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無聲電影如何過渡有聲電影
擴展閱讀
2020美國黑幫電影院 2024-11-05 21:40:41
哪些電影里有植物人 2024-11-05 21:03:01
周星馳的大尺度電影 2024-11-05 21:03:00

無聲電影如何過渡有聲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1-05 18:51:04

⑴ 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哪些變化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1)無聲電影如何過渡有聲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節

據粗略統計,全世界六大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單獨舉辦或輪流舉辦的各種名目的國際電影節已超過三百個。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過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提起「國際電影節」,也許不少人會以為「奧斯卡金像獎」就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其實「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國的電影獎而已。為了增加國際性,奧斯卡從1948年起又增設了一個「最佳外語片獎」。從上世紀70年代起,每年頒獎儀式都由通訊衛星向全世界作實況轉播,「奧斯卡金像獎」就更具全球性的影響了。

⑵ 蒙太奇是什麼

蒙太奇是什麼?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亥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絡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線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線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線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
蒙太奇是什麼意思?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紶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有些小說中也會用到,比如你正在寫現在發生的事,突然要 *** 一段過去的事,你可以用此句過渡:生活的鏡頭變了一個蒙太奇戲法,幾年前的。。。(這也只是個人觀點)

望採納啊o(∩_∩)o
什麼是蒙太奇?
我剛剛寫完這個論文··

這是論文的一部分來闡釋蒙太奇上的·蒙太奇大致上來講是有建築術語中轉化而來到電影藝術上的,起初是組接的意思···

在蒙太奇的形成過程中,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與前蘇聯的蒙太奇學派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究竟什麼才是蒙太奇呢?

那是關於2+2≠4的故事。為什麼叫他故事呢?這是從畫面蒙太奇走入聲畫蒙太奇的世界的過程,從無聲電影(也叫做默片)向有聲電影過渡的飛躍,好似一段傳奇。

這本書是這樣闡釋的:畫面蒙太奇就是將一個個的單個的獨立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它能夠闡釋規定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的聯絡,於是愛森斯坦乾脆主張:蒙太奇是一種思想。(影視藝術教育P76)

電影藝術又何嘗不是如此?

假如這種闡釋很晦澀,那我們更透徹的進入蒙太奇的奇幻世界中。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意指的是裝配,構成。引申在電影藝術中便是剪輯與組接的意思。後隨著電影事業的長足進步,逐漸轉向理論研究。其最初由格里菲斯的蒙太奇技巧逐步形成為大家所人知的蒙太奇手法,是蒙太奇的最早創始人。

默片時代,這個無聲電影的世界。其間出現了一批很出名的蒙太奇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庫里肖夫,維爾托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他們既是電影的創作者,也具備電影理論研究的熱情,均深受格里菲斯的蒙太奇技法的影響。

普多夫金不但致力於蒙太奇概念的理論探討,還強調應當把蒙太奇視為一種心理暗示方式,並且對蒙太奇的種類做了劃分。

(1) 暗示蒙太奇:通過尖銳的對比或極其強烈的對比產生一種相互強調相互沖突的作用,強化所表現的內容,情緒與思想川例如: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伊文思把焚燒的小麥的鏡頭與飢餓的兒童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充分的體現出資本主義時期的吃人本質。

(2) 平行蒙太奇:即在結構上將兩條情節線並列的表現,使他們彼此緊密的聯絡起來,互相襯托互相補充,他可以是鏡頭的並列,也可以是場面與場面的,段落與段落之間的並列。最著名的例子是普多夫金導演的《母親》一個方面涅瓦河的冰塊逐漸的融化並匯聚成一條奔騰的河流,另一方面是 *** *** 隊伍逐漸壯大形成勢不可當的潮流。

(3) 隱喻蒙太奇:通過鏡頭與鏡頭場面與場面的銜接,藉助獨特的電影比喻,使畫面的潛在內容表現出來,賦予畫面以新的含義。

(4) 交叉蒙太奇:普多夫金又稱其為:「動作同時發展的蒙太奇」,也就是將兩個同時進行的畫面分成許許多多的片段換,交替的在銀幕上出現。「交叉蒙太奇」是一種利用觀眾情緒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的藝術手法。

(5) 復現蒙太奇:也就是「主題的反復出現」,即代表影片靈魂的片段在關鍵的時刻一直反復的出現著,出現在熒幕之上,通過這種視覺上的反復或聽覺上的反復達到一種主題上的深化與內容上的強調。《戰艦波將金號》中,一個水兵摔盤子, *** 進食有蛆蟲的肉,這個動作時全篇的重點,也是這次起義的導火線,艾森死然從多個角度用一系列的鏡頭來拍攝了這個動作。強化了這一矛盾。
蒙太奇有幾種?功能是什麼?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線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線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有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學派出現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的蘇聯,以愛森斯坦、庫里肖夫、普多夫金為代表,他們力求探索新的電影表現手段來表現新時代的革命電影藝術,而他們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對蒙太奇的實驗與研究上,創立了電影蒙太奇的系統理論,並將理論的探索用於藝術實踐,創作了《戰艦波將金號》《母親》《土地》等蒙太奇藝術的典範之作,構成了著名的蒙太奇學派。 愛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論大師,1922年,他在《左翼藝術戰線》雜志上發表了《雜耍蒙太奇》,這是第一篇關於蒙太奇理論的綱領性宣言。在愛森斯坦看來,蒙太奇不僅是電影的一種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哲學理念。他指出:兩個並列的蒙太奇鏡頭,不是「二數之和」,而是「二數之積」。《戰艦波將金號》是愛森斯坦1925年拍攝的,是蒙太奇理論的藝術結晶,片中著名的「敖得薩階梯」被認為是蒙太奇運用的經典範例。 總之,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視訊技術。
蒙太奇是什麼意思?
以上三位說得都對,具體地說,蒙太奇是電影的一種剪輯手段,閃回/對比/排比/快切/慢轉換/白場/黑場/分割畫面/套疊畫面/掀去畫面/淡入淡出/語言蒙太奇/音樂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以及各種非線性剪輯手段。由於製作技術裝置的發展,現在電視劇中蒙太奇的使用日臻成熟,已經可以和電影蒙太奇的水平媲美,而廣大觀眾對蒙太奇技術/藝術水平的了解和欣賞水平也越來越高,這些都給電影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影中的蒙太奇是什麼意思
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蒙太奇就是編輯,意思就是把一些被攝影下來的鏡頭編輯成一 部電影。世界著名的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秋(Bela Balazz1886-1952)對蒙太奇下了較為具體的解釋,他說:「蒙太奇就是把導演攝影下來一個一個的鏡頭(Shot或Cut)依照著一定的順序連 結,進而將這些具有連續性的鏡頭綜合,使它產生導演本身所意圖的效果,這種創造過程可以比喻成一個工程師把一些零零碎碎的機件組合,配成一件完整的機器一 樣。」換句話說,就是把這些被攝影下來、毫無秩序和意圖的斷片經過 蒙太奇(編輯),使它們在導演意圖之下銜接,產生有系統的效果。」
蒙太奇是什麼意思
以上三位說得都對,具體地說,蒙太奇是電影的一種剪輯手段,閃回/對比/排比/快切/慢轉換/白場/黑場/分割畫面/套疊畫面/掀去畫面/淡入淡出/語言蒙太奇/音樂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以及各種非線性剪輯手段。由於製作技術裝置的發展,現在電視劇中蒙太奇的使用日臻成熟,已經可以和電影蒙太奇的水平媲美,而廣大觀眾對蒙太奇技術/藝術水平的了解和欣賞水平也越來越高,這些都給電影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麼叫蒙太奇手法
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線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線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線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棱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個左右的鏡頭組成。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⑶ 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的發展過程

有聲電影的發展歷史】

有聲電影機的誕生

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項發明:有聲電影。一些經過挑選的觀眾被邀請到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觀看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圖像聯系起來的電影機。

其他人也曾想過發明有聲電影機,但無一成功。愛迪生的貢獻在於他在同一時間里把聲音和圖像同時記錄下來,而這一點,其他人是無法做到的。通過運用一台既可留聲又可攝影的機器,愛迪生可以讓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自由地來回走動,而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愛迪生耗費了兩年精力,才研製成功有聲電影機。

1927年10月6日,紐約的觀眾在觀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樂歌手》(一譯《爵士歌王》)時,突然聽到主角開口說了話:「等一下,等一下,你們還什麼也沒聽到呢。」這一句話,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根據資料來看,完全意義上的有聲片是華納公司1929年的《紐約之光》

1936年,卓別林出品了他的最後一部無聲片《摩登時代》,標志著無聲片的壽終正寢。

從默片到有聲電影

所謂的默片在其鼎盛時代也常常有音樂或者聲效相伴,1926年8月,由約翰.巴利摩爾主演的《唐璜》在紐約的華納劇院首映,這次首映採用了Vitaphone聲音系統,以每秒331/3轉唱片來使電影聲畫同步。新的發明很快就跟來了,1927年10月華納公司的《爵士歌王》敲響了默片的喪鍾。 到1930年為止,只有5%的好萊塢的影片還是默片,華納兄弟採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開發的膠片攜載聲音的技術,這一技術需要採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從而誕生了這一今天仍然採用的標准。這一變化徹底改變了電影膠片的形態。

35mm默片的滿畫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電視畫面),1927年最早的聲音印在膠片上時是1.21:1 。

1932年,製片商和放映商聯合建立了膠片上聲音軌跡寬度的標准,從而創造了新的1.37:1比例。隨著這一整個業界技術方針的確立,電影中的對白、歌舞急劇增加。在30年代,電影觀眾增加了一倍。 電影工業繼續尋找新的發展,很快,就開始經歷彩色電影,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⑷ 電影的演變過程

電影是繼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發明於19世紀末期,由最初被認為是「小學生的玩意」、「奴隸們的娛樂游戲」逐步發展成為20世紀最廣泛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它通過攝影機以每秒拍攝若干格畫幅的運轉速度,將被攝物體運動的時空轉換過程記錄在條狀膠片上,然後將不同的膠片銜接起來,經過顯影、定影。乾燥加工成電影拷貝的過程,製成可以放映供許多人同時觀看的影片。影片從最初拍攝一些活動的日常生活景象片斷,發展到現在已能夠拍攝豐富多彩、復雜變化的現實世界,具體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能力和生動的藝術感染力。

由於電影的樣式和片種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報道某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或歷史事件活動的記錄片,也有運用各種美術手段和材料製作的美術片,還有記錄舞台藝術表演的戲曲片等等。在這些種類中又包含若乾片種。如故事片中有喜劇片、西部片、愛情片、科幻片等;美術片中有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記錄片中有傳記記錄片、文獻記錄片、新聞記錄片等。它包括文學、戲劇、繪畫、建築、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成分,所以被稱為綜1合藝術。

所謂綜合藝術,指綜合幾種藝術成分而構成的藝術樣式。其特徵是:

集體創作。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美術、攝影、錄音多個創作部門藝術創造的有機配合;

利用現有的一切藝術表現手法。電影有含文學成分的描寫和結構,有含戲劇成分的對話、內心獨白、形體動作、面部表情,有含音樂成分的歌曲和與畫面融合的視覺形象;

廣泛的群眾性文化。電影的構成是用活動著的畫面和各種音響表達、表現世界各國的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且通俗易懂、明白曉暢。

但是,電影的綜合性並不是指各種藝術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指將各種藝術形式包含的藝術成分融匯貫通變成新的東西加以表現。它除具有一般文學藝術的共性特徵外,還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這在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工具與別的藝術表現工具不同。電影是用攝影機來反映的。攝影機具有真實記錄反映對象及其運動的時空轉換這一特點,由此形成特殊的電影表現手法和電影敘述語言,將各種藝術成分有機統一組合成新的藝術表現形象。

正因為如此,作為藝術的電影,雖然是誕生於眾多古老傳統藝術如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之後的最新最年輕的藝術,但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可以讓我們知道它的誕生日期的藝術。自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正式公映自己製作的世界最早的影片獲得成功至今僅百年的歷史。而古老傳統的藝術,其中有的已經歷了上千或數千年的滄桑,它們問世的時日,就連專門研究藝術史的專家學者們也無從稽2考。電影和古老傳統的藝術相比,它只能算個小弟弟。但是它後來居上,後生可畏,最年輕的藝術——電影,以其無可比擬的藝術魁力,闖進了世界藝術之林,一躍而成為最富群眾性最具影響力的與世紀同齡的藝術巨人。其所以能如此,恰恰是由於它年輕,有它自己的優勢。因為電影不僅是誕生於古老傳統的藝術之後,而且它是吸取和消化了這些藝術的所長而又揚棄了它們的所短,有機綜合了多種藝術因素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因此,多種藝術門類的有機綜合,是電影藝術最突出的美學特性,綜合性是電影美的本質所在。

早期的電影研究家們從電影像誰這一命題出發,探討電影藝術的基本持性和電影美的奧秘。他們所持的觀點和所得的結論各不相同,大相徑庭。有人認為電影像文學,有人認為電影像戲劇,也有的認為電影像繪畫,還有的說像音樂等等。不一而足。於是便有「可見的文學」、「電影詩」、「視覺交響樂」、「沉默的旋律」諸如此類的說法,試圖從電影美學的層次上對電影美的本質作出界說。這些見解雖知其相對的合理性依據,但在今天看來,其各執一端的片面性,則是顯而易見的。電影既像誰也不像誰,電影就是電影,因為電影是吸取、包容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多種藝術的因素、集它們於一身的綜合藝術。

電影中包容了文學的因素,因為它從文學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方法,從文學的各種體裁中廣泛吸取營養,如從詩中汲取抒情性,從散文中汲取紀實性,從小說中汲取敘事性。在敘事手法上又借鑒了文學中的主觀敘述和客觀敘述,外部描繪和內心剖析以及多種形式的結構原則等。總之,無論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的安排、細節的描寫、敘事的3方式,電影都借鑒了文學的經驗而具有文學的因素。電影中存在的戲劇因素,表現在演員表演、場面調度、矛盾沖突和懸念等一系列藝術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電影中的音樂因素,表現在通過旋律配合畫面,以營造環境氛圍、渲染情感和節奏變化。至於電影中的繪畫、雕塑、攝影等因素,不僅表現在造型性和視覺再現性上,對構圖、色彩和光影的處理上,借鑒了這些藝術的經驗,而且電影中的許多專用術語如畫面、色調、影調、鏡頭、焦距等等,也都是從這些藝術中借用過來的。

電影從文學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方法,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的安排、細節的描寫到敘事形式等各個方面都借鑒了文學的經驗、方法和技巧,因而具有文學的因素。但文學進入電影』,由於受電影的制約,經過消化、融合,已發生了質的變化,而非電影加文學。電影中的文學因素和作為語言的藝術的文學有質的區別。因為盡管電影廣泛借鑒文學塑造藝術形象的經驗、方法和技巧,但文學是通過語言文學這一唯一的媒介塑造文學形象,而電影則是通過畫面和音響以及電影所獨具的特殊表現手段——蒙太奇來塑造銀幕形象。作家用語言來寫故事、寫人、寫人的靈魂。文學形象是通過抽象的語言符號給讀者以聯想,銀幕形象則是通過可見的畫面和可聞的聲音具體地直接地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可見電影中的文學因素決不是電影加文學。

電影從繪畫中吸取營養,包括構圖、光影、色彩、線條的運用和處理,具有繪畫的因素,但繪畫進入電影並非電影加繪畫,電影中的繪畫因素受電影制約,與繪畫藝術有質的區別。繪畫再現生活的手段是線條和色彩,電影的手段是畫面,並且有聲音與之相配合。繪畫中的造型形象只能是化動為靜,靜中4見動,不能表現對象的連續運動,銀幕中的造型形象則始終是不斷變化著的連續運動的造型形象。

電影從戲劇吸取營養包容了戲劇藝術的因素,但戲劇進入電影,因受電影的制約被消化融匯也產生了質的變化,並非電影加戲劇。電影的時空觀念和處理同戲劇的時空觀念和處理有著質的區別。舞台空間是固定的,銀幕空間是不斷變化的。舞台時間是現實的物理時間,銀幕時間則可以自由延長、壓縮、停滯的非物理時間。因此戲劇的時空表現受到限制,而銀幕的時空表現則有很大自由。不僅如此,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也存在著質的區別。表演者的表演和欣賞者的欣賞共時共地,同時完成,這是戲劇表演的特點;而電影表演則是另外一種情形:表演者在場表演,欣賞者缺席;欣賞者在場欣賞,表演者缺席,表演者的表演和欣賞者的欣賞不可能共時共地,也不是同時完成。因此,這就決定了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各有自身的特殊規律而非一致。

其他各門藝術進入電影,同樣要產生質的變化,凡此種種,說明電影吸取了多種藝術門類,並不是各門藝術簡單地相加拼湊在一起,而是經過了化合的有機的綜合整體。電影吸取了多種藝術門類而形成綜合性的審美特性,就其實質來說,乃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有機綜合。正因為如此,作為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相結合的新型藝術——電影,它克服了傳統的純時間藝術難以充分表現空間和傳統的純空間藝術難以表現時間的局限與不足,既可以充分表現時間又可以充分表現空間,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現潛力和藝術可能性。由此也不難看出,包容了多種藝術門類的電影的綜合性實質,還在於它是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綜合,它克服了純視覺藝術難以滿足人們對聽覺形5象的審美需求和純聽覺藝術難以滿足人們對視覺形象的審美需求的局限,而具有可以融合視聽兩者之長的優勢,成為一門最富群眾性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