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宮崎駿的動漫在世界上的地位到底是怎麼樣的 一直喜歡看 基本上每部片子都看過了。
嗯~比他更加大神或者可以與他相比的漫畫家去世了,宮崎駿依然在推出他的新作,所以大家對他還有很多期望。
他的作品讓現代人很浮躁的心和神經安靜下來,所以很多年輕人把他的作品視為珍寶。
像借東西的小人 和 龍貓 都是小女孩的成長故事,圍繞親情說的比較多。情節平淡一點但是值得回味。
千與千尋 和 哈爾的移動城堡也是小女孩的成長故事,只不過圍繞愛情說的比較多一點。
這些故事裡的女主包括魔女宅急便里的奇奇和側耳傾聽里的月島雯都是很可愛,很勇敢,擁有很多美好優點的普通女孩子。很受人喜歡。
其次就是宮老的畫面處理得很美很美,思維非常新奇,像借東西的小人裡面女主的房間就很有特點。
再其次是久石讓的音樂配樂,是另一個亮點,哈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的主題曲非常非常有名,很純凈。
建議樓主多看幾部評價最高的。
但是宮崎駿在動漫屆的地位絕對不是獨孤求敗那樣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愛。而宮崎駿的粉絲為20歲左右或以下的女生偏多。而且畫風還是比較雷同的。
㈡ 貓和老鼠在動畫片里算什麼地位,能和日漫比一比嗎
貓和老鼠:1940年發行至今已經有78年歷史。差不多走過了人的一生。卻依然是能達到無人不知的地步。
大部分的日本動漫作品也是非常優秀的。連載多年甚至十幾年,長盛不衰。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日漫與貓和老鼠,根本沒有一點可以性。
如果非要用貓和老鼠這類型的動漫跟現在的流行動漫比的話。我只能說。貓和老鼠已經站到了無法超越的位置。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附上貓和老鼠在奧斯卡上的獲獎年份名單:
1941 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甜蜜的家》 提名
1942 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耶誕夜》 提名
1943 第1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揚基都德鼠》 獲獎
1944 第1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老鼠的麻煩》 獲獎
1945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靜靜地請求》 獲獎
1946 第18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貓的協奏曲》 獲獎
1947 第1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傑基爾博士和公老鼠》 提名
1948 第20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小孤兒》 獲獎
1949 第21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麻煩的誕生》 提名
1951 第2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傑瑞的遠親》 提名
1952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老鼠雙劍客》 獲獎
1953 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約翰老鼠》 獲獎
2005 第57屆艾美獎 最佳動畫短片 《空手道保鏢》 獲獎
㈢ 《天空之城》在動畫電影里地位如何
《天空之城》是由宮崎駿擔任編劇和導演於1986年上映的一部動漫。這部動漫是宮崎駿的中期製作,可以說已經很成熟了。不論是它的畫風還是它的故事情節都是十分精湛的,在動畫電影里,我覺得它可以是龍頭的地位。早期在各種黑科技以及水平不足的前提下,還能創作出這么漂亮的電影。而且它的畫質也是非常棒的。而宮崎駿老師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而且他的很多作品給人們的感覺都是非常棒的。
㈣ 美國動畫的地位和特點
美國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鮮明的特點。它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引人人勝,特別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多以大團圓結局,悲劇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廣大觀眾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生活中的原形差別不大,大多不大變形,形象優美;動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誇張:大頭、大眼、大手、大腳,成為被世界各國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到了20世紀末,大量運用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更趨逼真形象,達到完美的畫面效果。美國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從1914年的恐龍葛蒂到2002年的小馬王斯皮爾特和怪物史萊克,美國為世界動畫藝術寶庫推出了難以計數的具有各種造型和各種鮮明性格的為全球人稔熟和喜愛的動畫明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與之比肩的。美國動畫片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㈤ 宮崎駿又宣布將退休,怎樣評價其在動漫電影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我認為老宮反復引退也是沒辦法的事兒。目前吉卜力工作室能頂上老宮位置的人幾乎沒有。老宮一引退,工作室就群龍無首了。早年還有高田勛與他齊頭並進,高田勛淡出後只剩老宮隻手遮天(話說高田勛淡出這事兒也很蹊蹺,有誰知道內情的來八一八?)
我自己最喜歡的老宮作品。從技術表現上看是千與千尋,無論是腳本、分鏡、敘事節奏、情感表達,老宮的拿捏都已臻化境,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動畫中也沒那麼明顯的「對立」,而將著力方向指向人物內心和成長。這部電影我看了有十多遍,每次看都津津有味。
從情感代入上看,我最喜歡的是紅豬。這部動畫是老宮個人心境寫照,不矯飾不美化,我能從中感受到老宮的真誠。足矣。
綜上。老宮退休,吉卜力來到關鍵時刻。問題是,再讓老宮繼續工作也不現實,他都72歲了,而製作一部動畫會耗費大量精力體力。讓我們祝福吉卜力好運吧。
㈥ 中國動畫在世界上除了日本是什麼地位
要從革新,創作和生產三方面來說。
從革新方面,法國動畫可以說位於領先地位,英國,比利時,捷克等國家也十分具有競爭實力。現代動畫理論體系的建立大多靠歐洲國家所建立。
在動畫創作方面,美國和日本創作技術水平最高,生產線最為完善且對動畫的推廣意義深遠。各自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在生產方面上,中國和韓國是動畫最大的外包國家。同時印尼,朝鮮,菲律賓,泰國,越南等也接受動畫外包。這些國家同時也在大力發展動畫產業謀求地位。
㈦ 日本動漫產業在世界的地位
日本的動漫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其第三大產業。日本國內的動畫市場不斷擴張,規模已經突破2000億日元,國際市場上日本動漫亦是風生水起展露異彩,2003年銷往美國的日本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日本動漫產業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動漫作品廣泛的社會基礎、運行良好的產品開發投資模式、擁有頂尖級的動漫大師和製作機構、政府的支持等。在繁榮的背後,日本動漫產業的缺陷和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威脅卻制約著它的進一步發展,這主要包括:日本國內動漫創作的空殼化現象、動漫作品的質量良莠不齊、具有將動漫產品成功推向國際市場的能力的專業人才的不足,以及來自國外日益激烈的競爭。
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了「ACG」時代。所謂「ACG」,是Animation(卡通動畫)、Comnics(漫畫)、Game(游戲)的簡稱,它的三位一體,拼湊出的是一個全新時代的沙盤。日本是「ACG」這個新時代的領跑者。近年來,當日本在製造業遭遇眾多強大對手、不再能一枝獨秀於世界舞台時,日本致力於用新技術打造新文化產品,使得它從一個產品製造大國,轉向一個文化產業輸出大國。目前,日本的動漫內容產業市場的總體規模,包括動漫衍生產品市場,諸如動畫人物的使用授權、動畫人物的玩具製造等,據估計已經達到2兆多日元,廣義動漫產業占日本GDP的十多個百分點,它已經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
2005 動畫市場可以大體上劃分為三大塊:電影市場、電視節目和錄像帶、DVD版的動畫市場。二十世紀70年代,日本動畫作為文化產業概念迅猛發展。動畫市場的規模,包括動畫電影的票房收入、電視動畫的收入和售賣和出租錄像帶、DVD的收益,1975年為46億日元,80年達到了120億日元,90年代上升至千億元的規模(見圖1)。90年代,日本動畫的市場規模基本保持上升的態勢,除去1996年和1999年的些許回調。2001、2002年的市場規模擴張非常快,2002年的總收入達到了2135億日元,這主要是得益於影片《千里千尋》。2003年日本動畫市場因沒有具有沖擊力的作品出現,規模萎縮到1912億日元,下降了10.4%。到2004年,日本國內電影院上映的動畫片約為81部,由於《哈維爾的移動城堡》轟動性的成功,電影票房、電視動畫和錄像帶等的總收入又重拾上升趨勢。
日本2004年的票房收入前20位的電影中,只有7部是國產片,而其中4部是動畫電影,佔到了57%以上,並且動畫片《哈維爾的移動城堡》以200億日元的收入力拔票房頭籌。另外,2004年日本本土出品的電影中票房收入前20位中,動畫影片有10部,也佔到了50%,其票房排名分別占據第1位、第4位、第5位、第6位、第11位、第15位、第16位、第17位、第18位和第20位的位置,每部影片的票房均超過10億日元。 [1]
日本人對動畫電影熱情持續升溫。日本經濟貿易產業部(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nd Instry)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在影劇院觀看動畫片的觀眾達到了20,649,179人次,比上年的11,533,110人次增加了近80%,占觀眾總人次的18.7%。日本動漫迷們將他們的可支配收入的大約13%用在了動漫產品的消費上。
日本電視台動畫片的播出數量在逐年上升,2001年是2454集,2002年是2748集,2003年是2850集,2003年比2002年增加播出102集。 [2] 因為大量動畫片安排在孩子們放學以後收看,以及成人動畫基本上在晚上11點以後播出,所以大約60%的電視動畫片的播出時間集中在晚間(18:00 – 5:00)時段,上午時段(5:00 – 12:00)播出的動畫片為30%多,而下午時段(12:00 – 18:00)的比例不足10%。
據日本影像軟體協會對會員公司的一項調查,2004年售賣動畫錄像帶、DVD的收入為925.9億日元。其中,本土動畫佔28%,進口動畫佔22%;成人動畫佔82.1%,兒童動畫佔17.9%。日本本土動畫和成人動畫佔有了錄像帶、DVD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日本第一家動畫製作公司、東映動畫的總裁OkawaHiroshi早在1956年就說:「不像缺乏國際吸引力的日本電影,我們期望通過動畫的『動』和『畫』來抓住觀眾的心,打進海外市場。」果然,他的願望實現了。新加坡學者Wai-ming Ng 指出:「日本動漫真正實現了全球化,它將日本的流行文化輸出海外。只有它能夠與具有霸權地位的美國的動漫產業相抗衡,向人們展示流行文化的全球化並不是僅僅意味著美國化。即便是在美國、歐洲這些存在著巨大文化和語言障礙的地方,年輕人也狂熱於日本動漫。」目前,世界人們觀看的動漫產品大約有60%是日本製作的,日本佔領了歐洲80%。現在的「anime」一詞已經全球通用,專門用來界定日本風格的動畫產品。另外,在英語里還衍生出一個新的詞彙「Japanimation」,也是特指日本動漫。
19世紀70年代,日本動畫開始羽翼豐滿進軍國際市場。開路先鋒當屬手冢治蟲(Osamu Tezuka),60年代他的《鐵臂阿童木》在美國和亞洲市場上的熱播,讓世界上開始認識日本動畫; 此後,電影《魔神 Z》在歐洲大行其道;90年代的《龍珠》和《寵物小精靈》沖擊了美國市場,日本動畫的出口大幅度上升。《寵物小精靈》是日本第一部在海外獲得商業性成功的動畫片。1999年底電影版的《寵物小精靈》在美國上映,創造了票房的第一;電視版的《寵物小精靈》系列劇在世界上60個 以上的國家播放,從海外給日本帶來了380億日元的收入,是日本國內收入的兩倍;另外,《寵物小精靈》價值12億日元的游戲卡遍及世界各地;小精靈動畫人物使用授權又分別在日本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上創造了1萬億日元和2萬億日元的收益。
此後,日本動畫產業風生水起,在國際舞台上大施拳腳,展露異彩,每年都有非常成功的動畫影片輸出海外。一般的規律是:當動畫產品在日本國內市場上流行起來之後才會被拿到海外開發國際市場,但目前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動畫產品在開發之初,瞄準的就是國際市場。20世紀90年代,在海外市場上獲得良好業績的大多是日本的電視動畫,而2001年《千里千尋》的轟動,成功地打造了日本電影動畫的聲譽,使更多的日本動畫電影在國際市場上取得輝煌。
2004年到2005年期間日本在海外發行的主要動畫電影見表1,其中有《哈維爾的移動城堡》、《無罪》、《蒸汽男孩》等大手筆製作,它們都是在日本發行成功後轉戰海外市場,《哈維爾的移動城堡》已經在世界上50個國家發行。日本大部分動畫產品的出口地首選是美國,美國是日本動畫主要的海外市場,它的電視節目中擠滿了日本動畫片。例如,僅2003年3月,就有20部動畫片在美國電視台上播放。所以,日本動畫公司非常重視美國市場,東映動畫已經於2004年3月在美國建立了它的子公司。2003年銷往美國的日本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四倍。
日本正處於從產品製造大國向文化輸出大國的進程中,動漫產業已經成為日本的第三大產業,預計2010年動漫產品出口將佔到日本出口總額的10%。
日本動漫產業成功的原因分析
1、動漫作品在日本具有相當廣泛的社會基礎
日本國民十分喜愛漫畫,漫畫文化非常發達。據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調查,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有84%的人擁有與漫畫人物形象相關的物品。漫畫在日本超乎尋常的流行,有歷史的原因,也與文化背景、社會背景緊密相關。
漫畫藝術在日本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木版印刷技術被發明之後,圖畫就成為一種大眾傳媒手段,日本人養成了利用畫面來講故事的習慣,有證據表明這就是動漫在當今的日本社會風行的源頭。
日本的社會環境也是動漫藝術極易生存的土壤。日本一個主流漫畫雜志的編輯Keizo Inoue指出:「今天的孩子們被沉重的考試系統所淹沒和隔絕,很少有機會與他人交往,於是他們在漫畫書中尋找自己的朋友。」同樣的情景也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日本人崇尚團隊精神,強調在組織中的紀律,不鼓勵個人主義,因此,他們只能在動漫作品中去實現他們的冒險、刺激和張揚個性的夢想。所以我們看到,在美國動畫作品中的英雄一般都是超人,而日本動漫作品則不然,它裡面的英雄大都是凡人,凡人在做不平凡的事情成為了英雄,「凡人英雄」實際上是普通日本人所寄予的夢想。在空間擁擠、習俗戒律繁瑣的日本社會,背負著巨大壓力的日本人通過動漫得到了一種宣洩和放鬆,動漫作品的廣闊而奇妙的世界,給了他們躲避現實的最佳場所,使他們能夠自由地暢游在夢想中。因此可以說,動漫是在日本人強烈的逃避現實的需要下,催生成的一種精美藝術。
二戰後,動畫片便成為日本娛樂的主要形式之一。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的人,是看著電視動畫成長起來第一代。目前他們已經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了,他們把對動漫的熱愛又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們。對動漫的愛好,在日本社會延續著,它是全民性的愛好,不分年齡和性別。在很多國家,動畫片是兒童節目,而在日本,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體,都有相對應的具有不同風格的動漫作品,所以動漫作品的社會基礎相當廣泛。
2、運行良好的產品開發投資模式
產品開發的投資聯盟體系是日本動漫走向成功的又一關鍵因素。在日本,一部動畫作品往往是由幾個方面來共同投資的,這其中包括:電視台或電影公司、廣告公司、玩具商、游戲軟體公司、動漫作品原創的出版商等。通過各方的共同投資,一方面分散了新產品開發的風險,另一方面拓寬了資金的籌集渠道。 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表作《千里千尋》就是非常好地運用了產品開發的投資聯盟體系的一個案例。《千里千尋》是由Tokuma Shoten出版社、Nippon電視網、Dentsu 公司(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Tohokushinsha電影公司和其他一些機構組成的投資聯盟共同投資製作的,製作費用將近25億日元。投資方根據各自的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例獲取收益。由於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所以強化了各投資機構的共同目標,進而各投資部門的積極參與,又強化了市場。2001年《千里千尋》的票房達到304億日元,高業績地回報了各投資機構。
3、擁有國際頂尖級的動漫大師和大量動漫製作人才和機構
擁有一批國際頂尖級的漫畫大師是日本動漫近年來在世界上揚名立腕、牛氣沖天的一個主要原因。日本動漫產業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繁榮,動畫影片的流行程度在日本迅速反超美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著名漫畫藝術家手冢治蟲(Osamu Tezuka)中功不可沒。這不僅因為他創辦了第一家電視動畫製作室,或者是他的《鐵臂阿童木》讓世界認識了日本動畫,更重要的是他影響了日本人對動漫畫的態度。手冢治蟲在日本是非常受歡迎,他的作品涉及各個領域,遍布在各類人群中。他認為漫畫這種藝術表達形式可以被各類人群所接受,所以他既為孩子畫小兒書、為女性讀者畫浪漫故事畫冊、為男性雜志畫幽默漫畫,也為報紙畫政治卡通漫畫。手冢治蟲的動漫理念有效地傳達給了他的讀者,使動漫作品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藝術欣賞形式。
近些年來,宮崎駿(Hayao Miyazaki)、押井守(Mamoru Oshii)、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等動漫大師的輝煌崛起,更是在國際市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沒有他們,日本動漫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另外,日本大量優秀的動漫導演和兢兢業業工作在第一線的動畫人才以及動漫製作公司,是打造成功動漫產業的根本保證。目前,全日本有430多家動漫製作公司,其中的264家,即61.4%集中在東京,產業群的地理位置相對集中。但關於日本動漫領域的專業人才、動漫企業員工的具體數量不是很清楚。在動漫人才的培養方面,日本有專門的動畫製作學校,一些高校比如東京大學也設立有動畫專業。Wao公司在1997年的時候建立了日本第一家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動漫人才,在2006年4月又將投資開辦一所動漫研究生學院。
4、政府的支持
伴隨著文化娛樂產業的興起壯大,日本從政府到社會各界都普遍認識到內容產業的美好前景,加大了對它的支持力度。內容產業(content instry)最早由1995年「西方七國信息會議」提出,簡單地說,就是「由主要生產內容的信息和娛樂業所提供的新型服務產業」,具體包括電影、電視、音樂、廣播、出版和印刷等產業部門。這一稱謂在美國叫做「版權產業」(right instry),在歐洲叫做「創造產業」(creative instry),前者包括計算機軟體和信息處理服務,後者還包括設計和藝術領域。2006年全球內容產業的增長預計將達到6.5%,超過GDP的增長,而2003年日本內容產業出口占總出口的比例僅為3%,遠低於美國的17%,所以日本內容產業並不像它表面所看到的那樣具有競爭力。於是,日本政府開始推進內容產業。2003年,政府在知識產權戰略總部(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Headquarters)組織建立了進行數字內容工作的專門工作組織,並且把內容產業作為一個戰略部門,精心策劃和打造,從而使其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性。
作為內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漫產業獲得了來自政府的支持。日本每年都有文化勛章,頒予對日本文化有貢獻的人,不少漫畫家、動畫家都獲此殊榮。日本動漫大家可以把作品陳設在國立美術館和博物館,有時官方甚至出資在海外進行展覽。1997年日本國際貿易產業部(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stry)發起組織了一個數字動畫研究團體,旨在研究如何推進動漫產業。中央政府的這一舉措得到了來自各地方政府的響應。比如在主要的動漫產品發源地東京,在2002年2月舉辦了21屆東京國際動漫節,這是日本商業動漫產品的第一次國際貿易展。來自日本、法國、南韓、美國等國家的104家動漫公司參加了展覽,吸引了5萬多名參觀者。從前,動漫產品被認為是缺乏任何市場保證的,因此它的支持資金很難取得。2004年,由Gonzo、日本數字內容(Japan Digital Contents)、Rakuten 證券(Rakuten Securities)和JET證券(JET Securities)共同發起和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動漫基金。2005年,日本數字內容(Japan Digital Contents)、中小企業部(Organization for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和地區創新部(Regional Innovation,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又各投資5億日元為內容產品建立了一個投資基金。銀行也開始改變原先的相對保守的態度,以積極的、進取性的姿態投入內容產業。
5、順應國際市場要求,調整產品品位和風格
日本動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成人動漫,所以在有些動漫產品中張揚著濃厚的血腥、暴力、色情和宗教的色彩,這些不健康或不適宜的內容曾經阻礙著日本的動漫進入國際市場。當日本動漫公司把目光放遠國際時,首先就是要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品品位和風格。於是在日本國內發行的動漫作品被推廣到國際市場時,動畫片中的暴力、色情、宗教等不適宜的畫面被剪掉了。目前,產品輸出成為日本動漫產業的戰略定位,因此,很多動漫產品在策劃和製作之初中,就充分考慮外國觀眾的習慣和口味,將日本民族風格的外國觀眾的欣賞習慣有機地糅合在一起,使日本動漫能夠順利地推進國際市場。
日本動漫能夠領跑於國際市場,除了以上原因外,衍生產品的成功開發,電視和網路傳媒的普及和發展,傳播手段的不斷完善等等,都是日本動漫產業不斷發展和壯大動因。
日本動漫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威脅
1、資金不足,造成日本國內動漫創作的空殼化現象
一部30分鍾的動畫片一般的成本在1000萬日元左右,大部分動畫發行都是虧損的,製造商只能通過產品內容的二次利用,比如出售影碟、授權動畫形象的使用等來解決這個問題。由於資金不足,許多中小動漫公司無法承受昂貴的計算機費用,勞動者只能長期超時間地工作,僅獲得很低的報酬。在很多小企業中,員工沒有月工資,缺乏有保證的穩定收入,一般採取的是計件工資形式,一張圖畫單價在150到160日元之間。一般職工平均每月能夠繪制600張左右,而新職工大概在400張左右,工資極低,導致人才流失。日本動畫業離職率高達80%,動畫製作的高級人才流向游戲產品製作業。
為了節約成本,日本動畫公司採用了利用國外廉價勞動力的手段,所以近些年來,日本動漫產品的製作越來越多地採用了外包化的形式,即把越來越多的動畫製作過程放到了韓國、中國等國家的動漫產品公司進行。例如,東映動畫在菲律賓建立了130人的動畫工作室;吉卜利在製作《千里千尋》時,同韓國的公司簽訂了轉包合同;著名的手冢卡通製作公司1990年在北京設立了佔地2000坪(1坪約合3.3平方米)的製片廠,日本NHK電視台4月開播的《火鳥》,其製作工作由日本(土+奇)玉縣新座市製片廠的60名工作人員和北京製片廠的120名工作人員共同承擔。目前,動漫產品的策劃、導演、監制和其他需要高水平技能的一些製作環節還是保留在日本國內,而動畫繪制、著色以及其餘的簡單操作都轉移到其他國家進行,形成了日本國內動漫創作的空殼化現象。空殼化現象消弱了日本動漫的創作能力。
2、缺乏精通國際市場業務的專業人士
同好來塢大製作的動畫相比,日本動畫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對於日本動漫公司來說,只要找到一個有效的海外推廣手段,肯定可以發現利潤增長空間。由於缺乏精通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法律事物的專家,造成了日本動漫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低收益。日本最成功的動漫電影《千與千尋》在美國的全部銷售收入為1000萬美元,而《怪物史萊克2》僅票房收入就達到4.37億美元。
日本動漫的版權所有者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談判者,在國際市場上,他們能夠同對手針鋒相對,獲得平等的權利,保證簽訂合理的收益分配合同,能夠有效地審核銷售收入。在合資項目上,目前大部分日本產品公司缺乏同美國的對手平等地進行討價還價的能力,因為當這些公司能夠獲得合同與美國公司進行合作時,就已經認為是一種成功了,所以不在意做某種妥協和讓步。但如果日本公司擁有高水平的策劃能力和談判能力的專業人士,在國際市場上才能得到其應有的利益,從而獲取更大的成功。IG產品製作公司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和其他一些影片在海外成功發行,贏得了大量的國際影迷,其原因之一就是該公司在美國擁有精通當地法律事物和商業事物的律師和會計師,他們幫助日本總部同美國發行商就發行與合作適宜進行談判,簽訂了有利的合同。
3、動漫作品的質量良莠不齊
宮崎駿的作品以人道主義精神和豐富的感受力在國際上獲得極高的聲譽,但與此同時,許多日本作品又在國際上被批評為過於暴力和色情。1980年《魔神 Z》(Mazinger Z)在西班牙電視台(TVE)上播放,僅僅播放完了前26集,電視台就取消了播放計劃,其原因就是這部動畫被西班牙人認為是太過暴力了。一些低質量的電視動畫和電影動畫在日本同樣遭到了批評,認為這樣的影片剝奪了孩子們體會自然的美麗和人與人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機會。傑出的動漫作品來源於能夠培養感受力和創造力的環境,但培養感受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已經讓動漫產業自身給破壞了。另外,由於資金的匱乏,也導致了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充斥在電視屏幕上。宮崎駿曾說:「日本動漫正走向一個死結。」
4、來自國外日益激烈的競爭
在日本動漫產業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的同時,外國的競爭對手正在成長起來,來自海外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韓國原本是日本動漫製作的轉包方,目前已經開始大力推進其本國的動漫產業,政府制定了相應的產業政策,每年拿出1000萬美元來支持本國小型動畫製作公司的發展,由此帶來的回報是,韓國本土動畫產業開始繁榮起來。過去,在韓國電視上放映的動畫片幾乎全部都是日本動畫,而現在,大約有30-40%的動畫是韓國製作的。中國政府也同樣認識到了動漫產業的巨大潛力,開始了加快產業發展的步伐。國外的競爭對於正走向空殼化的日本動漫產業造成了空前的威脅。
㈧ 《天空之城》在動畫電影里是什麼樣的地位
每當說起天空之城這幾個字,通常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旋律婉轉悠揚,讓人心曠神怡純音樂。但對於很多動畫迷來說,《天空之城》卻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神作。並且它對動畫電影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
其實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電影,重要的從來都不是作品本身,而是透過本身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深刻道理。在這一點上《天空之城》就做到了極致!也因此讓它在上映三十多年後依然是觀眾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作品!
㈨ 《你的名字。》在動畫電影歷史地位上是否超越了千與千尋
從票房數據上看是超越了,但在不同國家口碑反響不同。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導、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的故事。是一部很經典好看的動漫電影。並不僅僅是一位少女跟隨父母闖入異鄉的奇異夢幻,還代表了一代日本長輩囑托年輕人的警示之夢。
畢竟長久以來,新海誠的作品大抵來說也就是圍繞著青澀男女之間的「愛戀情感」而已,即便在《你的名字》里引入了時空觀,但其作用也僅僅是為了凝重兩人之間的感情深度,為隨後出現的分離和多年後的回眸相會帶來感人的觸動。 但是《千與千尋》不同,在劇中看見的不只是千尋和白龍這份純真爛漫的感情。
㈩ 中國動畫在世界動畫發展史中佔有怎樣的地位
新世紀中國動畫儼然又要迎來它的又一繁榮時期,中國動畫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中國動畫不僅要擁有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經過七十多年的動畫探索,中國的動畫創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在市場上稍許欠缺,中國動畫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日本等外來動畫的沖擊下,中國動畫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動畫製作者面對動畫現狀,顯示了他們的魄力,在動畫的製作體系和發行體繫上都做了改進,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為己所用,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動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中國動畫有更好的發展。影片的藝術水準為其長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場回報也為藝術再創作提供資金。如何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是本文所關注的。
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新的世紀,讓我們展望中國動畫的燦爛未來!
序言
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動畫誕生以來,各國的動畫交流就十分廣泛。中國動畫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分子也閃耀著它奪目的光輝。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發行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打響了中國動畫片對外輸出的第一炮。中國動畫片也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世界動畫片的軌跡當中,與世界動畫發展保持一致。隨後,中國動畫片頻頻在國際上獲獎,引起世人的注目,聲譽鵲起。中國動畫片便在世界動畫影視長廊里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並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可是中國動畫片發展到現在卻陷入了沉寂,從21世紀的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片沒有了以前的繁榮。在中國的動畫片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在人們周圍的生活用品、印刷品當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貓、史努比等外來卡通形象。對民族動畫寄予厚望的廣大觀眾對民族動畫呼聲甚高,國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動畫事業,中國動畫藝術家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花費大量心血,國產動畫雖有起色,但尚不盡如人意。國產動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世紀獲得更好的發展,搶回國內市場,同時走向世界,是動畫創作者的當務之急。國產動畫發展緩慢的症結在哪裡?如何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發展的道路是現在國產動畫亟待解決的。
第一章歷史篇
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這也證明中國動畫是有實力的,有適合它發展的藝術規律。對中國動畫發展脈絡有一個了解,對今天的動畫創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從中借鑒吸收優良傳統,又可發現總結中國動畫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的發展道路。
一、艱難的創始期
談到中國動畫,不能不提及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他們可謂中國動畫片的鼻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他們於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
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緊接著在1930年又攝制出《紙人搗亂記》。此後,萬氏兄弟便不
辭勞苦、堅持不懈地致力於中國動畫的創作。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萬氏兄弟拍攝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錢》、《航空救國》、《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國貨的《國貨年》、《漏洞》,以及一些兒童寓言片《鼠與蛙》、《飛來禍》、《龜兔賽跑》等20餘部黑白動畫短片。直至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被迫中斷了動畫創作。而以錢家駿為中心的當時的一批動畫人也繪制了以抗日為內容的動畫短片《農家樂》,隨後又繪制兩部短片。中國動畫片在創作初期就時刻與時代氣息緊密相聯。同時最早一批的動畫人也顯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風格的探尋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動畫片開始了它更為廣闊的發展。早在1947年,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創作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的艱難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為新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中國的動畫片在此後的發展中便自覺開始了民族風格的道路的探尋,這是時代和世界環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特偉任廠長,此時中國動畫人已發展到兩百多人。有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為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建國初期是中國動畫片蹣跚學步的時期,中國動畫人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動畫技術和藝術,主要是蘇聯和南斯拉夫,在動畫技藝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在動畫的風格上不免受到這些國家動畫的影響,如《小貓釣魚》(1952)、《小梅的夢》(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蘇聯動畫的影子。特別是1956年《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上獲獎,令人沮喪的是與會者以為這部影片是蘇聯的影片。這個誤會使中國動畫人深刻意識到:「對他國動畫亦步亦趨的模仿是不會利於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只能導致中國動畫的消減。「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其實中國早期的動畫電影也有這個傾向,萬氏兄弟的《紙人搗亂記》便是模仿美國的動畫製作,追求的是逗樂搞笑,僅是一部簡單的噱頭鬧劇而已。事實上這也是動畫娛樂本性體現,影片給人們以娛樂消遣,才會有觀眾,才會有市場。同時它在人物的造型設計上仍具有民族特點。
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營養,為己所用,力求表現出中國獨有的風格,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動畫片《驕傲的將軍》當中,民族特色十足,將軍的臉譜化便借鑒了京戲人物造型,在動作的設計上也採取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民樂,在將軍彷徨無助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響起,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烘雲托月的效果。這部僅30分鍾的動畫片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同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家們積極地致力於新的動畫藝術手法的探索和動畫技藝的提高。在發展中國動畫的一大片種木偶動畫時,著名的木偶片導演靳夕、錢遠達,曾在20世紀50年代遠赴捷克學習,師從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節動人。後來,靳夕拍攝的《誰唱的最好》在技術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受到了局限。當時的文藝政策較為教條,由於過分強調了「政治掛帥」、「革命傳統」、「主題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進一步發展。錢家駿在1957年導演的《拔蘿卜》和1958年導演的《古博士的新發現》就注意開掘動畫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國動畫人研製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中國動畫增添一個新品種且富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接著又拍攝了剪紙片《漁童》(1959)、《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也使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到了20世紀80年代,剪紙片技術日益成熟,在此基礎上,美影廠又研製成功剪紙「拉毛」新工藝,拍出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該片榮獲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和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獲得好評,在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兒童片一等獎和國內文化部1985年度優秀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這一片種在國際國內都得到認可,且受到廣大觀眾歡迎。此外,在1960年又攝制了折紙片《聰明的鴨子》,情趣盎然,活潑生動。同一時期又發明創造了水墨動畫片,可謂是最具中國風格的動畫片,它將中國的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使中國特有的筆墨情趣完美地再現於銀幕,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震驚了整個世界影壇。《小蝌蚪找媽媽》(1960)、《牧笛》(1964)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作。富於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動畫藝術也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
此時的動畫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國動畫的一個高潮。也是民族風格成熟的階段。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描述了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使這一形象躍然銀幕,化無形為有形,「挖掘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國外評論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的美術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是動畫片的真正傑作。」
中國動畫片所達到的藝術水準不僅得到國際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深入到世界民眾當中去。中國動畫片因為它獨到的民族特色而獨立於世界動畫之林,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動畫片在海內外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可是由於「文革」的影響,中國的動畫事業受到了阻礙,發展緩慢。「文革」結束後,百花開放,我國的動畫事業也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中國的動畫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動畫創作當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風格」的道路,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進行新的開拓,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由於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中國的動畫業也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續。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在發展民族風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嘗試。動畫片《雪孩子》畫面優美富有詩意;《南郭先生》表現了漢代的藝術風格、格調古雅;《火童》結合了裝飾性造型和民族藝術特點。同一時期的影片中,還有《兩只小孔雀》、《畫廊一夜》、《狐狸打獵人》、《好貓咪咪》、《愚人買鞋》、《黑公雞》、《小鴨呷呷》、《人參果》、《淘氣的金絲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書奇譚》、《兔送信》、《三十六個字》等也延續這一創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動畫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將孫悟空搬上了動畫銀幕,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孫悟空形象;在表現手法上通過將傳統的民族風格和抽象繪畫的手法和現代音樂融合,探索民族藝術的新發展。動畫片《夾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畫的古樸風格。剪紙片《草人》模擬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形式。此外,《女媧補天》,《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等,也都富於民族風情。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新發展
在動畫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於世界動畫發展出現緩慢趨勢。在美日動畫的沖擊下,同時也由於缺乏市場化操作,動畫的回收相對較慢,中國動畫以往是純國家投資,私人不願投資,從而導致動畫者的流失和中國動畫業的發展緩慢。中國動畫要改變以往的操作方式。為重振國產動畫,美影廠歷時四年攝制了動畫片《寶蓮燈》,這是中國迄今投資最大的一部影院動畫長片,故事取材於中國的民間傳說,在畫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設計,音樂製作極為考究,同時現代高科技的運用也為影片增色不少,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馬可波羅回香都》、《哎喲,媽媽》等一批優良的動畫片誕生,給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動畫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綜觀中國動畫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動畫始終致力於一條本國特色的道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啟迪。同時又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動畫片的創作中秉承「寓教於樂」,使動畫片不致流於膚淺的純娛樂搞笑。中國動畫片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營建了一個動畫王國。
第二章創作篇
中國的動畫創作從它創始初期就是積極開拓的,在動畫的題材和藝術表現手法上都是豐富多彩的,講述兒童喜愛的故事。但是有一個創作誤區,就是純兒童展現。動畫片的創作對象就是少兒。雖然在創作初期動畫片也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但在動畫走入正軌後,動畫創作的對象日益單一化。《小貓釣魚》、《沒頭腦與不高興》、《聰明的小鴨子》、《大鬧天宮》等多是針對兒童進行創作;這種創作傾向延續至今,在中國的動畫創作中留下一塊空白,同時也給市場留下一塊空缺。
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動畫在創作上,思維非常活躍,題材廣泛,有動物,有兒童少年,有纏綿的愛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動畫作品大都採取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為題材,以動畫特有形式,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極力表現溫情世界。以「博愛」為中心,動物擬人化,因此獲得了兒童及家庭觀眾的喜愛。
迪斯尼製作的《花木蘭》給中國人以巨大的沖擊。《花木蘭》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可是美國人卻借用這一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進行動畫再創作,拍攝了動畫片《花木蘭》,並且大受歡迎。這是美國改編它國的經典故事獲得成功的又一範例。事實上,美國的《花木蘭》只是借用了中國的花木蘭的故事外殼,它的人物內核是美國式的,人物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美國式的叛逆精神,將現代理念融入古老的傳說中。美國人充分展開他們的想像力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的花木蘭形象,且片中充滿了美國式的詼諧幽默,如極富特色的配角木龍和蟋蟀。《花木蘭》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可以說它有幾個取巧的地方。首先,這是美國第一次根據中國民間傳說改編的動畫片。其次,東方一直對西方具有神秘的吸引力,而且通過動畫這一手法是新之又新。美國人拍的花木蘭會是什麼樣,每個人充滿了好奇心,無論大人還是小孩。迪斯尼牢牢把握觀眾的心理,創造強烈期待感,市場的成功是必然的。美國人塑造的花木蘭並非符合我們中國人心目中的樣子,但是它在進行藝術再創造中體現的大膽想像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隨著科學的發展,傳播手段的日益豐富和快速,世界各國文化娛樂藝術的交流都是十分廣泛和便捷的。人們每天接收到各種各樣信息,從而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欣賞觀念也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需要新鮮的,富有刺激性、創造性的東西。以現代技術為依託的動畫片也必然緊密關注人們的所思所想。
中國的動畫片創作要跟上世界動畫軌跡就必須更新創作理念。在世界動畫發展中,特別是在美國影片的影響下,觀眾的欣賞口味也日益復雜,中國的動畫創作者肩負重任,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為觀眾所喜愛的影片。中國的動畫不僅要贏得國內的觀眾,更要走向世界。中國動畫時刻與世界保持緊密聯系,中國動畫在新的世紀里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轉化觀念,突破思維定勢
中國動畫片創作一直秉承「寓教於樂」的宗旨,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偏離,「教化」意義被過分強調。主題先行使創作受到阻礙,思想僵化。娛樂性的喪失使動畫由大眾走向小眾。中國動畫片的創作亟須改變傳統的創作方式,可以說要走一條借鑒與創新的道路。以往的動畫創作為我們提供了豐厚的藝術積淀,但是市場觀念欠缺。觀念的轉化要做到市場觀念和受眾觀念的同步轉化。市場觀念的轉化將會在下一篇中論述。動畫創作不要拘於傳統,給自己套上枷鎖,動畫片創作中應有更為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國動畫片創作中體現的一種思想就是:動畫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國的動畫片也就是呈現幼稚的特色。而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觀眾也養成這樣的觀片習慣:動畫片是兒童片,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觀念使動畫創作的視野非常狹小,動畫的題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開,表現在創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從而使中國的動畫喪失了大量的成人觀眾。且在「教化」思想下,動畫片多擺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導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國的動畫要改變過去單一的兒童表現,改變受眾觀念,使觀眾群豐富多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歷時四年的大製作《寶蓮燈》在這方面做了嘗試,這部影片的定位是6歲到80歲之間。可以說這是對動畫製作者的一個挑戰,要兼顧到差距如此大的觀眾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據中國的古代神話《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編。講述一個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風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機靈搞笑,詼諧逗趣,獲得了較為廣泛的市場認同。
二、想像創造能力的拓展
中國動畫題材多是充滿童趣、動物故事、神仙傳說。動畫片是化無形為有形,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觀念的轉化還需有非凡的創造力、想像力與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國的動畫業蒸蒸日上。
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在對影片故事的構架上、情節的編排上、人物造型的設計上,影片的背景刻畫上等等藝術創造上。其實美國的動畫創作有許多是借鑒它國的故事原型,進行動畫再創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獅子王》也是演繹了《王子復仇記》的故事。在動畫的創作空間上寬容度大,動畫的內容也就豐富多彩,就能吸引大眾。同樣日本的許多動畫創作也借鑒它國的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龍珠》中的孫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創作的形象,與《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完全是兩個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據孫悟空這三個字,創作了一系列的龍珠傳奇,而且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同時藝術水準也很高,故事有深度。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作品設定的故事不在乎時空,而強調畫中有話,用作品去呼喚,呼喚人類對過去的認同與記憶、對未來的保護和探尋。影片能給人以深刻的思索。
本文從中國動畫的歷史梳理開始,對中國動畫的創作規律有一個了解,在市場和藝術創作上力圖找到一個結合點。通過歷史觀照,對中國動畫在世界動畫的發展中既保持獨立又有所創新,提供一點看法。中國動畫是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的。中國動畫要突破思維定勢,挖掘市場,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形成良性互動。藝術水準為影片的長久生命力提供保障,但良好的市場回報也為藝術再創作提供資金。在新世紀里中國動畫有更好的發展除與國際接軌外還要結合本國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中國動畫是有著廣闊前景,讓我們一起期待中國動畫的燦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