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視製作中,製片人和導演是什麼關系
導演
拍片時的老大,是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編劇
是劇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既可原創故事,也可對已有的故事進行改編(個別須獲得授權),一般創作好劇本後,編劇會將劇本交付導演審核,若未通過審核,則可與導演一同進行二次創作(劇本的修改權歸編劇所有)。編劇為整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核心與靈魂。不僅故事要靠他,劇本要靠他,演員對白都要靠他。
製片人
投資方的直接負責人,主要職責是決定影片生產的製片方案、主創人員組成及影片銷售方式。並監督影片全部製作過程。。而且參與到組織撰寫劇本或文學版權的購買
同時,要籌集資金。。決定此資金的預算及最後的利潤分配。。 同主創人員談判並簽訂合同,批准製作開支。一直到影片完成銷售。。 是一部影片的決策者和管理者。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了解觀眾心理和市場信息,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制。 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製片人要擅長市場推廣,收回投資。 製片人最怕的是虧本和超出預算,所以要精打細算。
張紀中在接受采訪時解釋了「製片人」是怎麼一回事。他說,製片人是劇組的第一負責人,就像一個工廠,製片人是廠長,導演是總工程師,他只對藝術負責,製片人對一切負責。製片人的素質、心態直接影響到一部電視劇的品格。做製片人不需要你是專業的精英,最重要的是眼光,能夠發現優秀的題材、本子、演員。
『貳』 電視劇的導演和製片人有什麼區別誰比較大
一、區別:
1、職責不一樣
導演,導演與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負責整部劇的藝術准則;與製片人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等職責。
製片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2、分類不一樣
導演,分為影視導演和舞台導演。
製片人: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策劃人,負責攝制生產,以及資金融資人;專業技術上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項目製作人;影片或電視劇投資者本人(一般僅只是署名,非專業製作人)。
二、兩者無法比較。
(2)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擴展閱讀:
一些著名的導演:
1、邁克爾·貝
(Michael Benjamin Bay),1965年2月17日生於洛杉磯,畢業於美國衛斯理大學。是一名美國電影導演與電影監制,曾執導過《世界末日》、《石破天驚》、《珍珠港》、《絕地戰警》、《絕地戰警II》及《變形金剛》等電影。
2、王立軍
王立君參與過《江山為重》、《大明王朝驚變錄》、《大明 天子》、《中國傳世經典名劇》、《中國母親》等多部電視連續劇以及《開國英雄》、《共和國之最》等大型電視紀錄片,上述影視作品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飛天一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魯迅文藝獎、牡丹獎等全國性各類大獎。
『叄』 導演、製片人和出品人有什麼區別
1、職責不同。
導演是在製作戲劇或影視片的過程中,指導演出工作者的人。製片人要拉贊助、找編劇寫劇本,物色導演,連同攝影 、燈光 、美術 、道具、 服裝 、場務 、後期合成、3D特效等都是製片的負責范圍。出品人則負責全面負責投資,以及做市場調查。
2、工作內容不同。
打個比方,如果整個拍攝團隊是一隻部隊,那麼導演無可厚非是這只部隊的司令,更多的時候導演要負責和編劇討論劇本,和演員講戲,和攝影燈光討論光影,有時甚至是去檢查道具的製作過程。製片人則需要從前期的發現劇本,尋覓適合的拍攝地點,到拍攝中負責財務開支,監督影片的拍攝製作過程,以及拍攝後的剪輯,後期宣傳直到完成上映。出品人只需要出錢投資劇組,提供經費就行了。
3、側重點不同。
導演關心所有和影片相關的工作是否能達到自己的要求,製片人關心劇組各個方面的經濟預算,以及影片的宣傳、獎項和票房,出品人關心影片是否能在收回成本的同時,讓影片為自己賺錢。
(3)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擴展閱讀: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肆』 導演和製片人分別是干什麼的
1、導演
導演,狹義指在戲劇演出、影視製作團隊中,整合全部藝術元素的藝術生產負責人。簡言之,導演是用劇情和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
影視導演同時運用了演員的身體及情緒/視線的選擇/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剪接的邏輯/音聲的搭配,將某個劇本呈現於影像屏幕上,從而將這個劇本(以及如果有的話:它的思想)表現給觀眾的人。
電影工業涵蓋多元的專業技術,從製片,攝影,燈光,美術指導,場務,演員,錄音,混音,後期特效等,十分龐雜。絕大多數現代電影導演無法廣泛專精以上各項專業技術,但他仍可以支配旗下所有各該部門的專業人士,依照他的意志工作。
舞台導演的工作是一個貫穿的完整過程,從劇本的閱讀、演員的選擇與合作,到舞台空間、服裝化妝、燈光等的設計,都是導演工作的組成部分,我國舞台導演孟欣,孟京輝、田沁鑫、米龍,張繼剛等便是舞台導演的傑出代表。
2、製片人
製片人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製片人是劇組的主宰,攝制組的最高權力者,既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成員,也有權開除在劇組違紀行為的成員。從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 。也有的影視公司的老闆或投資方在影視劇中署名製片人職務。
(4)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擴展閱讀:
導演發展歷程——
在電影未出現之前,相對戲劇歷史的源遠流長,導演身份的出現和確立是很重要的——這至少說明,只有在戲劇的各種物質和精神要素都有了相當的積累發展後,才需要導演來統一各戲劇元素,來組織演出。一般戲劇史公認的第一位導演是德國的梅寧根公爵。
在導演誕生之前,組織演出的工作由劇作家、富有經驗的主要演員或劇院經理來擔任。隨著戲劇自身的發展,戲劇導演的定義也在與時俱進。回顧20世紀戲劇史,有一點毋庸置疑,即導演的作用在戲劇演出中越來越重要。
導演物色和提案提議選擇演員。並根據具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視作品總的創作計劃。
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視作品全部攝制完成為止。藝術上沒有服從領導和聽命指揮,導演也不是片子的教頭,導演的意義就是組織片子的安排人之一和片子的指導員,相當於大隊中的大隊輔導員和軍隊中的指導員。
『伍』 導演和製片人誰更有話語權
在整部電影的拍攝中,權力最大的不是導演,而是製片人。
導演比較大腕。招到大導演拍片是很不容易的事。一般都是導演統籌,製片人負責找資源,我們公司的導演就比較厲害了,除了總導演,還和全國500名知名導演簽約,全球的業務都接。我國和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關鍵時刻都得聽製片人的,因此影片的開頭是製片人在前的。
什麼是製片人
總的來說,製片人是電影生產過程的總負責人,他是把故事的想法製作成完整的電影的人。電影製作完成後,有責任將電影連接到上映途徑,可以在電影院和視頻平台上看到。
舉個例子,如果我是烯酸製片人的話,有一天晚上我做了夢,然後我覺得這個夢的劇本很棒,把這個夢變成電影,搬到大屏幕上給觀眾看。
然後,我把這個夢想補充成完整的故事,找編劇把這個故事寫成分場大綱,把大綱寫成完整的劇本,同時也去找拍這個劇的導演、演員、工作人員和場所。我租了相關設備,計算了詳細的預算。我必須帶著項目方案去找金主的父親。也就是說,每個開頭都會出現的角色、製作人。
電影拍攝完成後,必須兼顧配音、剪輯、宣傳和後期製作。完成這一系列的事情,直到電影製作完成,最後找到發行公司宣傳發行。從誕生到在線,整個過程都需要製片人自己做。
『陸』 導演、製片人和出品人有什麼區別
1、工作內容不同
導演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人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2、側重點不同不同
導演側重於影片的質量,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更能體現出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
(6)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擴展閱讀
1、導演同時運用了演員的身體及情緒/視線的選擇/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剪接的邏輯/音聲的搭配,將某個劇本呈現於影視屏幕上,從而將這個劇本(以及如果有的話:它的思想)表現給觀眾的人。
2、在香港和台灣通常將製片人的名稱稱做為監制。他們是電影或電視劇的最高管理者,全權負責「挑本子、找款子、組班子、賣片子」等全盤工作。
3、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柒』 請問導演和製片人,投資方的關系
投資方,顧名思義。投資拍攝影視作品的出資一方。投資方從出資比例上說,有獨資拍攝,有合資拍攝,也有境外合拍。從性質上說,有影視公司的投資,稱為業內投資;也有其他行業的投資影視行為,稱為業外資本;當然還有政府投資,稱為首長工程,或曰馬屁工程。業內投資比較可靠、專業,但是投資方考慮回報。業外資本,對回報不重視,但是往往有潛規則條件;政府投資一般要干涉創作內容,和播出方式。
製片人,廣義說就是代理投資方執行和監督創作、拍攝、製作、發行過程的代表。普通製片人一般是代表性質,執行製片人相當於CEO性質。
中國影視的製片人很不專業,影視的問題多出自於他們。
導演隻影視主創之一,受雇於製片人。
以上說的是專業流程。因為中國影視生產很不專業,所以會產生投資方直接請導演製片的現象,於是導演成了製片人。這就是所謂的導演承製拍攝。這種方式也是影視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中國的業界也逐漸學習國外的方式,採用所謂「製片人中心制」而非中國的「導演中心制」。
導演因為掌握拍攝期間的核心程序,對投資方和製片人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如果缺乏制衡,這種權利經常被濫用,導致潛規則泛濫,形成導演可以隨意要挾製片方的局面。這種現象正在逐漸改變。
希望能回答你要知道的問題。你若有其他疑問還可以補充。
『捌』 製片人和導演誰比較大
製片人和導演誰比較大這個不好說,因為這兩個人的分工不同,責任不同。
總的來說,製片人的工作內容有具體的規定,工資也差不多是固定的,製片人沒有權利要求導演怎麼做,當然了一些特別厲害的製片人就敢要求導演怎麼做。導演的自我發揮空間大,可以進行自由的創作。製片人有電視電影的著作權,但是導演有署名權。在好萊塢一些電影得到了最佳影片獎的時候,都是製片人去領獎的。
相關信息:
一部電視劇/電影從拍攝到上映,它一定會有一個製片人從頭到尾把控全局。
找編劇寫劇本、挑選合適的導演、尋找拍攝地,還有美術服裝、化妝造型、燈光攝影、場務道具、後期製作、配音配樂以及宣傳上映那都是製片人負責的,可以說這是一個什麼都得懂,什麼都得乾的苦力角色,但他所掌握的權力卻是極大的。
因為導演是他選的,錢財等資源也是掌握在製片人手中,奧斯卡獎項設置「最佳影片」那可都是頒給製片人的。
『玖』 導演和製片人誰最大
如果是導演集中制的劇組,導演最大,製片人就是個管家。如果是製片人集中制的劇組,製片人最大,導演就是個拿錢幹活的。
如果是香港常見的那種監制集中制的劇組,那就是監制最大,導演負責拍片,製片負責管錢記賬。韓國還有編劇集中制,瓊瑤和於正的戲也是用這種模式,編劇最大,導演和製片人都是他們定的。
導演,是創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藉助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藝術家,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使他們充分發揮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往往體現著導演的藝術風格和看待事物的價值觀。
『拾』 製片人和導演有什麼區別
製片人和導演的區別:
1. 職業定義:
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製片人是劇組的主宰,攝制組的最高權力者,從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 。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2. 具體工作:
製片人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導演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指導拍攝現場的燈光、劇務、演員、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等各部門工作。
(10)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擴展閱讀:
在電影未出現之前,相對戲劇歷史的源遠流長,導演身份的出現和確立是很重要的——這至少說明,只有在戲劇的各種物質和精神要素都有了相當的積累發展後,才需要導演來統一各戲劇元素,來組織演出。一般戲劇史公認的第一位導演是德國的梅寧根公爵。
在導演誕生之前,組織演出的工作由劇作家、富有經驗的主要演員或劇院經理來擔任。隨著戲劇自身的發展,戲劇導演的定義也在與時俱進。回顧20世紀戲劇史,有一點毋庸置疑,即導演的權威和作用在戲劇演出中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