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微電影導演心得總結
擴展閱讀
機器貓大電影列表 2024-10-10 21:11:58
老電影泰 2024-10-10 21:06:07

微電影導演心得總結

發布時間: 2024-10-10 18:42:29

1. 怎麼拍微電影價格大概在多少需要注意些什麼我是學生,自己拍。

你好,我是一名微電影導演,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會給出幾個小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參考。
首先你是自己拍攝微電影,那麼從程序上來說應該算是獨立製片了,剛開始學生自己拍攝微電影,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僅限於資金的問題,在我看來,劇本和資金的重要性是同等的,甚至可以說,在少量的資金情況下也一樣可以創作出好的影視作品,靠劇本取勝,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途徑。
另外,我想說,剛接觸拍攝微電影要注意的以下幾個地方,這些都是我個人吃虧得來的經驗。
第一,就是劇本創作,很多年輕導演剛開始在創作微電影劇本的時候都很容易忽略人物的性格朔造,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一個好的故事是要靠人物來表現的,好的人物如果沒有性格和情感的渲染的話,那麼對於觀眾來說,就不會有帶入感,所以,在好的劇本創作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程就是扣人物,人物性格和情感出來了,才會有好的影視作品,一定要重視這一點。
第二,關於影片的時長,很多剛接觸微電影拍攝的編劇或者導演都會把故事想的很長,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時間越長,工程量越大,資金消耗也是成正比的,對於觀眾來說,如果劇情不夠吸引人,那麼時間越長觀眾反而會越排斥,所以,我建議,剛開始在沒有商業投資的情況下,最好是5-8分鍾就可以了,最長也別超過10分鍾。
第三,關於演員,人物,和角色,前期在研究劇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角色的設置,這個對於微電影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電影裡面,我們都會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物都是很重要的,不會出現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同時又貫穿在整個故事情節裡面的,這些是需要大量的創作時間來進行研究的,那麼我們在拍攝微電影的時候,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各個人物個各個角色,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等,所以只有一個辦法能夠解決,那麼就是盡量避免多餘的角色,角色越精簡,對於微電影的操控性來說越能實現,另外,對於獨立製片來說,也沒有多餘的資金去請專業的演員,如果都是自己的朋友在演戲的話,那麼都不是專業的,如果角色越多,風險就會越大,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可能就是因為演員表演不到位而浪費了好的劇本,到最後只能叫爛片了。
第四,錄音問題,電影的聲音一般分兩種,同期或者非同期,一般微電影的創作都是採用同期聲,但是,往往都是因為資金問題,同期聲的效果大都非常差,和電影比起來就明顯不上檔次,其實,我想說,一部電影的聲音就讓觀眾進入劇情和人物情感的通道,如果聲音不好,那麼觀眾就根本很難進入到劇情裡面去的,那麼,微電影該怎麼辦吶,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做好同期聲,那麼只能考慮後期配音,採用非同期聲的模式,當然,這樣是比較費時費力的,不過,沒關系,我告訴你一個好辦法,一般的電腦錄音我個人覺得不要用,除非非常專業的設備和錄音棚,如果在沒有專業設備的情況下,你可以考慮找一台車,然後坐車裡面錄音,把車開到安靜的地方,然後把窗戶都搖上來,因為車的空間特別小,所以,放射的空間也就小,而且車內是呈不規則空間,所以空間的共鳴也可以減少到最低,這樣基本上可以模擬錄音棚的效果,你可以試試,當然錄音可以用DV攝像機,或者簡易型硬碟錄音機,這樣方便攜帶,在車裡面錄音可以把電平稍微調高一些,因為車內噪音較低,關於錄音這方面專業問題的我就不多說了,打字累,我去年拍攝的《內幕》錄音就是在車里錄的,你可以去看看。
第五點,就是後期剪輯,人們都說,後期剪輯就是第二次創作,這個也很重要,千萬不要拖泥帶水,如果一個剪輯沒有搞好,那麼會破壞整部戲的,所以,微電影的剪輯也至關重要,剪輯從我的經驗來看,微電影切記,該刪除的鏡頭就刪除,不要心疼,控制節奏才是最關鍵。

最後我做一個總結,微電影的拍攝,如果想在資金條件不充足,同時又想做的專業的話,那麼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靠劇情取勝,突出人物情感;第二,控制人物數量,謹慎處理台詞,每句話都要精挑細選,廢話一定不多說,第三,錄音一定要好,要不然微電影的檔次就會下降,一部電影的聲音直接體現製作團隊的專業水平。而且聲音好,觀眾才會容易入劇情。第四,後期剪輯一定要注意節奏,一個厲害的剪輯手關鍵就是用自己的思維去控制整部戲的節奏。

另外補充一點,在前期劇本的創作上,在沒有商業投資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控制場景,盡量少換場景。 這些都是我鍵盤敲出來的,希望能幫助到你,我是導演陳俊霖。

2. 微電影《遠方在哪裡》的影評怎麼寫急需!!!!!

看完短片,瞬間對本片的導演無比崇拜。短短的二十分鍾把觀眾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最後的高潮,讓眼淚可以在自然地滑落,算是一步讓觀眾看得舒服的短片,不像某些片子感情鋪墊不到位節奏掌握不好,明明應該很感人只是到最後沒有高潮哭不出來,讓觀眾一個個堵心的不行吃個啞巴虧。當然,最後的音樂在幫助高潮的到來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發現編曲作詞都是導演的時候,瞬間崇拜值飆升。

回過頭來細想想,好像自己又光顧著感動了,並沒有真正理解導演想說什麼。遠方在哪裡的答案在歌詞中好像並沒有得到回答。在青林事業有成以後給送錢給姐姐和姐夫的時候,反而遭到拒絕,似乎不太合乎一般的類似劇目的編寫慣例。姐姐應該接受青林的資助不才能體現姐弟倆相依為命的主題才對啊。最後一章的大篇幅都在講述姐弟倆小時候受的委屈,總不至於導演是為了想讓觀眾流淚兒故意拍寫委屈凄慘的畫面吧,這樣為了感動兒感動豈不是毫無意義。

把問題扔進腦子里讓它慢慢轉,寫了兩天申請文書,再回來上豆瓣,總結一下這兩天的成果,也算在豆瓣上為這部片子獻出了處女作。

電影所說的遠方,確實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但是它不代表未來,而代表過去。

過去的就是過去了,那些年幼受到的傷害,付出的代價,是之後的歲月里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找回的。青林的錢買不回姐姐的學歷,買不回姐姐的年華,姐姐的輟學與悔過,也換不回已經逝去的父母,姨娘的一句對不起,補償不回兩個孩子寸寸熬過的苦難時光。那些舊年時犯下的錯,已經在飛逝的年華里失去了可以得到補償的機會了,每個人都只能在剩下的時光里互相攙扶著,向未來走去。這樣,我就明白了姨娘哭著說對不起的時候,姐姐別過去的臉,眼中的無奈和麻木,但最後她還是握住了姨娘的手。不要想太多,我會照顧你的。姐姐心裡真的不怨嗎,人真的沒有辦法那麼高尚,可以毫不費力地原諒那些帶來刻骨銘心痛楚的人。只是姐姐還能怎麼辦呢,父母都不在了,只有悔過的姨娘還在,搖搖頭還是一起過吧,不然又能改變什麼呢。姐姐在跟老師講到要輟學的時候,轉過去的臉上淌著的兩行淚,不也是對弟弟的懺悔。死去的父母姐姐已經找不回來了,只能擦著眼淚自己承擔些許本該父母承擔的責任了。

過去那麼多那麼多,現在生活漸漸好了,可人都是心疼自己的。痛過苦過還留下深深的傷疤,有那麼容易就可以忘記了嗎?只是也沒有人可以訴說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弟弟不用試著補姐姐的青春,因為什麼都已經晚了,什麼也都補不回來了。

對於姐姐來說,你若是真的真的心疼我,就帶我回去看看,哪怕是只能看看。帶我回到那些塵封的過去,把壓在心底的酸楚都翻出來嘗一嘗,疼一疼。讓我知道在我無助地堅持著的時候,是有個親人知道心疼我的,就像爸爸媽媽一樣。這樣我就不會總是那麼後悔,總是那麼念念不忘,被過去狠狠地拖著,讓我向前走的更艱難。

導演告訴觀眾他是明白的。過去的生活有多艱辛,他都明白。他帶你回去遠方看一看,讓你心底里那些被現實和無奈埋沒住的眼淚流出淌一淌。在這個冷漠又現實的社會,有人還在乎著你的過去,心疼著你的苦難。那些長合的亂七八糟的傷口,導演縱然沒有能力一一撫平,但至少可以幫你清清已經黯淡成黑色的血痂,不要讓它在每次手指滑過的時候都顯得那麼突兀與猙獰。

3. 那些微電影導演最後都去哪了,二龍湖浩哥等,為什麼最後都不拍了

你好,拍攝微電影很費錢,像這種爛片哪有人繼續投資。
大多數都去到攝影公司去了,當攝影師或者其他工作,也有離開電影行業,做其他工作去了

4. 報名微電影女主角了,面試時導演提問特長怎麼回答

我是學編導的 這些基本是我去外面實習 一般劇組選演員會注意的事。

讓導演知道 你領悟力比較好 適應性好 平易近日容易相處
千萬不要忸怩 一定得舉止大方 話也不要很嬌羞的 洪亮些底氣足一點
一眼看去很自信的那種比較討評委或者是導演喜歡。
你可以試試演10種不同笑容(驚喜 尷尬 冷笑 敷衍 等等)或者不同哭泣的神情。
如果對這些神情拿捏的到位 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差別,導演肯定印象深刻!

演員就是要能很快進入角色 不能有表演痕跡 自然流暢 我想既然是微電影演員會業余的比較多 (因為科班表演的都是能唱能跳 你說你什麼都不會所以·····) 你表現的有些專業素質導演可能會親睞些 ,畢竟拍短片的時候有點經驗要比毫無經驗的演員好帶。

5. 微電影的人物塑造要平民化是因為

因為微電影平民化現象的興起及特性。
微電影的平民化現象實際上是起源於電影的平民化。目前,我國國內已經經歷了六代導演的變遷,在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當中強烈的「民族、歷史」等觀念。但是,在第六代導演身上這些內容變得極為弱化,他們更加的熱衷於邊緣化、平民化的表達模式。微電影平民化的創作現象產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原因:第一,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占據主導地位,主流的意識形態對於文化創作的影響力一步步地減弱。傳統的人際關系也開始被打破,導演們從最開始執著於宏觀、大層面的表達,開始轉向市井平民的表達模式。第二,在當前社會當中,微電影導演普遍有一種迷茫的心態,他們在影片當中塑造的人物也展現出一種十分迷惘的情緒。他們更希望通過小人物身上的細節,來展現整個社會轉型期的變革。微電影是從2010年之後才逐漸發展開來,大部分微電影的導演都是70後出生的,他們很多都是草根,「草根的積極參與及其逐漸擁有的強大話語權不斷促進著藝術的發展。」[2]所以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社會底層人物的喜怒哀樂。在這樣的一個大趨勢的影響之下,就導致了微電影的創作大部分是以導演本身的個人生活,也就是小人物、平民化的生活為整個載體,從而進行敘述的。
微電影的平民化現象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之上,將這些內容運用電影的手段進行表述。簡單來說,平民化現象的特性主要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電影題材的選取。微電影的大部分導演在選擇題材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平民百姓的整體審美取向,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使之呈現出貼近生活實際,貼近社會現狀,貼近時代發展的三貼近模式。第二,電影敘述模式。微電影的敘述和正規電影的敘述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微電影更加註重的是故事化的表達,而非視覺上的沖擊。其更多的是希望引發廣大受眾的共鳴,期待他們從心靈上的認同。第三,在具體的審美效果上。微電影追求的是一種樸素、自然、返璞歸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