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電視 » 電影電視劇燈光
擴展閱讀
芭比公主大電影完整 2024-10-13 19:13:35
卯水咲流電影網 2024-10-13 19:05:55
邵氏電影風月片大全下載 2024-10-13 19:00:39

電影電視劇燈光

發布時間: 2024-10-13 16:47:20

㈠ 那位高手知道電影布光光線造型中的「三光 五層次」是什麼意思

布光,就是布置燈光,即根據電視節目的內容、主題,選擇採用某些燈具及阻光工具,在整個拍攝場景中產生某種光線效果。這種光線效果要具備四個功能:

1.滿足攝錄技術上所需的照度、色溫、亮度對比。

2.完成畫面形象的造型,要化畫面的平面結構,為視覺上的立體結構,表達物體的質感、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透視感。

3.利用光的方向、強弱、軟硬及色調的配置,契合電視節目的主題、內容,幫助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4.形成一種意境,或造成一種特殊藝術效果。

布光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布光所採用的方法。由於沒有清晰的符合電視照明藝術規律的分類原則,因此許多燈光師對布光方法的語義感到有些模糊和模稜兩可。在電視節目製作中,提起布光的方法,會有很多。例如:三點布光法、總體布光法、多主布光法、連續布光法、分區布光法、自然光效法、傳統布光法、夜景布光法、虛擬布光法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布光方法實際上可以分為具體方法和宏觀方法兩類。具體方法就是布光時為達到一個具體目的而採取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如連續布光法、分區布光法、夜景布光法、。宏觀方法則是從節目的整體出發,為達到一種意境或審美效果而選擇採用的設計思路。在電視照明藝術中,作為其物質支持的照明技術和某些技巧性很強的具體布光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具備審美價值的布光設計才是其之所以成為「藝術」的決定因素。本文論述的布光方法是具有審美意義的宏觀層面上的布光方法。

二.分類

從宏觀的層面分析,或從接近美學的視點觀察,布光方法應分四種:三點式布光法、大平光布光法、虛擬布光法和裝飾性布光法。

1.三點式布光法,是一種經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對被攝者進行布光,有意識地在被攝者的面部造成陰影,使之有明暗變化,但整體影調並不超出攝像機的動態范圍,而且還能使被攝者與背景明顯區別開來。這種布光方法在具體使用中並沒有把三種光固定在某個位置,它是按被攝者的臉型來確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實際上在三種光之外還使用一些修飾光來掩飾或突出某種特點。這種布光法適合給單個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攝影設備,被攝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2.大平光布光法,是指所有的燈不分主次,一律打向被攝者及背景,使被攝者及背景表面形成均勻的亮度,不突出同時也不掩飾被攝者及背景的特點,讓觀眾一覽無余。這種布光法適合被攝者相貌身材比較好或化妝服裝很考究的拍攝情況。優點是基本上一次布好光,以後就不用再動了,而且可以較好地去掉陰影。缺點是光線沒有層次感,沒有光與影的韻味。

3.虛擬布光法是主要利用演播室的燈具和各種阻光工具模仿自然界某一種天氣或社會生活中的某種光線,造成一種與自然模擬,雷同的效果,也可稱為模擬布光法。這種布光法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應用最多。虛擬布光法的特點是:

(1)有唯一的主光方向。整個場景只有一個主光。當然,這個唯一的主光常常是由多個燈具造成,很少用一個燈具。

(2)不論主光、輔助光、逆光、效果光、修飾光,都有其現實依據,即都能在場景中找到光源。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光線;有什麼樣的光線,就必然有產生這種光線的環境。

(3)環境與光線融為一體,就象自然界或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場景,真實而自然。因此在實際節目製作中,燈光師與美工聯系非常緊密,燈光師要參與景片設計,或者美工要參與燈光設計,倆人都要考慮布光的可能性虛擬布光法也適合談話節目、虛擬演播室等。

4.裝飾性布光法,指利用某些燈光設備,在畫面背景上產生抽象的圖案,或者在場景中創造可以連續變幻的空間立體的「光」的造型,使之不僅產生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成為拍攝場景的構成或裝飾元素。這種圖案和造型一般與電視節目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主要起裝飾、渲染氣氛的作用。方法有:

(1)利用幻燈機或帶圖案板的聚光燈,在紗幕、幕布或煙霧中投映圖案。

(2)利用各種各樣的電腦燈、激光燈,在景片或空中投射二維或三維光線造型。

(3)在拍攝場景中有意識地擺設和布置燈具,不僅使它發出的光束造型成為舞台的構成或裝飾元素,而且它本身的外形或群體燈具的擺放造型也成為舞台美術場景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筒子燈燈牆」。

現在電腦燈的種類越來越多,光束造型的花樣越來越多,燈具本身做工也越來越精細、美觀,所以裝飾性布光法用得越來越普遍。但是裝飾性布光法採用的圖案或造型必須具備一定的美感,並且與電視節目的內容及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種間接的、內在的、深層次的吻合,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裝飾性布光法一般不單獨使用,而要在其它布光法的基礎上運用。

三.各布光方法之間的聯系

以上四種布光方法都分別代表了一種審美風格。

三點式布光法是從倫伯朗的油畫中演變而來的,能最大限度地美化被攝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被攝人物的形象不太好時),反射光,畫意感很強。

大平光布光法不會對拍攝場景進行任何的修飾和改變,可以讓觀眾完全感覺不到燈光的存在,產生一種簡潔、清爽的照明效果。

虛擬布光法最接近自然生活,它使畫面中每個人的光線都不一樣,但整個場景的光線卻是統一的。這樣畫面影像自然產生一些變化,象一首曲子一樣,有高音,有低音,有短音,有長音,婉轉流暢,鏗鏘悅耳,給人美的享受。

裝飾性布光法突出燈具和光線本身的造型和布置,現代感很強,用燈光增加景深,它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還享受到機械所帶來的精神愉悅。裝飾性布光法是一種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藝術語言和設計語言。

幾種布光方法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截然分開,而經常是互相交融、互相滲透的。但這種交融和滲透一般不會影響節目布光效果的整體審美取向,而只是一種局部的修飾或補充。

比如,新聞節目中,現在普遍使用冷光源燈。冷光源燈具有亮度高、光線柔和均勻的特點,很適合大平光布光法的運用。國外用冷光源燈都是用「環形布光法」,也就是本文中的大平光布光法。國內的燈光師在此基礎上把三點式布光法的概念用進去,形成一種柔和均勻、層次豐富的布光效果。這是三點式布光法和大平光布光法的融合使用。這種光線效果實際上接近高清電視系統中所需要的光線效果。順便提一下,冷光源燈的發光特點很適合高清電視的需要,那麼冷光源燈和高清電視系統的同時發明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專題、談話類節目中,一般採用三點式布光法布光。這種布光方法確實可以使被攝者的形象完美無缺,但是使用過多又確實讓人對它的千篇一律、五光俱全感到厭倦。如果用虛擬布光法來布光,則會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虛擬布光法雖然是模仿自然光,但並不是模仿一切自然光。大自然的光線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現有的燈具條件,選擇大自然中富有表現力的並適合電視特點的光線來進行「虛擬」。隨著電視技術和燈具技術的發展,我們選擇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那麼燈光師的頭腦里平常有很多關於大自然及現實生活的光線效果的儲存,究竟選擇哪一個效果來進行「虛擬」呢?這就需要一種長期培養的美術鑒賞能力。這種能力也包括用三點式布光法美化人物的藝術思維能力,便宜閃光燈。

綜藝晚會的布光比較復雜,因為節目種類多,不可能一光到底。我們必須根據每個節目的性質、特點、主題、內容選用不同的布光方法。各個節目的布光效果不一樣,但晚會整體光線效果又必須協調統一。晚會的燈光設計除了要在三維立體的空間達到一定要求,而且還要在第四維——時間的連續發展中使觀眾保持觀看的興趣並得到觀看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布光方法會被燈光師充分利用,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視覺審美畫面。

㈡ 影視燈光照明和攝影燈光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燈光。

有兩種含義:

1.影視教材攝影時負責燈光照明的人員;。

2.攝影棚或演播室內的照明設備。

二、布光

即攝影或攝像時運用人工照明的方法,利用各種照明器材,對被攝體布置不同距離的燈光,藉以獲得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攝影(象)效果。在電影電視中,常按照影視情境、場面調度和攝影(象)藝術的要求進行布光,以突出人物形象、烘托環境氣氛、使畫面富於造型表現力。在外景地攝影(象)時,對自然光常利用反光或遮光器材以調節光照,並輔以適當的人工照明。

三、用光

攝影造型主要手段之一,攝影用光可分為以下幾種:

正面光,即順光。指與攝影(象)機同一方向照明被攝體的光線。其影調層次輕淡細微。

側面光,即側光。從被攝體左右成90°的側面射來的光線。光線從被攝體左右靠前45°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前側光;靠後45°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後側光。側光反差強烈,有利於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

背光,也叫逆光、輪廓光。從被攝體背後照射過來的光線,可使物體輪廓分明。

頂光,從被射體上方照下來的光線,產生濃重投影。

腳下光,也叫下反光。靠近被攝體向上照射的光線,它能造成人物的陰險感。

以上五種用光可單一用,也可數種合用,但必須以一種光為主。

四、光種

電影電視照明中所用光線的種類。按光源可分為自然光、人工光;按光線性質可分為散射光(軟光)、直射光(硬光);按光位可以分為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腳下光、頂光等;按造型作用可分為主光、副光(補助光)、過渡光、修飾光、背景光、眼神光、環境光、效果光等。

1.自然光

日光和天空的照明。在影視攝影(象)中常用自然光照明。自然光的特點是光照范圍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勻,不受攝影(象)者意向控制。自然光由於時間、季節、氣候、地理條件的變化而受影響,在攝影實踐中除掌握自然光的光照強度、角度、光線性質變化外,還應掌握色溫變化的規律。

2.人工光

指燈光的照明。影視攝影(象)常用的白熾燈、碘鎢燈、鹵鎢燈、碳弧燈、鏑燈、氙燈等。人工光可適用各種照明的需要,既是棚內攝影(象)的主要光源,又可用作室外攝影(象)的輔助光或主光照明。人工光在光照的強度與范圍、顯色性等方面不如自然光,但在使用上卻有較多的優越性。利用人工光可以從容、自由地對景物進行造型處理;可以根據創作設想用燈光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用作對自然光的補充時,可用於陰影部分照明,構成豐富的影調層次。此外,人工光可在任何場地應用,不受時空限制,可根據需要增減光的強度,可隨時調整色溫並校正其顯色性指數。人工光是影視攝影(象)中重要的造型表現條件之一。

3.直射光

又稱「硬光」。在被攝體上產生清晰投影的光線,如日光和聚光燈照明,其特點是:

有明顯的投射方向;

能在被攝體上面構成明亮部分和陰影部分及其投影;

能表達出被攝體的立體形狀、輪廓形式、表面結構;

易產生局部光斑;

能顯示時間性。

直射光造型性好、光感強,並能構成多種影調形式和確定明暗配置,一般多用作主光。

4.散射光

又稱「軟光」。在被攝體上不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其特點是:

沒有明顯的投射方向;

照明均勻,能用光調描繪對象的立體形態,層次細膩,效果柔和。

散光常用於輔助光、底子光、天生光。在內景拍攝中,常用紗網、鋼絲閱、白紙、反光傘、反光屏幕造成,或用機械控制,使光線擴散成為柔和的光。

5.混合光

自然光、人工光或不同色溫光源同時並用的照明光線。在攝影實踐中,混合光照明一般需經調整,統一色溫,以適應膠片彩色平衡的要求,使亮度平衡以調整影調明暗反差。在特殊條件下,也可利用混合光造成特定的光線效果,如某些夜景中藍色的日光及暖色的燈光等。

6.襯光

影視攝影(象)布光的方式之一,即打背光。這樣可以使演員和背景分開,從而克服畫面的二維空間性質,使其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感。這種方法多用於黑白片。彩色片中,若演員的服裝和背景的顏色一樣,也可以用,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7.主光

畫面中主要的直射光。它是畫面構成的主要因素,用它來描繪被攝對象的主體形態和空間感,用它來造成光線效果,決定畫面的明暗對比。

無論是人物還是環境,都必須有一種主要光線來照明。由於主光投射的角度、方法、強弱和閃動的形式不同,才使畫面表現出不同時間、不同環境的氣氛。

一般主光照明的方式,都在被攝對象的正側面稍高的地方,這樣可以比較好地表現被攝對象的立體感和質感。

8.副主光

演員站在窗前,此時主光(代表太陽光)從窗外成逆光射來,那麼演員正面要有強光照明,以使演員臉部有一定的光亮度,這正面的強光,稱為「副主光」。

9.輔助光

亦稱「副光」,是指照在未被主光直射的陰影部的輔助光線。它對畫面陰暗關系起一種調節平衡作用。輔助光常用比較柔和的光線。

輔助光和主光之間的亮度大小比例影響畫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沒有固定的比例,要依具體情況而定。時間、環境、人物不同,光比也就不同,一般情況下,光比應在1∶2~1∶4之間。

演播室內條件好,攝影人員可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進行光線平衡,保持一定的亮度與一定的光比。

10.修飾光

亦稱「裝飾光」,即用於修飾被攝對象某一細部的光線。修飾光能美化形象,使整體形象更悅目、更富有造型表現力。修飾光的運用比較自由,它可從各種角度照明被攝對象需要修飾的部位,執行微妙的藝術任務。

修飾光多用較小的照明燈具,以便控制亮度和照明範圍。運用修飾光時常常要注意不顯露人工痕跡,不破壞整體效果。

11. 眼神光

即眼球對光源的反射,也是影視照明藝術刻畫人物精神面貌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一般通過人物正面輔助光即可得到眼神光效果。如情節提出了特定情緒,或人物外形有某些局限,則可以在攝影(象)機旁另放一小燈,或通過能夠專門打出眼神光而安裝在攝影機上的特製小燈來加以運用。。

12.效果光

表現特殊效果的光源或特定的環境、時間、氣候條件下的照明。效果光主要有兩種:。

一是自然效果光。如閃動的火花、雷雨之夜的閃電、森林晨曦的光束、室內門窗的投影或各種特殊環境的光影、光斑、色光等。

二是戲劇效果光。其作用一是再現特定的自然生活氣氛;二是與情節內容緊密結合時,可烘托情節或人物情緒。

五、追光。

用燈光跟運動對象的照明方式。

模擬舞台上的追光,採用高強度光源經聚光透鏡折射出較強光束,在拍攝舞蹈、花樣溜冰、古典戲劇和雜技時經常使用,可獲得較好的造型效果。追光可以追隨、停止或消失,其范圍可變大也可變小。電子光源的小型化、高感光度膠片和大光孔攝影機鏡頭的出現,電影中過去無法實現的追光效果現在也都能做到。。

在故事片或電視片中伴隨人物運動的一種效果光。

在新聞紀錄片中伴隨攝影(象)機運動的一種普通照明光。

六、遮光

利用工具設備擋掉不必要的光線。在外景拍攝中常用布幕或各種紗對景物、人物加以遮擋後重新布光,使被攝影物在造型上符合情節需要。有時是為了避免太陽直射的頂光;有的是為追求一種比較柔和的散射光效果。

在實景拍攝中,經常把一些不必要的直射陽光用各種布幕擋暗或擋掉,使之符合拍攝要求。在內景拍攝中,遮光則成了照明人員的一項基本功,有時對被攝對象稍加遮光修飾後,即可使畫面中的情調更為完美。

七、外景照明與內景照明

1.外景照明

戶外拍攝影視教材時利用自然光及人工光對人物、場景進行光線處理。外景照明有如下特點:

(1)太陽光與天空散光照明範圍廣,照度高;

(2)太陽以平等的光流投射到地面,照明均勻,同一地區的照度基本一致,景物的照明效果幾乎相同;

(3)被陽光照明的,陰暗界限分明,清晰有力,投影很實,投影效果不隨景物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只隨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

太陽光照明效果受大自然自身規律的支配,大氣層氣象的變化以及地球的自轉運動調節著太陽光的照明效果。。

外景照明的要點:

(1)全景鏡頭的光線以背景為主;

(2)中景鏡頭光線主要表現人物;

(3)近景與特寫鏡頭的拍攝。有兩種用光方法:一是選擇陽光的角度,人物可適當地錯位;另一種是利用頂光時間,擋掉自然光後用反光板或燈光來照明。注意此時人物眼神的表現,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4)外景光線的處理必須注意影調的統一

2.內景照明

在攝影棚或演播室內用人工光對人物、場景進行光線處理。

其特點是運用人工光源模擬和再現生活中的自然光效。運用內景照明可創造典型環境,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內景照明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可以用不同類型的燈,從不同角度和距離對人物、場景進行照明。

由於內景是多光源照明,易造成多種投影餘光,因此須遮擋多餘的光,做到光多而不相互干擾,燈多而投影不亂,畫面效果乾凈統一。

八、實景照明與局部照明

在真實的室內環境中進行光線處理。在原有自然光效基礎上布光或創造新的光線效果是實景照明的兩種類型。前者以自然光照明為主,人工光照明為輔;後者以人工光照明為主,自然光照明為輔。

實景照明的優點是可以獲得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效果,還可以縮短影視教材的生產周期,節約經費。其不便之處是照明燈具安裝受場地限制,自然光的變化容易影響光線效果。布置實景照明時,應注意自然光與人工光的亮度平衡、色溫平衡以及天氣晴、陰的變化對室內光線的影響。

2. 局部照明

用人工光對被攝體的局部進行照明。有以下幾種情況:

強調和突出人物或景物的某一部分;

對景物或人物的局部進行修飾。

局部照明要注意與整體光線的關系,要處理得自然、合理、不露人工痕跡。

九、光線的設計、方向、分布與效果

1. 光線設計

為表現人物、場景造型和氣氛所制定的照明方案。光線設計應以生活中原有光效為依據,從稿本的情節內容出發,並結合被攝人物和場景的具體情況,設想出光線的造型和光線的氣氛。其內容包括:主要光線方向,色光的運用;人物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或照度之比;光線的性質(軟光或硬光);表現的時間(日景或夜景);景物亮度的設置以及光線的分布,最高亮度、最低亮度和基準亮度的控制點。光線設計是攝影(象)創作構思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攝影(象)造型、畫面影調和基調的重要因素。

2.光線方向

光源位置與拍攝方位之間所形成的光線照射角度。光源位置和拍攝方向兩者之一有所改變,都可認為是光線方向的改變。光線方向在立體空間中的變化是十分豐富的。光線的方向是景物造型的主要條件,在影視攝影(象)中又是鏡頭銜接的一個因素。

3.光線分布

景物的光線分布主要決定於光線的方向,不同的光線方向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線分布,相同的光線方向照射不同的景物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線分布。光源與景物之間有遮擋物以及局部照明都會影響光線分布。不同的光線分布可以產生不同的形態感和光線氣氛。

4.光線效果

泛指自然光和人工光在客觀環境里及畫面中所產生的各種效果。隨著光種、光線性質、光線角度、光線成分、光的強烈以及環境條件的不同,景物表現出明暗分布、明暗對比、明暗層次、光影形式、色彩等千差萬別的變化,這些變化即光線效果。自然環境里的一切光線效果,在攝影(象)畫面中都可能得到再現。攝影(象)師必須掌握各種光線條件下的光線效果特性及其造型可能性,在一定的創作意圖下,恰當地運用它,以高度的造型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塑造藝術形象。

十、基本照明方法

依據拍攝構思創造特定的光線效果,完成攝影(象)畫面構圖與造型任務的一般方法。包括對被攝體進行布光(照明),確定光位,測定光照強度,調整光比,糾正干擾等。基本步驟為:

確定主光的光位,對被攝體作初步造型;

配以輔助光來彌補主光不足之處,改進未被主光照明部分的造型;

為了區別主體與背景,增強被攝體的空間感,可運用輪廓光照明;

為了交代環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攝體,使用背景光處理背景;

被攝體局部,如服飾局部、發式等造型不理想或與整體不協調,可用修飾光作修飾照明,加強整體造型與形式美感。

十一、人物照明

1.人物照明的形式

正面光照明。即在拍攝對象的正面照明,可獲得平調畫面,人物像缺乏起伏感和立體感;

標准光照明。主光由人物的側面照明。使臉部有明顯的明暗層次,能表現人物的立體感、形態感,這是表現人物常用的照明方法。

側光照明。側光照明能鮮明地表現出人物的輪廓形態,突出臉部的皺紋,常用來表現人物的特定情緒。

剪影效果。燈光由後側或背逆方向照明。人物臉部全部處於陰影中,而人臉的四周呈現出亮的輪廓。如果背廓較高,則逆光照出剪影效果,後側光照出半剪影效果。

頂光與腳光。從人物的頭頂上部或腳部射向人臉的光線,可得頂光與腳光的效果。一般是醜化人的光,為造成某種特定情緒而運用。在影視教材中比較少見。

2.不同景別的人物照明

全景人物照明。主要是表現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的環境特點。處理全景光線時,要注意整個環境光線效果,人物與背景的對比,以及人物活動時光線的變化。

中景人物照明。主要是人物的手勢、動作。中景照明必須表現出人物的立體感與形態感,著重表現人物的姿態與動作,所以光線應從環境的描寫轉到人物上來。

近景人物照明。人物近照一般是通過人的臉部表情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的內心活動的,因此近景照明必須著力描繪臉部的某些細節。

㈢ 拍電影都需要什麼燈光設備

1、電影燈具通常分為常用燈具和效果燈具。常用燈具主要包括散光燈、聚光燈和背景幻燈等;效果燈具主要包括追光燈、水浪效果燈,雨雪效果器和閃電效果器等逗源。此外,還有電瓶燈及其它燈具。

2、如果拍攝夜晚外景,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通常使用發電車,如不同期錄音,需要的功率小的話,可以用攜帶型發電機。

3、錄制聲音是和短片同期錄入通常都是獨立錄音,後期合成。現場錄音只錄對白(人聲),其他聲效一律後期采樣或者使用音效庫。但如果預算有限,可以現場錄音。後期配音(ADR)只有在現場環境太糟無法錄制的情況下使用。

4、輔助設備很多,如:黑旗,各種遮光道具,6*6 或者乎虧 12*12的金屬架配遮光布,c-stand,combo-stand,蘋果箱,high-hat等等。

(3)電影電視劇燈光擴展閱讀

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歲指神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㈣ 電影中的燈光設計和舞台劇中的有何區別

就目前國內現狀來看,燈光應該分為影視燈光,電視燈光,戲劇燈光,泛娛樂燈光四種。戲劇燈光就是純為現場、純為戲劇服務的燈光。影視燈光是為設計過的影視鏡頭表達服務,配合電影攝像機的燈光。泛娛樂燈光是指不用和攝像機打交道的所有現場燈光,比如演唱會、游樂場、酒吧。電視燈光是指所有由訊道機錄制或轉播的活動的燈光,其類型可以包括以上三種,只要有電視轉播就算。四者先大致分為兩種:無機和有機(自己瞎起的名字...不是化學...)無機是很明顯,燈光是給人眼看的,只要考慮現場就行了。戲劇燈光是配角,為戲劇服務的;娛樂場所的燈光是主角,燈光本身就是用來刺激人們感官的。有機也是很明顯的,有機燈光是給攝像機看的,你人眼看到的東西全都不算數。由於電影機和訊道機完全是兩個物種,影視燈光和電視燈光自然就區別大了,具同的燈光效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咖啡廳追求的是一種輕松,優雅,安靜的空間氛圍,因此,咖啡廳設計燈光的運用定要恰到好處。一般商店的霓虹燈,是用光效果最佳的代表。咖啡廳設計的光當然不僅限於霓虹燈,咖啡廳設計公司要注意到這一點,燈光的用途首先是引導顧客進入,在適宜的光亮下品嘗咖啡。因此,燈光的總亮度要低於周圍,以顯示咖啡館的特性,使咖啡館形成優雅的休閑環境,這樣,才能使顧客循燈光進入溫馨的咖啡館。現在來說說咖啡廳內部光線的運用。首先,如果光線過於暗淡,會使咖啡館顯出一種沉悶的感覺,不利於顧客品嘗咖啡。其次,光線用來吸引顧客對咖啡的注意力。因此,燈暗的吧台,咖啡可能顯得古老而神秘的吸引力。咖啡製品,本來就是以褐色為主,深色的、顏色較暗的咖啡,都會吸收較多的光,所以若使用較柔和的日光燈照射,整個咖啡館的氣氛就會舒適起來。

㈤ 拍電影、電視劇需要那些具體設備比如能詳細更好比如 攝像機軌道升降機燈光類型數量等

1、攝影攝像器材
電影:35mm膠片機或者艾爾沙、REDONE等數字攝影機
配套鏡頭
配套濾色片
2、燈光器材
1K、2K、4K的高色溫燈,例如:阿萊
黑旗、白旗、米博羅
3、運動組合拍攝器材
升降機、小道來
軌道
12米大搖
大概這些吧,關於攝影、攝像器材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

㈥ 電影中的燈光設計和舞台劇中的有何區別

電影中的燈光設計比較暗,主要是冷色調,看的比較有質感,年代感,舞台劇中的燈光比較亮,而且主要突出重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