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電視 » 戛納電影節藝術定位
擴展閱讀

戛納電影節藝術定位

發布時間: 2024-09-24 14:52:27

① 比起其他的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近年發展還有另一大特點,那就是越來越注重電影節的運營。各大電影節在發展中越來越強調自己的核心定位,比如戛納電影節,一直引以為傲的是藝術至上,嚴苛的評選標准為戛納帶來高文化附加值和藝術威望,戛納成為世界電影人心中的聖殿。

② 世界范圍內有哪些有一定影響力和地位的電影獎項,各自又有什麼特點呢

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熊獎」。當前柏林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因舉辦時正值寒冬而顯得格外特別。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戛納電影節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主競賽」、「導演雙周」、「一種關注」、「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些缺陷,只要有所創新就能被電影節所接納。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③ 誰能提供倫敦國際廣告獎和戛納、莫比、克里奧、紐約廣告獎這世界五大廣告獎的詳細資料,越詳細越好!!

1,克里奧廣告獎

克里奧大獎創立於1959年,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位執行評委在一周內對所有作品作出評判。第一輪的倖存者被列為"入闈",第二輪的評選決出銅獎,第三輪決出銀獎,第四輪決出金獎,直至第五輪決出克里奧大獎。報名作品的公司名稱將對評委保密,為確保評選的公正、民主和無政治偏見,故規定評委不能評審本國的作品,對廣告文化背景不了解,評委也不得投票,參賽作品的成績由參與該作品的評審的評委投票決定。金、銀、銅獎的作品投票票數必須達到規定比例。因此,很有可能出現有多個金、銀、銅獎,或者某些類別獲獎的空缺。包裝設計和技術類別將由那些在該項領域中享有盛譽的專家來評選。金、銀、銅獲獎通知書在頒獎典禮前2-3周寄出,所有金獎、銀獎的獲得者都將應邀出席在紐約舉行的克里奧頒獎典禮。

克里奧的競技項目一共分作8大項目:

1.經典榮譽杯獎

參賽的作品首先必須是影視廣告,其次是已經發布了五年以上,最後還要求已取得過一次國際性金獎。(此項參賽作品不再分細獎,並免報名費。)

2.單項影視文選獎

要求片長不得超出180秒,Betucam. U-matic、錄像帶,均可報名。

3.單項平面廣告獎

其中包含報紙、印刷、招貼與戶外等項,參賽時作品需經過裝裱,並提供35mm菲林片及媒介發布使用的證明資料。

4.單項廣播廣告

錄音帶總長不走過180秒。

5.系列廣告獎

為同一品牌廣告、同一訴求點所做的系列作品,在影視、平面、廣播任一媒介上發布3幅以上。

6.整合媒介運動獎

在兩種以上的媒介發布了3-6種的系列作品。

7.包裝設計

8.全球互聯網網址設計

這個項目作為一種高新科技媒體而受到鼓勵。基於其概念、吸引力、沖擊力等要素來評判其創意與執力。

克里奧總部聯系方式:

電話:212-247-0300

傳真:212-484-4602

免費電話800-645-5687

地址:The EssexHouse 160 Central Park South NewYork, New

2,嘎納廣告獎

戛納廣告獎源於戛納電影節。1954年,由電影廣告媒體代理商發起組織了戛納國際電影廣告節,希望電影廣告能同電影一樣受到世人的認同和矚目。此後,戛納同威尼斯開始輪流舉辦此項大賽,1977年戛納正式成為永久舉辦地。1992年組委會又增加了報刊、招貼與平面的競賽項目,這使得嘎納廣告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國際大獎。廣告節於每年6月下旬舉行,廣告節期間各國廣告代表來訪,其它各界來賓亦雲集於此。客戶、製作公司、策略部門、創意團隊在此開設一系列的交流會,研討專業、商洽業務。每年大約有7000多位代表1萬多件作品參賽。

戛納廣告大獎評獎方式

評委會被分為獨立的兩組,一組負責評定影視廣告,另一組負責平面廣告。廣告節期間才開始決賽階段評審,同時允許參賽者目睹現場公布的每一階段入圍名單,來增加其現場氣氛。各評委對本國作品須採取迴避投票的原則,評委的評審時間由自己掌握,以便其能仔細閱讀文案,周全研究創意。在影視方面第一輪決出400件作品,第二輪篩至200件,並再從此中討論決定各項目的金、銀、銅獅獎。1993年還設立了年度最佳表現廣告公司獎,頒給同時參加平面與影視廣告並獲得總積分最高分者。

參賽作品的限定:

1、參賽對象可以包括全球有關廣告和媒介的任何機構。

2、作品參賽必須事先徵得廣告主的同意。

3、直郵廣告作品和促銷活動材料不得參賽。

4、作品必須依照客戶的付款合同而創意製作(除公益類),不得自行設計構想。

5、所有作品必須在上一年?月至截稿日期間被公開發布過。

6、曾參加過該廣告節的作品不得再次參賽。

7、凡有侵犯民族宗教信抑和公眾品味的廣告不得參賽。

戛納廣告獎總部聯系方式:

電話:+44(0)1716366122

傳真:+44(0)1716366086

地址:woolverstone House,6162 Berners Street,London WIP 3AE

3,倫敦國際廣告獎

倫敦國際廣告獎每年的11月在英國倫敦開幕並頒獎。這項國際大獎,自1985年正式創立以來,每年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近年來報名作品均在萬件以上,所有的獲獎者將得到一座銅像。銅像為一個展翅欲飛、企圖飛躍自我的超現實主義的人類外形。1998年度中國內地作品首度闖入決賽。

最漫長的評獎

雖然頒獎安排在每年的11月,但所有參賽作品在6月即被要求送達組委會,再由組委會送往每一個評委手中獨立評審。評委亦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包括創意大師、電視/電視導演、錄音編導及製作專家等),但創意作為共同且惟一的評獎標准。該比賽同時也為每一媒介的作品設立了一項大獎。從獲獎者中推選出的評獎主席將一票認定最終大獎的歸宿。

最周全的項目分類

倫敦廣告獎的分類最具特色,不僅在三大媒介(平面、影視、廣播)項目上分類細致,而且在設計包裝、技術製作上也劃分詳盡,充分體現該項評獎在創意概念、設計手法、技術製作等幾方面齊頭並重的特色。

電視/電視類別

產品類別

涵蓋28項,包括電影預告片均被列入。

技巧評選項目

最佳動感的-CEL、最佳電腦特技、最佳「動感--停止」鏡頭、最佳電影攝制、最佳方案、最佳化妝設計、最佳指導--對白、最佳指導--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幽默、最佳廣告歌、最佳原創樂、最佳表演--女性、最佳表演--男性、最佳布置設計、特別音樂改編、特殊效果。

系列類--每一系列最多含4種廣告、公益服務系列,每一作品要求兩個相同的膠片(幻燈片)。

平面類別

涵蓋3項,包括日歷設計也被列入。

文案(需英文)

企業CIS(定位、標識等)

系列類別--每一系列最多包括4個廣告。

(要求譯成英文)

廣播類別

涵蓋20項,包括有政治色彩的公共服務均被列入。

技巧評選項目

藝術表現、電台製作和構想、文案、幽默、有歌詞的原創音樂、無歌詞的原創音樂(不要求用英語)、特效音樂(流行、經典和演唱會)、音響使用(不要求用英語)。

包裝設計類別(內容略)

參賽費用:電影/電視及印刷:每件作品大約115英鎊;包裝設計及廣播:每件大約110英鎊。

電話:171-737-0682 171-494 -0236

4,紐約廣告獎

紐約廣告大獎(The New York Festivals)始創於1957年,當時這個全球競爭性的獎項主要是為非廣播電視媒介的廣告佳作而設。在此後的二十年間,這項大獎在全美的工業界與教育界取得了非凡的聲譽。在20世紀70年代,新資源的加入又使其增添了電視電影廣告、電視節目和促銷等諸多項目。國際廣播廣告、節目和促銷競賽項目開始於1982年;印刷廣告、設計、攝影圖片、圖像項目開始於1984年;為了適應技術和科技的發展,全球互聯網路獎項亦於1992年正式設立;對於健康關懷的全球獎項也於1994年加入大賽;1995年又添設了廣告市場效果獎,以嘉勉那些創意精良且市場銷售突出的廣告活動。

近年來每次大賽均有60個以上的國家攜15000件以上的作品參加角遂。中國內地作品亦曾進入決賽。

獲獎殊榮

每年的6月廣告節開幕並舉行頒獎盛會,全球的廣告精英們在此梅煮酒論英雄。賽事的每大項目均設有國際傳媒大獎的金獎座,分門別類地決出金、銀、銅獎,入圍者頒給獲獎證書。初審於4月舉行,5月寄出決賽通知書,各分類獎項獎於5月選出,最大獎項將在6月的第一周最終揭曉。

獲獎者的作品將刊載在《廣告時代》等權威雜志上,並在互聯網上和全球的創意愛好者分享這些佳作(https://www.newyorkfestivals.com/)。所有決賽作品將被制為當年廣告年鑒出版發行(故參賽作品均要附上35毫米菲林片)。

聯合國特別獎項

1990年紐約廣告節專門為聯合國公共信息部門設立了聯合國大獎,授予那些把聯合國的宗旨及種種設想,詮釋得最為出色的公益廣告作品。在紐約廣告節廣告大賽中獲得決賽資格的公益作品將息然成為這個榮譽的獲得者。

聯合國關注的全球焦點和利益包括:和平和安全、婦女優先權、社會進步、健康問題(包括HIV和艾滋病)、人權、犯罪與暴力、民主、持續發展和擺脫貧困。

公益項目的印刷,廣播和電視廣告作品的決賽將由聯合國的「藍帶」評審團來親自評選,從中選出金、銀、銅獎獲得者。

報名費用:單項作品約125美金系列作品約175美金

如何與紐約廣告獎聯系:

New York Festivals

260 West 39th Street, 10th Floor

New York, NY 10018

USA

Tel: 212-643-4800

Fax: 212-643-0170

[email protected]

紐約廣告獎官方網站:

https://www.newyorkfestivals.com/

5,莫比廣告獎

莫比廣告獎—— THE MOBIUS AWARDS(美國)

莫比廣告獎創建於1971年,是全球5項最重要的廣告大獎之一(全球5大廣告獎項還包括:紐約廣告獎,嘎納廣告獎,倫敦廣告獎,克里奧廣告獎)。其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莫比獎的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國,每一屆都有幾十個國家的數千件作品參加,其中既有全球知名的跨國廣告公司,也有一些地區性小型廣告代理商。每年10月1日,參賽作品匯集芝加哥,12月中旬評選工作結束,轉年2月舉行全球矚目的盛大頒獎儀式。隨後,獲獎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作為業界觀摩共緬之用。第30屆大賽有近40個國家的7000餘件作品參賽。並於2001年2月8日在芝加哥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了盛大頒獎儀式,全球各大電視台傳播頒獎盛況。

設立獎項的目的

對於莫比獎的設立,該獎項的主席安德森先生這樣陳述:設立莫比獎是要為全球的廣告公司、廣告製作公司、藝術指導人員以及設計師、電影公司、電視台和廣告主提供一個國際性的平台,使他們能夠獲得對各自成就的恰當評價。並從中選出最優秀的作品。獲獎廣告為商品創造良好聲譽與形象,並促進銷售,增加廣告預算,還會為從業人員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擴大公司知名度。

參賽作品的類別

莫比獎的參賽作品范圍十分廣泛,電波廣告包括廣播廣告、影視廣告,平面廣告包括戶外廣告和印刷品廣告(包括招貼、報紙、雜志等)、直郵宣傳品、宣傳手冊以及包裝設計等等。網路廣告另有單獨的系列。對電視廣告還設立了小成本製作類獎。

獎項設置

莫比獎設分金獎和傑出創意證書兩個獎項。廣告獎不同於體育比賽,它的目的不是評出"究竟誰第一",而是"鼓勵好作品"。廣告不同於藝術作品,對它的評估要考慮經濟、市場等各方面的因素。莫比獎的評審,盡可能多的考慮了這些客觀因素。對作品的分類非常細致,每個類別都設有金獎和第二名(傑出創意證書)。莫比獎認為,對廣告作品的評價要基於作品自身水平和同類作品的對比。例如,汽車廣告之間的對比等,這如同在市場競爭中的真實情況一樣。同時,也為參賽者提供更為公平的獲獎機會。莫比獎為每一類別的第一名頒發金獎,第二名頒發傑出創意證書。一座金光閃閃的莫比獎杯意味著值得驕傲的傑出成就。它象徵著永無止境的思想與信息的傳播交流。在廣告傳播的意義上,它象徵著創意無限,傳播無限,象徵著永無止境的交流。這就是莫比獎用莫比環做獎杯造型的真正含義。

莫比獎的創始人

莫比廣告獎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營銷專家J.W.安德森。他早年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廣泛而豐富的工作經歷包括:銷售、促銷、廣告、公共關系,涉及消費品及工業產品兩大部分。他曾服務過數家國際著名公司。安德森是美國展覽公司(Show America Inc.)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還是法國比阿里茨(Biarritz)國際電影和多媒體市場"評委之一。2000年4月的中國之行,安德森對中國廣告人講了如下的話: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廣告做得還很差。它們的確具有沖擊力,但這不是主旨所在。廣告公司和廣告主渴望廣告得到注意,但是卻忘了應該告訴消費者些什麼。你雖然看到巨幅、整版的報紙、雜志廣告或是15或30秒的電視廣告密集"轟炸",你還是不禁會說:"他們到底在說什麼?"對於中國廣告,安德森這樣認為:"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盡管存在著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中國的廣告作品完全具備競爭的能力,而且已經獲得了莫比廣告獎。"

莫比獎與世界經濟文化

廣告是社會經濟文化的潮頭。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廣告大賽,莫比廣告獎既是全球性經濟、社會問題的晴雨表,又代表了最新的文化潮流。它的參賽、獲獎作品,集中反映了諸如節約自然資源、反對濫用葯物、安全駕駛、預防艾滋病等社會話題;這些廣告還反映了大眾消費趨勢、影響日益增大的"快餐生活方式"及人們對營養與健康等問題的關注。來自全球的廣告作品體現了人們生活中超越種族國界的共性。通過評選,人們還可了解當今廣告業最前衛的創意趨勢與表達、製作技巧。

④ 世界上有哪些舉足輕重的電影節

有: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1、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最高獎為「金熊獎」。

2、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又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8月30日-9月9日前後)於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舉辦。

(4)戛納電影節藝術定位擴展閱讀:

1、電影節其實就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戶,世界就在眼前。每年的電影節是整個娛樂圈的盛事,電影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跨越了單一的電影元素,參加電影節的意義也非同凡響,電影界雜糅了工業、藝術、文化和商業等領域,構成一個以新理念為主導的多元化電影盛宴。

2、電影節是電影人參與的流動的盛宴,名與利的舞會,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你可以開拓眼界,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美好的交流。

3、電影節的開放會使整個娛樂圈大放異彩,把握住電影節這個商機,為商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電視上的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⑤ 什麼是金棕櫚獎,金獅獎,金熊獎

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康城電影節或坎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電影節始於1946年,於每年春季在法國南方小城戛納舉行。電影節在1948年、1949年曾停辦兩次,在1968年因為法國的五月風暴又中斷一次。電影節設立多個獎項,其中最高獎項在1957年之前為「金鴨獎」,1957年起開始改為「金棕櫚獎」,這也是每年國際電影界相當重要的獎項。另外評委會特別獎也是電影節比較重要的獎項。

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簡介

誕生:1932年「開張」的威尼斯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它比戛納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的兩周里,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壇的焦點。

獎項:

一開始,影節主要獎項分為「最佳外國片」、「最佳義大利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第一屆威尼斯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結果千奇百怪,連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選票。

停辦:

威尼斯影節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影節,戛納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影節從1938年到1942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因為戰爭影節停辦。

復甦:

威尼斯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開辦之後。法國電影大師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獎」。而此後《曼儂》、《王子復仇記》紛紛獲獎,顯示了電影節不凡的藝術氣息。1949年,電影節正式將最高獎項「最佳國際影片」更名為「聖馬克金獅獎」;1953年撤了「最佳義大利電影」,增設了「聖馬克銀獅獎」,顯示了威尼斯影節國際化和藝術化的雄心。

定位:

威尼斯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標准為「藝術性」。戛納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藝術性,而柏林影節注重意識形態。

搖籃:

威尼斯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做「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1951年對黑澤明的《羅生門》授獎,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點對准東方電影。

趨勢:

進入90年代,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戛納影節超越。

相對於戛納和柏林,威尼斯電影節更注重參賽者對電影藝術的創新,對具有實驗性的獨立製作尤其偏好,而非過多強調意識形態和商業與藝術的兼容,這一特色充分體現在威尼斯的口號「電影為嚴肅藝術服務」之中。

以發掘新導演著稱的威尼斯電影節被譽為「電影大師的搖籃」,黑澤明、溝口健二、塔爾科夫斯基等名導都崛起於威尼斯。1951年,威尼斯選出《羅生門》為金獅獎得主,這是西方電影界首次將目光投入亞洲電影,對黑澤明本人也具有重大意義,當時黑澤明因《羅生門》在日本國內受到冷落幾乎落入自殺的境地。

對美國電影的不屑一顧使威尼斯成為亞洲電影的天堂,張藝謀、侯孝賢、蔡明亮都曾獲得過威尼斯的青睞。如今的威尼斯電影節雖然在商業經營上落後於戛納,但其獨特的風格仍然受到國際電影界的高度評價。

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
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⑥ 歐洲三大電影節有什麼不同之處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威尼斯電影節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個部分。戛納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天才電影集合地。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電影節還可使創作者與眾多買主接觸,展示自己的影片。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電影節成立一個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按照某種規則為影片評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又稱柏林影展,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之一(德國柏林影展、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法國戛納影展、俄國莫斯科影展)。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 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⑦ 歐洲三大電影節各自特點是什麼 ,他們選片品味有何區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每年八月至九月在麗都島舉行。最高榮譽獎是金獅獎,聚焦於各國電影實驗者。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由此可見他們的態度有多麼認真了。威尼斯電影節支持創新,對於那些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孕育了很多世界電影大師。

其實這三大電影節的品味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的宗旨是不一樣的。他們沒有地域限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都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三大電影節雖然初衷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看重高關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個性和創新是他們的口味。這一點奧斯卡電影節就不同了,它比較看重商業和政治因素。

⑧ 國際四大電影節分別是

美國奧斯卡電影節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1979年已是第五十一屆。主要項目有: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德國柏林電影節
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於1946年,如今已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電影節之一。她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
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每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都要選出大約50部故事片和20多部短片,分為參賽影片、非參賽影片、短片、"某種關注"四類進行展映。

從1978年開始,設立"金攝影機獎"獎勵參加展映的最佳處女作。1998年又新增了"電影基金獎"和"職業:製片人"獎兩個獎項。

非參賽影片通常是曾經獲過戛納獎的導演的作品,他們不希望再參加競賽。非參賽影片還包括要求作特別安排如作午夜場放映的影片。

"某種關注"類屬於正式入圍的非競賽單元影片。在這個單元展映的處女作影片可以競爭"金攝影機獎"。

金棕櫚短片獎授予兩部15分鍾以內的優秀短片。

戛納國際電影節1998年開始推出名為"電影基石獎"的新獎項,旨在發現和鼓勵全球范圍的青年電影製作者。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義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在每年8月底至9月初的兩周里都是世界影壇的焦點。電影明星、著名導演等國際電影業人士以及影迷都會雲集此地參加一年一度的威尼斯電影節。今年8月31日至9月10日舉行的威尼斯電影節已是第62屆,並走過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
威尼斯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共有20多部影片參展,共設了7個獎項,分別為最受喜愛女演員獎、最受喜愛男演員獎、最佳原創故事獎、最佳導演獎、最感人電影獎、最有趣電影獎和最佳技術獎。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是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
從1934年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趨於穩定,並於每年的8月底9月初舉辦。但威尼斯電影節曾一度被義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電影節因戰爭而停辦。
威尼斯電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舉辦之後。法國著名導演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影片獎」。1949年,「聖馬克金獅獎」正式設立,法國導演魯佐憑著《曼儂》一片捧走了第一個金獅獎。1951年,黑澤明的《羅生門》奪得金獅獎,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點對准東方電影。
威尼斯電影節的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評判標准為「藝術性」。威尼斯電影節成為藝術電影的大本營。與之相比,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和藝術性,而柏林電影節則注重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