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世紀30年代日本著名的電影公司
松竹映畫,東寶株式會社,東映株式會社。
1.松竹映畫
1920年,松竹映畫由企業家大谷竹次郎創建於東京蒲田,去年它迎來了100歲生日。松竹的開場動畫以富士山作為背景,2000年開始以CG製作,至2015年創業120周年時更換為以真實拍攝的富士山影像作為背景。松竹映畫比較傾向於拍攝市民生活題材的喜劇類電影,例如著名的長篇電影系列《寅次郎的故事》。除此之外,拍攝的著名影片還有《晚春》、《二十四隻眼睛》、《遠山的呼喚》、《幸福的黃手帕》等。擁有百年歷史的松竹映畫,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的發展中,都有它的貢獻。
2.東寶株式會社
東寶即為「東京寶冢」之意,1943年由東京寶冢劇場公司和東寶電影公司合並而成。它跟其他的日本電影製作公司不同的是,東寶起初是以劇場起家,後來才經營電影產業。東寶旗下著名IP《哥斯拉》東寶還發行了一系列經典的動畫作品,例如:《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名偵探柯南》等,隨便列舉一下都可能是大家的童年回憶。2016年,東寶出品的《你的名字。》在引進中國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不落俗套的劇情,以及新海誠導演所描繪的唯美場景,還成為了大家拍照調濾鏡的樣本。也正是《你的名字。》成功後,更多的日本動畫電影走進了中國的電影院。
3.東映株式會社
在真人電影方面,60年代東映召集了一批至今都非常影響的演員,如鶴田浩二、丹波哲郎、高倉健等,拍出了不少的有影響力的作品。特別是高倉健主演的《網走特殊地》和《昭和殘俠傳》,經典到不僅吸引了大批觀眾,還創立了獨有的「東映風格」。而且在電影製作方面加強了在製片、發行、放映各個領域的統一領導,並吸取了美國電影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因此,東寶有著強大的編、導、演陣容,而且其豐厚的財力拍出不少充分運用特技的高難度作品。
⑵ 日本有哪些戰爭題材的影片
日本戰爭題材的電影有《在這世界的角落》、《空中殺手》、《赤色天使》、《我想成為貝殼》、《二百三高地》等。
1、《在這世界的角落》
《在這世界的角落》是片淵須直執導的動畫電影,由能年玲奈等擔任配音,於2016年11月12日在日本公映。
該片改編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畫,以二戰末期的廣島為舞台,講述女主人公小鈴嫁到住在海軍軍港「吳市」的婆家後,經歷幾次空襲拚命生存、積極面對生活的故事。
2、《空中殺手》
《空中殺手》是由押井守執導,菊地凜子、加瀨亮等人參與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於2008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改編自小說家森博嗣同名作品,講述了一位戰斗飛行員在一個類似日本的戰爭世界中奮斗生存的故事。
3、《赤色天使》
《赤色天使》講述1939年,中日戰爭如火如荼。年輕的女護士西櫻被派往天津日本陸軍醫院工作。她的清純美麗吸引著一曾出生入死的年輕士兵們。某晚,櫻被坂本為首的一眾傷兵強暴,作為懲罰,坂本被重新派往戰場。兩個月後,戰事不斷吃緊。
櫻受遣前去援助深縣的前線醫院。在這里,因戰火而負傷的士兵不計其數。櫻和主治醫生岡部(蘆田伸介 飾)每天馬不停蹄,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他們甚至不得不通過截肢等手段以縮短治療時間。在此期間,櫻見到了傷重瀕死的坂本,撫慰了失去雙臂極度痛苦的一等兵折原(川津祐介 飾),也漸漸陷入對岡部醫生的依戀之中。
4、《我想成為貝殼》
《我想成為貝殼》是由日本TBS電視台製作發行的139分鍾的家庭戰爭影片。該片由福澤克雄導演,橋本忍編劇,中居正廣、仲間由紀惠、柴本幸、西村雅彥等主演,於2008年10月25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改編自加藤哲太郎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日本高知縣經營一家理發店的清水豐松在戰爭期間被強行徵兵入伍,戰爭結束後,他因被懷疑在軍隊服役時曾聽從上司的指令而殺害美軍士兵而被逮捕。
5、《二百三高地》
《二百三高地》是一部劇情片。內容以日俄戰爭中旅順攻圍戰前在203高地為主軸,依據史實描述日軍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
從明治37年(1904年)2月到38年(1905年)7月,約一年半的時間里,日本與俄國之間為爭奪朝鮮和中國區域的控制權而爆發了日俄戰爭。這是一場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范圍而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強盜戰爭。
這場戰爭中的二零三高地位於旅順新市區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稱為二零三高地。日俄戰爭中它是西線制高點,距市區和港口要塞較近,是日俄雙方爭奪的重要陣地。
⑶ 日本愛情電影有哪些呢
日本愛情電影:
1、《情書》
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情書》,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出乎意料地收到同名者的回信,並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愛情故事。
⑷ 為什麼電影《七武士》能被評選為日本電影第一
縱觀這部《七武士》,其中的鏡頭運用、敘事節奏都非常流暢,有著優秀且辨識度極高的敘事節奏與拍攝風格,可以說沒有多餘的鏡頭或情節,而這部電影的台詞,也是微言大義,值得揣摩。更難能可貴的是一些動作戲,其中的動作設計和鏡頭剪輯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放在今日依舊是頂尖水準。
這就是《七武士》的魅力,它讓你看見那個國度最後的江湖,就像影片結尾處對犧牲的死人無力的憑吊一樣,「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像一首慷慨激昂的戰歌,最後卻空餘一聲嘆息。
⑸ 日本新浪潮電影的特點
日本新浪潮電影的特點:在激烈、犀利的電影手法中加入了嚴肅的責任感和色彩,使得日本電影進入一場電影藝術的高度噴發。「新浪潮」首次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用來描述當時一群新進的年輕導演帶動的電影風潮。《電影手冊》(CahiersCinema)的影評人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他們的處女作《四百擊》和《筋疲力盡》,從此一批反對體制、挑戰權威的年輕導演的作品相繼問世,電影記者弗朗索瓦·吉牢德在《快報》上將其命名為「新浪潮」。這場沒有固定組織、沒有完整綱領的運動,是電影史上的一場,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且影響延續至今。
日本新浪潮(日語:日本ヌーヴェルヴァーグ)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的一些日本導演與他們的電影作品所給予的稱呼,他們主要受到法國新浪潮的影響。日本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羽仁進、敕使河原宏、增村保造、篠田正浩、大島渚、藏原惟繕、今村昌平、鈴木清順、中平康、新藤兼人等人。
簡介: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最早見於1960年6月5日號的《讀賣周刊》,記者長部日出雄和大沼正為配合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首映式所做的專題報道《日本電影的「新浪潮」》。文中採用了當時正在法國風起雲涌的「新浪潮運動」這一時髦詞彙,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為代表的松竹新晉稱作「松竹新浪潮」和「日本的新浪潮」,此名詞因富有時代意義而立即被各大報章轉載。
誕生原因:1960年大島渚連續推出了《青春殘酷物語》和《太陽的墓場》,之後拍出了一部影響日本電影史,激發隨後日本新浪潮的第四部電影《日本的夜與霧》。該片以安保斗爭為背景,內容批判斗爭過程失敗的學生和日本,正好響應因當時日本與美國簽署了安保條約,而引起大學生普遍高漲的反美情緒。在《日本的夜與霧》上映期間,淺沼委員會長遭右翼少年行刺,城戶四郎有見如此敏感,遂在該片放映四天後,實時停映。松竹公司解釋為票房不佳,但大部分評論都認為某政壇界人物向松竹施加壓力,要求停映。大島渚大感憤怒,離開松竹公司,成立了電影公司創造社。有見大島渚成立自己的公司繼續拍片,有些大公司的導演(今村昌平和增村保造等),或自己成立公司的導演(新藤兼人和敕使河原宏等),蜂擁出來拍攝首部作品,「日本新浪潮」因此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