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綉春刀·修羅戰場》
路陽導演的《綉春刀2:修羅戰場》上映了,還記得三年前《綉春刀》帶給我們的驚喜:張震、王千源、李東學三人飾演的錦衣衛,刻畫三個小人物在明末時期為命運掙扎的故事。
閹黨橫行暗無天日的世道,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出出精彩帥氣的打鬥,讓人重歸武俠時代。
當然,張震也再次圈了不少迷妹。
精美的服化道,各種有趣的武器,對於日式漫畫的借鑒和參考,外景和打鬥戲視覺上讓人更多享受,給新時代的武俠片注入了新鮮元素,又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在一片續作口碑下滑的局面里,《綉春刀2》還能保持原來的口碑,甚至還有上揚,也說明觀眾對於這種尊重觀眾認真拍電影態度的認可。
畢竟,觀眾都不傻。
『貳』 周星馳身是從那部電影出名的
身高:174厘米
國籍:中國
生於:中國香港
祖籍:浙江寧波
第一部電影是《霹靂先鋒》 從這個電影開始慢慢走紅
1988
《霹靂先鋒》周星馳、李修賢,香港票房8916612
《捕風漢子》周星馳、萬梓良,香港票房3149395
《最佳女婿》周星馳、張學友,香港票房5807710
1989
《龍在天涯》周星馳、李連傑,香港票房6809853
《義膽群英》周星馳、午馬,香港票房7913329
《流氓差婆》周星馳、吳君如,香港票房5624622
《風雨同路》周星馳、周慧敏,香港票房9335299
1990
《望夫成龍》周星馳、吳君如,香港票房13703364
《一本漫畫闖天涯》周星馳、林俊賢,香港票房15149253
《龍鳳茶樓》周星馳、莫少聰,香港票房9107362
《咖喱辣椒》周星馳、張學友,香港票房15777856
《小偷阿星》周星馳、胡慧中,香港票房7968106
《師兄撞鬼》周星馳、董彪,香港票房12128944
《賭聖》周星馳、吳孟達,香港票房41326156
《無敵幸運星》周星馳、吳君如,香港票房18799869
《江湖最後一個大佬》周星馳、午馬,香港票房5495811
《賭俠》周星馳、劉德華,香港票房40342758
1991
《整蠱專家》周星馳、劉德華,香港票房31388471
《龍的傳人》周星馳、毛舜鈞,香港票房23762012
《新精武門1991》周星馳、張敏,香港票房24245510
《逃學威龍》周星馳、張敏,香港票房43829449
《賭俠2上海灘賭聖》周星馳、鞏利,香港票房 31163730
《情聖》周星馳、毛舜君,香港票房16548021
《賭霸》客串
《非洲和尚》配音
《豪門夜宴》客串
1992
《漫畫威龍》周星馳、元華,香港票房22946994
《家有喜事》周星馳、張曼玉,香港票房48992188
《逃學威龍2》周星馳、朱茵,香港票房31635680
《審死官》周星馳、梅艷芳,香港票房49884734
《鹿鼎記》周星馳、吳孟達,香港票房40862831
《鹿鼎記2神龍教》周星馳、林青霞,香港票房36583964
《武狀元蘇乞兒》周星馳、張敏,香港票房37416607
1993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周星馳、梅艷芳,香港票房25776004
《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鞏利,香港票房40171804
《濟公》周星馳、張曼玉,香港票房21562580
《一本漫畫闖天涯2妙想天開》客串
1994
《破壞之王》周星馳、鍾麗緹,香港票房36936349
《九品芝麻官》周星馳、吳孟達,香港票房30177208
《國產凌凌漆》周星馳、袁詠儀,香港票房37567879
1995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周星馳、莫文蔚,香港票房25324203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周星馳、朱茵,香港票房21713967
《回魂夜》周星馳、莫文蔚,香港票房16281325
《百變星君》周星馳、梁詠琪,香港票房35236551
1996
《大內密探零零發》周星馳、劉嘉玲,香港票房36051899
《食神》周星馳、莫文蔚,香港票房40861655
1997
《97家有喜事》周星馳、吳鎮宇,香港票房40435675
《算死草》周星馳、葛明輝,香港票房27163795
1998
《行運一條龍》周星馳、鄭秀文,香港票房27726705
1999
《喜劇之王》周星馳、張柏芝,香港票房29846650
《千王之王2000》周星馳、張家輝,香港票房19139760
《玻璃樽》客串
2001
《少林足球》周星馳、趙薇,香港票房60739847
2004
《功夫》周星馳、黃聖依,香港票房61278697
2007
《臨歧》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
2008
《長江七號》周星馳、徐嬌,香港票房51582208
2009
《西遊記》(計劃中)
『叄』 哪一部你看過的武打片,能證明你已經不年輕了
我是70後,無需證明,本就已經不年輕。兒童時期,印象最深刻的武打片就是李連傑的「少林寺」,但在「少林寺」之前,知道了什麼是武打片的就是因為《神秘的大佛》了。
那應該是81年中旬,還在農村。當時看電影不可能去電影院,都是放映隊到各村各鄉巡迴的放。在現在的記憶里,當時主要看的就是革命戰爭片,還有一些戲曲什麼的。所以,當看見《神秘的大佛》這樣的影片時,在農村引起的轟動就可想而知了。記憶猶新,當時我們這樣大的孩子和村裡的一些年輕人,跟著放映員從這個村到下個村,再到下個鄉,最遠跑到30里開外。就現在想來,這部電影,當時至少連著看了5遍,當時的熱鬧就可想而知了。
『肆』 電影<力王>的演男主人公的演員叫什麼
◎片 名 The Story Of Ricky
◎年 代 1991
◎國 家 中國香港/日本
◎類 別 犯罪/幻想/恐怖/驚悚/科幻/動作
◎片 長 87 Mins
◎導 演 藍乃才
◎監 制 蔡瀾
◎主 演 樊少皇
樊梅生
何家駒
大島由加利
葉蘊儀
[編輯本段]◎簡 介
根據漫畫改編
力王(樊少皇)為挽救其女友瑩瑩(葉蘊儀)脫離魔掌,發怒殺死一群壞人而被判入國分監獄,可惜瑩瑩仍傷重不治。這私營監獄大狂魔獄長(何家駒)是身體能膨脹的巨人常迫害囚犯。力王在獄中被單眼蛇(樊梅生)迫害,替溽弱但心地善良的老囚犯老馬伸張正義,力王屢挫屢戰的打不死精神,嚇退單眼蛇。於是單眼蛇糾合獄中東南西北四倉之四大天王聯合起來陷害對抗力王……
[編輯本段]影 評:
通常,血漿賣多了或者導演想像過於瘋狂會讓恐怖片產生強烈的搞笑效果,因為觀眾提醒自己「這是電影、這不是真的、紅色的液體只是番茄醬」的過程就是否定「銀幕真實」的過程,著力渲染血腥的結果只能是觀眾更加堅定了「不信」立場,如此,即使是《群屍玩過界》那樣血雨滂沱、爛肉橫飛的電影看起來也無異於鬧劇一場嚇唬嚇唬小孩兒罷了--塑膠破裂、粘液流淌、番茄醬成噸,不管有多少人為此發抖,理性多點的觀眾看到這些東西往往嘴角含笑,一邊感嘆任何時代的恐怖電影都會有技術缺陷,一邊懷疑: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能令自己捂上眼睛不敢看的電影?
迄今為止我真正害怕的是用手術刀殺人的漢尼拔博士(《沉默的羔羊2》),感覺《沉默的羔羊前傳》中漢尼拔刺傷聯邦調查局特工威爾·格雷厄姆的小刀比《人玩鬼》男主角砍掉女友腦袋的鐵鍬嚇人多了,這一刀所選擇的位置、刺出的力度有醫生做手術一樣的精確,肉體將會遭受怎樣的痛楚,不敢想像!《紐約黑幫》,屠夫比爾教導後輩阿姆斯特丹如何刺中肝臟,他的殺人方法較比中國功夫片里武林前輩傳授給門徒的各種招數簡單實用、真實可信,所以這短短幾組鏡頭比用幾十分鍾的長度描述某某十年如一日苦練武功然後下山報仇的情節更有震撼性--只有那些了解動物身體組織結構的人干起殺人勾當才最令人害怕。
《魔戒》中的勇士們殺敵成百上千,我們非但不怕還覺賞心悅目,因為死的是妖魔鬼怪。人怕殺人。如果電影講殺人故事逼真到你不能不信的程度,真正的恐怖感就來臨了!個人以為《魔界追魂》、《午夜凶玲2》、《沉默的羔羊》系列的恐怖展覽成就最高,這些電影解剖人體興趣之濃厚,法醫看了都要給電檢處寫信。
香港電影《力王》(1991)和上述三部影片的差距,也就在特技水平,肢體碎片塑膠模型痕跡明顯了些,但我一廂情願地以為並非香港電影人做不好特技,而是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的電影有意突出原著的漫畫感,使影片不至於殘忍到觀眾無法適應,畢竟和以往的功夫題材電影比起來《力王》太特別了!特別到史無前例、獨此一家。特技水平雖低,《力王》仍然血腥。因為導演藍乃才和世界級恐怖電影導演有著共同的愛好,單是摧殘肉體的方法就足以令你惡夢連床,看《力王》,只領會其精神便會毛骨悚然!
最初看《力王》是LD,頭一回對高品質影音介質沒了感恩戴德心情,恐怖語言因清楚而見鋒利,在觀者心頭劃出一道流淌黑血的傷口,留下永不消失的暗影和痛覺。只要想起《力王》,眼前就會浮現出陰冷的死亡色調,肚破腸流、血肉模糊的畫面,殘酷、丑惡、怪異……原來以為只有香港罪案題材第一導演鄧衍成嗜血如狂,想不到藍乃才更絕,不僅僅要你膽戰心驚,還要你惡心、嘔吐!片中,頭破血流、殘肢斷臂實屬小菜一碟,一拳打透軀干、眼球被拳力震出眼眶,拉出腸子當絞索、筋折了自己用牙齒幫手打個結兒接上、腦漿在碎裂的顱骨中搖盪、肢體被絞肉機絞碎才顯作者非凡才華,片中,法西斯式的肉體折磨隨處可見。
在這血腥的暴力世界唯一讓人感到溫暖的就是90年代初著名花瓶葉蘊儀,她的存在和《人肉叉燒包》中完美的女性裸體發揮著同樣作用:當你瞳孔放大、心醉神迷的時候,突來一種邪惡力量將其毀滅,痛失佳麗、情感波動,經此超強刺激,觀眾想不瘋也難!劇中,力王的美好記憶非常短暫,殘酷的導演讓力王的女友死得極慘,冷漠的鳥瞰鏡頭,觀眾目擊美麗生命從樓頂摔落在街頭--從此,為了報仇,再血腥再殘忍的武力打擊也是合情合理、大快人心的!
為給女友報仇,力王立誓鏟除毒魔,在監獄演出一場力拔山兮氣蓋世摧枯拉朽反抗壓制的武劇,該片和所有監獄題材電影一樣寓含爭取自由的母題,因為力王之力源自「天人合一、人即宇宙」的中國氣功理論,作者順理成章地將中國功夫的能量誇大到極致:主人公力大無窮、無堅不摧,血肉之軀抗擊鋼筋水泥--盡管難以置信,但那份沖破壓迫後所獲得的解放感卻是空前絕後的。片尾力王一拳打破監獄高牆的奇跡和「大家可以回家了!」的呼喊,令無數現實中遭遇囚禁的觀眾精神一振!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幻想中扮演著「力王」演繹了「力王傳奇」,理同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以,《力王》並非簡單的靠賣弄血腥暴力討好變態觀眾的變態電影,畫面固然慘不忍睹,但至少我個人拒絕閉上眼睛,因為我很清楚作者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該片的理性和嚴謹需要用心靈去發現。如果你不想躲開鮮血淋淋的現實,如果你不曾放棄精神上的反抗,那麼,請你睜開眼睛看《力王》。
片頭,天光清冽、寒意逼人,囚車將力王一行載入某未來社會的監獄。獄中,力王反抗黑暗勢力和獄方壓迫,力克群雄、無所不能,但有多次他屈服於監獄制度,未用拳頭換來最後的自由,老老實實地被獄警羈押,鐵鏈加身,這多麼耐人尋味!斗爭矛頭直指監獄長之後,觀眾方才領悟需要打破的是專制。有專制就會暴政,只有粉碎專制粉碎暴政,生命才有自由,所以結尾大決戰中力王的憤怒已經無關個人恩怨,上升到解放眾生的高度,看到力王施展拳威,觀眾一次次為之喝彩。
最動人的監獄故事應該發生在林嶺東的《監獄風雲》,但這部戲的第一集中各種力量斗爭只停留在黑白兩道的層面,怎麼看怎麼像江湖片。直到第二集《逃犯》主題才有所深入,將統治者引為反抗對象。劇中周潤發和陳松勇叛獄後,獄友所賭的並非他們能否逃脫而是多少天後才能被抓回來,在他們看來,逃走是不可能的,被抓回來是早晚的!所謂的監獄暴動亦是困獸在籠中的掙扎,最後,囚徒們繼續著日復一日的監獄生活。無所逃遁、沒有未來的孤島情緒在包圍陸地的驚濤駭浪和鐵絲網里高高飄揚的港英政府旗幟中體現,讀來雖令人倍感郁悶,卻顯示出香港電影中少有的反叛意志,成為一種類型電影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浴血奮戰的《力王》的將監獄片爭取自由的主題提升到新高度。結尾,力王給予專制者毀滅性打擊,將監獄長按在絞肉機里絞成肉醬!香港電影的現代暴力美學始於《英雄本色》的周潤發流鼻血止於《力王》的絞碎人肉。力王的反抗,喚起人們心底野獸般的慾望,不要被囚禁不要被壓迫!
近來反抗意識較強的電影當然是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黑幫》,本來以為這部大製作黑幫電影,會有阿姆斯特丹在大庭廣眾之下痛報殺父之仇的完結--這樣很好看,也對得起開篇嗷嗷煽情的黑幫械鬥--但最後導演卻將理應做重頭戲的復仇情節淹沒於紐約動亂的宏大背景,在軍隊屠殺暴徒的全景畫中,對比國家的暴力和人民的憤怒,幫恨家仇已然微不足道。此時,真正該死的惡棍並非屠夫比爾而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政客。故事從人民謀殺人民開始,到軍隊謀殺人民結束,最終對國家行為進行了指控!緊要關頭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國家操縱者及其不可告人的幕後勾當,揭露了國家行為的偽善和殘暴本質,由典型的商業敘事過渡到大膽的政治批判,類型突變之奇異、主題開掘之深刻,出人意料。
可笑的是王晶在構架所謂的翻身之作《黑白森林》時盜用了《紐約黑幫》的「兒子報殺父之仇」故事,當然,香港導演一向是善於偷的,拿來主義、洋為中用,本無可非議,只是對照好萊塢電影人書寫的厚重史詩,這次王晶的偷顯得極不高明,故事看似類乎《無間道》,實則胡編亂造、故弄玄虛、破綻百出,不能自圓其說到了荒唐地步,更不要說有什麼思想延伸--《黑白森林》是香港電影的迴光返照,號稱暑期最強檔,不過如此,群體的走向窮途末路,無可挽回。
必須承認,香港電影的輝煌,已成歷史,只有目光回溯才能找到自尊。但近來香港三區DVD在製作上表現優異的多為新片,相當多的舊片畫面質量不能令人滿意,膠片上常有劃痕、污跡,所獲得的畫質評價往往是「一般」、「較差」充其量「超強VCD」而已,表現出眾的昔日經典尤為難尋,總體上給人一種「第三世界」的感覺。所幸有HKL(英國二區)、HKV(法國二區DVD)對香港電影中的經典作品進行數碼修復後重新發行,造福碟迷。吳宇森、徐克、成龍、周星馳、劉鎮偉等人的經典作品經修復拷貝推出後,眾碟友趨之若鶩、重拾舊夢,品碟佳話風傳九州,精典製造萬人追捧,碟迷的幸福時光就這樣不期然地開始了。
HONG KONG LEGENDS(簡稱:HKL)是義大利傳媒托拉斯MEDDUSA和香港寰亞合作在英國二區發行的系列香港影片的名稱。原來看過一區的《英雄本色》、《江湖情》、《英雄好漢》,感覺圖像清晰度和色彩表現力較比一區歐美電影DVD有很大差距,所以對香港電影DVD走出「第三世界」本來信心不足,但HKL的數字化圖像修復技術令我大喜過望,從我已經拿到的《A計劃》、《城市獵人》、《黃飛鴻》看,絕對令人揚眉吐氣!《力王》堪為佼佼者,畫質表現和當年的LD不相上下,正確的銀幕比例更給討厭4:3的碟迷帶來一份驚喜。目前看,HKL致力於經典影片修復,《力王》的推出,證明該片在香港電影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製作者還將片中多個恐怖形象集合於DVD動態菜單中,這部影片給外國觀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可以想像。
《力王》導演藍乃才1950年生於香港,曾師從日本攝影師西本正(又名賀蘭山),在胡金銓、李翰祥作品中擔任過攝影師。他擅長以特殊攝影手法結合聲、光、電技術拍攝科幻奇情場面,導演風格獨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原振俠與衛斯理》、《俾捉鬼》、《不夜天》、《孔雀王子》、《聊齋艷譚》、《阿修羅》、《一眉道人》等。
最後說一下《力王》的主演樊少皇,當年《執法先鋒》中的少年長成魔鬼筋肉人之後讓人不敢認了,拍完《力王》,再無打炮作品問世,確實遺憾!其實他可以成為香港的史泰龍的--呵呵,《力王》中扮演海哥的演員也可以說是香港阿諾啊--香港電影界並不缺少好的演員,墮落的是編劇和導演。
《力王》偶滴評價是「史上最牛的動作片!!!」,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兩個。『一是』「主角的服裝和發型極符合他的性格,主角的內心中充滿無限的正義感,老馬在獄中因假釋未被批准而自殺,力王看到此景後,在狂雨中痛恨老天為什麼那麼不公平,無奈後只得揮拳掀瀉心中的怒火;再者就是力王被帶去見副獄長單眼蛇時,當時單眼蛇拿著力王女友瑩瑩的照片時,以此來引誘力王說出來獄中的目的時,力王的左手被單眼蛇的假手給插在桌上時,力王眼見女友瑩瑩的照片被單眼蛇揉在手裡,心裡的痛那自不用說了,力王當時只是眯了一下眼睛後,回憶了一下女友瑩瑩的相貌,然後睜眼力壓桌子,力王滿腔的怒火,意想揮拳把單眼蛇給解決掉,但是可惜的是力王並沒有,不知是什麼原因促使力王不敢一拳把單眼蛇給解決掉,可能是時機還未到吧?力王他仍然選擇了屈服這條路,編劇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使劇情具有更多跌盪起伏的感覺,使人越看越有勁,想想看:如果副獄長單眼蛇都掛了,就只剩下力王PK監獄長,那還看屁。」『二是』「力王的力氣之大,誇張得那是天花亂墜啊!一拳就把那胖子的肚子給打穿了,在下實是佩服啊! 但是誇張帶來的視覺效果卻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動作片就應該那樣,越能打越經打就越好看!此片中,力王的動作也千變萬化,打不同的對手所使用的拳術也不同,力王在和西蒼打的時候,差點被封穴而致死,但是力王回想起善鬼叔叔的話:你要把自己當作是地獄的使者,力王因這句話才解了穴;再有就是結局是和獄長決戰時,以柔克剛才反敗為勝;力王在擊牆時那股超牛勁不知是哪來的,一拳竟然能夠把一堵那麼厚的圍牆給擊穿,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伍』 經典武俠電視劇
no.1當然是83版的《射鵰》,關於它的種種評價已經太多,在此就不再贅述,類似的還有《霍元甲》,《魔域桃源》,皆是屬於啟蒙類的經典武俠劇,即使放到現在來看,也具有很高的水準。朱茵版的《射鵰》,以及同時圍繞《射鵰》題材所拍的《九陰真經》,《南帝北丐》其實也不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九陰真經》,這部電視劇借鑒,採用了很多電影式的敘事手法,體現出了一種唯美的新風格,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可以稱得上在武俠片中獨樹一幟。
no.2是tvb以及大陸版的前後三版《天龍八部》,應該說《天龍》的三個版本各有千秋,都代表了當時武俠片的最高水準。
no.3 古版的《神鵰俠侶》,關於它和劉德華版《神鵰》的比較也已經夠多,總得說來劉版比較起來還是稍差半籌(畢竟是兩個時代的作品嘛),不過話說回來,劉版里的那隻雕兄勝過古版不止一籌,可惜不知道演雕兄的那個演員叫什麼名字。記得周潤發曾在《八星報喜》中戲言83版中的那隻雕是他扮的,可見這位雕兄的演技了。
no.4新加坡版《蓮花爭霸》,這部武俠片亦曾隨著它的主題曲而流傳大江南北,善於模仿和學習的新加坡人,借鑒了港台的武俠片元素而能自出機杼,值得稱道。
no.5是吳啟華版和蘇有鵬版的《倚天屠龍記》,黎姿和賈靜雯扮演的的趙敏到底孰高孰低,就只有自己看過才能體會得出,關於張無忌主演一角的評價倒是出奇地一致不甚高,這也許就是《倚天》一直難敵《天龍》的原因之一吧。
no.6tvb版鄭少秋的《楚留香》系列,只此一家,別無分號,ww拍的那些可就比不上這個了。只有鄭的楚留香才能直到現在,猶有餘馨。當然要重溫秋官往昔的風采,又怎少得了另一部《戲說乾隆》呢?正是這部戲開了「戲說」之先河,將它歸入武俠片而不是歷史劇一點也不為過,而鄭少秋和趙雅芝這對老搭檔,也在一時之間成為了大陸觀眾的最愛。
no.7 關禮傑版《蜀山奇俠》,想來想去,還是把它也歸入了武俠片,因為它是借神魔之名,行武俠片之實,毫無疑問,《蜀山》是一座寶藏,而《蜀山奇俠》正是給了我們一把打開寶藏大門的鑰匙。類似題材的《蜀山劍俠傳之仙侶奇緣》,《日月神劍》也還算得上可以,在當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no.8 萬梓良版《陸小鳳之鳳舞九天》,那個時候的萬梓良真的是有四條眉毛的,足以迷倒一大片的男女fans,而傳說西門吹雪能用眼睛殺人也不是在嚇你,演花滿樓的那個人大家都以為他是個真的瞎子,在許多年後,當人們重新審視這部片子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那個胖胖的歐陽震華當時一點都不胖,而司空摘星的嘴皮子功夫一點也不比他手上的功夫差。其實劉松仁拍的那部《陸小鳳》也還是頗多可圈可點之處,不過畢竟年代久遠,製作上確實難敵萬版。
no.9 梁朝偉版的《絕代雙驕》,很明顯,梁所扮演的小魚兒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偉哥出道時的精靈狡黠和現在的抑鬱深沉簡直判若兩人,對他的演技不得不贊,當然吳岱融的花無缺也很好。同時期梁朝偉的《俠客行》也是值得推薦的,偉哥一人分飾性格舉止截然不同的石家兄弟,表演收放自如,劇中一干漂亮女星也讓此片多了不少映象分。
no.10 劉松仁版《九月鷹飛》,有點另類,有點詭異,《九月鷹飛》就是這樣一部能帶給你不同感受的片子,可以說它很好地承繼了原著的精髓。當然周星馳的《蓋世豪俠》也夠另類,尤其是結局讓人大跌眼睛的決戰場面,在武俠片中絕無僅有,或多或少能看出他日後「無厘頭」的影子,但是就整劇的水準來說,畢竟難稱經典,不過相信眾多星星的fans們還是不容錯過的。
no.11 孟飛版《雪山飛狐》,當年它首播時所引起的轟動,頗有萬人空巷之勢。映象中似乎是開了武俠片實地拍攝的先河,除了片子本身之外,大雪山優美的景色也是吸引大家的原因之一。一曲豪氣干雲的《雪中行》,令人盪氣回腸,片尾曲《追夢人》亦不遑多讓,為此片增色不少。而tvb版《雪山飛狐》雖也不錯,但較之前者所產生的影響,就小巫見大巫了。
no.12 何家勁的《中華英雄》系列,勿庸諱言,它就是要靠眩到不能再眩的武打設計來吸引你的眼球,事實上它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當然就其整體的製作水準而言,也是相當不錯的,類似的還有《風雲之雄霸天下》,這兩部由漫畫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也不由得讓人們期待著下一部的開拍,會是《天子傳奇》,還是《神兵玄奇》呢?
no.13 tvb版《邊城浪子》,吳岱融的傅紅雪是酷到了骨子裡,讓人過目難忘,其它諸人亦是可圈可點,拉上它的姐妹篇《天涯明月刀》,算得上是懷舊片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吧。
no.14 大陸版《甘十九妹》,盡管它的武打設計可以稱之為幼稚,但是它卻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告訴我們——武俠片不是都要靠武打來吸引人的!當然啦,糟糕的武打設計是為當時的條件所局限,所以《甘十九妹》只是一個特例,不過可惜的是這么多年來只有它一個特例。
no.15張衛健版的《小寶與康熙》,這是王晶一貫的無厘頭風格的延續,張衛健也很好地詮釋了這種風格,在包裝與噱頭方面,王晶向來不會落於人後,拉來了一票老老少少的美女為此片助陣,也使其觀賞性大增。張衛健的片子不能看多,多了就會膩,就像從一個精靈古怪的淘氣鬼,變成了上竄下跳的大馬猴。本來還想說一下他的《少年英雄方世玉》,不過既然有了《小寶與康熙》,不提也罷。
no.16焦恩俊版《小李飛刀》,這是焦演得最好的一出戲了,也是賈靖雯開始為大家所熟知的一部戲,它的作用就在於把偶像+言情的模式推向了一個**。
no.17 tvb新版《雲海玉弓緣》,葉璇mm的落力演出就不用多說了,值得一提的是許紹雄演的神偷姬曉風一角,使一個原本無足輕重的配角一躍成為了全劇的亮點之一。竊以為是梁羽生眾多作品中拍得最好的一部了。
no.18 tvb呂頌賢版《笑傲江湖》,這只能是算作一個安慰獎了,事實上金庸的三部名作《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笑傲江湖》前前後後雖被拍成了不少武俠劇,可惜基本上都是差強人意,很難給人留下什麼深刻的映象,比較而言,還就是這部算是矮子裡面拔高子吧。同樣的遺憾還有梁羽生的不朽名著《萍蹤俠影》,自80年代以來一直都沒有什麼好的電視劇版本。
no.19 atv的經典《天蠶變》,《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這是前後兩部續作,說老實話,atv拍的武俠片的確比tvb要差一個檔次,不過這兩部還是勉強算得上經典,徐少強這樣的老戲骨就不必多說了,伍衛國昔日也算是翩翩美少年,蔡曉儀mm當年可是當家花旦,至於尹天照嘛,的確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不過在部戲裡面倒也還過得去。
no.20 台灣版的《飛燕驚龍》,曾經代表了台灣武俠片的最高水準,當然也是ww眾多糟粕中為數不多的精品。施思扮演的若蘭高貴清雅,見之忘俗。ww同期的武俠劇就只有一部《金劍鵰翎》還堪堪算作上乘,一部《劉伯溫傳奇》還能有點好的回憶,余者就我所見如《怒劍狂花》,《蟬翼刀》,《靈山俠侶》,《名劍**》,《大俠沈勝衣》,《冷月孤心劍》,《傲嘯江湖》,《小俠龍旋風》,《鹿鼎記》,等等皆難登大雅之堂。
no.21 楊恭如版《雪花神劍》其實算不上特別的突出,人們對它的關愛似乎更多的是體現在對於楊恭如和龔慈恩所飾演的那一對苦命師徒的身上,一樣的哀怨纏綿,一樣的莫可奈何,還好的是結局總算給了大家一個安慰。
no.22 溫兆倫之《魔刀俠情》,古天樂之《圓月彎刀》,張衛健之《短刀行》,劉錫明之《烏金血劍》,錢小豪之《獨臂刀客》,黃日華之《劍魔獨孤求敗》,郭富城之《風之刀》, 尹天照之《劍神》,這幾部名字帶著刀劍的武俠劇,各具特色,可一觀之。
no.23 不知道應不應該把《包青天》或者《碧血青天楊家將》這樣的片子歸入武俠片呢?雖然它們的題材都有些水分,但是無可否認台灣版《包青天》曾經在tv的武打設計上帶給人的視覺震撼,以及何家勁所演展昭形象的深入人心,tvb版的《包青天》亦不惶多讓,除了情節更為緊湊,武打設計也是可圈可點,在此一並提及。
特別推薦李麗珍,羅嘉良之《俠女游龍》,武俠世界似乎總是以男人為中心,每每於危難關頭鋤強扶弱的都是男主角,這部片子則反其道而行之。武功高強的是一個俠女李鳳姐,而需要保護的則是男主角正德皇帝,勉強算得上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武俠劇吧,故事最後凄美的結局相信會讓不少fans記憶猶新。
『陸』 名副其實的功夫皇帝:李世民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這一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功夫皇帝,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武打片《少林寺》風靡海內外,讓中國武俠走向了全世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影片中李連傑帶領少林武僧們幾番出手相助的配角「唐王李世民」,不但在治國方面彪炳史冊,其實自己就是一位「功夫皇帝」。
自李淵大業十三年(617年)從晉陽起兵反隋,李世民就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在攻克長安之前,李世民在李淵指揮下作戰,此後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帥才,為唐王朝的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這樣一位驍勇善戰、功夫高強的猛將,雖談不上精通十八般武藝,但他的射術、騎術、刀術和劍術卻十分了得。
東征西討時,李世民的弓箭從不離身。他使的弓箭全部是特製的、超大號,而且箭法高超,百發百中。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房玄齡曾稱頌他「箭穿七札,弓貫六鈞」。
仗著箭法精絕,李世民曾數次於亂軍中化險為夷:
李淵起兵之初,農民起義軍首領魏刀兒率軍攻太原,李淵被困在陣中左沖右突無法殺出重圍。危急時刻,是李世民「輕騎突圍而進,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於萬眾之中。」
武德二年(619),李世民與隋將宋金剛相持於柏壁,在率人前往偵察敵情時,不幸被敵軍圍困。這時又是李世民,大展神威,「以大羽箭射殪其驍將,賊騎乃退。」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軍攻洛陽,在慈澗碰到王世充大將單雄信的突襲。這一次,仍是李世民,眼見情勢危急,便左右開弓,敵兵應弦而倒,轉危為安。
據《新唐書·劉黑闥傳》載,就連突厥人見了李世民的箭,都滿軍傳觀,驚為天人。元人胡三省讀《資治通鑒》時,也曾大發感慨:「史言世民不惟有天命,亦武藝絕人。」
而李世民對自己的箭法也頗為自負。他曾志得意滿道:「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為誇示其武功,又作《詠弓》詩雲:「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
如此強弓硬箭,令對手聞風喪膽,也讓追隨他的將士心悅誠服,心甘情願為其驅馳。即便是逝後,他使用過的大弓巨矢收藏於武庫,但每遇到國家大典,後世兒孫還是會取出來,緬懷一番。
而誇一個將領能征慣戰,我們總會說弓馬嫻熟。弓馬與騎射是分不開的,兩軍作戰時都是邊騎邊射。李世民箭法高超,騎術也十分了得,這里且舉一個事例——
武德七年(624年),李世民兄弟幾人陪父親打獵。李建成有一匹「肥壯而喜蹶」的馬,於是對李世民說:「這是一匹寶馬,可以一躍跳過數丈的溪澗,可惜始終無人能夠馴服它。聽說弟弟善騎,願不願意試試呢?」
明明知道兄長這是不懷好意,但李世民不願在人前示弱,便飛身上馬「乘以逐鹿」。這馬發起性來,又是狂奔,又是尥蹶子,接連把李世民掀下馬背三次。李世民也發了狠,摔下來再躍上馬,緊緊地貼在馬背上任由它風馳電掣的奔跑,烈馬終於被馴服,老老實實任李世民騎乘。
當然,李世民的武技遠不止此。騎射之外,他的刀劍功夫也超群絕倫。沖鋒陷陣時,李世民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雙刀。
據《資治通鑒》記載,李淵起兵反隋的第一戰發生在霍邑。當時形勢對李淵極其不利,唐軍在向長安挺進途中,大雨瓢潑,前面是隋名將宋老生率領的大軍阻路。屋漏偏逢連陰雨,恰在此時,又有不利消息傳來,割據馬邑的劉武周投靠突厥,聯合突厥准備攻襲李淵老巢太原。
進退失據,霍邑之戰成了決定李淵新生政權生死存亡的一戰。危急時刻,李世民主動請纓,率數百騎前往城下誘敵,宋老生果然被觸怒,率軍殺出城來。
這一戰,李世民身先士卒,殺入隋軍陣中,勇猛殺敵,「手殺數十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灑之復戰。」當時,李世民使用的兵器就是雙刀,後來也被稱為唐刀。
而除了擅使雙刀,李世民也會使劍。自從劉邦提三尺劍定天下後,劍就成了百兵之君,李世民自起兵以來「前後數十戰,常身先士卒,輕騎深入」,最終開創大唐基業,也是靠劍定社稷。詩聖杜甫《重經昭陵》一詩中,有「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稱頌的也是唐太宗劍上的功夫。
登基為帝後,李世民不能像從前那樣提長弓硬矢,佩劍又成了他的防身之物。有意思的是,李世民用劍,還扯出個該如何治國理政的典故來。
那是貞觀十一年(637),李世民在洛陽苑中圍獵。正與親信近臣縱馬追逐獵物、興致盎然之時,突然從林中跑出一群豸,李世民連發四箭,箭無虛發,連斃四豸。此時,一隻雄豸狂性大發,嗥叫著撲到了李世民馬前,立起前爪搭上了李世民的馬鐙。陪獵的吏部尚書唐儉急忙跳下馬救駕,與豸斗在一處。但李世民卻不慌不忙,拔出長劍,將雄豸揮為兩段,然後笑道:「天策長史,不見將擊賊耶?何懼之甚?」(唐長史,你難道沒有見過我沙場殺賊嗎?怕什麼呢?)
不料,唐儉此時卻正色諫道:「馬上得天下,豈可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麼還能和畜牲鬥狠呢?」李世民聞言,此後也逐漸減少了出獵的次數。
如此說來,李世民之所有成為一代明君,既與其果敢、冷靜、自信,良好的心理素質有關,也與他一身武功、渾身是膽卻又能從諫如流有莫大關系。
『柒』 大家最喜歡成龍哪部電影說理由
成龍在好萊塢主演的片子基本上繼承了他在香港時創造的諧趣武打片風格,然而,我們面對這些喜劇樣式的動作片卻很難再笑出聲來……
《尖峰時刻2》是成龍繼《尖峰時刻1》、《龍旋風》(又名《上海正午》)之後主演的第三部好萊塢電影。有了前兩部片子的火爆熱銷,成龍在好萊塢的地位自然一路攀升,接手《尖峰時刻2》時,片酬增至1700萬美元(這是亞洲明星迄今為止在好萊塢所能拿到的最高片酬),由此成龍正式躋身於尊特拉華達、湯告魯斯、尼古拉斯基治等等大牌明星之列!據媒體的有關報道:《尖峰時刻2》上市以來票房收入頗豐:上映短短3天便累積了6680萬美元,登上美國電影票房榜冠軍寶座,目前該片在美國票房已達一億八千多萬美元。
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在中國觀眾看來,老外對成龍電影的熱情不免是有幾分過分的。因為,中國觀眾心目中,《尖峰時刻》系列和《龍旋風》一樣,早已不是真正的成龍電影。就影片的動作設計、情節結構而言,美式作品遠不如成龍在香港時創作的《A計劃》系列、《警察故事》系列想像大膽、節奏明快、具有非我莫屬的奇觀性。
所以,和《尖峰時刻2》在美國市場上的風光熱鬧比起來,該片在香港的票房十分慘淡:上映一周票房只有港幣700多萬元,創下近年他主演電影最低票房紀錄。其實成龍的好萊塢作品在香港的票房收入一直不很理想:1998年首部好萊塢影片《尖峰時刻1》票房收入1300多萬元,2000年第二部好萊塢影片《龍旋風》票房收入1500萬元(幾年前僅《紅番區》、《霹靂火》和《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三部港產片就創造了1.5億票房)。看來,香港觀眾(也可以代表亞洲觀眾)對好萊塢化的成龍作品也是不甚滿意的。
《尖峰時刻1》中,成龍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聆聽黑人諧星克里斯·塔克的貧嘴,除了重復幾次港片時代練就熟能生巧的個人小動作,基本上沒什麼戲可搶。續集中,成龍也玩起了饒舌游戲,於是乎,兩個男主角談鋒日健(暢談只有美國人才能心領神會不無種族岐見的幽默),你言我語間,戲程過半。這倒讓人想起「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這句話來。眾所周知,成龍的天才表現在他的肢體動作語言方面,「脫口秀」這種東西絕不是他的強項。怪不得有人提出「成龍還能不能打?會不會打?」這個問題甚至斷言「成龍已死」。當然,成龍本人也是滿腹委屈的,據他本人講,《尖峰時刻2》最讓他痛心的就是自己精心設計的動作橋段讓導演剪壞了。
看吧,在香港自己當編劇、導演、監制、武術指導的成龍在好萊塢竟然沒有剪輯權!所謂「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成龍要想在好萊塢混飯就必須遵循好萊塢的規則。周潤發的演技失落(《再戰邊緣》)、吳宇森的淪為動作技師、剪接模範(編劇導演才能喪失)、徐克(《反擊王》)、林嶺東(《硬闖100%危險》)的才情埋沒無功而返都在證明,好萊塢的規則很難被外來力量所打破。好萊塢可以改變你,你卻不能改變好萊塢。所以,我們看到的好萊塢時代的成龍,是一個被剝奪了權利失去了自由的成龍。他只能是一名對導演言聽計從的演員。
記得有一部紀錄片叫做《成龍的傳奇》(1997),講得是香港時期的成龍在工作、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情況。片中說,成龍在香港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大倉庫,裡面各種器械、大小道具一應俱全,平日里成龍和他的兄弟們(成家班)就在這里為創造理想動作而進行探索、實踐。《A計劃》、《警察故事》系列作品中許多令人驚嘆的場面都是在這座動作實驗室里的摔摔打打當中顯出雛形的。所以說,這里是成龍的「夢工廠」。
可從成龍正式邁進好萊塢那道的高門檻[李小龍、劉德華都嘗過排隊面試、鎩羽而歸的滋味;成龍本人也是「二進宮」(1980年參演《殺手壕》、1981年和1983年參演《炮彈飛車》一二集,都是不引人注意的小角色,結果自然毫無建樹、自毀形象)]開始,他就不再是造夢英雄了,因為他離開了自己的夢工廠。他離開了自己的動作實驗室,心甘情願地走進了好萊塢專門製造罐頭產品的生產線,被模具壓製成型之後,再貼上好萊塢的標簽,去佔領新的更大的市場……成龍品牌就這樣被好萊塢吃掉(被這部商業機器吃掉的還有吳宇森、李連傑),被吃掉的不僅僅是個品牌,還有這個品牌所代表的一種精神也被無情地吃掉了。
好萊塢時代的成龍呈現出明顯的退化痕跡。回顧《尖峰時刻1》、《龍旋風》中的動作性場面,可以設想,即使沒有成龍,隨便換哪個香港功夫明星上陣也必將是輕車熟駕的。 好萊塢的成龍迷失了自我。就他在好萊塢所主演的三部西式影片來看,大多數動作場面竟不如布魯斯南在「007」系列(《黃金眼》、《明日帝國》、《黑日危機》)中的表演具有挑戰性。《尖峰時刻1》中,除了酒吧群歐一類的小打小鬧,最驚險的場面是成龍從展覽館的長幅紅布上飛身滑下,較之於布魯斯南和楊紫瓊在《明日帝國》里藉助摩天大廈上巨幅海報逃生的場面,這個動作設計明顯缺乏想像力。即使在號稱大製作的《尖峰時刻2》里,成龍也是毫無作為的:影片的第一個驚險鏡頭是成龍和克里斯·塔克爬樓追凶,兩個人在腳手架上的動作表演,其實是二流港片拍濫了的俗套。一個以功夫絕技著稱的動作演員,竟不如常常仰仗物質工具(戰機、裝甲車、炸彈、手槍)施展動作的「007」有動作魅力,這,當然是讓人深感遺憾的。
行文至此,不禁想到了另一部好萊塢式成龍電影《龍旋風》,成龍電影的特色之一就是片尾剪余片,即在結尾打演職人員字幕時把成片沒用過的鏡頭加上,大多是成龍表演失敗了的驚險動作戲,對觀眾來說這很有趣味的(這么寫很殘酷,因為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成龍受傷被急救景象,為了娛樂觀眾,成龍付出了太多的犧牲!),這些鏡頭讓我們看到了成龍電影偉大的創造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成龍本人為電影藝術勇敢獻身的精神。而在《龍旋風》的剪余片部分,觀眾沒看到一個驚險動作,只有幾個男女主角說錯台詞一類的喜劇性場面匆匆閃過。看得出成龍在這部電影里原本就是貢獻不多的。在《龍旋風》里,成龍和於榮光有一場刀、槍、棍對戰,對此西方觀眾也許要感到新鮮,但在熟悉香港動作片的東方觀眾看來,這場打鬥戲是拘泥傳統、沒有創意精神的,因為這場戲只是在照搬武術套路,成龍式打鬥的急智、機敏都不見了。
已經說過好萊塢式成龍電影是美式罐頭,成龍必須學會適應好萊塢趣味,老老實實呆在罐頭盒子里。想有所突破是很難的了,迄今為止拍了三部好萊塢電影,還是東方人西方人兩搭檔闖盪江湖、一路笑料不斷的模式。好萊塢一直在根據自己的喜好柔面團,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一流演員被二三流編劇導演所操縱。
綜觀成龍在好萊塢主演的電影,竟沒有一部可以超過他在香港創造的輝煌業績。《A計劃》系列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幾乎每一場動作戲都是精工細作無懈可擊的[值得一提的還有《奇跡》(1989)]。幾個故事都發生在舊香港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在濃厚的本土文化氛圍里,成龍如魚得水,身懷絕技的他有了施展拳腳的廣闊天地:雖然沒有高科技的背景武裝,但以竹梯、繩索、吊燈、樓梯為道具他就可以顯示出超人的動作技能。《A計劃1》(1984)中,他從鍾樓頂上跌下身體穿破兩道遮陽棚再怦然落地,這個鏡頭絕對可以彪炳史冊,如此的捨生忘死、熱血相搏,包括酷愛虛擬現實的好萊塢特技人在內的世界電影同道們也要自嘆弗如、敬佩不已的。成龍在香港還主演了《警察故事》(1985)系列,雖然是時裝警匪片,他卻仍堅持保留自己的特色(發型還是十年如一日的清末民初功夫片盛行樣式--也許這標志著他對傳統的依戀)。他在劇中扮演警察,卻很少用搶,看著他用一柄雨傘吊掛在公共汽車上,看著他徒手對抗十數匪眾,看著他用腦殼撞破巨幅廣告牌,看著他從百貨公司大吊燈上飛速滑下,看著他近乎瘋狂地運用中國功夫製造動作奇觀,觀眾只有一連串的驚訝、感奮。
在《警察故事2》(1988)結尾,成龍炸毀了一座煙花倉庫,據說該鏡頭中爆炸場面為當時亞洲電影之最。不知道這是不是成龍電影西化之路的開始(通常只有好萊塢電影才熱衷於或者有能力做到展現宏大的煙火景觀),總之,此後的成龍電影非常喜歡模擬大片,在越來越現代的故事背景之下,成龍變得象外國特務「007」一樣需要不斷藉助各種物質工具來製造賣點了。很多作品中,已經很難看到成龍極富挑戰性的個人技巧表演,越到影片的高潮,觀眾就越發強烈地感到成龍作為個人動作英雄的失落,他的主角地位,被賽車代替[《霹靂火》(1995)該片是第一部在全美一千多間劇院公映的港產片]、被氣墊船代替{《紅番區》(1995)}、被大腳車代替[《一個好人》(1997)]。
然而,成龍在好萊塢除了錢包鼓了許多他並沒有找到自己的理想。
當西裝革履面上帶著拘謹笑容的成龍出現在《尖峰時刻1》中時,觀眾會很失望,因為大家看到的不是香港電影英雄闖盪好萊塢勇創佳績,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成龍,這個類型電影的英雄,已經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只有痛心、痛心!
我們想看到真正有香港精神(引申之不妨叫做中國精神)的成龍。在《A計劃》續集里,成龍扮演的猛探馬如龍與革命人士(關芝琳飾)有一番對話,關芝琳邀成龍一起參加革命,成龍表示拒絕。成龍說:「我是一個很拘小節的人,無論我的目標多正確、多動聽,也不會但求目的不擇手段……其實我很佩服你們,因為你們才是做大事的人,我也明白要打倒滿清是需要千千萬萬人的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但是我不敢叫人家這樣做,因為我不知道這么多人打生打死之後,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所以我很喜歡做警察,因為我覺得每一條人命都很重要,我要保障每一個人安居樂業 。就算一個四萬萬人的國家, 都是由一個個人組成, 如果不喜歡自己的生活,哪裡還有心思愛自己的國家呢? 」關芝琳提醒他:「但是在一個腐敗的殖民地政府里,是不容許個好警察存在的。」成龍斬釘截鐵地答道:「正因為有這些人存在,我們更要留在這里!」 這段動作英雄的戰斗宣言今天聽來仍然盪氣回腸。成龍所表達的是一種香港哲學,這是一種倡導實利追求、崇尚個人英雄的哲學,在吳宇森的英雄系列、在周星馳的「無厘頭」世界,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領略到這種香港哲學。
好萊塢時代的成龍已經不再有責任感,較之於香港時代的成龍,為何而打鬥的理由並不充分。所以,好萊塢時代的成龍不象可以信賴的真人而更象一個木偶。
好萊塢向來是世界影人心目中的聖地,被好萊塢所接納認可也被視為榮耀之事。成龍赴美拍片以來,為之慶幸深受鼓舞者甚眾。其實,好萊塢化不應成為你或他的終極目標。這個世界上的電影本來就是多格局的,好萊塢之外還有歐洲電影、伊朗電影、日本電影、中國電影、香港電影--在這里尤其要提一下香港電影,因為香港電影發展形態和好萊塢近似,僅就其在商業片製作上的成就來說,完全可以代表亞洲電影的最高水準,「東方好萊塢」的名號畢竟不是白叫的。不用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話,不用提吳宇森、徐克之流對好萊塢新貴昆汀塔倫蒂諾、尼古拉斯基治們曾產生過的影響,不用提舉著前衛旗幟在國際上到處得獎的王家衛,香港電影也應該有自信。港產的成龍電影是繼70年代李小龍電影在世界上引爆中國功夫熱後的第二道沖擊波,說句「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和成龍電影」的話恐怕是不過分的。香港完全有能力製造自己的國際大片。成龍主演的《龍兄虎弟》 (1986)、《飛鷹計劃》 (1991)、《我是誰》(1998)、《特務迷城》(2000)都很有份量。也許有人說,好萊塢可以幫助香港電影加快國際化進程。其實不然,香港電影自成體系、已經形成穩固的東方電影文化陣營,她似乎沒有必要去過多的依賴好萊塢。實際上,好萊塢的野心是藉助香港本土名人的影響開拓亞洲電影市場。
只有像徐克那樣拍部張揚「國粹」的電影《蜀山傳》,到國際上賣個好價錢(該片的歐洲版權在今年戛納影展中兩天內賣出,賺回拍片成本,美國版權則被米拉麥克斯花了近億港元的天價購走),才是真正有助於香港電影加快國際化進程,有助於香港電影事業發展。
好萊塢罐頭式的成龍電影只能給我們帶來文化和經濟上的雙重打擊。在一個變形的美國夢里我們看到的是香港神話的破滅。
所以,「成龍回家」就成了一件大有意義的事情。
http://cache..com/c?word=%B3%C9%C1%FA%2C%D3%B0%C6%C0&url=http%3A//www%2Eorqi%2Ecom/20051018/fs6kg8u1%2Ehtml&p=&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