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電視 » 孔雀電影節
擴展閱讀
電影3d沖鋒號 2024-10-24 09:10:13
2019年中國動作電影 2024-10-24 09:10:11

孔雀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2-04-22 12:41:06

A. 張靜初曾憑借哪部電影獲得銀熊獎

獲得銀熊獎的是顧長衛執導的《孔雀》電影獲得,而張靜初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以下是張靜初的所有獲獎及提名名單,樓主看看有沒有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
▪ 2014 第五屆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女演員 《我的影子在奔跑》 (提名)
▪ 2013 第10屆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 《我的影子在奔跑 》(提名)
▪ 2013 第29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我的影子在奔跑 》 (提名)
▪ 2012 第31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 《唐山大地震 》 (提名)
▪ 2011 第30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全城戒備》 (提名)
▪ 2011 第28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唐山大地震 》 (提名)
▪ 2010 第47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唐山大地震 》 (提名)
▪ 2010 第29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天水圍的夜與霧》 (提名)
▪ 2009 第16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紅河》(獲獎)
▪ 2009 第16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紅河 》 (提名)
▪ 2009 第13屆 北京放映優秀女演員 《芳香之旅》 (獲獎)
▪ 2008 第27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門徒》 (提名)
▪ 2006 第6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 《孔雀》 (獲獎)
▪ 2006 第30屆 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芳香之旅》 (獲獎)
▪ 2006 第25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七劍 》 (提名)
▪ 2005 第11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女演員 《花腰新娘 》 (獲獎)
▪ 2005 第12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花腰新娘》 (獲獎)
▪ 2005 第25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花腰新娘》 (獲獎)
▪ 2005 第55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提名 《孔雀》 (提名)
▪ 2005 第14屆 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女演員 《孔雀》 ( 獲獎)


綜合獎項

▪ 2011 23屆哈爾濱冰雪電影節—最具商業價值女演員 (獲獎)
▪ 2011 第四屆網路娛樂沸點——內地最熱門女演員 (獲獎)
▪ 2011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國際評委 (獲獎)
▪ 2011 參加第26屆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頒獎典禮 (獲獎)
▪ 2011 2011時尚先生盛典——年度最美女性 (獲獎)
▪ 2010 ELLE風尚大典年度風尚銀幕之星 (獲獎)
▪ 2010 2010年度時尚女性內地年度女星 (獲獎)
▪ 2009 新浪網路盛典公益推動力人物 (獲獎)
▪ 2009 中國銀幕風雲榜年度公益之星 (獲獎)
▪ 2007 出任第31屆開羅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獲獎)
▪ 2007 真維斯大愛盛典年度女演員 《門徒》 (獲獎)
▪ 2007 新浪網路盛典年度電影演員 《門徒》 (獲獎)
▪ 2006 中華電視網2005年度電視劇十佳女演員 (獲獎)
▪ 2005 成為獲得「亞洲英雄」稱號的首位中國女演員 (獲獎)

B. 電影《孔雀》的主旨是什麼

《孔雀》:世俗人生的飛翔與沉淪
零點深藍(檸檬樹下的粒粒)原創

《孔雀》近日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頗為引人矚目。雖然在敘事內容和形式上《孔雀》都並未帶來什麼革命性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顧長衛從攝影轉向導演初試的啼聲已經有了不俗的成績。他帶給西方世界的中國形象是由一個過渡的年代作為背景和場景:火熱的革命正在蕭條之中,開放的新時代尚未正式拉開帷幕。更感動人的是,他展示了那個有些空落的歷史時期里中國普通青年頑強的烏托邦追尋,以及黯淡的結局。我想起《棋王》里的王一生,在棋獃子的身份庇護下他擁有了棋盤上縱橫捭闔的自由;而《孔雀》里的姐姐,則把她壓抑的生命激情瘋狂地集中於一個碩大美麗的降落傘上。當降落傘的羽翼飄然滑翔在萬里無雲的晴空,當少女騎著單車身後綻放巨大的傘花賓士在雞毛蒜皮的小鎮街巷,我知道,降落傘就是這個影片的魂魄所在。孔雀只是這只降落傘的一個拙劣的復制而已。
《孔雀》的故事是回顧式的,帶有一定的自敘傳意味。這是一種夾雜著緬懷、傷感和解構意味的討好的敘事方式,這種敘事天然地具有一種感染人心的效果。比如楚浮的《四百擊》、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候孝賢的《童年往事》和《戀戀風塵》、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賈彰柯的《站台》……童年的視野或者青春的成長,總是可以贏得人們對堅硬現實中純真童心和成長煩惱的深摯同情,因為那裡面也有我們每一個人曾經的年輕和堅持;那樣的敘述,也總是更能輕易地暴露出成人世界的冷酷與不堪。
《孔雀》讓今天的中年一代又回到了上個世紀70-80年代,那個轉型時期,重訪物質緊缺貧窮灰暗的革命與後革命交接的年代。文革剛剛結束,70年代末的一個北方小城。影片從一個五口之家圍坐飯桌四周的吃飯場景開始,在漆黑的水壺突突的回憶。大哥高衛國患有腦疾,外號「胖子」,常遭人欺負;弟弟高衛強沉默寡言,他也是影片的敘事者;姐姐是女主人公高衛紅,有著清秀美麗的面容和倔強執著的個性。影片里充滿那個時期平常家庭的平常遭遇,比如一家人一起做蜂窩煤卻被大雨侵襲,比如過年時媽媽一粒粒數糖果分發給孩子;這些細節可能會喚起塵封的記憶,貧窮的蛛網籠罩下,影片中的家庭還有其特殊性,有一個患有腦病的傻大哥。在我看來,這是這個原本可以過著貧窮卻安寧小日子的家庭陷入激烈沖突的重要原因。父母對大哥的偏愛引起了妹妹弟弟的不滿和嫉妒,弟弟妹妹還因哥哥的痴傻而遭人歧視,兩個人著謀劃把哥哥毒死,結果又無比歉疚地請哥哥吃了一頓肉包。這個家庭里的父母有著那個時代常見的保守和嚴厲,他們其實是遮蔽孩子們的另一重陰影;對於衛紅而言,她如花的少女時代必須每天面對葯廠洗不完的葯瓶,這樣機械重復的勞作令人絕望……沉悶壓抑的生存背景下,某種潛在的革命性因素在不屈不甘的年輕心靈里躁動。衛紅耽於幻想,在想像中以各種方式逃離現狀;衛強則像一隻憂郁而沉默的小鳥。
於是,很自然地,有了衛紅對傘兵生活的無限憧憬。當這個漂亮女孩躺在屋頂陽台上,凝視著碧藍的天空,天女散花般,從飛機上忽然開放出一朵朵潔白耀眼的粲然傘花,她的雙眼亮了起來。我們可以體會她內心深處對飛翔的渴望。那是不同於她眼前卑微生活的另一種浪漫的圖景。那眩目的傘兵跳傘畫面以及衛紅騎著自行車在原野上飛速賓士的情景,是一曲相互呼應著的二重奏。衛紅天真而好奇地接近那些英姿颯爽的傘兵,內心產生了一個逃離現實的想法。她要去報名當傘兵。但是她的理想無從實現,她被淘汰了,那個帥氣的男傘兵並沒有真正幫她。她被重重地推回自己黑暗的小屋。接下來有了整個影片最為出彩的一幕:沉默、絕食多日的衛紅終於活了過來,她撲在縫紉機上發瘋地縫制了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然後,她騎著單車,風馳電掣,車後拖著隨風開放的降落傘,大叫著、歡笑著,在街道上飛馳,吸引了無數驚奇的目光,一個叫果子的青年吹著口哨興奮地騎車追隨。直到母親出現,一把將她連人帶車拉翻在地……影片另一個觸目的鏡頭是為了找果子要回降落傘,衛紅沒有猶豫就脫下了褲子……可以說,降落傘肯定是《孔雀》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得意的構想,這個人為的意象用來寄託青春期衛紅欲沖破生活牢籠的全部夢想和決心。 人們也許要質疑影片的真實性,在那個仍然使用布票的年代裡,一個貧寒之家又如何能夠提供這么豐裕的布匹用來做降落傘?這個細節完全來自於藝術的想像,像許多藝術作品一樣,藝術來源於生活么?可它又高於生活。
終於,瀕臨瘋狂邊緣的衛紅回到了冰冷的現實,她的理想令人辛酸地自動降格處理了,變成了只要不刷瓶子就好。她匆匆忙忙馬馬虎虎地嫁給了一個答應可以給她調動工作的司機,得以在另一個工廠燒制玻璃瓶——看來她與玻璃瓶子的關系還不可能終結。喜歡著她的野性的果子一直未娶,還很哥們地幫她教訓了那幫欺負大哥的二流子。果子是影片中最有魅力的男性形象,但是他所帶來的安全感當然與希區柯克那些高大英俊殷實智慧的白人男子帶來的安全感全然不同。
一個花季少女的多夢年華如此慘淡地終結。這顯然是對那個平庸保守僵硬的舊體制以及附帶的醜陋人倫的控訴,舊時代束縛了那些年輕早熟而活躍的心靈。兩毛四分錢一本的《性知識手冊》在作品中鬼鬼祟祟的登場亮相,令人不禁莞爾。弟弟衛強正是因為一張女性人體解剖的圖畫,被父親痛斥為流氓而趕出家門。流浪數年之後,他帶回一個風塵女子和她的幼小兒子,在這個已經開始流行《追捕》的小城裡過著退休的日子,頹廢地無所事事。倒是大哥經歷了一場愛情挫折之後,與一個鄉下瘸腿女人門當戶對地過起了踏實的日子。
衛紅離婚了。一天,她偶然地邂逅當初驚為天人的英俊傘兵,那時他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讓衛紅崇拜不已,這個與衛紅有著美好的一面之緣的男子,給衛紅帶來了憧憬和希望,緊接著卻將衛紅推向了絕望的深淵。他沒有幫助衛紅實現當傘兵的願望。此刻,他正在街邊毫無顧忌地大嚼手中的肉包,是街頭常見的那種沉淪於世俗生活的邋遢中年男人,自行車後座上坐著他臟乎乎的兒子,拎著大包小包的妻子是當初得到他的幫助當上傘兵的女孩。影片的反諷意味過於明顯了,顯得有些不夠厚道。
接下去的一幕肯定是觀眾難以忘懷的:衛紅與弟弟衛強蹲在路邊的西紅柿攤子旁邊,一個一個挑選。撫摸著西紅柿光亮圓滑的表皮,忽然之間,衛紅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涌流出來,滔滔不絕。她轉過身子背對著弟弟,掩飾自己的失態,卻無法阻擋悲痛欲絕的飲泣。弟弟專心致志挑選西紅柿,沒有留意姐姐滿面的淚花和扭曲的容顏。這個套著一件沒有身腰的灰不溜秋的汗衫的女人,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蹲在路邊哭得傷心欲絕,卻無人知曉。那個身穿白短衫騎著單車奔跑兩根小辮飛揚起來的靈秀女孩呢?那個內心總是懷抱著飛翔夢想的女孩呢?這場無聲的痛哭傳遞給人們的,可謂是無聲勝有聲的震撼。這場景,讓我一下子聯想起蔡明亮《愛情萬歲》的結尾,楊貴媚那場連續三分鍾不間斷的哭泣……如果哭泣可以舒緩生存的巨大壓抑,如果哭泣可以洗滌生活的污濁,那就痛痛快快哭個夠吧!哭完了,擦把臉,繼續走路。這就是現實的人生:豈止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影片的結尾,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兄妹仨已人到中年,三個小家庭分別走過動物園的孔雀圈欄前。衛紅又結婚了,並有了小孩,看不清她身旁的男人是誰,我們希望是一直愛著她的果子。胖子大哥和瘸女人相互攜手,走得很帶勁;弟弟衛強帶著老婆孩子,孩子大叫孔雀是假的,因為孔雀不開屏。大家相繼走過,對孔雀開屏不抱任何希望地離開了。
忽然之間,孔雀園里,那隻漂亮的雄孔雀機靈靈綻開了美麗的花屏,他緩緩地旋轉身體,如同一種庄嚴的儀式。只是,它持久地驕傲地把屁股沖向觀眾,像個淡淡的諷刺。身體瘦小姿容尋常的雌孔雀在一旁從容啄食著地上的食物,任由她的孔雀男士盡情表演。這里是孔雀的愛情世界,一場世俗的愛情追逐即將上演。光輝散盡,地面上全是古井無波的日子;然而漫長的平庸生涯里,也曾有過孔雀開屏般的青春熱望和眩人風采。這就足以讓人慰藉,也足以挑動起脆弱敏感心靈那永遠易於感懷的心弦。
參考資料:http://bbs.cctv.com.cn/forumthread.jsp?id=5837277

C. 顧長衛拍的《孔雀》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對平凡人的生活心存敬意——訪導演顧長衛

東方網2月5日消息:2005年1月30日,顧長衛一早便走進了北京使館區附近的河畔咖啡館。他是當天的第一個顧客,與筆者相約在這里做專訪。這位著名的電影攝影師,從未為自己攝影的影片出現在媒體面前,哪怕是《紅高粱》、《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有讓他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的《霸王別姬》。他習慣了低調,習慣了不在媒體上露臉。如今,當顧長衛以導演身份出現時,他坦言:「我現在坐在這里,面對媒體有這樣的傾訴
欲,都是在為我自己導演的影片即將上映積累宣傳效應。」———一切為了《孔雀》。
入圍第54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影片,《孔雀》的首映日期被安排在2月18日,這一天也正好是影片在國內全面上映。此前,《孔雀》一直在北京的一家影院作試映。「試映其實挺冒險的,萬一口碑不好,那麼影片就別想再公映了。我們事先估計到觀眾對電影的口碑會好,才敢拿出來放映。」顯然,顧長衛對自己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信心十足。

「五年我就做了這一件事」

名列「世紀百位傑出攝影師」的顧長衛,有過一段「留洋」的經歷,與好萊塢一些著名導演合作。但多年的攝影工作使他的一隻眼睛視物模糊,醫生確診為斜視,不宜再從事過多的攝影工作。1999年底,在好萊塢拍完陳沖執導的《紐約的秋天》後,顧長衛一直在國內養病。「其實除了長期的攝影工作造成的職業病迫使我在家休息外,我本身也是有些惰性的人。這五年我才做了這么一件事,要是在美國是絕對不可能的。」顧長衛有意對電影事業作一個新選擇,當導演是他那時的最佳選擇。

由李檣創作的劇本《孔雀》完成於2000年,劇本曾流傳於很多導演之手,甚至有一位導演還在劇本故事描述的地點安陽開拍了這部電影,但拍了十多天後,不知什麼原因又停拍了。雖然那些曾經看過《孔雀》劇本的人都對劇本表示一致認同,但最後劇本被顧長衛攥到了手中。「我看了劇本就很喜歡,覺得丟不下了。」顧長衛行動起來———2003年4月9日,《孔雀》在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城鎮,一個被稱為水冶的地方開了機。

《孔雀》是一部描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個普通家庭兄弟姐妹三人命運遭遇的故事。影片最初的設想是請章子怡或徐靜蕾擔綱女主角,都因為檔期調整不過來而沒有參演,最終挑選了張靜初飾演姐姐、馮�飾演哥哥、呂玉來飾演弟弟。從完成的影片來看,第一次當導演的顧長衛對演員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的電影有一點蒼涼」

「文如其人,每部作品都能讓人感覺到那個導演是怎樣一個人。我是特別普通的人,我喜歡樣式上看起來簡單,內容更深刻一些的東西。《孔雀》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相同的劇本,不同的導演會拍出不同的效果。《孔雀》從開拍起便註定要打上顧長衛的烙印,比如以河南安陽話作為影片對白語言,鏡頭冷靜、呈藍灰色調,構圖細膩、講究,長鏡頭的大量運用,這些都是顧長衛為《孔雀》所作的獨特的設計。

《孔雀》從弟弟的視角切入,配以旁白講述故事。影片曾被顧長衛處理成一個從頭至尾順流而下的故事,但他最終放棄了這樣的形式。現在,影片的故事被分成了三段式,分別講述姐姐、哥哥、弟弟三人的命運。用這樣的形式,顧長衛稱是為了「更讓人回味」。在電影中,導演刻意弱化了人物所處背景以及故事描述的時代,而更關注一個普通家庭中的個體生命。顧長衛說,不論是什麼時代,個體都會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遇到那樣的故事,「我的電影有一點蒼涼,它不是要對背景和時代進行評價,而是想表達這樣的主題:普通人也有很多希望。我對那些平凡人的生活始終心存敬意。」

顧長衛說自己是個細膩的人,這一點從他為影片安排的諸多細節中就可以看出來:電視中正在播出的《追捕》;全家人一起做煤球;戴著白色工作帽的刷瓶工……「希望這部電影能夠讓人回到那個年代,回憶起自己那時的生活。當初我在看劇本時,滿腦袋都是那個年代自己經歷的事。」這部電影顧長衛拍了156場戲,最後只用了130場戲。他說:「我希望電影要有留白,給觀眾一些空間,有一些情境是可以讓觀眾自己去豐富的。」

D. 求電影《孔雀》的解析

影片描寫了七十年代末,河南一個城鎮普通家庭的故事。樸素的人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片斷的情節,對於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們看來都似曾經歷或參與。那灰藍的主色調,讓人們感受到並不久遠的時空和不願多回憶的微痛。

敘事過程並沒有準確的時間,但卻非常巧妙的採用當時在社會上較為流行的音樂和電影來隱述時間,如蘇聯音樂、《賣花姑娘》主題曲和電影《追捕》的畫面等,而這些普通百姓當時所能接受到的熟之能詳的文化經典,使觀眾一下子能將時間定格在了某一天,真實感和認同感猶然而生。

影片的前部有一騎車拉傘的優美畫面,這既表現了女主人公對理想執著,甚至略有偏執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少女豐富的想像力。快樂的表情,疾馳的速度,滿展的傘,觀眾彷彿看到了一隻開屏的孔雀在追逐……

中間有一個在那個年代很多家庭都發生過的打煤磚場景,長時間的定格。一家人,頂著烈日,緊張地忙碌著……一場突來的暴雨,自己的勞動成果要泡湯了。他們用盡可能的方式在挽救,母親兩次所能找到的塑料布僅能遮蓋住很小的一片,他們無助地站在屋檐下。

這時,母親又沖出來,盡力地挽救和女兒因極度失望地放棄形成對角線,希望和失望,母親和女兒,呆視與滑倒……都在煤磚化成污水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預示著人們在大自然面前的嬴弱,在大的社會環境壓力下的無助,充滿希望的能挽救什麼?失望放棄的又能失去什麼?另一條對角線,似乎只能默默地注視、等待……

和解是本劇最讓人感到仁愛、欣慰、新生的場景。平實而又浪漫,當那隻鞋盒放在桌上時,觀眾都會想:是什麼?那隻幼小的生命站起並展翅的陽光畫面和剛才大鵝死前的陰霾畫面所形成的對比,使觀眾從剛剛還緊揪的心情一下就得到了歡欣的、重生似的舒放。假如由於悲哀使眼裡產生了淚,優美的掙扎身姿和哀婉的音樂阻滯了淚地流出,這只黃茸茸的小生命,一下就會將眼內的淚催湧出來,悲傷的淚也轉瞬間即變成幸福的淚水了……

(4)孔雀電影節擴展閱讀:

《孔雀》以三段式的結構講述了兄妹三人的故事,看來卻猶如一個人的一生。

導演顧長衛以其細膩豐富的鏡語展示了生命的一個個瞬間,它們確實是與我們現在的生命有著時空之隔,但細細讀來,卻又依稀感到與我們自身生命產生了微妙的聯結,而且這種微妙在不停地氤氳。

可以說這是以一部以描述心理見長的影片。其對影片中人物心理的解析有著深刻的時代性。

E. 《孔雀》里高衛紅後來和誰結婚還生了女兒

衛紅又結婚了,並有了小孩,看不清她身旁的男人是誰,我們希望是一直愛著她的果子。

詳細:

《孔雀》:世俗人生的飛翔與沉淪
零點深藍(檸檬樹下的粒粒)原創

《孔雀》近日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頗為引人矚目。雖然在敘事內容和形式上《孔雀》都並未帶來什麼革命性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顧長衛從攝影轉向導演初試的啼聲已經有了不俗的成績。他帶給西方世界的中國形象是由一個過渡的年代作為背景和場景:火熱的革命正在蕭條之中,開放的新時代尚未正式拉開帷幕。更感動人的是,他展示了那個有些空落的歷史時期里中國普通青年頑強的烏托邦追尋,以及黯淡的結局。我想起《棋王》里的王一生,在棋獃子的身份庇護下他擁有了棋盤上縱橫捭闔的自由;而《孔雀》里的姐姐,則把她壓抑的生命激情瘋狂地集中於一個碩大美麗的降落傘上。當降落傘的羽翼飄然滑翔在萬里無雲的晴空,當少女騎著單車身後綻放巨大的傘花賓士在雞毛蒜皮的小鎮街巷,我知道,降落傘就是這個影片的魂魄所在。孔雀只是這只降落傘的一個拙劣的復制而已。
《孔雀》的故事是回顧式的,帶有一定的自敘傳意味。這是一種夾雜著緬懷、傷感和解構意味的討好的敘事方式,這種敘事天然地具有一種感染人心的效果。比如楚浮的《四百擊》、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候孝賢的《童年往事》和《戀戀風塵》、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賈彰柯的《站台》……童年的視野或者青春的成長,總是可以贏得人們對堅硬現實中純真童心和成長煩惱的深摯同情,因為那裡面也有我們每一個人曾經的年輕和堅持;那樣的敘述,也總是更能輕易地暴露出成人世界的冷酷與不堪。
《孔雀》讓今天的中年一代又回到了上個世紀70-80年代,那個轉型時期,重訪物質緊缺貧窮灰暗的革命與後革命交接的年代。文革剛剛結束,70年代末的一個北方小城。影片從一個五口之家圍坐飯桌四周的吃飯場景開始,在漆黑的水壺突突的回憶。大哥高衛國患有腦疾,外號「胖子」,常遭人欺負;弟弟高衛強沉默寡言,他也是影片的敘事者;姐姐是女主人公高衛紅,有著清秀美麗的面容和倔強執著的個性。影片里充滿那個時期平常家庭的平常遭遇,比如一家人一起做蜂窩煤卻被大雨侵襲,比如過年時媽媽一粒粒數糖果分發給孩子;這些細節可能會喚起塵封的記憶,貧窮的蛛網籠罩下,影片中的家庭還有其特殊性,有一個患有腦病的傻大哥。在我看來,這是這個原本可以過著貧窮卻安寧小日子的家庭陷入激烈沖突的重要原因。父母對大哥的偏愛引起了妹妹弟弟的不滿和嫉妒,弟弟妹妹還因哥哥的痴傻而遭人歧視,兩個人著謀劃把哥哥毒死,結果又無比歉疚地請哥哥吃了一頓肉包。這個家庭里的父母有著那個時代常見的保守和嚴厲,他們其實是遮蔽孩子們的另一重陰影;對於衛紅而言,她如花的少女時代必須每天面對葯廠洗不完的葯瓶,這樣機械重復的勞作令人絕望……沉悶壓抑的生存背景下,某種潛在的革命性因素在不屈不甘的年輕心靈里躁動。衛紅耽於幻想,在想像中以各種方式逃離現狀;衛強則像一隻憂郁而沉默的小鳥。
於是,很自然地,有了衛紅對傘兵生活的無限憧憬。當這個漂亮女孩躺在屋頂陽台上,凝視著碧藍的天空,天女散花般,從飛機上忽然開放出一朵朵潔白耀眼的粲然傘花,她的雙眼亮了起來。我們可以體會她內心深處對飛翔的渴望。那是不同於她眼前卑微生活的另一種浪漫的圖景。那眩目的傘兵跳傘畫面以及衛紅騎著自行車在原野上飛速賓士的情景,是一曲相互呼應著的二重奏。衛紅天真而好奇地接近那些英姿颯爽的傘兵,內心產生了一個逃離現實的想法。她要去報名當傘兵。但是她的理想無從實現,她被淘汰了,那個帥氣的男傘兵並沒有真正幫她。她被重重地推回自己黑暗的小屋。接下來有了整個影片最為出彩的一幕:沉默、絕食多日的衛紅終於活了過來,她撲在縫紉機上發瘋地縫制了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然後,她騎著單車,風馳電掣,車後拖著隨風開放的降落傘,大叫著、歡笑著,在街道上飛馳,吸引了無數驚奇的目光,一個叫果子的青年吹著口哨興奮地騎車追隨。直到母親出現,一把將她連人帶車拉翻在地……影片另一個觸目的鏡頭是為了找果子要回降落傘,衛紅沒有猶豫就脫下了褲子……可以說,降落傘肯定是《孔雀》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得意的構想,這個人為的意象用來寄託青春期衛紅欲沖破生活牢籠的全部夢想和決心。 人們也許要質疑影片的真實性,在那個仍然使用布票的年代裡,一個貧寒之家又如何能夠提供這么豐裕的布匹用來做降落傘?這個細節完全來自於藝術的想像,像許多藝術作品一樣,藝術來源於生活么?可它又高於生活。
終於,瀕臨瘋狂邊緣的衛紅回到了冰冷的現實,她的理想令人辛酸地自動降格處理了,變成了只要不刷瓶子就好。她匆匆忙忙馬馬虎虎地嫁給了一個答應可以給她調動工作的司機,得以在另一個工廠燒制玻璃瓶——看來她與玻璃瓶子的關系還不可能終結。喜歡著她的野性的果子一直未娶,還很哥們地幫她教訓了那幫欺負大哥的二流子。果子是影片中最有魅力的男性形象,但是他所帶來的安全感當然與希區柯克那些高大英俊殷實智慧的白人男子帶來的安全感全然不同。
一個花季少女的多夢年華如此慘淡地終結。這顯然是對那個平庸保守僵硬的舊體制以及附帶的醜陋人倫的控訴,舊時代束縛了那些年輕早熟而活躍的心靈。兩毛四分錢一本的《性知識手冊》在作品中鬼鬼祟祟的登場亮相,令人不禁莞爾。弟弟衛強正是因為一張女性人體解剖的圖畫,被父親痛斥為流氓而趕出家門。流浪數年之後,他帶回一個風塵女子和她的幼小兒子,在這個已經開始流行《追捕》的小城裡過著退休的日子,頹廢地無所事事。倒是大哥經歷了一場愛情挫折之後,與一個鄉下瘸腿女人門當戶對地過起了踏實的日子。
衛紅離婚了。一天,她偶然地邂逅當初驚為天人的英俊傘兵,那時他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讓衛紅崇拜不已,這個與衛紅有著美好的一面之緣的男子,給衛紅帶來了憧憬和希望,緊接著卻將衛紅推向了絕望的深淵。他沒有幫助衛紅實現當傘兵的願望。此刻,他正在街邊毫無顧忌地大嚼手中的肉包,是街頭常見的那種沉淪於世俗生活的邋遢中年男人,自行車後座上坐著他臟乎乎的兒子,拎著大包小包的妻子是當初得到他的幫助當上傘兵的女孩。影片的反諷意味過於明顯了,顯得有些不夠厚道。
接下去的一幕肯定是觀眾難以忘懷的:衛紅與弟弟衛強蹲在路邊的西紅柿攤子旁邊,一個一個挑選。撫摸著西紅柿光亮圓滑的表皮,忽然之間,衛紅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涌流出來,滔滔不絕。她轉過身子背對著弟弟,掩飾自己的失態,卻無法阻擋悲痛欲絕的飲泣。弟弟專心致志挑選西紅柿,沒有留意姐姐滿面的淚花和扭曲的容顏。這個套著一件沒有身腰的灰不溜秋的汗衫的女人,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蹲在路邊哭得傷心欲絕,卻無人知曉。那個身穿白短衫騎著單車奔跑兩根小辮飛揚起來的靈秀女孩呢?那個內心總是懷抱著飛翔夢想的女孩呢?這場無聲的痛哭傳遞給人們的,可謂是無聲勝有聲的震撼。這場景,讓我一下子聯想起蔡明亮《愛情萬歲》的結尾,楊貴媚那場連續三分鍾不間斷的哭泣……如果哭泣可以舒緩生存的巨大壓抑,如果哭泣可以洗滌生活的污濁,那就痛痛快快哭個夠吧!哭完了,擦把臉,繼續走路。這就是現實的人生:豈止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影片的結尾,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兄妹仨已人到中年,三個小家庭分別走過動物園的孔雀圈欄前。衛紅又結婚了,並有了小孩,看不清她身旁的男人是誰,我們希望是一直愛著她的果子。胖子大哥和瘸女人相互攜手,走得很帶勁;弟弟衛強帶著老婆孩子,孩子大叫孔雀是假的,因為孔雀不開屏。大家相繼走過,對孔雀開屏不抱任何希望地離開了。
忽然之間,孔雀園里,那隻漂亮的雄孔雀機靈靈綻開了美麗的花屏,他緩緩地旋轉身體,如同一種庄嚴的儀式。只是,它持久地驕傲地把屁股沖向觀眾,像個淡淡的諷刺。身體瘦小姿容尋常的雌孔雀在一旁從容啄食著地上的食物,任由她的孔雀男士盡情表演。這里是孔雀的愛情世界,一場世俗的愛情追逐即將上演。光輝散盡,地面上全是古井無波的日子;然而漫長的平庸生涯里,也曾有過孔雀開屏般的青春熱望和眩人風采。這就足以讓人慰藉,也足以挑動起脆弱敏感心靈那永遠易於感懷的心弦。

F. 如何評價顧長衛的電影《孔雀》

顧長衛對這種類電影的抽象能力。孔雀、孔雀開屏這些意象蘊含著的自戀、自尊,應該是對該電影一個相當精確的概括。讓我們來溫故一下《孔雀》的終局鏡頭吧:公園里的一隻雄孔雀在寒冷的冬天開屏了,那屏風像是一片大大的宇宙一樣舒展,艷若繁星,明眸閃爍,還有又長又尖的邊緣,像是一場正在推進的爆炸。它讓人聯想到一種中世紀的宇宙概念:我們頭頂的蒼穹由無數個宇宙組成,(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對應著一個宇宙),每個宇宙裡面都有一隻上帝的眼睛。這隻眼睛在看著你。你必須像妹妹那樣倒掉那杯毒葯。

G. 《孔雀》女主角是誰

張靜初(1980年2月2日-,原名張靜,於畢業後改名),中國女演員,1980年2月2日出生於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憑借電影《花腰新娘》榮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及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


H. 如何評價顧長衛的電影《孔雀》

1.一個完整的家,卻看不見一絲快樂的笑容;2.沉重的心情,壓抑的氛圍;3.冬天裡,遲來的孔雀開屏;4.多年以後,我會一直記得張靜初騎著那拖著降落傘的自行車行馳的畫面。那個時代的人,沒趕上好時候。可是,誰能趕上好時候呢?孔雀確實開屏了,但大多數時候,面對我們的不是它美麗的羽翼,而是它那不怎麼雅觀的屁股。看看《孔雀》一片中誰生活的最快樂。不是富有個性和理想的姐姐,不是虛榮心最強的弟弟,更不是操碎心思的父母,而是弱智的哥哥。他毫不記仇,他寬宏大量,他要求最低,他極易滿足,於是他便最幸福。他天天喜笑顏開,不僅能夠正常地娶妻生活,還有能力幫助過去的熟人,讓曾經捉弄過他的朋友感激不盡……也許這便是幸福的秘訣吧~個人 的感想有點長,只是 個人的一些感想:獲得第55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孔雀》,影片講述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國某座小城市,一家五口的真實生活經歷。其中許多鏡頭和場景,如,往輸液瓶里灌西紅柿做西紅柿醬,以備冬天食用;用煤托打和好的煤土,自己做蜂窩煤來取暖;在水泥徹成的乒乓球台上打球;把白色粉筆塗在球鞋上增白等。這些鏡頭對於70年代出生的人並不陌生,真實可信,有很強的共鳴感。但最令我震動的是導演顧長衛在劇中刻意突出的壓抑氣氛和扭曲人性。只是 個人的一些感想哈, 整部影片充滿著壓抑感,除了必要的對話,大部份時間就是沉默。沉默也許是生活艱難,也許是性格使然。個人 覺得,顧長衛想告訴我們,幸福的秘訣是 什麼?看看《孔雀》一片中誰生活的最快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的姐姐(張靜初)、哥哥(馮瓅)和弟弟(呂玉來)在社會劇烈轉型時期,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姐姐二十齣頭,雖看起來清瘦文靜,內心卻剛烈執拗,為實現夢想可以將自己豁出,無奈現實無情,經過多次挫敗後她學會聽天由命;哥哥二十三四歲,因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父母對他的關愛皆多一層,經人介紹與精明的跛腳姑娘結婚後,他過上自己很滿意的日子;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世界過於豐富,因為某件事被父親趕出家門後,開始在外面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所獲只是時間將其改造得面目全非。姐姐經常沉默,弟弟也沉默,父母兩人更是沉默,沒有必要絕不開口。沒見過他們拉過家常,與鄰居說話,可謂惜言如金了。劇中一家五口,幾乎沒有過與家人或朋友輕松的生活。即便在過年分糖時,姐姐和弟弟也是十分勉強的從自己的那份里分給弱智的哥哥。有的只是極其不情願,沒有半點過年收到禮物的喜悅之情。 姐姐不停地遭到命運的打擊。偷拿家裡的緊張的要死的生活費用,去買禮品,結果禮品沒有送出,被她丟入河裡,傘兵也沒當上;母親拚命努力給她找的幼兒園的工作,也因失手摔到了別人的孩子而被開除;認一個拉手風琴的老人做乾爸,乾爸卻被流言逼得自殺;為了一份輕閑的工作與人結婚,最後又離婚…… 沒有見過家人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有的只是吃飯、睡覺的日常用語。沒有見過普通人家的天倫之樂,有的只是斥責和哭泣。命運的無常在影片中一再出現,母親臉上刻的是無奈辛酸,父親臉上刻的是凄慘悲苦,全家臉上刻的是痛苦壓抑! 看看《孔雀》一片中誰生活的最快樂。不是富有個性和理想的姐姐,不是虛榮心最強的弟弟,更不是操碎心思的父母,而是弱智的哥哥。他毫不記仇,他寬宏大量,他要求最低,他極易滿足,於是他便最幸福。他天天喜笑顏開,不僅能夠正常地娶妻生活,還有能力幫助過去的熟人,讓曾經捉弄過他的朋友感激不盡……也許這便是幸福的秘訣吧~~冬天的孔雀不開屏?大家都沉默,不言語,人人之間都這般冷漠,互不關心,啥人都不可信,人說在極權制度中會磨滅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然.而孔雀最終開屏了!「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孔雀的羽毛,夢想的泡沫。常恨此生非我有,人哪能斗得過命?電影結局就在孔雀綻放的一剎那。孔雀確實開屏了,但大多數時候,面對我們的不是它美麗的羽翼,而是它那不怎麼雅觀的屁股。望採納 我的 個人意見,只是個人 感覺,不 喜勿噴~~給 個 好評 吧

I. 《孔雀》導演是誰

顧長衛,1957年12月12日出生於西安。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中國電影導演、攝影師。「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1982年,畢業後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影助理。1984年,任攝影師拍攝滕文驥的《海灘》。1988年,顧長衛憑借《孩子王》獲1988年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同年,憑借《紅高粱》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2005年,拍攝了自己執導的首部電影《孔雀》,憑借本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2007年,執導的第二部影片《立春》入圍羅馬電影節競賽單元。2011年,憑借作品《最愛》獲得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導演。演藝經歷1984年,任攝影拍滕文驥《海灘》,大量採用自然光尋求更加貼近現實表現手段,給中國影壇帶來不小沖擊,相繼拍攝了電影《大明星》、《神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