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賀歲片一說從哪裡來
什麼是賀歲片:賀歲片的歷史考證
(一)從賀歲片的來源談起
在做進一步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面臨一個頗具哲學意味的問題:賀歲片從哪裡來?
中國大陸賀歲片的源頭來自香港。香港的賀歲片起源何處?2001年1月12日新浪網登載了一篇未署名文章《賀歲片到底為誰賀歲》,其中關於賀歲片尤其是香港賀歲片的起源作了這樣的推測,摘錄如下:
「賀歲一詞起於何時無從考究,只知道舊時的梨園有個傳統,每逢年關歲末,必得聚合大幫名角兒唱一出大戲,內容多是吉祥喜鬧類,各位角兒都使出看家的本領,有的還反串別的行當,馬連良和周信芳兩位老闆就曾反串過青衣花旦,這場應節的大戲唱做之佳、場面之盛,為一年之最。這里頭的意思就是感謝觀眾(真正的衣食父母)多年的厚愛,又賞若干梨園子弟一年飯吃。這是藝人對觀眾打心眼兒里的感激和酬謝,不僅比平日演得賣力,而且票價減半,與義演無異。這傳統雷打不動,漸漸就似乎形成了賀歲節目的幾大重要標准:一、必是名角匯聚,星光熠熠;二、反常規的演出,以喜慶吉祥內容為主,就為節日里圖個吉利;三、主要是酬謝觀眾的厚愛,商業利益放在其次。
香港每年都會出產幾部賀歲片,《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滿漢全席》都是為中國觀眾熟悉的賀歲作品,雖然片中少不了夾雜一些粗鄙的噱頭和調侃,但在拍片動機和創作思路上卻與舊時的梨園藝人一脈相承,眾明星不計報酬,傾情演出,即使最小的配角也由大明星擔綱主演,片中更少不了劇組成員集體亮相向觀眾拜年道賀,溫情融融、喜氣洋洋,蒙廣大觀眾一年的鼎力支持,要的就是與民同樂。演員與觀眾有魚水之情,香港的影視工作者至今自稱為藝人想來自有他的道理。」
這段推測很有意思,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賀歲的真正起源,細細考證還是有些出入。文章中所說的「梨園傳統」 其實就是「封箱戲」 和「開台戲」 。何謂「封箱戲」 ?《京劇知識辭典》作了如下解釋:「封箱戲,京劇戲班中的演出習俗。京劇戲班每年封箱之前演得一場戲,亦系本年最後演的一場戲。演員各演拿手戲一折,最後合演反串戲。封箱戲大都邀請他班演員助興演出,劇目務求諧趣、火熾,以便招徠觀眾。」 但是賀歲片與封箱戲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出入,「封箱」 從十二月中旬開始,春節過後才結束。「封箱」 結束後戲班要舉行「開台」 儀式演出喜慶的「開台戲」 ,就是說整個春節期間是無戲可看的,這和今天以春節檔期為重心的賀歲片有大大的不同。其次,文章中所說「不計報酬」 對於今天的賀歲片也是不適用的,賀歲片正是以高額票房為目標抓住了被舊時藝人們忽略了的春節檔期,因此,有人認為:「所謂『賀歲片『概念,其實最早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電影市場的一種操作理念。」 變相地否定了賀歲片來自中國戲劇的說法。
其實,最大的出入僅在於前面所說的時間,即「檔期」 上。早期香港的賀歲片在內容和形式上深受「封箱戲」 和「開台戲」 的影響,如前述文章中提到的《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滿漢全席》以及《東成西就》等香港賀歲片,都有明星串戲、搞笑祝福的「梨園傳統」 。
(二)檔期與賀歲片的檔期
所謂檔期,是一個商業化的時間概念。就電影市場而言,就是對電影票房具有特別商機的某一段時間。比如暑假檔期,寒假檔期,聖誕檔期,春節檔期,情人節檔期等等。
所謂檔期,也是一個以社會文化為核心的時間概念。不同的檔期,總是以不同的社會文化來劃分的。比如情人節檔期的文化主題是愛情,暑假、寒假以學生放假休息的檔期有校園文化這樣的主題。在這些檔期里,適宜放映一些與檔期文化契合的影片,這樣影片的票房會得到一定的保證。
賀歲片有檔期嗎?它的文化是什麼?
無論「類型說」 還是「檔期說」 都認為賀歲片應該在中國農歷新年一段時間里放映,這就是它的檔期,現在通常把這個檔期擴大到從公歷元旦到農歷春節,就是所謂的「春節檔期」 。它的文化是什麼在下面將做進一步回答,簡單地說,類型說認為主要內容是「喜慶」 ,檔期說認為是不確定的,或者說是寬泛的文化。
即使在文化定位上存在著重大分歧,我們還是確立了一點:賀歲片是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春節檔期里,尋找賀歲片的來源,並進而探究賀歲片是什麼。
(三)電影在春節
歷史上中國人在春節有看賀歲片的習慣嗎?賀歲片是怎麼來的?讓我們走到歷史的長河中,溯源順流,從春節檔期入手,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中國人的春節由來已久,但是我們只能從電影泊來中國之日談起,加之前面提到「類型說」 和「檔期說」 都認為賀歲片指在從公歷元旦到農歷春節的「春節檔期」 上映的一種影片,故我們即將考證的期限上限為電影來到中國的1896年,具體考察時間鎖定在1896年以來歷年的元旦到元宵節(春節結束的標志)之間的時段;其次,早期的香港電影文化深受大陸電影(主要以上海電影業為主)的影響,且賀歲片主要是針對大眾(市民)文化,故一下將以1896年至1949年期間的上海——這一中國最早的也是早期最重要的電影文化基地為樣本,1949年後以上海為輔,北京為主,來考察從1896年以來春節期間中國人的觀影(旁涉觀戲)活動,審視歷史給我們沉澱下來的遺跡。
1.1896年—1913年「賀歲片史前期」
1896年8月,剛誕生不久的電影泊來中國,落戶上海徐園,稱「西洋影戲」 ,在《申報》上登出廣告稱「西洋影戲客串戲法」 ,也就是中國電影史學家程季華先生指出的「影片是穿插在『戲法『、『焰火『『文虎『等一些游藝雜耍節目中放映的」 。
但是,該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的春節檔期,徐園並沒有上映「西洋影戲」 ,在《申報》大清光緒廿二年十二月廿八日副張所作的廣告中說「丁酉元旦日開演大賜福、滿床笏、梅龍鎮、黃鶴樓、滾紅燈、二進宮」 ,倒是上演了一系列戲曲。其中有較喜慶的戲大賜福、滿床笏等,也有不屬於喜劇的黃鶴樓、二進宮等。
同時,上海的其他戲院也都上演傳統戲劇,比如天儀茶園上演的戲曲為大賜福、壽山會、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其中失街亭、斬馬謖有很濃的悲劇色彩。
從1896年至1913年十七年間,逢春節各戲院都是上演中國傳統戲劇,而沒有放映影片,直到1914年初這種狀況才慢慢改變。因此,這段時期雖然在中國開始放映電影,但對於賀歲片來說,無疑是一個史前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傳統戲劇中的「壓箱」 和「開台」 傳統已經被突破,戲劇已經在農歷「元旦日」 (即正月初一)上演,而且以大副廣告加以宣傳,可以說中國傳統戲劇已經具有相當的檔期意識,因此,春節檔期意識是否如前所述來自美國值得思考。另外,在春節時段上演的這些戲劇中有喜劇也有悲劇。
2.1914年—1921年「賀歲片萌芽期」
電影真正在春節檔期放映是從1914年開始。1914年公歷元旦,上海東京活動影戲園上演了影片「潛入深海」 、「傳氏留意嬉言」 、「米氏之救火團」 、「奸細盜卷」 、「偵探奇案」 ;愛倫活動影戲園也有影片上演。當然,這些影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為春節檔期定製的賀歲片。
從1913年東京活動影戲園、愛倫活動影戲園開辦以來,每夜必演來自國外的影片,內容包括「風景、歷史、爭戰、滑稽、偵探、愛情等片」 ,甚至還有「德法飛行隊航空大戰」 、「蔡鄂將軍靈柩儀制」 等紀錄時事的影片。盡管如此,這一時段的中、後期已經開始注意在元旦、春節特別放映一些滑稽可笑的影片,因此,這一時期是賀歲片的萌芽期。
就總體而言,這一時期春節上映的影片以滑稽片為主,比如1916年元旦日上海共和活動影戲園放映的七部影片中,有六部都是滑稽片。1920年2月16日(農歷12月26日)上海大戲院海上演了卓別麟的《百萬金錢》《犬吠聲頭》等滑稽片。1921年春節,上海大戲院還上映了「泡洛笑話」 等滑稽影片;除滑稽片外,還有偵探片(如《黑衣盜》,還成為歷年常演不衰的影片)和愛情片(如《鐵血鴛鴦》,也是以後常常上映的影片)。
「賀歲片」 的名字並沒有出現。1921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初四)《申報》副刊上第一次出現了有關「賀歲片」 的廣告「影戲賀歲片:本會同志普及美學起見,各出珍藏影戲名家小影,選定男女十二人,合為兩組並譯傳略,精緻銅版套印彩色,自備賀年之用」 ,這里的賀歲片其實是指今天我們使用的賀年明信片,與賀歲影片關系不大。但是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賀歲」 一詞可以加用在另一詞上,表示後一詞所代表之物可以做「賀歲之用」 ,如明信片。
這一時期有這樣幾個特點:電影在春節檔期放映,但是並沒有春節檔期意識;影片全部來自國外;完整的長故事片較少,多為短片,還有大量的紀錄片上映;故事片以滑稽片為主,也有偵探片和愛情片。
3.1922年—1949年「賀歲片發展期」
1922年—1949年春節檔期中國大陸放映了大量的影片,在這個時期中,我們才真正看到了類似現在的賀歲片的影子。這一時期有以下幾個特點:電影春節檔期意識形成並加強;中西結合;類型多樣,「悲喜交加」 ;關注現實,受現實影響大;明星加盟。
⑴電影春節檔期意識形成並加強。
中國國產影片《海誓》就是專門安排在農歷春節前推向市場的,它也是中國第一部在春節期間放映的影片,可以說是國產賀歲片的鼻祖了。它的出現,標志著電影春節檔期意識的最終形成。在戲劇春節檔期意識的影響下,放映商也一改過去電影廣告作得較小的作風,效仿戲劇廣告的做法對《海誓》作了大幅廣告,以至於引起了其他影片商的模仿,由此每逢新片上市,都以大幅廣告宣傳,這也是電影春節檔期意識受傳統戲劇影響的一個證據。
在《申報》1922年1月22日《海誓》的廣告中,特別申明了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兩晚放映。事實上,正月初五、初六、初七、初十一、十二、十三也放映了《海誓》。
對於這種檔期意識的最終形成和加強,其他電影商也有了回應。如上海大戲院在《申報》1922年1月23日(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了巨幅廣告為兩部西片「旅店黑幕」 「秘密電光」 作宣傳:「爆竹一聲,大地更新,恭維各界諸先生新年大大發達大大進步,是為敝院同人馨香祝之耳。所以今晚特映二大名劇,以祝各界新歲之雅興焉。元旦日起每日加演日戲每天更換新片。」 此元旦日指農歷年的正月初一。其中「秘密電光」 是偵探片,「旅店黑幕」 是愛情片。此後,這種恭賀新年的說法在其他影院的廣告中也時時可見,但是,這一期間仍然沒有「賀歲片」 這一稱謂出現,也沒有因為「恭賀新年」 而只放映喜劇片。
賀歲意識的加強更明顯地表現在很多國產電影都在春節檔期首映,以下是1922年至1949年在春節檔期首映的國產電影的不完全統計:
年代元旦春節
1922年《閻瑞生》
1923年《張欣生》
1924年《孤兒救祖記》《孽海潮》
1930年《大人國》
1931年《野草閑花》《強盜孝子》《歌女紅牡丹》《銀幕艷史》
1934年《青春之火》《鹽潮》《人生》《一個女明星》《歸來》《姊妹花》《似水流年》《戀愛與義務》
1935年《飛花村》《神女》《大路》《再生花》《紅羊豪俠傳》《新婚的前夜》《新女性》《空谷蘭》
1936年《船家女》《凱歌》《花燭之夜》
1937年《皆大歡喜》《清明時節》《壓歲錢》《春到人間》《人言可畏》《滿園春色》《夜半歌聲》
1939年《楚霸王》《大地》《紅粉飄零》
1941年《文素臣》《雁門關》《紅杏出牆記》《天涯歌女》《亂世佳人》《啼笑因緣》
1942年《鐵扇公主》《恭喜發財》
1943年《霓裳曲》《水性楊花》《香閨風雲》《母親》《夫婦之間》《情潮》《桃李爭春》《芳草碧血》《斷腸風月》
1944年《何日君再來》《義海恩仇記》《不求人》《鸞鳳和鳴》《紅塵》
1945年《鳳凰於飛》
1946年《前程萬里》《還我故鄉》
1948年《四美圖》《從軍夢》
1949年《十二小時的奇跡》《歡天喜地》
⑵中西結合。
中國國產影片出現在春節檔期電影市場,打破了國外影片獨霸市場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影片更關注現實社會,常以發生在現實社會的事情為創作素材,如《閻瑞生》《張欣生》等,就是以當年發生在上海的兩大案件為背景創作的。國外影片大多遠離現實社會。
⑶類型多樣,「悲喜交加」 。
這一時段春節檔期上映的影片囊括了幾乎所有類型的故事片,還有時事紀錄片。國外影片中以滑稽片、偵探片為主,滑稽片以卓別麟、勞萊與哈台、羅克的影片為主,這些滑稽影片就是今天「賀歲類型說」 所要求的喜劇片,但是也有悲劇性影片如《殘花淚》《忠烈女》等,而且上座率不錯。國產影片的類型更為多樣,如愛情片《海誓》《梁山伯與祝英台》、武打片《火燒紅蓮寺》《荒江女俠》、恐怖片《夜半歌聲》、社會倫理片《孤兒救祖記》《人心》《孽海潮》《神女》《壓歲錢》《馬路天使》、科幻片《大人國》、卡通片《鐵扇公主》、歷史片《紅羊豪俠傳》、戰爭片《還我故鄉》等,國產影片中喜劇片所佔的比例並不大,比較突出的是《頑童》《大鬧怪劇場》《王先生到農村去》《皆大歡喜》《恭喜發財》《難兄難弟》《從軍夢》等,主要的喜劇演員有韓蘭根、關宏達、殷秀岑等人。但是,把國外片和國產片合在一起,喜劇片的比例還是不少,而且年年都有。
「悲喜交加」 的情形從頭至尾存在於「史前期」 「萌芽期」 「發展期」 。「史前期」 和「萌芽期」 主要是悲喜戲劇,因為1896年—1921年間中國的電影事業還不是很發達,春節人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觀戲。1922年後電影受戲劇的影響檔期意識加大(注意,這里的檔期意識更多地是一個商業化時間概念,而較少關注到文化概念的一面),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春節檔期傳統戲劇「悲喜交加」 的特點。
⑷關注現實,受社會影響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題材的現實性。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國產賀歲片與國外賀歲片的不同在於國產賀歲片更注重現實題材(注意,這里的賀歲片含義與「類型說」 只指喜劇片是不同的),而且成了國產賀歲片的一大創作思路,延續至今;
B.春節檔期的形成和泛化。
最早的傳統戲劇沒有春節檔期,而代之以「壓箱」 「開台」 。後來有所突破,形成春節檔期,電影也受其影響在春節期間放映以供娛樂,但是最初也限於傳統春節,也即是農歷的臘月底到正月十五。直到「賀歲片萌芽期」 的中、後期才逐步把公歷元旦日前後的時間也納入「檔期」 中,這與中華民國自1912年起以公歷紀元密不可分。由於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國家意識偏重於公歷紀元,因此,農歷逐漸被稱為「舊歷」 「廢歷」 ,慢慢地喪失了以前唯我獨尊的地位,公歷元旦也開始分擔傳統春節的部分功能,使得人們「去舊迎新」 的節日心態散布在公歷元旦至農歷春節結束的這一時段中,也就形成了以此為基礎的「春節檔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西方節日文化的影響,今天的春節檔期還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開始以平安夜或聖誕節(公歷12月24、25日)為春節檔期的開端,甚至還突破了12月24日的界限——比如《大腕》的首映日為2002年12月21日,因為當年12月24日恰逢周一,發行商就把時間提前了三天,周五「起片」 (首映)正是最佳時機。春節檔期的形成和泛化正是受社會變遷影響的結果。
當然,春節檔期雖然形成,也沒有「春節檔期」 這樣的稱謂。
C.內容深受社會變遷的影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抗戰」 期間,賀歲片深受社會局勢影響:由於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7年中國推出「拒盜抗敵,齊向死路找生路」 的《壯志凌雲》,1938年由於日本侵華戰爭的戰火燃燒到上海,該年乾脆就沒有賀歲片,1939年在香港版的《申報》上更是呼籲「國防片」 ;到日軍攻陷上海,並逐步控制上海的時候,在上海的春節檔期中甚至出現了日本人推出的影片,如《支那之夜》(又名《春之夢》)、《蘇州夜曲》、《瓔珞公主》、《怒海雷動》、《熱風》、《血染長空》、《獨眼龍政宗》等影片,與此同時英美影片銳減,甚至絕跡。
⑸明星加盟。
這並不是電影在春節放映的必然結果,而是既有的現象,不僅在春節,在其他時間里中國的電影既受戲劇的名角傳統,也受國外電影的明星制影響,也充分利用明星效應獲取較好的票房。這一時期中,諸如殷明珠、但二春、王漢倫、鄭正秋、鄭小秋、馬徐維邦、宣景琳、張織雲、阮玲玉、周旋、胡蝶、趙丹等人出現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中,但又不同於明星群聚,共賀新歲的賀歲形式。
4.1950年—1994年「賀歲片萎縮期」
1950年、1951年還能見到賀歲片發展期的影子,如在《大眾電影》1950年第十二起上還有這樣的廣告「中彩出品,滑稽菁華一起出籠,滑稽面孔全部動員,滑稽巨片『七十二家房客『」 等等,還預告放映的影片有《花街》、《再生曲》、《中朝一家》。
從1952年起至1983年,賀歲片幾乎銷聲匿跡,如果以廣義的賀歲片——即在春節檔期上映的影片來衡量,也幾乎全是以政治宣傳為目的影片,唯一有兩年例外,1956年春節、1957年春節有兩個專門的「春節禮品」 ——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春節大聯歡》和《恭賀新禧》,但是兩部影片都是紀錄片。《春節大聯歡》首先紀錄的是「1955年工業建設、農業合作化運動等方面的成績;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英雄、工農業勞動模範和文化戰線上的著名人士也將在這部影片上同觀眾見面。」 該廠還「特別邀請了許多名演員演出精彩節目,其中有梅蘭芳先生演《宇宙鋒》,周信芳先生演《四進士》,王文娟和徐玉蘭演越劇《春香傳》,新鳳霞演《劉巧兒》,侯寶林說相聲等。文藝節目中還有中央實驗歌劇院一九五五年演出的新歌劇《草原之歌》。影片的結尾是歌頌我們祖國無限美好的社會主義遠景的大合唱《向社會主義大進軍》。」
《春節大聯歡》更像是今天我們習見的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1957年的《恭賀新禧》有了一些變化,在1957年《大眾電影》第一期中指出「《恭賀新禧》是為了慶祝春節而拍攝的紀錄片,主要記錄了各種優秀的戲劇和歌曲節目的一些精彩片斷。當此新年,將給我們帶來歡樂和愉快!」 從這個介紹可以推測《恭賀新禧》中文藝的成分更重一些。
隨著時代的變化,從1983年起,非政治宣傳類的影片重新回到春節檔期,如該年元旦放映了《魔術師的奇遇》、《歡天喜地對親家》,英國的《三十九級台階》,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是作為賀歲片發行放映的,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寅次郎的故事》是我國最早引進的賀歲片。該年春節放映了三大類影片:彩色紀錄片、科教片和故事片。
總的說來,「萎縮期」 有這樣幾個特點:
⑴檔期意識減退,商業意識消失,代之以政治意識。
⑵賀歲影片幾近絕跡,僅有的一些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也局限在政治宣傳片中。但是,賀歲意識並沒有完全消失,故而是「萎縮」 。在萎縮期的後期賀歲意識重新回歸。
5.1995年——至今「賀歲片探索期」
中國電影經歷了百年風雲,中國大陸賀歲片也同樣經歷了「史前期」 、「萌芽期」 、「發展期」 和「萎縮期」 的變化。自1995年第一次以「賀歲片」 的名義引進《紅番區》起,中國大陸賀歲片進入了「探索期」 ,其狀況前面已有描述。這一時期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檔期(商業)意識回歸,政治意識淡化。
⑵第一次以賀歲片的名義來稱呼春節檔期影片。
⑶對於「賀歲片是什麼樣的影片」 存在著分歧,這種分歧直接影響到商業票房。因此,這一時期是「賀歲片探索期」 ,探索的目的在於解決「賀歲片究竟該是什麼樣的影片」 的問題,最終生產出大眾接受,票房良好的「賀歲片」 。
(四)從結論反觀檔期說
縱觀電影在春節的歷史,可以得出一下結論。
結論一:「賀歲片」 名稱沒有在大陸產生,即使出現過也是指用來賀歲的明信片,而不是今天的「賀歲影片」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賀歲」 一詞可以與另外的詞語結合,指某物可以用來賀歲,如當今出現的「賀歲劇」 、「賀歲小說」 ,就是指用來賀歲的電視劇、小說,恰如用來賀歲的電影——賀歲片一樣。
結論二:在漫長的歲月里雖然沒有今天意指賀歲影片的「賀歲片」 一詞出現,但是已經具有非常明顯的春節檔期意識。這種檔期意識最早來自於中國傳統戲劇,而非歐美電影市場理念的產物,但是我們認為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歐美文化對其影響巨大,比如前面我們論述過的春節檔期的擴大化,就可以視為歐美文化對中國電影春節檔期的影響。
結論三: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類型多樣,包括有悲劇、喜劇和正劇。
結論四:真正意義上的賀歲片應該基於社會集體心理,而不是政治意識。賀歲片是以商業形式出現的社會集體心理的產物,而不是政治的附屬品,除非那時的政治恰恰代表社會集體心理。如果把它僅僅當作非民意的政治宣傳的工具而不是民意在文化上的投射,它就會萎縮。這里所說的民意具有廣泛性,就是一切大眾心理,或者叫社會集體心理。
以這四點結論來反觀檔期說,似乎檔期說關於「賀歲片是在春節檔期放映的所有影片」 的主張更符合歷史的本意,但是,我們仍然存在幾個疑問:賀歲片的名字究竟是怎樣誕生的?這個名字和春節放映的所有影片有什麼關系?如果賀歲片指春節放映的所有影片,為什麼現在的賀歲片都偏於喜劇呢?
先把這些疑問放在一邊,讓我們去檢討類型說。
『貳』 由成龍出演的電影有哪些
1962年,拍攝了《大小黃天霸》 1964年,拍攝了《秦香蓮》 1970年,拍攝了《精武門》 1971年,拍攝了《巾國英雄》和《廣東小老虎》 1972年,拍攝了《合氣道》 1973年,拍攝了《頂天立地》和《女警察》、《龍爭虎鬥》 1974年,拍攝了《香港過客》和《花飛滿城春》、《金瓶雙艷》 1975年,拍攝了《同是一家人》和《少林門》 1976年,拍攝了《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和《風雨雙流星》 1977年,拍攝了《劍花、煙雨、江南》、《天殺星》和《飛渡卷雲山》 1978年,拍攝了《蛇鶴八步》、《一招半式闖江湖》、《拳精》、《龍騰虎躍》、《蛇形刀手》和《醉拳》 1979年,拍攝了《笑拳怪招》和《龍拳》 1980年,拍攝了《師弟出馬》和《殺手壕》 1981年,拍攝了《炮彈飛車》 1982年,拍攝了《龍少爺》、《迷你特工隊》 1983年,拍攝了《A計劃》、《炮彈飛車續集》和《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4年,拍攝了《快餐車》 1985年,拍攝了《福星高照》、《夏日福星》、《威龍猛探》、《龍的心》和《警察故事》 1986年,拍攝了《龍兄虎弟》和《壞小子》 1987年,拍攝了《A計劃續集》和《飛龍猛將》 1988年,拍攝了《警察故事續集》和《霸王花》 1989年,拍攝了《奇跡》 1990年,拍攝了《飛鷹計劃》 1991年,拍攝了《雙龍會》和《火燒島》 1992年,拍攝了《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和《西域雄獅》 1993年,拍攝了《阮玲玉》和《城市豬人》 1994年,拍攝了《重案組》、《醉拳2》和《紅番區》 1995年,拍攝了《霹靂火》 1996年,拍攝了《警察故事IV之簡單任務》 1997年,拍攝了《一個好人》 1998年,拍攝了《我是誰》 1999年,拍攝了《玻璃樽》和《尖鋒時刻》 2000年,拍攝了《贖金之王》 2001年,拍攝了《特務迷城》和《尖鋒時刻Ⅱ》 2002年,拍攝了《燕尾服》和《飛龍再生》 2003年,拍攝了《環游地球80天》 2004年,拍攝了《新警察故事》 2005年, 拍攝了《神話》 2006年,拍攝了《寶貝計劃》 成龍在拍攝中受傷記錄: 1975年,拍攝《少林門》時被打致完全失去知覺。 1978年,拍攝《醉拳》時眉骨受傷,眼角被踢爆。 1978年,拍攝《蛇形刀手》時被踢掉一顆牙齒。 1980年,拍攝《師弟出馬》時鼻骨撞裂。 1982年,拍攝《龍少爺》時下齶撞傷。 1983年,拍攝《A計劃》時頸骨重傷,鼻骨再次撞裂。 1985年,拍攝《威龍猛探》時傷手和指骨。 1985年,拍攝《警察故事》時脊椎骨第6-8節及骨盆撞到移位。 1986年,拍攝《龍兄虎弟》時腦出血,左耳頭骨凹陷,碎骨內移。 1990年,拍攝《飛鷹計劃》時胸骨被打裂、移位。 1992年,拍攝《超級警察》時面頰骨撞至移位。 1993年,拍攝《城市獵人》時被撞傷膝部,右肩扭傷、接脫臼。 1994年,拍攝《重案組》時扭傷大腿。 1995年,拍攝《霹靂火》時腳骨在開車時撞裂。 1996年,拍攝《白金龍》時嘴部撞裂。 1997年,拍攝《一個好人》跳橋撞傷鼻骨,高空墜下,傷頸骨。 1998年,拍攝《我是誰》左邊肋骨和腳踝受傷。 2001年,拍攝《特務迷城》時尾椎軟骨受傷。 2002年,拍攝《飛龍再生》時眼部受傷、當場血流滿面。
『叄』 跪求荒山女俠(1969)鄭佩佩/魏平澳主演的百度雲資源,可以在線免費播放
《荒山女俠(1969)》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何夢華
編劇:梁仁
主演:鄭佩佩/魏平澳/岳華/房勉/黃宗迅/顧文宗
類型:動作/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片長:84分鍾
《荒江女俠》初於一九二八年在上海《新聞報》副刊連載,寫方玉琴為報父仇,而與岳劍秋並轡江湖的傳奇故事。因筆法新穎,文白夾雜而喜用時髦語,不意暴得大名,隨由三星書局出版單行本,書前有范煙橋作序,周瘦鵑題辭曰「健筆獨扛」!極盡溢美之能事。其實此書原是中篇架構,硬拉扯為長篇(共八十七回,一百二十萬言),有如「小腳放大」;其結構鬆散是可想而知了。因此顧氏雖有為「新聶隱娘「(即荒江女俠方玉琴)立傳之意,卻是失敗之作;至鼓其餘勇再寫《荒江女俠新傳》,亦不能挽狂瀾於既倒。惟顧氏首先嘗試以新文藝筆法創作武俠小說,亦可稱「但開風氣不為師」了。《荒江女俠》一書首創男女二俠雙雙闖盪江湖之模式,對後世的武俠小說影響很深。於1969由導演何夢華搬上大銀幕。
『肆』 李小龍電影中的一個演員名字!!!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乳名:細鳳
綽號:馬騮,冇天裝,闌仔,牛王頭,冇時定,點解龍 ,猩猩王等。
籍貫:廣東-順德
民族:漢族
國籍:美國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於:1973年 7月20日 (星期五)11:30pm(享年32歲)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
身高:173CM
百米成績:11.8s
體重:64公斤
血型:O型
嗜好:練武,冥想,恰恰舞,閱讀,哲學
肄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1961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害怕的東西:水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丑)
母親:何金棠(歐亞混血)
師父:葉問(詠春宗師)
崇拜的人:海明威
姊姊:亞葛蕾絲、費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羅勃特
太太:琳達.愛美莉(Linda)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編輯本段關於李小龍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
由於害怕李小龍學壞,在他18歲那年,李小龍的父母決定送李小龍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琳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捲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於葯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歲。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 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顆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一個天生的巨星,一個傳奇中的傳奇。
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即便紅透整個世界的成龍都很難超越。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三十二歲、五部電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時才會有人另寫這樣一份東方傳奇。
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澄清對李小龍的誤讀
李香凝逐條列出她對事實的澄清,修正多年來外界對李小龍的部分誤讀,還涉及到眾說紛紜的李小龍之死,但最令人感動的是,她作為女兒,在澄清真相時數次談到澄清這些,是因為「不能違背李小龍的哲學」。部分「誤讀」如下:
1.李小龍從未跟依諾山度學雙截棍。
「沒錯,許多文獻里都提到我父親向依諾山度學過雙截棍,但是這不是事實。我父親是自學雙截棍的。我會盡快給你更准確的信息。」
2.李小龍從未經過西洋拳訓練。大家說李小龍在上中學時體育課上的拳擊練習。
「我認為我父親從未在高中參加過拳擊訓練。」
3.李小龍從未與木村交過手,從未輸給過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倆人練習,切磋武藝。」
4.原本講述李小龍是在拍攝《死亡游戲》時去世的。
「我父親剛剛開始拍《死亡游戲》時就停止了,並去拍攝《龍爭虎鬥》,也沒有繼續拍《死亡游戲》,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龍從未參加「長島國際比賽」,也未得到過冠軍,他僅僅是去表演。
「我父親沒有參加這些競標賽(或任何競標賽),因為在哲學上他認為這樣比賽不符合武術的理念。他不相信搏擊,因為真正的拳擊是沒有規則的。因此,他沒有在這些比賽上做表演,也從未參加過比賽。因此,我認為最好不要表現他在任何競標賽上表演,不管是用什麼名字,因為這有悖於他的哲學。如果你要表現他參加比賽,那麼就是夢幻般的。」
編輯本段李小龍死因
李小龍是被人謀殺的!然而謀殺李小龍的元兇竟然是身為美國億萬大亨的休?博比!
休?博比是當時美國金融界巨頭,名震各國,擁有一個古老而富有的家族。在李小龍死後的第四天,即1973年7月25日,休?博比錄制了此盤錄音帶,詳盡披露了謀殺李小龍的原由和過程:
事件應從五十年代講起。1958年11月底,18歲的李小龍在由香港開往美國舊金山的「克?利夫蘭總統號」客輪上偶然結實了休?博比的唯一的女兒珍妮特。剛滿十八歲的珍妮特自幼就任性無羈但卻光彩照人,李小龍那古怪而自信的性格,勇武而兇猛的武技使得她竟然被神魂顛倒地喜歡上了這個東方人。
到達美國後,珍妮特便開始了對李小龍的追求,而李小龍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只是把珍妮特當作一個普通的朋友。從舊金山到西雅圖,珍妮特毅然從紐約的「宮殿」飛到李小龍所在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然而李小龍對武術的執著和待人的冷漠,使得珍妮特含淚返回紐約。
四年後(1962年),正攻讀醫學碩士的珍妮特突然決定要出遠門。休?博比先生也認為女兒只是和同學去邁阿密遊玩,便不經意地答應了。事實上,珍妮特去了西雅圖,舊情重燃的她仍然深愛著李小龍,並試圖說服李小龍。李小龍忙於振藩武事的訓練和應付來自各界的挑戰,自然是不會聽進珍妮特的話的。況且,武術對於李小龍而言,簡直就是他的生命和所有的理想。
1963年6月的一天,珍妮特突然神秘地回到紐約的家中,並稱已懷上了李小龍的孩子。但當珍妮特的哥哥邁克爾(當時已頗有名氣的銀行家)專程問及李小龍時,李小龍卻對這件事情予以否認,並將已與艾琳達訂婚之事告訴了他。這對於珍妮特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珍妮特患了精神病,住進了醫院。1964年,珍妮特在家中喂嬰兒吃奶,電視上轉播著美國洛杉磯長堤舉行的世界武術比賽,截拳道和李小龍的出現震驚了現場觀眾,更震驚了珍妮特和他的父親休?博比。李小龍的自信成了現實:他成為令世界震驚的大英雄!然而就在比賽節目結束不久,珍妮特勒死小孩後也割脈自殺。悲痛欲絕的休?博比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李小龍必須死!
李小龍的日漸走紅和成功,使得休?博比越發要除掉李小龍。邁克爾徵得父親同意,悄悄聯合了黑手黨准備對李小龍下手,結果狡猾的黑手黨藉此「洗錢」五千萬美元,且趁機大加敲詐,邁克爾被激怒,聲稱要去自首,結果回家途中「車禍」喪生。喪女和喪子雙重之痛愈發堅定了休?博比要殺掉李小龍的決心。不久,他找到了一位醫術高超的腦血管專家,藉助李小龍曾昏倒拍戲場的現象,一個陰險的計劃實施了。
其實李小龍已患上了腦腫瘤,為了加速李小龍的死亡,休?博比和這位醫學專家使用了一種導致血管爆裂的致死葯物BMN(症狀則與死亡一模一樣)。計劃順利實施,不久,一代武星就這樣流行般逝去了,休?博比也終於滿意地笑了。
依休?博比要求,在休?博比死後,這盤錄音帶方公諸世人。一代功夫之王竟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不能不令我們扼腕太細。所幸的是,這一武林的世界之謎尚能得以大白於天下,也尚可慰藉眾多的影迷和崇拜者了。
編輯本段李小龍榮譽榜
1957年,獲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獲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
1971年,被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票。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8年,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終身成就獎」。
1999年,美國政府頒授李小龍「多米尼加藝術獎」美國演藝同業公會授予李小龍「終身成就獎」
1999年6月,美國《時代》雜志將李小龍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
2003年7月24,美國電視台vhl選出歷史上200個最偉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龍名列其中。
2004年,英國傳媒協會特為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百年光輝之星」獎。
2005年,入選《人物》「電影百年十強人物」之一 。
2005年,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2005年,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5年,獲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7年,入選英國Total Film雜志「50大電影英雄」。
『伍』 徐克有哪幾部經典的武俠電影
第一:《黃河大俠》
如果一個人沒有看過《黃河大俠》,就等於沒有看過武俠片!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比張藝謀《英雄》、馮小剛《夜宴》好一萬倍的電影。黃河大俠在波濤洶涌的歷史中獨行,一路坎坷、一路頑強,他孤獨,但是他勇敢,他敢作敢當,殺惡人唯恐不盡......最後,黃河大俠選擇皈依空門。然而主持不肯收留:中原仍在動亂之中,你還沒有到安寧的時候。去做你自己想去的事吧!於是,黃河大俠騎著馬消失在蒼涼的黃河岸邊......
『陸』 香港老電影武打片
1、《醉拳》
《醉拳》是1978年由袁和平執導,成龍主演的動作電影。講述了少年黃飛鴻從只會招惹麻煩的混小子,經挫折,終於從乞丐師父蘇乞兒那裡苦練醉拳,死纏爛打地擊敗了前來他家踢館的大壞蛋的故事。該片曾在韓國上映後打破了韓國影史票房紀錄。
2、《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是正東(香港)電影有限公司製作的動作電影。由陳嘉上執導,陳嘉上、葉廣儉、林紀陶合作編劇,李連傑、錢小豪、中山忍、周比利等人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精武門弟子陳真追查師父霍元甲的死因,並證實了師父確是日本軍官藤田剛下毒致死,最後陳真打敗藤田剛為師父報仇的故事。
3、《給爸爸的信》
《給爸爸的信》是由元奎執導,李連傑、梅艷芳、謝苗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中國公安特警鞏偉,被派混入香港犯罪集團, 調查涉及國內貪污等嚴重罪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該片於1995年3月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4、《鼠膽龍威》
《鼠膽龍威》是由王晶執導,李連傑、張學友等人主演的動作喜劇片,該片於1995年7月1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影片講述了特警李傑在執行任務時,親眼目睹了妻兒雙雙被炸身亡,辭去公職,追尋兇手的故事。
5、《我是誰》
《我是誰》是由陳木勝、成龍執導的香港動作電影,由成龍、法拉美穗、山本未來等主演,影片於1998年農歷新年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央情報局為獨自佔有「魔石」,派特別突擊隊隊員傑克及11名隊友前往南非,不料發生空難使得傑克失憶,從而陷入困境。
『柒』 成龍的所有電影
童星時期:
大小黃天霸 缺
橫掃江南七霸天 缺
梁山伯與祝英台
大醉俠
龍套時期:
荒江女俠
刀不留人
精武門
唐人客
香港過客 缺
合氣道
女警察 缺
廣東小老虎 … 阿龍
埋伏 缺
碼頭大決斗
龍爭虎鬥
石破天驚
惡虎村
金瓶雙艷
花飛滿城春
拍案驚奇
少林木人巷
密宗聖手
新精武門
風雨雙流星
少林門
劍花煙雨江南
三十六迷形拳
拳精
飛渡卷雲山
一招半式闖江湖
醉拳
蛇形刁手
蛇鶴八步
笑拳怪招
龍拳
師弟出馬
殺手壕
炮彈飛車
龍少爺
奇謀妙計五福星
龍騰虎躍
迷你特攻隊
A計劃
炮彈飛車續集
快餐車
神勇雙響炮
警察故事
威龍猛探
龍的心
夏日福星
福星高照
扭計雜牌軍
A計劃續集
龍兄虎弟
飛龍猛將
霸王花
警察故事續集
奇跡
火燒島
飛鷹計劃
**小子
雙龍會
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重案組
城市獵人
超級計劃
醉拳II
霹靂火
紅番區
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一個好人
雙龍一虎闖天關 缺
我是誰
尖峰時刻
玻璃樽 .
喜劇之王
特警新人類
成龍的特技
上海正午
特務迷城
尖峰時刻2
燕尾服
上海騎士
飛龍再生
千機變
龍的深處:失落的拼圖
環游世界80天
千機變II花都大戰
新警察故事
大佬愛美麗
神話
寶貝計劃
四大天王
尖峰時刻3
功夫之王
新宿事件
大兵小將
尋找成龍
建國大業
鄰家特工
功夫夢
新少林寺
辛亥革命
十二生肖
『捌』 成龍即將拍那些電影
成龍正在拍攝《辛亥革命》。國慶期間上映,你找找看 成龍的全部電影作品包括: 執行監製 分手達人 (2011) 出品人 說謊的女人 (1989) 阮玲玉 (1992) 心動(1999) 海南雞飯 (2004) 精武家庭 (2005) 武術(2008) 《武術之少年行》 一個好爸爸 (2008) 動作設計 鐵漢柔情 (1975) 舞拳(1976) 百戰保山河 (1979) 最佳賊拍檔 (1990) 監製 孖寶闖八關 (1980) 老鼠街 (1981) 良青花奔月 (1987) 胭脂扣 (1988) 霸王花 (1988) 神勇飛虎霸王花 (1989) 西環的故事 (1990) 舞台姊妹 (1990) 火爆浪子 (1991) 危險情人 (1992) 幻影特攻 (1998) 長恨歌 (2005) 魔法大師 (2010) 楊門女將 (2011) 沒有回信 (2011) 演員 大小黃天霸 (1962) 橫掃江南七霸天 (1962) 秦香蓮 (1964) 兩湖十八鏢(上集) (1966) 兩湖十八鏢(下集) (1966) 荒江女俠 (1970) 刀不留人 (1971) 合氣道 (1972) 香港過客 (1972) 精武門 (1972) 唐人客 (1972) 北地胭脂 (1973) 石破天驚 (1973) 女警察 (1973) 埋伏(1973) 鐵娃(1973) 除霸(1973) 麒麟掌 (1973) 廣東小老虎 (1973) 頂天立地 (1973) 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qvod09.com/chenglong/ 龍爭虎鬥 (1973) 碼頭大決斗 (1973) 金瓶雙艷 (1974) 惡虎村 (1974) 碼頭龍虎鬥 (1975) 花飛滿城春 (1975) 拍桉驚奇 (1975) 少林木人巷 (1976) 密宗聖手 (1976) 新精武門 (1976) 風雨雙流星 (1976) 少林門 (1976) 三十六迷形拳 (1977) 劍花煙雨江南 (1977) 醉拳(1978) ... 黃飛鴻 蛇形刁手 (1978) 蛇鶴八步 (1978) 拳精(1978) 飛渡捲雲山 (1978) 點止功夫咁簡單 (1978) 笑拳怪招 (1979) 龍拳(1979) 殺手壕 (1980) 師弟出馬 (1980) 炮彈飛車 (1981) 龍少爺 (1982) 迷你特攻隊 (1983) 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qvod09.com/chenglong/ A計劃 (1983) ... 馬如龍 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3) 龍騰虎躍 (1983) 炮彈飛車續集 (1984) 神勇雙響炮 (1984) 快餐車 (1984) 福星高照 (1985) 警察故事 (1985) ... 陳家駒 威龍勐探 (1985) 龍的心 (1985) 夏日福星 (1985) 扭計雜牌軍 (1986) A計劃續集 (1987) ... 馬如龍 龍兄虎弟 (1987) ... Jackie 飛龍勐將 (1988) 警察故事續集 (1988) ... 陳家駒 奇蹟(1989) ... 郭 火燒島 (1990) 飛鷹計劃 (1991) 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1992) ... 陳家駒 西藏小子 (1992) 雙龍會 (1992) ... 大孖 / 小孖 重桉組 (1993) 城市獵人 (1993) 超級計劃 (1993) 醉拳II (1994) 霹靂火 (1995) ... 陳火燄 紅番區 (1995) 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1996) ... 陳家駒 一個好人 (1997) ... Jackie 我是誰 (1998) 喜劇之王 (1999) 玻璃樽 (1999) ... 陳子午 特警新人類 (1999) 特務迷城 (2001) 飛龍再生 (2003) 龍的深處:失落的拼圖 (2003) 千機變 (2003) 大佬愛美麗 (2004) 千機變II花都大戰 (2004) 新警察故事 (2004) 神話(2005) 千變魔手 (2006) 寶貝計劃 (2006) 四大天王 (2006) 功夫之王 (2008) 大兵小將 (2009) ... 梁國士兵 尋找成龍 (2009) 建國大業 (2009) 新宿事件 (2009) 十二生肖 (2010) 醉拳1945 (2011) 新少林寺 (2011) 辛亥革命 (2011) 威虎山 (2012) 柬埔寨地雷 (2012) 曼哈頓 (2013)
『玖』 武俠電影的電影概況(Martial arts movie)
武俠電影是中國商業電影的重要影片類型。中國的武俠電影,猶如美國的西部片,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
武俠電影的源頭至少可以上溯到1920年商務印書館活動影片部的影片《車中盜》,題材為義士武打,這是武俠電影的萌芽。
1927年末,友誼影片公司推出影片《兒女英雄》,集武俠英雄與武功打鬥於一體,標志著中國武俠電影的正式誕生。
20世紀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武俠電影將海派戲曲中的「連台戲」內化為連集分幕的系列影片,《火燒紅蓮寺》《荒江女俠》《紅俠》《關東大俠》等武俠片都是看好電影市場的行情而連集攝制的。
武俠電影對於中國電影的商業運作積累了最初的經驗。六十年代初香港的「邵氏」等電影公司又一次掀起拍攝」新武俠片「的浪潮。胡金銓的《俠女》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
楚原的《英雄無淚》(1979)成為香港新武俠電影的代表作。
李振藩、成龍,李連傑( Jet Li )的功夫片又為中國電影進入國際市場開辟了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