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德國電影水平如何
擴展閱讀
哪些小眾勵志電影 2024-09-20 20:08:26
小米電視看電影跳出 2024-09-20 19:59:45
金剛川電影中中國戰機 2024-09-20 19:14:38

德國電影水平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3-06 21:08:27

① <德國好人>這部電影怎麼樣

還不錯。很有懸疑感和歷史感。
故事來源於約瑟夫·卡農的同名懸疑愛情小說,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的柏林為舞台,好萊塢兄弟連「索德伯格&克魯尼」,將攜手完成《柏林迷宮》的電影改編。希特勒在官邸的地下室內自決,柏林也因轟炸而只剩下殘垣斷壁。其時,美國軍官傑克造訪這座瓦礫狼藉的廢墟,以調查為掩護,實則為探尋自己曾經的婚外情人萊娜。然而突現的美國士兵慘遭毒手的屍體,使一切逐漸向著未知的危險方向發展。在傑克對事件的始末刨根問底之際,重重疑雲的背後,竟隱藏著令人難以想像的恐怖的真相……

② 希特勒一部德國的電影怎麼樣

大三大四時看的電影不少, 這部真的挺好看的.

③ 如何評價德國電影《浪潮》

這片當年在德國反響劇烈。別看現在德國人已經民 主多年,但是民族根還是那樣對上級的完全服從和對理想的盲目追從。所以德國人歷來改革什麼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而相對國人,盡管表象也是服從,但大部分狀態其實是忍受,只要當忍受到達一定臨界點,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發動自下而上的改 革。

④ 德國電影《極速逃脫》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這部劇的豆瓣評分是6.4分,總的來說還算不錯。

《急速逃脫》就是這樣一部懸疑劇,展現了小眾外語片的不俗實力,即使沒有巨額投資和卡司加持,依舊以扎實的劇作和超高的品質,實現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不得不說這部劇是那種不到最後一秒,永遠不知道結局的懸疑佳作。

⑤ 德國電影的競爭

50年代,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追悔往昔的氣氛淡化,歌舞昇平的氣氛高漲,出現了一種所謂的「鄉土電影」,這種電影表現德國的風土人情和美麗的田園風光,歌頌現實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愛情,引導忘掉往昔,如A.布朗的《歸來》(1953)、G.維德哈根的《婚禮的鍾聲》(1954)等。此外,表現戰爭的影片,在客觀地揭露戰爭的殘酷性的同時,美化德國的軍隊和士兵。因此,整個50~60年代的電影水平不高,好的影片不多,突出的僅有H.考特納的《最後的橋》(1953)、《魔鬼的將軍》(1955)、《科佩尼克上尉》(1956),K.霍夫曼的《神童》(1958)、《古堡幽靈》(1961)、《斯培薩的美好時光》(1968),W.施陶特的《獻給檢查官的玫瑰花》(1959)、《集市》(1960),R.蒂勒的《羅絲瑪麗姑娘》(1958)等。
進入60年代,聯邦德國的電影事業經歷了一場危機。由於藝術質量低劣,1961年送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賽的5部影片均被退回;電視的發展,外國電影的競爭,使國產影片的觀眾銳減。影片產量也大幅度下降。於是一代年青的電影工作者萌發了強烈的革新意識。1962年,在舉行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之際,以A.克魯格和E.賴茨為首的26位年輕的電影工作者簽署了一份「奧伯豪森宣言」,宣稱反對舊的電影樣式,要寄希望於新的電影,他們一方面積極拍攝短片、紀錄片,以鍛煉自己,一方面又主動培養新的人才,創立了烏爾姆電影藝術學院。1965年又倡議成立了「德國青年電影董事會」。政府通過該機構提出一項在3年內以500萬馬克資助青年導演拍攝20部影片的計劃。這樣便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青年導演拍片資金不足的困難。1966年青年導演們拍出他們第一批影片。這些影片和商業片完全不同,它們涉獵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問題和「經濟奇跡」的內幕,後被稱為「德國青年電影」。它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A.克魯格的《向昨天告別》(1966)、《馬戲團帳篷下孤立無援的演員們》(1968)、《一位女奴的臨時工作》(1974)、《在危難中走中間道路將帶來死亡》(1974,與E.賴茨合導)、《強壯的費迪南德》(1976),E.賴茨的《就餐》(1967)、《卡迪拉克》(1968)、《垃圾桶孩子的故事》(1970)、《金東西》(1971,後兩片均與U.施特克爾合作),J.-M.施特勞布的《安娜·瑪格達列娜·巴赫的紀事》(1967),W.赫爾措格的《生活的標志》(1967)、《阿古伊雷,上帝的憤怒》(1973)、《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1974)、《玻璃心》(1976)、《施特羅期策克》(1977)、《沃切克》(1978)、《費茨卡拉多》(1981),R.W.法斯賓德的《愛比死更冷酷》(1969)、《外國佬》(1969)、《四季商人》(1971)、《恐怖毀掉精神》(1974)、《瑪爾塔》(1974)、《自由的強權》(1975)、《第三代》(1979)、《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1979)、《羅拉》(1981)、《薇羅尼卡·福斯的謁念》(1982)等,W.文德斯的《城市之夏》(1970)、《守門員害怕罰點球》(1971)、《阿麗絲在城市》(1974)、《錯誤的舉動》(1974)、《時間的流程》(1976)、《美國朋友》(1977)、《事態》(1982),V.施隆多夫的《少年托萊斯的迷亂》(1966)、《劇烈的爭吵》(1967)、《科姆巴赫的窮人們突然發了財》(1970)、《短暫的熱情》(1972)、《失去榮譽的凱瑟琳娜·布盧姆》(1975,與M. von特羅塔合作)、《致命的一槍》(1976)、《鐵皮鼓》(1979),H.贊德爾斯-布拉姆斯的《亨利希》(1976)、《德國,蒼白的母親》(1980),M.von特羅塔的《克里斯塔·克拉格的第二次覺醒》(1977)、《姐妹,或是失去的平衡》(1979)、《沉重的年代》(1981)、《純屬瘋狂》(1982)、H.贊德爾的《萊都佩斯》(1978)等等。
德國青年電影中的一部分人在70年代初轉向拍商業影片,但其餘的人留下來堅持自己所選擇的方向,他們為聯邦德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貢獻。70年代末,從慕尼黑電影電視高等學校畢業的一代新人繼承了德國青年電影的傳統。主要人物有D.格列夫、M.費爾賁貝克等人。進入80年代以後,聯邦德國影壇的中堅人物,有的死了,有的去了國外。新起來的年輕人有的單純追求所謂的藝術性、哲理性,標新立異,荒誕離奇,完全脫離現實而失去了觀眾。有的新人則得不到政府的資助。由此德國的新電影開始衰落,而一向占統治地位的娛樂片和商業片依然大行其道。80年代,年輕導演中拍得較好影片有K.申克爾的《上下》(1984)、J.魯斯克納的《瘧疾》(1984)、M.克比利的《親愛的卡爾》(1985)。
聯邦德國的其它片種也很發達,尤其是紀錄片。主要紀錄電影工作者有:O.多姆尼克,拍攝了《維里·鮑麥斯特》(1954)、《全世界嚮往的道路》(1958)等;M.格日梅克和B.格日梅克兄弟,拍攝了《謝林格蒂不該死》(1959)等;F.波德馬尼茨基,拍攝了《獨裁者》(1961)等;K.金捷萊特,拍攝了《多面孔的美國》(1963)等;H.維爾斯,拍攝了《武裝部隱瞞了什麼戰報》(1964)等;H.多姆尼克,拍攝了《泛美──全世界嚮往的路》(1968)等;I.鮑爾,拍攝了《奧林匹克,奧林匹克》(1972)等;G.卡爾尼克與V.李赫特,拍攝了《內卡蘇里瑪來的問候》(1975)等;R.休伯爾,拍攝了《工人的斗爭》(1972)、《我公司五十年大慶》(1976)等;S.盧克什,拍攝了《為奧林匹克准備的領帶》(1976)等;L.艾司霍茨,拍攝了《幸福可太好了》(1973)、《卡林與拉甫》(1976)等;L.瑪爾茨,拍攝了《好像似貝凱特》(1976)等。最著名的美術電影家是E.胡舍特,於1974年自辦起胡舍特電影公司

⑥ 求德國電影特徵

德國人善拍帶有反思的片子,其中的二大主流是「政治反思片」和「戰爭反思片」,對於前者,我看過並不多,比如《羅拉快跑》、《柏林蒼穹下》等等。
60年代中期,德國電影事業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開始有了新的面貌,即推出了「新的
德國電影」。一些比較年輕的導演拍攝出形式上令人注目的、一部分還是針砭時弊的故事片,
從而聲譽鵲起。不過,大多數新的德國電影還是難得與觀眾見面。其原因在於各個影片出租公司偏愛美國電影。然而,這同德國電影本身的特點也有關系。多數德國電影以揭露社會矛盾為題材,節奏緩慢,視角獨特。他們更注重與引導人們思考,而不是以緊張的情節引人入勝。
新的德國電影最常見的體裁往往是納粹時代發生的事及其後果;還有當今德國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但這些又可以追溯到納粹時期

⑦ 德國拍的電影很少嗎為什麼很少德語電影

只是中國這邊看德國電影的機會少而已柏林電影節很有名的疾走羅拉死亡實驗(今年美國翻拍了,叫叛獄風雲)竊聽風暴赤腳情緣

⑧ 德國好電影有哪些

甜蜜幼兒園
茜茜公主
帝國末日
三角戀
大都會
偽鈔製造者
羅拉快跑
好男不當兵
赤腳情緣
再見列寧
斯大林格勒戰役
精英教育
柏林蒼穹下
德州巴黎
樂滿哈瓦那
百萬美元酒店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莉莉瑪蓮
四季商人
恐懼吞噬心靈
愛比死更冷
生命的標記
加斯·荷伯之謎
鐵皮鼓
青年特爾勒斯
竊聽風暴
從海底出擊
浪潮
帝國的毀滅
香水
卡利加里博士的小屋
M就是兇手,
情鍵四分鍾
布達佩斯之戀
自由之路

⑨ 給我介紹一些德國所拍攝的優秀電影吧

《再見列寧》吐血推薦~!!!!!!!!!

片名:Good bye, Lenin!
譯名:再見列寧
導演: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
主演:丹尼爾·布魯赫Daniel Bruehl
凱薩琳·薩斯Kathrin Sass
片長:118分鍾
類型:喜劇
上映日期:2003年2月9日(柏林電影節)
官方網站:www.good-bye-lenin.de
2003年第5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
簡介:
在丈夫逃往西德後,充滿熱情的東德共產黨員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的黨和一對兒女,並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里,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

克里斯蒂娜蘇醒後,醫生叮囑她的兒子阿歷克斯,任何刺激都將是致命的。為了不打擊卧病在床的母親,阿歷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隱瞞起德共下台,德國統一的消息,假裝柏林牆還依舊矗立。於是就在他們那間小小公寓里,阿歷克斯盡力演出著一場民主德國繁榮昌盛的鬧劇,從食品到服飾,甚至偽造電視新聞,盡管外面早已換了一番天地,但這方小世界裡歷史似乎停滯了,或者說兒子藉著對母親的愛而改寫、創造著歷史……

⑩ 德國最好的電影有哪些

德國電影:年輕的托雷斯(1966年):在戰前的奧匈帝國的一所寄宿學校里,兩名學生虐待他們的同班同學巴西尼(Basini),後者因偷其中一名學生的錢而被捕。

《大混亂》,1971:2034年的外太空是由貪婪的公司在一個破舊的官僚機構中運作的。兩名不太聰明的宇航員通過非法交易、走私和破壞宇宙飛船謀生。

阿吉雷,《上帝之怒》,1972年:在16世紀,冷酷而瘋狂的唐·洛普·德·阿吉雷率領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去尋找黃金國。

《風平浪靜》,2011年:二戰期間,一名青少年加入了納粹佔領的法國抵抗組織。芭芭拉(2012年):上世紀80年代,一名在東德工作的醫生發現自己被放逐到一家小型鄉村醫院。

鳳凰城,2014:一名毀損的大屠殺倖存者開始決定她愛的男人是否背叛了她的信任。托妮·厄德曼(2016):一位愛開玩笑的父親為了和努力工作的女兒重新建立聯系,創造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另一個自我,並冒充她CEO的生活教練。

2018年,過境:故事發生在當代,一個受迫害的少數民族男子試圖逃離法西斯統治的法國到美國,卻愛上了一位已故作家的妻子,他假扮了這位作家的身份。

勞拉,2019:今天是勞拉的60歲生日,就在今晚,她的兒子將舉辦他的首場鋼琴音樂會。勞拉規劃了他的音樂生涯。2019年,Systemsprenger: 9歲的Benni瘋狂地尋找愛,她不受控制的能量讓周圍的人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