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蘇聯老電影青年時代彩色版

蘇聯老電影青年時代彩色版

發布時間: 2024-11-07 14:10:18

A. 歐美經典電影 老片拜託各位大神

001.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1935) 雖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的教育總是幸福的。 002.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經以為不笑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白痴,另一種是資產階級。 003.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對南北戰爭沒有感覺是很正常的,整部電影中就數火燒亞特蘭大令你最興奮。 004.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 雖然總有頑固的人要翻案說該片不是經典,但經典又沒有正式標准,正如你能說它不是,我也能說它是。 005.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愛這部電影會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萬別說那首《卡薩布蘭卡》是片中的主題歌或插曲。 006. 《羅生門》Rashomon(1950) 命運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這部電影變成了電影的教科書。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聲想起,背後是一句絕望的台詞——「賊的兒子是賊」。 008.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話中的第一經典,後來的模仿者越愛玩花樣,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無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這部舊作令人絕望:無論怎麼裝酷,我們都無法比半個世紀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鬧天宮》 (1961) 孫猴子的面具成為每個少年的夢想。 011. 《小兵張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別人家的煙囪,只是到處都沒有煙囪。 012. 《地道戰》(1966) 從父輩那裡遺留下來國產戰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時印象最深的外國喜劇片,人均完整看過5次。 014. 《畢業生》 The Graate(1967) 達斯丁·霍夫曼並不是本來就這么老的,他不但年輕過,還曾經把一段畸戀演繹得無比純情。 015.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許多電影一樣誕生於70年代,但沒有多少70年代的電影可以被稱為「大師級」。 016. 《橋》Bridge(1971) 直到聽到「啊朋友再見」的原唱才體會到自己是那麼喜歡戰爭片。 017.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關於一個男人和5個女人的戰斗故事片,像蘇聯一樣悲傷。 018.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壞人也有「好的壞人」和「壞的壞人」之分,這個概念不是小馬哥首創。 019. 《佐羅》Zorro(1974) 還記得小時候扮演蒙面俠佐羅的快樂,因為剪爛床單而被媽媽打得屁股彷彿還隱隱作痛。 020. 《老槍》(1975) 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鏡子,站在它的後面,看得見敵人,敵人卻看不見你。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歡「真由美」 ,女人喜歡「杜丘」,應該沒有人喜歡橫鹿鏡二。 022. 《卡桑德拉大橋》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陰謀,建築物的崩塌——這些元素永遠受到商業電影的青睞。 023.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聯系起來依然顯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機》Taxi Driver(1976) 這是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佳作——到了我們看電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個抽象的符號。 025. 《星球大戰》Star War(1977) 每次打開手電筒,我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響的光劍。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記主角的動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魯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現在這樣。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淚花流」,唱著唱著就有點黃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絲》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頭上等待被捕的樣子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029.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慾望。 030. 《四個小夥伴》(1981) 很多年以後,發現何勇也是裡面的一個小夥伴。 031. 《西安事變》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對於張學良這個人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機里聽電影配音的廣播劇都讓人激動,之後習慣了電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舊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時間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斷女孩的美。 034. 《火燒圓明園》 (1982) 多麼想用高壓水龍頭去撲滅那場大火啊。 035. 《牧馬人》(1982) 都快記不起來了,傷痕文學真的是要成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時候特別孤獨的朋友,電影里那個叫「木頭」的女孩讓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這個電影放了以後,又專門拍了個電視告訴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學武,電影不是現實。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長得丑也可以是可愛的,這一點美國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像蘭博一樣身懷絕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從電影院到露天電影場,一天看了3次,所以記得那個「大丈夫」。 041. 《霹靂舞》(1983) 為什麼下班途中還要浪費半分鍾時間,駐足觀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們看起來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小北京」犧牲的時候感覺最難受。 043. 《黃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義,「第五代」確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馬哈魚檔》(1984) 「嶺南派」電影風格展現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陳浩南、山雞算什麼,人家的街頭義氣是這樣表現的,人家的古惑仔電影是這樣拍的。 046. 《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續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電影,而且在電器商場看到的機會最多,它被用作檢驗視效音效的標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夠的中國功夫,足夠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勢重復著同樣的主題。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學校組織集體觀摩,回去寫了觀後感。 049. 《芙蓉鎮》 (1986) 「豆腐西施」這種形象以後很多的用在文學創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話》 (1986) 能夠在銀幕上見到陳百強的機會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愛情故事不太爛。

希望採納

B. 一部9幾年初的電影,像是革命年代一個短發女學生,一個鏡頭是她背後有隻鷹的紋身,好像叫櫻桃

紅櫻桃
紅櫻桃
開放分類: 娛樂、電影、植物、經典電影、劇情片

目錄
• 影片概況
• 演職員表
• 劇情介紹
• 幕後製作
• 獲獎記錄
• 同名水果

影片概況
[編輯本段]
中文片名:紅櫻桃

漢語拼音:hong ying tao

英文片名:Red Cherry

影片類型:劇情 / 戰爭

片長:120 min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德語 漢語普通話 俄語

字幕:中英文字幕

色彩:彩色

製作公司: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Youth Film Studio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國]

出品:1995年

演職員表
[編輯本段]
導演:葉大鷹Daying Ye(影片字幕為「葉纓」)

編劇:江奇濤 Qitao Jiang

蘆葦 Wei Lu

葉大鷹 Daying Ye .....(as Ye Ying)

演員:郭柯宇 Ke-Yu Guo .....ChuChu楚楚

徐嘯力 Xiaoling Xu .....Luo Xiaoman羅小蠻

Vladmill Nizmiroff

製作人:葉大鷹 Daying Ye .....procer

攝影:張黎 Li Zhang

劇情介紹
[編輯本段]

一九四零年冬。兩名中國孩子,楚楚(女)和羅小蠻(男)由中國內地出發,幾經輾轉,歷盡艱辛,到達蘇聯莫斯科附近的國際兒童院,這是一所專門收養各國共產黨領袖子女的寄宿學校。在那裡,兩個孩子結識了以中德混血兒張卡爾為首的一批外國孩子。院長瓦特金——一個祖父般嚴厲而慈祥的老人是這所兒童院的靈魂。新奇的學校生活溫馨而又時常產生煩惱,在朝夕相處的時光中,張卡爾對楚楚產生了少男少女之間的微妙感情。而羅小蠻始終難以忘卻在日寇鐵蹄下的祖國。夏天到了,兒童院的孩子們選擇各自喜愛的夏令營度假,張卡爾和楚楚來到了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就在到達夏令營的第二凌晨,也就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法西斯的炮火摧毀了孩子們的寧靜生活,一場慘絕人寰、震驚世界的悲劇發生了。德國法西斯當著孩子們的面殺害了女教師維拉,所有的孩子們與戰俘與平民一樣淪為囚徒。兒童院召回了散落在尚未淪陷地區里度假的孩子們,准備遷往西怕利亞。混亂中,羅小蠻等幾個男孩子躲藏起來,決意參軍投入反法西斯的戰斗。他們是孩子,而無法混上開往前線的軍列,從此過上了流浪兒的充滿艱辛的生活。德軍戰領區內,楚楚和張卡爾等人被迫為德軍洗刷戰馬,能說德語的張卡爾機智地誘騙到德軍士兵的槍支,企圖掩護楚楚等人逃跑,楚楚等人騎馬逃跑,張卡爾卻身陷絕境,不幸犧牲。縱馬飛奔的楚楚也終未躲過德國炮火的轟擊,不幸落馬……。後方,飢餓在蔓延,為了換取充飢的麵包,羅小蠻不得不去醫院賣血,當區蘇維埃的老區長得知這群孩子是國際兒童院的學生時,心生惻隱,為他們找到了聊以糊口的工作,羅小蠻從此成了專門送達「陣亡通知書」的「黑信使」。為了殺一儆百,德軍決定公開處決逃跑失敗被抓回的孩子,槍決在即,一俄羅斯老者挺身而出決定為孩子替死,可是他只能換取一位孩子的生命。正當德軍殘酷地玩味屠殺的過程之際,一位德國將軍來到刑場,他流露出對東方女孩的一種特殊興趣,楚楚死裡逃生,被帶到了東普魯士德軍司令部。身陷囹圇的楚楚出乎意料地受到德國將軍的優待。終於有一天,楚楚知道了納粹將軍有一種殘酷的嗜好:用文身後的人皮製作各式各樣精美的燈罩,納粹將軍夢寐以求的是楚楚細膩而光潔的皮膚。憤怒的楚楚企圖自殘,但是,納粹將軍阻止了她的企圖,並開始了他的「藝術創作」……。 後方,羅小蠻收養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娜佳,原本艱辛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但倆人相依為命,卻頗有人情趣味。一天,他倆發現住地附近變成了德軍戰俘的駐扎地,強烈的復仇心理驅使羅小蠻每天用彈弓「懲罰」敵人。蘇軍反攻的炮火層層迫近,大勢已去的德軍開始喪心病狂地屠殺戰俘和平民,納粹將軍終於完成了在楚楚後背上的「傑作」,並大發所謂藝術永恆的感慨。後方,羅小蠻的「彈弓戰」終於引發了戰俘的騷亂,蘇軍管理人員誤認為是暴動,開槍鎮壓,羅小蠻將狂怒的德軍戰俘引至一幢廢墟里,情急之中,引燃了汽油桶,與敵人同歸於盡,小娜佳悲痛欲絕。納粹將軍將自己的「傑作」楚楚帶到戰場之外的荒野里「放生」,然後回到司令部飲彈自殺,多年來收藏的人皮燈罩與他的罪惡一齊葬於火海。楚楚被盟軍的紅十字會收容,面臨例行的淋浴時,楚楚拚死不願脫去衣服。當護士們強行撕開她的衣服時,都被楚楚後背圖案驚呆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竟是一色彩斑斕的德國法西斯鷹徽。楚楚的身份引起了盟軍和蘇軍的懷疑,在訊問中,楚楚緘口不語。夜裡,楚楚爬到篝火邊,用燃燒的木頭,狠命地朝背上的恥辱烙去。蘇軍終於查明了楚楚的身份,她被送到莫斯科接受了良好的治療,瓦特金院長帶著娜佳來看望楚楚,告知了羅小蠻的死亡。沉默中傳來紅場閱兵式的禮炮轟鳴。楚楚流下了無聲的眼淚。楚楚的植皮手術歷經數年,終因植皮面積過大和醫療水平的限制而失敗。許多年以後她的一位畫家朋友將文身圖案繪製成畫,收藏於歷史博物館以昭示後人永世不忘戰爭的罪惡。

幕後製作
[編輯本段]
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而《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該片投資高達2700萬元,卻在公映當年創下了5000萬元票房紀錄。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該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深深吸引了一批對前蘇聯革命歷史有著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的中年觀眾。該片獲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葉大鷹)和最佳女主角獎(郭柯宇)。

《紅櫻桃》4000萬票房背後的「秘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中國電影業多少有些落寞和黯淡,特別是電影的票房。但到了1995年,對中國電影來說似乎充滿了好萊塢戲劇化的色彩。就在人們似乎對國產電影愈加失望之際,它卻突然迸發了奪目的光芒,《紅櫻桃》、《陽光燦爛的日子》、《紅粉》等影片創造的票房甚至超過了幾部「進口大片」,尤其以《紅櫻桃》為最,以其高成本高回報的營銷策略創造了四千萬元的票房紀錄。記者采訪了導演葉大鷹,聽他剖析《紅櫻桃》創造票房紀錄背後的種種原因。

▲背景:革命後代與「紅色情結」

圍繞《紅櫻桃》的出世,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它所出現的時間以及它所涉及的時代背景。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紅櫻桃》走的卻是另一條路線,它並不直指戰爭,也並非如影片《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直接觸及本土的遭遇與反擊,而是將故事的情境轉移到了俄羅斯,而它講述的又並非是一個「異國」的戰爭故事,而是中國的「烈士後代、革命前輩的故事」。

影片在當年宣傳的時候就曾提到「朱德女兒朱敏,俄語名赤英(紅色英雄之意),14歲進入前蘇聯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為影片中『楚楚』的原型」。編導人員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曾和朱敏溝通過,並解釋劇本的主要內容是真實的,也會有藝術加工的地方,比如納粹標記的文身為虛構部分,朱敏表示同意。

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影片的導演葉大鷹,當年在宣傳《紅櫻桃》這部影片時不少媒體都提到該片導演葉大鷹是葉挺將軍的孫子,他的父親葉正明是葉挺將軍的第二個兒子。這個身份的證明無疑為影片賦予了正統與主流的「質量驗證」。對於是否因為自己的家庭身份而具有「紅色情結」,葉大鷹則認為「這是媒體的說法,自己並沒有刻意這么做,也許是一種巧合,用這個時代的感情去體會過去的人物和事情,會感覺特別有魅力。重大的歷史事件我也欣賞,但我希望拍的是另一種電影,它和人物有關,與今天的觀眾貼近。」

▲包裝:商業電影的成功個案

1988年葉大鷹根據王朔小說《橡皮人》改編成影片《大喘氣》,那時他剛從電影學院進修班畢業兩年,按照「實驗電影」的路子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和所要發泄的情緒,記者采訪他時他曾提到「當年比較願意走極端,包含了相當程度上的玩鬧情緒,是由青年漸入中年的一種宣洩。到了1995年我拍《紅櫻桃》的時候就走向成熟了,拍片子更加規范化也更加商業化,要兼顧各方面投資者的利益,還要理解受眾群。」

「成熟」的《紅櫻桃》在某種意義上說,參透了商業電影的構造和秘訣,使得類似「原則」恰到好處地「落實」到這樣一部主流影片當中。電影學者戴錦華曾分析「影片將故事場景移到異國,於是成功迴避了本土情境中『常識』的混亂,它選取了一個全球公認的惡魔———納粹來充當故事的『反一號』,納粹形象的出現,有效地吸收了影片中暴力、色情呈現的不軌與非道德;相反成了一份充滿正義感、乃至『終極關懷』的崇高。」正因為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影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所以在有意無意間吸引了它的特殊觀眾群:中年知識分子群。因為他們有著對前蘇聯及革命歷史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

葉大鷹在談到對影片的「包裝」時表示「作品當然需要包裝,這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也是對投資人的保證。

但在創作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一種真誠的態度,商業效應在這個過程中被忘卻了,影片上映時這個元素又會再度顯現,所以商業和藝術的矛盾是電影共同面對的問題,總強調兩者的對立,就是迴避自己的能力。「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形式是,與電影《紅櫻桃》同時套拍的還有電視劇《血色童心》,導演同為葉大鷹,梅婷和陸毅的青春面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紅櫻桃》與《血色童心》的「電影」「電視劇」套拍方式也為後來者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獲獎記錄
[編輯本段]

1995年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

1996年獲第16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錄音獎。

第19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郭柯宇)獎。

1996年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C. 少年電影

查里和巧克力工廠
片名: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譯名: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導演:蒂姆·波頓 Tim Burton
主演: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海倫娜·博哈姆·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傑米·福克斯 James Fox
原著:羅爾德·達爾 Roald Dahl
類型:奇幻/冒險
片長:106分鍾
級別:PG級(離奇的情節,劇烈的動作場景,暗示內容)
發行: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上映日期:2005年7月15日
官方網站:www.chocolatefactorymovie.com
IMDB評分:7.8/10 (4,353 votes)
推薦指數:★★★★

小男孩查理·巴克特和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雖然家境貧困,巴克特一家居住在一棟搖搖欲墜的小木房裡,當相互之間和睦融洽。雖然每個夜晚,一家七口吃的晚餐都是捲心菜湯,可是小查理卻樂意與自己最心愛的人一起分享。
從巴克特一家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旺卡巧克力工廠。工廠由一位偉大的巧克力發明人兼製造商威利·旺卡所擁有。那是座神秘的工廠,大門緊鎖,15年來,從來沒有看見有工人從大門進去或出來過,可是卻能聞到濃郁的巧克力香味。工廠出產的旺卡牌巧克力銷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小查理也不例外,在每個夜晚的夢鄉中,他都幻想自己可以親身進入那座工廠。
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宣布了一個告示,他將向五位幸運的孩子開放充滿「奧秘和魔力」巧克力工廠……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劇情簡介:維奧萊特(艾米麗·布朗寧飾)、克勞斯(連姆·艾肯飾)和桑尼(卡拉·霍夫曼和莎爾比·霍夫曼飾)是三個年幼的孩子,雖然他們年紀很小,但卻個個都不簡單。維奧萊特是三個孩子當中年齡最大的,他喜歡發明創造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腦子里成天想的都是滑輪、杠桿、齒輪之類的東西,而且每次考慮問題時,他都會用緞帶把頭發綁起來,以免妨礙自己思考;克勞斯年紀稍小,他是個聰明絕頂孩子,雖然只有12歲,卻已經博覽群書,他記憶力驚人,知道如何分辨美洲鱷和普通的鱷魚,也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凱撒大帝;最小的孩子桑尼只有2歲大,比一隻靴子大不了多少,雖然體格偏小,但是卻有四個又大又利的門牙,喜歡咬東西,總是通過一系列含混不清的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維奧萊特和克勞斯,一般沒有人知道她到底想要講什麼……

飛狗巴迪1~9
間諜小子spy kids123

D. 前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有誰看過麻煩講一下故事梗概,如果可以提供下載地址就更好了!!

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是由上影於1950年譯制的。影片描寫了一個名叫瓦爾娃娜女教師的一生,她有理想也有堅定的意志,她為了教育下一代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教書。同時也表現了兩個不同的社會,舊俄時代瓦爾娃娜培養出窮人的孩子們,很多都是有天才的學生,他們不能受到高深的教育,那些學校是為貴族統治階級設立的。
十月革命勝利了,蘇維埃政府給窮苦的孩子們,建立了無數的學校,培養年輕一代,女教師瓦爾娃娜堅持教育的崗位,幾十年來,為祖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材,受到人民的熱愛,政府也給了她崇高的榮譽列寧勛章。
影片中的女教師,只是蘇聯千千萬萬婦女中的一個,她們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種高貴的品質,通過這部影片充分的表現出來了。
沙皇統治時期,在聖彼得堡一個中學的畢業典禮中,馬爾狄諾夫見到了他妹妹的同學——瓦爾娃娜,知道了瓦爾娃娜決心要到苦寒的西伯利亞,去做一個鄉村教師,他佩服她的偉大志願。夜晚,在彼得堡的河邊,他們談了很長時間,相互鼓勵一面工作,一面等待美好的愛情。
分別以前,他倆准備舉行婚禮了。突然,傳來了馬爾狄諾夫被捕的消息。瓦爾娃娜萬分悲痛,但是她仍舊本著自己的理想到西伯利亞去了。
該村的一些落後農民的性格是保守的。他們不懂文化,只愛金子,瓦爾娃娜初到這樣環境,樣樣都感到生疏。
學校開始上課了,瓦爾娃娜耐心的開始了她的事業。一天,一個學生家裡的破舊茅房被風雨吹塌了,壓死了小孩子和相依為命的牲口,伐爾娃娜對這遭遇很是同情,就想設法為這個不幸的農民重新蓋一所房子。晚上她在富人宴會的地方,親眼看到,那些無聊的富人們,在比賽燒鈔票,她說明要替學生家裡修蓋房屋的來意,當眾捐出了她全部血汗薪金,這種慷慨行為刺激了富人們,使他們好勝地把錢像玩物一樣地丟出來。於是瓦爾娃娜,替窮人修房子的願望實現了,從此以後,村裡的人們漸漸對她敬愛起來,把她當自己人一樣看待,她也更全心全意教育著孩子們。
伐爾娃娜的學生普羅夫畢業了。她送他到城裡的中學去考試。普羅夫很有天才,功課很好,就因為他父親是礦工,貴族學校不收他讀書,孩子不懂是什麼道理,傷心極了。伐爾娃娜安慰了普羅夫,告訴他,終有一天一定能進入為他們而辦的學校的。
過了三年,伐爾娃娜仍舊堅持著自己的工作。一天她正在教課,放逐了三年的馬爾狄諾夫突然回來看她了。就在這個村子裡兩人舉行了婚禮。到了第二天清早,沙皇的警察追來了,馬爾狄諾夫不幸又被捉去了。
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爆發了。沙皇強迫人民到前線去流血,伐爾娃娜看到村中寡婦孤兒的痛苦生活,非常痛恨反動的戰爭。
一天,正在教課的時候,下課鈴突然地響起來。校工跑進來大聲喊叫:「一切都改變了!沙皇倒了!大革命了!」
沙特那村的農民們翻了身,伐爾娃娜的學生組織了少年先鋒隊。馬爾狄諾夫趕來和瓦爾娃娜相會,晚上他告訴瓦爾娃娜關於革命的真理,要瓦娃爾娜在農民中間宣傳列寧的偉大。天亮以後,他又匆匆的趕到莫斯科去,參加列寧組織的無產階級的十月革命。
瓦爾娃娜的學生組織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列寧的「學習,學習,再學習」的指示下,普羅夫和許多同學都紛紛去讀書。伐爾娃娜在送學生升學的歸途中,一輛馬車很快的跑來,車里是馬爾狄諾夫,他在革命戰爭中,受了重傷,他是共產黨黨員,他已經完成了他的革命任務,和瓦爾娃娜見面以後,他便死去了。
瓦爾娃娜的中年時代,堅定地繼承著馬爾狄諾夫的道路,勇敢的前進,配合著蘇維埃政府的政策,通過了學生在村中宣傳農業集體化的思想。但村中的富農們,頑固的不肯放棄自己的私有土地,他們憎恨瓦爾娃娜,陰謀在一個大風雨的夜裡,暗殺瓦爾娃娜和燒毀學校。瓦爾娃娜因為得到學生的報告和村裡人的幫助逃過了暗算。幾年之後,農業集體化完成了。
村裡已經成為繁盛的市鎮,建立起近代化的學校,伐爾娃娜最初教育出來的孩子,現在已做了教師,科學家,工程師了。這時,瓦爾娃娜在教育崗位上更努力的工作著。她獲得了光榮的列寧勛章。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法西斯進犯蘇聯,伐爾娃娜鼓勵她的學生,勇敢地參加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之日,學校里舉行了盛大的校友會,瓦爾娃娜的學生都佩掛著勛章成了英雄,從柏林,維也納,威尼斯,烏拉爾到來了。
大家歌舞狂歡,頭發斑白的瓦爾娃娜看著學生們,不斷的微笑著。

E. 求一部俄羅斯電影

蘇聯故事片。莫斯科電影製片廠1979年攝制。切爾內赫編劇,緬紹夫導演,阿蓮托娃主演。1981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部極具觀賞性的影片以曲折的人物命運取代了以往的說教,引起了各個年齡層次觀眾的共鳴,不僅在國內創造了極高的票房,而且在第二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影片的情節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終於70年代,影片把兩個時代進行了對比,著力表現中年人的命運,描繪了這一代人的心理狀態,涉及了許多觀眾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如道德、幸福、人生價值等等。片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果沙給中國觀眾留下了十分難忘的印象。
中文名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外文名
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
製片地區
蘇聯
導 演
弗拉基米爾·緬紹夫
編 劇
瓦連金·切爾內赫
類 型
愛情
主 演
薇拉·阿蓮托娃,阿勒克塞·巴塔洛夫,伊琳娜·穆拉維耶娃
片 長
150分鍾
上映時間
1980年2月11日
分 級
Argentina:16
對白語言
俄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79579
混 音
單聲道

1劇情介紹
高考落第的卡捷琳娜想明年再作一次拼搏,便決定留在莫斯科找個職業,繼續准備考試。她在一家金屬服飾廠找到了工作,悶悶不樂的回到集體宿舍,她和兩個朋友瑪麗婭和柳德米拉生活在一起。
油漆工瑪麗婭是那種有著傳統觀念的姑娘,希望有一個可靠的伴侶,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眼下她已交上了一個男朋友尼古拉,也是個工人。麵包工柳德米拉則性格熱情、開放,但她有虛榮心,想以自己的美貌在莫斯科中個「頭彩」,取得養尊處優的生活,她羨慕上流社會的生活,愛結交名流。

一次吉教授一家去度假,請卡捷琳娜幫助照看家。當她約柳德米拉一起走進教授家時,她們為這高級知識分子考究的住宅驚呆了。柳德米拉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在這里舉辦個晚會,邀請文藝界和體育界的名流。自然,她們要扮成教授的女兒,出面招待。晚會那天,在客人中有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他是電視台攝影師拉奇柯夫。拉奇柯夫迷上了漂亮的「教授小女兒」卡捷琳娜,對她大獻殷勤,請她去電視台拍鏡頭,還請她到自己家中作客,這一切打動了姑娘的芳心。卡捷琳娜禁不住他的誘惑,委身於他。卡捷琳娜在金屬服飾廠勞動出色,是個優秀工人,她接受電視台對她的采訪,而這一次又偏偏是拉奇柯夫負責攝像。卡捷琳娜非常驚慌,因為她還沒來得及向拉奇柯夫解釋清楚她的真實身份。但是她為了女性的尊嚴還是以坦率、誠實的態度回答了電視廣播員的提問,拉奇柯夫在這里見到卡捷琳娜大為震驚,才知道她不是教授的女兒。
當他們再次坐在經常幽會的街心花園長椅上時,拉奇柯夫無情地表示要同卡捷琳娜分手,而卡捷琳娜已經懷孕,拉奇柯夫卻翻臉否認這孩子是他的。柳德米拉為這事抱不平,她打電話給拉奇柯夫的母親,希望她能改變兒子的態度。不料,母親也跟兒子一樣勢利,反說她兒子受了壞女人的勾引,並要卡捷琳娜去打胎。但卡捷琳娜沒有這樣做,她保住了孩子。
幾個月後,她做了母親,給剛出世的女兒取名為亞歷山德拉。女兒成了她的希望和安慰,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她的兩個女友和尼古拉照顧著她和孩子,朋友的友情使她感到溫暖。從此,她白天工作,照料孩子,晚上等孩子睡下後,發奮學習,每日苦讀到深夜。16年過去了,卡捷琳娜完成了高等教育,成為一名化工專家,成了一名擁有三千工人的化纖聯合工廠的廠長,但她還是單身,和十六歲的女兒相依為命。她和瑪麗婭、柳德米拉仍保持著少女時代的友誼,經常聚會。瑪麗婭和尼古拉生了三個孩子,過著美滿的家庭生活;而柳德米拉的生活幾經挫折,所追求的東西終成泡影,但她仍不甘罷休。
初秋的一天,三個朋友在瑪麗婭郊外的別墅聚會。傍晚,卡捷琳娜和瑪麗婭坐在門廊台階上談心。卡捷琳娜說她羨慕瑪麗婭有個幸福的家。瑪麗婭勸她趕快找個對象成家。可理想的伴侶又在哪兒呢?
夜晚,卡捷琳娜告別瑪麗婭一家,獨自坐上電車。卡捷琳娜坐在車里想著自己的境遇不禁心情惆悵。這時,上來一個中年男人。他得到卡捷琳娜許可後,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兩人攀談了起來,他們談得很投機。這男人名叫果沙,是個單身漢,一級電焊工。他猜測卡捷琳娜也是個工人,也可能是個獨身者。卡捷琳娜只是笑笑。電車里的邂逅,使卡捷琳娜心中激起了波瀾,她隱隱覺得自己多年來追求的就是果沙這種類型的男人: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和富有智慧。
兩天後,她提著剛買的食品回家。在途中,有人從她手裡接過大包小包。她一看是果沙。她把果沙帶回家,把他介紹給女兒亞歷山德拉。女兒冷眼打量著果沙。果沙讓卡捷琳娜休息,自己動作麻利地准備晚飯,不一會就把飯菜端來。在餐桌上,果沙對亞歷山德拉說:「將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雖然兩人才相識兩晝夜。」
第二天一清早,果沙就來邀卡捷琳娜母女去郊遊。他們在林間小河邊野餐。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令人陶醉。卡捷琳娜幾次想告訴果沙她的真實身份,可果沙不願聽,今後交談的日子還長著哩。
卡捷琳娜與果沙的感情很快熾熱起來,開始難分難舍。可是她一直沒敢把自己的廠長職位說出來,怕果沙知道後,兩人的關系會起變化,因為正如柳德米拉說的:「男人不喜歡女人的地位比他們高,男人願意當家做主。」
事很湊巧,電視台又到卡捷琳娜所領導的聯合工廠采訪,攝影師恰恰又是拉奇柯夫。他原不想去,聽說女廠長是一個中年、漂亮而獨身的婦女,便來了興趣,非親自出馬不可。當拉奇柯夫認出這位落落大方的女廠長就是十六年前的卡捷琳娜時,他又一次震驚了。他悔恨自己當初拋棄了她。但他還存有希望,他們不是還有個孩子嗎?也該十六歲了。卡捷琳娜受不了他的糾纏,便同意他在當年分手的街心花園那張長椅上會面。
拉奇柯夫獻上一束鮮花表示他的愛,又提起當年他不肯承認的孩子。可卡捷琳娜斷然回絕他,「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女兒沒有關系,現在要和另一個人結婚了。」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卡捷琳娜忙碌了一天,很疲勞,真想好好休息一下,果沙已經為她在家裡准備好了晚飯。亞歷山德拉和她的男朋友尼基塔在爭執。不一會尼基塔走了。果沙發現亞歷山德拉神色不對,一問才知道,亞歷山德拉原先的男朋友為了爭風吃醋,叫了七個小夥子來揍尼基塔。尼基塔現在就是去赴約的。果沙立即叫了兩個工人同亞歷山德拉一起趕到約定地點。果沙等三個工人用拳頭制止了這場群架,隨後又進行調解,並要小夥子們保證下不為例。
尼基塔和亞歷山德拉為此十分敬佩果沙。在回家路上,亞歷山德拉問果沙為什麼不繼續上進,當個領導?果沙認為,幸福不在於職位的高低,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自由和受到尊重。
他倆到家,卡捷琳娜知道這事後不以為然,她認為,亞歷山德拉已經長大了,應當自己來處理由於態度不嚴肅而引起的麻煩。而果沙也不該用拳頭去懲治人,說理比拳頭更有力。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拉奇柯夫居然來訪。卡捷琳娜出於禮貌,便把他讓了進來。拉奇柯夫故意向大家談起在卡捷琳娜的廠里拍電視一事,果沙聽了很想看看。拉奇柯夫趁機邀請果沙第二天到電視台去看。
兩個男人走後,卡捷琳娜心情極為復雜,久久不能平靜。她知道果沙看了電視,他們的關系將會起變化。她頓時失去了控制。她告訴女兒,那個拉奇柯夫是她生身父親。她自責自己一生中有過兩次欺騙。第一次欺騙,她付出了十六年艱苦生活的代價,這一次將失去果沙真誠的愛。當然,對拉奇柯夫這個不懂愛情、不懂生活的男人,欺騙不欺騙都是一樣。他要的是教授的女兒,當廠長的女人,而不是鄉下姑娘、紡織女工,即使與他結婚,日後也會被他拋棄。但對果沙這樣的男人,欺騙對他是不公正的。
果沙果然不再露面了。卡捷琳娜痛苦不堪,最後朋友們都不得不到她家裡來安慰她。柳德米拉對她說:「別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現在不該哭,而該行動。」
尼古拉讓她們去卡捷琳娜家等,他去找果沙。果沙正一個人在家借酒澆愁,尼古拉伴他喝酒,藉以表示同情,最後說服了果沙,把他帶回卡捷琳娜家裡。而卡捷琳娜及她的朋友們正焦急的等待著他們的歸來,當尼古拉帶著果沙回來後,果沙進入了卡捷琳娜所在的房間,那一刻,似乎整個世界的空氣都凝固了。
朋友們快速離開,只剩下三人在飯桌上共進午餐,卡捷琳娜為果沙舀了紅菜湯,深情的望著他,眼裡,不知是喜,是激動,還是失而復得後的無限感嘆。
影片有不少動人的地方,尤其是貼近生活的教材,在那假大空的年代顯得非常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