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導演黃蜀芹在上海去世,享年83歲,黃蜀芹的演藝經歷是怎樣的
黃蜀芹導演於4月21日的19時48分因病去世,享年83歲。黃蜀芹出生於1939年的夏末,從小她就特別的熱愛藝術,在18歲的時候也是報考了電影學院,然而那一年的北電並沒有招生,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黃蜀芹便選擇下鄉待了兩年,一直到1959年的時候,才如願的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
在1987年,黃蜀芹、宋日勛,李子羽共同合作拍攝了一部《人鬼情》,而這部影片是中國的第1部女性主義電影,同時也正是這部影片奠定了黃蜀芹在中國影史上的絕對地位。這部影片在1988年的時候拿到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同時也拿到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電影金鳥獎,在1989年又拿到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獎以及美國聖巴巴拉國際影節最佳導演獎。在這之後的幾年當中,黃蜀芹給大家留下了一部又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比如說《圍城》、《孽債》、《我有爸爸》、《東邊光景獨好》等等。並且她還成為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以及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在2016年的時候,更是拿到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2. 中國著名的導演及其代表作
1,李安,代表作:《推手》《斷背山》《色戒》《卧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199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推手》,該片獲得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2,張藝謀,代表作:《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金陵十三釵》。
張藝謀,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
3,馮小剛,代表作:《甲方乙方》《天下無賊》《集結號》《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
4,吳宇森,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變臉》。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制、演員。1968年擔任劇情片《死節》的編劇,從而進入電影圈。
5,陳凱歌,代表作:《黃土地》《霸王別姬》。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3. 電影公司與導演的關系,電影公司是干什麼的
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成百上千的人共同完成從拍攝到發行(宣傳,賣到電影院)各個部門有各個部門的分工。 電影公司-簡單的說就是給各個部門的所有人發工資,以及前期拍攝,後期發行都是由電影公司運作,當然電影公司也享有電影的版權等電影賣了錢或電影後期的各種收入都是由電影公司分配。 電影導演-就是這成百上千人中的一員,是一個電影拍攝的最核心人物,算是這個電影的作者吧,拿著電影公司的錢創作電影。 兩者之間也都為了自己利益互相選擇的,電影公司想請最大牌最有商業價值的導演能產出高票房的電影為自己賺錢。 導演就想著找最好的電影公司,好的電影公司有錢啊就能能給自己最大的發揮空間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所以是一個密不可分但有很多觀點上意見又不一致的這么一個關系。 所以好多小的公司請不到大牌導演最後破產 沒名氣的導演沒有公司給他投錢以至於沒戲拍。 比如馮小剛的公司華誼兄弟 張藝謀以前的公司 北京新畫面 給寧浩投錢的公司小馬奔騰。。。。全手打 望採納
4. 邵氏電影公司的四大導演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上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調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和胡金銓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楚原在70年代和古龍合作拍攝的奇詭刀劍武俠片延續著邵氏的輝煌。
李翰祥: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張徹: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港台第一導演、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楚原是第一武俠導演,在影壇掀起一股奇情武俠熱潮,有句俚語,沒演過楚原武俠電影的,不算電影演員。
5. 請問一個電影劇組里導演是干什麼的
導演:
導演是整個幕後脈絡的中心,他要控制好,發揮好所有工作人員。導演在幕後的工作
很多,但他首先要具備2個基本點:一,個人的世界觀,具體一點就是電影的創作;二,會
用影像表達個人世界觀,具體一點就是電影的製作。這兩點最基本最重要,因為電影就是
導演用所學的電影理論,把他自己的世界觀用影像表達出來。
製片人:
製片人主要負責融資,製作,和發行。
融資。有資金才能拍電影,所以製片的首要工作就是找資金。剛才說過,製片在收到
編劇的故事大綱後就會開始找投資者,拉贊助,此活動可貫穿整個製作過程。 整個片廠的負責人 整個劇組的所有事物統統有製片人負責 同時也是最大的」投資商」
出品人:在片子完成後將片子的原版」銷售」出去的人
我只知道這些了 希望對樓住有所幫助
6. 中國有多少個導演
在中國電影藝術史上,從一、二十年代第一代的鄭正秋、孫瑜、吳永剛到以張軍釗、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為代表的第五代電影導演,可謂「代代相傳」。
關於第六代最原始的界定就是指北京電影學院85班:張元、王小帥、婁燁、路學長、胡雪楊、劉冰鑒、鄔迪(及後面87班的管虎、李欣)等一撥人。在中央戲劇學院的一撥:張楊、施潤玖、金琛、孟京輝等人「匯入」之後,在這一撥人自身發生了體制內/體制外拍片的分化之後,在晚於87班六年的電影學院93班賈樟柯的崛起之後,甚而至於一批處女作導演也加入了這一新生代的行列的今天。「代」的概念僅僅作為一個時間上的延續、特徵是不客觀的和籠統的。所謂的「第六代」導演肯定已經無法涵蓋這么龐雜的導演隊伍了。許多「第六代」之外的電影導演如朱文、崔子恩、吳文光、杜海濱、程裕蘇、孟奇、王超等,他們的電影製作與傳統電影相比有太多的文化意義分裂。DV、BEAT的出現和運用,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有電影理想和電影追求他都可以拿起他的攝影(像)機,溶入這一奇特的影像之旅。各種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流露都使得中國呈現一個作為藝術的新電影運動,
新電影運動早已開始,卻遠遠沒有那麼快結束
1、 【學院派(第六代)】
——新電影運動的主力軍
關於中國新電影學院派(第六代),在這里就無須多言語(在這里使用「學院派」這個詞彙,沒有任何附加的社會意義和藝術意義,它所表達的僅僅是這一部分人「出身」的背景,別無其他)。他們大多具有「學院」背景,早期拍的電影大多深深烙下了諸如「違規」、「地下」、「晦澀」、「反叛」、「邊緣」、「探索」等標簽。張元、張揚、王小帥、何建軍、管虎、阿年、婁燁、章明、路學長、賈樟柯、胡雪楊、王全安、施潤玖等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大都是通過小規模放映、刻錄VCD、盜版DVD以及極少數正規出版物來流通的。
張楊
張楊作品年表:
1997:《愛情麻辣燙》
獲獎記錄:1998年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獎
1999:《洗澡》
獲獎記錄: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2001:《昨天》
2002:《太陽花》(短片)
2005:《向日葵》
獲獎記錄:2005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
2006:《落葉歸根》
張楊,1965年出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張楊的父親張華勛,1980年代曾導演了風靡一時的電影《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身處第六代導演中的張楊卻是個例外,他的電影一直以來都兼顧了藝術與商業的雙重元素,他在1999年拍攝的影片《洗澡》,在世界上發行了50多個國家,這對當時的中國電影來說可以稱得上史無前例。
張元(名人,詳細情況略)
賈樟柯(名人,詳細情況略)
王小帥(名人,詳細情況略)
婁燁
婁燁作品年表:
1993:《周末情人》
獲獎記錄:1996年第45屆德國曼海姆61海德堡國際電影節「賴納-維爾納61法斯賓德最佳導演獎」
1996:《危情少女》
2000:《蘇州河》
獲獎記錄:2000年第29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獎(金虎獎)
第15屆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2003:《紫蝴蝶》
2006:《頤和園》
獲獎記錄:2001年韓國釜山電影節的青年導演計劃的劇本獎
婁燁,1965年3月生於上海。1983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學校動畫片製作專業。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06年5月,婁燁攜未通過廣電總局審查《頤和園》參加戛納電影節。同年9月,廣電總局對婁燁和影片製片人耐安做出處罰,規定兩人5年內不得拍攝電影。之前婁燁的《蘇州河》也因為違規參賽而受到電影局的處罰。
孟京輝
孟京輝作品年表:
2002:《像雞毛一樣飛》
2005:《聚焦這一刻之西瓜》(3分鍾短片)
孟京輝,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央實驗話劇院導演。孟京輝是先鋒話劇的代表人物,《等待戈多》、《我愛×××》《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戀愛中的犀牛》等經典話劇以其獨特的先鋒元素、尖銳的反諷和黑色幽默完美組合在藝術、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孟京輝執導了他的第一部電影。
路學長
路學長作品年表:
1997:《長大成人》
1999:《非常夏日》
獲獎記錄:第7屆大學生電影節大獎
2003:《卡拉是條狗》
2006:《租期》(原名《租妻》)
獲獎記錄:2006年第3屆日本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
路學長,1964年出生於北京,早年學習繪畫。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0年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室。
王全安
王全安作品年表:
1999:《月蝕》
獲獎記錄:2000年第2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大獎
2003:《驚蟄》
獲獎記錄:2004年中國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2004年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06:《圖雅的婚事》
王全安,1965年生於陝西西安,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現就職於西安電影製片廠,因不滿中國電影的傳統表達,多次回絕了電影廠提供的電影拍攝機會,而專心的進行了大量的電影劇本的寫作。
王光利
王光利作品年表:
1992:《我畢業了》(紀錄片)
1997:《處女作》
2000:《橫豎橫》
2000:《祭天大典》(紀錄片)
2006:《血戰到底》
2007: 《棒子老虎雞》
王光利,1966年生於四川眉山。1989年從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畢業,同年,分配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任教。1992年離開政治學院在北京有線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義大利國家二台等多家媒體任職。1997年創辦東方東線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王光利和幾個朋友扛著攝像機,在幾所高校中拍下了40盒錄像帶(1000多分鍾),最後剪出60分鍾的紀錄短片。這個記錄下青春的最後光華的片子,展示了那一代年經人對於生活、愛情、政治、性的種種觀念。它是一部地下電影,沒有公映過,但是在歐美的電視台與電影節倒爭相播放,法國盧浮宮將此片拷貝收為館藏。——《我畢業了》
王光利的第一部故事片《處女作》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導演的故事,之後的《代表作》、《成名作》與《處女作》構成三部曲,但後兩部未完成。
《橫豎橫》是一個關於下崗工人的影片。真實的人,真實故事。這是個很特別的片子,主要演員是自己演自己的,於是這個劇情長片帶有些紀錄片的面目。2006年王光利完成黑色幽默商業片《血戰到底》,取得不俗的票房。
趙燕國彰
趙燕國彰作品年表:
2001:《辨性》〈紀錄片〉
2001:《重心》〈紀錄片〉
2001:《恰同學少年》
獲獎記錄:瑞典第13屆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最佳觀賞電影獎」
趙燕國彰,1966年生於河北。199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同年赴新加坡深造。1993年回國任中影聯合攝制藝術中心編導。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定居並創立「a ART 5」影視工作室。2002年簽約北京金英馬影視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管虎
管虎作品年表:
1993:《頭發亂了》
1996:《浪漫街頭》
1998:《夜行人》(《超級城市》系列,上下集,電視電影 )
1999:《再見,我們的1948》(又名《古城童話》)
2001:《上車,走吧》(電視電影)
2002:《西施眼》
獲獎記錄:2002年夏威夷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審團獎
2003:《黑洞》(電視劇)
2004:《冬至》(電視劇)
2005:《生存之民工》(電視劇)
管虎,1969年生於北京。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在北京電影製片廠藝術創作中心導演室。
姜文 (名人,詳細情況略)
李欣
李欣作品年表:
1995:《談情說愛》
獲獎記錄:1996年第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特別獎」,
1997:《我血我情》
2001:《花眼》
2003:《慾望邊緣》
2004:《自娛自樂》
2006:《3溫暖》(李欣、毛小睿、吳天戈每人執導一段)
李欣,1969年生於上海,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從電影學院畢業後,他一直陸陸續續地寫過幾個劇本,幾年來他一直在從事商業廣告片的拍攝。
金琛
金琛作品年表:
1999:《網路時代的愛情》
獲獎記錄:中國電影華表獎特別獎
第21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2000:《菊花茶》
2003:《三重門》(電視連續劇)
2004:《復活》(電視連續劇)
2006:《鳳凰》
金琛,1969年12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199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李繼賢
李繼賢作品年表:
2001:《王首先的夏天》
李繼賢,1962年出生於遼寧。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至今。在《周末情人》、《長大成人》、《危情少女》等多部影片擔任美術設計。
章明
章明作品年表:
1992:《為了聚會的告別》(電視劇)
1993:《慾望的代價》(電視劇)
1994:《紅旱船》(電視劇)
1996:《巫山雲雨》
獲獎記錄:1996年第15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龍虎大獎
第14屆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1 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金獎
第12屆法國蒙彼利埃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1997:《真空愛情記錄》(電視劇)
2000:《晚安,重慶》(電視電影)
2001:《秘語十七小時》
2003:《巫山之春》(紀錄片)
2006:《院長爸爸》
2006:《結果》
章明1961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大美術系油畫專業,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1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至今,現任職副教授。
阿年
阿年作品年表:
1994:《感光時代》
1995:《中國月亮》
1997:《冬日愛情》
2000:《呼我》
2003:《黑水》(電視劇)
2006:《五美圖》
阿年,1965年生於浙江。1987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編導專業,1987年分至浙江電影製片廠。1992年回至北京,開始獨立製片人生涯。
劉冰鑒
劉冰鑒作品年表:
1995:《硯床》
1999:《男男女女》
獲獎記錄:第52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影評大獎
2002:《哭泣的女人》
2004:《春花開》
劉冰鑒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劉冰鑒的處女作《硯床》成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被美國好萊塢購買的國產電影。
施潤玖
施潤玖作品年表:
1992:《陝北》(紀錄片)
1993:《東北》(紀錄片)
1994:《上海》(紀錄片)
1996:《家》(紀錄片)
1998:《美麗新世界》
2000:《走到底》
2002:《安定醫院》(紀錄片)
2002:《靖大爺和他的老主顧》(紀錄片)
獲獎記錄:2002年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長片類大獎、長片類編導獎、錄音獎
施潤玖,1969年出生於上海。199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施潤玖早期拍過張楚、何勇、眼鏡蛇、鮑家街43號、許巍等搖滾音樂電視。
何建軍
何建軍作品年表:
1991:《自畫像》(紀錄片)
1993:《懸念》又名《世紀末的對話》)
1994:《郵差》
獲獎記錄:第23屆荷蘭鹿特丹電影節金虎獎
1997:《風景》
2000:《蝴蝶的微笑》
2003:《蔓延》
2003:《獎金》
何建軍(又名何一),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何建軍是1982年開始接觸電影的。高中畢業後,他一直在家待業,臨時性的在報社干過、做過建築工人。何建軍先後做過《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藍風箏》等多部影片的副導演。
鄔迪
鄔迪作品年表:
1993:《黃金魚》
獲獎記錄:1995年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青年電影獎
1997:《黑龍江三部曲》(任導演,蕭風任總導演)
2002:《冬至》(與管虎聯合導演)
鄔迪1967年出生。199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進修班。為多部第六代電影擔任攝影。《黃金魚》是他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胡雪揚
胡雪揚作品年表:
1990:《童年往事》(在校短片)
獲獎記錄:1990年美國奧斯卡學院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991:《留守女士》
獲獎記錄: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埃及開羅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1994:《湮沒的青春》
獲獎記錄:第1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
1995:《牽牛花》
1996:《罪惡》
2000:《冰與火》
2002:《白領公寓》
2004:《麥子》(電視電影)
2004:《半生緣》(電視劇)
2005:《上海王》
胡雪揚,1963年生於上海,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7.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8. 中國電影製片之父是誰
袁乃晨,1919年12月生,中國電影導演,中國電影譯製片之父[1]
。河北雄縣人,1935年到北平就讀於知行實習學校。翌年轉入北平念第一中學,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6月,袁乃晨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1952年11月任中央電影局翻譯片組組長。1954年1月任東北電影製片廠副導演。1956年8月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1983年9月離休[2]
。
2015年10月5日,在長春逝世,享年97歲。
9. 湖北省電影製片廠導演昰什麼官級
史蜀君,導演,北京人,1939年生於重慶。1964年畢業於中央戲院學院導演系,後任湖北省歌舞團導演,1975年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場記、副導演,1983年開始獨立拍片。 1983年導演的《女大學生宿舍》,於1984年獲捷克第二十四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比賽獎。後又導演《失蹤的女中學生》、《夏日的期待》、《庭院深深》等影片,還發表電影劇本《女友》、《啊,我們的小隊》,前者攝製成電視劇,獲1980年全國優秀電視節目評選一等獎。 是史蜀君導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