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電影 » 中國電影磁帶

中國電影磁帶

發布時間: 2022-04-12 12:40:56

⑴ 求一部國產電影的名字 90 男生 殘疾 鴿子 磁帶

這個我也記得,男子原來是影員後來瘸了,他有一句口頭語;你知道個屁!你要是實在想找,我能找到。因為是北影的作品。名字和青春兩個字有關。女的和男的格著玻璃抵著手。

⑵ 哪部80年代的電影中出現老式磁帶電話錄音鏡頭

很多啊,具體要找一些愛情類或破案類的比較多機會出現這些鏡頭.

⑶ 在如今的科技時代,電視台為何依然用磁帶保存視頻

雖然已經很少能在黑白電影之外看到磁帶的身影了,但這一古老的數據存儲方式或許才是數據存儲的未來。你可能會發出疑問:真的嗎?磁帶?

實際上,世界上大部分數據仍然保留在磁帶上,包括基礎科學數據,如粒子物理和射電天文學,人類遺產和國家檔案,重要電影,銀行,保險,石油勘探等行業。甚至還有一群人(包括我,在材料科學,工程或物理方面接受過培訓),而這些人的工作就是不斷改進磁帶存儲的性能。

磁帶的確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即使是這樣,這項技術也沒有被時間凍結而停止發展。恰恰相反,像硬碟和晶體管一樣,磁帶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進步。

第一個IBM的商用數字磁帶存儲系統Model 726可以在一卷磁帶上存儲大約1.1兆位元組。

IBM首個商用數據存儲磁帶

時至今日,現代磁帶盒可容納15TB。一個機器人磁帶庫最多可包含278PB的數據。存儲這樣的數據量將耗費超過3.97億個光碟,如果把這些磁碟堆疊則將形成超過476公里的高塔。

磁碟驅動器正在達到極限(明顯後勁不足了),但磁帶的性能變得越來越強。

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為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激勵機制,企業可以利用這些技術來分析其業務方方面面的信息。現在,財務法規要求公司和機構必須保留記錄的時間比過去更長。所以各種各樣的公司和機構存儲的數據都變得越來越冗雜。

⑷ disney怎麼讀

Disney[英][ˈdɪzni:] [美][ˈdɪzni]。

華特迪士尼公司(英文簡稱:DISNEY:,英文名稱:The Walt Disney Company,TWDC,中文簡稱迪士尼或迪士尼公司)由創始人華特·迪士尼於1923年創立。在1995年之前,中國大陸曾譯作沃爾特迪斯尼、中國台灣省曾譯作華特狄斯奈、華德狄斯奈或華德迪斯奈,中國香港曾譯作和路迪士尼。


授權商品:

沃爾瑪與迪士尼有廣泛的合作,迪士尼頻道播出《麻辣女孩》和《新成長的煩惱》,同時,迪士尼授權沃爾瑪專營麻辣女孩相關產品。迪士尼的電影DVD、 VCD由中錄德加拉發行,書由童趣發行,CD、磁帶曾經分別由滾石、EMI授權多家出版社發行,但是2004年-2012年期間沒有新的迪士尼CD或磁帶發行了。電影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和華夏發行。

在中央電視台,曾有多部電視影集,如麻辣女孩與電影播出。在40多個中國地方電視台,均有小神龍俱樂部這一節目播出。此外,很多地方電視台都與迪士尼佔50%股份的ESPN STAR Sports簽約,播放體育節目。在麥當勞,開心樂園餐經常贈送迪士尼玩具。

⑸ 為什麼總覺得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的畫面總有點不一樣,怎麼回事啊

是中國跟外國的不一樣? 還是中國的電影和中國的電視劇不一樣?

如果是國內外問題話,關鍵是用的膠片不一樣。大陸的電視劇大多是用標清設備拍攝,港台的純屬電視拍攝。港台劇跟韓劇一般拍的都是都市劇肥皂劇,很少會拍歷史大片或者大場面之類的片子。港台劇跟韓劇是以人物填充整個畫面的,拍這樣的電視劇不可能精耕細作,大批量生產的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都有所縮減。一方面體現在膠卷上,因為港台劇跟韓劇整個畫面來來去去都是那麼幾個人,不像內地拍的歷史劇武俠劇大場面優美的畫面那樣,港台的不需要高清晰的畫面。打個比方,港台的就如新聞報紙記者的普通照相機,而內地的卻是攝影師專用的為了參加攝影比賽拍高清晰照片(譬如自然風光人文地理)而用的照相機。其對畫面效果要求是不同的。像港台劇和韓劇,畫面有一種朦朧的感覺,這不是拍攝的景象朦朧,而是技術上導致畫面的模糊。譬如有煙雨朦朧的畫面,如果用高清晰的拍出來會很真實很有層次感跟立體感,而像港台劇和韓劇的朦朧的感覺卻是很平面化很單調。港台劇和韓劇平面化的朦朧是分不出畫面各個景點的遠近的,而高清晰下的朦朧卻能夠分得出景點的遠近,越近就越清晰越遠就越朦朧,這就是有立體感有層次感而顯得更真實! 彷彿如山水畫一樣充滿藝術魅力。

以電視劇來說,通常DVD的發行是若以Dolby Digital 2.1解碼就不錯了,以Dolby Digital 5.1解碼,真的少見。因為這樣的製作多是運用在電影的DVD上;要用在電視長篇劇集,成本必提高很多。內地製作人張紀中拍攝射鵰英雄傳開始就採用高清晰膠片進行拍攝,他拍的《神鵰俠侶》就是採用Dolby Digital 5.1解碼的,攝象機跟膠片是最先進的,可是國內的DVD沒有這個技術,因此即使是國內的發行的《神鵰俠侶》D9版本都不是最清晰的,而日本發行的《神鵰俠侶》DVD是最清晰的,是採用了日本最先進的技術。可是這樣的高清晰電視劇放在現在的一般電視機播出的時候的清晰度卻打了折扣,原因這不是高清晰的數字電視。內地的電視劇之所以率先標清設備拍攝或者高清晰膠片來拍攝電視劇,其實跟數字電視的普及是密切相關的。
像很多人感覺日劇的畫面效果非常細膩,色調和質感都很棒,就是因為日本電視劇全部使用的高清技術拍攝。而國內是從《大宅門》宣稱的第一部高清劇。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仔細觀察下這部劇早畫面上和其他劇的不同。

廣州在2005年就提出三年之內普及數字電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已經陸續普及數字電視,中國提出要在2010年東部發達的確全面普及數字電視,而在2015年全國范圍之內都要普及數字電視。數字電視是比現在一般的模擬電視要清晰許多的,尤其是高清晰的液晶數字電視。當全面普及數字電視的時候,港台劇韓劇那些用模擬電視的硬體拍出來的電視劇就會被高清晰的數字電視所淘汰。而大陸現在的採用高清晰的設備拍出來的電視劇去依然能夠在數字電視普及的年代得以在電視上播出。現在很多的港台劇跟大陸的一些大製作的歷史劇武俠劇在一般的電視機播出畫面清晰度是沒有太大差別,可是一旦到了數字高清晰電視機上就形成強烈的對比了。大陸的大製作的歷史劇武俠劇是更適合在數碼高清晰電視機播放的。
==============================
如果是電影和電視劇的問題話,最關鍵的是在於存儲的介質。
傳統的電視應該是「磁傳教的」,傳統的電影側是「膠片傳教」。我說的是傳統的。比較老的電影,都是膠片拍的,膠片的質量也不一樣。傳統的電視是磁帶,所以叫磁傳。
電影膠片是從照相的感光技術上發展而來的,說得膚淺通俗點,就是相當於把一幅幅一連串時間內連續拍的照片不停按順序翻動(就是投影)。大家當然知道感光效應的敏感度,所以膠片在質感上非常的棒,更貼近藝術效果。
而電視的磁帶其實就是相當於過於我們用的收音機聽歌的那種磁帶的升級版。它是靠把圖象和聲音信息轉換成磁帶上的磁點軌跡來記錄畫面的,在電視上播放時又需要釋放這個信息。這種方式就比較粗糙,畫面效果不及膠片。
並且電影膠片的拍攝速度是24楨每秒,電視磁帶是25格每秒。呈現出來的畫面感覺自然也有所不同。
值得一說的是,現在的電視也好,電影也好,都有更加好的拍攝設備。即數碼設備。是以電存儲的介質。只與解析度有關了。現在都出來了高清電視與高清電影。你看守沒有HDTV??那就是高清電影,很清楚,十分的清晰。一般的電腦播放都力不從心,要求有很高的CPU處理能力,與顯存。建議你去下載看看。中國的有「高清世紀」,一部電影有10G的大小,是很可怕的。小一點的有MTV,可以試試。
(找了點資料,自己又補充了幾大段,累死偶了)

⑹ 以前那種放電影的大磁帶叫什麼嗎

錄像帶。暴露年齡了。。。

⑺ 求一部國產電影的名字,裡面其中一位男主角(大學生),用磁帶錄音,表白心意的女生,在校園廣播表白。

《花眼》

http://ke..com/view/355071.htm#2

「我是機……」:一個機械繫的男孩暗戀一個化學系的女孩,他總是憧憬著有一天校園廣播里能播出他愛的表白。終於有一天他鼓足勇氣,在宿舍里錄好對白:剛才這首歌是特別獻給化學系的潘風同學,我是機(由於緊張,這位男孩有點結巴),機械繫的王峰。第二天,磁帶如他所願在校園午間節目中播出了。吃飯的時候,他看著那個女孩的背影,想像著她的幸福表情。一曲終了,磁帶緩緩轉動,「剛才這首歌是獻給化學系的潘風同學,我是機……」倒霉的是磁帶轉到這不肯往前轉了,一遍遍地打滑,於是一遍遍的「我是機」就回盪在校園的上空。深情的愛情表白成了有些惡毒的玩笑,可以想像在亢奮的大學校園,女孩立刻成了全校笑話的對象,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一群男生或是女生模仿著磁帶的聲音對她說:「我——是——機」。女孩無助的眼神真的讓人心碎,而男孩看著他闖下的禍也有些不知所措。終於他再次鼓足勇氣,拉起了女孩無助的手。當兩人走在校園的林蔭道上時,天使注視著他們,因為他們的額頭上顯出了愛的星。男孩第三次鼓足勇氣說:「廣播里的那句話是我說的,我不是那個意思……」沒等他說完,女孩甩開了男孩的手,愛消失了嗎?男孩不知所措地看著前方那個白色的美麗背影,天使也在注視著,她回過了頭,哦,一顆閃閃的紅星在額頭熠熠生輝。

⑻ 迪士尼授權中國公司

華特迪士尼公司授權中國公司有:華特迪士尼(中國)公司,華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華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深圳迪斯尼影業發展有限公司,香港華興集團旗下廣州派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授權商品:

迪士尼的電影DVD、 VCD由中錄德加拉發行,書由童趣發行,CD、磁帶曾經分別由滾石、EMI授權多家出版社發行,但是2004年起已經沒有新的迪士尼CD或磁帶發行了。電影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和華夏發行。

在中央電視台,曾有多部電視影集,如麻辣女孩與電影播出。在40多個中國地方電視台,均有小神龍俱樂部這一節目播出。此外,很多地方電視台都與迪士尼佔50%股份的ESPN STAR Sports簽約,播放體育節目。在香港,電影及家庭影音產品分別由洲立影片及洲立影視代理發行。

2007年,香港華興集團旗下(廣州派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取得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米奇系列、公主系列、小熊維尼系列等迪士尼標准卡通圖像使用權。

允許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印度和阿根廷范圍內生產及銷售迪士尼全系列體育用品,成為全球第一家及唯一一家被授權全系列體育用品的授權商。

(8)中國電影磁帶擴展閱讀

華特迪士尼公司在中國

華特迪士尼公司及其子公司和附屬機構,是領先的多元化國際性家庭娛樂公司,公司擁有五項主要業務。迪士尼在中國放映的第一部動畫片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而今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共有超過3000名員工。公司致力於創造高品質娛樂體驗並在中國打造本土及迪士尼系列人物。

華特·迪士尼的諸多事跡使他成為全球著名的人,包括他創造的《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等很多知名的電影,還有米老鼠等動畫角色,也是他,讓迪士尼樂園成為可能,開創了主題樂園這種形式,為全世界的孩子們創造了一座宏偉的快樂天堂。

⑼ 中國電影今後應當朝怎樣的道路發展,才能在世界電影中佔主要地位

在全球化的形勢下,討論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問題不能脫離世界電影的發展水平(包括技術水平和藝術水平)。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我們現在看得非常明顯的是,影視技術的傳播壁壘幾乎不存在。電影自誕生以來,在製作方式、存在方式與傳播方式三個方面都得到了非常迅速和相當充分的發展,這種發展既取決於電影新技術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取決於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否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盲目性。電影從誕生之初就是科學技術的產物,一部電影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走向完善、藝術創造趨於完美以及這兩者不斷地相互促進的過程。特別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數字化進程所造成的影視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發展趨勢,更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正如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所指出的那樣,當今世界,文化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這一精神完全適用於討論電影的產業發展問題。但問題在於,我們有必要從電影的概念問題入手。也就說,新的形勢之下,特別是從數字技術可能造成的媒介產業重組的前景展望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格局,必須建立在對於電影的新的理解和界定之上。
當然,討論概念對於不少的人來說的確是一件令人討厭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那些習慣於舞文弄墨之士,或者樂於沉浸在聲音與光影世界中流連忘返的人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對於那些辦實事兒及樂於思考者,則另當別論。但是,現在的事情顯然已經發展到我們不得不咬文嚼字的地步了。也就是說,到了俗語所說的「老鼠鑽到了碗架櫃,口口咬瓷兒(詞兒)」的地步了。這件事情倒是從某一個角度驗證了先賢和「後賢」們的告誡和提示。
《論語•子路第十三》載: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海德格爾曾指出:「言詞和語言不是把事物包裝起來為寫作者和說話者的交流服務的包裝材料。事物只有在言詞和語言中,才首次進入了存在並存在起來。因此閑聊、口號和廢話中語言的誤用,破壞了我們和事物的本真的關系。」「語言大面積地迅速荒疏,這不僅在一切語言運用中掏空了美學的與道德的責任,而且,語言的荒疏是由於人的本質之被戕害。」
孔子的話和海德格爾的話是相通的。但是,他們的話卻並沒有引起後世人們的充分注意和重視。即使是《聖經》中的「聖訓」,也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少警覺。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聖經》中的這句名言看起來是很神的,主要是其中的「道」字,是一個中國的古詞兒,很難解釋清楚。但是,一看英譯,含義立刻就清楚了。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聖經》的英文直譯可謂泄露了天機。直譯的結果是:「一開始就是詞,詞與神同在,詞就是神。」
《聖經》中堅定明確而又語重心長的神諭並沒有讓多少人開悟。別是文藝界的人士,包括研究之士,恐怕要很久很久以後才有可能認識到這一點。
按照「先賢」和「後賢」的思考方式和辦事兒原則,我們要討論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態勢,就一定要首先為電影正名,即「必也正乎名」。此即所謂「一開始就是詞」,這個詞就是電影。
只要稍微想一想就會發現,人們對電影這個詞兒的認識確實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直至現在仍然有些糊塗,但是現在不能再糊塗下去了。
電影的成一定規模的傳播必須有一個公共場所。1895年12月28日,路易•盧米埃爾與其兄長奧古斯都•盧米埃爾用一台被稱之為「活動電影機」的設備在巴黎卡布大街14號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第一次公開售票,公映了他們的第一批影片,其中包括《工廠大門》、《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等。這一天後來被電影史家確定為電影的誕生日。這種放映活動被推廣的後果是,專門用來放映電影的場所產生了,這就是電影院。此後,盡管確實存在著電影的個人化播放,人們還是不假思索地把電影同它的大規模的播放場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在這個場所播放的電影稱之為電影。人們這樣做當然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電影的經濟回收和盈利主要靠電影院的銷售活動。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後還會繼續發生變化。這里有一個情況值得特別注意,在電影院里播放的電影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大致有三大類、故事片、紀錄片和美術片。目前國內的電影院大體上只剩下了一類,即故事片。紀錄片和動畫片的播放只是一種零星的行為。今天,我們既可以說紀錄片已經淪落為電視節目了,也可以說紀錄片改變了它的存在形式和播放形式。但是似乎沒有人說紀錄片已經消亡了,卻有人在談論電影(即故事片)的死亡。
有了電視以後,人們從來都不認為在電視中播放的電視節目也是電影,哪怕播放的是電視劇。盡管看起來,真正的電視節目大概只有一種,這就是現場直播(中國的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就是直播電視劇)節目。直到電影(無論是故事片還是紀錄片)變得可以在電視上播放了(或者通過無線遠程傳播或者通過錄像機、VCD機等),乃至直接為了在電視上播放的目的而拍攝所謂「電視電影」(無論是用膠片、磁帶,或數字化材料拍的)的時候,人們還是沒有產生這種認識。人們自然會找出種種理由認為電視電影不是電影,哪怕是在這些理由變得越來越少了的時候,變得越來越不成為理由的時候,除了少數人之外,人們幾乎是非常不情願地接受這種認識。主要的原因,除了面對種種新的情況熟視無睹以外,不是認真地思考電影的概念問題,而是把電影的歷史性存在方式、傳播途徑,同電影本身過於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嚴格地固守電影的「影院電影」的歷史界定:「只有在電影院中觀看電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觀看電影」這樣一種相當傳統的觀念。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有人甚至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數碼加入進來以後,傳統的電影還叫電影么?」
現在的問題是,任何狹隘的電影觀念都會影響我們對於中國電影現狀及未來的客觀估計和展望了。
中國電影有七大「怪」現象。其中之四是大力進行電視電影的拍攝:「電視電影的發展導致大家傾向於低成本運作,難以製作出精品。觀眾習慣了看電視電影後,就不會再走進影院看電影。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現在的電影法規和電影基礎設施達不到要求而退而求其次,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顯然沒有從如何調節電視電影和影院電影之間關系(諸如比例分配等等)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不是把中國電視電影的發展看成是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方面,看成是以一種新的方式滿足了中國廣大電影觀眾對於電影的需求的結果,而是看成了擠壓中國影院電影發展的一個應予糾正的失誤。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能夠看出一個意味深長的事實,這就是,電視電影確實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影院電影的功能。一定不會願意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的:「由於衛星傳播和有線頻道的發展,美國電影在歐洲電視播放的電影中也佔有了70%。」由此可見,在中國電影現有生產量的狀況下,保持一定規模的電視電影的創作和生產,不失為滿足廣大觀眾在電視中看到電影的需求的一種可行辦法。
結論是堅定不移的:「新科技的物質條件,不管電影人情不情願,都將徹底地將電影改頭換面。下個世紀的電影很可能沒有膠卷、沒有影棚、沒有布景、沒有放映機、沒有影院。電影將化身在有無線電視、私電視與公電視(機場、酒吧….)、網路電視、手機、電子書頁、個人資料簿(PDA)、網際網路、電玩與多媒體、甚至足球場上的超大屏幕或雷射投影……之中。從生產(數字生產、虛擬影像)到行銷(跨媒體整合行銷)、到消費或重組再消費(影像單位化、資料庫化與重拼貼化),電影都將走出舊世界。」
雖然某些方面並不完同,但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態勢與格局的展望必須不失時機地建立在對於電影的新的與時俱進的理解和界定之上。事態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證實了在大約五六年以前對電影做出的界定:「可以配有聲音效果並具有畫面性質的活動影像。」進一步的證實還有待於對事態發展的繼續觀察(當然,這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前瞻的眼光)。也就是說,電影不僅必須而且一定會成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概念。雖然現在還沒有發展到一定要把電視劇乃至電視節目也包括到電影之中的地步。眼下雖不急於收編,但是應該想到,將來一定會出現把這兩者當成同類產品的不同規格的品種來加以對待的局面。下述統計表述是意味深長的:「1998年美國的第一大出口行業既不是飛機製造業、也不是農業,而是影視和音像出版業,出口總收入達600億美元;美國視聽產業(影視和音像)在國民經濟中的排位已有1985年的第11位躍居到第6位;在錄像市場上,美國1997年金錄像租賃收入就達96億美元」。從中國電影發展態勢的角度來看,從現在開始,預算一部影片的投入和產出,不僅必須考慮到它在影院和「影廳」中的放映情況,而且還需要同時考慮到它在電視中的播放情況(包括排映和點播),以及光碟、像帶的銷售情況。其不言而喻的前提是,還要建立在確保上述種種考慮的有效性的保障體系的存在之上。既然「在美國,電影的海外市場、電視播映、音像製品和其他副產品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5%左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稱這些收入為「後電影市場」開發呢?這些難道不是題中應有之意嗎?在我看來,有了這樣電影觀念,才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這一觀念對於全方位地同時又是布局合理地發展中國的電影事業是很有益處的,我們可能就不會杞人憂天地發出電影的「生存還是死亡」的無謂天問了。
從這樣的觀點和角度(即所謂行業混淆confusion或產業重組)來看中國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態勢與格局,2001年12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的成立,就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特別是它統一考慮中國電影和電視發展戰略的眼光就變得更為重要了。雖然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撲朔迷離,其間充滿了太多的變數和難以把握的機會,但是卻讓我們可能看到更多的希望。在這情況下,高度的自覺性和清醒的意識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了。
我們能夠看到,在為中國電影的發展獻計獻策和「開葯方」的熱潮中,「全球化」和「產業化」可以說是兩個使用頻率最高的用語。應對全球化和實現產業化甚至被某些人當成拯救中國電影的前所未有的契機和良方。在這情況下,現代影視技術的革命性的力量以及所必然帶來的要求即「產業重組」和觀念更新的問題,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視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因為,盡管計算機、互聯網(包括無線、寬頻及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類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幾乎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但是這一新興媒體技術及產業對傳統媒體產業及其觀念的(如報刊業、電視業和影院電影業)的沖擊才初見端倪。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轉變觀念,在全球化和產業化的基礎之上,認真地面對和貼近中國的現實,努力尋求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發展思路,仍然是來得及的。但有一點我覺得有必要及時加以改變。就像毛主席當年在延安曾經批評某些人「言必稱希臘」那樣,我們現在也到了對討論中國電影發展模式「言必稱好萊塢」的傾向給以一定質疑的時候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一點是,世界上發達國家不在少數,但電影產業發展到好萊塢的程度,在全世界可謂絕無僅有。其實,在產業重組的過程中,好萊塢也不是鐵板一塊。由此可見,好萊塢並不是世界發達國家發展電影的普遍道路。更不必說它應當受到批評和抵制(或者說需要檢討的)諸多方面了:「近年來的好萊塢電影越來越貪得無厭地追求視聽奇觀性,電影題材越來越變本加厲地脫離人們的現實體驗和現實生存,無論是故事或是視聽造型都越來越缺乏人文意蘊,越來越強調表像刺激,玩弄技術、玩弄奇觀的傾向正在將電影帶向一條遠離真實、遠離性情的道路……」由此看來,一個國家的某一文化行業的產業化及其國際化程度,肯定有一個由政治、經濟,乃至文化諸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歷史性進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畢其功於一役。設想一個正在調動一切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中國家去打造和發展國際化、跨行業的本國電影的「航母」,無異於天方夜譚。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情況可能反而更加清楚,而且更加具有啟示意義:影院電影業大幅度滑坡、重振乏力,在這方面,即使實現了中國電影的所謂「產業化轉型」,似乎也看不到與好萊塢電影打拚的樂觀前景,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倒是產業化程度不如電影的電視業的強勁發展勢頭未現明顯減弱的趨勢;電子圖書和數字圖書館雖在大力建設、不斷發展,目前還看不到印刷圖書業迅速萎縮的跡象(盡管這種情況根本無法同過去相比)。與此同時,電影在其各種製作方式、存在方式和傳播方式(特別是後兩個方面)的比例分配方面正在進行著的正是可能造成劇烈變動、重組的積累和醞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電視系統的終端和網路系統的終端將要合一的傳播技術前景,雖然尚需時日,但肯定是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發展到一定程度,肯定會對現行電視業和影院電影業包括運作方式在內的各個方面都造成巨大沖擊。數字化進程及其技術保障的進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量。也就是說,決不能把這些重要的進展看成是與中國電影的發展前景毫無關系或關系不大的事情加以對待。據有關人士透露,到2002年底廣電總局已經建設完成國家光纜干線網3.9萬公里,省級光纜干線電視網超過11萬公里,市級以下光纜傳輸網超過了30多萬公里,可連通2000多個縣級網、1000多個企業網、3000多個社區,全國光纜總長超過300萬公里,並在東南沿海省份基本上實現了全部聯網。據說,廣電總局已決定全力推動有線網的商用,目前正在按計劃、分步驟進行,並將對有線傳輸網進行雙向改造,推出節目傳輸、帶寬出租、廣電在線門戶網站、數字電視、電視簡訊、可視電話、手機電視等業務。
無論形勢發展到何種地步,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每一種傳統傳播的方式都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台。戲劇上演了幾千年,至今仍然在繼續上演(哪怕是在文化政策保護之下)。影院電影只上演了一百年,決不會輕易就死掉。在整個電影的播放系統中「寥若晨星」也是一種存在方式。影院電影的確會越來越少,這一點幾乎毫無疑問。想一想電影的「黃金時代」正是電影的視聽質量都不怎麼令人滿意的時代,就會明白這一點。試圖通過保證電影視聽效果的高品質來振興或恢復「影院電影時代」的昔日輝煌(將近年300億人次的影院觀影量),看來是沒有什指望了。或許「廳電影」會越來越多,就像城市裡的超市一樣星羅棋布。但相當數量的電影拍完之後很快或立即就成為「電視節目」的情況將成為一種常規狀況。
特別是,當技術的發展到了能夠在電視中(或電影廳的一個終端中)真正點播電影(當然也會包括一切電視節目,在數字化的條件下這一點是不成問題的)的時候,將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想一想下述情況。目前國內的電視劇生產和創作形勢仍然未明顯減弱其繁榮景象。這種情況表明,對電視劇的觀看,已經成為相當多的人的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拿吃飯做比較的話,我們可以說觀賞電視劇已經成了人們的精神食量的「正餐」。在新的情況下把看電影(不論以何種方式看)當成人們日常精神生活中的正餐或主要零食並不是一種奢望。正在擬議中的收費電視頻道的啟動,電影難道不是被作為這些頻道資源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嗎?
中國電影未來發展態勢的這種設想,將會提出一系列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這些需要依次解決的既有關於技術方面的,也有關於制度法規方面的,更有理論研究與批評方面的。例如,建立不同級別的節目源站點,進行各種節目的大規模的收集、分類、整理和數字化。其中包括傳輸方面的建設,目的是便於檢索、搜索和點播。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收費定量(實際上是計費)問題、電影界定的再確認及科學分類問題都會順理成章地提出來。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建立和完善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有利於中國電影健康發展的電影、電視法律法規體系也會成為一件非常緊迫的事情。反對收費的觀點將會被證明是非常短視的,而採用收費就一定要研究科學的計費辦法。
按照設想,今後的電影(特別是電影在被數字化以後)可能會被分成三個大的類別,敘事片算一大類,資料片算一大類,還有一類就是論述片。把documentary由原來的紀錄片改譯成資料片,翻譯成文獻片也無妨,只是一定不要翻再譯成紀錄片了。認為,不管是誰,把documentary譯成紀錄片,都是一個已經造成了嚴重影響的歷史性錯誤(哪怕是有歷史原因的)。誤譯的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造成如此嚴重影響的例子並不多見。在新的理解之下,電視劇和電視節目都只不過是電影的一種形態或一種類型而已。
電視劇和電影一樣,作品的形態和特徵都與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的現存條件密切相關。雖然這一觀念已基本上被國內外的學術界所認同,但真要具體地指出一部作品的哪些特點與政治相關,哪些特點與經濟相關,哪些特點與文化相關,哪些特點與技術相關,又並非易事。甚至應該說是一個難度較高的問題。因為,這些特點並不是現成地或明顯地擺在我們的面前,等待著我們去挑揀和拾取。所以,這種研究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相當缺乏的。我們知道,與理論相比,批評更側重於對具體作品的特徵描述、技巧分析和價值評估。但是,在准確的描述、分析和恰當的評估中,離開了對產生特徵、技巧和價值的那些條件的關注和考慮,是缺乏說服力的。
我們在觀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我們對片中人物的表現已經失去了耐心,但是我們仍然在關心著她或他的命運,是否繼續觀看,需要我們在「失去耐心」和「關心命運」這兩者之間進行一定的權衡。當前者超過了後者,就是放棄繼續觀賞,當後者超過了前者,就是繼續觀賞。但來瀏覽技術的條件下,這種權衡已經變得沒有什麼必要了。因為觀眾可隨意地放棄中間階段的觀賞,而只是看一下最後的結果,或有關的段落就可以了。
從此以後,藝術才有可能真正恢復它過去曾經有過但已幾乎喪失殆盡的尊嚴。黑格爾等人關於藝術的並不樂觀的設想也將變得根據不足了。影視作品的數字化保存技術,及在大范圍內可以流通和檢索的技術(包括作品的語言的語種可隨意選擇),將有可能使得人們對於「藝匠」作品的需求幾乎降至最低。相反,對於真正藝術作品的需求會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理論的貶值也將成為過去,恢復其崇高的威望。電影教育在整個國家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小學、中學乃至大學)也將會獲得其應有的位置。電影這種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在二十世紀發展起來的新的文化形態,作為二十世紀人類文化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應該在全民教育中獲得應有的和合理的位置。從而確保印刷文化與電子文化(影視文化是其主體)在全民教育的內容配置方面,保持一種均衡的發展態勢和合理的格局。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電影教育才剛剛處在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讓電影成為「教科書」,既不是對中國電影的詛咒,也不是中國電影人的夢魘。而發展中國電影教育的雙重後果必然是,為中國電影培育出一大批高質量、高品位電影需求者,進而為中國電影培養出一代新的創作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⑽ 一般電影裡面出現磁帶隨身聽是什麼年代的電影呢

1979年索尼的磁帶隨身聽Walkman上市,之後1980-1990年代都很流行,90年代後開始衰退,因為CD開始佔領市場,最終2009年徹底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