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老電影野草閑
擴展閱讀
英雄虎膽老電影倫巴舞曲 2024-11-08 17:48:43
電影動漫龍貓 2024-11-08 17:41:30
港劇酒吧類電影大全 2024-11-08 17:30:16

老電影野草閑

發布時間: 2024-11-08 15:24:47

㈠ 電影插曲的中國的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經典電影插曲目錄熬包相會1953影《草原上的人們》插曲 《草原牧歌》1953年 電影《草原上的人們》插曲 《緬桂花開十里香》1955年 電影《神秘的旅伴》主題歌 《讓我們盪起雙槳》1955年 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 《草原晨曲》1956年 電影《鋼城曙光》主題歌 《我的祖國》1956年 電影《上甘嶺》插曲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1956年 電影《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小燕子》1957年 電影護士日記》插曲 《九九艷陽天》1957年 電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共產兒童團團歌》1958年 電影《紅孩子》插曲 《人說山西好風光》《幸福不會從天降》1959年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插曲 《蝴蝶泉邊》1959年 電影《五朵金花》插曲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1961年 電影《英雄小八路》主題歌《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 電影《洪湖赤衛隊》插曲 《娘子軍連歌》1962年 電影《紅色娘子軍》插曲 《心想唱歌就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世上哪見樹纏藤》《採茶山歌》1962年 電影《劉三姐》插曲《送別》1962年 電影《怒潮》插曲 《誰不說咱家鄉好》1963年 電影《紅日》插曲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1963年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歌 《懷念戰友》1963年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 《唱支山歌給黨聽》1963年 電影《雷鋒》插曲 《學習雷鋒好榜樣》1963年 電影《雷鋒》插曲 《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1964年 電影《阿詩瑪》插曲《英雄贊歌》1964年 電影《英雄兒女》插曲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1965年 電影《地道戰》插曲 《大江東去浪淘沙》1966年 電影《大浪淘沙》插曲《滿懷深情望北京》1974年 電影《創業》主題歌 《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1974年 電影《青松嶺》主題歌 《紅星歌》1974年 電影《閃閃的紅星》主題歌 《映山紅》《閃閃的紅星》主題歌 《紅星照我去戰斗》《閃閃的紅星》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1975年 電影《海霞》主題歌 《西沙,我可愛的家鄉》1976年 電影《南海風雲》插曲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1978年 電影《黑三角》插曲《莫讓年華付水流》1979年 電影《莫讓年華付水流》插曲 《雁南飛》1979年 電影《歸心似箭》主題歌 《我愛你,中國》1979年 電影《海外赤子》插曲 《我們的明天比蜜甜》1979年 電影《甜蜜的事業》主題歌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1979年 電影《甜蜜的事業》插曲 《絨花》1979年 電影《小花》插曲 《妹妹找哥淚花流》1979年 電影《小花》插曲《大海啊,故鄉》1979年 電影《大海在呼喚《知音》1979年 電影《知音》插曲 《啊,故鄉》1979年 電影《廬山戀》插曲 周威詞 呂其明曲《駝鈴》北影1980年 電影《戴手銬的「旅客」》插曲 《少林,少林》1980年 電影《少林寺》插曲 《牧羊曲》1980年 電影《少林寺》插曲

㈡ 豆瓣9.0分神作,38年過去,我們再沒有拍出如此干凈的電影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每當李叔同創作的這首 《送別》 的旋律響起,總能勾起人的無限回憶。

很多人評論這首歌: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朴樹曾經在一次表演中,唱到這首歌時痛哭不止,曲未盡,他就已經崩潰。

而讓這首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旋律的,則要歸功於一部38年前的國產老電影

影片沒有華麗宏大的場面,沒有精美的服裝道具,卻憑借著清新朴實的故事和雋永動人的情節,而成為治癒幾代中國觀眾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仍舊被視為:

中國影壇最好的詩意電影,沒有之一!

影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 9.0 ,好於 97 %的劇情片,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8年前的經典電影!

《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影片上映於1983年,由上影廠出品。

電影改編自女作家 林海音 的同名短篇小說,由第四代大導演 吳貽弓 執導。

影片在當年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三項大獎,同時還走出國門成為改革開放最早一批在國外獲獎的作品,先後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1984年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原著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女孩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細膩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文字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

導演吳貽弓在1981年意外看到了這部小說,當即就被小說所打動,他曾說過:

小說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

隨即吳貽弓著手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分別是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 《爸爸的花兒落了》 ,改編的時候,吳導刪去了部分情節。

但即便未能拍出小說的全部內容,但影片對於原著的情節忠實度卻非常高。

電影和原著一樣,以小女孩英子的第一視角展開講述,借用她稚嫩又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情冷暖與人間酸楚,雖然英子小小年紀,卻道盡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整部影片不刻意悲傷,也不故作煽情,完全秉持了散文詩一樣的恬淡風格。

二十世紀20年代末的北京城,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

每年秋天開始,往北京運煤的駱駝隊,都要伴著駝鈴聲悠悠地進城又出城。

早晨,城南一條胡同口的水井邊上,附近的積水都凍出了冰碴子。

駝隊又像往常一樣,來到胡同里的一戶人家卸煤。

主人家姓林,有個六歲的女兒叫 英子 ,從小長在胡同里,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看著停在家門口的駱駝,獃獃的表情和大口咀嚼草料的神態。

穿著大紅棉襖的英子也忍不住學起了駱駝的神態來,她問父親:

駱駝為什麼都要掛個鈴鐺?

父親解釋,駱駝怕狼,人給他掛上鈴鐺,狼聽見鈴響,知道有人在保護駱駝,就不敢侵擾。

這自然是大人的說法,可對於人小鬼大的英子來說,經常對問題有著自己的想法。

她認為駱駝有大大的腳掌,走在沙漠里沒有聲音。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父親對於女兒的想法不置可否,只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好!

在英子家對門不遠,有家惠安館,住在館里的有個叫 秀貞 的姑娘。

她梳著一頭大辮子,每天總是痴痴地倚在門口,嘴裡時不時地喚著「小桂子」的名字,附近的人們都叫她瘋女人。

英子對秀貞產生了好奇,可大人們都不允許她接近秀貞。

尤其家裡的僕人宋媽,每回都告誡英子:

你就不怕惠安館的瘋子?

膽大活潑的英子卻反駁說:

她每回見了我,都對我笑呢!

回家路上,恰好碰到警察「 出紅差 」的隊伍,人們都在圍觀叫好,當熱鬧來看。

英子並不懂這種舊時老北京處決犯人的說法,更不懂為何圍觀的人要拚命叫好。

之後,宋媽帶英子去了附近的油鹽店,店裡的伙計正在難為一個和英子同齡的小姑娘,非要讓小姑娘唱一段小曲兒才把醬賣給她,英子氣不過,主動奪走了醬遞給了她。

後來,英子又見到了女孩在胡同口的水井打水,才知道小姑娘也住在附近,叫 妞兒

英子主動邀請妞兒來自己家玩,可妞兒卻不敢,她害怕英子家對門的瘋女人。

英子回屋又碰上了蹲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大著膽子問:

小桂子是誰?

秀貞帶著英子進屋,指著牆上的年畫娃娃說:

看看我的小桂子長得多胖啊!

秀貞的父親在屋外聽女兒又在說起這些事,當即罵道:

別說了,也不害臊。

英子回家見宋媽和附近賣洋火的老婆子在一起嘀咕,似乎說的就是秀貞的事情。

宋媽看到英子過來就不再言語,可古靈精怪的英子,早就知道大人們在議論秀貞的丑聞。

原來,秀貞曾愛上了一個來城裡讀書的大學生思康,兩人私定終身,可後來這個大學生被抓走,再也沒回來,而秀貞那個時候已經懷有了身孕。

秀貞後來生下了個女兒叫小桂子,家裡覺得丟人就被把孩子丟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

打從失去愛人和孩子後,秀貞就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轉年到了春天,天氣暖和起來,英子已經到了要入學的年齡。可她沒事還是經常找附近的妞兒玩耍,有時也會去看看瘋女人秀貞,日子就這樣慢悠悠得過著。

有時英子會看到一些大學生來家裡找父親交談,母親總勸說父親不要跟那些人來往太深。

可是父親卻說:

那些都是了不起的新青年啊!

母親接著父親的話題說:

哎,聽說惠安館那個瘋子的男人也是……

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住,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

在一旁練字的英子聽著父母的竊竊私語,隱隱約約知道了什麼,但又不太說得明白。

只是覺得,大人們的世界好像總是很神秘。

後來,英子再去惠安館看秀貞,秀貞有時會斷斷續續地回憶起一些片段,並提到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塊青色胎記,還叮囑英子:如果以後看到小桂子,一定要讓她早點回家。

夏天,英子在胡同里玩耍,見到了妞兒和一個帶著胡琴的瘦高男人走在一起。

英子主動打招呼,可妞兒卻被身後的男人催著走離了胡同。

英子知道,男人是妞兒的父親。

見妞兒不理自己,失落的英子走到了惠安館,秀貞見她來,熱情地招呼她。

還用自己養的指甲草加白礬搗碎,給小英子染了紅色的指甲,秀貞一邊塗一邊回憶說:

思康他最喜歡我染的紅指甲……

當晚回到家,妞兒突然來找英子哭訴,妞兒經常父親毒打,以至於渾身都是傷。

英子不理解,為什麼父母會如此狠心?

可妞兒卻哭著說,自己並非現在的父母親生的,而是被撿來的。

沒過多久,一個雨夜,妞兒悄悄從家裡跑了出來,她告訴英子,自己忍受不了養父母的毒打,想去找親生父母。

她聽家裡人說,自己是在城門那兒被撿來的。英子猛然想起之前宋媽和賣洋火的婆子的對話,於是又看了妞兒脖子後面,果然有一枚青色胎記——這才確認她就是小桂子。

妞兒不明就裡,英子於是拉著她來到惠安館。

秀貞見到了過來的妞兒,當即抱住她,口中念叨著:

我苦命的小桂子,你終於回來了!

這時,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秀貞於是趕緊給妞兒穿好新衣服,嘴裡說著,咱們得坐八點五十的火車去天津,到天津坐大輪船,一塊找你爸爸去!

收拾完行李,看著眼前的妞兒,秀貞忽然又停下,問眼前的妞兒:

你怎麼不叫我呢,叫我一聲媽。

英子也不理解妞兒到底相信了秀貞是她的母親,還是因為被從未感受過的母愛所感動,居然真的叫了一聲媽,兩人連夜冒著大雨坐上了黃包車離開了胡同。

英子被大雨淋得發燒起來,反應過來時,已經攔不住住秀貞和妞兒,就倒在雨里。

街上的報紙後來報道了一條新聞說:

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在鐵路附近發生了意外慘死。

當英子再次醒來已經是在醫院里,醫生說她因為發燒昏迷了很久,差點急壞了爸媽。

出院以後,英子舉家搬到了新簾子胡同,英子也進了附近的廠甸小學念書。

她再沒見過秀貞和妞兒,可她總會忍不住想起她們。

一天下午,附近胡同里有三個男孩在踢球,有人把球踢進了附近廢棄院落的草叢里。

傳聞這座宅院鬧鬼,男孩們都不敢進去撿球,只有英子不害怕,主動走進草叢里。

在草叢里,英子意外發現了一隻精巧的自鳴鍾,還有一個銅茶盤。

此時男孩們叫英子趕緊出來,英子就把東西都放回去,也沒顧上找球就跑出了草叢。

回家後,父親和母親交談中提到,胡同口張家遭了賊,被偷走了一座自鳴鍾。

英子聽在心裡,她想起了下午在草叢里見到的東西。

第二天傍晚,對小偷產生好奇的英子又去草叢里找那些東西,結果見到樹下蹲著個人。

英子嚇了一跳,好在男人看來沒有惡意,隨即掏出一個皮球問英子,是來找這個的嗎?

英子接過球,卻又主動大著膽子跟他說話,見他一直蹲在地上就問:

你是來這兒拉屎的吧?

男人倒也不臉紅,聽完哈哈大笑地答應著。

見英子毫無顧忌的和自己說話,天真無邪,於是男人便敞開了心扉,主動跟她攀談起來。

得知英子在廠甸小學念書,男人便興奮地說,自己弟弟也在那兒念書,而且學習很好。

英子對男人產生了好奇,她回到家並沒有告訴父母見到男人的事情。

此時附近的警察正在挨家挨戶地上門調查,詢問是否遭遇竊賊或是見到可疑人等。

第二天下午放學,英子又主動來到這片草叢,見男人果然蹲在這里,便又交談起來。

這次男人說了很多:

自己弟弟學習好,可自己做哥哥的卻沒本事,沒法供養弟弟上學讀書,我走了這一步,也是沒法子。我媽和弟弟都不知道,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說完不等英子回答,懺悔的男人居然抱頭痛哭起來。

英子其實不懂男人的話,她想安慰男人,只是說:

我不懂……人太多,我分不清。

隨即英子又說:

我們的課文里有一課《我們看海去》,可我沒看過海,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

男人聽完卻似乎想通了,他收起淚水回答英子:

將來總有一天你會分得清的。

隔天放學後,英子又見到警察出紅差的隊伍,抓的都是一些年輕大學生。

回到家,母親又在嘮叨父親:

今個兒又在槍斃學生了,你還招他們,怪嚇人的,讓人看見怎麼辦?

父親只說母親不懂,之後英子又常常見到父親悄悄掏錢給那些來家裡的大學生。

後來,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課堂上學生們唱起了一首《送別》。

英子偶然發現,那個得了第一名的學生的哥哥就是那天草叢里見到的男人。

英子發自內心地替男人感到高興。

不久後,廢棄宅院來了很多警察,街坊們都在傳說,便衣抓到了盜竊的小偷。

聽說抓到了小偷,英子很擔心草叢男人,於是趕緊出門去看,結果看到了警察剛好押著男人從胡同口路過。

男人回頭看了英子一眼,面帶微笑,可英子看了內心卻說不出的難過。

他的眼睛裡止不住淚水,因為她知道, 自己又一次失去了剛認識不久朋友 。

轉眼又到秋天,英子的父親突然罹患重病,經常往來於家裡和醫院之間。

宋媽也讓英子代筆寫了一封家書,說自己一切安好,但是很想念兒子小栓子,希望讓鄉下的丈夫馮大明能夠帶著孩子來城裡一趟。

可後來有一天放學,英子見到宋媽哭得很傷心,問了母親才得知真相。

原來,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狠心賣給別人。

宋媽心痛卻又沒有任何的辦法,只有默默地哭泣,彷彿一夜之間老了很多歲。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很早,父親的病也越來越嚴重,必須長期住在醫院里。

英子放學後,帶著成績單來醫院里看望父親,想讓父親高興高興。

因為自從父親住院以後,母親一直不讓英子來醫院,說是父親的肺病會傳染。

可英子還是忍不住想念父親,於是私自來醫院看望,

病床上的父親很憔悴,他回憶起自己上次打了英子的事情,於是就問女兒還記得嗎?

英子回答:「 父親打得好疼,想忘也忘不掉。

父親愧疚地問:「 還恨爸爸嗎?

英子懂事地回答:「 不恨。

轉年秋天,在楓葉飄落的時節,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英子一家人。

母親要帶著一家人離開北京,臨行前,一家人在父親的墳前告別,久久不願離去。

之後,宋媽也告別林家獨自回到了老家,成了又一個消失在英子生命里的過客。

英子和母親、弟弟一起坐著馬車漸行漸遠,只有英子獨自向後張望著。

她想再多看一眼,因為她知道,自己將要離開從小生活的城南。

她想記住這里的一切,記住那裡的所有人,記住這兒的秋天,記住這兒的離別……

作為一部拍攝於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城南舊事》沒有採用常規的故事片結構,影片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導演只是非常細致地勾勒了舊 社會 老北京一座胡同里的瑣碎日常生活, 故事看似普通平淡,卻用詩意的影像於無聲處展現了紛繁復雜的老北京風情畫卷

整個故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視角來審視復雜的成人世界,善良女子秀貞的失孤、為了供養弟弟讀書的小偷的被捕、淳樸勤勞的女傭宋媽的家庭慘劇、一生純良和善待人的父親的病逝,乃至於電影僅僅只是側面刻畫和鋪墊的學生運動與 社會 激盪變革,如此多的故事線索,為影片填充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整部電影宛如一首略帶感傷的講述回憶的散文詩,在抒情與回憶當中折射當時整個 社會 的人情百態。 生於書香門第的英子雖然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卻也在經歷著不斷的告別與失去;當小小年紀的她,開始被迫理解身邊那些過去不懂的事情之後,成長的殘酷代價讓英子一夜長大,童年也就真的一去不返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不斷地經歷失去與離別,而這正是影片最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影片的女主角英子的扮演者 沈潔 ,是導演吳貽弓意外發現的小演員,出演電影時年僅10歲。電影播出後,不少觀眾稱沈潔是「 中國電影眼睛最清澈的女孩 」。

就連原著作者林海音也盛贊說:「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子 」。

說到這里,再來說點題外話,《城南舊事》上映之後果然大獲成功,但其實影片拍攝時並未取得版權。一直到後來,林海音的兒子夏祖焯先生來到大陸,得知母親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他只象徵性地拿了一美元稿酬,之後電影被引進台灣上映。

1991年,林海音先生來大陸訪問,才特意見了當年電影的主創人員,並感謝他們將自己的小說給還原在銀幕上,由此傳為一段佳話。

電影另一大成功的地方,無疑是片中所呈現的濃濃煙火氣。看過電影的人,想必都會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 北京城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所有的場景在蕭條陳舊中卻帶著一種明媚暖意,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據說電影最初的投資只有29萬,但劇組為了還原小說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風貌,於是採用棚拍搭景的方式,片中的胡同、街道,包括影片中「小偷」躲藏的那塊草地,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們按照1:1的規模實景搭出來的。

外景搭好後,導演吳貽弓卻不著急開機拍攝,反而等了好長時間才開拍,目的就是要等這個再造出來的「北京」慢慢變老。果然, 幾個月過後,當屋檐上的草籽變成了幾撮隨風搖曳的野草,當落寞院子里的假樹樁經風吹雨打後有了舊的模樣時,林海音筆下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便生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以致當年很多觀眾看了電影後還以為這部影片是在北京拍攝的。

由於前後籌周期過長,電影拍攝過程中一再超支,由原定的預算翻了一倍,成本達到了57萬。但也正是當時的電影人精益求精的態度,才造就了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遺憾的是——

在如今商業至上的華語電影市場,我們卻再也拍不出如此純粹干凈的電影了!

㈢ 想找阮玲玉和金焰的電影

(默片)桃花泣血記-1931

監制 : 羅明佑
製片主任:黎民偉
導 演: 卜萬蒼
編 劇: 卜萬蒼
攝 影: 黃紹芬
布 景: 趙扶理
主 演: 金焰 阮玲玉
上 映: 1931年
地 區: 中國大陸
出 品: 聯華影業公司
顏 色: 黑白
聲 音: 無聲
時 長: 89分鍾
類 型: 劇情片

影片簡介:
牧場主金夫人攜子德恩下鄉視察,牧 人陸起夫婦殷勤招待,其女琳姑與德恩兩小無猜,相嬉相

愛。金夫人重門閥,不許其子與牧女交遊。數年以後,琳姑盈盈長成,又遇金夫人偕子 下鄉。琳姑以門

第懸殊迴避德恩,德 恩力主愛情不分貧富,並邀其入城游 覽,形影不離,情同夫妻。金夫人慾 為德恩

論婚某世家之女,遂逐琳姑還 鄉。德恩不舍,別營他屋安頓。不久 ,琳姑懷孕,促德恩實告其母,以

舉 行婚禮,德恩懼母,誆而慰之。時琳 姑母患病,陸起至金家尋女,金夫人 察知真相後大怒,軟禁德

恩,逐走琳 姑,並將陸起解僱。陸起攜琳姑回家 ,妻已死去。牧場因陸起解職,劫牛 賊聚眾劫牛,陸

起挺身而出,被賊眾 以石灰燒瞎雙目。時琳姑已育一子, 體弱多病,無錢醫治。鄉中一老者欲 乘人之

危,謀娶琳姑,遭琳姑拒絕。 一天,德恩獲知琳姑病危,不顧母親 阻攔,下鄉看望,時琳姑已經彌留

。 琳姑死後,金夫人痛自悔悟,下鄉賠 禮,並親自攙扶陸起,德恩抱著嬰兒 ,一同哭祭於琳姑墓前。

《桃花泣血記》將金焰與阮玲玉的黃金搭配發揚到了極致。上海最早的電影評論媒體《電聲》報在

1932年舉辦了首屆「電影皇帝」評選活動,金焰憑《桃花泣血記》被當仁不讓地推上了「電影皇帝」的

寶座。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

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桃花泣血記》片首語

一個命若桃花的女人

金百萬家的佃戶陸起喜得一女,取名琳姑。一家三口,耕作放牧,盡享田園之樂。

每到黃昏時刻,放牧歸來的陸起便趕著牛車去接在田裡耕作的妻子和女兒。回家的路上途徑一

片怒放的桃花林,這日,女兒琳姑忽然哭鬧不休,父親便折了一枝桃花,逗弄女兒。母親懷抱里的琳姑

看見桃花竟然停止了哭鬧,回家後,母親便把這枝桃花栽種在家門前,希望琳姑能像小樹一樣茁壯長大

。花開的鮮艷與落英繽紛從此就與這個女子的坎坷命運連在了一起。影片中,導演卜萬蒼以桃花喻美人

,自古桃花多薄命。女主角琳姑的扮演者阮玲玉身穿土布衣,頭包花頭巾,純朴中透著鮮花般自然的美

,並用桃花把貧窮的牧羊女凄慘的命運與農村純朴清麗的風光聯系在一起,使影片具有了一種難以言喻

的詩意的品格。

一段凄美如常的愛情

琳姑隨門前的桃樹一同長大,當滿樹桃花怒放時,琳姑長也到了豆蔻年華。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成長

的煩惱:德恩少爺是金家獨子,是琳姑兒時的夥伴,兩小無猜的年紀是完全沒有門戶之見的。但當已是

翩翩少年的德恩再次出現在盈盈長成的琳姑面前時,兩人面對的是一個鄉下姑娘和一個富家公子之間巨

大的差距。當德恩被琳姑不同於城裡姑娘滿身脂粉氣的清麗脫俗吸引時,琳姑的悲慘命運就此開始。門

第懸殊的愛情,必然是被質疑、被阻礙、被破壞的,本片最後也免不了這陰陽兩隔的結局。

這樣反映封建制度下因門戶之見導致愛情悲劇的影片在以「教化社會」為宗旨的早期中國電影中不

乏其例。同是阮玲玉主演的影片《野草閑花》也是這樣一部影片,但是由於過於單純表面的破除封建婚

姻觀念的主題,《桃花泣血記》和《野草閑花》在後來的過於政治化的批評語境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

視。

一個略顯陳舊的結局

導演在影片高潮時刻,明顯的使用了「最後一分鍾營救」的剪輯技巧。彌留之際的琳姑,掙扎著不

想閉上眼睛,想再見愛人最後一面,想知道愛人是否騙了她;得知琳姑病重,德恩沖破封建思想最後的

樊籬,推開緊緊守住門口的母親,向愛人家沖去。琳姑一聲聲的嘆息,德恩鄉間土路上磕磕絆絆的奔跑

,不停的交叉剪輯,讓這條本就不順利的路之盡頭更加遙不可及。德恩在路上每摔一跤,就多賺取觀眾

一份同情,就讓觀眾在心裡多一份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盡了最大努力的德恩趕到琳姑病床前時,愛人已經閉上了眼睛,雖然心裡還有無數的不舍與不甘,

但是命運已經讓他們今生無法再續這段「桃花緣」了。

桃花瓣如淚珠般戚戚然落在琳姑的墓前,不免讓觀眾有慘慘淡淡的感覺,但是導演並沒有把佳人已

逝導向一個完全的悲劇結局。琳姑的墓前,金太太滿臉悔意,為琳父擦拭思女的淚水,德恩少爺抱著他

們的孩子,把影片引向一種近似「團圓」的結局。這樣一種煽情的敘事,加之團圓的結局的敘事模式,

被鄭正秋所開創,在早期中國電影中一以貫之,並成為其票房成功的有力保障。

一顆芳華絕代的明星

阮玲玉可謂芳華絕代,默片時代唯一可以與「電影皇後」蝴蝶並駕齊驅的電影明星。短暫的電影生

涯塑造了無數經典人物。阮玲玉用自己的悲劇以演繹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

如果說導演孫瑜是阮玲玉的授業恩師,是他教會了阮玲玉如何演戲的話,卜萬蒼應該說是阮玲玉從

影生涯的伯樂,是他發現沒有經過任何錶演訓練的阮玲玉的天生秉賦,並大膽起用其主演了《掛名的夫

妻》。雖然當時明星公司沒有足夠的重視阮玲玉,才子佳人,鴛鴦蝴蝶的角色也並不適合阮玲玉,但畢

竟給了她一個走進電影界的機會。

《桃花泣血記》是卜萬蒼與阮玲玉的又一次合作。導演十分善於表現鄉村生活,《桃花泣血記》全

片以鄉村作為背景,是一部純粹中國色彩的影片。大力提倡「國片復興」的羅明佑對此十分賞識。在《

桃花泣血記弁言》中曾說:「國片編制,情節景物,多被歐化,識者譏之久矣,然而積重難返。本片欲

一除舊習,情事景物,處處皆以表現我民族之顏色,如西服器用,皆被廢除,與此一端,可見其意。」

《桃花泣血記》在題材與故事上雖然都無多大新意,但在鏡頭的運用和構圖上,導演都極其精到嫻

熟。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雖仍然多是固定機位的,但是已出現非常豐富的景別變化,並且出現了非常流暢

的運動鏡頭,傍晚陸家三口回自家小院時,鏡頭從進門開始一直跟隨著慢行的牛車,牛車在院里轉彎,

停穩,然後陸起下車到抱起女兒停止,並且鏡頭從全景推成了中景。此外,在琳姑與德恩桃林談情的一

場戲中,為表現二人的生活和經濟地位不同,還使用了上升和下降鏡頭,這在1931年的中國電影中是極

為難得的。

《桃花泣血記》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國第一批運往東南亞的電影拷貝之一。在台灣的放

映也取得極好的效果,台灣為推廣該片,還委請大稻埕兩位辯士(默片解說員)詹天馬和王雲峰為該片填

詞譜曲。該片男主角金焰,更是以此片在1932年上海最早的電影評論媒體《電聲》報舉辦的首屆「電影

皇帝」評選活動中,成為中國第一個「電影皇帝」。

金焰

(1913424191-1983)原名金德麟,原籍朝鮮。父親業醫,因參加民族獨立運動而遭迫害,於1912年攜家亡命到

中國東北,但其父仍未逃過日特的魔爪。金焰生活無著,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勉強讀完初中。家庭的變

故,顛沛的經歷,培養了他的奮發自強的性格,初步接受了愛國民主的進步思想。1927年春,他孑然一

身來到上海,被民新影片公司錄用為表演學員,在《木蘭從軍》和《熱血男兒》兩部影片中擔任群眾角

色。不久,公司緊縮,金焰又被裁員,他只好幫人看管房子以糊口,卻也寫出了他平生唯一的一篇短篇

小說《桔子》。翌年,他加入南國藝術劇社,這是他生活道路上的轉折點,也是他真正從事藝術的開端

。此後,他在田漢的悉心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刻苦磨練,他的演技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莎樂美》、《

卡門》和《回春之曲》等劇中擔任重要角色。接著,又在孫瑜導演的影片《風流劍客》中飾演主角,顯

示出他在表演藝術上的稟賦,而思想上也逐漸趨於成熟。

1933424191年3月22日,他曾參加了上海大光明大戲院抵制放映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的斗爭。一二八事變時

,曾冒著炮火參加前線的救護工作,還發表反帝抗日的文章。1932年,他參加了左翼戲劇家聯盟。其時

,金焰陸續在聯華、藝華、新華等影片公司,拍攝了影片《野草閑花》、《戀愛與義務》、《三個摩登

女性》、《黃金時代》、《母性之光》、《大路》、《新桃花扇》等近三十部。他主演的影片,具有鮮

明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題,富於時代精神,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他正是以其樸素、真摯、熱情的表演

,一洗過去那種油頭粉面、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酸小生式的形象,形成了健康、清新的獨樹一幟的風

格。由於金焰積極投身於進步的、革命的影劇活動,招致國民黨反動派忌恨,曾發出警告以示恫嚇,並

被列入通緝名單,但金焰仍不畏縮,終因他在社會上的名聲太大,敵人未敢貿然下手而倖免於難。

抗日戰爭前夕,他滿懷愛國熱忱主演《壯志凌雲》,喊出了「我們要抵抗下去」的呼聲。抗日戰爭爆發

後,他頂住了日本侵略者要他出面搞什麼「日中合作」拍片的威脅和利誘,毅然離開上海,先到香港,

後又輾轉大後方,參加了影片《長空萬里》的拍攝和舞台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演出。抗日戰爭勝利

後,回到上海,主演了《乘龍快婿》、《迎春曲》等影片,對當時處於黎明前的黑暗現實予以無情的揭

露,而熱情呼喚即將到來的春天!

建國初期,金焰接連主演了《大地重光》、《偉大的起點》、《母親》、《暴風雨中的雄鷹》等影片。

在建國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中,他參加話劇《大雷雨》的演出。他曾任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上海電影製片廠

藝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第一~五屆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協第一屆常委、第五屆委員,中國影協理事,上海市

影協副主席。1962年因病魔纏身告別影壇,1983年去世。 金焰高大英俊,表演風格朴實自然。夫人秦怡

也是我國著名演員。
======================================
想下載以下免費影視資源嗎?請使用MOFIEL。
mofile衡陽電信網路存儲服務系統
高達1G的免費空間讓你使用 ,134241913424191%免費下載。絕對無死鏈接。
使用教程

免費注冊

注意:注冊時請使用正確的郵件地址
======================================

提取碼
[hide] 5634241915564963645839

你試下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