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電視 » 電影電視聲音實踐報告
擴展閱讀
導演吳宇森電影 2024-10-10 00:11:26
生化危機的動畫電影傭兵 2024-10-09 23:51:09

電影電視聲音實踐報告

發布時間: 2024-10-09 22:04:28

㈠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大學生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大學生1

這是我進入大學後參加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在整個過程中自己收獲了很多。記得一開始自己猶豫了好久,但最終選擇了參加了學校團隊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結果讓我得到了曾經沒有的社會經驗,也讓我知道了很多。

11月份組成團隊時,我主動打電話要求參加學姐組成的團隊,學姐同意了,剛成立時有十一個人,可12份實踐時只剩五個人,有的成員由於放假等原因而放棄了實踐的機會,最終只有五個人並肩作戰了,中間有些環節也就不得不停止了。其實。平時我也是一個容易動搖不定的人,不過這次和學長們一起合作,機會難得,我堅持了下來。我知道要想獲得什麼想收獲就得學會付出,並且要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成功。

在活動前,我們進行了充分的准備工作,有關問卷調查設計就連續討論了幾天,最終將各個成員的問題和答案進行了集中討論和優化,形成了問卷調查。其實,當時花這么多時間討論問卷我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不過當調查時我突然發現認真討論問卷是有必要的,因為有很多問題居民們並不了解。所以從這一過程中我知道做什麼事都得認真對待,認真考慮。

差不多七月六號我們就開始行動了。來到園林社區居委會,社區幹部熱情地接待我們,並安排人員為我們帶路。冒著冰冷的寒風,我們一家挨著一家地進行了問卷調查。記得第一家是位老黨員,他不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還很認真地幫我們填好了問卷了,真實地反映了社區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他還希望我們能夠給上級領導傳達相關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居民們都很熱情地幫我們做好了問卷。小孩老人都那麼讓人容易親近。不過我也遇到了不理我的情況,那位看都沒看就示意我走開,看上去蠻自傲的,不過我還是走開了,自討沒趣。其實,社會就是這樣,我們要慢慢學會適應。可能是別人正忙或心情不好,要學會多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不能充滿抱怨和不滿去看這個世界,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去處理問題。

對比整天呆在學校里,我們得到的是如何和同齡人相處,而走出學校,我們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此時我們更應該學會與這些人相處,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通過兩天的努力,終於把問卷調查做完了,不管怎樣,也收集了很多真實的情況和共同的問題,我們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負責想學院匯報組員的安全狀況和活動的進展情況,每天必做,這也感覺到參加此次活動的意義。

接下來的工作是籌備「醫療衛生知識搶答」晚會,組長讓我做主持人,那時特興奮,第一次挑戰這樣的任務,給了我不少的壓力和動力,所以每天都在忙著寫串詞開場白等台詞,然後便是忙著背台詞。那次晚會開展得非常順利,狼山鎮的領導也來參加了發言,居民們也積極踴躍地回答了我們的知識搶答問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居民還積極參加「關注農村,關注人民的健康」的簽名活動。對我來說,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鍛煉了我的口才和膽量,以前我是一個當眾講話會緊張的人,可這次沒有(其實也有點),很自信,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第二,增強了我的自信心,讓我覺得自己只要好好准備了,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再次也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其實做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應瑒能力,比如遇到突發情況要學會臨場應對,而我沒有,我只是背好了台詞,並沒有那種能力,以致中間有些環節打亂時我都不知道怎麼做,還是學姐幫我應了過去。其次,平時要練練口才,多練習普通話,學會與觀眾溝通。

最後我們還幫園林社區做了一個安全感方面的的問卷調查。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得到了很多。不管學習還是工作,我們都要做到:

第一,學會堅持,堅持就會成功。

第二,不畏艱難,學會克服困難,不能輕易放棄。

第三,團隊組員要有團結精神,互相幫助,共進共退。

第四,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與別人交流,學會處理好與社會人的關系。

最後,積極參加,主動做事,要學會勤奮,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人。當然還有很多的收獲,就不說了。他們充實著我,增強了我的自信心。

以上便是我參加本次活動的個人總結,收獲不少,在學習,工作,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讓我結識了更多的朋友,滿懷信心地走進這個社會。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大學生2

經過這個短短不到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和義務是光榮又任重道遠的。

大學生是一種榮耀的稱號。著寒假是我第一學期的寒假假期。我放假回到我的家鄉,我發現,我的鄰居、朋友用一種稱贊的語氣和我熱情地打招呼,用一種羨慕的目光向著我看過來。在他們的眼裡,我就是一個有前途的時代新人。

其實,在家裡,我很不情願他們是這樣的對待我。我希望我仍然是鄰居的好孩子,是朋友們的哥兒們,並希望能和往常一樣跟他們一起幹活,一起談天,一起玩耍……

我回到家後,我就意識到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我去了母校。離我家不遠的小學就是我的小學母校。此時母校的課程也到了期末,在考試復習中。我的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他是我的數學老師,也是這里的教導。我叫他是老教導。他就要退休了。

我也發現有好多我當年的老師已經被調走了。我還發現,我離開那麼多年的母校,並沒有多大的改觀,操場、籃球場仍然沒有硬化。老師們的宿舍依然是當年的瓦房;教室里擺放的仍然是長桌、板凳。只有那根旗桿不是當年的。老教導告訴我,要建設資金很難,因為政府沒有錢。我還了解到,學生們的課程還是語文、數學。開設其他的課程很少。

如果要開設英語課程,老師們更不敢想了。老教導最後嘆息了一句:「我們學校有很多條件是談不上的。」我想了一想也覺得是:政府沒錢。有資歷的年輕的老師也不願到這里落腳。沒有錢,更沒有人才,是發展不起來的。我深深地感覺到這里存在的一種危機,一種沒落的危機。每個社會的角落裡存在,拖著前進時代的後退。我真想早點畢業,能為母校的建設效力,那怕是自力更生建設。只是我現在的知識淺薄,我得繼續深造,才能為母校建設效力。

在這個寒假假期舉國抗寒抗災。而我的家鄉倖免糟此災害。但是家鄉的雨水連連。家鄉的道路泥濘不堪。此時有直過大年時節。家家戶戶在緊張的准備年貨之中。哪天我看到幾個大伯在挖道路的水溝,用以排水。我看到此景,我馬上幫上忙,不,是我應該做的。

我想這是我的義務。自那天起,越來越多的人也修起路來了。直到大年三十那天。我們還在泥濘的地方鋪上了石子。我認識到要做集體公益事,就必須有人去組織、去號召或感召。此次修路對我對家鄉人都受益非淺。

現在是「十一五」建設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這個時期的主題。我作為家鄉的一名村民,而且是一個大學生,為家鄉的建設而努力是義不容辭的事。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大學生3

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個寒假,下定決心要做點什麼,讓這個寒假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由於第一個學期幾乎沒有什麼專業課,所以知識的儲備還不足以允許自己去外面實習。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觸社會、融入社會,我選擇了踏踏實實將寒假社會實踐做好。

由於學校位置偏遠及開通上網的時間等原因,上學期我基本上像隱士一樣,在花園般的校園里專心地學習。對一些時事熱點了解不病甚多。為了把握此次社會實踐的整體方向,打好理論基礎,我開始了自學十七大報告。在字里行間的品味中,我漸漸領悟了,在思想上得到了升華;在四處搜集輔導參考材料的過程里,我逐步鍛煉了自己自主學習、搜索材料、利用資源的能力,而這恰恰是在大學學習中最需要的。

在第一次前往太陽村的路上,我心情忐忑,不知道太陽村的老師們是否會配合我的社會實踐活動,不知道那裡的孩子們是否會熱情地接受我,不知道面對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他們我能否言行得體,不知道……

太陽村的老師、太陽村的孩子們就像太陽一樣,熱情地招待每一個去那裡奉獻愛心的人,溫暖著大家的心,他們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話語,每一個慈祥、天真地眼神,都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的心。彷彿那裡也是我的家一般,毫無緊張的情緒,完全放鬆、舒展的心態,我在村子裡順利地完成了這次社會實踐。

雖然那裡的孩子大多是服刑人員的子女,但他們卻沒有因此而自卑。他們用他們天真地笑容,積極的心態,刻苦的學習感動著每一個太陽村的老師,感染著每一個去太陽村看望他們的愛心人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許多,遠遠超出書本之外的,更高的,更遠的精神。

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得到的不僅僅是交際能力的提升、也不完全是搜集整合資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按摩,一種精神上的指引,和一種思想上的啟迪。親眼目睹太陽村孩子們的貧困生活,我學會了珍惜和滿足,從那裡回來後,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每一樣東西、每一個人。

與他們交談玩耍後,我被他們開朗樂觀的精神所打動,我也要以這種精神來面對一切困難,用這種心態來打敗他們。在發放調查問卷的過程中,在給太陽村捐款捐物的時候,我的慈善之心彷彿經過了一次洗禮,更加煥發出了光彩,要盡自己的力量,讓世界充滿愛,讓太陽,照耀到每一個角落裡。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大學生4

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和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及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3號)文件精神,鼓勵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經風雨、受教育、長才幹,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公民道德規范,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技網開來」活動小組同學校的其他實踐隊伍一樣投身社會實踐,服務人民,服務地方,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技網開來」含義有三,一是指我小組本次實踐工作主要針對黃岡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和網路教學,二是與我小組所學專業——計算機網路工程相聯系,三是指通過大家的努力將書本知識轉化到實際生活當中去,通過實踐檢驗所學知識,通過實踐凈化思想,通過實踐總結收獲,搜集整理所學所感,真正做到繼往開來。

團隊制定了"就近方便,按需組隊,點面結合,小型多樣,突出重點,重在實效"的活動原則,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出成果"的方針,組織開展了豐富多采、卓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由湖北經濟學院計算機學院網路q0741班發起,以黃岡中學為活動基地,范圍涉及黃岡中學新老校區,活動歷時十天。此次活動全方位了解了黃岡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建設情況,通過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提出建議等方式為信息技術教育建設出謀劃策。具體活動成果總結如下:

准備充分

在出發前開了多次會議,會議上我們確定路線、住宿、相關人員的聯系和一些背景材料。會議緊張有序,九人圍坐在三清園的長桌,大家會前已准備好材料,有序的提出相關問題,大家積極踴躍的解決著問題,基本問題提出整理後就合理有效的分工,朱懷德主要負責全隊的協調運作及宣傳工作,劉強、余洋負責出行路線及住宿等,劉素雲、周君、汪超負責采訪及當日的整理工作等,江寧負責聯系預約相關人員,宋辰負責後期的論文總結等的整理,韓風姐負責攝影及即日的宣傳工作。我們的准備很是充分,幾乎在出發前所有基本問題都解決了,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分工協作、准備充分的重要性。

第一次全方位、近距離的進出自己的專業知識,面對黃岡中學的微機室、語音室、軟體資源中心等我們真正的嗅到了我們專業知識的味道,那氣派的新校區的實驗樓昭示這其氣息技術教育的強大。調查期間我們活動小組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黃岡中學也提出了些許愚見,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從內心裡大家感到一種欣喜,欣喜所學終於為所用。

調研考察期間隊友們互相幫助、各司其職、互相協作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深深的感悟到了老師常說的一個網路工程需要大家的齊心協力、團結協作,真實的社會當中解決任何一項繁瑣事情不是都需要團結協作嗎!實踐當中為了節省開銷我們小組在隊友余洋家裡住,並且我們的飲食完全是由劉強同學和其他幾位女生料理的,每餐都給我們弄的很豐盛、很可口,讓大家感到了家的味道,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大廚」劉強的拿手好菜「油燜冬瓜」,是它讓我們頂住酷暑下的飢餓,還有餘洋同學的奉獻,他豪爽的將偌大的個房間全部交給了我們這支調查小組,他讓我們難忘,不僅是這些,還有他那「久經沙場」歌喉,每次疲倦時大家會果敢的拋棄mp3等叫他為大家唱上一曲,顫抖的聲音不停捶打著我們疲憊的肩膀,我們感到很愜意。

還有很多很多,韓風姐不停的捕捉著每個人的瞬間,汪超認真的模仿著各場合人物為大家更好的准備采訪等,周君、劉素雲總是那麼細心,她們會關注大家的每個細節,總是由她們提醒大家。江寧、宋辰更是搞怪,結束一天的工作後,他二人總是一動一靜的都大家開心,讓大家忘記一天的疲憊。大家深深的關愛著自己的隊友,這里沁著很濃厚的友誼,昭示著團結的力量。

那是在七月七號的一天,我們活動小組在黃岡中學的老校區進行采訪調查等結束後,我們來到校門口,大家聚到一起簡單的整理一下大家搜集記錄的資料,這時從校門外蹣跚的走進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老奶奶走到我們的一位隊員身後停了下來,老奶奶駐足認真的觀看著隊友身上的實踐服裝上的字跡,那是我們湖北經濟學院實踐隊伍的服裝上的共有校訓「厚德博學經世濟民」,老奶奶有條不紊、一字一句的解釋著這句校訓,老奶奶轉身要走,隊友要攙扶老奶奶,卻被老奶奶拒絕了,老奶奶說:「你們忙吧我不用!」,老奶奶邊走邊說著:「經世濟民經世濟民」,大家一時間驚呆了,沒有想到這位步履蹣跚的老奶奶會有這么深的見解,不時間讓大家感到了黃岡這一革命老區所滲進當地人骨子裡的精神文化。

通過假期中的社會實踐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和意志都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社會是個大課堂,對於我們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我們只有主動的去接觸它,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去適應它。未來的社會充滿激烈的競爭,這向我們廣大大學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為此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要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多多向社會學習,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國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作為當代大學的我們也在不斷地發揚參加社會實踐精神;懂得科技、懂得創業、更是當今大學生更趨向的社會實踐項目。

這次實踐過程,讓或獲益許多:讓我們貼近地了解到當今信息技術教育,更讓我們增強了個人獨立生活和處事能力,隊友們之間的團體協作。人的一生有許多實踐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機會也許是一生僅有的一次。這次實踐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很多所獲,同時也希望我們湖北經濟學院的學子能夠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最後,預祝學校,下次社會實踐更精彩。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大學生5

12月三十號到12月31日,我們學院學生會成員在密雲縣翁紅鎮黑山寺村度過,在這里進行了務農學習。從中我們學到了好多在城市裡不知道的東西,也使我們體驗到了農民伯伯的艱辛。

xx縣xx鎮黑山寺村,坐落在密雲水庫白河主壩西南側,距縣城16公里。它是密雲縣新近推出的一處以自然和人文景緻取勝的旅遊風景區。

我們經歷了漫長的旅途終於到達了黑山寺村,我們首先來到了自己這兩天的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很快組成了許多個大家庭。招待我們的是一對中年夫妻,臉上有的是風霜的滄桑和朴實的微笑。

午飯過後,我們來到了一片田地,我們的第一項活動,也就是務農了。我們首先要乾的就是拔草。剛一開始,大家還都是自信滿滿的,拔草這類的活應該是父母們學生時代乾的事。而正是由於在那樣貧窮的年代,他們才能有機會摘摘玉米,拔拔麥子.這對當時的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了,可對於處在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城裡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來說,天知道我們的農業知識有多糟糕.平時根本接觸不到農業方面的事,書本里學的也只是鳳毛麟角,沒有活生生的例子,什麼都是白搭。而當我們面對可以深入到農村親身體驗,學習的機會時,糊塗的領導們根本不知道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只是讓我們單純地去吃苦,體驗農民的艱辛。可是僅僅半天時間,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教育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終於,在大家已是勞頓不堪的時候,我們完成了第一項工作。緊接著農民伯伯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從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教我們如何去剪枝,如何去播種。我們都在旁邊認真的看著,那股勁真有點像是一個個渴望知識去填充的氣球。比在課堂上認真的多,這也許就是務農的真正意義所在。畢竟在實踐中可以學到更多,在娛樂中體驗成果,這樣寓教於樂的方式也許讓我們更加的去接受。

時間飛快的到了晚上,我們被組織和村民們在一起看露天電影。在這之前,村長為我們介紹了黑山寺村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由最開始只能到遠處沐浴到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在自家洗澡,家中也都漸漸有了冰箱、電視、vcd。還有村中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和沼氣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貫徹落實指導方針。當然電影也是早已預料的那種類型。《奇襲》,八一製片廠拍的,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是什麼樣子了。

第二天上午的登山,這也許是同學們一直期盼的一項活動吧。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項目了。山路是朴實的,沒有過多的青石板的鋪設,就是那麼簡簡單單的小土路,感覺到塵土飛揚的真實感。山並不高,但是也正是因為沒有青石板的路,很多人心中的恐高的自我意識就有出來啦。到了山的後半段,和恐高的同學一起爬山,幫助他,讓我更加覺得山爬的有意義了呢。爬山一點都不累,我感到了濃濃的溫暖。下山的時候,腳一滑,以一個不太優雅的姿勢要往地上「撲」,李健拉住了我呢,我連地都沒有佔到,真的很感謝他。還有就是因為腳受傷了的緣故,大家都很照顧我,不過,腳在爬山的時候似乎比走平地舒服多了。總之,這次的爬山留在在我心中的印象與很多其他同學是不一樣的。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這次活動已接近了尾聲。也許可以說我們帶著遺憾離開了這里,我們回憶那一家人,那張曾經幾個人躺過的床,那曾為看日出而早起的自己。

我特別推薦

我特別推薦

㈡ 姚國強的個人生平

學術研究方向: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及理論,影視聲音藝術史,影視聲音美學。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 秘書長、委員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數字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教學會科研管理學會理事
中國錄音師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聲音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會員
中國鐵路文藝工作者協會會員
北京高教學會藝術教育研究會理事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北京市哲學會美學會會員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顧問
《現代電影技術》編委會編委
1999年 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電影評委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當代影視聲音系列叢書》編委會執行主編
1999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編輯部「影片個案分析」專欄特約作者
2000年 北京市青少年科普顧問團科普顧問
2001年 北京電影學院申博系列叢書《電影學新論》編委會編委
2001年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
2001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委會委員
2002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一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3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
2004年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2004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5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三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6年 第二屆「聲響亞洲」(廣州)文化節錄音作品評委會評委
2006年 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6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育教學系列叢書》編委會編委
2006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項目——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2006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教委特色資源庫項目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計劃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秘書長
2008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科研創新人才(2009-2011年度)
2009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10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外電影聲音研究文庫》編委會主編、編委、作者
2010年 北京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活動之第八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評委
2010年 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2010年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2010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2010年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2010年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2010年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1976年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電器廠金工車間車工
197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錄音藝術專業讀大學,獲(電影錄音)文學士學位
1982年 浙江電視台技術部錄音師
1985年 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文工團錄音室錄音師
1997年 中鐵建總公司文工團高級錄音師
1997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講師
199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0年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課程研究生班畢業
2000年 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葉朗教授、博導)
200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2002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兼職教授
2002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辦公室(科研管理)副主任
2003年 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2003年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尹鴻教授、博導)
2003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處長
2005年 國家一級錄音師
2009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化處處長
2011年 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1、本科生課程
錄音藝術基礎及實踐技巧,影視聲音藝術創作,電影聲音,影視錄音製片管理,影視聲音基礎,影視錄音工藝,影視錄音技巧,影片聲音賞析,影視錄音技術概論,影視聲音藝術概論,影片分析,音樂錄音工藝。
2、研究生課程
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影視錄音工藝及技巧,影片(聲音)分析與賞析,影視聲音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規范及學術方法,音樂錄音工藝研究,影視聲音美學研究,中國影視聲音藝術史研究、電影聲音、數字視音頻製作研究。 (一)藝術及管理類文章
1.挑戰、機遇和展望,在廣電部1997年中青年科技論文學術會上交流
2.從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讀解——張藝謀影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2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網路新生代」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3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讀解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和那聲,《當代電影》,1999年第4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從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談起──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6.讓「國歌」聲永世傳唱──解析獻禮影片《國歌》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5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7.讀解高科技類型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6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8.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9.歷史、現實和未來,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10.從聲音學會獎看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創作趨勢──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1.新生代電影人的聲音創作構思,《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2.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13.90年代電影音樂創作中的多元化風格及運用(姚國強/李濤),《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4.影片《我的1919》的聲音創作解析,《當代電影》,2000年第2期;被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5.「三性」的和諧統一,《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16.青春囈語——斑駁陸離的失真年代(姚國強/甘凌/李理),《當代電影》,2002年第1期
17.愛誰是誰和惟我獨尊(姚國強/甘凌),《當代電影》,2002年第2期
18.法國電影「新浪潮」與中國電影「第五代」比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獲美國《華文精擷》(Chinese Culture)雜志社2003年優秀華文獎
19.體育片聲音創作解讀,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0.多元化電影音樂風格(姚國強/李濤),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1.風格化影片聲音讀解,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2.經典電影理論中的聲音,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3.經典聲音理論辨析——評愛因漢姆的電影聲音觀點,《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被編著《中國當代思想寶庫》轉載,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6月;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論文類)三等獎;獲2006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優秀論文
24.譯文:電影中的聲音——我們到底聽到了什麼?(姚國強/姚睿),《世界電影》,2004年第3期
25.激情的浪漫主義(姚國強/呂甍),《當代電影》,2004年第5期;被《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5年會暨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5年8月;獲2005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二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26.一曲悲壯的英雄輓歌(姚國強/劉桐),《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27.中國電影聲音事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而作,被編著《中國電影年鑒——中國電影百年特刊》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5年7月
28.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聲音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在上海大學主辦的2006「全球化視野中的藝術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2006年5月;被編著《藝術學》第3卷第2輯轉載,學林出版社,2006年5月
29.調研報告: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藝術創作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獲2008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二等獎」
30.國內外大學生影視作品之比較—對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的概覽與思索(姚國強/呂甍),被編著《北京影視傳媒精品論文集》收入,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學生電視節學術論壇上宣讀,2005年12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影視同期錄音的基本法則——解析「同期錄音三原則」(上/下)(姚國強/王旭鋒),《世界專業音響與燈光》,2006年第1期;被《現代電影技術》轉載,2006年第4期;獲2007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三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32.依託高等教育,構建中國電影學術研究的國際合作平台,在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宣讀,2005年11月;被編著《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全文轉載,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在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6年會上宣讀,2006年9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被編著《探索與實踐—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月;被編著《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全文轉載,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1月;獲200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33.學院「十一五」科研展望,《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6年12月
34.北京電影學院的科研工作發展回顧及展望——從「十五」到「十一五」的科研規劃,《北京電影學院簡報》2007年第1期(總第118期),北京電影學院宣傳部,2007年3月
35.也許真實,也許虛構:試論影片《西洋鏡》的聲音設計(姚國強/呂甍);被編著《鏡子里的山:一次電影文化的沖撞》收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36.簡論北京電影學院「十一五」期間影視科研學術發展策略(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7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入,2007年8月;被北京高教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下冊)轉載,2008年1月
37.在跨界中行走——與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對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38.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年度分析,被編著《2008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6月;獲2008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五屆「學會獎」論文類二等獎
39.我院教師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電影論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0.中國電影聲音發展進程中的新技術、新現象和新理論(孫楊/姚國強),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8年會暨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8年9月
41.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全文收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42.藝術和技術的結合——訪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姚國強處長,《DV時代》,2008年第11期
43.我與社科規劃的點點滴滴,《北京社科》,2008年第11期
44.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現代性的構建(姚國強/孫楊),被《改革開放與中國電影30年—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電影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12月
45.探索與實踐:北京電影學院科研學術發展歷程回顧及展望(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電影年鑒2008》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9年1月
46.電影聲音創作觀念的多元化趨勢,《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2月;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47.年度電影聲音藝術分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郝昕),被編著《200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8.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音樂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9.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1978-2008)(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50.高等藝術院校科研學術發展策略研究——兼論北京電影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對策(曾笑鳴/姚國強),被《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全文收入,2009年7期
51.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9年8月
52.新中國60年電影聲音藝術發展回顧,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上宣讀,2009年10月;被編著《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4月
53.2008年部分影片電影音樂評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54.新中國電影聲音藝術發展歷程,被編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成果選編2010》全文收入,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55.講座:大片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藝術創作應該走向何方,浙江傳媒學院講座,2010年05月18日;國家圖書館《藝術家講壇》,2010年09月26日;中原工學院,2010年11月04日
56.關於對電影聲音學科可持續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和設想,2010年度《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報告集》全文收入,2010年10月;獲2010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優秀獎」,2010年10月
57.大片時代的中國電影創作之道(姚國強/姚睿),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年學術論壇》宣讀;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1年4月8日
(二)工藝及技術類論文
1.環幕立體聲電影《華夏掠影》的錄音工藝和製作(張君/姚國強)《電影技術》,1990年第12期
2.超16mm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7年年會上宣讀
3.超16mm電影電視劇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影視技術》,1998年第1期
4.數字化技術在電影錄音工藝中的發展及應用(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全文轉載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
5.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是宣讀
6.環幕電影《龍城風光》數字多聲道立體聲錄音新工藝(姚國強)《影視技術》,1999年第9期
獲2003年度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7.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姚國強)《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被編著《電影藝術與技術》全文轉載收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8.電影數字化錄音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概述兼論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姚國強)
被《影視聲音論文集》全文轉載收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9.即時性直播電視專題紀錄片的錄音工藝及其聲音創作觀念(姚國強/陳晨)《影視技術》,2001年第8期
10.2001年度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獎綜述(姚國強)《影視技術》,2001年第12期
11.數字電影聲音——3D時代的全維度環繞立體聲(ADSS)的概念、創意與發展對策 (姚國強/姚睿)
在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科技之光論壇》上宣讀,2010年10月科研項目
(三)出版著作

1.教材:影視聲音基礎(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1998年
2.編著:影視聲音論文集(編委/作者之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3.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作者之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4.編著:中國電影美學:1999(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編著:電影藝術和技術(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6.譯著:電影和電視製作(審校之一),華夏出版社,2001年
7.專著: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製作(姚國強),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第五屆院級「精品教材」稱號;2006年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8.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教材:音樂錄音(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2002年
10.專著:影視聲音藝術與技術(姚國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1月;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工科著作類)三等獎
11.譯著:電影電視聲音—錄音技術與藝術創作(姚國強/王旭鋒/李理),華夏出版社,2004年8月
12.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
13.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7年4月
14.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獲2010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六屆「學會獎」著作類二等獎,2010年11月
15.國家級「十一五」教材:電影電視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教程(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年3月
(四)科研項目
1.《音樂錄音工藝》課題組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2.《電影錄音技術概論》課題組代理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3.《電影錄音藝術概論》課題組骨幹(在研)2000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人文社科)項目
4.《影視聲音藝術研究》課題組骨幹(在研)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5.《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6.《影視聲音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
7.《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重點科研項目
8.《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4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面上科研項目
9.《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4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
10.《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組長(已結項)
2004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1.《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5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項目
12.《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3.《中國電影學專業發展史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年度項目
14.《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6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5.《影視聲音技術與藝術研究》課題組組長,2007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16.《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7.《科技創新平台—特色資源庫-影視教育專題》課題組子項目組《學院大講堂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重點項目
18.《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影視專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影視錄音專業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9.《電影聲音的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2009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人才建設計劃」
20.《中國影視學術創新理論》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21.《從實踐到理論:中國電影聲音創意研究》(批准號:10DC16)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
22.《當代中國電影聲音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SZ),2011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