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代動畫電影如何展示其娛樂性
當代動畫展示娛樂性與動畫電影表現的手法有著很深的關系且與大眾心理上的某些需求又有著很深的淵源當代國內看重的動畫片的教育性和娛樂性:說到教育性可以理解為創作者在作品中體現的一種說教性,目的是為了讓觀眾接受其審美和觀點。教育性是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關心和維護公共利益,具有社會責任感等等健康向上的思想為育人目的的。中國早期的動畫片的教育性很強,象《小馬虎》教育我們要仔細,《叄個和尚》教育我們要協作,《熊貓百貨商店》教育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差不多》教育我們要認真等等。盡管美日都不將動畫片的針對對象限定在青少年,而且,我國也一直在呼籲擴大動畫片的觀影群體。但是,事實上,動畫片的主要觀眾群還是青少年 。動畫片最初吸引青少年的是其娛樂性。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在這個人生階段,是思維方式和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在該階段,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事物充滿了想像力,但是,刻板單調的形式會讓青少年產生厭倦和排斥心理。而動畫片則具有生動的趣味性。動畫片的連續不斷的運動感的圖像,把他們想像中的不確切的或者是沒有想像的到的畫面直觀化了。這種通過色彩的冷暖、鏡頭角度的運動、燈光的變化來表現活動的視覺圖像的畫面藝術,讓青少年們始終保持著放鬆、愉快的情緒接納。同時,動畫片通過藝術加工把某些平常的東西表現出各具特色、與眾不同的形象來,這些誇張了的動畫形象與學生日常所見,所知有明顯差異,視覺上生動有趣可愛的卡通造型、誇張的動作,再加上動聽的音樂,配合著美好的故事,心理上容易產生愉悅,這些愉悅感吸引著小觀眾。 可是,同時,青少年時期也是世界觀和價值觀逐漸建立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的個體求知慾增強,對自然科學、社會人文、歷史、地理等知識都具有了比較明顯的探索和掌握慾望,對善惡是非逐漸樹立起自己獨特的評價標准,如果僅僅是簡單膚淺的娛樂,不能滿足他們求知慾的膨脹,不能帶來一定深度的思考,僅僅簡單的形式上招惹他們的眼球,而不能吸引他們的內心,也勢必遭到他們的厭棄。最終結果就是被市場淘汰。最早的一部3維動畫《最終幻想之靈魂深處》1因為內容太空洞,即使是領先世界的高科技,完全不同於2維動畫的新穎製作形式,也是票房慘淡,甚至令索尼搭上了一億美元。所以說,優秀的動畫片生動豐富的影象形式,一定具有寓意深刻的內涵。一部優秀的動畫片內容必然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人性化趨向也會相當的明顯。真正製作精良的動畫片要以肯定的態度頌揚美好的、正確的現象,以批判的態度反映丑惡的、不良的現象,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識別到真、善、美與假、惡、丑。凈化思想感情,規范道德行為,最終達到"寓教於樂」。
B. 電影要有游戲性和娛樂化的功能,是什麼原因
因為可能電影的話,有娛樂化的話就讓我們看起來更加的開心吧,就讓我們觀眾看起來能夠更加的高興
C. 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關注的原因是什麼
近些年來,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整體電影的市場都在變得受歡迎。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日益提升,人們已經不再注重於那些物質或者生活上的滿足。而是越來越注重精神世界的滿足和享受,人們更希望在工作之餘,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看電影就成了很多人首選的放鬆方式。
第三,國人對電影的鑒賞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往我們看電影,大部分看的是明星陣容,但是現在我們會更加註重一個電影的劇情和電影所要表現出來的內涵。
以往的國產電影總是給人一種商業痕跡,過重高不可攀的形象。但是這段時間,國產電影變得越來越接地氣,明星效應越來越小,電影的剪輯和後期製作反倒越加精彩。
希望國產電影能夠堅持這樣的好苗頭,給我們帶來更優秀的作品。
D. 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影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成熟時期、新中國電影時期。
萌芽時期。1905年,譚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戲曲片電影《定軍山》。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出片最多、歷史最長的製片機構。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時期。電影藝術從娛樂性轉變到反映生活、現實文化中。此時電影主要內容題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時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黑暗、對封建文化的批判、社會人生的思考等,從而承擔起啟蒙教化、推動社會變革的使命。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等。
新中國電影。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大致分為六代導演。第一代導演:鄭正秋、洪深等。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鄭君里、史東山等。
第三代導演:成蔭、崔嵬、凌子鳳等。此時的經典作品有:《劉三姐》、《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導演:稱之為「學院派」。這個時期的導演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代表導演:吳貽弓、張暖忻等。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小花》、《良家婦女》等。
第五代導演創作主體是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學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壇,以飽滿的情緒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個人化風格、富於挑戰性突破性的電影語言開創了「中國新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也稱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學習,90年代嶄露頭角的電影人。更具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主要導演有張元、王小帥、賈璋柯等。
二、發展中的中國電影
當代的中國觀眾的主體是年輕的一代,他們觀影更多的是尋求精神上的寬松和舒適,體驗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而不想在看電影的時候背負著一種好似必須要承擔的責任感,只有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一種平民化的電影,一種蘊含的「壓力」很少的電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輕一代觀眾所接受。
近期,中國國產電影出現了收視上的春天,收視達到了13億,影片的奇跡就是徐錚的新作《人在囧途之泰囧》,這部影片符合了大眾的口味,更能反應百姓的需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切入現實,讓浮躁的人們在繁雜的生活中,不僅知道事業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親情和友情,影片中戲劇成分沿襲了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風格,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囧事,影片讓人們看到在奮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並以喜劇的形式展現,讓人們既能產生笑感,又能激發深思。
中國電影需要科技的支撐。從技術角度上講,中國電影特技與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技相差甚遠,當人們回味《阿凡達》影片中的虛擬技術時,人們或許會思考中國電影在技術上所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電影需要藉助先進的技術條件,並且融入中國電影優秀的元素,以便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國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著,雖然我們與國外的電影還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自李安的《卧虎藏龍》,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優秀影片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業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