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美國毀滅電影2100
擴展閱讀
經典動漫大全25電影網 2024-10-24 00:05:34
紅辣椒動畫電影獲獎 2024-10-24 00:04:51

美國毀滅電影2100

發布時間: 2024-10-23 22:04:20

① 有一部外星人入侵地球還強迫地球人挖金礦,然後地球人進行了反擊的電影叫什麼

就在人類瀕臨滅亡邊緣的危急時刻,一個名叫強尼的青年從原來的藏身之地勇敢地走了出來,並到處尋找其他倖存人群,希望有一天能夠推翻外星人的統治。

② 急求電影<<後天>>介紹 中文的

《後天》原本不叫《後天》,而是叫《明日之後》,也叫《末日浩劫》。這實在是個糟糕的變動,既沒有「明日之後」的末日幽冥感,又失去了「末日浩劫」直取要害的生猛,但願這個譯名不會抑制觀眾買票進場的慾望,因為這實在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在《魔戒》之後的北京,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這樣只靠視覺「殺人」的電影了。電影里也確實死了很多人,主要是美國人,大概死了小一半,其中還包括美國總統,就這點來說,本片比導演艾默里奇的前作《獨立日》更瘋魔了。

毀滅方式一:連天的海嘯席捲城市,曼哈頓沉沒。

毀滅方式二:巨大的龍卷風降臨人間,洛杉磯成為地獄。

毀滅方式三:超低溫氣流冰凍城市,自由女神像。

劇情篇 頭重腳輕的拯救

一般認為,災難片的重點當屬電腦特效,而劇情和人物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計。其實,災難片要展現的往往是人類群體面對滅頂之災時的反應,這就對劇作提出三點要求:一、角色眾多;二、層次明晰;三、主次得當。而想完好地達到如此要求,確實是對編導能力的極大考驗。

《後天》的編劇兼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是拍攝災難片的行家裡手,他以前的《獨立日》和《哥斯拉》雖然帶有科幻或者怪獸電影的元素,其核心依然是正統的災難片。所以,對艾默里奇來說,描寫災難下的群像還算是得心應手。在這部《後天》中,上有決策國民命運的美國總統,下有棲息紐約街頭的乞丐,既有監守崗位的英國科研人員,也有被冰雹擊倒在東京街頭的日本職員,再加上身為氣象學家的主人公與他的家人朋友,足以構成一派末日世界的微縮景觀。從劇情展開來看,影片一直以主人公傑克·霍爾的活動為主線,前半段描寫他說服政界高層,而後半段則是以他拯救受困紐約的兒子為重,而政界人士、霍爾的妻子、兒子的行動則成為輔線,始終都圍繞著拯救與自救的主題。可以說,《後天》在層次處理上也是非常得當。

然而,這部影片的劇情也並非完美,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影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潮段落,顯得敘事結構嚴重失調。《後天》最為精彩的段落就是開場不久後颶風席捲洛杉磯的場景,而等到影片的後半段,霍爾前往紐約尋找兒子的過程則顯得頗為平淡,未受太多磨難便按部就班地到達了目的地。也許,導演原意想將冰凍紐約處理成影片的高潮段落,可惜營造力未能達到預想的效果,使得影片整體都顯得有些頭重腳輕。

至於影片的理論基礎,我想氣象學屬於非普及性的知識,多數觀眾也不至於太過較真兒,這畢竟只是部靠視覺沖擊取勝的暑期大片,而並非「探索」頻道的科學紀錄片。而影片為製造大團圓結局,居然讓主人公在完全斷電的情況下向遷移到墨西哥的美國政府發送傳真,這多少有些穿幫得叫人發笑。

特效篇 把地球裝進冰箱

沒有哪個導演像艾默里奇這樣瘋狂熱衷於把地球毀滅一萬遍,從《獨立日》到《哥斯拉》再到《後天》,其電影中的「毀滅當量」成倍增長,單從特技角度說,已經足以讓觀眾體驗到摧枯拉朽的破壞樂趣。

《後天》與環保無關,與政治無關,甚至都算不上一部預言第二冰河紀的科幻電影。在我看來,它完完全全是一部「奇幻」電影———滿足一些人心底里的破壞欲!

就像《終結者II》中「啟示錄」一般的核爆炸,當你看到「好萊塢」的招牌被龍卷風擰碎,日本街頭被炮彈般的冰雹砸爛,整個紐約被連天的海嘯吞沒,帝國大廈迅速冰凍,摩天大樓只剩鋼筋殘骸,文明的巔峰瞬間變成昏黃的廢墟,你怎能不感到巨大的沖擊,就如同頑劣的小孩掀翻地上的玩偶,未知的力量把地球放進冰箱!

在災難片中,大就是美。《魔戒》中的水淹雙塔算什麼?想像一下比那大一萬倍的場面!而且你的視角不只停留在地面,還會被帶到空中,帶到雲層,甚至太空!「人」變得越來越小,「環境」變得越來越大,這就是為什麼片中只表現標志性建築的毀滅,很少看到成千上萬的「小人兒」抱頭鼠竄,動不動就是直徑幾十公里的風暴眼,隨便一個鏡頭都要用到搖臂,大量的全景俯拍、航拍,結合模型和電腦特效,把一場末世浩劫拍得窮奢極欲!

《後天》有著卓然視覺表現的原因,除了災難規模大、數量多之外,還在於充滿感染力的色調處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災難類型的變化,影片的色調呈現出富有層次的過渡,比如災難來臨前蒼白黯淡的雲層,暴雨降臨時蒼茫渾濁的街道,颶風席捲後滿天塵土的昏黃都市,冰雪紛飛時慘白的世界,以及災難過後耀眼的白色冰層、反射著陽光余輝的紅色天際……一切都做到充分渲染情緒,讓人完全感受到寒冷、潮濕、溫暖等等氣候變化帶來的感官反應。

更有進步的是,艾默里奇學會了用「靜」抒情———比如衛星劃過時不再有「轟」的低響。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以下兩個場面———紐約化作冰川之後一艘巨大的郵輪靜靜漂入紐約街頭,以及暴風雪過後,丹尼斯·奎德和隊友在半掩於雪地中的自由女神像下走過,彷彿來到了又一個時空中的《人猿星球》!

類型篇 發現無政府的快感

災難片之所以長盛不衰,主要是因為它能夠滿足人的幾類心理需要,下面就把《後天》放在災難片的坐標繫上,看一看它的成績單。

視覺沖擊:災難片總是能給那些視覺效果狂人以巨大的發揮空間,給觀眾的眼睛以「地毯式」的轟炸。我感覺《後天》中的視覺效果良莠不齊,恐怕是因為片子的攤子鋪得太大,場景太多,沒有一個場景能夠做得充分。相比起來,場景比較集中的《泰坦尼克號》、《龍卷風》等影片反而更有效果。

動作場面:很多災難片雖然講的是自然的憤怒,然而我們更多地是看到人在裡面跑來跑去,災難片是動作場面最好的載體。《後天》中的動作戲都不太過癮,原因可能還是攤子鋪得太大。其實,《後天》還有很多潛力可挖,比如說最後一場,完全可以搞個地板大塌陷,或者人狼大戰什麼的。相比起來,《泰坦尼克號》充分發掘了狹小的場景里動作戲的可能性。

末世幽冥:宏大的、混雜著傷感、恐懼和悲壯的幽冥感是只有災難片才能帶來的心理快感。《後天》的中段成功地達到了這種效果,然而在後半部這種感覺卻泄了下去。雖然《後天》的投資達到1.2億美元,然而它所達到的幽冥感只相當於投資7000萬美元的《天地大沖撞》,這只能歸咎於劇情安排的不合理。

無政府快感:災難來了,大家可以各行其是,這種無政府主義的快感被很多災難片所忽視,這主要是因為那些災難片只發生在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後天》的災難席捲全世界,當仁不讓地表現出末日浩劫中的無政府快感,這也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之一。在《後天》中,把圖書當柴燒的情節肯定會成為很多觀眾的最愛,在別的災難片中很難找到對應的例子。

角色篇 到後天就把他們都忘記

《後天》惟一值得看的就是視覺效果,演員的表演幾乎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編劇導演將所有角色放在商業流水線上,打磨成統一尺寸的螺釘螺母,幾乎放過了對任何可能出彩的劇情、對白、或對角色的琢磨。因此你不會看到那些面對浩劫災難時本應變得復雜、叵測、意味深長的人性和人物關系,取而代之的是被處理得潦草蒼白的愛情、親情或者友情。它們在電腦特技造出的末世景象面前,虛假得如同一束塑料花兒。因此,當片中那兩大團狀如冰激凌的「風暴眼」在大氣層上空緩慢移動,地球像一枚誤放入冷凍室的柿子那樣從外到里逐漸結滿了冰碴兒的時候,我心想,這世界總算清凈了……

扮演男主角山姆的帥哥傑克·吉倫哈爾本是演獨立電影出身的,他顯然還不適合這種直白、簡單的角色,狀態一直緊綳綳的,很多戲都處理得缺乏火候。而他女友的扮演者艾米·羅森就更像一個擺設、一個芭比娃娃,其僵硬空洞卻十分標準的笑容讓「未來數年內好萊塢最值得關注的新星」這樣的稱號大打折扣;而山姆爸爸的扮演者丹尼斯·奎德稍好一點,畢竟他是男主角、大英雄、慈父愛夫,戲份不輕。可他義無反顧搭救兒子的行動實在缺乏信服力:除非他帶著《七龍珠》裡面的百變膠囊或者機器貓的時空車,否則他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在冰天雪地中步行到曼哈頓,見到兒子之後要怎樣呢?難道是要死在一起?

黑人流浪漢和他的狗倒是有些出彩的戲,伊恩·荷姆關於蘇格蘭威士忌的論調也很美妙,可惜這些短暫的亮點無法改變整體演技的粗糙和僵硬。在這點上,《後天》永遠超不過《人猿星球》、《地心末日》等經典科幻災難片的高度,甚至還不如《獨立日》好看……最後,「冰激凌」像《卡桑德拉大橋》中的鼠疫一般神奇地退卻,一切恢復正常,北半球上空的大氣層純潔得猶如回到造物之初。這個只凍了一半的地球給人們開了一個不那麼科學的玩笑,於是我們心情輕松,嘻嘻哈哈走出電影院,到了後天———甚至不用等到後天,就會把電影里所有的角色忘得乾乾凈凈。

③ 誰知道一個電影

《時差7小時》
時差7小時 (2004)(Life translated) 導 演:阿甘
編 劇:阿甘 妞妞
主 演:焦陽 卡里 詹尼弗·麗恩 陳冠希 妞妞 (更多)
上 映:2004年10月27日
地 區:中國大陸 英國
語 言:英語 國語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我和「綿羊」在倫敦
16歲的妞妞(妞妞飾)從中國來到倫敦,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在機場,她認識了被學校安排來接機的香港留學生DJ(陳冠希飾),也為青春期萌動的一段感情拉開了序幕。
學校的生活剛開始並不是那麼好過:同宿舍的女生就向妞妞規定了三條「不平等條約」;被幾個女孩捉弄脫掉了外衣被推到陽台外,樓下的同班男生也都跟著起鬨;男生故意捉弄她讓她當所謂的橄欖球隊的經理,幫他們收拾臟衣服臟襪子,打掃更衣室,而妞妞卻毫無怨言,快樂地為同學服務……
通過自己的努力,妞妞終於漸漸融入了新的生活,昔日捉弄她的同學成了好朋友,那份萌動的初戀也在心中慢慢生長,一切都中止於妞妞考進了紐約的大學。感情究竟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交集仍是一個未知數……
以上所說的一切都是妞妞自己真實的經歷,而這也是許多心中做著美妙的留學夢的青少年根本沒想到的,妞妞用真實的紀錄的手法把它寫下來,並且親自演給大家看。整個影片中沒有一處情緒的直接宣洩,成長的煩惱,殘酷的青春,朦朧的性,所有的快樂、傷心、溫暖都在故事中靜靜流淌,一切如行雲流水般自然,讓觀眾在看別人的故事時,一點一點地被打動。
從恐怖到青春
著名導演阿甘繼去年的恐怖片《天黑請閉眼》後,突然扭轉方向,轉向青春校園題材,看中了深圳女孩妞妞寫的一本紀錄她16歲到英國留學生活的紀實小說《長翅膀的綿羊》,並把小說改編成劇本,去年10月在英國開拍。
電影《時差七小時》以紀實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了女主角16歲隻身到英國求學的經歷。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阿甘不惜花2100萬英鎊重金在英國全景拍攝,除了妞妞和陳冠希兩位男女主角外,還有幾個從各個地方去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其他演員和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國人。在英國選景時,阿甘發現一所將要被拍賣的女子學校,那裡有著英國古文化氣息濃郁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寬闊的橄欖球場,園內幽靜的小樹林,而且這里沒有任何人來打擾,一切堪稱完美,這里也就成了影片的拍攝地。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阿甘坦露了他冒險拍攝這部昂貴的青春校園片的想法。他說:「近兩年,產生了韓寒、郭敬明等幾個高銷量的青少年小說家,他們的作品都被改編成電視劇搬上熒屏。妞妞是這些青少年作家中唯一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她的視界開闊,歷史包袱輕,文筆明顯輕快而且具有更強的娛樂性,這是我看完小說就想把它變成電影的主要原因。而且,目前出國留學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大家都把外國學校想像成天堂,對於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卻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這類題材的影視劇,是市場上沒有的,所以我敢冒這個險,花2100萬到英國拍這樣一部昂貴的青春電影。」
有關原著
2002年初,妞妞根據自己在英國的中學留學經歷創作了15萬字的處女作《長翅膀的綿羊》。該書自2002年5月出版以來,共重印8次,印數累計15萬冊。小說的海外華語版權於2003年7月被台灣民生報股份有限公司買下。2004年7月,根據小說原著改編的漫畫出版面世,受到了青少年讀者的歡迎。
2003年,妞妞將《長翅膀的綿羊》一書改編成電影劇本《時差七小時》(Life Translated),自己擔任編劇並出演該片的女主角。這部由深圳市夢想隧道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電影,講述了一個16歲中國少女獨闖英倫的故事,反映了一代小留學生在國外求學、成長、自強、拼搏的過程和由此折射出來的陽光心態。該片是我國目前首部在國外全景拍攝的青春校園故事片,預計在2004年10月27日作國內首映。影片上映前夕,妞妞還將推出新作《觸電倫敦》,從一個影視新人的角度披露電影《時差七小時》拍攝製作的點點滴滴。
2004年6月,妞妞出任電視節目《妞妞巧用英語100句》主持。
原書「名言」
考驗是磨練,也是成長。在接受社會最真實的考驗中,人成長得的最快,也成熟的最快。
在判逆的時期,不一定要和大人針鋒相對,判逆的時期,我們也可以不叛逆。
十六歲是不分國界的。
踏入五月,灰暗低沉的天空終於被一片澄清而透明的藍色所取代,綿綿的細雨也漸漸變成了溫和的陽光。窗外,千萬朵清新淡雅的黃、白小雛菊點綴著青翠欲滴的草地。微風起時,空中飄揚著蒲公英柔柔細細的花絮,悄然為初夏的校園添上了一縷不真實的浪漫。在清澈的天空下,一切的朦朦朧朧都逐漸變得清晰、透明。所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所有打不開的結,在夏天明媚的陽光下,彷彿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明朗起來。
既然已經長大,就要相信自己,依賴自己。要學會堅強,要學會為自己站起來。
走在這個校園里,根本不需要念書,就好像變聰明了。

陳冠希 Edison Chen

曾拍電影:
2004 《新紮師兄》;2003 《英雄無用》、《千機變》、《無間道II》、《絕種鐵金剛》、《性感都市》;2002 《想飛》、《九個女仔一隻鬼》、《無間道》;2001 《願望樹、《貓狗斗一番》、《玉女添丁、《愛君如夢》;2000 《特警新人類》、《Dead Or Alive 2》 ( Japan )

李倩妮

妞妞,也是李倩妮 , 是主演,也是編劇,兩個都是第一次。16歲去英國,18歲飛到美國。偶然的機會寫了一本書叫《長翅膀的綿羊》,就接二連三的開始了另一串的偶然,比如認識阿甘,比如進了紐約大學,比如改編《時差7小時》,比如演戲,從此對電影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愛。

Cary

Cary, 中文名凱林在紐約的影子下成長,從飾演「皮諾曹」開始他的表演生涯。 代表的百老匯舞台劇有:《絕世之子》,《美國家庭》。 代表的電影電視作品有:《成名在望》、《金錢殺手》、《原諒少年》、《慾望城市》等。

焦陽

焦陽,在四川出生,在倫敦成長。 從小熱愛舞蹈表演,在 Sylvia Young 和Pineapple Studios學習表演藝術,在英國參與了多個舞台劇的表演,並為一個卡通角色配音。

④ 無極電影講的事什麼

古今中外的人都喜歡找替罪羊。這一點從有關替罪羊的典故中可見,《聖經》的《舊約》中有亞伯拉罕以殺羊代替殺子作燔祭獻給上帝,而《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齊宣王以殺羊代替殺牛釁鍾的故事。而今人「替罪羊"一語的應用之廣泛,更昭彰現今我們是多麼喜歡隨便找一個替罪羊。現如今,連電影不好賣這種事都要找出一個替罪羊來。而這個被犧牲的正是去年至今一直被觀眾和媒體口誅筆伐的電影《無極》。

《無極》,2005年最具話題性的中國電影,如今,這部電影屢屢被舊事重提。有關《無極》的舊事,一是《無極》在雲南香格里拉拍攝時對當地環境造成的破壞,據說當年的拍攝現場現在成了垃圾場;二是因為眼下正在熱拍中的張藝謀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新片《夜宴》的海外版權銷售不如預期中順利。兩片的投資商都稱是受了《無極》去年被美國片商退貨影響,「導致現在海外片商對中國影片的購買速度放慢了、更謹慎了",更有媒體因此大書是《無極》害慘了中國電影。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推理,其實是李安的《卧虎藏龍》害慘了中國電影。有人稱中國電影前幾年是進入了「後《卧虎藏龍》時代",原因是在《卧虎藏龍》獲奧斯卡獎,美國票房過億美元之後,香港有人趁熱請《卧虎藏龍》的部分演員趕拍類似的電影,中國內地的大導演張藝謀更以《卧》片的模式,接連推出《英雄》和《十面埋伏》等中國特色的特技包裝的古裝動作大片,中國電影一時間出現了古裝動作大片的熱潮。挾《卧》片餘威,中式古裝動作大片在海外一度很有市場。《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也超過一億美元,北美和歐洲地區發行權據說也賣了2100萬美元。但在去年,當年斥資2100萬美元購買《英雄》海外版權的米拉麥克斯公司,在交了訂金後卻給了《無極》一個退貨待遇。這不是簡單的退貨,它是美國的電影公司對中式古裝動作大片開始不信任的表現。張藝謀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的《夜宴》同樣要打中式古裝動作大片的牌。要想贏得海外片商的信任,賣個好價錢,趕緊站出來與《無極》劃清界限,說明自己的電影如何與《無極》不同,自然成了當務之急。在觀眾和媒體討伐《無極》之聲剛剛消停之際,同道中人紛紛出來繼續對《無極》、對中國電影進行另一番深刻檢討。《無極》因此成了害慘中國電影的替罪羊,去年被中影公司譽為中國電影驕傲,代表中國出征金球獎和奧斯卡的《無極》,一下又成了禍害中國電影的罪魁禍首。

但真的是《無極》害慘了中國電影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即是意味著中國電影的定義就是——特技包裝的中式古裝動作大片。因為受《無極》影響的就是這些電影的海外銷售。這也剛好證明,潛意識里現在很多人把這類電影當成了中國電影的國際代表,把此類大片塑造成了中國電影的形象工程,每年有這樣一兩部大片,中國電影的年度成績單就好看很多。本地票房、海外版權及票房的利益驅動、中國電影形象工程的利益驅動,讓原本已經很慘的中國電影慘上加慘,每年都有同類的古裝動作大片出來支撐中國的影市,裝點中國電影的門面。但一味的古裝動作大片,本地觀眾有厭煩的一天,海外片商也有失去新鮮感的一天,創作者也有失手的一天,《無極》剛好就趕上了這一天。是我們自己把中國電影的范圍縮窄到只有一種類型,我們能向外國人兜售的只有假大空的古裝動作大片,一片失利便影響整個中國電影,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悲哀所在。

在一個擁有十數億人口的國家裡,每年只有十幾部本地電影能在電影院上映,而只有一兩部《英雄》、《無極》式的影片代表中國電影的整體形象,這本身就是個病態。這個病的病根太多,無法一言蔽之。電影院只瞄準大片排期,投資商只看準大片投錢,媒體只給大片留版面,創作上的掣肘太多,主管部門拿著尺子和剪刀對報批的劇本做體檢、動手術,都是中國電影類型單一的動力基因。《無極》的問世本身就是中國電影的病發症,不是它害慘了中國電影。它只是影響了同類電影的國際銷售,阻礙了這類影片投資商的財路。如果中國電影的代表不僅僅是古裝動作大片,它的罪過自然不會被放大到禍害整個中國電影。《無極》是替罪羊,但它不是替罪羊典故中那類無辜的替罪羊。《無極》有過,卻並非病根所在。換一個角度看,它的罪過甚至啟發了中國電影:創作環境不改善、類型單一,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