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中國老電影傷感
擴展閱讀
英雄事跡的電影電視劇 2024-09-30 10:18:51
十大體育勵志電影足球 2024-09-30 10:12:38
林正英有哪些電影插曲 2024-09-30 10:02:48

中國老電影傷感

發布時間: 2024-09-30 07:51:45

⑴ 有哪些值得回味的華語老電影呢

1.《霸王別姬》
這真的不是電影,而是人生。如此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從抗戰前夕至文革的那段液困棗歷史時期下命運凄慘的人們,滲透在每一個細節,包括那個不能忍受戲班虐打的孩子,而文革中六親不認,人格扭曲更是展現到了極致。當然最贊的是哥哥的表演,如此悲哀可憐的蝶衣讓人心痛,不瘋魔不成活,人戲不分,現實的他也是如此。
2.《鬼子來了》
大陸能拍出這樣高質量的電影實在不容易,據說是姜文最優秀的一部電影。與《南京!南京!》沒有太多比較的意義,因為分別用不同的視角和手法,都只詮釋了歷史的一個側面,兩部電影看下來讓人對歷史有更完整的印象,有意思的是,兩位導演對歷史最深刻的感覺有所區別,卻是沒有對錯之分的。
3.《讓子彈飛》
姜文的個人英雄式表達,但拍得流暢熱鬧,復雜的劇情細節之下,是他堅持的自我,但與鬼子來了相比,他更懂得如何掩藏自己挑戰的野心,這些野心都掩藏在了一流的喜劇功夫上。而這是一部溢滿荷爾蒙的火葯桶,這是一部會帶來核動力反應的影片,震撼所有人,並且持續許久。130分鍾的影片滿是高潮,全場觀眾從頭沸騰到結尾,不斷的笑聲、不斷的掌聲。無論哪個演員都表現的十分出彩,台詞幽默精緻,結構緊湊、首尾呼應。
4.《我不是葯神》
文牧野眼睛太毒了,觀眾的笑點、淚點、痛點被他牢牢抓住,徐崢現在不拼演技開始掏心炸肺放脫自我了,葯物在中國絕對是個「不可說」,但這個電影說了它能說的,也不顯山不漏水的說了它所不能說的,講的是現實,但看過電影之後才會明白其實是超現實,2018最佳!
5.《紅海行動》
主旋律類型片基本做到頭了,將主旋律的訴求置於出色的類型片經驗當中,戰爭場面可看性非常高,夠刺激夠緊張。林超賢又一次展示他的直男趣味,夠硬夠血腥的動作片。全片都是打,基本沒什麼文戲,也算揚長避短吧。畢竟,一停下來就有些別扭。
6.《戰狼2》
《戰狼2》的製作明顯比第一部升級了尺老不少,坦克漂移、無人機突襲、直升機墜露、水下肉搏,軍艦導彈發射、場面和動作再加上非洲叛亂國際化的視角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標配,吳京飾演的冷鋒更加深入人心,如此搏命的精神在當下華語動作電影算是少見了,期待第三部。
7.《大話西遊》
大量日後被使用的經典台詞、造型,無疑這是部優秀電影。從至尊寶到孫悟空的蛻變中,是一個人關於愛情的掙扎和矛盾,從而能引出『什麼是愛?』的思考,而且,電影很聰明的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主題上也另具深意。而且朱茵眨眼的一幕更是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無法復制的驚艷瞬間之一,說實話,真的是好美!
8.《無間道》
讓全世界人重新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的電影,它從哲學的角度直接深入探索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種窒息,感受貪婪與自私,和所謂的善與惡。編劇確實是相當的出色,梁朝偉的陳松仁直接神化,所有的角色都可圈可點,沒有一出多餘的地方,以至多年後看美版的時候仍然不忘舊愛。這是港片的里程碑。
9.《精武英雄》
李連傑功夫美學的代表作,功夫派經典。李連傑和倉田保昭墳前廣場那場戲,意境高於武功;和周比利的對打,同樣打破了一招一式泛濫的枷鎖,把自由搏擊的功夫哲學發揮巔峰,可謂經典。尤其一說的是,本片沒有一味的貶低日本人,好多鬧拆日本角色也有好的一面。
10.《活著》
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全片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里,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⑵ 看一場老電影之類傷感的話

1、原以為不會心痛,為何眼淚止不住的流。
2、當逃亡變習慣我只想痛哭一場。
3、淚水模糊了我的世界,連你離去的身影都看不見。
4、失去會很痛痛,但也是因為痛過,哭過,才會變得堅強。愈傷越深,就會愈堅強。
5、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6、感情浮浮沈沈,世事顛顛倒倒。
7、車水馬龍的大街,早已靜止,不動。世界,死了一般。
8、至今我都沒打算要放棄,心決定堅持多久,自己到底又能堅持多久,我真的不知道。
9、每打開記憶的書冊,心湖都會捲起不少依戀不少嚴寒,眼前的都有可能被傷心埋沒。
10、也許總懷念著你,也許模糊了自己,雖然傷心需要勇氣,我選擇哭泣。
11、太多逝去的生命太多的無法割捨。
12、我曾有一種苦叫思念,有一種痛叫苦戀,有一種傷叫絕戀。
13、說好就此放手,說好不為彼此停留,可回憶說走又不走。
14、總說我不信你,可你的話要我怎麼去相信。
15、曾經的海枯石爛,終究抵不過一句好聚好散。
16、不要讓太多昨天占據你的今天!
17、不想用愛情來渲染悲傷,不想看你如此疲憊,低著頭不理會,說我冷漠,無所謂!
18、生命的脆弱與悲哀,讓人感慨可也無奈。拾取這些生命最後的眼淚,讓人對生而體味、對命而審視。
19、沵離我而去,這讓俄學會一個人堅強。
20、望著世界變成黑白,彷彿一切東西都失去了絢麗的.色彩。那萬里無雲的晴空不再蔚藍。
21、初次相識總是那麼的美麗,過程卻是那麼枯燥,結果更是令人傷不起。
22、等待又是那麼漫長,我細數著每分每秒,落寂如荒草般瘋長,心在此時被寂寞煎熬得透徹淋漓。

⑶ 求中國的老電影,不要戰爭片!50,60,70,80,90年代都要!

這都是我爸爸媽媽喜歡看的……
《三毛從軍記》(應該是那個年代的代表影片了 「三毛流浪記」到「三毛從軍記」,「三毛」這個苦孩子的形象更形象也更豐富了,讓人在輕松、捧腹中記住了樂觀、善良、機敏、幽默、意志堅強的「三毛精神」。)
《有話好好說》
《家有喜事》
《瞧這一家子》:是陳佩斯和他爸爸演的
潘長江的《絕境逢生》
《買買提外傳》
《想入非非》
《滿意不滿意》
《今天我休息》

傻昌經理》(1988)、《父子老爺車》(1990)、《爺倆開歌廳》(1991)、《臨時爸爸》(1992)、《賺它一千萬》(1992)、《編外丈夫》(1993)、《孝子賢孫侍候著》(1993)
阿滿的喜劇 小鎮大款》:《多一點天真》(1999)、《夫唱妻和》(1996)、《女人萬歲》(1994)、《財迷心竅》(1993)、《香港少爺》(1993)、《新娘》(1993)、《人非草木》(1992)、《提心吊膽》(1992)、《望父成龍》(1992)、《多管閑事》(1991)、《多此一女》(1990)、《面目全非》(1990)、《想入非非》(1990)、《大驚小怪》(1989)、《男女有別》(1988)、《笑出來的眼淚》(1988)、《哭笑不得》(1987)、《溫柔的眼鏡》(1987)、《小大老傳》(1987)、《多情的帽子》(1986)、《風流局長》(1985)、《丈夫的秘密》(1985)、《愁眉笑臉》(1984)、《五號機要員》(1984)、《女大當婚》(1982)

⑷ 求老電影《羊城暗哨》觀後感急!!!!!!!!!

寫作思路:電影觀後感可以寫描寫一下影片劇情內容,或者比較精彩的地方,然後描寫電影讓我懂得了什麼道理或者獲得了什麼感想,具體範文如下:



《珠海號》巨輪在大海上乘風破浪地前進,船內定時炸彈的」滴滴」聲令人窒息.千均一發之際英俊年輕的共產黨員王練奮不顧身地抓起炸彈,沖上甲板,扔向大海。

這就是《羊城暗哨》的精彩片斷。《羊城暗哨》就是寫了王練為了消滅潛伏的敵人,隻身深入虎穴,智斗頑敵,最後終於把敵特一網打盡的故事。

《羊城暗哨》使我懂得了共產黨人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信念堅定,前赴後繼,英勇無畏,甚至用生命實踐共產主義的信仰!

這具多麼崇高的信仰,多麼偉大的精神!無論敵人多麼狡猾可惡,我們在黨的堅定領導下,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廣大黨員不畏艱險,勇於犧牲,一定能把敵人全部殲滅,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這樣的共產黨員,才使我們黨的事業能發展壯大,建立了新中國。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時期,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應該學習和發揚他們無私奉獻,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努力學習,不斷攀登,為祖國繁榮昌盛作出更大貢獻。

⑸ 這是那部國產老電影

《過年》(1991)
下載地址海報及詳細介紹見:
http://data.movie.xunlei.com/movie/40740

導演:黃健中
主演:丁嘉莉 李保田 葛優
首映1991-08-01片長90分鍾
類型劇情 地區中國內地配音國語

內容簡介:
除夕,冬日北方小城,大人、孩子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慶氣氛中,程家座落在小城邊上,一家13口人。父親在外奔波賺了些錢回家過年,母親圍著鍋台轉,包餃子,與丈夫一起盼著兒孫們來過年。

可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老兩口凄涼地過了年。初一,二兒子程遠帶著女友從北京來,他們想去海邊考察准備寫畢業論文,希望得到父親的資助。老大和媳婦自去年砸了年夜飯就再也沒來過,這次聽說老父發了,領著孫子來看望。大女婿丁圖是個幹部,可在外沾花惹草,還逼大姐流產,不明真相的老父以為大女兒不能為丁家生養總覺欠著丁圖什麼似的。二女兒程萍愛上了架子工大川,父親不同意,二女兒私奔了。大川勤勞致富與二女兒懷著負罪感進了家門。小兒子程勇與姑娘小鳳年夜看通霄電影,一回來便插門睡覺,父親大為惱火,他還不知小兒子已列出2500元的訂婚聘禮單……

年初一的團圓飯上,兒女們一個個托出企求,父親看穿後極為傷心,大川和程萍為兄弟們慷慨解囊又刺傷了父親的自尊心,父親端出最後一道菜:8000元人民幣。丁圖在外面的事被揭發,小兒子為大姐報打不平與丁圖在雪地上滾打起來,大兒媳還惦著8000元錢,一向懼內的大兒子打了媳婦一巴掌,一場混戰展開了。

一地的狼藉,雪花漂落兒孫散去,父親母親坐在爬犁上,懷著無限的傷感離開了雪原上自己富足的家。

⑹ 誰有老電影{巴山夜雨}的影評啊!!急要啊。。。在線等

要在1980年的語境中真正讀懂《巴山夜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盡管這部影片除了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以外,還獲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5個獎項。要讀懂《巴山夜雨》,必須讀懂中國電影史上的吳永剛。作為一個從1930年代中國影壇走來的中國電影藝術家,吳永剛是獨特的。這位美工師出身的電影導演,對電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處。無論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還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吳永剛著力追求的總是「意境」。這樣,《神女》里紛擾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婦,《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島和迷離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飄盪的蒲公英和憂傷美麗的巴山夜雨,不僅是吳永剛的最愛,而且是影片最動人的所在。
正因為如此,吳永剛的電影往往身處邊緣。也就是說,對「意境」的熱愛,使吳永剛最容易偏離中國電影的主流話語,也使吳永剛及其電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重視載道和講究敘事的中國電影傳統,曾經使人們漠視《神女》的光輝,也使人們誤讀《浪淘沙》的真正蘊涵;而大多數吳永剛電影,由於缺少知音的共鳴,終於導致長久的湮沒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吳永剛才讓人們真正體會了「意境」的魅力。
從1959年或者1960年開始,吳永剛就在醞釀著《巴山夜雨》(當然不是從劇作的角度)。因為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開始,《巴山夜雨》故事賴以存活的時代背景15年後才發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吳永剛,心目中的下一部電影必須有一個「意境」:那是導演曾經看見的一副木刻,畫中的小女孩顯然是一個貧窮的孩子,她身邊放著一個小竹籃,小女孩跪在地下,鼓著腮幫子吹蒲公英,那麼天真、稚氣。
15年後,吳永剛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只有「意境」還在心中。盡管從故事層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賦予那麼眾多的偶然與巧合以及那麼沉重的歷史與現實,但導演仍然沒有把它拍成一部「傳奇」。為了苦苦追索幾十年的「意境」,吳永剛選擇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詩人。在導演「以不表演為表演」方針的指導下,李志輿的表演由於過於內斂而稍顯木訥,但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效果。在吳永剛看來,作為詩人的主人公,其實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調的最好載體。首先,秋石在獄中寫的那一首《蒲公英》詩,便被導演四次運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較好的結構影片與表情達意的功能;其次,導演可以通過詩人的視角,自由地創意造境。這樣,在故事主線之外,影片不僅成功地將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長江與靜默的神女峰、滾滾的漩流剪輯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獨飛翔的蒼鷹、搖曳波浪的航標與夢境一樣的愛情回憶交織在故事時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種難得的人文深度和濃郁的抒情氛圍。為了使影片最終導向一種美好的「意境」,吳永剛甚至放棄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說,秋石是高潔的形象;即便女專案人員劉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轉變」,演員張瑜正是因為「一股子稚氣」被吳永剛選中的;另一專案人員李彥,最後關頭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詩人秋石的策劃者;整個客輪,從船長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後,秋石攜女兒上岸,客輪發出長鳴,向秋石父女告別,這時,連客輪本身也被賦予了善良的品性。當然,丑惡與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吳永剛寧願把它們徹底推到背景,讓它們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決。也正是在這里,體現出導演獨特的才華。
對「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吳永剛,擁有了一個持續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結;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蘊涵的「美」,顯然應該並且確實已經上升為對「丑」的否定和對「惡」的批判。但是,吳永剛沒有打算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過早地離開現實,趨向了「浪漫主義」。誠然,正如吳永剛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沒有什麼不對,何況,影片結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鏡頭,更是導演自己醞釀經年的畫面,不可能輕易放棄;影片的深度在於:當主人公秋石帶著女兒離開客輪,行走在林間山道時,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數時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兒歡笑著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隨風飄盪在藍天白雲,這一切,都是通過秋石傷感的視線展現出來的,給「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鍍上了一層憂郁和凄涼。全片倒數第二個鏡頭,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獲自由的秋石,面對剛剛回到自己身邊的女兒,決定收起沉重的心情,從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間轉換為悲傷。詩人的情緒,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間。彷彿不忍心目睹這一切,鏡頭宕開,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這樣的結尾,吳永剛緊守著自己的美學。確實,吳永剛從來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現實」在他的作品中已經被咀嚼成一個堅硬的內核,無處不在卻又被有意隱藏;同時,吳永剛也從來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在超越現實的時空中放盪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尋的「意境」,凝聚著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煥發出電影畫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結尾,盡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歷史的動機,卻刻寫在美麗的「蒲公英小女孩」與蒼茫的巴山夜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