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部電影的導演製片監制各個的具體職能是什麼
導演職責及基本素養如果想當導演,就必須了解和熟悉有關導演的職責和應該做的工作。無論是拍攝電影,還是拍攝電視劇,自攝制組建立後,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工作。即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和後期階段。導演要自始至終參加攝制的全過程,可以說任務繁重,責任重大。 (一) 籌備階段 1、研究劇本。攝制組建立後,應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以及查閱與劇本相關的文字資料與形象資料。並在攝制組內進行討論,目的是深入理解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述形式,達到統一認識和統一思想,以便齊心協力為實現導演的構思和意圖,為把劇本體現在銀幕或屏幕上共同奮斗。 2、遴選演員。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人說演員選對了,戲就成功了一半。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電影或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是靠演員創造的,演員自身的角色直接與觀眾見面,所以演員的得失成敗也關系著整部戲的得失成敗。 中國文藝界有一句經驗之談,叫「戲保人」和「人保戲」,就是劇本好,戲寫得好,就可以給演員的創造提供施展才華的充分空間,同樣的道理,假如選到了好演員,一般的戲,也可以藉助演員的功力,經過演員豐富和精心的創造,把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所以好的劇本如能選到好的演員,更能為劇本錦上添花。 3、寫作導演闡述。導演闡述是導演對未來影片或電視劇描繪的藍圖,是導演創作意圖和完整構思的說明,也是導演的綱領性的整體設計。導演闡述的寫作,並無固定的模式,由於導演的個性和風格各異,所以有各不相同的寫法,有的寫得非常具體細致,甚至涉及到每場戲的構思和設計方案;有的則是提綱挈領地只談主要問題。所以不必拘泥於一種格式。從內容看,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釋。 ·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對劇中矛盾沖突的理解與把握。 ·對未來影片風格樣式的定位。對節奏的處理。 ·對表演、攝影、美術、化妝、服裝、道具等創作的構思和造型設計的要求。 ·對音樂、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 ·對劇中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商處理。 以上各點不必面面俱到。由於劇本的內容和題材的不同,加之導演的素質和風格各異,可以根據自己獨特的理解與認識加以闡述。但應力求明確、生動、具體,富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並能鼓舞攝制組全體成員的創作熱情和積極性,同心協力,完成攝制任務。 4、選景。景物是為情節的發展以及人物的活動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現力的造型環境。它對營造生活氣息和藝術氛圍都是至關重要的。以景生情,以情托景,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都和選景以及美工對景的設計有關。一般來說,室內景應由美工根據劇本的內容和導演意圖進行設計,經導演審定後在攝影棚內進行搭建。搭建的布景既能達到導演的理想要求,又有利於拍攝。現在的情況是,常常因經費不足,加之搭建的布景工藝不過硬,容易暴露出虛假的痕跡,所以有許多導演將內景外拍,也就是放到實景中去拍攝。因此,內景、外景都要到外面去選。導演在選取場景時,切忌用自己想像中幻化出來的環境去套現實生活中的環境。這種幻化出來的理想環境,在現實中是很難找到的。因此,內景、外景都要到外面去選。導演在選取場景時,切忌用自出來的環境去套現實生活中的環境。這種幻化出來的理想環境,在現實中是很難找到的選景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將自己想像中的環境向現實中的一旁上靠。場景不可過於分散,要盡量集中,以避免因轉移場景太多,距離太遠,而浪費拍攝時間和增加經費開支。 5.創作分鏡頭劇本。分鏡頭是導演用於現場拍攝的藍本和依據,也是導演為文學劇本的二度創作。將文學評議轉化為可讀的視聽評議結構,並將導演的一切藝術構思溶入到分鏡頭劇本之中。 有的導演並不寫作分鏡頭劇本,只編寫導演台本或導演場景本,導演到了現場之後,再根據實地排練的情況,進行現場分鏡頭,特別是一些具有豐富拍攝經驗的導演多採用這種做法。這種做法比較符合實際。在現場排練時,還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引起即興創作。另外,也有的導演喜歡運用多機拍攝的方法,這種鏡頭的分切組合,多在後期的剪接台上完成,運用這種方法的導演,多為比較成熟的導演。對於新手來說,還是事先寫好分鏡頭劇本為好,這樣可以作到心中有數,臨場即使有所變動或即興發揮,也不會感到心慌,有備而來,總比無准備匆忙上陣為好。 (二)拍攝階段 導演的分鏡頭劇本,僅僅是一次較為接近視聽評議的文字處理,導演的藝術構思還只是體現在文字上,還未見銀幕或屏幕上的形象,現場拍攝才真正算得上真刀真槍的實戰過程,是將文字轉化為可見的影像的具體過程,也是將學理付諸實踐和操作的過程。學理雖然是一樣的,但憑藉導演的各自個性,即使是一個劇本,也會演練出銀幕上的不同版本。所以說導演又是一項操作性強的工作,特別表現在拍攝現場。現場拍攝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導演要在拍攝現場將各部門的創作人員協調在一起共同完成創作任務。因此,在現場拍攝時,不僅要傾注全力來實現自己的藝術構思,而且要花大力氣施展自己的組織才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藝術質量。 導演在現場按照分鏡頭劇本實施拍攝時,不可能像工程師在建築工地上按照圖紙那樣分毫不差地施工。導演在現場拍攝中,除導演不作排練,讓演員進行即興創作外,多數導演都要進行反復地排練後才開拍。但是在排練中由於演員表演的啟發,或者是攝影師的,或者是有關部門人員的提醒,或者是導演自己靈感的突然爆發,往往要對事先設計好的分鏡頭劇本進行改動,或者做出大的調整,甚至推倒重來,重新構思,重分鏡頭,進行臨場的創作。 關於即興創作的問題,幾乎每個導演都會遇到。而這種突發靈感的即興創作,常常是獨具光彩的,它會對影片起輔助直至增色的作用,獲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作為導演決不可忽視這種即興創作,把分鏡頭劇本當作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那樣,不僅無助於臨場發揮,反而會捆住了自己的手腳,作繭自縛。但是,導演決不可把希望完全寄託在這種臨場發揮和即興創作上。因為即興的東西帶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所以並不十分可靠因此導演不可把成功之道完全寄託在即興創作上。 (三) 後期製作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影片或電視劇的剪輯工作一次加工和提高的過程。 通過對工作樣片和素材的剪輯,也是對劇本又剪輯工作不僅僅是個技術過程,而更重要的是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導演通過對畫面的分切組合,達到運用視聽語言創造形象的目的。所以導演系的學生在拍攝實習階段,都要親自動手剪輯自己的影片,這對鍛煉實際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剪輯工作是以拍攝的圖像和錄制的聲音為基礎,參照鏡頭劇本,導演的創作意圖,將分散的鏡頭,有序地、合乎邏輯地、富有節奏地組接在一起。在剪接台上,對影片的整體結構、節奏、語言,還可以重新進行調整和修改,使全劇和局部的結構更加嚴謹和流暢,奏更加明快和有起伏,同時了解是否體現了自己的藝術構思,把握的是否准確和到位。 剪輯過程一般要經過初剪、細剪、精剪三個階段,經過反復推敲、調整,最後把整體結構確定下來,以便轉入錄音工作。 總之,導演對剪輯工作要精益求精,決不可掉以輕心。有人說,剪輯可以起到使一部電影起死回生的作用。此話可能有些誇大,但也不無道理。 後期階段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錄音工作。導演與錄音師一起運用音樂和音響效果與剪接好的畫面進行合成,有人把它比喻為給畫面穿衣戴帽。有些影片和電視劇由於音樂和音響效果配合得體、和諧,對情緒和環境的渲染起到很好的作用,為影視藝術的審美效果起到了增色的作用。 在後期製作過程中,還將涉及到作曲、樂隊、演唱等諸多問題,以及動畫、字幕、特技等人員的創作,導演對以上各個環節的工作都應提出設想和要求,以取得共識,力爭達到藝術的統一。導演工作貫穿於整個攝制過程中,所以導演必須集中精力,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避免藝術上的失誤,在攝制的全過程中就要全力以赴,不可遷就和湊合。如果對藝術創作要求不嚴,此處馬虎一點,彼處遷就一下,全片的藝術質量就會下降。導演一定要嚴把藝術關。導演的工作是復雜的、艱苦的,也是充滿情趣的。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導演專業是可以學成的。只要有心,加上勤奮和努力,導演夢是可圓的。 作為一個電影或電視劇導演必須具有以下六方面的能力: (一)清晰的口頭表達和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導演的藝術想像需要藉助於攝影、美術、錄音、表演等其他部門的合作才能完成。清晰的表達能力要求說話的人思維清晰,表達的意思邏輯比較嚴密,說話的語速不能太快,口音不能太重。文字表達能力也要很強,因為導演需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拍攝以前要分鏡頭,寫作導演闡述,拍攝完成後要寫作導演總結。 (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導演工作要面臨一般職業沒有的壓力。投資動輒就是百萬元以上,導演一旦進入拍攝,就有可能受到來自投資方的周期壓力,與合作夥伴藝術觀念的差異導致的沖突,媒體的批評,發行的失敗,評獎不公正等等,這些壓力如果不能承受,一個導演很難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獨立判斷的能力 導演工作是一項藝術創作,藝術創作需要展示個人智慧,因此,導演的獨立判斷能力就顯得很重要。比如一個創作方案,攝影從攝影的角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等。一個導演如果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就會無所適從。 (四)藝術的感受能力 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演員從演員的角度,報考導演專業和其他一些藝術類專業比 如音樂、美術、舞蹈不一樣的是,不需要從小就接受專業訓練。對導演的藝術特長通過藝術修養的測試來判斷。所以必須對藝術作品有敏銳的感受力,並能夠用清晰的語言把你的感受描述出來。 (五)細致的生活觀察能力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善於觀察生活的人往往是熱愛生活的人,對生活比較敏感的人。導演創作的作品要感染觀眾、感動觀眾。 (六)形象思維的能力 形象思維能力是每一處藝術創作活動都需要的。 廣播電視、文藝節目編導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1、新聞宣傳意識。了解社會、文化、藝術界的動態,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獨特深入的思考角度,開闊的文化視野,把節目時刻放在開放的文化格局和宏觀的文化背景之中。 2、廣播電視傳播意識。樹立媒體意識,理解運用廣播電視傳媒特點和規律的意識,能夠建立通過廣播電視這一文化傳播的載體來表現思想和情感的意識。 3、獨立的創新意識。廣播電視事業是一個不斷開闊的事業,需要編導強烈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4、廣播電視節目的宏觀和具體的製作能力。 音樂編輯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1、廣博的知識,綜合的文化素養。新世紀我們面臨新的知識結構重組和知識更新,未來的廣播電視節目對於編導的要求越來越高,是全方位多層面的。今天的文藝節目傳達更為豐富的信息量和多元化的知識含量。隨著文藝節目文化和藝術含量的不斷攀升,音樂編輯應具備更為廣闊的藝術視野、更加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更加綜合的文化修養。需要有扎實的文學、美學、藝術理論等方面的功底和懂的社會全文化方面的知識。 2、熱愛音樂、精通音樂,一專多能。文藝節目中音樂節目的編導和音樂編輯需要具備強烈的音樂熱情和精神投入。做音樂需要不斷挖掘編創者的音樂和藝術強烈的追求精神。精通音樂,是對音樂編輯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對音樂和音樂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是建立在對音樂本身全面了解和認識基礎之上的。只有精通各類音樂形式才能對音樂節目產生宏觀的創作思路和整體把握能力。具備豐富音樂知識可以使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翔實,觸類旁通,顯現立體多層次的節目構成空間。 3、較高的音樂鑒賞素質。音樂鑒賞素質的高低與否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節目的風格和格調,編導個人的音樂鑒賞力可以促使一個節目整體風格和格調的確立,形成編導自己獨特的節目個性。 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文化交流能力。作為音樂編輯專業學生,參與社會、關注社會的意識尤其重要。這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將來從事的專業和方向有一個宏觀的定位和獨立的自我設計意識。要時刻保持與外界交流的渠道,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與人合作的意識,使自己所學知識適應未來廣播電視行業的要求。 製片的職責製片人要努力把片子做好,這是最大的職責。作為製片人應具備以下素質: 1. 鑒賞力,對電影藝術的鑒賞能力,選擇好的題材和劇本。 2. 對市場的判斷能力 3. 融資能力 4. 對攝制人員的整合能力 5. 果敢的實施,並能不斷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6. 有政治頭腦 監制的職責成本控制與監督雇員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78614.html
㈡ 吳京13億戰爭大片殺青,投資高達13億,這一次作品是否會再創票房神話
吳京曾說過要開辟一個歸屬於自身的時期,也許是少年輕狂也許是自信滿滿,可是憑著《戰狼》系列產品一戰成名的他,的確有資產有資質講出他們。可是當《戰狼二》再創佳績時,吳京早已褪掉當初的驕狂,取代它的的大量是謙遜和慎重。再度應對攝像鏡頭時他好像也懂了一個大道理,票房高並不代表著你的水準高,前後左右只是兩年的時間,誰也意想不到他們居然源於一個票房57億的電影導演。
為了更好地可以讓影片展現更強的實際效果,吳京數次探險還將所有身價資金投入在其中,連定居的房屋也質押出去了,但是最後所獲得的結果也是令人震驚的。他不但憑著這部電影快速放量上漲獲得了名與利,還完成了自身很多年來的理想,那便是開辟一個歸屬於自身的時期。從玉面書生一下子變化為鐵血硬漢,這一切產生得順理成章,之後的事兒大夥兒也都知道,現如今變成票房之首,只需由他出演拍攝的影片,每一部的得分都很高!
㈢ 導演、製片、監制各自是有什麼職責分工的
導演是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製片人在某種意義上是來說,是媒體產品的生產者和管理者!
監制的職責是成本控制與監督雇員
㈣ 扎導是誰
扎導是扎克·施奈德。
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1966年3月1日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畢業於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2004年,扎克·施奈德因翻拍好萊塢20世紀70年代的恐怖片《活死人黎明》而正式進入娛樂圈。
2006年,自編自導動作片《300勇士》,獲得第34屆土星獎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獎。
2013年,執導科幻動作片《超人:鋼鐵之軀》,該片獲得第15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動作冒險類提名。
扎克·施奈德早年經歷
扎克·施奈德在高中時期已經凸顯了不錯的繪畫水準,並且還遠赴倫敦深造過繪畫。但扎克·施奈德最終卻沒有投身於繪畫藝術的行列,因為他在高中時找到了他更喜愛的藝術,那就是電影。高中畢業以後,扎克·施奈德順利進入了設立在加州的帕薩迪納藝術與設計學院深造。
1990年,扎克·施奈德已經開始從事攝影和導演等工作,因為時運不佳,最早都是拍攝廣告和MTV出身。他在廣告和MTV導演的工作崗位上穩扎穩打,他個人比較偏好於血腥暴力的題材,動作片也是他的最愛,只是一直沒有碰上他心儀的劇本,所以他的電影處女作遲遲未能面世。
㈤ 電影導演需要掌握怎樣的基本素養
給你個建議,學好編劇(好萊塢的那一套),命運就掌握在了自己手裡,以後不愁就業。作為一個畢業生來說,你拿著自己寫的劇本去找電影公司,人家願意看,劇本寫得好你就有機會,而你拿著畢業作品去說跟人我可以給你們做導演,人家只會覺得你好奇怪…… 還有,不要因為國產商業片很爛就認為商業片不好,今後都是網路購票,影院對文藝片會更加不留情面。如果你喜歡文藝片,那你還不如做個影迷更好。我認為一個電影導演需要的基本能力:編劇、表演、攝影、剪輯。對現場的掌控能力都包含在這四項里了,然後就是經驗的問題了。當然,現實中電影公司並不需要導演掌握這么多,可能會更看重名氣。
㈥ 善意的背叛的導演簡介
比利·奧古斯特,丹麥電影導演。早年赴瑞典學習攝影專業,深受藝術大師伯格曼的影響。回國後,進入丹麥電影學院深造,拍攝電視短片。1978年,他導演的處女作《在我的生活中》以凝煉的電影語言、對現實的深刻解析,為伯格曼之後單調沉悶的北歐電影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從而在北歐影壇嶄露頭角。1983年,沉寂五年的奧古斯特推出兩部作品:Buster's World (1984) 《巴斯特的世界》和Zappa (1983)《兒童城》。這兩部 以兒童為描寫對象的影片使他享 譽歐洲。《巴斯特的世界》獲1985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兒童片 獎,《兒童城》則使奧古斯特第一次在戛納電影節上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兩部影片與後來的Twist and Shout (1984)《掙 扎與吶喊》構成了奧古斯特電影創作的第一個階段:通過表現殘酷社會現實中脆弱的生命的遭遇來揭示生活。四年後,影片Pelle the Conqueror (1988) 《征服者佩爾》使奧古斯特獲得世界級榮譽。該片描寫了19世紀一個10歲 的男孩與其窮困年邁的父親從瑞典移居丹麥後,在一個大庄園里屈辱、艱難生活的情景。影片以 古典油畫般的美麗畫面、苦難中相濡以沫的父子感情奪得第四十一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在第 六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這部影片又擊敗了西班牙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瀕臨 精神崩潰的女人》獲最佳外語片獎。
㈦ 說說你最喜歡的電影導演有哪些
李安!出生台灣!祖籍江西!李安是被譽為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華人之一,導演的作品獲得了多座奧斯卡以及金球獎,足以見得他在好萊塢的地位!在華人導演中,李安無疑是一個標桿性的人物!李安是電影史上第一位與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李安的這種成就,在國內無人能比!李安除了有傲人的成就,更令人尊敬的是,他的低調,他的愛國之心!更令人覺得驚訝的是,在美國生活,工作了近40年,李安卻一直沒有更改過國籍,依舊保持著「中國國籍」!
㈧ 電影導演是一種怎樣的職業
電影導演應該是單一職業來說個體差別最大的了,門檻即高又低,收入十倍百倍的差別都有,生涯從一舉成名到幾十年磨一劍皆是,種類包含藝術家到純商人盡有,學歷沒有限制,天賦可有可無,能力時高時低,這職業的屬性波動基本等於古代皇帝了。
導演就是這樣一個職業,自己需要花盡一切心思帶動整個團隊去創造一個好的作品,去接受大眾的審視,和自己相同的,和自己不同的,所有的人的審視,而他們中有人的意見中肯值得聽,有的人的意見又需要屏蔽。需要掌控團隊與掌控自己。
㈨ 投資10億的電影拍成爛片,張藝謀的敗筆之作,是哪部電影呢
這部電影就是《長城》,投資了很多的錢拍攝的電影,演員都是非常有名氣的明星,而最終的評分也是非常的低,創造了張藝謀電影的最低分。
張藝謀也許這部電影是張藝謀的一次嘗試,張藝謀是個很有夢想的人,他不只是想做一個掙錢的導演,他還想讓國內的電影更多地走出去,而這種嘗試,也是一個導演的責任,對於張藝謀,我一直保持著深深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