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沒有關於中國電影史的紀錄片
推薦給你:大型文獻紀錄電影《百年光影》
為紀念中國電影誕辰一百周年,由國家電影局立項,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大型文獻紀錄電影《百年光影》。這是目前唯一一部以膠片形式完成的向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獻禮的紀錄影片。該片於2005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隆重首映,獻禮中國電影百年華誕。
《百年光影》以中國電影發展歷程為經,以中國電影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影響為緯,在「中國電影,電影中國」的格局裡,尋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和人物,並以闡幽發微的方式展開宏大歷史的敘述。力求在對百年中國電影的審視中,探求中國電影由娛樂而教化,由宣傳而市場,由系統而產業的內在線索,呈現中國電影的百年輝煌。
影像紀錄
· 30年代《漁光曲》
· 30年代《姊妹花》劇照
· 中國現存最早的影片《勞工之愛情》
· 早期清人在攝影機前的好奇神情
· 40年代《麗人行》
· 40年代《一江春水向東流》
· 任慶泰
· 阮玲玉
· 50年代《祝福》工作照
· 50年代《永不消逝的電波》
· 50年代《英雄兒女》
· 50年代《五朵金花》
· 50年代《為了和平》拍攝現場
· 50年代《紅色娘子軍》
· 50年代《白毛女》
· 70、80年代《城南舊事》
· 70、80年代《芙蓉鎮》拍攝現場
· 趙丹、謝添等與國家乒乓球隊進行友誼
· 張藝謀、陳凱歌等
· 延安時期的毛澤東影像
· 張藝謀等參加11屆華表獎
· 91年姜文在賑災大義演上唱歌
· 田華等在賑災大義演上演出
· 電影博物館
Ⅱ 盤點中國紀錄片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中國紀錄片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金星小姐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活著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挾刀揉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邊城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寒假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老兵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愛情天梯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Ⅲ 紀錄片的中國紀錄片
中國紀錄片的歷史是從西方國家的攝影師來中國拍新聞片開始的。19世紀末,外國攝影師拍攝了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同時又拍攝了紀錄當時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影片。以後在20世紀初拍攝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大出喪等新聞片。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除日本攝影師拍攝了《辛亥鱗爪錄》外,中國攝影師朱連奎等也拍攝了反映武昌起義的《武漢戰爭》,稍後一些,又拍攝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戰爭》。1918年前後,商務印書館拍攝了一些以時事和風景為內容的紀錄短片:《歐戰祝勝遊行》、《第五次遠東運動會》以及《南京名勝》、《西湖風景》等。1924年前後,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孫中山十分重視紀錄片的拍攝。他以大元帥的名義下令有關方面給予電影攝影師黎民偉工作上的方便。黎民偉這個時期拍攝了《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等新聞片和紀錄片,並在孫中山逝世後,利用已拍的材料匯編為《勛業千秋》。在這個時期,蘇聯攝影師布留姆等人也在中國拍攝了《偉大的飛行與中國國內戰爭》、《1927年的上海》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電影工作者走出攝影棚,用手提攝影機拍攝了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新聞紀錄片,並從實際工作中培養起一批專業的新聞紀錄電影工作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所屬的中國電影製片廠、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所屬的中央電影攝影場以及西北影業公司等先後攝制了《抗戰特輯》、《抗戰實錄》等新聞雜志片,紀錄片則有《蘆溝橋事變》、《空軍戰績》、《松滬前線》、《湘北大捷》、《民族萬歲》和《華北是我們的》等,也給中國新聞紀錄電影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
1953年7月,在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攝制新聞片和紀錄片的專業機構──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其它電影廠也拍攝一定數量的紀錄像片。新聞紀錄電影從業人員的數量和素質都有很大提高,並在少數民族中培養了創作人員,攝制了大量新聞片和長短紀錄片。如《百萬雄師下江南》、《新中國的誕生》、《紅旗漫卷西風》、《抗美援朝》、《中國民族大團結》、《偉大的土地改革》、《早春》、《百萬農奴站起來》、《黃河巨變》、《非洲之角》、《在激流中》、《征服世界最高峰》、《先驅者之歌》、《莫讓年華付水流》、《我們看到的日本》等,其中有些曾在國內外獲獎。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70年代以後,電視在全國迅速發展和普及,為新聞紀錄電影的播映提供了更及時的手段,開拓了更廣闊的領域,新聞紀錄電影除繼續在影院放映外,也大量進入了電視屏幕。
在此期間,台灣國民黨系統的「中制」、「台制」和民營的公司等也拍攝了一些新聞紀錄像片。較有影響的有《傳統小鎮──美濃》、《國劇藝術》和《龍的傳人》等。香港的某些電影企業也拍攝過一些反映中國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紀錄片如《慘痛的戰爭》等。 新紀錄電影是1990年代存在於體制之外的「邊緣紀錄片」(不包括通過國家電視台體制內運作,以欄目的形式存在,代表著一種自上而下的權力和視角的電視紀錄片),是建立在對傳統 政 論 風格紀錄片的一種反動而產生的新運動。
新紀錄電影運動開始是以「地 下」、民間的形式和往國外電影節送展的方式推動,是通過VCD、DVD、酒吧放映等「自動、自由」的傳播方式在民間廣為開展的。
新紀錄電影運動產生於1980年代末期,以散兵游勇的狀態興起或者說它的萌發完全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曾在昆明電視台工作過的吳文光憑著朦朧的感覺拿起 了攝影機,對准他周圍的「盲流藝術家」,便有了《流浪北京》的誕生。尤其片子的拍攝橫跨了80年代末的政 治事 件 ,而格外引人注意。同時吳文光的行為也暗示 了這種獨 立 制 作 人存在的可能。
段錦川的《八廓南街16號》,康健寧的《陰陽》,楊天乙的《老頭》,朱傳明的《北京彈匠》,雎安奇的《北京的風 很大》,杜海濱的《鐵路沿線》,王芬的《不快樂的不止一個》,趙亮的《紙飛機》等等,這些紀錄片在短短幾年內不斷涌現並在國內外名目繁多的紀錄片獎項中得 獎。其中有好多製作人都是第一次拍紀錄片,而且不是專門的紀錄片工作者。這些新紀錄片人的出現,似乎標志著一個「業余影像時代」的到來。和1990年代早 期的「新紀錄片運動」不同的是,當時的紀錄片工作者,無論是吳文光、段錦川還是蔣樾等人,大都有在電視台工作的背景,他們是苦於不能在傳統體制內進行真實 的表達,才選擇了獨立製片的道路。而當下年輕的紀錄片創作者們則多半不在專業影視從業人員之列,他們或者是還在電影學院讀書的學生(如朱傳明與杜海濱,拍 片那時尚未畢業),或者是流浪北京的青年,甚至是像楊天乙那樣原本對影視製作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他們用來創作的器材,除了雎安奇使用了16毫米攝影機和總 共20分鍾的過期黑白膠片,顯得稍微「職業化」一點,其他人則是靠數碼DV甚至超8家用攝像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雖然從專業的角度而言,他們的作品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著視聽方面的缺陷,但這些新紀錄片人卻以影片內容的真實性與原創力震動了國際影壇。這些獎項不僅僅是對這幾位紀錄片導演的褒獎,更重要的是,它 傳遞了這樣一種信息:一個普通人可以通過他的才華、毅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簡陋的攝影器材,成為一位「真正」的紀錄片導演。而且他們關注的對象大多都是日 常生活中的個體,像王芬把攝影機對准了自己的父母(暫且不管這樣做帶來的某些倫理問題),「新紀錄片運動」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壯大,彷彿出現了一種類似 於全民健身運動似的「業余影像時代」的狂歡。
Ⅳ 中國第一部紀錄片片名是什麼,記錄的是什麼事件
《流浪北京》,《流浪北京》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記錄片。
吳文光之於中國新記錄片的意義相當於崔健之於中國搖滾。該片先後拿去參加了多個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日本山形國際記錄片電影節,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等) 。
(4)中國電影紀錄片擴展閱讀:
《流浪北京》從1988年開始拍攝,1990年剪輯好的關於「北漂一族」的紀錄片,那群人當時被稱作「盲流」,現在冠予的頭銜是「獨立藝術家」。
影片分為六段:
1、為什麼到北京;
2、住在北京;
3、出國之路;
4、1989年10月;
5、張夏平瘋了;
6、《大神布朗》上演。
70分鍾的片子講述了幾個暫居北京的畫家、作家的故事,最終都通過婚姻的方式出國的張慈、張大力,精神分裂但終於也結婚出國的張夏平,通過攝影展去法國而留在那裡的高波,留在北京的獨立戲劇導演牟森,還有攝像機背後的獨立紀錄片導演吳文光。
Ⅳ 有哪些關於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紀錄片或電影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
Ⅵ 為什麼中國紀錄片優秀,電影卻很差
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電的「名人化」。有些演員或者小鮮肉來參演電影,純粹靠的是顏值和粉絲的追捧,例如某四最近的電影(不噴不踩),我敢說這絕對是豪華陣容,而這就導致了這布影片的定位就是靠人氣和靠名人吸睛,至於好不好看,那就自己體會吧。其次,不知道貼主有沒有看過韓國和中國明星片酬的對比(當然這里沒有崇洋媚外的意思),中國影星能比韓國的明星高出甚至十倍。為什麼中國的影星不管演技好不好都能拿到辣么多的片酬,主要還是導演抓住了觀眾愛看,觀眾喜歡,觀眾了樂意砸錢這幾點,而並不去重視內容及影片製作。然後再來說說一個普遍的現象,一旦是當年哭的不要不要的小說,只要改版成電影就毀三觀,至於這一點我不敢說全部的都是這樣,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情況,那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黑人問號臉)最後,我們說紀錄片好,那當然是因為製作工序多,而且是真是記錄不含演的成分。而電影就不一樣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主角該有的樣子,而這個演出來的角色和你心中的設定的角色一旦有偏差,那在你眼裡就是一部爛片了。可紀錄片就不會這樣,這種真實感是你發自內心接受的。可是我個人感覺紀錄片好像還不大受一部分人的歡迎,比如《我們誕生在中國》真的是部好片。說了這么多,純粹是個人見解,感謝耐心的看完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多一些能觸動心靈的電影~
Ⅶ 《中國十大必看紀錄片》是什麼紀錄片
《請為我投票》、《英和白》、《高三》、《算命》、《老唐頭》、《河西走廊》、《故宮100》、《布衣中國》、《我從漢朝來》、《漢字五千年》。以上10部紀錄片深刻的反應了事物的發展和文化內涵,值得深思。
9、《我從漢朝來》: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得名。本片以獨特的視角「漢畫像石」作為核心線索,三年間尋訪百餘處歷史遺跡,用影像復原了畫像石記述的歷史事件。
10、《漢字五千年》:用講故事的方式,藉助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人以及歷史充分展示出來,生動描繪了一幅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卷。看完才明白,漢字的博大精深是其它任何文字不可比擬的。
Ⅷ 關於中國發展的紀錄片有哪些
輝煌中國,大國重器,舌尖上的中國,我們走在大路上,厲害了我的國等。
知識擴展: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紀錄」一般只做名詞用,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以內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如打破紀錄,創造新紀錄等。「紀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某方面的最好成績。另一個意思是指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記載。
Ⅸ 曾經看過的有關中國電影的一部紀錄片
好像是國家地理頻道拍的吧!按著這個思路搜索一下,老美拍的,時間在2008年左右吧!
Ⅹ 外國拍的以中國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電視
天堂指令 大陸的禁片 不過很真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