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各時代電影導演代表人物
擴展閱讀
製作了電影如何上映 2024-07-07 05:45:59
英語治癒系動畫電影 2024-07-07 05:41:50

各時代電影導演代表人物

發布時間: 2024-07-04 15:01:45

❶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和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馮小剛:作品:《天下無賊》《夜宴》《集結號》《非誠勿擾1、2》《唐山大地震》《溫故1942》
張藝謀: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
杜琪峰:作品:
《奪命金》《高海拔之戀》

喜劇:《瘦身男女》《單身男女》《辣手回春》《向左走向右走》《嚦咕嚦咕新年財》《大塊頭有大智慧》《百年好合》《龍鳳斗》《柔道龍虎榜》《蝴蝶飛》

動作:《PTU機動部隊》《鐵三角(合拍)》《放逐》《神探》《黑社會1、2》《全職殺手》《大事件》《文雀》《槍火》《復仇》《暗戰1、2》

新片:《盲探》《毒戰》
徐克:作品:《蜀山傳》《七劍》《鐵三角(合拍)》《女人不壞》《深海尋人》《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龍門飛甲》
陳可辛:作品:《如果愛》《投名狀》《武俠》
劉偉強:作品:《無間道1、2、3》《拳神》《決戰紫禁之巔》《頭文字d》《傷城》《游龍戲鳳》《精武風雲》《不在讓你孤單》《血滴子》
李安:作品:《卧虎藏龍》《色戒》
國際作品:《綠巨人》《斷背山》《唇紅齒白》《製造伍德斯托克》《初來乍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王家衛:作品:《2046》《東邪西毒修復版》《一代宗師》
國際作品:《愛神》《藍莓之夜》
吳宇森:作品:《赤壁上、下》《劍雨》《生死戀》
國際作品:《飛虎群英》《碟中諜2》《記憶裂痕》《奪寶群英》《希曼》《小夜刀》
姜文:作品:《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
陳德森:作品:《特務迷城》《十月圍城》《童夢奇緣》

❷ 中國的導演有哪些

1.張藝謀

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

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 1986年主演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

1987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從此開始實現他電影創作的三部曲,由攝影師走向演員,最後走向導演生涯。

2.陳凱歌

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

3.馮小剛

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2]。1985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3]。1991年擔任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並憑借該劇在中國內地獲得關注。

4.王晶

1955年5月3日出生於中國香港,華語影視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1976年,擔任愛情劇《心有千千結》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1980年,擔任愛情劇《京華春夢》的編劇 。198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千王斗千霸》,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5.徐克(Hark Tusi)

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

1977年回港,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參與長篇劇《家變》製作。1978年隨同大批無線電視員工一起轉往佳藝電視,編導武俠劇《金刀情俠》 。1979年指導首部電影《蝶變》。

(2)各時代電影導演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張藝謀人物評價

早期張藝謀以執導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藝電影著稱,藝術特點是細節的逼真和主題浪漫的互相映照,善於電影色彩學和捕捉人物內心世界細膩動人的事物。

張藝謀作品的突出特點是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同時也飽含對女性反抗精神的謳歌和贊頌,他在強烈的色彩、大膽的構圖背後堅持了生活的真實和敘事的抒情。

張藝謀的本領在於他能強烈而不失准確,適時而又超前地撥動中國百姓的心弦。張藝謀拍攝的影片題材廣泛,有農村、城市、歷史、人文、現實、愛情、武俠動作以及戰爭等題材,表現手法也不斷更新他的影片在國內外屢屢獲獎,使沉寂多時的中國影片開始受到世人矚目。

❸ 中國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導演有哪些

1、第一代導演-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就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處於摸索階段。

2、第二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

3、第三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經典打造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中國電影的夾縫生存者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6、第六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異軍突起

導演們似乎都極力反對「第六代」這個集體冠名,但是,好事者卻為導演們找到了強行歸納的標准:一是北京電影學院85級學生,二是60年代之後生人,按照上面這些既成准繩,合乎情理的導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張元、王小帥、姜文、婁燁、管虎、章明、路學長、施潤玖、張揚等,都應該是「第六代導演」的生力軍。

❹ 第幾代導演是怎麼分的 各代導演代表人物

1、第一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2、第二代導演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第二代導演」的突出貢獻是完成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的轉變。

3、第三代導演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第五代導演成長歷程

「第五代」年輕電影人因為歷經文革浩劫,在動亂底層頑強搏擊,重返校園後系統學習電影專業知識,接受當時流行的西方哲學、美學思潮,形成新的價值觀、美學觀——這些反規范的精神品格,與當時整個文藝領域的強烈主體意識、反思思潮相適應。

有深厚的生活積淀,他們的影片才如寒冬後嫩草,新鮮獨特。與大陸第五代一樣,香港新浪潮沒有宣言和綱領,也沒有共同組織,正如許鞍華所說,新浪潮導演並沒有一致的意識形態。

但可以從他們的影片中找出一種把現代香港的浮華表面撕去,將真相赤裸裸呈現出來的視界。這種現實視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這批戰後出生的影視人面對都市文化的勃興,勇於表達著本土傳統與外來沖擊下的諸般感受。

❺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❻ 中國導演代系的劃分求大神幫助

一、「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本世紀初到二十年代。 「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不同程度上表現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從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不了解什麼是電影,他們往往用傳統的戲劇觀念來處理電影,拍攝時沿用戲劇舞台的一套辦法,攝影機基本固定。 「第一代導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張石川(1889—1953)、鄭正秋(1888—1935)。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第一部長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以及早期最有影響的《孤兒救祖記》等都出自他們兩人之手。但兩人相比,鄭正秋比張石川更有藝術主見與追求,張石川的製片方針是「處處惟興趣是尚」,鄭正秋則提出影片不僅要迎合觀眾,而且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他的影片故事性強,結構嚴謹,戲劇沖突較強。特別是後期的《姐妹花》十分注重故事的雅俗共賞,表演的樸素細膩,導演手法的自然流暢,使得該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創下連映60天的記錄。 二、「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 「第二代導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 「第二代導演」中成就最大的是蔡楚生、鄭君里、費穆、吳永剛、桑弧、湯曉丹。這個時期,中國的電影表演藝術也屬於由萌芽到起步階段。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756050100el4n.html ) - 中國電影導演代系劃分_為什麼要電影_新浪博客 三、「第三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這一代導演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在影片努力反映時代,深入地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第三代導演」中成蔭、水華、崔嵬、謝鐵驪、謝晉、凌子風、李俊最有代表性。 「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這一代導演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在影片努力反映時代,深入地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四、「第四代導演」的主體是六十年代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還包括在同一時期自學成材的人。他們雖然學藝於六十年代,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其藝術才華到1977年以後才發揮出來。幾近不惑之年的「第四代導演」,一旦沖出起跑線,便顯示出穩健的創作實力和持久的藝術後勁。他們以開放的視野,吸收新鮮的藝術經驗,不懈地探索藝術的特性,承上啟下,力圖用新觀念來改造和發展中國電影。他們提出中國電影要「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的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和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導演」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 在「第四代導演」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吳貽弓、吳天明、張暖忻、黃健中、滕文驥。除上述導演外,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張子恩、宋崇、叢連文等都以不同風格的作品在這一時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五、「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在「第五代導演」這一群體中,還涌現了其他一些優秀人才,如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周曉文、寧瀛、劉苗苗、李少紅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六「第六代導演」:張元,路學長,賈樟柯,王小帥等、張楊 「第六代」不僅是一個時空意義上的聚合體,更重要的是由一個文化姿態、創作風格相對一致而形成的在1990年代帶有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或群落)。他們在當代中國影壇形成了一種引人注目的電影趨勢或電影現象。 「六十年代生人」的「第六代」成長於80年代,浮出海面卻是在1990年代初,這是一個中國人內心世界產生極大轉變的年代。也許是創作歷程的艱苦,也許是自身藝術生活的獨特性,也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第六代」的電影從一開始就體現著一種灰色調,他們的視角與以往有很大的變化,搖滾人、藝術家、同性戀、小偷、妓女——一群不被關注的邊緣人進入他們的視野,在混亂的情感糾葛、迷茫的追求、瑣碎的細節描寫和俚語臟話式的台詞包裝下講述當代城市青年成長的故事。 2004年,賈樟柯、王小帥、朱文組成的第六代,終於集體登堂入室。在歷經了十年坎坷之後,這些「奔四張」的導演,開始掙扎著在電影市場的夾縫中艱難求生。這些依舊希望張揚自我的導演面對藝術、官方、市場,「一個頭兩個大」。看來,即使上岸了,第六代仍然徘徊在主流的邊緣…… 2005,中國電影百年,第六代導演突然迸發出強勁的創作力,寂寥的中國影壇突然煥發了勃勃生機。陸川的《可可西里》《尋槍》、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賈樟柯的《小武》《三峽好人》、王小帥的《青紅》《十七歲的單車》……每一部,都有參加過國際電影節的光環,而且相繼在國內上映。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756050100el4n.html ) - 中國電影導演代系劃分_為什麼要電影_新浪博客

❼ 大陸著名導演有哪些

問題一:中國著名導演有哪些 一)大陸
1.張藝謀:紅高粱1987、菊豆1990、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著1994、有話好好說1997、我的父親母親1999、一個都不能少1999、英雄2002、千里走單騎2005、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
2.陳凱歌:黃土地1984、大閱兵1986、邊走邊唱1991、霸王別姬1993、風月1995、荊柯刺秦王1998、和你在一起2002、孩子王1987、無極2005
3.馮小剛: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大腕2001、手機2003、天下無賊2004、夜宴2006
4.張元:北京雜種1993、東宮西宮1995、過年回家1999、我愛你2002、綠茶2003、媽媽1992、兒子1993、廣場1994
5.王小帥:扁擔姑娘/越南姑娘1996、十七歲的單車2000、二弟2003、青紅2005、冬春的日子1992、極度寒冷1994
6.賈樟柯:小武1999、站台2000、任逍遙2002、世界2004
7.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1998、生活秀2002、暖2003、情人結2005
8.田壯壯:盜馬賊1986、藍風箏1993、茶馬古道:德拉姆2004、獵場扎撒1986、搖滾青年1988、小城之春2002、吳清源2006
9.何平:雙旗鎮刀客1991、炮打雙燈1993、天地英雄2003
10.謝晉:舞台姐妹1965、天雲山傳奇1980、高山下的花環1984、芙蓉鎮1986、紅色娘子軍1961、牧馬人1982、清涼寺鍾聲1991、鴉片戰爭1995
11.馮小寧:紅河谷1995、黃河絕戀1998、紫日2000、大氣層消失1990、戰爭子午線1990
12.黃建新:黑炮事件1985、站直了,別趴下1993、誰說我不在乎2001、求求你表揚我2005、背靠背,臉對臉1994、埋伏1996、說出你的秘密1999
13.黃建中:小花1979、過年1990、米1995、良家婦女1985
14.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鬼 子來了2001
15.陸川:尋槍2002、可可西里2004
16.路學長:長大成人1996、卡拉是條狗2003
17.婁燁:蘇州河1999、紫蝴蝶2003
18.張揚:愛情麻辣燙1997、洗澡1999、昨天2001、向日葵2005
19.孫周:漂亮媽媽2000、周漁的火車2003、心香1992
20.蔡楚生:漁光曲1934、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新女性193
21.鄭君里:烏鴉和麻雀1949、林則徐1959、
22.崔嵬:青春之歌1959、小兵張嘎1963、
23.丁蔭楠:周 恩來1991、鄧小 平2003、孫中山1986
24.吳天明:老井1987、變臉1995、沒有航標的河流1983、人生1984
25.吳貽弓:城南舊事1982、巴山夜雨1980
26.徐靜蕾:我和爸爸200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2004、《夢想照進現實》2005
27.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2004、血色清晨1990
28.劉苗苗:馬蹄聲碎1987;雜嘴子1991
29.孫瑜:大路1934;武訓傳1950
30.王超:安陽嬰兒2001、日日夜夜2004
31.謝飛:香魂女1992;湘女瀟瀟1986、本命年1989、黑駿馬1995
32.周曉文:秦頌1996;二嫫1994
33.凌子風:駱駝祥子1982;邊城1981、原野1981、春桃1988
34.劉冰......>>

問題二:中國著名導演有哪些 中國有影響力導演按時代及影響力通常分為六代。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二十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以陳懷皚、 桑弧、崔嵬為代表。
謝晉、謝鐵驪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他們的電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現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輩的電影人都看得熱淚盈眶。
第四代:黃蜀芹、謝飛、滕文驥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
第六代導演代表導演包括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等

問題三: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導演? 吳宇森 闖盪好萊塢的華人導演 名譽指數: 8 票房指數:10 投資指數:9 潛力指數:8 年薪:8千萬 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後,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 自從14年前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開始,就是台、港最受影迷喜愛的動作片大導演,吳宇森拍電影,全是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他說,凡是有愛心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從1993年的《終極標靶》,1996年的《斷箭》到《變臉》、《碟中諜Ⅱ》,看得出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戲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從容。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那年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代表影片: 《英雄本色》台灣電影金馬獎(第二十三屆)最佳導演 《喋血雙雄》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辣手神探》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 張藝謀 電影界的一個神話 在中國,張藝謀似乎是電影界的一個神話,他從來不拍電視劇,只拍電影;而他的電影、不論是城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不論是現代還是當代,總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張藝謀看來,「城市題材和農村題材不能構成一個話題,現在好的題材不多,我只是找有感覺的、合適的拍」。「我只想拍我感興趣的東西,一種清新、自然和返樸歸真的東西。」如今電影市場不景氣,可張藝謀10多年來從未因缺少拍片資金而發愁。 代表影片: 《英雄》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創新作品獎 《一個都不能少》中國電影「華表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金雞獎」最佳導演 《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紅高粱》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 李安 華人電影的驕傲 名譽指數: 10 票房指數:8 投資指數:8 潛力指數:9 年薪:9千萬 李安無疑是為數不多的好萊塢亞裔導演中最成功最特別的一位。他游刃有餘地用電影語言來處理東西方的情感與倫理,並且在東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認同。 作為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里長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紅大紫的《卧虎藏龍》等華語片以外,居然還能拍出令國際影視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風暴》、《理智與情感》及《與魔鬼共騎》等英語片。也許對於一個真正的金牌導演來說,電影不存在什麼文化與國別的區別,只要他的作品能觸動觀眾。 代表影片: 《斷臂山》2006金球獎四大獎項 《卧虎藏龍》金球獎最佳導演大獎,73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外語片獎 《理性與感性》奧斯卡影展最佳改編劇本、奧斯卡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喜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女配角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西雅圖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及瑞士盧卡諾影展藍豹獎 王家衛 都市生活的闡述者 名譽指數: 9 票房指數:8 投資指數:8 潛力指數:8 年薪:7千萬 王家衛的電影里永遠是那種宿命的、邊緣的、破碎的世界,那裡永遠上演著讓你心動、感傷的故事。 王家衛總是傾向於拍都市中最一般的小人物。沒有根,沒有理想,換句話說,沒有起與止,生生漂浮於多彩而冷漠的都市中。他們孤獨而無言,只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表面也冷漠,內心......>>

問題四:中國著名導演有名氣排名 1、楊德昌
2、侯孝賢
3、許鞍華
4-8、蔡明亮 王家衛 吳天明 李安 胡金銓
9-14、田壯壯 王小帥 陳凱歌 張藝謀 賈樟柯 姜文
15-16、張艾嘉 魏德聖

問題五:中國著名導演都有誰 你是想問戲劇導演?還是想問電影導演?還是電視劇導演?電影、電視劇導演其實都非常有名,而且提問者只需要稍微的搜一下「電影」這兩個字,電影的導演就會寫在底下!
但是中國戲劇導演確實知道的人不多,因為中國現在沒有什麼傳統去劇院看話劇、歌劇、舞劇,但是中國在上世紀文革前還是有一批非常出色的戲劇導演其中包括了中國戲劇界的開山鼻祖:「南黃北焦」(南黃是指黃佐臨、北焦是指焦菊隱)還有一些著名導演例如陳薪伊、陳明正、徐曉鍾、林兆華等等

問題六:內地三個字名字的導演有哪些 張藝謀、陳凱歌、賈樟柯、田壯壯、馮小剛、張一白、李少紅

問題七: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導演? 侯孝賢〈〈悲情城市〉〉
徐克〈〈新龍門客棧〉〉
賈章柯〈〈小武〉〉
陸川〈〈尋槍〉罰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
王家衛〈〈東邪西毒〉〉
張元〈〈我愛你〉〉
吳宇森〈〈英雄本色〉〉
張藝謀(他的作品不用說了吧
陳凱歌〈〈霸王別姬〉〉
田壯壯〈〈藍風箏〉〉
陳可辛〈〈甜蜜蜜〉〉
李安的關於家庭的三部片子
劉偉強〈〈無間道〉〉

問題八:中國著名男導演有哪些 第五代男導演:張藝謀、馮小剛、姜文、陳凱歌、田壯壯、霍建起、吳子牛、黃健中、黃建新、馮小寧、陳國星、賽夫、麥麗斯、陳家林
第六代男導演: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

問題九:內地導演有哪些 楊德昌
陳凱歌
謝晉 (逝世)
田壯壯
姜文
馮小剛
賈樟柯
寧浩
張藝謀
徐靜蕾
王小帥
陸川
.................

問題十:中國內地著名大導演有幾個分別是誰? 張藝謀,陳凱歌 賈樟科,王家衛,關錦鵬,許鞍華,吳宇森,徐克,侯孝賢 爾冬升 張紀中 杜琪峰 馮小剛 劉偉強 何平 姜文 王晶 多的多啦。可惜,新一代的導演沒有什麼太出色的

❽ 中國第一至第七代導演分別是誰

中國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導演如下:

1. 第一代導演:中國電影始於1905年,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第一部長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部勞工片《勞工之愛情》、第一部體育片《二對一》、第一部系列電影《火燒紅嘩空蓮寺》 。他們也就成了中國的第一代電影人,中國的「第一代導演」 。

2. 第二代導演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

3. 第三代導演 :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 第四代導演: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 第五代導演:指1982年自北京瞎叢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第五代」 年輕電影人因為歷經文革浩劫,接受當時流行的西方哲學、美學思潮,形成新的價值觀、美學觀當時整個文藝領域的強烈主體意識、反思思潮相適應。

6. 第六代導演:例如王小帥的《十七歲單車》,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遙》),張元的《過年回家》,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這三位導演。

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另一個共同特色是:他們都各有話說,第六代導演所敘述的故事,是他們各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如果能大量的呈現出來,才能顯露出一個社會和文化的多元生機。

7. 第七代導演 :這里的「第七代導演」,是指在新千年之後走上導演崗位,開拍第一部電影的「新生代導演」。他們多是7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他們的電影的基本命題、所關注的對象,以及表現手法、風格,都與磨蘆櫻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作品有所不同,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新的電影意識的誕生。

「第七代導演」,其實是個很不規范的概念。因為這一稱謂既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也沒有廣泛流傳;這里所歸納的導演群體,目前也尚未形成一個可以歸納為「代」的較為統一的性格、風格和流派。

注意:

其實到今天為止的七代導演名號的又由來是第五代導演所作的《黃土地》,陳凱歌1985年的《黃土地》在中國電影行業裡面砸了一個坑,業內把這個坑叫第五代導演,而後幾年,第五代導演源源不斷地往坑裡填料。

直到1988年的《紅高粱》出現,因為實在是太厚重,好的是把坑填滿了,壞的是坑給砸穿了,至此第五代導演的輝煌藝術創作時期結束,開始步入體制化的商業片,雖然後有《藍風箏》、《霸王別姬》、《活著》三部影片為第五代導演出彩了一手,但個人化、藝術化的第五代導演時代已經於1988年結束了。

但是正是因為第五代導演的出彩,在首拿國際三大獎中的金熊獎(1988·《紅高粱》)之後,業內開始捋了捋中國導演的輩分,在第五代之前是完全得以區分的,這全是靠時代的劃取和整體的創作方向等原因限制。而到了第六代導演開始80年代,第五代也開始慢慢走向商業化,脫個人性而類型化,當代商業片最為成功的當屬好萊塢(Hollywood,又稱荷里活,位處美國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