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國外電影評選
擴展閱讀
有幾季的電影有哪些 2024-09-20 00:25:47
三個姐妹韓國電影字幕 2024-09-20 00:22:21

國外電影評選

發布時間: 2022-03-30 14:57:50

① 奧斯卡電影獲獎電影評選的標準是什麼

奧獎的研究范圍不限於奧斯卡獎作為一種藝術現象,還應涉及其所包含的社會政治、文化時尚、商業營銷等因素。每年頒獎典禮上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涉及社會政治的事件,主持人或一些頒獎人會乘機拿美國政府及其政策或國際大事開涮,會場外又有民權團體等舉行示威,抗議墮胎、種族歧視等。近幾屆會場內外都發出一片反戰之聲。小金人作為美國文化的符號,已深入全球各個角落,美國文化和美國價值觀通過電視實況直播向世界各國傳播,這是不是法國人所指出的「文化侵略」?入圍或中獎影片里人物的穿戴和星光大道上明星的穿戴,都會作為流行標志帶出一股時尚熱。像《斷背山》和《藝伎回憶錄》就將給今年春夏的國際時尚界帶來粗獷、狂野的牛仔衫褲風和花朵織錦緞加腰帶的和服風。還有,影片什麼檔期發行入圍奧斯卡獎的機率更大?如何拉票才能勝出?須知,一旦獲得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語片,票房就可以增加1200萬——2000萬美元,演員獲獎的話,片酬也可增加300萬——400萬美元。難怪好萊塢各大公司都有一批專門搞「奧斯卡競選」的高手。總之,對奧斯卡獎的研究應該是全方位的,從藝術、社會、政治、文化、時尚、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

對奧獎的研究還應該包括對奧斯卡獎「潛規則」即所謂的評選標准等研究。眾所周知,奧斯卡獎常常爆出冷門,讓權威預測者跌破眼鏡。曾兩次獲獎的捷克裔名導米洛什·福爾曼說過:「學院獎是奇妙的游戲,不過你要是認真對待它,那就麻煩了。」該獎是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5800多名具有投票資格的會員票選出來的。他們大都是富裕的白人,中老年為主,思想傾向和審美趣味比較保守,深信美國夢和美國價值觀。經過70多年的投票已形成一系列不成文的「潛規則」。知名奧斯卡獎專家約翰·哈克尼斯在《學院獎手冊》里就例舉出以下幾條:其一,在最佳影片上厚「大」薄「小」,亦即史詩片或具有史詩規模的影片奪魁最多,迄今77部最佳影片中就有21部屬於此類型,它們都很長,平均為152——156分鍾。另外,小金人偏愛正劇片。科幻片、驚悚片、動作片等都不受青睞;而得過最佳影片的喜劇片或音樂片內中定要有較多的「戲劇份量」。其二,在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上厚「重」薄「輕」,亦即凡飾身心殘廢者、精神變態者等「重型角色」的演員總是勝率大,像《雨人》的達·霍夫曼、《我的左腳》的丹·戴——劉易斯、《阿甘正傳》的湯·漢克斯等以及《沉默的羔羊》的安·霍普金斯、《危情十日》的凱·貝茜等封帝封後皆因小金人厚「重」。反之,歌舞片巨星弗·亞斯泰、喜劇泰斗鮑·霍普從未捧過金像而終生遺憾。其三,飾真實的名人角色也容易得獎,例如《甘地》的本·金斯利、《莫扎特》的墨萊·亞伯拉罕等。其四,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獎,但這是安慰性質的,例如1982年一屆4座表演獎得主都年過七十。另外,口音特別也是獲獎一個要素。知名女記者珍妮·貝金格在一篇報道中還補充了以下幾條:其一,偏見,好萊塢過去很歧視黑人而偏愛親猶太人的演員。像伊·泰勒兩次封後只因她在埃以戰爭中同情以色列。現在黑人得獎略多起來,但黃種人仍無一例,另外,「作者電影」的導演作者如希區柯克、奧·威爾斯等也遭冷落。其二,驚奇。如果轉型得叫觀眾大吃一驚,像女星反串男角或相反,笑星改演正劇角色,風流小生轉飾正義漢子等,也常常會得獎,例如《雷》的傑·福克斯、《鐵面無私》的肖·康納利等。其三,偏愛,「重型角色」范圍擴大到自殺者、兇殺者、告密者、聾啞者、雙重人格者、酒精中毒者、虐待兒童者等等,可見只有扮演性格復雜或心理憂郁的角色才有望得獎。至於最佳外語片,根據我多年的觀察,評選標准似乎是厚「小」薄「大」,不青睞大片而青睞小片,亦即規模不宏大,但拍得很精緻、內心戲十足、溫馨有人情味的小品。

「金球獎是娛樂;奧斯卡獎是商業。」曾獲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的著名影星兼導演沃倫·比蒂如是說。的確,奧斯卡獎的商業味十足,且不說每屆頒獎典禮要耗資數千萬美元,電視轉播每30秒鍾廣告費高達百萬美元,就連報名參加後要獲提名,也必須投入巨資,在報上登大幅廣告,給5798名投票人寄禮品和DVD,設宴款待他們等。一些小公司的小製作因無錢公關,落選是必然的。當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競逐最佳外語片失敗就是因為忽略了造勢與公關。

② 全世界有哪些電影獎項

有以下一些較為著名的電影獎項,有些獎項頒發的具體時間並不固定: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③ 奧斯卡評選電影有什麼標准

奧獎的研究范圍不限於奧斯卡獎作為一種藝術現象,還應涉及其所包含的社會政治、文化時尚、商業營銷等因素。每年頒獎典禮上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涉及社會政治的事件,主持人或一些頒獎人會乘機拿美國政府及其政策或國際大事開涮,會場外又有民權團體等舉行示威,抗議墮胎、種族歧視等。近幾屆會場內外都發出一片反戰之聲。小金人作為美國文化的符號,已深入全球各個角落,美國文化和美國價值觀通過電視實況直播向世界各國傳播,這是不是法國人所指出的「文化侵略」?入圍或中獎影片里人物的穿戴和星光大道上明星的穿戴,都會作為流行標志帶出一股時尚熱。像《斷背山》和《藝伎回憶錄》就將給今年春夏的國際時尚界帶來粗獷、狂野的牛仔衫褲風和花朵織錦緞加腰帶的和服風。還有,影片什麼檔期發行入圍奧斯卡獎的機率更大?如何拉票才能勝出?須知,一旦獲得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語片,票房就可以增加1200萬——2000萬美元,演員獲獎的話,片酬也可增加300萬——400萬美元。難怪好萊塢各大公司都有一批專門搞「奧斯卡競選」的高手。總之,對奧斯卡獎的研究應該是全方位的,從藝術、社會、政治、文化、時尚、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

④ 外國有哪些權威的電影評分網站

電影主要看票房,你就看番茄就行

⑤ 世界著名的電影獎項有哪些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一流國際電影節之一,「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1949年,威尼斯正式確立了「聖馬克金獅獎」,將其作為電影節最高榮譽。

4、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由有「好萊塢之王」之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梅耶發起成立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凡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

5、美國電影金球獎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

⑥ 美國電影家協會評出的20世紀世界經典電影100部是哪100部

1. Citizen Kane 1941 大國民/公民凱恩
2. Casanblanca 1943 北非諜影
3. 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第一集
4.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亂世佳人/飄
5.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沙漠梟雄
6. The wizard of Oz 1939 綠野仙蹤
7. The Graate 1967 畢業生
8. On the waterfront 1954 岸上風雲/碼頭風雲
19.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中國城
20.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飛躍杜鵑窩/飛越瘋人院
21.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 怒火之花
22. 2001: A Space Odyssay 1968 2001太空漫遊
23.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梟巢喋血戰
24. Raging Bull 1980 蠻牛
25.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外星人
26. Dr. Strangelove 1964 奇愛博士
27. Bonne and Clyde 1967 我倆沒有明天/雌雄大盜
28. Apocalypse Now 1979 現代啟示錄
29.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史密斯先生上美京
30.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1948 碧血金沙
31. Annie Hall 1977 安尼.霍爾
32.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教父第二集
33. High Noon 1952 日正當中/龍城殲霸戰
34.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梅崗城故事
35.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一夜風流
36. Midnight Cowboy 1969 午夜牛郎
37.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黃金時代
38. Double Indemnity 1944 雙重保險
39. Doctor Zhivago 1965 日瓦格醫生
40.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北西北
41. West Side Story 1961 西城故事/西區故事/夢斷城西
42. Rear Window 1954 後窗
43. King Kong 1933 大金剛
44.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國家的誕生
45.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慾望街車/慾望號街車
46.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發條橘子
47. Taxi Driver 1976 計程車司機/的士司機
48. Jaws 1975 大白鯊
49.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 白雪公主
50.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 虎豹小霸王
51.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 費城故事
52. 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紅粉忠魂未了情
53. Amadeus 1984 阿瑪迪斯/莫扎特
54.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 1930 西線無戰事
55.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真善美/音樂之聲/仙樂飄飄處處聞
56. M*A*S*H 1970 外科醫生/風流醫生俏護士
57. The Third Man 1949 黑獄亡魂/第三者
58. Fantasia 1940 幻想曲
59. Rebel Without a Cause 1955 善子不教誰之過/阿飛正傳
6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法櫃奇兵
61. Vertigo 1958 迷魂記
62. Tootsie 1982 窈窕淑男/寶貝
63. Stagecoach 1939 驛馬車
6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第三類接觸
65.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沉默的羔羊
66. Network 1976 熒光屏後
67.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諜網迷魂
68. 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 花都舞影/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69. Shane 1953 原野奇俠
70. The French Connection 1971 霹靂神探/法國販毒網
71.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傳
72. Ben-Hur 1959 賓漢/賓虛
73. Wuthering Heights 1939 咆哮山莊/呼嘯山莊
74. the gold rush 1925 淘金記
75.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與狼共舞
76. City Lights 1931 城市之光
77. American Graffiti 1973 美國風情畫/美國往事
78. Rocky 1976 洛基第一集
79. The Deer Hunter 1978 越戰獵鹿人
80. The wild Bunch 1969 日落黃沙
81. Modern Times 1936 摩登時代
82. Giant 1956 巨人
83. Platoon 1986 前進高棉/野戰排
84. Fargo 1996 冰血暴風/雪花高城
85. Duck soup 1933 鴨羹
86. Mutiny on the Bounty 1935 叛艦喋血記
87. Frankenstein 1931 科學怪人
88. Easy Rider 1969 逍遙騎士/迷幻車手
89. Patton 1970 巴頓將軍
90. The Jazz singer 1927 爵士歌手
91. 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
92. A Place in the sun 1951 郎心如鐵
93. the Apartment 1960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94. good fellas 1990 四海好傢伙
95. Pulp Fiction 1994 黑色追緝令/庸俗小說
96. the Searchers 1956 搜索者
97. Bringing up Baby 1938 育嬰奇譚
98. Unforgiven 1992 殺無赦
99.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 誰來晚餐/誰來付宴君且猜
100.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勝利之歌

⑦ 如何把一部片子拿到國外評獎

第一,經過國內主管部門批准,第二,聯系電影節組委會,按照相關程序辦理。

⑧ 電影界有史以來的100部最優秀影片的評選活動是由英國出版商發起的嗎

自20世紀末以來,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快要有100年的歷史了。1989年,英國出版商與影評人約翰·科巴爾致函給包括美、法、意等電影大國的80位著名影評人,邀請他們評選有史以來的100部最優秀影片,現已評出結果。其中前10部是:

第一名是《公民凱恩》。此片由奧遜·威爾斯自編自演,它被公認為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第二名是法國讓·雷諾阿的《禁止的游戲》。它被譽為一部最重要的法國片和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先驅作。

第三名是原蘇聯謝·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該片的剪接技巧對後世電影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愛森斯坦被許多電影史學家稱為「蒙太奇之父」。

第四名是義大利費·費里尼的《八部半》。這部充滿詭秘風格的自傳式影片,場面調度之巧妙叫人嘆為觀止。

第五名是金·凱利主演的美國歌舞片《雨中曲》。全片畫面色彩艷麗,歌舞輕快優美。

第六名和第七名都是卓別林的影片,分別為《摩登時代》和《淘金記》。

第八名是瑞典英·伯格曼主演的《野草萄》。

第九名是英格麗·褒曼主演的《北非諜影》。

第十名是日本黑澤明的《羅生門》。

[我還想知道]

「好萊塢」有世界影都之稱,可以拍攝以世界各地為背景的影片。今天,它已成為美國電影、電視業的代名詞。

「松樹林」是英國的「好萊塢」。它位於倫敦郊外,是歐洲最大的拍攝基地。美國的「超人」就是在這拍的。

⑨ 外國電影推薦大片9.0以上評分

外國電影9.0以上評分大片推薦:

1、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評分:9.5

猶太青年圭多與女教師多拉幾經周折,終於幸福的走到一起。然而在法西斯政權統治下,圭多和兒子被法西斯押送到來猶太人集中營,雖然多拉並不是猶太人,為了和愛人在一起也一同前往。

在集中營里圭多的樂天讓兒子和周圍的人都快樂的生活著,但隨著法西斯政權即將傾覆,納粹的集中營很快就要接受最後的清理。

⑩ 外國電影有哪些獎項

http://hi..com/%B3%C7%B1%A4%C0%EF%B5%C4%B9%AB%D6%F7%C4%D8/blog/item/1f837ff4fc6f962dbd310920.html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 「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官方網站:http://www.tiff-jp.net/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