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畫電影 » 梁祝動漫電影
擴展閱讀
黃山電影網2o18 2024-09-22 09:27:21
電影里著名的cp有哪些 2024-09-22 09:10:19

梁祝動漫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1 11:44:12

Ⅰ 動畫片《梁祝》觀後感600字

觀後感: 今天終於看了動畫版《梁祝》(Butterfly in Love)先喜後悲、凄美。因為並沒有太多期待,所以今天才看。 雖然《梁祝》看了好幾遍了,電影的、電視的,主要是越劇版的,一部永遠不老的愛情神話,中國愛情中的經典。不論這種愛情是否存在,不管體弱的梁兄是否值得英台託付終身,終究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終於看到國產的動畫《梁祝》,一開始還以為又是美國拍的,因為有點向《花木蘭》。想想美國版的《花木蘭》,雖然好看,也終究是美國拍了我們的經典故事。不管動畫《梁祝》技術如何、效果如何,這不是我關心的,即使關心,我也體會不出來。夾雜了很多時尚言行,誇張的表現著人物的造型(當然也是動畫的特色)。不過覺得借鑒了太多的外國因素。 前版部分很歡暢,兩人一起上課,一起遊玩,洋溢著幸福的氣息。在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中上課的場景,真的是非常唯美;兩人去後山遊玩,景色非常美,柳枝依依,荷葉婷婷,後來避雨時,在巨大的毛芋葉下,很舒心。背景都很美。還有音樂《蝴蝶》和《你是我心中的驚嘆》也很好聽。 而馬家提親後,劇情急轉。最讓我感動的是樓台會那段,還有緊接著的兩人隔牆傾訴、山伯之死,真是讓我感動得不能自控,眼淚就這么出來了。雖然看過幾次,卻依然觸心,無法用言語描述。還有這首詩: 萬丈情絲寸寸碎 尚有何顏對故人 一場好夢匆匆醒 心已碎,意難申 從此不到錢塘路 怕見鴛鴦作對飛 快樂和滿足的眼神,他們是那麼深愛著對方。像這種愛情,是再也找不到了。就算你得到她的人,也得不到她的心。」到這時才說自己錯了,真是可笑。雖然知錯了也好,可有什麼用呢,當初為什麼就不會想到,變化太快了。 樂曲《梁祝》,貫穿著整部劇,因為她和故事本身一樣經典、唯美。她所展現的,是一個傳誦千古的愛情故事,揉合在音樂里的,是一個無法詮釋的夢. 令人遺憾的是情節改了太多了,難道只有這樣才可以滿足動畫要求嗎? 觀後,讓人感嘆,現實中不能存在或許根本就不能容忍這樣純真的愛情,只能去另一個空間——化蝶雙飛。

Ⅱ 梁祝動畫片的影評

聽說收視率很高,買了花樣少男少女盤回來看,結果第二蝶無緣進我的光碟機。這樣的故事,看過相視一笑,難入心底。即便是論情節,我也覺得梁祝書院里的風波比起花樣好看了許多。我喜歡這種清清淡淡的搞笑,不刻意不做作的讓人會心一笑,清淡雋雅,清風古韻,不顯山漏水,卻余韻綿長悠遠,唇齒留香,直入心底。
非常喜歡雙飛這首歌,時常想,音樂究竟是唱者的世界還是聽者的世界呢?有時候很珍視聽音樂時候那種剎那的感動,不願去動筆斟酌而錯過那份當時的感觸,心裡的感受和筆下的畢竟不同啊,或許因為心裡的東西是自己的,而筆下的卻可能是別人的吧。即便是自己的感受,來日看來怕也沒了當初的那絲悸動了吧。初時聽到這首歌,只覺得曲調琅琅上口,曲風幽遠,很古色古香,歌詞哀婉動人,詩情畫意,美得不真實。直到看完下部,再聽此曲,一寸一寸的隱痛,說不出的哀傷。同一曲,在人心確實如此不同。好悲傷好悲哀,這是它給我的感覺,不同於8號當鋪的沉重,有種好不真實的輕飄飄的感覺。一種不屬於塵世的飄忽、泣美、哀柔。打碎了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現實的無奈壓抑,再不能面對現實的醜陋。聽時便想,那樣的清新、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心意相通、那樣的愛情神話是存在的么?時常覺得這世界上必然有另一個自己,只是無緣遇到。如果當真有8號當鋪,我願去交換一個相遇的機會,可是這樣的情這樣的人,獨一無二,何其珍貴,我又有什麼值得拿來交換呢?此時才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匱乏。
陶大叔說,緣份的巧妙,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而在於心靈相通的兩人碰巧相遇。朋友,是兩顆相通的心偶然的碰撞。友情,尚且如此,愛情呢?更甚吧。即便是在封建思想獨霸的古代,愛情仍然沖破了束縛留下了幾朵美麗的印記,一如梁祝。不管那樣的故事有多少渲染的成分,但是那絢爛如流星般的飛弧確是人們心理最美麗的願望。男尊女卑、身份等級,亘古以來,男人和女人仍不停的上演著一幕一幕的愛情,無怪乎愛情至今是熒幕上的永遠主題。是啊,明明毫無牽連的一對男女,竟是為了這個名為愛情的東西,牽牽念年,不離不棄,甚至生死相許。這是友情和親情無法比擬的。愛情啊,當真是無解。
梁祝,是悲劇,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悲劇之首,看著他們相殉化蝶,我哭了。但是我也無數次告訴自己,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不僅僅以另外的方式擁有了彼此,能夠相識相遇相惜相戀,本身就已是難得的幸福。人生,能有一個這樣的人,這樣一段情,何其幸運?
自小聽說過梁祝的故事,對那首經典的曲子更是熟悉,這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我卻不喜歡這個故事,更沒有更多的觸動。在我心底里,這對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太過軟弱。也許死已是人最大的抗爭最大的勇氣,但我真的覺得他們很懦弱,甚至沒有為彼此相守努力過。不過若果真他們逃婚了,怕也就沒有這個故事了,後人也便無從得知。其實我一直認為這個故事再簡單不過,同窗三載,相知相戀,家族門第,難以結發,山伯病逝,英台殉情。這個故事裡,很老套的,我覺得英台是主角。女人,當她愛了,倔強,堅強,決絕,絕戀。試想換過來,如果英台病逝,山伯會否相隨呢?很可怕的念頭,但我有時候會略帶諷刺的問自己。若說這個故事有什麼值得我側目,那麼就該是祝英台了。生死相隨,這就是女人,為愛,是女人的另一生命,因其真,為其著。這份勇氣又與那些所謂的貞潔烈婦之名不同,為的不是聲明,只緣於心底的情。在那個故事背景下,祝英台的殉情之會背上不孝不潔的罪名,死後難得清名,應該無人想到她的死會激起人們心裡的桃花,那麼此舉無疑出於真情,需要勇氣更需要堅定。女扮男裝不為世俗所牽絆,為愛而死,這樣的女子,該是不俗的。而能讓這樣的女子愛上的男人,又該是如何的呢?也該有著不凡的心智吧。
片中的英台,不夠溫柔不夠柔婉,但確是我心中的祝英台,倔強、堅強、獨立、聰慧,善良,才氣縱橫,追求自我,倨傲清高而又蔑視權貴,有著不屈從於現實而又面對現實的勇氣。而這個梁山伯應該說是個完美化的梁山伯。我心中的梁山伯,該是這般謙和、善良、正直,猶如春風白雲,悠悠飄盪著的清風雅韻。片中的男主角更臻完美,彷彿天使般纖塵不染。反過頭去看,發覺早在他二人船上再度相遇,言語之間,已是註定後來的相戀。他們是一種人,用心活著的人,不屬於塵世的人,有著最真的性最摯的情。書院三載,歷歷往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只是更印證彼此的相知。如果再問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不論他們誰先辭世,後者必定相隨不棄。倘若不曾相遇,或許他們會如世人一般別娶他嫁,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只可惜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愛情不是調味劑,而是無法戒除的毒葯,一旦沾染難回原點。
如果梁山伯是那輪溫暖的日,那麼祝英台無疑就是那彎清冷的月。英台是剛中有柔,山伯則是柔中帶剛。在我眼中,英台很堅強,骨子裡溢著一份清傲,是清冷的藍色;而山伯是柔和的白色,梁山伯的個性就像那首詩,抱著出世的心態入世,濟世救人,總泛著最溫暖的色彩。他們兩人是註定相愛的,還記得船上相遇,那句敬其神而非好其色,已然昭示了二人的心意相通。假如沒有梁山伯,那麼英台或許會平靜的求學三載,歸家嫁人,只因她心裡追逐的世外桃源不曾存在,期盼的美好靈魂不曾出現,現實依然是如故。英台身為氏族嬌女,的確沒有一般氏族惡習,但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清傲品性,而她這份品性也正是吸引馬文才的地方。她雖善良正直,但也不可能與貧民打成一片,換句話說,缺乏一個管道去體現她的真她的善。而梁山伯責正是這個管道,藉由他,英台看到了印證了世間的真善美,也是因由他,才使得英台掩藏在清傲背後的真善得以更適度的展現。試想,官兵圍困貿縣,幸有良葯,若英台身為縣令,會否相救?或許,但絕不如梁山伯一般沒有絲毫猶豫。聰慧如英台,她懂得梁山伯的善,或者在知他的同時也印證了她心底最深的想法。英台是處在現實和真善沖擊下的堅玉,山伯不然雜質的光正為其掃除了陰霾,開啟了一扇門。而山伯愛的是則是英台的遺世獨立。八哥有句話說,舍妹向來自專,無人能撼其心志。無論是對馬太守的怒目相視言辭相對,不畏強暴,蔑視權貴,還是特立獨行追求自我,女扮男裝讀書求學,古靈精怪,花招百出,靈動清俊,都再再說明英台有顆堅定的心魂。
說說馬文才吧,他的確是戲中另一個看點。其實這部戲里的看點實在太多,人物的塑造確實豐滿鮮活,那種輕輕淡淡的搞笑方式讓人莞爾,仿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淡雅雋永,回味無窮。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在問,為什麼祝英台不喜歡馬文才而喜歡梁山伯,為什麼祝英台對馬文才那麼絕情。馬文才的個性是桀驁不馴的,是孤僻的,更是孤獨寂寞的,像長不大又死不承認的孩子般的任性脆弱,又像是做給英台的老鷹風箏般的孤傲難觸。如他所言,就算這只老鷹再怎麼凶惡,它不還是攥在手裡,要它怎樣就怎樣,不會有絲毫違背。可惜英台卻不是那個放鷹的人,她要的不是馴服,而是比翼雙飛;不是傾心付出,而是心意相通。同樣對她好的兩個人,對馬文才看似絕情,看似不公平,實際上這便是祝英台,她是忠於感情的人,不會因誰對她好便愛上誰。假若沒有梁山伯或是先遇到馬文才,結果會不同么?在英台和文才一同下山尋找陶淵明的時候,我也私心的希望他2人有些進展的,直覺不討厭馬文才這個人物。但劇情安排沒有,其實後來想想,倒也合該如此。祝英台的個性是強悍堅定的,是震撼人心的,而非旭暖人心。倘若英台有著梁山伯那樣陽光般溫暖的性格,那麼我想馬文才和祝英台必然會有著牽扯不清的糾葛了。可惜,祝英台不是太陽,馬文才愛上的是一輪清冷的月。祝英台不是張無忌,更有著最堅強獨立的心志,情感堅定而鮮明。人們常說愛情是沒有理由的,我卻很不贊成這種說法。在我看來,愛一個人是有緣由的,只是或許這緣由太繁雜厚重,難以表達罷了。愛或不愛有理由,卻沒有選擇。如果可以選擇愛或不愛一個人,那便不是真愛了。當所愛出現,也許現實無奈掙扎沖突接踵而至,但愛卻是無從抉擇的。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愛如影隨形。英台和山伯本質上是相通的,而文才卻與他們「道不同」。總有人說不相同的兩個人才真正相稱互補,如同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前提是這2極有著共同的特質,一塊磁鐵是無論如何吸不起一塊木頭的。無疑,應台山伯和文才有著本質的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文才再如何付出也不可能打動英台。馬文才,是我們這個時代偶像劇里的最佳男主角,有著顯赫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孤高的性情,堪憐的童年,脆弱的心智,難近的性情。這樣的人物,對現代的女孩子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可惜我們都不是祝英台。祝英台愛的正是這個時代沒有的那個傻傻的獃獃的,什麼都沒有的梁山伯。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演員了。其實本人對何潤東、董潔都不感冒,尤其是看過秦王李世民,更覺得何潤東外表實在抱歉,不過身材很好。印象中他都是演那種裝酷耍帥的角色,很難想像他演書生。看過之後不得不承認,他演出了梁山伯大憨、大孝、大仁、大義的形象。誰規定書生就一定要是小白臉,一定是瘦弱矮小?人物如何不在色而在神,演出神才算是成功。這個185公分、有點黑的梁山伯很形象,如同初生的旭陽一般溫暖人心,至誠至孝。也許這個梁山伯不夠帥,但是看罷之後真的一如英台所說,他笑起來好溫暖。這樣的人物或許不符合現代審美標准,但是卻是應合了故事人物的定位。董潔的祝英台很有味道,沒有過多的江南女子的柔美,但是卻多了股子清傲獨立,沒有弱柳扶風的姿態,卻有著金剛難移的心志,就連羞怯都多了份自持。在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敢於女扮男裝求知向學,不理世俗以死相抗,這樣的女子該有這種心魄。至於馬文才,我覺得這是個現代版本。山伯病逝,應台撞碑入墳,以其性格,毋庸置疑。如果英台先逝,那麼山伯大概不會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結束生命,很可能是慢慢將自己折磨致死。而文才呢?他也愛英台,但他會以死相隨么?說到底,山伯和英台之所以生死不離,是因其愛的刻骨,愛的深邃,心神相合。試想一個人如何失去自己的心魂獨立存活呢?而文才和英台卻不是,所以說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看這戲,賺取眼淚的還不是生死相隨,而是為愛求生而不得的悲愴與無奈。或許對他們來說,死是最後的選擇,卻也是最自由的選擇,而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無望的活著,竟也是種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樓台相會和山伯拚命的求生。當山伯倉皇的問著喝了葯會好對不對,讓我再多活幾天好不好,我怎麼也忍不住眼淚。當生為不可得,那份達觀知命進而安撫母親的體貼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梁山伯,或許這個時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離不棄,無論怎樣抗爭怎樣阻止已是定局,他們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紅綾上寫著死當同穴時就已准備好生死相隨了,而她那種無聲的哭泣沉靜的悲愴,沉悲得痛入骨髓。無法言傳的傷痛,無人可撼得堅定,這就是祝英台,與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談。心意相通,無論生死,必然相聚。為彼此求生存,當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靜。所謂的直叫人生死相隨,該是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擁有彼此,生死無懼。那份鎮定那份平靜那份平和與其說是對生活無聲的對抗,不如說是對彼此感情的執著堅定。現實如何,此時早已不在他們之間構成任何障礙,那股無視現實的情感牽系令人不敢逼視。而那正是這個故事開在人們心中的桃花。

Ⅲ 動畫片版的梁祝叫什麼名字啊

就叫梁祝

Ⅳ 動畫片梁祝場景在影片的作用

渲染氣氛,表達愛的深切。
動畫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是由蔡明欽執導的愛情經典影片,2003年上映。影片細膩的呈現了一段唯美徹骨、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主題歌曲:《 蝴蝶》劉若英。

Ⅳ 梁祝的動漫電影用了哪些樂器

既然是交響樂,那麼管弦樂隊的所有樂器都會參與演奏:
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銅管樂器:長號、小號、圓號、大號
木管樂器: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打擊樂器:小軍鼓、大軍鼓、定音鼓、鑔、三角鐵、沙錘等
彈撥樂器:豎琴等
基本的順序:
前奏:長笛,隨後雙簧管進入,接下來就是小提琴,至於全體樂隊的演奏順序就無法一一列舉了,有興趣可以看看《梁祝》的總譜。

Ⅵ 求梁祝動畫電影中的插曲

<蝴蝶>
編曲:李雨寰

人為什麼憑感動生死相許
擁抱前離別後是否魂夢就此相系
人為什麼有勇氣一見鍾情
人海里這一步走向另一段長旅
給你承諾一句如果生命在這秒化

可還我原來天地在相愛的那一季
夢里蝴蝶翩然舞起
我也願意因感動生死相許
擁抱前離別後與你魂夢就此相系
我也可以憑勇氣一見鍾情
人海里這一步走向另一段長旅
給我承諾一句就算生命在這秒化

可還我原來天地我們相愛那一季
夢里蝴蝶翩然舞起
繼續我要我們的愛在明天
繼續就算流淚也在所不惜
有多少四季能浪費在
思念和猶豫後來此恨綿綿無盡期
給我承諾一句就算生命在這秒化

可還我原來天地我們相愛那一季
夢里不只蝴蝶翩然舞起

還有一首:《你是我心中一句驚嘆》
愛原來是這么個模樣近在眼前
卻不一定能夠一眼看穿
過往四處探訪卻總是徒勞而返
只一秒你就輕易的攻入
我心上該怎麼形容我此刻的感想
如果你了解我過往的渴望
當過盡了千帆你還在身旁彷彿是一道曙光
你怎麼知道我還等待情感
當所有人以為我喜歡孤單
是你敲我的門再把我點亮
你是我心中一句驚嘆我
原來比希望更希望在生命中有個同伴把心事都交換
際遇一面海洋
孤單總隨著我飄盪
是不是你就是我的唯一的希望
該怎麼形容我此刻的感想如果你了解我過往的渴望
當過盡了千帆你還在身旁彷彿是一道曙光
你怎麼知道我還等待情感
當所有人以為我喜歡孤單
是你敲我的門再把我點亮
你是我心中一句驚嘆

Ⅶ 誰能告訴我動畫片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叫什麼名字啊我只知道是劉若英和吳宗憲配音的.急啊

直接搜索 動畫版《梁山伯與祝英台》片名: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
英文:The Butterfly Lovers
導演:蔡明欽
編劇:蔡明欽 鄧亞宴
人物造型:蔡明欽
美術指導:高文裕
配樂:陳鋼
配音:梁山伯(蕭亞軒)
祝英台(劉若英)
馬文才(吳宗憲)
類型:動畫
發行:台灣中影公司

Ⅷ 動畫片梁祝的片尾曲是什麼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台灣中影公司聯合打造的影院動畫片《梁祝》,用動畫手法賦予這一民間傳說以現代偶像劇的風格,唯美的畫面更細膩地呈現出這段愛情的浪漫與凄然。尤其是音樂方面,該片運用了大量現代音樂元素,用R&B來挑戰經典,由BAD演唱組說唱一首《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誰》,蕭亞軒劉若英分別演唱主題曲《蝴蝶》與片尾曲《你是我心中的驚嘆》。

蕭亞軒---《你是我心中的驚嘆》

http://www.netandtv.com/newspage/htm2004-1/2004115130440270751.shtml

Ⅸ 急需粱祝動畫版馬文才的圖片

期待已久的數字動畫片《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將很快(1月16號)在全國電影院全面上映,該片的DVD、VCD也將緊隨電影之後全面上市。據發行方介紹,動畫片《梁祝》作為2004新年唯一的動畫片在眾多賀歲片中別具吸引力,而且還特別贈送由劉若英、蕭亞軒和吳宗憲三人演唱的梁祝主題歌MV。雖距電影上映還有一段時間,但《梁祝》動畫片DVD與VCD的征訂量已過百萬便是最好的證明。《梁祝》首輪百萬的征訂量已經創下了國內動畫片的最高紀錄。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已於2003年底的最後一天晚上在台灣影院全線上映,台灣電影公司打出的廣告是「陪你一起,感動跨年」。在精美的電視預告片和畫著蝴蝶滿街跑的公交車的強力宣傳攻勢下,《梁祝》雖是講述的眾人皆知的老故事的動畫片,但還是在新年假期吸引了眾多影迷走進影院,可見古典中國愛情用迪斯尼動畫來演繹的吸引力一點都不比用電影來演繹現代漫畫愛情故事的《地下鐵》遜色。不僅如此,動畫版《梁祝》的上映還給台北帶來了新的商機。據台灣媒體報道,自《梁祝》的預告片開始播出後,一是聰明的花店店主都在花束加上栩栩如生的蝴蝶,從而使花店業績明顯上升;二是台北最近新增了不少動漫輔導班,更有輔導班借機請《梁祝》創作人員講課為噱頭招生,不少動漫愛好者更是多次觀摩《梁祝》,將其視做學習範本准備繪畫類的專業考試。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最早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拍攝成粵劇、黃梅調電影而廣為流傳,究其原因,除了有中國最浪漫凄美的古老愛情故事外,更有陳鋼與何占豪作曲的一曲感人至深的《梁祝》。繼大陸的《寶蓮燈》、好萊塢的《花木蘭》後,如今台灣又將《梁祝》的故事以現代動畫的新風貌呈現。該片歷經數年企劃,投資數千萬,集齊頂級動畫創作人才,以不同的視角與創新的動畫技術重新詮釋東方版羅密歐與茱麗葉,台灣更號稱要以此動畫長片進軍好萊塢與迪斯尼相比。該片的導演蔡明欽說:「許多西方人並不像我們了解《羅米歐與朱麗葉》那樣了解中國的《梁祝》,希望藉這部影片,讓他們知道古老的東方有這樣一部經典浩瀚的愛情故事。」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觀看這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經典愛情故事,製作單位把最早的《梁祝》電影中的黃梅調換成了時下流行的R&B,更請來了吳宗憲幕後配音馬文才並RAP說唱《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誰》,為動畫《梁祝》增添了不少喜劇色彩。當然整部動畫片的重點還是在於表現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深刻細膩的愛情故事上。由蕭亞軒反串代言梁山伯來表現梁山伯的勇氣和真愛,由劉若英演出祝英台來表現祝英台的深情和婉約,動畫片中梁祝的形象更是參考了蕭亞軒與劉若英的原型。當記者問蕭亞軒反串男生時是否降音八個度,蕭亞軒笑說自己本來的聲音就很低,剛睡醒的時候聲音就很像男聲,所以當自己跟他們證明自己是ELVA時,朋友們總會下一跳。不僅配音獻形象,劉若英和蕭亞軒還分別為梁祝演唱主題曲《蝴蝶》與《你是我心中的驚嘆》。除了由姚謙企劃製作的音樂外,影片請來了陳鋼還為動畫版《梁祝》親自操刀,譜寫了《蝴蝶夢》、《十八相送》、《樓台會》、《化蝶》等多處重頭戲的音樂。所以音樂仍是動畫版《梁祝》的一大賣點

整部動畫版的《梁祝》就像現代版的偶像劇,導演蔡明欽希望透過這部動畫片,讓全世界知道在遙遠古老的東方,有這么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影片即將在16號在國內上映,音像製品也將隨後發行。發行方特別提醒想看《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朋友要注意兩件事:一是要有面巾紙,二是要有好的音響。

Ⅹ 動畫片梁祝簡介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足可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莉葉故事媲美。有人聲稱,它是中國古典悲劇的顛峰,最完美地表達了東方男女的純潔忠貞的情感。這個立場就是數百年以來梁祝故事闡釋的主流。

梁祝傳奇始見於唐代的《十道志》和《宣室志》等,盡管文字比較簡略,但五官眉目都已成型。而更為詳盡地敘述其細枝末節的,當推清代俞樾《茶香室四鈔》援引的《祝英台小傳》,它這樣告訴我們說,東晉時代有個女子祝英台,小名九娘,出身於浙江上虞富家,「生無兄弟,才貌雙絕」,父母想要為她擇偶,她卻推辭說,女兒應當出外游學,去尋找真正的賢士。於是就改扮男妝,自稱「九官」,雲游江湖,路上遇到會稽(今紹興)人氏梁山伯,惺惺相惜,於是一同到江蘇宜興善權山的碧蘚岩下搭建書房,刻苦讀書,同居同睡長達三年之久,而梁竟不知道祝是個女子。分手時,祝英台囑咐梁山伯,要他務必在指定日子裡來家裡赴約,他會告知父母,把自己的妹妹「九娘」嫁他,這其實就是以身相許的秘密承諾。

但梁山伯卻因家貧自卑,不敢前往,拖過了約定的日期。於是祝英台父母就跟富豪馬家訂下女兒的婚事。後來梁山伯當了鄞縣的縣長,赴任時途經祝家,查詢「九官」這個人,家僮回答說,家裡只有「九娘」,並沒有「九官」這個人。梁山伯這才驚悟,便以同學友情為由,懇求相見。英台以羅扇遮面,出來作了一揖,僅此而已。梁山伯追悔莫及,思念成疾,竟然不久就病死在任上。

《小傳》進而描述說,第二年英台出嫁馬家,下令水手繞道前往梁山伯的墓地憑吊。抵達時風濤大作。英台在山伯墓前失聲痛哭,大地忽然裂開,英台墜入墓穴,外面僅留下她的衣裙,卻也化作蝴蝶飛散而去。宰相謝安聽說了這個故事,上奏朝廷,皇帝感念英台的忠貞情愛,封她為「義婦」。如今山上杜鵑花盛開的時候,常有大碟雙飛不去,相傳是兩人的靈魂所化,所以世人稱這種大蝶為祝英台。明代陳仁錫的《潛確類書》稱,南齊建元二年,當地人在當年讀書的老宅上建了「碧蘚庵」,刻有「祝英台讀書處」字樣,來紀念這個不同凡響的女性。至此,梁祝悲劇變得情節曲折,委婉動人,已大致完成了其敘事結構的發育過程。

同性戀語法下的梁祝傳奇

然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情感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並不是尋常的 「男歡女愛」。盡管祝英台愛上樑山伯,確乎是女人對男人的傳統愛慕,無須大驚小怪,但梁山伯對祝英台的感情,卻是大有蹊蹺,很值得我們細加玩味。十五年前我就曾撰文,指認它是經過偽飾的同性戀範例,顯示了中國同性戀文化和美學的基本特徵,但這一長期流傳於吳越乃至長江流域的悲劇,同時也是話語誤讀(或掩蔽)的一個範例。從被言說和傳播起,直到在越劇中擴充與定型,「梁祝」一直遭到異性戀話語的闡釋,以致它的真實語義被長期歪曲,並且以後還將被繼續歪曲下去。

梁祝故事之所以遭到誤讀,乃是由於其主要角色是一對男女。消除這一語誤的方式,就是運用同性戀語法對文本展開重讀。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在「梁祝」文本的入口,佇立著梁山伯的英俊身影,他正形單影只地行走於訪學的道路,這時,另一個出門訪學的婀娜「男子」(由祝英台假扮)出現在他孤寂的視界里。這個陌路相逢的「男子」用「他」的秀麗、嬌羞和溫柔,點燃了梁山伯的情火,促使他以「友誼」的名義與之同行乃至結廬共居。他們同宿一室,朝夕相處,感情日益深厚,而梁則在等待一個感情出擊的適當時機。

祝英台化妝成男子後究竟是怎樣的形象,這點可以從越劇《梁祝》中獲得啟示。由女演員扮演的祝英台,盡管一身文士裝束,卻依舊是眉黛含春,從骨頭里散發出女人的嫵媚。但不同尋常跡象在於,這種「娘娘腔」不但沒有觸發梁山伯的反感,反而令他對前者產生了一段非凡的「友情」。

祝英台並未意識到梁的「友情」中所隱含的特殊意味。她私下愛慕著梁,以為只要她還原為女妝,梁一定會加倍欣喜和娶她為妻。在分別之際,她含蓄地向梁山伯發出了隆重邀請,希望他能准時到家裡迎聘她的妹妹(她本人的一個代碼) 「九娘」。這是一個舊時代女子向男人所發出的曖昧而動人的呼籲。

然而,梁山伯並並未如期赴約。他事後對人辯解說,因為家境貧寒,無錢置辦聘禮和婚儀。這顯然是一種推脫之辭。而更符合邏輯的推斷是:他對娶一個女人沒有任何興趣。他僅僅喜愛哥哥「九官」而已。為避免「娶親」造成的「麻煩」,他壓抑下了與祝英台重逢的強烈渴望。他的計劃是先拖過下聘禮的約期,使婚姻成為不可能,然後再登門造訪,以了卻對祝英台的無限思念。但這一舉動嚴重打擊了祝英台。她的父母不容許女兒繼續為一個貧窮弟子耗費青春,決定將其許配給富豪馬家。祝英台找不到任何理由推諉,只能應允這種父母之命。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雙雙「覺醒」

此後的事件發展變得越來越富於戲劇性。當梁山伯在赴寧波當官途中專門前往探視祝英台時,家童聲稱府上只有「九娘」而沒有「九官」,這使梁猛然意識到他犯了一生中最嚴重的錯誤——愛上了一個真正的女子。震驚之餘,他要求親眼見一下祝,以證實家僮的說法。祝英台用羅扇遮著臉腮,出來向他裊裊作了一揖。梁又驚又怒,以為受了莫大的欺騙——這個女人,竟然偽裝成男子欺騙他,把他置為感情的掌上玩物!這再度證實了世上女人的險惡。然而,祝的嫵媚形象卻繼續糾纏和折磨著梁,使之無法從往事的甜蜜追憶和殘酷現實中擺脫出來。盡管擔任縣令符合他大濟蒼生的理想,但致命的精神楚痛,最終竟把他推向了病魔、傷痛和死亡。

驚悉梁山伯病逝的噩耗,祝英台最初的反應是難以言喻的悲傷和悔恨。她把梁見到她「真身」時又驚又怒的情形,當作梁熱戀和追悔的證據。她後悔當初未能及時揭破自己的性別,以致對他心靈造成了無可挽救的致命打擊。但這時一些有關梁山伯同性戀的風聞可能已經斷續傳來。她半信半疑,亦悲亦惱,心情復雜地踏上了出嫁的道路。

為證實民間的傳言,她下令船夫專門繞道清道山,並以風浪太大為由停船靠岸,然後隻身前去祭掃梁墓。從這時到她「自殺」為止,其間一定發生了一些難以啟齒的事情,使她最終了解到梁山伯對她的感情的真正實質。她意識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欺騙和羞辱:她對梁山泊的愛情,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游戲而已。

在梁祝事件的結尾,祝英台肯定是以「失蹤」方式離開我們的。她絕望地留下自己的「綉裙」,並再度改換男裝,向一個我們無法知曉的地點逃亡,從此隱名埋姓,下落不明。
為了對祝英台的失蹤找到一種合理解釋,作為地方富豪的馬家可謂費盡了心思。他們編造大地(墓室)裂開,祝台跌入殉葬的情節,以瞞天過海,欺騙世人。就連國家官員和皇帝都對此深信不疑。在真假奇跡相混的東晉時代,人們可以輕信一切奇怪的事情。我不想對此有所物議。我所驚訝只是,盡管這宗案件破綻百出,但經過近千年的探詢和闡釋,卻至今都沒有人對此提出必要的異議。

「蝶戀花」還是「蝶戀蝶」

在梁祝悲劇的結尾,出現了雙飛不散的大蝶。據馮夢龍《情史》記載,祝英台死後,她的家人在墓前焚毀她遺留的衣物,那些衣服竟在火焰里化成了蝴蝶。當地人稱黃蝶為梁山伯,黑蝶為祝英台。這再度向我們顯示了「梁祝」故事的同性戀語義。

《嶺南異物志》記載說,南海有一種巨型蝴蝶,形狀大如船帆,除去翅膀和腳足,還有八十斤重,味道極其鮮美。這種超級肉蝶如今早已銷聲匿跡,而人們所看見的蝴蝶,只是纖弱而美麗的鱗翅目昆蟲而已,它象徵著人類的自由與歡樂,以及對美麗事物的貪戀。它同時也是男性愛情的奇異代碼。此外,蝴蝶和花(「蝶戀花」)還是男女愛情的對偶象徵。

對於蝴蝶的哲思,最早出現在莊周的寓言里。正是道家大師第一次揭示了這種昆蟲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他們可以在夢的無意識狀態中互相轉化。莊周的蝴蝶夢表達了物體間界限的消解。《搜神記》(《太平寰宇記》所引之版本)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宗化蝶奇案,發生在戰國時代的齊國。當時的昏君宋康王,霸佔了手下官員韓憑的妻子何氏,韓憑含憤自殺,而他的妻子也從青陵台(今山東鄆城)上躍下自盡,宋康王的侍衛急忙去拉她的衣裙,不料那些碎片隨之化成了美麗的蝴蝶。

梁祝故事似乎是何氏悲劇的某種延展,但其語義卻大相徑庭。我們發現,蝴蝶的蛹變過程是意味深長的,它從圓筒形或紡錘形的蛹里羽化而出,暗示著「女人」(幼蟲期的毛蟲)蛻變成了「男人」。祝英台的蝶化(男化),無疑就是針對梁山伯的情感承諾,即在經過性取向的轉變之後,祝最終實現了他對於梁的非凡愛情。這是男同性戀者所期待的偉大時刻。蝴蝶在那個短瞬的時刻里脫穎而出,身上布滿彩虹般的圖案,在花叢里翩然起舞,變得儀態萬方,光華照人。在生命形態的最終階段,它向我們展示了其最燦爛的容貌。

蝴蝶與花的關系,暗喻著男人對女人的愛情,但一對蝴蝶間的關系卻是截然不同的,它要演繹的只能是兩個男子間的愛情。這種情感無疑是難以啟齒的。盡管東晉的宮廷和士大夫社群中流行「男同志」之風,但在一個儒學日益昌盛的時代,要完成對它的敘事,仍然必須藉助轉喻、雙關和借代等修辭技巧。它的語義被含蓄地書寫在比翼雙飛的蝴蝶里,變成一個秘不可宣的啞謎,留待聰明的世人以解讀。

這就是「化蝶」在整個梁祝敘事中的核心價值。我不知道這個完美的結局究竟是什麼人的傑作,但它無疑是整個傳說的畫龍點睛之筆,它躲藏在故事尾部,向我們揭示了整個悲劇的真正本質。

越劇的「女同志美學」

在結構和元素沒有受到任何毀壞的前提下,僅僅變換了一種密碼,我們就獲得了有關梁祝故事的全新版本。這與其說是一次標新立異的闡釋行為,不如說是對梁祝故事的語義還原。正是這樣的民間話語為近代戲曲提供了不朽的源泉,使它充滿著某種迷離的異常情調,並且讓那些尋常的情感文本黯然失色。

盡管有過京劇(《英台抗婚》)、川劇(《柳蔭記》)等各種梨園樣式,但置身於江南民間同性戀的家園,越劇才是講述梁祝悲劇的最佳曲種。1945年,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以後又重新整理上演,在1952年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演員一等獎等,倍得殊榮。1953年,該劇又被拍成首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此完全確立了越劇闡釋梁祝的威權地位。

梁祝故事與越劇與的這種親緣,還因為其演員都由女性擔綱。從「草橋結拜」、「十八相送」、「樓台相會」到「化蝶雙飛」,一群美麗女子演出著男女眾生的痴情故事,圓潤婉轉的舞蹈、軟儂香甜的唱白、低回悠揚的絲竹,把被水鄉環繞的戲台轉換成了純粹的女兒國度。「文革」企圖改造越劇,強迫其納入男性演員,但其結果竟然完全一樣――所有男角都散發出女性的嫵媚光輝。甚至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都不可阻擋地洋溢著女性般纖細柔軟的情調。

越劇的「功績」就是從一個隱秘的角度改造了梁祝故事,把這一「男同志」的哀歌,悄然置換成「女同志」的情感聖劇。梁山伯看起來不是一個男性,而更像是「女同志」中扮演主動角色的T角,「他」逾越了男權文化的界限,書寫著民族同性戀美學的瑰麗篇章。在前總理周恩來的全力支持下,經過《紅樓夢》、《西廂記》、《白蛇傳》、《情探》、《追魚》和《碧玉簪》的不倦打造,越劇已經逼近這種美學的核心。

然而,真正重要的事物也許並不在戲台之上,而是在戲台的四周。一方面是戲曲演員的言說影響了觀眾的言說(傾聽)方式,一方面是觀眾對戲曲話語的強有力的設定,這場圍繞舞台所展開的對話是沒有邊界和終結的,但支配戲曲語法的終級之手肯定不是表演者,而是那些臉龐隱沒在黑暗中的民眾,他們的趣味支配了戲曲。在民眾的指引下,越劇沿著同性戀的方向勝利前進,達到了它們在上世紀中葉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