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七八十年代新青年的老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節閉幕式關曉彤 2024-10-20 16:33:23

七八十年代新青年的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0-20 12:59:43

㈠ 豆瓣9.0分神作,38年過去,我們再沒有拍出如此干凈的電影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每當李叔同創作的這首 《送別》 的旋律響起,總能勾起人的無限回憶。

很多人評論這首歌: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朴樹曾經在一次表演中,唱到這首歌時痛哭不止,曲未盡,他就已經崩潰。

而讓這首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旋律的,則要歸功於一部38年前的國產老電影

影片沒有華麗宏大的場面,沒有精美的服裝道具,卻憑借著清新朴實的故事和雋永動人的情節,而成為治癒幾代中國觀眾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仍舊被視為:

中國影壇最好的詩意電影,沒有之一!

影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 9.0 ,好於 97 %的劇情片,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8年前的經典電影!

《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影片上映於1983年,由上影廠出品。

電影改編自女作家 林海音 的同名短篇小說,由第四代大導演 吳貽弓 執導。

影片在當年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三項大獎,同時還走出國門成為改革開放最早一批在國外獲獎的作品,先後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1984年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原著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女孩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細膩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文字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

導演吳貽弓在1981年意外看到了這部小說,當即就被小說所打動,他曾說過:

小說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

隨即吳貽弓著手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分別是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 《爸爸的花兒落了》 ,改編的時候,吳導刪去了部分情節。

但即便未能拍出小說的全部內容,但影片對於原著的情節忠實度卻非常高。

電影和原著一樣,以小女孩英子的第一視角展開講述,借用她稚嫩又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情冷暖與人間酸楚,雖然英子小小年紀,卻道盡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整部影片不刻意悲傷,也不故作煽情,完全秉持了散文詩一樣的恬淡風格。

二十世紀20年代末的北京城,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

每年秋天開始,往北京運煤的駱駝隊,都要伴著駝鈴聲悠悠地進城又出城。

早晨,城南一條胡同口的水井邊上,附近的積水都凍出了冰碴子。

駝隊又像往常一樣,來到胡同里的一戶人家卸煤。

主人家姓林,有個六歲的女兒叫 英子 ,從小長在胡同里,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看著停在家門口的駱駝,獃獃的表情和大口咀嚼草料的神態。

穿著大紅棉襖的英子也忍不住學起了駱駝的神態來,她問父親:

駱駝為什麼都要掛個鈴鐺?

父親解釋,駱駝怕狼,人給他掛上鈴鐺,狼聽見鈴響,知道有人在保護駱駝,就不敢侵擾。

這自然是大人的說法,可對於人小鬼大的英子來說,經常對問題有著自己的想法。

她認為駱駝有大大的腳掌,走在沙漠里沒有聲音。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父親對於女兒的想法不置可否,只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好!

在英子家對門不遠,有家惠安館,住在館里的有個叫 秀貞 的姑娘。

她梳著一頭大辮子,每天總是痴痴地倚在門口,嘴裡時不時地喚著「小桂子」的名字,附近的人們都叫她瘋女人。

英子對秀貞產生了好奇,可大人們都不允許她接近秀貞。

尤其家裡的僕人宋媽,每回都告誡英子:

你就不怕惠安館的瘋子?

膽大活潑的英子卻反駁說:

她每回見了我,都對我笑呢!

回家路上,恰好碰到警察「 出紅差 」的隊伍,人們都在圍觀叫好,當熱鬧來看。

英子並不懂這種舊時老北京處決犯人的說法,更不懂為何圍觀的人要拚命叫好。

之後,宋媽帶英子去了附近的油鹽店,店裡的伙計正在難為一個和英子同齡的小姑娘,非要讓小姑娘唱一段小曲兒才把醬賣給她,英子氣不過,主動奪走了醬遞給了她。

後來,英子又見到了女孩在胡同口的水井打水,才知道小姑娘也住在附近,叫 妞兒

英子主動邀請妞兒來自己家玩,可妞兒卻不敢,她害怕英子家對門的瘋女人。

英子回屋又碰上了蹲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大著膽子問:

小桂子是誰?

秀貞帶著英子進屋,指著牆上的年畫娃娃說:

看看我的小桂子長得多胖啊!

秀貞的父親在屋外聽女兒又在說起這些事,當即罵道:

別說了,也不害臊。

英子回家見宋媽和附近賣洋火的老婆子在一起嘀咕,似乎說的就是秀貞的事情。

宋媽看到英子過來就不再言語,可古靈精怪的英子,早就知道大人們在議論秀貞的丑聞。

原來,秀貞曾愛上了一個來城裡讀書的大學生思康,兩人私定終身,可後來這個大學生被抓走,再也沒回來,而秀貞那個時候已經懷有了身孕。

秀貞後來生下了個女兒叫小桂子,家裡覺得丟人就被把孩子丟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

打從失去愛人和孩子後,秀貞就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轉年到了春天,天氣暖和起來,英子已經到了要入學的年齡。可她沒事還是經常找附近的妞兒玩耍,有時也會去看看瘋女人秀貞,日子就這樣慢悠悠得過著。

有時英子會看到一些大學生來家裡找父親交談,母親總勸說父親不要跟那些人來往太深。

可是父親卻說:

那些都是了不起的新青年啊!

母親接著父親的話題說:

哎,聽說惠安館那個瘋子的男人也是……

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住,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

在一旁練字的英子聽著父母的竊竊私語,隱隱約約知道了什麼,但又不太說得明白。

只是覺得,大人們的世界好像總是很神秘。

後來,英子再去惠安館看秀貞,秀貞有時會斷斷續續地回憶起一些片段,並提到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塊青色胎記,還叮囑英子:如果以後看到小桂子,一定要讓她早點回家。

夏天,英子在胡同里玩耍,見到了妞兒和一個帶著胡琴的瘦高男人走在一起。

英子主動打招呼,可妞兒卻被身後的男人催著走離了胡同。

英子知道,男人是妞兒的父親。

見妞兒不理自己,失落的英子走到了惠安館,秀貞見她來,熱情地招呼她。

還用自己養的指甲草加白礬搗碎,給小英子染了紅色的指甲,秀貞一邊塗一邊回憶說:

思康他最喜歡我染的紅指甲……

當晚回到家,妞兒突然來找英子哭訴,妞兒經常父親毒打,以至於渾身都是傷。

英子不理解,為什麼父母會如此狠心?

可妞兒卻哭著說,自己並非現在的父母親生的,而是被撿來的。

沒過多久,一個雨夜,妞兒悄悄從家裡跑了出來,她告訴英子,自己忍受不了養父母的毒打,想去找親生父母。

她聽家裡人說,自己是在城門那兒被撿來的。英子猛然想起之前宋媽和賣洋火的婆子的對話,於是又看了妞兒脖子後面,果然有一枚青色胎記——這才確認她就是小桂子。

妞兒不明就裡,英子於是拉著她來到惠安館。

秀貞見到了過來的妞兒,當即抱住她,口中念叨著:

我苦命的小桂子,你終於回來了!

這時,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秀貞於是趕緊給妞兒穿好新衣服,嘴裡說著,咱們得坐八點五十的火車去天津,到天津坐大輪船,一塊找你爸爸去!

收拾完行李,看著眼前的妞兒,秀貞忽然又停下,問眼前的妞兒:

你怎麼不叫我呢,叫我一聲媽。

英子也不理解妞兒到底相信了秀貞是她的母親,還是因為被從未感受過的母愛所感動,居然真的叫了一聲媽,兩人連夜冒著大雨坐上了黃包車離開了胡同。

英子被大雨淋得發燒起來,反應過來時,已經攔不住住秀貞和妞兒,就倒在雨里。

街上的報紙後來報道了一條新聞說:

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在鐵路附近發生了意外慘死。

當英子再次醒來已經是在醫院里,醫生說她因為發燒昏迷了很久,差點急壞了爸媽。

出院以後,英子舉家搬到了新簾子胡同,英子也進了附近的廠甸小學念書。

她再沒見過秀貞和妞兒,可她總會忍不住想起她們。

一天下午,附近胡同里有三個男孩在踢球,有人把球踢進了附近廢棄院落的草叢里。

傳聞這座宅院鬧鬼,男孩們都不敢進去撿球,只有英子不害怕,主動走進草叢里。

在草叢里,英子意外發現了一隻精巧的自鳴鍾,還有一個銅茶盤。

此時男孩們叫英子趕緊出來,英子就把東西都放回去,也沒顧上找球就跑出了草叢。

回家後,父親和母親交談中提到,胡同口張家遭了賊,被偷走了一座自鳴鍾。

英子聽在心裡,她想起了下午在草叢里見到的東西。

第二天傍晚,對小偷產生好奇的英子又去草叢里找那些東西,結果見到樹下蹲著個人。

英子嚇了一跳,好在男人看來沒有惡意,隨即掏出一個皮球問英子,是來找這個的嗎?

英子接過球,卻又主動大著膽子跟他說話,見他一直蹲在地上就問:

你是來這兒拉屎的吧?

男人倒也不臉紅,聽完哈哈大笑地答應著。

見英子毫無顧忌的和自己說話,天真無邪,於是男人便敞開了心扉,主動跟她攀談起來。

得知英子在廠甸小學念書,男人便興奮地說,自己弟弟也在那兒念書,而且學習很好。

英子對男人產生了好奇,她回到家並沒有告訴父母見到男人的事情。

此時附近的警察正在挨家挨戶地上門調查,詢問是否遭遇竊賊或是見到可疑人等。

第二天下午放學,英子又主動來到這片草叢,見男人果然蹲在這里,便又交談起來。

這次男人說了很多:

自己弟弟學習好,可自己做哥哥的卻沒本事,沒法供養弟弟上學讀書,我走了這一步,也是沒法子。我媽和弟弟都不知道,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說完不等英子回答,懺悔的男人居然抱頭痛哭起來。

英子其實不懂男人的話,她想安慰男人,只是說:

我不懂……人太多,我分不清。

隨即英子又說:

我們的課文里有一課《我們看海去》,可我沒看過海,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

男人聽完卻似乎想通了,他收起淚水回答英子:

將來總有一天你會分得清的。

隔天放學後,英子又見到警察出紅差的隊伍,抓的都是一些年輕大學生。

回到家,母親又在嘮叨父親:

今個兒又在槍斃學生了,你還招他們,怪嚇人的,讓人看見怎麼辦?

父親只說母親不懂,之後英子又常常見到父親悄悄掏錢給那些來家裡的大學生。

後來,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課堂上學生們唱起了一首《送別》。

英子偶然發現,那個得了第一名的學生的哥哥就是那天草叢里見到的男人。

英子發自內心地替男人感到高興。

不久後,廢棄宅院來了很多警察,街坊們都在傳說,便衣抓到了盜竊的小偷。

聽說抓到了小偷,英子很擔心草叢男人,於是趕緊出門去看,結果看到了警察剛好押著男人從胡同口路過。

男人回頭看了英子一眼,面帶微笑,可英子看了內心卻說不出的難過。

他的眼睛裡止不住淚水,因為她知道, 自己又一次失去了剛認識不久朋友 。

轉眼又到秋天,英子的父親突然罹患重病,經常往來於家裡和醫院之間。

宋媽也讓英子代筆寫了一封家書,說自己一切安好,但是很想念兒子小栓子,希望讓鄉下的丈夫馮大明能夠帶著孩子來城裡一趟。

可後來有一天放學,英子見到宋媽哭得很傷心,問了母親才得知真相。

原來,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狠心賣給別人。

宋媽心痛卻又沒有任何的辦法,只有默默地哭泣,彷彿一夜之間老了很多歲。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很早,父親的病也越來越嚴重,必須長期住在醫院里。

英子放學後,帶著成績單來醫院里看望父親,想讓父親高興高興。

因為自從父親住院以後,母親一直不讓英子來醫院,說是父親的肺病會傳染。

可英子還是忍不住想念父親,於是私自來醫院看望,

病床上的父親很憔悴,他回憶起自己上次打了英子的事情,於是就問女兒還記得嗎?

英子回答:「 父親打得好疼,想忘也忘不掉。

父親愧疚地問:「 還恨爸爸嗎?

英子懂事地回答:「 不恨。

轉年秋天,在楓葉飄落的時節,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英子一家人。

母親要帶著一家人離開北京,臨行前,一家人在父親的墳前告別,久久不願離去。

之後,宋媽也告別林家獨自回到了老家,成了又一個消失在英子生命里的過客。

英子和母親、弟弟一起坐著馬車漸行漸遠,只有英子獨自向後張望著。

她想再多看一眼,因為她知道,自己將要離開從小生活的城南。

她想記住這里的一切,記住那裡的所有人,記住這兒的秋天,記住這兒的離別……

作為一部拍攝於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城南舊事》沒有採用常規的故事片結構,影片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導演只是非常細致地勾勒了舊 社會 老北京一座胡同里的瑣碎日常生活, 故事看似普通平淡,卻用詩意的影像於無聲處展現了紛繁復雜的老北京風情畫卷

整個故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視角來審視復雜的成人世界,善良女子秀貞的失孤、為了供養弟弟讀書的小偷的被捕、淳樸勤勞的女傭宋媽的家庭慘劇、一生純良和善待人的父親的病逝,乃至於電影僅僅只是側面刻畫和鋪墊的學生運動與 社會 激盪變革,如此多的故事線索,為影片填充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整部電影宛如一首略帶感傷的講述回憶的散文詩,在抒情與回憶當中折射當時整個 社會 的人情百態。 生於書香門第的英子雖然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卻也在經歷著不斷的告別與失去;當小小年紀的她,開始被迫理解身邊那些過去不懂的事情之後,成長的殘酷代價讓英子一夜長大,童年也就真的一去不返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不斷地經歷失去與離別,而這正是影片最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影片的女主角英子的扮演者 沈潔 ,是導演吳貽弓意外發現的小演員,出演電影時年僅10歲。電影播出後,不少觀眾稱沈潔是「 中國電影眼睛最清澈的女孩 」。

就連原著作者林海音也盛贊說:「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子 」。

說到這里,再來說點題外話,《城南舊事》上映之後果然大獲成功,但其實影片拍攝時並未取得版權。一直到後來,林海音的兒子夏祖焯先生來到大陸,得知母親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他只象徵性地拿了一美元稿酬,之後電影被引進台灣上映。

1991年,林海音先生來大陸訪問,才特意見了當年電影的主創人員,並感謝他們將自己的小說給還原在銀幕上,由此傳為一段佳話。

電影另一大成功的地方,無疑是片中所呈現的濃濃煙火氣。看過電影的人,想必都會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 北京城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所有的場景在蕭條陳舊中卻帶著一種明媚暖意,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據說電影最初的投資只有29萬,但劇組為了還原小說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風貌,於是採用棚拍搭景的方式,片中的胡同、街道,包括影片中「小偷」躲藏的那塊草地,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們按照1:1的規模實景搭出來的。

外景搭好後,導演吳貽弓卻不著急開機拍攝,反而等了好長時間才開拍,目的就是要等這個再造出來的「北京」慢慢變老。果然, 幾個月過後,當屋檐上的草籽變成了幾撮隨風搖曳的野草,當落寞院子里的假樹樁經風吹雨打後有了舊的模樣時,林海音筆下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便生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以致當年很多觀眾看了電影後還以為這部影片是在北京拍攝的。

由於前後籌周期過長,電影拍攝過程中一再超支,由原定的預算翻了一倍,成本達到了57萬。但也正是當時的電影人精益求精的態度,才造就了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遺憾的是——

在如今商業至上的華語電影市場,我們卻再也拍不出如此純粹干凈的電影了!

㈡ 中國農村老電影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張枚同作詞,谷建芬作曲。
歌曲歌詞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 盪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 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 歡歌笑語繞著彩雲飛。 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於誰? 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 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 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跡要靠誰? 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 舉杯贊英雄,光榮屬於誰? 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親愛的朋友們,願我們大家舉起杯, 挺胸膛,笑揚眉,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創作背景
1980年,張枚同在《詞刊》第3期發表了他的新作《八十年代新一輩》。這首詞主題新穎、形象鮮明、語言優美、結構嚴謹、音樂性強,它一下子吸引了作曲家谷建芬的注意,並激發了她的樂思。很快,谷建芬把它譜成了歌曲,同時把這首詞的第一句「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改成了歌曲的題目。最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以其優美動人的曲調、歡快流暢的旋律,迅速在廣大群眾中流傳開來,傳遍祖國大江南北。1983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歌曲賞析
這首歌曲創作於1980年,由張枚同作詞,谷建芬作曲,詞作原名為《光榮的八十年代新一輩》。全詞分為三段,分別描繪了三個時段的不同場景,以第一人稱的寫法,由年輕的朋友們相會在歡歌笑語、春光明媚的今天,向「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的未來引申開去,道出了「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的主題思想,最終唱出「光榮屬於八十年代新一輩」的理想和抱負。一首跨越了20年光景的詞作,不僅表現了詞作者對祖國的深切希望,也充分展現了80年代新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
作者簡介
谷建芬
谷建芬,女。作曲家。祖籍山東省威海市,生於日本大阪。1952年就讀於東北音樂學院作曲系,1955年畢業於東北音樂專科學校作曲系。1955年起任中央歌舞團(現中國歌舞團)創作員。歷任第八、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現任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 獲歌曲創作主要獎項有中國「金唱片」獎、「當代青年最喜愛的歌」獎、文化部「音樂舞蹈作品」獎、「中國音樂電視96MTV大賽作曲」獎、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流行音樂作曲」獎、聯合國教科文「亞太地區優秀音樂教材」獎等。《年輕的朋友》是李谷一早期演唱的電影插曲,不如後來那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名氣大。這首歌是一部1981年拍攝的電影《年輕的朋友》同名電影插曲,主演是周里京,電影當年反響一般。歌曲傳唱很廣。

㈢ 誰知道歷年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急!

1、1978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㈣ 新青年的電影劇情

一名青年自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回鄉,擬辦合作社興修水利。土豪五叔殺豬宰羊歡迎他,但青年感到不滿,認為這是迷信行為,二人因此結怨。五叔為天旱發動村民捐錢祭神,實則中飽私囊。青年獲悉此事後,到祠堂燒毀神像,五叔遂率領爪牙把青年收監。青年得兄妹拯救,潛逃回京。青年深恨封建思想擾民,曾想棄學出家,幸得友人勸道,決意再次回鄉。青年佯裝為總統任命的全國農業委員長,五叔因畏權而幫助他籌款買抽水機灌田,又出資辦合作社。結果,青年成功振興農村,打破神權。

經典愛情電影廬山戀評價,為什麼它那麼出名

不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電視劇,愛情類的一直都讓大家津津樂道。看過那麼多的愛情,很多人也都經歷過了愛情。愛情總是代表著美好,那麼看過這么多的電影,哪部愛情片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你們有沒有看過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廬山戀》?之所以說它經典,是因為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比90後的都大了不少。

它是在1980年的暑假上映的,先不說那時候的電影質量、內容是怎樣,那時候能夠看到電影就已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這部電影也是無數80後的美好回憶,這部電影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在那個年代裡美好愛情的模樣。而且如果你有去廬山的影院,就會知道即使過去了39年,它依舊是響當當的招牌。

另外,那時候演員擁有的物質可沒有現在好,想換很多的服裝非常困難,而且現在大多數的明星出演一部電影,如果不是和時尚、服裝之類有關的,也不會太過於頻繁的更換衣服,甚至很多的演員在出演電視劇的時候都是一套衣服穿到最後。但是這部電影中,女主角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更換了43套服裝,而且這些衣服在現在看來也依然覺得很時尚。這也成為了一段美好的佳話,這部電影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出現的時期,是它創造的新挑戰,是它的歷史性,更是它愛情的美好!所以這么多年過去,這部電影也依然是很多人美好的回憶,也是這部電影出名的原因。

㈥ 關於建黨電影有哪些

1、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2、《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

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3、《建黨大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4、《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5、《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2007年上映的中國劇情電影,由沈東執導,練束梅、袁文等主演。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講述了一九四三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中共中央和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並在《解放日報》上及時發表社論,宣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理論。

㈦ 請問雪村的電影《新街口》為什麼叫這個名他想告訴我們什麼故事

新街口是北京西城區的商業區,因為雪村從小生活在新街口一帶,所以他用這部影片來反映新街口的小北京生活~
小北京在北京話中有頑主,新青年的意思~很難和北京以外的人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