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動畫電影中,迪士尼能夠做到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各有感悟,為什麼在真人電影里就只剩下乏味的華麗呢
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
也不是動畫電影就都好,真人電影就都差;
迪士尼也不是「必屬佳品」,
皮克斯的崛起,原因之一就是迪士尼的「老套」,
以至於當無敵破壞王和勇敢傳說一起出現時,
大家怎麼看都覺得兩家是不是拿錯了劇本……
扯遠了,
說回動畫和真人電影,
從藝術角度來說,
各有千秋,
從票房上考慮,
動畫電影市場主要是對應低年齡及家長;
而動畫電影票房往往不錯,
就是因為孩子多半需要父母陪同,
甚至全家人一起去,
這種情況下,票房不一定反映藝術水準
㈡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1題材運用
看《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就知道,中國對於自己本土題材的運用上確實讓人失望,兩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形象,卻美國人搬上了大屏幕,《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功夫熊貓》片中「蓋世五俠」,老虎、螳螂、蛇、鶴、猴子沿用中國武術里象形拳,連阿寶的絕招五夕提指扣都是參考拈花指,還有建築、道具、生活場景,可謂將中國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三部中國參與了拍攝,也將中國風推向了巔峰)。
《花木蘭》里人物與中國的水墨畫的完美結合
中國的卡通片從製作上來看,大部分顯得粗製濫造,而國外是精雕細琢。
㈢ 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受眾群體是哪些
我認為宮崎駿動畫最大的標簽是「老少咸宜」,這個標簽其實是誤用了。
宮崎駿的厲害不在於他能做出老少咸宜的電影,而在於他能分別做出只有小孩看得懂和只有成人看得懂的電影。
他的大部分作品,肯定是做不到老少咸宜,頂多是父母帶著小朋友去,小朋友興奮父母不睡覺,或者父母興奮小朋友不鬧。
他的片子大致可以分3類:
其實這樣的影片才是大部分。
典型如天空之城,很乾脆地做成兒童向的冒險故事,放棄成人市場。但宮老頭水平擺在那裡,照樣可以加入很多高端的東西——影片中有非常濃厚的蒸汽朋克成分,這個只有宅才能看得出來。
幽靈公主,我最喜歡的動畫之一,這片子97年上映時,南方周末還專題批判過,說過於暴力血腥,代表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所以是100%的成人電影,小孩根本不應該看。
金魚姬,100%面向幼兒的,成人100%睡過去。
紅豬,100%面向成年人的,兒童90%睡過去。當然也就是30歲左右的人看,40歲的人其實對這個不屑一顧的,當年日本影評界也對紅豬有批判之聲——影評家都是老油條了,覺得淺薄很正常。
侵華戰犯的前半生,傻子也知道小孩不會去看,刷票房的任務就交給父母們好了。有人對其中的愛情戲頗有微詞,其實宮崎駿筆下從來就沒出現過靠譜的感情戲,打動人的都是環境氛圍,靠觀眾自己去回憶自己的故事。我一直有種感覺,老頭的情感經歷非常狹窄,也極為不善於從外界吸收他人的情感。
宮崎駿終其一生所描繪的主題,表面上是人與自然,實際上是人的成長與奮斗,與命運抗爭,與時代抗爭,但這些東西你沒法告訴小朋友,反正到了年齡大家都懂了,小時候看天空之城,少年看幽靈公主,青年看起風了,再大點看紅豬。
㈣ 為什麼動畫片要確定觀眾群
不光是動畫片,不管什麼產品,電影也好,你平時用的牙刷也好,都要確定觀看或者使用人群,這樣才能更好的針對這一類人群設計或者製造產品,動畫也是一樣的。
還有就是動畫需要分級,因為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這樣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㈤ 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定位哪些觀眾
大聖歸來是中國動漫挑戰全年齡段的一次嘗試,貌似很成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