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哪些電影在大瑟爾拍的
擴展閱讀
美國時裝校園青春電影 2024-10-19 01:00:35
盤子照片如何生成微電影 2024-10-19 00:59:02
電影中國機長的英語 2024-10-19 00:59:01

哪些電影在大瑟爾拍的

發布時間: 2024-10-18 23:03:32

1. 什麼是跨掉派

關於跨掉派

1、關於寫作范圍:沒有什麼東西,從裸體的睡者、吸毒的流浪者、太空的未來戰士、正在逐漸腐爛的臉,到同性戀者顫抖的內心,到染病的向日葵,一直到甚至母親的私處
2、關於形式:他(金斯堡)長長的詩行就像50年代的一次太陽之旅,它不可思議,粉碎了以前人們對詩歌的界定。
惠特曼:最純凈的表達,就是找不到適於自己的范圍,靠自己創造一個新范圍的東西
韓(蘭?)波:鮮為人知的新發現要要求有新的表達方式
克魯亞克:你所感覺到的東西將會找到自己的方式
金斯堡:好頭腦出不了壞東西

看,這跨掉派!
這個世界人人都需要有工作,或者說,人人都需要有收入。被美國文壇放逐一生的「垮掉派」作家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畢生幾乎沒有「正正經經」的工作,就像《勤雜多面手》里的男主人公。雖然現在大家都說,他和格魯亞克一樣偉大。
無論是2005年的《勤雜多面手》還是1987年的《酒心情緣》,擔任編劇的查爾斯·布考斯基都將男主人公命名為Henry Chinaski,令人想起成名前同樣窮困潦倒的亨利·米勒。與亨利· 米勒一樣,查爾斯·布考斯基流淌著德裔日耳曼人的血統,在美國長大,大學沒念完就自動退學,拒絕朝九晚五,抱著寫偉大作品的大志,樂當無名小人物,混跡人間。
不工作可以,沒收入不行。無論是《勤雜多面手》和《酒心情緣》里的亨利——他們都是布考斯基生活的寫照——還是布考斯基本人,為生計所逼,自然什麼都干過。雪弗萊公司的零工,小博物館的臨時看門人,報社編外校對,當然不排除厚著臉皮傍至少付得起房租和一罐啤酒的女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里,至少在二十三小時五十九分里他是個不務正業的混混,有一分錢就到下等酒寮狂飲啤酒和馬蒂尼的無賴,喝醉滋事打架斗毆的惡棍,浪費時間,糟蹋自己。但當夜深人靜,回到臟亂差的貧民窟公寓,聽著愛人醉眠床上的鼾聲,窗外酒館招牌的紅光在窗上閃爍,放上一盤莫扎特,Henry Chinaski或者布考斯基就披上了翅膀,從凡人變成了天使。他寫詩、寫小說,從攙和著酒精的血液里分泌出無比純凈的語言:「可我總是不停地想你,我感覺你像個胎兒似的在我腹中,我稱之為愛情。」「我看見你飲一汪泉水,用你小小的、小小的藍色的手,那源泉生在法蘭西。」
絕大多數描寫作家的電影都有矯柔做作的毛病,令觀眾覺得作家都是神經病。但《勤雜多面手》無此弊病。像查爾斯·布考斯基這樣的作家,生性極端沖動,不善節制,是酒色之徒、好鬥分子,但並不表明他們不知道社會為何物。在知識上,他們同樣洞察人情世故,渴望討別人喜歡,被社會承認,但不願意為此改變自己,不願意假裝變成別人。《勤雜多面手》揭示出了這一點。一個描寫作家的電影做到這樣,就是好了。
布考斯基其人是個勤雜多面手,什麼都寫,詩、短篇、長篇、劇本。畢生住在南加州的貧民區,死前總算有了寶馬。美國之外,幾千萬讀者為之發狂,包括我喜愛的寶島上的音樂詩人陳升。深諳艱辛的他給亨利設計了讓人意難平的結局。「黑麻雀」出版社的女編輯慧眼識英雄後,Henry Chinaski沒有收到稿費,他已被房東掃地出門了,看來有些人要一直倒霉到底。布考斯基似乎想說,好吧,不出名一點沒什麼,至少亨利按照自己的願望活著,而且寫了那麼多,這就夠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永遠保持勇氣。酒鬼就酒鬼,色鬼就色鬼,我就是我。波德萊爾不是說過,寧願沉淪地獄,不願虛無人世。

作者簡介
傑克·凱魯亞克,美國垮掉派作家。青年時代生活放浪,做過各種雜工,曾遍游全美及墨西哥,著有小說18種,後死於酗酒。

凱魯亞克年譜:

1922年3月12日,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洛威爾城,是加拿大法國移民列奧·凱魯亞克和加布里爾的第二個兒子,排行老三。
1939年從洛威爾中學畢業。
1939年~194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足球獎學金,在紐約霍雷斯·邁因預備學校讀預科。
1940年~1941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學習。
1942年~1943年在美國海軍服役,被以精神病為由除名;後在商船上當水手,隨船隊去英國利物浦。
1944年認識盧西·卡爾、艾倫·金斯堡、威廉·巴勒斯;涉嫌參與卡爾殺人案;8月22日同第一個妻子埃迪·帕克結婚。
1946年~1948年寫作小說《鎮與城》;在紐約同尼爾·卡薩迪相識。
1948年同作家約翰·克列農·霍爾姆斯(John Clellon Holmes)相識,提出「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這一名稱。
1948年~1950年開始寫作《在路上》,第一次同卡薩迪以在路上》主人公狄安原型)橫越美國,最後到達墨西哥城。
1950年《鎮與城》出版,與第二任妻子哈維蒂結婚。
1951年2月~3月,閱讀巴勒斯小說《販毒者》以及霍爾姆斯的小說《走》手稿。4月,在紐約公寓內的一卷打字紙上寫出了《在路上》。10月,提出「自發式寫作」方法,開始修改《在路上》。
1951年~1952年在紐約和舊金山寫作小說《戈迪的幻想》。
1952年在墨西哥城寫作小說《薩克斯醫生》。
1953年在紐約寫作小說《瑪吉·卡薩迪》和《地下人》。
1954年在紐約和加利福尼亞開始研究佛學,在舊金山寫成詩集《舊金山布魯斯》。
1955年寫作《墨西哥城布魯斯》,在墨西哥城開始寫作長篇小說《特麗斯特莎》。10月3日,同金斯堡等出席舊金山「六畫廊」詩歌朗誦會,金斯堡朗誦《嚎叫》,大獲成功。
1956年在墨西哥城完成小說《特麗斯特莎),在北卡羅來納開始寫小說《傑拉德·的幻想》,在華盛頓州和墨西哥城完成長篇小說《孤獨的天使》第一部。金斯堡的詩集《嚎叫及其他》在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
1957年3月到法國和英國作短暫旅遊。《在路上》由紐約維京出版社出版;在佛羅里達開始寫小說《達摩流浪漢》。
1958年~1960年寫成小說《孤獨的旅人》手稿。
1961年在新墨西哥城完成小說《孤獨的天使》第二部,在佛羅里達寫成小說《大瑟爾》。
1965年在佛羅里邊寫成小說《薩托里在巴黎》。
1966年5月同母親遷往故鄉洛威爾,11月9日同第三任妻子斯特拉結婚。
1967年在洛威爾寫作小說《杜魯阿茲的虛榮》。
1968年尼爾·卡薩迪死於墨西哥。到歐洲作短期旅行。
1969年10月21日病死於佛羅里達州聖·彼德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