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電影導演的藝術審美
擴展閱讀
最近上映的電影十月動漫 2024-10-13 11:51:52
有哪些古裝經典老電影 2024-10-13 11:51:51

電影導演的藝術審美

發布時間: 2024-10-13 10:25:30

A. 問懂電影的人士,電影風格主要是指哪些方面,比如一個導演,要從哪些方面談他的風格

電影的風格在學術界沒有什麼概念性的界定,但對電影類型確實有。而你問的「談導演的風格」我想應該是另一個意思了,導演的藝術風格,就跟諸如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相似,其實就是特點,我簡單列舉幾項供你參考:
1,最直觀的,色調、情緒、節奏等,比如鮮艷、昏暗、濃重的色彩;擅長細膩沉悶還是擅長快節奏輕快激情等等。
2,攝影方面,喜歡固定長鏡頭還是喜歡快速剪輯多機位等等,比如顧長衛喜歡沉悶的固定機位長鏡頭,杜琪峰喜歡復雜的調度,李安則擅長更細膩復雜的復合調度。
3,劇本題材方面,倫理、動作、搞笑等等,不同導演有不同的特色,我就不列舉了。
4,指導表演方面,有人喜歡舞台戲效果,比如陳凱歌,一腔一調都像舞台戲;有人擅長原生態,比如阿巴斯,一般不用職業演員出演。
5,個人色彩,這算是額外補充的,比如張藝謀最早的電影特點是說教,慢慢轉變成承載中華文明重任,慢慢向商業妥協,只講史詩故事,也曾嘗試過走純人文路線,也嘗試過無厘頭扯淡,但隨著歲數增加,我推測近期會有相對低調的人文中蘊含哲理的作品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B. 張藝謀導演的藝術風格分析

張藝謀的電影集民族文化、社會思考、文化尋根和電影創新於一體。他執著挖掘電影語言的潛力、追求構圖的力度、意想的豐富和色彩的飽滿,通過反常規的銀幕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達到獨特的藝術境界。

早期張藝謀以執導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藝電影著稱,藝術特點是細節的逼真和主題浪漫的互相映照,善於電影色彩學和捕捉人物內心世界細膩動人的事物。

張藝謀作品的突出特點是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同時也飽含對女性反抗精神的謳歌和贊頌,他在強烈的色彩、大膽的構圖背後堅持了生活的真實和敘事的抒情。



人物評價

在電影人才的提攜上,張藝謀捧紅的「謀女郎」也是媒體和公眾聚焦的對象,鞏俐和章子怡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電影外,張藝謀「副業」很多。他執導過歌劇、芭蕾舞劇和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系列成為當地的旅遊文化。

拍過北京申奧和上海申博的官方宣傳片以及北京奧運會會徽和火炬的宣傳片。另外,還拍攝過廣告,出版過圖書,設計國慶60周年紀念郵票,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等等。

C. 為什麼電影導演被認為是藝術家

因為導演創作電影也是一門藝術,所以導演被稱為藝術家。電影是綜合藝術,它強調的是整體感,用具體的音響、攝影、劇本、表演、剪輯等都要圍繞這個整體感,沒有整體感的攝影再美都失去它在影片中特有的意義。有時候太突出的某種個體性藝術表達反而會破壞整體。就像羅丹把巴爾扎克的雙手(雕刻得非常精美)無情的砍掉一樣,有遠見的導演往往也需要這方面的智慧。

D. 看電影的藝術——導演風格(1)

一部成功的影片是多人合作的結果,演職人員,技術人員都協同作用,互相影響。導演卻起著整合的作用,它決定著劇情的走向,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人物的個性特徵的展現。因此,導演的風格決定著電影的風格。

風格的概念就是 導演表達影片獨特性的方式,將各要素和要素之間以其另類的手法或創造性表現出來,以其獨特的思想,智慧,想像,描述,見解來製作一部影片。

對導演風格的界定則是從對影片的分析中來尋找。理性或是感性,平淡或是激情,精緻或是粗礦,節奏緩慢的銜接或是大幅度的跳躍,畫風清奇唯美或是陰冷抑鬱,積極,樂觀或是悲慘際遇等等的細節表現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導演的風格。

決定導演風格的還有對題材的選擇 ,即從影片所關注的主題來發現,如有的側重於關心社會問題,有的表現人性善惡的對抗,有的喜歡講述浪漫感人的情感故事,有的則注重表現個人的奮斗史。

有時導演的成長環境或經歷決定了他們的風格,比如馬丁.斯科塞斯在紐約市裡長大,他就會以城區或生活的地方作為背景。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在郊區長大,就喜歡表現幻想或超越現實的人物。

導演對攝影中的構圖也會體現出濃厚的個人色彩。 有的喜歡注重構圖的形式,有的則喜歡隨意,不受拘束;對待攝影機有的喜歡用客觀視角,有的喜歡用主觀視角;有的喜歡色彩濃厚,艷麗,有的則喜歡淡雅精緻。

剪輯的快與慢,流暢或跳脫都決定了導演的風格, 還有一些像平行剪接,碎片化閃切,對白的交疊使用都體現導演的風格。

斯科塞斯導演的《純真年代》是以講述19世紀紐約上流社會的禮儀和道德觀,對人性的束縛和自由的禁錮。奔放的感情與虛偽的階層形成鮮明的對比。畫面在清新脫俗的自然風景與人們彬彬有禮的一板一眼中顯得格格不入,一邊是遼闊自在的自然,一邊是看似自由的自我囚禁。當內心與現實發生沖突時人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斯皮爾破格導演的《拯救大兵瑞恩》是對現實主義探究的戰爭題材影片。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軍與德軍戰爭為背景。片中呈現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民的創傷。在戰爭中士兵所表現出的犧牲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以及絕對的執行力。

影片以暗色為基調,給人一種沉重,壓抑,命懸一線的緊張感,生命,榮譽,親情,意志,視死如歸中的求生渴望都通過在與德軍的博弈中展現出來。

有一天我們回首往事,會覺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們在這個站火紛飛的年代裡,完成的一件傑作。 瑞恩只是處於水深火熱中人民的一個縮影,無數的家庭,無數的瑞恩都在等待救贖。人們厭惡戰爭,但在戰爭來臨時就要全力以赴,取得勝利,不管付出生命的代價。

E. 導演藝術如何體現在電影里

從選擇劇本開始,到確定全片藝術構思、造型音響總譜和蒙太奇結構,再到組織指揮全體攝制人員完成全部創作,導演始終是把握全局、責任最重的一個。導演決定著電影的藝術風格,負責制定各職能部門的藝術准則,並對演員的表演提出總體設計。欣賞電影歸根到底是在欣賞導演藝術。導演在集體創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權威性,意味著他必須具備高度全面的思想藝術修養,必須付出比別人艱巨得多的勞動。只有當他明晰地提出某種深刻而獨特的創作意念,並且能准確地將其化為整體造型音響形式和具體形象要求時,他才有可能指揮全體合作者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F. 電影的美學本性、美學特徵,作為一門藝術最吸引人的特徵

1、電影藝術的真實性

藝術的審美個性都具有真實這一特徵,真實是藝術審美的首要前提。所謂真實,是藝術的真實,是藝術對生活准確的提煉和概括。它包括有內容的真實和形式的真實。內容的真實是藝術對社會生活內在規律的深刻反映,是社會生活本質規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實是藝術對社會生活外在規律的反映,是社會生活外表的再現或是表現。
內容的真實,對於每個門類藝術來說,都是一樣,都要深刻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內在規律,揭示出社會生活的真正本質。而形式的真實就不一樣,因每個門類藝術的個性的差異,在表現形式上,每門藝術的真實表現特徵就會大不相同。就以電影和戲劇相比較,同是表現威武雄壯的戰斗場面,中國的戲曲可以用四個龍套一跑園場,兩軍將領用刀槍把子按規定動作對打一陣子就交待了;中國的話劇舞台可以通過若干演員模擬表演,通過導具的運用和聲響效果的配合再現出來。電影戰場的再現就與上面大不相同,必須真實地再現,像攝影機拍攝到的真實戰場一樣,讓人親臨其境。在電影里雖然也是在表演,也有導具類代用品,典型環境中也可能有布景之類,但顯露出的畫面是不易看破的,讓人感到真實,逼真。
藝術美學上的「似」的理論,在不同的藝術門類中有不同的尺度和標准。在藝術的感覺中,觀眾自有公論。在電影藝術表現里,凡是給觀眾所能感知到的,都必須是生活的真實,即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一樣。人的社會生活行為和語言都是在生活的邏輯中進行的,違反了生活邏輯就會不正常或是鬧笑話。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就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不按生活邏輯進行表演,如《三岔口》的表演就可以是在燈火通明的舞台上表現黑夜中的行為,而在電影藝術中就不可以這樣,黑夜的行為必須發生在黑夜的典型環境中。這里附帶要說的是,有的電影導演過於死板,在黑夜發生的情節戲里,過於黑暗,乃至看不見,不能形成藝術知覺,也是錯誤的。
電影藝術表現的真實,體現在我們的藝術感知上,它與生活的感知基本上是相同的,這一點與其它的藝術感知是很不一樣的。不管電影表現手法中有多少技法在掩飾虛假,在模擬真實,但給觀眾的感知就如生活的真實一樣。所以電影演員與戲劇演員所掌握的表演技法是很不一樣的,「隔行如隔山」,一個表演者要做幾棲演員,又演戲,又演電影等,是很難做輕易到的。一個戲劇演員的舞台行為表演習慣,還有導演的戲劇表演風格的傾向,因而在電影藝術表現中顯露出來,就會影響電影藝術表現的真實性,這是無用置疑的。
另外,電影藝術表現除了藝術典型的真實外,還有絲毫不可忽視的細節真實,可以這樣說,細節的真實是電影藝術再現現實生活的必要和重要的手段。更具體的說,在電影的視知覺范圍內,每個細節都必須真實的,真實的細節,可使電影藝術語言的表現特別顯得流暢自然,使觀者不自覺地進入電影所創造的生活畫面里,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而戲劇藝術表現則著重於藝術典型的真實,對細節真實由於舞台小和距離的關系,一般都是忽視的。我們看戲主要在觀賞戲劇名作名家高超藝術表現功力,在一些精彩的典型化的表演程式中,藝術家們將表演形式與內容的巧妙地結合,使每個觀眾能獲得所需要的藝術享受。

二、電影藝術的價值性

電影藝術的審美價值和其藝術的審美價值一樣,它們都不具有物質的功利的價值,只有觀賞的藝術價值和凈化心靈、移風易俗的教育價值。但是,由於電影藝術的本性決定,電影藝術的價值性,除教育價值和各類藝術都基本相同外,在觀賞的藝術價值方面,電影藝術又有自己的特性。
電影觀賞藝術價值的特點,就是它能讓人們座在電影院里,以最好的視覺享受觀賞到你想看到或希望看到,在現實生活里必然要發生,或是可能要發生的一切事情的真實情景,讓你達到自己的目的。讓你親臨其境,親身感受,進入到你想像中,或是未曾想到、未曾看到的世界中去體驗,在其中,你是旁觀也好,或是完全投入也好,你的思想感情都會隨著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運而起伏。從中受到沖擊、凈化、啟迪和教育,好的影片看後,還會讓你回味無窮。
電影藝術要達到這個目的,按電影藝術規律製作是個關鍵,這裡面涉及到以導演為中心的電影製作的方方面面的技能問題,有演員、攝影師、化裝師、美工師等等許多方面的專業能力和技巧。這個創作集體必須是各個方面精通和駕馭自己本職工作的能手、專門家。如導演,就必須是真正懂得電影特性的導演,而不是一般的戲劇導演所能替代。演員也必須是真正懂得演電影的演員,也不是一般的戲劇演員所能輕易的替代。在這個電影創作集體中,無論是那一個方面,如沒有嚴格按照電影藝術的規律辦事,都會給電影的製作帶來疵瘕。其中,尤其是導演與演員是關鍵,來不得半點馬虎。誰在這方面違反了電影的規律,誰就會給影片製作帶來滅頂之災,這就是說,影片是製作完了,但無觀賞價值,製作的效應等於零。
從上的分析,可以這樣來概括:電影藝術的價值就是一個「善」字。這個字包含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道德思想的教育;二是對電影藝術規律的精通與駕馭。前者是藝術價值的共同特點,後者則是電影藝術所獨具的。電影藝術價值創造,除了要求電影藝術家有好的思想境界,好的職業奉獻精神,還必須是善於駕馭電影藝術規律的能手行家。好的導演就要像格里菲斯、愛森斯坦等那樣,成為大家所喜愛的名導演;好的演員就要像馬麗蓮夢露、鄧波兒那樣,成為大家所喜愛的名演員。總之,善於或擅長駕馭電影藝術規律是電影藝術實現其價值的關鍵環節。
何謂電影藝術規律,這是電影藝術家和評論家的專業問題,在這里,我們不去討論,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也是不會去關心它的。好的電影,觀眾只知道好看、耐看、愛看,為滿足自己的目的與要求,因而經常有人去看,這樣的電影就有存在價值。這樣的電影肯定是符合電影藝術規律的,它的規律性有評論會去總結。而且看後,觀眾印象深的是電影里的故事情節與人物,誰導演,誰演,觀眾也許並不關心。導演和演員的成名,那是因為演出的好片多了,在評論家和公眾的輿論下而自然形成的。如果一個演員只顧表現自已的表演才華,不顧電影藝術的規律,結果有損人物形象。雖然表演者出盡風頭,大家暫時知道某某演員了,對電影而言,這是一種失敗的表現,因而毫無價值。壞的電影,觀眾不愛看,很少去看,存放在片庫里自然消耗而無價值。一般而言,這樣的電影肯定是違反了電影藝術規律。從理論上說,這是一種不善的結果。壞的電影,好有一比,就如一個「歌唱家」唱歌就荒腔走板,不入調,誰還願意去聽。

3、電影藝術的娛樂性
電影屬娛樂行業這是眾所周知之事,但為什麼它具有娛樂性,這里我們從審美的角度來闡釋它的理論依據。
其一,電影藝術的快感。它是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為藝術工具而區別於其它的藝術門類,作為一種特有的精神產品進入社會精神生活,進入文化的商品流通領域,吸引人們來享用、消費,首先它給人一種特有的快感,帶來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調節。其中包括有漂亮舒適的影劇院及其觀賞的環境,如封閉,與世隔絕的影廳和舒適座位等;有現代化科技帶來的高級視聽享受,如音畫,甚至於高保真、立體聲的音響,高清晰的畫面;還有令你感興趣的內容等,總之心身愉悅。
其二,電影藝術的美感。美感是在一定的快感基礎上產生的。沒有快感的美感,除少數特有原因外,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沒有美感的快感是低級趣味,和動物式快感相類似。在美學上,美感與快感是統一的,電影藝術的美感毫不例外。
電影藝術的美感可分以下三個層次來說:一是電影的形式美,其中包括有視聽中的繪畫美和音樂美,還有電影藝術本身的電影語言美,即蒙太奇運動表現的美。電影藝術形式美是很復雜的,它是綜合的「化學」反應,有音樂和說話語音的樂音運動美;有電影美術的聲光色影交織和造型運動美;還演員形象、氣質、風格、表演的美;還有整個電影語言的敘術表現的美;導演的表現手法美等等,所有這些外在的形式,都是按照美的基本形式法則,以生動的感性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供人享用,產生各種美的愉悅。二是電影的內容美。它是指電影故事內容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發展規律,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善良願望而產生的美。由此讓觀眾在感性的現實面前,為人類的美好前景;為伸張正義,除惡務盡;為了人類相互的關愛等等而感到無比欣慰思想境界美。總之,內容的美是合乎客觀規律,又合乎主觀目的的統一,是真與善的統一。三是形式與內容最佳結合而產生意境美。這就是指在某些電影語言敘術後,給人感覺意蘊深遠,意味無窮而造成的一種更高境界的美,還包括有蒙矓美。
總之電影的娛樂性,是體現在電影藝術給人所造成的快感與美感相結合的感性生活美,其中包括有感覺的愉悅,心身的愉悅,還有高尚的情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