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電視 » 卓別林電影節
擴展閱讀
歐美怪物電影大全集 2024-10-22 12:19:14

卓別林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2-04-18 15:26:18

1. 卓別林對喜劇的貢獻

查里.卓別林,於1889年4月16日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喜劇演員家庭里,由於父母的影響,自幼愛上了藝術,希望當名演員。不幸父親去世過早,母親得了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成了孤兒,他進過孤兒院,做過乞丐,當過小報童,小傭人,還在游藝場做過掃地的雜工。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卓別林實現了做演員的夙願。一個晚上,游藝場的一名主要喜劇演員病倒了,經理急的沒有辦法,忽然想到掃地工卓別林平時一直在學演戲,抱著試試的心理,叫卓別林上台代演,可是那位喜劇演員是位身位魁梧的男子漢,他的衣服卓別林穿起來又肥又大,褲子像個大口袋,一雙大鞋走起路拖拖踏踏,而圓頂禮帽卻又太小,這樣裝束,像個小流浪漢,一出場就引的大家笑了。他一連演了好多場,小流浪漢的形象越演越活。1907年,卓別林經人推薦,參加喜劇《足球賽》的演出獲得成功,終於成了劇團的正式演員,開始了偉大的藝術生涯。

1910年,卓別林隨劇團到美國演出,他的精湛演技被美國滑稽影片公司看中,從此,他便踏上了電影演員的生活道路。他刻苦學習藝術,向一切有經驗的人求教,包括工人、裁縫、招待員、流浪漢等,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相繼出演,使他成了人們歡迎的影壇明星和喜劇大師。

卓別林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藝術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他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後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在這部自傳中,反映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史。更有價值的是他對有關電影藝術的見解。

在20世紀的偉人行列中,卓別林是影壇中惟一一位可與愛因斯坦並列的大師,同時,「流浪漢查理」也可以稱得上是他在這個世紀的商標。而中國觀眾對喜劇最直接的經驗恐怕都來自卓別林的電影。在美國「麥卡錫主義」當道時,同情共產主義的卓別林流亡歐洲多年,這也使他拉近了與中國的距離。由於卓別林英明果斷地放棄了其電影的版權(他以此對付美國當局對其影片的禁映),他的電影得以風靡世界——無聲片正好使他的作品成為沒有語言障礙的、在任何地方、任何種族都通行無阻的藝術。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使人發笑的偉大的小丑——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一部藝術的經典或商業大片都不可能比卓別林的一個小品更具生命力和流行性。顯然,卓別林最早發現了永恆的真諦:讓每個人都笑出來

2. 卓別林是誰

好萊塢喜劇演員
卓別林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藝術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他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後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在這部自傳中,反映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史。更有價值的是他對有關電影藝術的見解。

1889年4月16日,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平民的家庭。童年父親早逝,生母進瘋人院,遭到後母虐待的卓別林開始流浪街頭。

卓別林八歲登台,就立即引起轟動。1914年跨入影視界;1916年與通用電影公司簽約,開始製作電影,喜劇。二戰中,主演《大獨裁者》深刻揭露了希特勒的本性。戰爭年代,游歷歐洲,訪問中國、蘇聯、印度……戰後,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國際和平獎。法國政府四次給他授勛。1972年4月10日,獲得奧斯卡金像獎。1972年9月第二十三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辦卓別林影展。

1977年12月24日—25日聖誕之夜,偉大的、傑出的藝術家卓別林逝世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時,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師查理·卓別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韋威逝世,終年88歲。

卓別林一生為電影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提起卓別林的名字,許多人就會想起一個身穿肥大褲子、腳踏大頭皮鞋、頭戴破爛禮帽、留著硬毛刷鬍子的流浪漢形象。在無聲電影時代,卓別林已是馳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他多才多藝,精通啞劇、表演、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編導、自己主演、自己配樂。他既擅長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於表演微妙的諷刺。

1889年,卓別林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貧民區里,他的父母是音樂廳的演員。由於父親早亡,母親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頭。他住過孤兒院,當過馬夫、小販。14歲那年,卓別林加入流動劇團,跑遍了英國各個角落。19歲時,他當上了一個著名劇團的演員,並隨團到歐洲、美國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國,開始從事電影事業,並於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賽車記》中創造了一個悲劇小人物「夏爾洛」,從此這個有特別裝束的流浪漢形象風行世界70年,經久不衰。

卓別林給電影觀眾帶來了無休止的笑聲,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淚來。然而,人們卻無法說明那是歡樂的眼淚還是辛酸的眼淚,別人只可以讓觀眾發笑,卓別林卻可以讓觀眾笑完以後深思,這是同時代的任何喜劇演員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無聲片《摩登時代》就是這樣一部有著巨大諷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把人都弄成了瘋子。資本家為了剝奪更多的利潤,連工人吃飯都要靠傳送帶和「吃飯機」。1939年,卓別林秘密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揭露和抗議法西斯對全人類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熱烈歡呼,成為風行世界的一部優秀作品。

卓別林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樂狗》、《狗的生涯》、《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總是寄同情於窮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後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

卓別林在美國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他參加進步的文化活動而受到美國麥卡錫主義的迫害。1952年他懷著滿腔憤恨,帶著妻子兒子離開美國回到英國。以後長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韋威,直到逝世

3. 關於查理·卓別林的簡介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

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3)卓別林電影節擴展閱讀

卓別林一世和漢娜與1885年6月結婚。當查理一世跟著劇團在美國巡迴演出時,漢娜和戲院的另一位演員里奧·德萊登發生了婚外情並生下了一個兒子惠勒·德萊登(Wheeler Dryden)。卓別林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就此瓦解了。查理一世成了酒鬼,死時年僅37歲。

漢娜在赤貧的生活中養育著兩個年幼的兒子,直到她自己因為健康的原因倒下為止。嚴重的精神不穩定使她的身體狀況從1898年起就每況愈下,直到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

年幼的西德尼和查理在經歷了長期的貧困和飢餓之後,一起被送往國立貧民院。後來,西德尼被送往一艘名為埃克斯茅斯的訓練艦上,開始接受成為水手的訓練。後來西德尼成為了往返於英國和南非的客船上的一名乘務員

4. 卓別林的生平事跡,整理完整版

1889年,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雪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

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

當時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跟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製片廠中工作。因父親在37歲時早逝,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

7年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伙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游藝場掃過地。

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出演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馬戲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

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1977年逝世,享年88歲。

(4)卓別林電影節擴展閱讀:

卓別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台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

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人之一,他本人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受到了一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卓別林兩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在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首次被頒發時還沒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項獎勵之間的區別也非常模糊。

卓別林本來因他的電影《馬戲團》被提名為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喜劇導演,但後來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因他在「《馬戲團》片中在表演、協作、導演和製片各方面表現出來多樣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獎。另一部獲得特殊獎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後,卓別林於1972年末為他對「本世紀的電影藝術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貢獻」獲得了第二次榮譽獎。

卓別林重返美國,除了獲獎外他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歷史上最長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會場內觀眾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鍾。

卓別林還因為《大獨裁者》被提名為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因為《凡杜爾先生》被提名為最佳原創劇本。在卓別林本人拍電影的時期里他對奧斯卡金像獎表示小看。

他的兒子小查理寫道卓別林開玩笑將他1929年獲得的金像獎當作制門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人對他非常不滿。

卓別林最後的兩部電影是《紐約王》(1957年),以及和索菲亞·羅蘭、馬龍·白蘭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們往往忽視卓別林還獲得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1973年他為他1952年與克萊爾·布盧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獎。

片中巴斯特·基頓也登場,這是這兩位大喜劇家唯一的一次同時露面。由於卓別林當時面臨的政治困難,這部電影始終未在洛杉磯上演,而這是被提名的條件之一。這個條件直到1972年才達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查理·卓別林

5. 卓別林電影的相關論文或者文章簡評

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餘年。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取得的成就。
卓別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外貌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台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的一生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編輯本段童年
1889年,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當時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在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製片廠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因父親早逝,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歲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游藝場掃過地。
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像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里,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編輯本段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別林五歲時在倫敦的大劇院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時候曾生過一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為他在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啞劇《灰姑娘》中扮演一隻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一個新角色,後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爾摩斯》中的一個報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後他在一個雜技團里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里扮演小丑。
編輯本段移民美國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是於1912年10月2日隨同卡爾諾啞劇劇團進入美國的。當時卡爾諾啞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裡分享一屋。後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後在僱用卓別林。卓別林在那裡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電影。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迴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於引起美國電影製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闆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嚮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兇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醜陋的。這些人物符合啟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麼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於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佔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一塊骨頭。這辛酸的一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製片廠正式落成。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乾的水泥地上踏下一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徵。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一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為他是百萬富翁。為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一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提出的問題更為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由於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復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經失常,被送進醫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卻失業了。這部影片不僅思想內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譴責戰爭販子和軍火商的《凡爾杜先生》,描寫銀行小職員凡爾杜忠心耿耿地幹了二十年,受盡剝削,在一次經濟危機中被踢出銀行,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爾杜因殺人而被捕,判處死刑。他說:「殺了一個人就說這人是罪犯,殺了幾百萬人卻說他是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權勢就能獲得成功……」
為此美國政府掀起對卓別林的迫害。《凡爾杜先生》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別林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向好萊塢宣戰」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訴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為參加歐洲各國舉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禮,卓別林准備到歐洲旅行半年。他帶著家眷,當輪船橫渡大西洋時,收音機廣播了美國政府司法部的聲明,聲明說政府將拒絕卓別林再入境。船在法國停泊時,卓別林向一百多名記者發表了談話,他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全部政治見解……我為人人,這是我的天性。」又說:「我並不想製造革命,只是還要拍些電影。」
1953年初,奧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國出席聯美公司董事會,賣掉了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產,並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這以後卓別林下定決心不再返回美國。從此,他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從定居瑞士起,卓別林就著手撰寫回憶錄。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他以驚人的記憶回憶了自己艱苦奮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戰的來臨,使卓別林在美國的命運再度被改變。1963年,他在紐約組織了自己的電影節。1972年,他在奧斯卡有史以來最熱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立鼓掌聲中,接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奧斯卡特殊成就獎。1972年造訪美國期間,83歲高齡的卓別林說自己早已放棄了激進的政治主張。
1977年12月25日,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與世長辭了。
編輯本段初探電影導演
1918年卓別林創建了他自己的好萊塢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的電影的藝術和經濟上的控制。在此後的35年中他使用這個獨立性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傑作,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娛樂價值和影響力。其中包括短喜劇《狗的生活》(1918年)和《發餉日》(1922年)。長的作品有《從軍記》(1918年)和《朝聖》(1923年)。此外還有他的無聲電影經典,其中包括《尋子遇仙記》(1921年)、《巴黎一婦人》(1923年)、《淘金記》(1925年)和《馬戲團》(1928年

6. 卓別林是哪國人

1889年4月16日,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平民的家庭。童年父親早逝,生母進瘋人院,遭到後母虐待的卓別林開始流浪街頭。
卓別林八歲登台,就立即引起轟動。1914年跨入影視界;1916年與通用電影公司簽約,開始製作電影,喜劇。二戰中,主演《大獨裁者》深刻揭露了希特勒的本性。戰爭年代,游歷歐洲,訪問中國、蘇聯、印度……戰後,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國際和平獎。法國政府四次給他授勛。1972年4月10日,獲得奧斯卡金像獎。1972年9月第二十三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辦卓別林影展。
1977年12月24日—25日聖誕之夜,偉大的、傑出的藝術家卓別林逝世。雖然他在美國居住了四十多年,可他從未加入美國國籍,他說他是"世界公民". 所以在他的自傳上寫的署名是"[英] 查爾斯 卓別林"

7. 我想知道卓別林的簡介。

卓別林
卓別林(1889——1977)性別:男 身高:1.73米
1889年,卓別林在倫敦出生。他在簡陋的出租房間、國立貧民院及一所孤兒院中度過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像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
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里,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迴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於引起美國電影製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闆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嚮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兇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醜陋的。這些人物符合啟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麼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於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佔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一塊骨頭。這辛酸的一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製片廠正式落成。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乾的水泥地上踏下一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徵。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一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為他是百萬富翁。為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一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提出的問題更為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由於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復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經失常,被送進醫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卻失業了。這部影片不僅思想內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譴責戰爭販子和軍火商的《凡爾杜先生》,描寫銀行小職員凡爾杜忠心耿耿地幹了二十年,受盡剝削,在一次經濟危機中被踢出銀行,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爾杜因殺人而被捕,判處死刑。他說:「殺了一個人就說這人是罪犯,殺了幾百萬人卻說他是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權勢就能獲得成功……」
為此美國政府掀起對卓別林的迫害。《凡爾杜先生》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別林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向好萊塢宣戰」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訴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為參加歐洲各國舉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禮,卓別林准備到歐洲旅行半年。他帶著家眷,當輪船橫渡大西洋時,收音機廣播了美國政府司法部的聲明,聲明說政府將拒絕卓別林再入境。船在法國停泊時,卓別林向一百多名記者發表了談話,他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全部政治見解……我為人人,這是我的天性。」又說:「我並不想製造革命,只是還要拍些電影。」
1953年初,奧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國出席聯美公司董事會,賣掉了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產,並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這以後卓別林下定決心不再返回美國。從此,他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從定居瑞士起,卓別林就著手撰寫回憶錄。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他以驚人的記憶回憶了自己艱苦奮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戰的來臨,使卓別林在美國的命運再度被改變。1963年,他在紐約組織了自己的電影節。1972年,他在奧斯卡有史以來最熱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立鼓掌聲中,接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奧斯卡特殊成就獎。1972年造訪美國期間,83歲高齡的卓別林說自己早已放棄了激進的政治主張。
1977年12月25日,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與世長辭了。

查理 卓別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於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於瑞士科西耶。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餘年。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取得的成就。

8. 被贊中國卓別林,從落魄歌手到影帝,黃渤的翻身僅僅是因為高情商嗎

第50屆金馬獎頒獎現場,黃渤貢獻了情商的教科書級詮釋。

鄭裕玲調侃他:「今天晚上的風很大嗎?把你的頭發都吹歪了。」黃渤回答:「對,這是心情的一種外化表現,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心情有多麼澎湃。」鄭裕玲繼續出難題:「那服裝呢?你穿的是睡衣。」黃渤回答:「這五年來我一直在金馬獎,已經把金馬獎變得像家一樣。」

時至今日,無數個網友發帖分享和黃渤偶遇的時刻,其中有個詞被反復提及:親和。登上山峰的人,不容易再回到山腰 ,躋身上流社會的人,也很難再彎下腰桿。可黃渤偏偏心甘情願地將自己貶下凡間,就如儒學大師馬一浮的那句詩: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9. 請把戲劇大師卓別林的資料寫在這里!

卓別林

說到電影喜劇,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卓別林,他在銀幕上以層出不窮的噱頭、 滑稽的表演和他獨創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笑。然而在這種歡笑背後卻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凄涼。他的喜劇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創造了世界喜劇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國電影史學家路易斯.約可布斯說:"談論查利.卓別林也就是談論電影。美國電影史上還沒有一個人像查利.卓別林那樣,成為全世界這樣珍愛的人物。"
卓別林(1889--1977)出生於倫敦一個貧苦演員家庭,父母都是游藝場的歌舞演員。他的童年動盪不安,10歲時他就進了一個滑稽劇團充當演員,開始獨立謀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爾諾啞劇劇團。1913年他隨團去美國演出,其間與啟斯東公司簽定了合同,開始在製片人兼導演--塞納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劇片《謀生》問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陣雨之間》中首次登台亮相,成為日後卓別林喜劇電影的重要標志。這一時期他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
1923年他創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別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萊塢第一個真正獨立製片的藝術家。他一身兼任製片、編劇、導演、演員、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巴黎一婦人》(1923年)、《淘金記》(1925年)、《馬戲團》(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時代》(1936年)、《大獨裁者》(1940年)、《凡爾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1957年他在英國執導並主演了《一個國王在紐約》,他導演的最後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萊塢,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接受了為表彰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貢獻"而授予他的藝術成就獎。卓別林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與社會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劇之中,創造了世界喜劇電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個人感覺:我常常被卓別林的黑白片的形象,雖然都是默聲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為人們所稱道。卓別林一直拒絕有聲電影,他認為有聲電影破壞了電影藝術,當然,由於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有些觀點不免帶有局限性,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卓別林不愧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藝術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而他作為偉大的喜劇電影藝術家,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同時,表現出對不幸命運的抗爭,對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撓的追求。我們欣賞卓別林的影片,笑,是發自內心的笑,哭,則流著真誠的眼淚。卓別林對電影藝術的偉大貢獻,寫下了好萊塢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光輝的一頁。

主要作品:
《淘金記》、《狗的生涯》、《發薪日》、《紐約王》、《越獄》、《小孩》、《大兵日記》……
回答者:☆zhu純 - 秀才 二級 2-12 16:2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個人感覺寫的很好呢 小丑永遠都是最悲哀的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樣子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

66% (2) 不好
33% (1)

其他回答 共 7 條
卓別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於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於瑞士科西耶。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餘年。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取得的成就。

參考資料:ke..com/view/29591.htm
回答者:zs_jd - 魔法學徒 一級 2-11 18:52
英國人,熱情英俊。1993年在占姆斯艾華利和艾斯米爾攝制的《剩餘日子》中飾演固執僕人,是他在英國影壇的處女作。繼1995年參演《七月盛宴》之後,《眾里尋她兜錯路》使他備受北美洲觀眾注意。他在片中同時為女主角烏瑪瑟曼和珍妮嘉羅花露所愛慕,成為知性女子的戀慕對象,也為他鋪下1997年演出厄尼斯加執導《華盛頓廣場》的星途。在《狂林戰曲》中與知名演員如喬治-古尼、尼克諾特、伍迪-哈里奧森和約翰-特拉伏打等同場演出,為其從英倫成功進軍好萊塢打下重要基礎
回答者:zds520ll - 江湖新秀 四級 2-11 18:52
1889年,卓別林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貧民區里,他的父母是音樂廳的演員。由於父親早亡,母親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頭。他住過孤兒院,當過馬夫、小販。14歲那年,卓別林加入流動劇團,跑遍了英國各個角落。19歲時,他當上了一個著名劇團的演員,並隨團到歐洲、美國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國,開始從事電影事業,並於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賽車記》中創造了一個悲劇小人物「夏爾洛」,從此這個有特別裝束的流浪漢形象風行世界70年,經久不衰。

卓別林給電影觀眾帶來了無休止的笑聲,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淚來。然而,人們卻無法說明那是歡樂的眼淚還是辛酸的眼淚,別人只可以讓觀眾發笑,卓別林卻可以讓觀眾笑完以後深思,這是同時代的任何喜劇演員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無聲片《摩登時代》就是這樣一部有著巨大諷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把人都弄成了瘋子。資本家為了剝奪更多的利潤,連工人吃飯都要靠傳送帶和「吃飯機」。1939年,卓別林秘密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揭露和抗議法西斯對全人類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熱烈歡呼,成為風行世界的一部優秀作品。

卓別林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樂狗》、《狗的生涯》、《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總是寄同情於窮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後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

卓別林在美國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他參加進步的文化活動而受到美國麥卡錫主義的迫害。1952年他懷著滿腔憤恨,帶著妻子兒子離開美國回到英國。以後長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韋威,直到逝世。

參考資料:http://news.163.com/2004w04/12524/2004w04_1082082065165.html
回答者:♀亞綸の布丁♂ - 魔法學徒 一級 2-11 18:55
英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
回答者:huwu150 - 助理 二級 2-11 19:18
卓別林的作品都有黑色幽默
回答者:qitaq - 助理 二級 2-12 20:50
人物姓名:卓別林 (1889~1977)
人物國別:英國
演員 導演 製片人

卓別林(1889~1977)

Chaplin,Charlie

英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於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於瑞士科西耶。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餘年。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