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東方紅老電影叫家長

東方紅老電影叫家長

發布時間: 2024-11-15 18:22:53

1. 你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還記得嗎是什麼電影

幾十年前,在全托幼兒園,只有禮拜六下午被家長接回家。禮拜一早上回幼兒園。一天晚飯前,老師告訴小朋友們,晚飯後帶大家去看電影。

一人帶個小凳子,坐在大禮堂里,那時候少有現在這么標準的電影院。記憶中第一部電影是紀錄片,原子彈爆炸,那時候不識字呀,後來才知道紀錄片叫《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接著放的是電影《地道戰》。

還別說,從看電影的記憶開始,就和尖端武器、戰爭掛上了鉤。幾十年以來,一直就喜歡看戰爭片。那以前太小了,肯定和大人看過電影,都是什麼電影,完全不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在電影院睡過去的,經常都是迷迷糊糊被大人抱回家,接著睡。

那個年代,能看的國產電影就是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以及鐵道衛士、英雄兒女等抗美援朝的電影。經常看的是新聞簡報,正片前加演,最多一次連看了三輯新聞簡報,記得都不長。都是國內外重要新聞,相當於現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不過,至少都是一個月左右的事情了。

現在,每天在手機上參加《學習強國》的學習,偶爾看一些老電影的片段,裡面可有不少美好的記憶,主要還是掙點學分。

英雄兒女。

謝謝,誠邀!

《玻璃老人》。

那時我還小,還不會走路。

滿大雜院都在傳,今天晚上放電影!

什麼電影?

《玻璃老人》。

很讓人好奇的片名。

今天才網路到,這是一部譯製片,蘇聯電影。

但是網路到的內容三言兩語,語焉不詳——大概這部電影太遙遠太古老。

當時我父母都在外工作,我姑婆和姑母照料我,她們整天奴僕一樣勞動,晚飯後還在家族的廳房裡義務掃盲,教居委會里的文盲認字。

深夜了,她們還在做鞋、織毛衣……,記得這樣夜裡趕活當時被稱為「熬夜」。

她們鄙棄享樂,從不做生,不愛湊熱鬧,所以看戲看電影她們是不去的,卻給我訂了兒童畫報《小朋友》,還常常應鄰居請求,放下手頭正忙的事,給他們朗讀連環畫。

由於《玻璃老人》這片名太吸引人,我吵著要看。

姑婆和姑母輪流背著我,走到離我家很遠的鎮子南端河街西頭的東皇宮——那時鎮上九宮十八廟,僅這河街上,東皇宮旁邊是南華宮,南華宮旁邊是萬壽宮,再往河的下遊走,距萬壽宮約五十米是天後宮,距天後宮二十米是禹王宮。

只記得人很多,光線昏暗,窄窄的銀幕上光影在閃。

姑婆和姑母為了讓我看得清楚,輪流把我扛在肩上,雙手扶著我——現在想來,我倒是騎在她們肩上,如同坐椅子,她們為了我的舒適安全和看好電影,堅持那麼長的時間,卻一定很難受!

那時看電影沒有座位,都站著,直到三十年後有了電影院。那電影院就是原來的禹王宮。

也有抬凳子去的,要早早去佔位置並且一直守到放電影,前面凳子比你高,你就還得站著,人群密密麻麻,最後面的還得站在凳子上看。大家都雙眼越過前面重重疊疊的人頭,一直用翹首盼望的姿勢看那用16毫米電影放映機放映電影的窄銀幕,中途要耐心等待放映員換片。有人怕擠,在銀幕後面看。

而今電影院卻被人買了又暫時沒有修建,長滿樹和草,又被人開墾,種滿莊稼。

曾經放過電影的,還有天後宮——現在是稅務所職工宿舍;還有大操壩——古代士兵操練的地方和處決犯人的地方,後來是醬園廠,現在是幼兒園和小區。

記得萬壽宮、天後宮、禹王宮本來就有很氣派的木建築的戲台。天後宮戲台前面是石板地壩,地壩後面是一級級寬闊石梯,地壩兩邊樓上還有包廂,所以在天後宮放電影、演戲的時間最久,大概三十年。那些宮的戲台前面,也許原來是有座位的吧?

聽說要打造古鎮,要恢復九宮十八廟,很盼望。

(配圖為現在種滿莊稼的電影院——禹王宮)

第一次看電影,是在老家的鄰村場院前,看過一部名字叫《苦菜花》的黑白片,那個小女孩飢餓的眼神至今還留在我的印象中。

大家好!我是星期八影視剪輯,在這里我想簡單的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第一次觀看的電影,那就是

《背起爸爸上學》

真正人生第一部看的電影!

記得那是小學一年級,當時是學校在操場上用老式的放映機放的電影,然後組織

全校的師生一起觀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電影里一個畫面,老父親供不起家裡的一兒一女讀書,轉動取水的瓢來決定,水瓢把手指到誰誰就去上學。

很久沒有在看這部電影了,甚至連名字都記不得了,後來在網上找了找這部片子還真有,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學》,裡面居然還有張嘉譯

這個樣子的......

影片以甘肅慶陽中學生李勇的真實事跡,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農村孩子石娃自小喪母,與父親和姐姐相依為命。轉眼間,石娃七歲,姐姐十二歲,石娃該上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貧,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父親便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學,姐姐則不得不中途輟學。一日,石娃上學路過馬蓮河,河水因暴雨漲起,淹沒了自己的同學,所以自己逃回家逃課3天,被父親打了一頓,後來父親送他去學校,走到河中央石娃卻哭了,所以父親將他背過了河,一路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石娃上初中後,姐姐為給家中節省開支,不得不早早出嫁,並從男方出的的彩禮錢中擠出一些錢來供弟弟上學。石娃刻苦讀書,在全國化學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奪得一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並考取省城師范學校。但此時,父親卻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石娃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決定背起爸爸上學。清晨,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石娃背起父親,帶著簡單的行李,告別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鄉,走上了去省城讀書的路。迎著朝陽,向前走去。一個山區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電影里的那種貧窮真的深深刺痛了我,就是現在我想起來整個基調都是悲涼的。吃不上飯但還是非渴望學習,要好好學習才能有出路。這是時代的烙印,90後應該都是聽著這些規勸和教育長大的。看到這張圖片,還是想流淚......

以上這些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平原游擊隊》(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裡面有句台詞「平安無事啊」讓我記了五十年。

第一次看電影至今難忘。我大概6、7歲,是個白天,我們大隊中學教室放電影。當時教室外面已經圍了很多人,爸爸抱著我穿過人群,把我放在教室窗檯上,我一隻手摟著他的脖子,一隻手扶著牆,趴著窗戶玻璃,透過沒遮嚴的窗簾,裡面有點暗,跟看大戲似的,也擠滿了人,教室前面掛著的大銀幕上,人影動來動去,喇叭里傳出人影說話的聲音,帶著音樂《對世上只有媽媽好》。我那時小,不知道是什麼電影,後來我長大些了,村裡白事放露天電影,聽到熟悉的歌,哭的眼淚汪汪,我才知道電影的名字《媽媽再愛我一次》。

《碧空中的雄鷹》是我兒時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包蘭路上的鋼鐵戰士》是第二部。這兩部電影,就現代人來說,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記得住這兩部電影。看過這兩部電影之後,沒聽說也沒有再看過這兩部電影。看這兩部電影的電影院是:沈陽市和平區沙山街的沈鐵俱樂部。

我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共和國唯一一部由周總理親自導演的舞台大劇。

2. 80年代的一部國產老電影,在長江三峽運行的老東方紅輪船上的故事,片中有峽江的信號台

《等到滿山紅葉時》,吳海燕主演。

3. 求貴港東方紅電影院的老照片

八十年代的???靠。。誰會有啊。。。。有誰回去照他啊。。。。說倒了就倒了。。。整天發大水泡就是這樣了。。。。想想小時候學校組織看電影,看公判,市委那幫大佬都是警車開道到東方紅開會就有點心酸。。。。為什麼就不能留下點什麼呢。。。還有面目全非的棉新街和碼頭那一排民國時期的房子。。。。。4條馬路

4. 你爸爸就那麼正確。你把你爸爸叫到辦公室來我跟他討論討論是什麼電影

出自電影《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這個片段是毛主席女兒李訥讀東方紅,老師批評她對毛主席沒感情,要請家長。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5. 誰有電影《東方紅》相關的資料和信息

東方紅(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影片通過歌舞概括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主義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這部史詩選擇了各個革命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為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這部音樂舞蹈史詩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而創作的。北京、上海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七十多個單位的音樂舞蹈工作者、詩人、作曲家、舞台美術工作者,以及工人、學生、少先隊業余合唱團三千多人,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成功地創作了這首革命史詩。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依照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集。
大凡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對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一定不會陌生,作為建國後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革命歷史的大歌舞作品,《東方紅》以其恢宏壯美的場面,眾多的民族表演藝術形式,在新中國文藝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下面就《東方紅》誕生過程作一介紹,以饗讀者。為了慶祝建國15周年,周總理倡議搞一台反映黨的斗爭歷史,展現毛澤東思想發展過程的大型歌舞作品……1964年,中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克服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在第三個五年計劃建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舉國上下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為了慶祝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黨中央、毛主席決定這年10月1日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並邀請各兄弟黨和友好國家的領導人來華參加。既是慶祝,大型文藝活動當然是少不了的。當時,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協會正籌辦一起規模較大的「北京音樂節」。周總理對此很是關心,當他詳細了解了音樂節籌辦的情況後,經過認真思考,認為辦「音樂節」條件還不夠成熟,不如創作一部表現黨的斗爭歷史,展現毛澤東思想發展過程的大型歌舞作品。中宣部、文化部對周總理的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為總理的建議是可行的,因為在此之前,上海在「上海之春」音樂節期間就曾排演過一部歌頌黨和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大型歌舞節目。而空政文工團、中央歌舞團等文藝團體也先後演過「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以及舞蹈《大刀進行曲》、《飛奪瀘定橋》等節目。此外,在黨的各個革命時期也都產生過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大量革命歌曲和新民歌,把這些節目和相關歷史資料進行選擇和編排,完全可以創作一部表現革命歷史進程、高質量的大型歌舞。
周總理在聽取了中宣部、文化部的研究意見後,經與陳毅副總理商量決定,於7月31日成立以周揚為首的大歌舞領導小組,並將這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定名為《東方紅》。此時離國慶節已不到兩個月了,時間緊,任務重是可想而知的。好在編導和演員都是從各地挑來的頂尖人物,可以說是薈萃了當時國內一流的編導、作曲家、歌唱家、舞蹈家等各類藝術家。編導組以陳亞丁、周巍峙為首,音樂創作組組長是著名作曲家時樂蒙;指揮組組長是著名指揮家嚴良堃,舞蹈編導組包括了以查烈為首的29人。參加演出者達3000人之多,其中有五大軍區的文工團、北京的所有文藝團體,還有數
百名工人和學生業余合唱團的成員。8月12日,所有參演人員在北京進行了動員後便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之中。作為《東方紅》的總策劃、總導演,周恩來為
《東方紅》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忙完了一天的國務之後,都要在深夜一兩點鍾來到《東方紅》劇組,和編導們一起討論,大到指導思想,小到具體詞曲,他都親自參與。
《東方紅》是一部政治性、歷史性都很強的作品,某些歷史事件的評價以及在戲中所佔的份量都不是單純用技術手段所能解決的。如何在大型歌舞中表現黨的誕生、秋收起義、遵義會議這幾次大的歷史事件是周總理最為關心的。他不但要求突出地表現這些事件,還要求在藝術上盡可能完美。「東方曙光」是一場反映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大歌舞,當時尚沒有現成描寫和歌頌共產黨誕生的歌曲。周總理對此很是著急,時任文化部部長的周巍峙為此專門到音樂研究所找到了一首名為《北方吹來十月的風》的歌詞。周總理看了歌詞很是高興,認為它很好地說明了馬列主義傳播和中國革命的關系,也表達了毛主席所說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歷史性結論。而作曲家李煥之參考大革命時期群眾歌曲的風格為這首歌詞譜的曲子也很受周總理的贊賞。周總理還親自為這首歌設計了布景:天幕的左側是光芒四射的馬克思、列寧畫像,在畫像前同時升起兩面旗幟,一面是黨旗,一面是繪有毛澤東青年時代頭像的紅旗。在兩面旗幟的導引下,行進著中國革命隊伍。周總理說,當時代表黨的正確路線的是毛澤東同志,所以決定在紅旗上加上他的頭像。許多看過《東方紅》的人對戲中沒有「八一」南昌起義的場面感到困惑不解。按理,這樣一部反映中國革命的大型史詩,沒有南昌起義也是說不過去的。因為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是我黨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在我黨我軍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寫「八一」南昌起義,當然就不成其為完整的當代革命歷史。其實,創編班子最初也是這么定的,但周恩來卻將它拿了下來……

6. 電影東方紅講了什麼故事

電影《東方紅》,拍攝於1966年,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舞台記錄片,不是故事片。影片選擇了各個革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歌舞的形式,概括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僚主義,從苦難走向勝利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歷程,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的史詩性巨片。

講故事的《東方紅1949》是電視連續劇。參見下面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