真正的業內從業者)。
總結以上。為什麼國外電影基金在當下投資中國電影難度很大,一是中國電影市場盈利模式單一;二是中國電影製片體系還未規范化和標准化,說到底是電影業界人士的意識問題;三是電影之外其他行業的配套尚未成熟;四是電影基金的健康發展方向,定向的發展電影品牌和類型片在國內時機尚未成熟。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一時未能盡表。以上各大難題並非不能解決,甚至其中有很多已經在改進的路上;但凡事都還需要時間和積累。
身為非電影行業從業者,只是從圈外人士來說這些問題,我知道其中錯漏多多;但以上也是我個人這些年關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以及近來工作中向諸位從業者老師們請教的些許總結。如其中有太多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們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好基友為夢而生老師的這篇:在電影技術方面,美國究竟比中國先進多久?
利益相關:本人及所在機構亦在運作一個定向投資好萊塢類型片的電影基金項目。
還是花點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本人正在運作的電影基金項目吧,亦可作為答案的參考。(如果要轉載的各位可以不用復制以下內容)。知乎團隊如覺得以下內容不適宜,我亦會刪除配合。
該項目是與好萊塢專門從事動作片和驚悚片製作的電影公司合作的;因此,定向投資的亦是以上兩類影片。目前已經確定的參與該電影基金項目的團隊如下:
1. 300勇士的製片人Mark Canton將擔任首5部電影的製片人;
2. 好萊塢第二大經紀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 Entertainment(WME,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將擔任電影的選角並提供部分主要製作團隊成員
3. 該製片公司兩大股東之一包括了盛智文先生,此人亦有「蘭桂坊之父」稱號,同時曾擔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
4. 該製作公司此前亦曾製作一系列包括傑森-斯坦森,傑夫-龍格爾,尚格雲頓等動作明星的系列動作片,及包括美國怪談在內的一系列中小成本驚悚片。
而與投資者的模式包括:
1. 固定的年收益率,及資金的優先收益權(亦有簡稱優先劣後);
2. 所有電影都將購買電影完工險;
3. 基於已獲得固定收益,投資者的後端收益相應比例較小;
4. 投資者如果不退出電影版權,將根據商定比例持續獲得電影此後的收益分成;如若選擇提前退出,亦可要求基金以合適價格買斷此後全部版權收益權;
5. 定期的財務報告以及關於電影項目的電話會議;隨時到片場監督拍攝的許可權;
6. 投資姓名將列入電影製作人名單中,投資人可對電影製作的重大決策有發言權,但避免涉足到具體的細節安排中。
我們在設計整個基金方案的時候,力圖將投資者的風險降低到最小;同時通過投資模式熟稔的電影類型片,以期更易控制電影製作過程,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同時,也盡可能的將投資人適度的從電影製作的流程中隔離出來。所期望的,依然是「電影的歸電影,財務的歸財務」。
又有一條分割線
最後說一些理想主義的話:我個人並不是學習電影專業出身;只是因為真心熱愛電影這件事情。從小到大看過的電影少說有大幾千部,大學時期也把圖書館能夠借閱的幾乎所有電影類相關書籍讀過一遍。這次電影基金項目,按說其實是我毛遂自薦才獲得參與的機會。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是希望能夠藉此機會,能夠更深入的接觸電影產業。也許有人會說,「拿著國人的錢,去投資洋人的電影,說甚英雄。」但是從這個項目開始談判至今,以及我與一些圈內人士接觸所獲知的一些行業情況,我深知好萊塢的這套成熟體系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有太多。我當然也期望著能夠通過這次的運作和學習,能夠真的熟悉這套體系;並且,或許在將來能夠回頭來為中國電影行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 國內與國際影視特效水平的差距有多少

筆者就是在國內做影視特效的,說實話這問題有一點點復雜,我分幾點簡單說明吧。

1、優秀製作分配不均

首先要承認,國內有許多影視特效方面的技術大牛,可惜這部分大神多數都在外資或者合資的視覺特效公司服務,同時為數不少的頂尖技術人才去往國外發展,而且都得到不錯的薪資職位。

當然,也有不少在國內製作公司任職的特效高手,可惜個別人的努力終究抵不過絕大部分人的平庸(筆者這里的平庸並非貶義詞),而且這些技術大牛基本都在公司的管理職位,相對參與製作的比例很少,不少時間花費在做事視效指導和質量檢查的工作,真正參與大部分製作工作還是普通員工。

像許多國外影視大片里逼真的煙、火、沙塵、水、毛發,都有內部研發的核心專利的輔助軟體參與製作,就算沒有開發新的軟體,也會有專門人員(行業里稱他們為TD)為特效藝術家編寫腳本解決問題。反觀國內大部分影視製作公司,使用D版不說,幾乎很少有研發科學家存在,說句不好聽的,國內的視覺特效製作在研發技術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

6. 為什麼進口電影大片只有字幕沒有配音

不清楚

其實有,官方渠道上架後會有相應的字幕和配音。不信你可以默念一下這句話:這句話:噢!我的上帝。相信更多人不是用正常語調講出來的謹譽,大多數人或多或少看過配音版的進口電影。

為什麼平時的進口電影大片沒有配音:

1.同步上映,沒有時間條件可以配音

2.語言的語境感,例如《甄嬛傳》,角色對於語氣輕重緩急的拿捏不同,會影響整個人物的態度和形象,配成其他語言,多少會失了韻味,進口大片同理。「oh my gosh」和「噢!我的上帝」,哪個會更令人舒適呢。另外,口型對不上也很影響觀影體驗。

3.事實上,好的配音演員難尋,進口電影大片卻絡繹不絕,忙不過來呀。

4.如果是看盜版的話當然更不會有配音啦。

舉個例子吧,火影忍者你知道嗎你可以去看一下中文版的,七龍珠的也是。

由於配音而喪失環境音效那是因為你看的是盜版,由正規渠道引進的電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比如在電影院看的那些,說話的時候是沒有背景音的嗎?

至於網上的電影沒有配音,那是因為有很多電影我國並未正式引進,而是有由各字幕組從各種渠道找來翻譯,沒有版權,咋配啊.而且要是個草台配音那實在是倒胃口,還不如不配呢.

不過現在有些網路配音小組開始嘗試給這些網上電影配音了,好像配了不少動畫片,有些效果還很不錯,並得到了專業配音演員的認可,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看.

至銀晌升於給外文電影配音...恩,設備的話,如果自己玩,找個麥克風,裝個音頻軟體就好了,可要是正經話,那還是很不便宜的.怎麼說呢,對內行自然是不難的,對外行自然是不容易的。

字幕翻譯這個問題確實復雜,但並非無跡可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沒有,關鍵看如何走出第一步。

下文會提到兩種字幕,一種是送審版字鋒老幕,一種是公映版字幕。簡單來說,送審版字幕是給審查人員看的,公映版字幕是給普通觀眾看的;時間上送審版字幕在前,公映版字幕在後。

1

關於公映版字幕翻的幾個細節

對於許多關心進口片字幕質量的觀眾來說,字幕翻譯流程並不陌生,但每次字幕引起爭議,討論中仍難免出現一些模稜兩可的誤解,時光網獨家采訪了《黑衣人3》、《環太平洋》、《銀河護衛隊》、《飢餓 游戲 2》、《火雞總動員》、《極品飛車》等片的公映版字幕翻譯賈秀琰,簡單梳理了一下進口片字幕的翻譯流程,也就幾個容易引起爭議的細節進行了澄清。畢竟,只有當我們了解了討論的對象,才能進行真正有價值的討論。

進口片公映版字幕翻譯流程:

1、廣電總局初審

2、同意引進,中影將譯制工作分配給四大譯制廠之一

3、翻譯進行字幕翻譯

4、配音。過程中配音導和配音演員會繼續對字幕進行調整

5、字幕員裝字幕

6、最終送審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中有一些細節問題卻常常引起誤解,這也是關於字幕翻譯的口水戰興起的一大原因。

Q1:在把英文文本翻譯成中文文本的階段,是完全由翻譯一人做主嗎?

字幕翻譯的初稿由翻譯一人完成,不是團隊工作。翻譯過程中,譯者如果遇到了一些不確定的地方,可以自己找朋友討論一下,賈秀琰表示她就這么做過,但這屬於個人行為,並不是翻譯流程的一部分,譯者可以找人討論,也可以不找。

Q2:有傳言稱,有時字幕翻譯要的特別急,甚至短至三天,有過這種情況嗎?

對於公映版字幕的翻譯來說,有時周期是挺短的,但時間最緊的情況下,留給翻譯的時間也不少於一星期。由於譯者翻譯完成之後還有配音、裝字幕等環節,基本上是不敢拖稿的。在賈秀琰看來,翻譯周期的長短和翻譯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系,不是花的時間越長就能保證翻譯的越好。

Q3:正常情況下,翻譯一部電影字幕需要多長時間?

翻譯的速度當然還是因人而異,賈秀琰透露,翻譯拿到的台詞通常按20分鍾時長分為一本,她翻譯一本台詞通常需要一整天,而且還是在連續工作12個小時的情況下。除去琢磨用詞要花費很多時間外,翻譯還要考慮到配音對口型的問題,時間要卡的很准,這需要花費時間反復調整;另外,除主角外,背景中的群眾演員在配音版中也需要說中文,這部分工作也要落在翻譯肩上。總的來說,翻譯的工作量要比一般觀眾想像的大得多。

Q4:翻譯過程中會不會參考送審版字幕?

不會看送審版字幕。

Q5:翻譯好的字幕初稿還會不會有修改?

字幕初稿翻譯完成後,通常譯者會自己檢查一遍,而主要給字幕提出修改意見的是配音導演和配音演員,因為翻譯好的字幕不僅要用於英文原聲,也要用於中文配音,導演和演員需要保證中文翻譯適合口語表達。賈秀琰強調,配音導演和演員不會對台詞進行錯誤的改動,只是在相同的語意里進行一些更適合發音的調整。

Q6:還有會有其他人幫忙做校對工作?

會有技術審查和字幕員的存在,但他們對字幕的修改主要是除「啊、呀、呃」等無意義的詞和修改錯別字,以及時間軸的校正。

2

關於送審版字幕的幾個細節

在公映版字幕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神秘的」送審版字幕,正如名字所傳達的意思一樣,送審版字幕是為影片送審而製作的字幕,能看到的人也基本局限於審查人員,這些人對文字是否優美、表意是否傳神興趣不大,有沒有哪些不宜公映的敏感內容才是他們關心的。

送審版字幕的翻譯流程相對來說更簡單一點,大致如下:

1、片方自行聯系譯者進行翻譯

2、譯者翻譯,交稿

3、片方對字幕進行校對

4、送廣電總局初審

總體來看,送審版字幕翻譯有點像公映版字幕翻譯的精簡版,但事實上,在一些工作細節上還是不太一樣的。例如,在翻譯環節,譯者是不一定能看到影片的,這時就需要譯者盲翻。曾給《戰馬》、《賽車總動員2》等電影翻譯過送審版字幕的畢成功告訴筆者,他就經常面對這種情況,「因為看不到影片,整個過程需要憑空想像,美國人喜歡說反話,或者話里帶有某種比喻,翻譯難度會比較大。」

有時翻譯送審字幕也是能看到影片的,曾給漫威出品的《復仇者聯盟》、《雷神2》、《銀河護衛隊》、《美國隊長2》等影片做過送審字幕翻譯的田力告訴筆者,他翻譯字幕時都是可以看到影片的,雖然屬於極不清晰版。「國外所有的翻譯都有一個大型的、專業的服務網站,迪士尼會把需要翻譯的台本和很粗糙的影片視頻一起上傳到那個網站上面,網站的工作人員會把如何使用那些台本和視頻的方法發給我,我就進行翻譯」。

送審版字幕翻譯的周期一般來說會比翻譯公映版字幕更短,田力透露,片方給他翻譯一部電影的時間通常為三到五天,不過他認為這個時間是夠用的,只要對背景知識和英語掌握的足夠熟練。而且很多商業大片最精彩的地方都是動作場面,整個過程往往一句台詞都沒有,所以台詞量並沒有劇情片或文藝片那麼大。

送審版字幕的修改校對工作相對更簡單一些,一般片方不會找作者回鍋。「他們內部有校對人員,這個人往往是他們比較高層的人,語言比較精通,對產品也比較熟悉,在我翻譯的基礎上他會做一個簡單的校對,主要是以防出現錯別字之類的問題」。田力這么告訴筆者。

對於很多非資深影迷來說,知道送審字幕這一回事,還要從「民間翻譯家」谷大白話的一條微博說起。今年5月12日,《復仇者聯盟2》在國內上映,有人說該片的公映版字幕是谷大白話翻譯的,谷大白話特意發微博澄清了這件事。

對於公映版字幕的作者會不會參考送審版字幕這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谷大白話顯然是相信,公映版字幕是在自己翻譯的送審版字幕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田力也抱著類似的看法,「至少我敢肯定他們是看過送審版字幕的,比如《銀河護衛隊》里我翻譯的一些專有名詞有在電影里出現,如果不是從我的翻譯里看到的,應該不會這么巧和我翻譯的正好一致」。

同樣翻譯過送審版字幕,畢成功持不同的看法,「據我所知沒有,中影的翻譯都很厲害,至少會兩門外語,一個大語種,一個小語種。所以他們一般不會用二手貨的,他們會覺得與其給你改,還不如重新來翻譯」。

作為八一廠的公映版字幕翻譯,賈秀琰給出的回答簡單直接,沒有參考,片方也沒給提供,「其實讓我們挺為難的,如果我們參考了,那就是抄襲;沒參考,字幕里出了什麼問題,又全都會怪在我們頭上」。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送審版字幕相當於片方給出的「官方通稿」,譯制廠是否拿過來用作參考無關痛癢,不存在抄襲不抄襲的問題。

3

有些壁壘可以打破

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在國內上映,當時負責中文字幕翻譯的同樣是八一廠(受到爭議的《復仇者聯盟2》、《環太平洋》、《黑衣人3》等影片由八一廠負責翻譯工作),當時八一廠主持翻譯工作的王進喜外請了中國傳媒大學顧鐵軍教授負責這部影片的翻譯工作。

顧鐵軍進行翻譯工作時,採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邀請多位「星戰」迷參與研討,為字幕翻譯提意見。媒體人鄒波當年也參與了那場研討,他透露,當時顧鐵軍給「星戰」迷們播放了電影的視頻,出於保密的考慮,視頻的解析度極低,沒人說話的時候畫面上基本上就是各種線條,有人說話的時候臉部會有一些細節,可以看看口型。顧鐵軍的手裡有台本,會就台詞翻譯征詢現場「星戰」迷的意見,而且會真的改。

《星球大戰前傳三》的翻譯過程給我們透露了這樣一些訊息:首先,即使在進口片字幕只能交給四大廠翻譯這樣的制度暫時不會改變的前提下,外援的加入也不是沒有可能。有了外援,翻譯單位就可以在更廣的范圍內選擇翻譯水準、翻譯風格、專業背景等方面更符合某部影片的譯者,「谷大白話」等野生「能人」是不是也可以在考慮范圍之內?

另外,字幕的翻譯過程也不一定非要由一個人負責,多人討論,尤其是引入資深影迷的做法更易抓住原文的神韻。目前的公映版字幕翻譯雖然在配音過程中,配音導演和演員也會參與個別語句翻譯方式的討論,但這種討論更多的是從表演和口語表達的角度出發。像《星球大戰》、《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系列電影,已經有自己的電影文化生根發芽,哪些台詞隱藏著弦外之音,資深影迷其實比單純的譯者更有發言權。

4

題外話:美國人怎麼應對字幕問題

美國觀眾討厭一切形式的字幕,他們的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

由於處在世界電影工業的心臟,美國影院里放映的電影大多數都是本土出品,還有很多是英語國家出品,非英語電影只佔一點點的比例。和我國在華語片放映時也打上字幕的方式不同,在美國的影院,英語片基本上都沒有字幕。如果你特別需要看字幕,可以向影院要一個提詞器安在自己的座位上。提詞器主要是給聽力不好的觀眾准備的,很多英語不太好的外國觀眾也會使用。

對於那一小部分非英語電影,美國觀眾也更傾向於看配音版而不是原聲字幕版,恰好和國內目前的情況相反。這兩種形式各有各的好處,很難簡單地評定孰優孰劣:配音版可以讓觀眾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畫面上,畢竟這是電影表意的主體;原聲字幕版則更多保留了演員原汁原味的聲音,這也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環。當然,在美國,原聲字幕版的影片也是存在的,畢竟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在這一小部分非英語電影中,還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拉丁語系電影,法語、西班牙語等等,因為這些語言在結構、思維方式、文化背景上都與英語比較相似,所以翻譯的難度要遠遠小於中文到英文的難度。那極小部分的非英語、非拉丁語系電影,它們的翻譯工作大多由片方負責,交由專業的翻譯公司完成。

現在大家都比較喜歡聽原聲

而且網上的電影要求最新最快的上傳,所以只要翻譯出字幕就好

現在覺得沒有必要配音啊!看字幕就好了 還練聽力

由於配音而喪失環境音效那是因為你看百的是盜版,由正規渠道引進的電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比如在電影院看的那些,說話的時候是沒有背景音的嗎?

至於網上的電影沒有配音,那是因為有很多電影我國度並未正式引進,而是有由各字幕組從知各種渠道找來翻譯,沒有版權,咋配啊.而且要是個草台配音那實在是倒胃口,還不如不配呢.

不過現在有些網路配音小組開始嘗試給這些網上電影配音了,好像配了不少動畫片,有些效果還很不錯,並得到道了專業配音演員的認可,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看.

至於給專外文電影配音...恩,設備的話,如果自己玩,找個麥克風,裝個音頻軟體就好了,可要是正經話屬,那還是很不便宜的.怎麼說呢,對內行自然是不難的,對外行自然是不容易的。

現在大家都比較喜歡聽原聲 而且網上的電影要求最新最快的上傳,所以只要翻譯出字幕就好 現在覺得沒有必要配音

首先從觀影角度講,外國影片在院線(電影院)上放映時,為了追求最好的觀影體驗,還是要用原汁原味的原音來觀影才好,要是像電影頻道裡面有配音的觀影,你會感覺到中文的配音:哦我的天哪!這種語調相信你會損失很多好感!所以院線上放映的外國影片基本是沒有配音的,只有字幕。另外也跟國情有關,全世界基本上除了美國,其他國大致都是如此。因為美國院線基本都是放有英語的影片,固然不需要字幕和配音,這也是他們本國觀影習慣。

其實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想的那麼復雜,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如果說對進口電影大片配音了,其實好處並沒有增加多少。相反會增加許多負擔,比如說還要去專人專時專利去配音。在引進的資本上就會增加很多負擔。並且來說會破壞當時的語境。得不償失。

7.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8. 電影投資靠譜嗎,最近有人給我說了一個電影投資,要投十萬,說一萬塊一份,一定上映

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2017年中國票房收入高達559億僅次於北美,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而電視劇一直以來也有著龐大的受眾市場;現在國家政策方面對影視行業來說也是利好,說白了,就是有利可圖。第一點,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前景好,政策扶持。

第二,即投資影視的門檻降低。低至幾萬塊就可以做投資。如果是在以前的電影壟斷時代,這是很難實現的。第三,市場利好。一方面,進入信息時代以來,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已經不單單滿足於物質享受,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而電影,就是一份良好的精神食糧。另一方面,製作方融資,一方面可以緩解製片經濟壓力,一方面也是為電影做出了良好的宣傳,有利於票房的保障。第四,我們來談談選擇投資電影的幾點經濟原因:

目前市場上投資電影最正規的方式是電影版權申購,只有和電影的第一出品公司進行對接,周期一般都在8-18個月,還必須是和電影的出品公司簽訂紙質合同,頒發版權證書,聯合出品是沒有任何的權利轉讓電影的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