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電影 » 國產電影賠錢
擴展閱讀
一部電影美國父子 2024-09-23 13:08:32
中文電影茶花女片尾視頻 2024-09-23 12:54:04

國產電影賠錢

發布時間: 2022-04-13 18:16:59

⑴ 《東邪西毒》往事,當年的賠錢貨,重映票房大賣,為何一躍成影史經典

《東邪西毒》是當年的賠錢貨,重映票房大賣,一躍成影史經典,我想是因為觀眾都「長大」了吧,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大家對於《東邪西毒》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⑵ 賠大了,五部國產電影今日上映,但票房都只有幾萬元

眾所周知,中國的的電影市場發展迅速,尤其在今年的春節檔,短短幾天,在《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捉妖記》等影片的助力下,電影票房便達到幾十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

如此高的高票房也引起了資本的注意,憑借小鮮肉和所謂的「IP",在此組合下,隨便一部電影便能輕松破億,如狂卷幾十億票房的郭敬明。

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觀眾審美的提高,小鮮肉家+IP的模式已經不再所向無敵,如今年春節檔上映的《西遊記之女兒國》,雖然也有著小鮮肉趙麗穎、馮紹峰和影帝郭富城,但其最終票房也只有7個億,達到此系列最低值。

在周五上映的的的幾部國產電影中,分別是《出山記》6萬,《理想之路》6萬,而《冰封迷案》票房才3萬元,相信再低的投資,製片方肯定也會賠的很慘。除了這三部,還有兩部《求求你愛上我》、《米花之味》,雖然票房稍高,達到幾十萬元,但對於投資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來說,幾十萬和幾萬已經沒有太大區別!

下面咱們來欣賞下上述電影的海報,有沒有惡心到,爛片既視感,哈哈,原諒小編需要圖片來做個封面。

看到這,小編心裡有點莫名的高興,因為在如今的環境下,票房是由影片質量決定,相信在這種因素驅動下,國產電影肯定會越來越好。最後在附一張由「自來水效應」而取得大勝的影片~《大聖歸來》,以此來祝願國產電影越來越還看。新手小編求關注,小編將為大家奉獻更精彩的內容!

⑶ 中國電影大部分都賠錢,怎麼還有這么多人投資拍電影

賠錢?哪些數據說明賠錢了?相反,正因為中國電影太容易賺錢了,才有中國電影市場繁榮這種虛假的泡沫!蹭IP,蹭熱點,更不用說真人秀電影了,那部不賺錢?但那是電影嗎?相反,不賺錢的反而有可能很好看。商人是逐利的本無可厚非,但影迷的價值觀也需要引導,天天製造一些垃圾還美其名曰市場需要,做一個拒絕垃圾的影迷,你我共勉。

⑷ 在國內賠得「一塌糊塗」,到了國外卻賺瘋的電影有哪些

在國內票房慘淡,但是國外卻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也不乏其數。中國電影最近幾年在國外的發展雖然緩慢,但是依然有進步。來說一說這些在國外賺瘋了的電影吧。

⑸ 為什麼去電影院看了很多國產電影都感覺被騙錢了

中國電影市場真是一個熱中有冷,爛中開花的神奇存在。高票房電影已經被翻來覆去地研究了個透,炮灰電影看似「沉默的大多數」,但仔細打量這些奇葩,同樣是觀察中國電影的一個維度2013年就要過去了,票房贏家們很懷念它。截至今年12月8日24時,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在2005年,全年總票房才剛剛過20億元,2010年則剛過100億元。就算再外行的人也看得出來,中國電影市場正熱得滿臉通紅,眼瞅著就要發燒。另一組數字是,2013年全國電影院平均上座率僅15%,投入市場的影片有700多部,其中能盈利的不足10%。
國產驚悚:「你神經病啊」
以前人們還可以說,國產驚悚片就是中國足球,但現在恆大得了冠軍進了世懼杯,只留下國產驚悚片孤獨地扮演著扶不上牆的阿斗。在2013年票房炮灰電影里,國產驚悚片是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映的國產驚悚片有將近20部,票房在幾百萬到一千多萬不等,七成以上都是賠錢的。這些電影的網站評分幾乎都在5分以下,評論中最常見的一句話是:「早就知道國產驚悚片全是爛片,我就是犯賤/腦子抽了/閑得蛋疼才會來看。」國產驚悚片=爛片已經是公認准則,但每部爛片都各有各的神邏輯。霍思燕主演的《午夜火車》里,女主收到一張不知道哪裡來的火車票,莫名其妙地上了車,車上有個男的,限制級鏡頭時有出現。最後發現自己失憶了,原來她小時候玩煙花爆竹燒死了包括自己小玩伴在內的一車廂人,而這趟火車就是當年那個列車長承包的,聚集起死難者家屬,一起去上墳。當女主角意識到我國鐵道部還沒有提供包火車業務時故事就結束了。最讓觀眾疑惑不解是,車上的男人是她自己分裂出來的另一個人格,但這段跟最後揭開謎團完全沒有關系。吐槽無力的觀眾只能認為這是為了展示影片的宣傳口號:「不只有恐怖,還有感情和愛。」關於這部電影最生動的影評標題為:《朋友是影城的經理,我想看,她告訴我說這電影沒人看除非你包場》。
中國國情是,不允許電影里真的有鬼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因此國產驚悚片只能不斷製造靈異事件,把恐怖因素指向一個又一個神經病。日子久了觀眾也對這種模式有所准備,有點蛛絲馬跡他們就立刻明白了,這就是趙又廷的台詞:「你神經病啊!」《搏擊俱樂部》式的精神分裂橋段也被導演們重復到泛濫,在《咒·絲》、《女蛹》等片中都有這種劇終才揭秘某個角色只是精分人格的故事模式,非常地「走進科學」。在神經病們中還經常跳躍著莫名其妙的激情戲,純是為了放在預告片里增加噱頭,多半和情節沒有關系。當「神經病梗」被用濫之後,更奇葩的橋段出現了,那就是做夢。
《校花詭異事件》專門討好學生中愛驚悚的人群,打出「女高怪談中國版」的宣傳語,安排校花女主角在一個詭異的旅店裡不斷遇到恐怖事件。恐怖橋段變笑點,觀眾已經見怪不怪了,電影的驚人創意在於,旅店裡的人都變成了鬼,校花以紫薇自殺的姿勢墜崖,這時忽然逆轉,校花在做噩夢。下一個鏡頭一秒鍾變小清新,男女主角演了一點校園純愛MV,電影結束了。創作上固然有限制,但創作者的思路匱乏,對「驚悚」的低層次理解也顯而易見。參加過國產驚悚片宣發的小魚說,國產驚悚片常見的宣傳手段就是渲染恐怖,但最近幾年受眾見多識廣,刺激點不斷提高,再加上這個類型的國產片幾乎是「臭名在外」,創作者幾乎已經才盡。大批量粗製濫造的國產驚悚片不斷涌進影院,和前幾年部分電影的成功有關。2009年的《午夜計程車》成本200萬,票房1200萬,2010年同等規模的《午夜心跳》收獲了3200萬的票房,2011年《孤島驚魂》撞了楊冪走紅的大運,票房收獲9000萬元人民幣。這幾年是國產驚悚片的開荒年,沒有知名演員、導演,甚至沒有好劇本,只要宣傳嚇唬人就有票房,因為驚悚片愛好者是一個固定人群,很容易被忽悠進電影院。開荒時代的驚悚爛片賺得盆滿缽滿,熱錢涌進了這個行業,國產驚悚片的好日子也到了頭。大部分驚悚片不需要大投資,急功近利的資方拚命壓縮成本,讓這個類型的電影成了不知名導演和演員的集中展示區。這時驚悚片粉絲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些電影的含金量,不再因為恐怖的海報和通稿而進影院,國產驚悚片們淪落到院線不想排,觀眾不看也直接打一星的境地。
大家一起「囧」
國產電影宣傳有一套固定的庸俗語匯:超強陣容、賀歲巨獻、老戲骨、萬眾期待、網路熱議……這幾年他們最愛用的一個詞,非「接地氣」莫屬。學院派對此的評語是:「戲劇是反現實敘事,接地氣什麼時候成了好電影的標准了?」接地氣可以是某一種電影風格,卻被跟風跑的中國電影人用成了一個褒義詞。但凡都市題材的電影,動輒就標榜自己「接地氣」,你們考慮過「地氣」的感受嗎?
絕大多數這類電影只是對高票房電影的機械模仿。《人再囧途之泰囧》走紅之後,囧字成了低成本國產喜劇最喜歡的字眼。《臨終囧事》明明是講殯儀館的故事,硬要往「囧」上攀,最後搞成了四不像。男主角小時候被雷劈過不會笑,觀眾以為導演要搞雷喜劇了,話鋒一轉說他家祖傳開棺材鋪,從大山走進城找的工作還在殯儀館。你以為導演要來中國版《入殮師》了,男主角卻在殯儀館里各種見鬼,觀眾剛准備迎接一部國產驚悚片,溫情戲緊接著又來了。如此天馬行空,宣傳方卻說這是
「接地氣」、「展現小人物悲歡」。另一部囧字頭的《囧人之越撓越囧》,鐵了心要復制泰囧式的繁復挫折,設計了一對七年之癢的夫妻,丈夫靠妻子發家卻在外麵包小三,妻子找偵探拍證據想要丈夫凈身出戶。兩夫妻相互算計,小偷騙子全用上了,故事卻單薄到只靠相互追著跑來解決。喜歡看輕松喜劇的人沖著「囧」進了電影院,看得一頭霧水只記住了一個「跑」字。難道一直在地上跑就是「地氣」的精髓?直接用網路熱詞的電影更是爛出了新水平。先請體會一組片名:《光的棍》、《午夜微博》、《負二代》、《不要迷戀姐》、《別跟我談高富帥》……不祥的氣息撲面而來。創作者們一個人在家裡憋創意,網路上億萬人一起攢創意,電影從網路里得靈感也無可厚非,但通常簡單粗暴地移植熱詞意味著拙劣地追逐「潮流」,最終形成極其土鱉的文化產品。鑒於電影有生產周期,他們
呈現的是半年到一年前的熱門段子。演員們面癱地來一句「太給力了」,基本上就把電影送進了虧錢的絕路。《別跟我談高富帥》里,白富美和男朋友吵架,進山度假遇到了男屌絲,先吵架再相互了解再陷入愛河的俗套劇情再次上演,她的閨蜜一直忠心耿耿,忽然一變臉就成了勾搭前男友的壞女人。白富美住的旅館是大學生消費水平的農家樂,整個畫質看上去像中學生DV作品,碰上了憂愁,白富美就脫光了跑到河裡去邊洗澡邊思考,導演藉此順利展示了肉體。整部戲看上去
像胡鬧,一位觀眾看完的感想是:「拍這戲大概幾百萬吧?大家站在黃河邊上把300萬人民幣換成硬幣往河裡扔,扔一個小時也比拍這電影有意思。」據「中國電影票房吧」數據,這部電影的票房是2萬。有了這些電影的襯托,《富春山居圖》還是挺好看的。「跟風、模仿,是國內每個行業的通病,不只是電影。」麥特文化傳媒總裁陳礪志說。他發現在《致青春》之後,同類型題材電影項目明顯增多乃至泛濫,而因為80後都市情感題材的熱門,明年「閨蜜題材」必將大熱,跟風者眾。但他對大多數趕時髦的電影都不看好:「今年上半年的幾部片子都有其特殊屬性,例如《致青春》能引發全民懷舊。但跟風者做不到這些,只有市場才能去教訓他們——必然血本無歸。」另一方面,陳礪志也認為市場環境在變化,以小博大的電影勝算在降低:「平均每周有七八部電影上映,其中一定有大片,這樣的市場容量留給小片的機會越來越小。」想成為黑馬顯然不能只靠跟風亂貼標簽。
電影中的三聚氰胺?
喜羊羊走上大銀幕,每年春節都能輕松順利過億,兒童片再度成為投資熱點。喜羊羊給了資方無窮的想像:成本低、受眾廣、製作不麻煩,甚至情節也不費腦子,不就是狼抓不到羊嘛。兒童片,不管是動畫的還是真人的,就此成為低質量電影的重災區。和皮克斯那些全家觀看的高分動畫電影不同,國產動畫電影幾乎都是孩子愛看,家長陪睡玩手機的狀態,電影網站上關於此類電影的低分評價都是被迫進電影院的成年人留下的。今年8月上映的《高鐵英雄》票房78萬,由常州電視台和東京電視台合作出品,購買了1998年著名日本動畫片《鐵膽火車俠》的版權,但CG效果慘不忍睹,表情僵硬動作緩慢,高鐵俠形象簡單得像兒童畫,劇情則是幼稚的「拯救世界」。帶孩子看片的家長認為「直接把98年電影放上銀幕也比這個好」。動畫片太幼稚,真人兒童片卻太不像孩子。主打今年暑期檔的兒童電影《小神來了》,山寨《小鬼當家》,講述三個孩子在家碰到蠢賊的故事,小童星們裝腔作勢地在家商量捉賊大計,過分地賣弄可愛,完全是「大人臆想的可愛的小孩」,而沒有孩子該有的稚氣、純真以及說話的磕磕絆絆。再加上柳岩和邱啟明在片中扮演一對情
侶,讓電影氣氛更加奇怪。暑期檔里這部電影僅有65萬票房。一部名為《西柏坡2:王二小》的動畫片,用動畫做了個兒童版的抗日神劇。王二小的故事被重新演繹,他和小女孩棗花一起出抗日奇招,最終犧牲,票房40萬。縱然有炮灰,但也有運作得好的兒童片成了票房黑馬。《我愛灰太狼2》有喜羊羊系列的噱頭,動畫當引子,主要是真人演,劇情在大人看來沒有邏輯,上線18天收
獲票房7251萬;《洛克王國2聖龍的心願》累計票房6556萬元;《巴啦啦小魔仙》4702萬元,靠的都是已有游戲、電視劇的品牌效應。成年人頻頻以「弱智」、「低級」來形容國產兒童片,最嚴重的說辭是「電影中的三聚氰胺」。指導最新一部「小魔仙」系列的導演於人覺得這些意見情有可原:「確實存
在太多劇情簡單的作品。」於人很早就從事兒童影片工作,早年國內的工作習慣是「一定要寓教於樂」,以說教姿態拍電影,自然比不上迪士尼的吸引力,但這幾年有電視動畫的示範,影片又漸漸趨於低幼處理。尤其是用已經形成產業鏈的品牌做電影,對創作者的限制更多,於人就聽說某兒童品牌要拍電影,對導演最多的要求就是展示玩具環節不能少,重復動作以帶動兒童消費習慣。
瑞格奇跡副總裁邢芳正從事兒童動畫工作,她直言國產兒童片從創作到技術還都很不成熟,「產業整體水準落後」。「從《大鬧天宮》到現在創作者的斷檔,折射出來的是過去二三十年教育的失敗:原創力量枯竭,學外國又學不到根基和精髓。」
作者:王英俊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⑹ 中國電影真的是大多賠錢嗎

全世界電影大多都賠錢。

⑺ 有哪些當年票房慘淡賠錢,如今卻被奉為經典的國產電影

大話西遊。hello樹先生。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太多了。。

⑻ 電影賠錢為何還有大量資本瘋投電影

2012年前六個月國產電影只有兩部基本保本,一部是《綉花鞋》,一部是《黃金大劫案》,其它的都處於賠錢狀態,有一些甚至陪的血本無歸。看到這個消息,我想寫一篇科普文章,既然這些電影都是賠錢的,為何還有大量的資本進駐電影市場,瘋狂的投資電影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科普一下電影分賬的問題(當然,很多讀者都已經非常清楚了)。
最簡單的電影票房分賬方法就是電影投資方、發行方和影院各拿三分之一少一點,少的那一點是給廣電總局的孝順錢,也叫電影發展基金。拿《黃金大劫案》的票房來做例子,它現在賣了一億五千多了,實際上電影的投資方拿到的回報是五千萬上下。一部電影除了賣院線獲得的票房之外,還可以賣電影頻道得到一些(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賣網路版權得到一些。院線的三分之一的票房加電影頻道售賣加網路版權,就是一部電影的最終賣出的錢。
第二段,對於懂行的讀者來說,有點多餘。第三段我加一個小問題,上半年真的是所有的國產院線電影都賠錢了嗎?今天上午微博上流傳的那份資料,是基於最簡單的票房三分之一法則來計算,直接把票房三分之一後與電影製作方公布的成本做比對,低於成本的則算是賠錢。而實際上,國產電影現在很浮華,它們對外公布的成本水分很大,一般都是把真實成本擴大三倍以上向外界公布,以蒙騙觀眾,給人大片的錯覺。所以,按著這個黑幕來看,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賠錢了,只是表面上看賠錢了。
第三段對於懂行的讀家來說,也是多餘的。既然多餘,第四段也再多餘一個問題,哪些電影資方願意說自己賠錢了,哪些又從來不說自己賠錢。那些真個拿電影當做賺錢買賣的,基本上都是賺錢賺的很低調的,從來都是哭窮,說自己沒賺錢。而為何還有一些公司使勁叫喊自己從來不賠錢呢?因為這些公司拍攝電影的資金,都是融資所得,他們自己沒有錢用於電影製作,拿著別人的錢給自己做嫁衣,所以要吹自己從來不賠錢的。若是我的讀者里邊有電影從業者,您以後看到誰說自己玩電影從來沒賠錢的,看看他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融你的資了。
第四段好像也沒有多大意義。第五段真正進入這篇文章的正題。上半年,國產電影沒賺著錢甚至是確實賠了不少,是實情。既然在中國投資電影,於票房上不能賺到錢,為何中國每年的電影數量還是逐漸遞增呢?為何還有大量的資本進駐電影行業呢?我覺得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藝人包裝的需要。
有些影視公司,拍電影賺錢是其次的,靠賣藝人賺錢才是最主要的。這些公司規模都比較大,旗下藝人很多。幾千萬投資一部電影包裝自己的明星,靠走場代言等活動就可以把電影賠的錢賺回來了。說白了,拍電影就是給這些藝人穿身漂亮衣服罷了。也因此,很多藝人的炒作非常嚴重,而電影質量一直提高不上去。最近,小馬奔騰這家公司開始瘋狂的炒作寧浩導演,說白了,寧浩也只是一個藝人,不久的將來,很可能被小馬奔騰當做明星來賣的。不出一年,寧浩肯定有代言的品牌了,這個是一定的。因此,即使他們投資的電影賠錢了,還是有可以補回來的空間的。
第二、
地方政績的需要。
很多電影其實都是地方的政績電影。咱老馬是河北人,不能拿河北的那些政績電影舉例子,不然,又要有某些組織冒充黑社會威脅咱了。拿去年的《秋之白華》來說,這個其實就是政績電影。像《湘江北去》等等也都是地方獻媚的政績電影。這些電影是不在乎票房的,反正是納稅人的錢。
第三、
一些影視公司不可告人的圈地目的。
這個,我不便明說,只能舉個例子。有一個叫H的省,每年有幾千萬的影視扶持資金,但是,它的要求是,申請扶持的影視公司必須財務干凈,且最近幾年有成熟的作品了。那好,我馬慶雲建立了一個影視公司,花點錢投資了幾部電影,賠點錢,不算什麼,就是為了拿到這個幾千萬的扶持資金。當然,其間有沒有官商勾結,就得看我馬慶雲的本事了。這幾千萬還是小數字,更大的還在後邊。
我拿到這批扶持資金了,因為我最近幾年確實拍了幾部電影,甭管拍的多爛多不要臉吧,反正是拍了,我朝中還有關系,這扶持資金必定是我的了,政策上也說得過去。但是,我不滿足於這幾千萬的資金啊,毛啊,對於有錢人來說,這點兒是個毛啊。我要申請電影產業園項目!黨和政府您的領導英明啊,在您的領導下,俺們的電影事業是蒸蒸日上啊,俺們覺得,好萊塢對俺們的沖擊還是有滴,但是俺們深入學習了您們的指導精神,迎難而上啦,同時,俺們認為,好萊塢之所以能比俺們稍微厲害一點,是因為人家是有產業規模滴,俺們覺得,咱們H省也應該有自己的電影產業園區。領導們您們看啊,俺們申請辦電影產業園區啊!
各省的電影產業園,才是一塊肥肉。說是電影產業園,實際上,就是變相圈地,干房地產。房地產才是暴利!一畝地就能賺以前賠的所有的電影的錢。一個產業園,都是一大片的啊!暴利到底有多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了吧。幹嘛要拍電影,還不是為了圈地。中國這么多省,除了西藏青海之外,估計都想著要上馬電影產業園區了吧。這么多蜂擁著拍電影的,大多為了這塊肥肉。
……中國電影的崛起,不是干多少個電影產業園區就能起來的,這個沒有任何關系。說到底,中國的電影積貧積弱,根源上就是這幫各懷鬼胎的玩意們在玩票,不是以做電影產業為目的,而是懷著房地產的惡毒心態。電影,哼,電影不過是它們圈地的敲門磚罷了。中國為什麼沒有好電影,因為中國缺少優秀的電影中間環節。中國不缺優秀的電影編劇和電影題材,也不缺優秀的電影觀眾,缺少的是優秀的以電影產業為目的的資金和合理的電影審查體制。中國當下的電影,很多都已經是地產泡沫的一個延伸了,跟數年前的香港電影用來洗黑錢,大同小異。如此看來,中國電影是否有希望?中國經濟何時平穩著陸,中國電影何時才能打通這個一公里的中間環節。

⑼ 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有哪些而高成本卻賠的很慘電影又有哪些

小成本卻優秀的電影有以下幾部:

《失戀33天》:一部典型的以小博大,11年白百何以及文章都是電影新人,該電影的製作成本不高,3000千萬~5000千萬之間,卻能夠收獲3億多票房,在11年,票房過億的電影可不多。當之無愧的黑馬,也讓白百何從此走向票房靈葯之路。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