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畫電影 » 三個和尚電影動畫片影評題目
擴展閱讀
歐美大尺寸度電影有哪些 2024-11-15 11:12:12
百部紅色經典老電影下載 2024-11-15 11:12:10
華誼兄弟電影代表有哪些 2024-11-15 11:11:30

三個和尚電影動畫片影評題目

發布時間: 2024-11-15 08:15:48

❶ 三個和尚的風格和雙方各

阿達的風格

——訪首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三個和尚》導演徐景達

/范達明/

1981年6月初,我走訪了上海美影廠廠長特偉同志的家。那剛好是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不久。特偉廠長向我談起他們廠獲得最佳美術片獎的片子《三個和尚》。這位評委會成員之一的中國美術電影專家有點欣喜地向我說,《三個和尚》在金雞獎評委會投票中是少有的全票;不過他卻拒絕我為他寫點什麼。「我是評獎人;該寫的不是我而應是得獎人。《三個和尚》的導演是阿達。你若要寫,可以寫寫他,我來介紹。」在特偉廠長的親自關照下,我在6月8日上午如約來到美影廠;經廠宣發組李洪恩同志引見,很快就見到了阿達。

阿達是誰?

阿達來了。這是一位樂呵呵的身材魁偉的中年男子,講話聲音宏亮。在那采訪的當兒,我被他身上煥發的那股滿腔熱忱於藝術事業的精神所吸引。他顯得精力充沛,生氣勃勃,給我留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深刻印象。

阿達就是頗具名氣的漫畫家徐景達,1934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崑山,1981年47歲,已是美影廠的一位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導演了。

阿達從小就喜愛畫畫。大約5 歲時,在上海看了《白雪公主》(前不久在「美國電影周」中重映),印象深得簡直不可磨滅,覺得妙極了:畫,怎麼會動了起來? 以後一有動畫片就去看,基本上狄斯耐拍的片子沒有漏過。1951年,他終於如願以償,考入了蘇州美專動畫班讀書,後經調整,轉到當時的北京電影學校;1953年畢業後分配到美影廠前身的上影動畫片組工作。28年來,他在上影與美影從畫動畫、描線上色到塗背景、設計造型,什麼都干過。1958年起參加過集體導演拍片。但是,阿達真正成為一名獨立拍片的美術片導演,還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近幾年的事。

阿達說,1956年,特偉廠長親自導演動畫片《驕傲的將軍》;自己當時才20出頭,跟著畫背景,開始了動畫的藝術實踐。特偉廠長主張中國動畫片要有自己的民族特點與風格,注意與外國的東西拉開距離。阿達說,他這些年來就一直是沿著這條道路在探索著,也常常得到特偉同志的熱情鼓勵和支持。

默片手法:從《畫廊一夜》到《畫的歌》的探索

阿達同志熱愛他的動畫事業。從他進美專學動畫算起,至今已有整整30年了。他走過了坎坷的道路。「文化大革命」中,美術片幾乎都成了毒草。那時,他也剛好排在美影廠以特偉為首的所謂「十七年黑線隊伍」的最末一個,挨批挨斗,日子是不好過的。粉碎「四人幫」,特別是三中全會以後,形勢大好,是春天來了。阿達說,過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現在可以去做了;自己的一些藝術設想也可以去考慮、去實現了。說到這里,阿達顯得那麼激情昂揚;他的情緒感染了我,使我為他現在有充分展示自己藝術才華的境遇而高興。

1977年,當阿達與林文肖合作導演《畫廊一夜》時,一個想法開始在他的頭腦中產生。《畫廊一夜》是揭批「四人幫」的嚴肅題材,照例,影片中不能不加入一些標語口號式的政治語言。但是,他覺得要在一部美術片中也這般搞法,就顯得與現實生活重復,會帶來影片的枯燥無味。阿達試圖把這個意識形態很濃的嚴肅題材,通過輕松明快的節奏與單純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於是,他決定乾脆在全片中完全不用一句對白。他說:「影片攝制出來公映以後,我到影院觀眾席中去聽反映:每個帶著自己孩子來看片的大人,都自覺不自覺地以自己對銀幕畫面的理解程度,去向孩子們講解著影片的故事內容,他們在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力與判斷力。」他因此認識到,這種無對白的啞劇式影片,因為發揮了觀眾各自不盡相同的創造能力,反而比加入了有限定的對白的影片要顯得更深刻、更帶有普遍意義,對於少年兒童和孩子們來說也更適合。

阿達勁頭來了。1979年,當他與王樹忱、嚴定憲合作導演《哪吒鬧海》這部國慶30周年獻禮片時,他就獨自先醞釀起了《三個和尚》的構思。同樣,這部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的動畫片《三個和尚》,全片18分鍾,亦無一句對白。它堪稱阿達熱衷默片手法以來的一部真正的傑作。

阿達告訴我,前不久,他剛剛導演完了一部2 5分鍾的片子《畫的歌》,它已印好拷貝。在這部現已公映的記錄上海金山農民畫的美術紀錄片中,絕對廢除了傳統紀錄片至少非要加入旁白解說不可的舊規矩——採用了的也是一句話不講的默片手法。在《畫的歌》中,阿達

充分施展了他的動畫本行的職業技巧,通過運用鏡頭的分切、運動以及特技攝影手段,把一幅幅靜態的繪畫,富於表現力地拍得充滿動感的韻律與節奏。阿達把介紹一幅幅描繪農林牧副漁五業俱興的金山農民自己新生活的圖畫的鏡頭與拍攝他們的現實生活與勞動的真實景象的鏡頭有機組接,融會一體,並相應地混錄上鄉土色彩的音樂伴奏、農家六畜的叫喚聲,從而揭示了金山農民畫藝術所一刻也離不開的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土壤的根源。《畫的歌》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譽滿世界的中國農民畫種的記錄與介紹,更是一種中國新農村欣欣向榮的展望;它是上海金山農民勞動與生活的一篇田園詩,一卷風俗畫。影片本身也從一部紀錄片演化為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了。

阿達稱自己的這類影片為音樂美術片。的確,正如他取的片名一一它們是一首首「畫的歌」,是一曲曲「形象的旋律」(Melody of Vision)。這些影片有其特殊的審美奇趣。當片子中畫面的動作與音樂的節奏能契合得相得益彰,它們的效果,用阿達借來白居易的一句話說,就叫做:「此時無聲勝有聲」。

從某種意義上講,阿達的這類影片是最有利於「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因為它們全靠畫面與音樂——這一形象的「世界語」來訴諸觀眾的思維與判斷,沒有概念語言的直接障礙——各民族老少咸宜,全世界四海皆通。難怪一個美國同業行家來看了《三個和尚》後,會連聲贊嘆影片說:

「Very international!」(非常國際化!)

1981年8月上旬,阿達的《三個和尚》真的「走向世界」了! 這部影片在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市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童話電影節上榮獲銀質獎。現在以安徒生寫的《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故事為製作的銀器獎雕像正陳放在上海美影廠內。半年以後,即在1982年2月下旬,《三個和尚》又在第三十二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電影比賽中榮獲柏林銀熊獎。它們在為中國、為上海美影廠贏得國際聲譽的一長排美術電影片目中,寫下了最新的紀錄。

短小、簡潔——返樸歸真

片長只有18分鍾的《三個和尚》不但是第一屆金雞獎獲獎影片中最短小的一部,也可以說是新中國美術片中迄今為止最簡潔的一部。

阿達對於自己導演的這樣一部短小簡潔的影片而可以與其他大部頭影片同樣得一個金雞獎,有著深深的感嘆。他說,「這在過去來講是不大容易的。一般都認為美術片要搞長片影響大,6本至9本,一舉成名!可是我一直有這樣一種想法:不一定!」他比喻說,這好比一幅簡潔的漫畫有時起到的客觀效果,反而比一幅厚重的油畫或多幅的連環畫要來得給人印象深一樣。阿達對搞長片反而有顧慮。他說,搞長片,問題很多。像《哪吒鬧海》,由5萬多張畫片組成,就是翻一遍又要多少時間?三個導演合作,要統一創作思想也難得很,片子長,又要多少人來為你繪制?這都是求人的事。在目前動畫製作方法、生產體制與人員待遇情況不完善的條件下,要搞長片,是很困難的。阿達說,「現在我搞短片,只兩本,可一人獨立拍片,有一個想法就可以搞一個,亦可創新,以不斷探索各種可能性。而這種藝術上的不斷追求本身,就是藝術家的真正幸福。它不是為了名為了利。這種從藝術追求過程中獲得的創作愉快是名利這種東西所決不可替代的。」他說,「我在杭州座談會上發言,說《三個和尚》是『小弟弟』,因為與其他故事片比,一是短,二是觀看對象主要是兒童,大家聽了都笑了。通過這部影片獲得金雞獎,證明我的想法是對了。它得到了專家們的理解與支持。這對我鼓勵很大。今後,我還要搞些短片。」

《三個和尚》不但短小而且簡潔,除了不用對白,畫面三個人物的衣服三種色,單線平塗;背景除了幾樣小道具外全部空白,用的是中國傳統毛邊紙的本色,但並不覺得東西少。阿達說,「這個想法我由來以久,簡潔並不是簡單化,而是精練,是放一點點,提示一下。」「這片子使繪制的同志專注於人物動作的刻畫。有人擔心這樣搞是否會太空;為此,我們相應改革了片門,使影片在銀幕上成了正方形。」這一則因為請漫畫家韓羽搞造型,他畫的畫一向是正方構圖;二則正方形,構圖小一點,感到飽滿,不會太空;三則也因此有了與眾不同的新特點。阿達認為,我國古代傳統藝術如一些雕塑,氣勢大,造型卻相當簡單,顯得巧妙。到明清以後,特別是慈禧太後時期,皇宮里一些東西搞得功夫大,人工味大,可造型上全沒意思。我想,阿達同志講的情況,可以歸結為「返樸歸真」這四個字的道理。而影片《三個和尚》的短小、簡潔,不管是採用正方形銀幕抑或是默片手法,應該說都是由編導付諸影片本身的特定內容與寓意所決定的。

美的追求 美的探索

動畫片《三個和尚》在首屆金雞獎評選時得到一片喝彩。張駿祥同志後來撰文介紹說:

「評委們一致贊賞美術動畫片《三個和尚》,不只是因為它幽默雋永,賦予了一個古老的諺語以新的趣味,更是因為動畫藝術家用簡潔的線條和色彩鉤出了三個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動形象,並在表現方法上有所創新,是因為影片在人物動作、音樂、音響、節奏各方面的罕見的協調,誇張程度上的恰到好處」,最後建議說,「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兩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寫一篇長達萬言的文字來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寫於金雞初唱時》,見《電影藝術》1981年第7期第18頁)

1982年第l期的《電影藝術》雜志發表了陳劍雨同志評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長篇影評《從三句話到一部影片》。全文長達14000字。作者是該刊編輯。為了寫好這篇評論,他曾自京親臨上海美影廠,向影片攝制組、向導演阿達作了采訪。文章以其充分透徹的評價實踐了張駿祥同志的建議。

1981年12月,阿達應邀赴京,在中央美院及其附中和中央工藝美院等處講學,就《三個和尚》的導演構思與創作過程以及拍攝介紹金山農民畫的《畫的歌》一片的體會作了學術報告,受到師生的好評。阿達年底載譽而歸,曾在一封信中向我說:「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短片受到了各方面如此重視,這對我鼓勵很大,堅定了我以後多搞短片的信心。」

1982年伊始,他再接再厲,開始動手干去年醞釀的兩部新片子。一部是根據雲南白族民間故事傳說改編的《蝴蝶泉》,一部是根據琵琶大麴《十面埋伏》與《霸王卸甲》改編的《霸王別姬》。他將先後去雲南大理、敦煌或內蒙的和林格爾一帶收集蝴蝶泉和漢代壁畫的有關素材。阿達說,兩部片子「都是全部以音樂貫串、不用對白的『默片』。其中《蝴蝶泉》正式繪制與開拍前諸如搞劇本、分鏡頭、設計畫面和先期錄音等工序都已陸續開干,是夠緊張的了。

1982年春節,我在上海又見到了阿達。阿達堅信,美術片不單單是形「兒」(主要給少年兒童觀看),更重要的是姓自己的「美」(較高的造型與視聽表現趣味等)。阿達在1982年2月里的一次美術電影討論會上表示並堅持了他的這種看法。正是在對美術電影的美的追求與美的探索中,逐漸形成了阿達自己的獨特的拍片風格。這也是他的美術片反倒能以短勝成、以簡勝繁、以朴勝華、以樂勝白,終於顯得高人一籌的「秘訣」吧。



原載《活動月報》1982年5月號、6月號(總12、總13)第3版

收入《從三句話到一部動畫片〈三個和尚〉》(中國影片研究叢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19-224頁(有刪節)

2009年1月9-10日錄入電腦於杭州梅苑閣

❷ 評析動畫片《大鬧天宮》 、評析動畫片《三個和尚》 評析動畫片《千與千尋》 評析上面任意一個動畫片

美術片《三個和尚
》,是根據中國有一句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
沒水喝」,這個古老的民間諷刺性故事創作的,這部精彩的作品不但沒有配音,連音樂都被精簡至幾聲木魚聲代替。人物設計造型更是
,具有強烈的個性,寥寥幾筆就完全表現出了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
,又給人以樸拙、善良的美感。在場景造型上,參考了一些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如繪有山、水、廟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畫造型的味道,影片還把西方動畫片的現代漫畫表現手法,巧妙地結合並融化在民族風格之中。生動活潑的畫面形象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影片通過
沒水吃到不用挑水而有水吃的過程,諷刺了那些相互依賴、相互推諉、斤斤計較、唯恐自己吃虧的人,並啟發我們只有團結合作,互諒互讓、齊心協力、勇於承擔責任,把個人的智慧融入到集體之中發揮集體的智煮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才能換來幸福生活的道理。

❸ 海外獲獎的中國電影都是有哪些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 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1959年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獎。
1983年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 《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1986年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1987年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1989年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黃河謠》獲第1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山水情》獲最佳短片獎。
《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第35屆巴利亞多利德電影周金穗獎。
《晚鍾》獲哥倫比亞第7屆波哥大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和音響效果獎。
《童年往事》獲美國洛杉磯奧斯卡學院電影節銀獎。
《芙蓉鎮》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三個女人的故事》獲第12屆克雷黛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1年
《出嫁女》獲第17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棗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接訥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
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
《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
《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棗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69屆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太陽有耳》(導演:嚴浩)獲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
《鴉片戰爭》(導演:謝晉)獲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金秋鹿鳴》獲第七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和兒童評委獎。

1998年
《變臉》(導演:吳天明)獲第29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
《我也有爸爸》獲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象獎」。
兒童演員王泉(影片中飾病童大志)獲本屆影展「特別獎」。導演黃蜀芹獲由兒童和青少年觀眾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頒發的「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片」--「金匾獎」。
《紅色戀人》獲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評為最佳女演員。

1999年
《紅河谷》獲第十七屆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幕獎」。
《永樂大鍾》獲第一屆布達佩斯國際科學電影節「國際電影、電視和廣播合作理事會獎」。
《一個都不能少》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❹ 中國哪些電影獲得過柏林國際電影節

1982年
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
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
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

1989年
第39屆銀熊獎
吳子牛《晚鍾》

1990年
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1年
第41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鐵凝《哦,香雪》

1992年
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

1993年
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4年
第44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火狐》

1995年
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
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
第47屆銀熊獎徐立功《河流》

2000年
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
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
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

2005年
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淹沒》,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牛皮》,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劉佳茵《牛皮》

2006年
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
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美》(同美國一起),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張楊《落葉歸根》

2008年
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

2010年
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第6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第60屆新生代單元水晶熊最佳影片獎:《歲月神偷》(香港)

2014年
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曹保平《狗十三》

❺ 哪些中國人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

以下粘貼

1982年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第三十八屆金熊獎:張藝謀 《紅高粱》 1989年第三十九屆銀熊獎:吳子牛 《晚鍾》 1990年第四十屆柏銀熊獎:謝飛 《本命年》 1991年第四十一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 :《哦,香雪》 1992年第四十二屆最佳女演員:張曼玉 《阮玲玉》 1993年第四十三屆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4年第四十四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 《火狐》 1995年第四十五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 《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紅粉》 1996年第四十六屆金熊獎:李安 《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 《太陽有耳》 1997年第四十七屆銀熊獎:徐立功 《河流》 2000年第五十屆銀熊獎:張藝謀 《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五十一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 《十七歲的單車》 最佳導演:林正盛 《愛你愛我》 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 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 《愛你愛我》 2003年第五十三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 特別藝術貢獻獎:李陽 《盲井》 2005年第五十五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 《孔雀》 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 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 《淹沒》 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 《牛皮》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 劉佳茵《牛皮》 2006年第五十六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 《伊莎貝拉》 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第五十七屆金熊獎:王全安 《圖雅的婚事》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 《美》(同美國一起) 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落葉歸根》 2010年第六十屆最佳編劇銀熊獎《團圓》 2010第六十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

❻ 三個和尚影評

這部電影描寫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無水吃以至釀成大禍的故事,它反映出人的品質問題和對人的管理問題,如果處理好了這兩個問題,會出現一個和尚吃河水.兩個和尚吃自來水.三個和尚吃礦泉水的美好景象.

❼ 談談三個和尚的視聽和動畫特點,影評

「家和萬事興」,「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在團隊取得一定成績時,總有人信奉「會叫的孩子有奶吃」而爭相搶功,甚至達到相互賭氣的狀態,致使團隊力量一瀉千里。其實會叫的孩子有奶吃固然沒錯,但是安靜的孩子往往卻更能得到慈母的疼惜,在團隊中個人發揮的作用,管理者自然一目瞭然。而團隊的成功來自於精誠合作和團結友愛,無畏的爭執只會削落團隊的凝聚力,使各方俱敗。 中國人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本來人多力量大,應該更容易喝到水,但是人多了反而沒水喝了,似乎,人們總是不那麼和睦。在這個情況下就要看管理者的能耐了。那麼,怎麼讓三個和尚也有水喝呢,聰明的管理者有這樣的做法。 挑水的路途很長,一個人從頭到尾挑,自然容易疲勞,那就分工合作吧,來個接力挑水,即每個人挑一段路。第一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第二個和尚繼續挑,然後又傳給第三個和尚,第三個和尚挑到缸邊灌進去,空桶回來再接著傳。這樣大家都不停地挑又間隔著休息,有水喝了。 但是,有人說了,這樣雖能讓每個人都勞逸結合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他們相安無事,不爭相求功。這個時候老和尚發話了,說:訂個新的機制,三個人都去挑水,一天內誰挑得多就獎勵誰,獎勵為晚上加菜,而挑得少的則只有白米飯,沒有菜。制度一實施,三個和尚爭先恐後地去挑水,很快水就挑滿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水有得喝,獎罰分明,又避免了相互的搶功,大家和睦相處,兩全其美,而這就是管理的力量。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是一段寓言,其寓意是: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因為三個和尚屬同一種心態,同一種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互相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沒水喝.其實,三個和尚也可有水喝,只要稍加組織,訂立輪流取水的制度,責任落實到人,違者重罰,這樣就有水喝了.產生的原因是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過剩的現象造成。 防止的話就是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合理分配每個人的工作任務,充分利用所有資源,就OK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