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哪些電影退票
擴展閱讀
法國有哪些倫理電影網站 2024-09-21 12:41:11
約女孩看電影送什麼好處 2024-09-21 12:27:20

哪些電影退票

發布時間: 2022-04-02 07:10:15

1. 退票的電影票

電影票「概不退換」,也幾乎成了影院的通行「行規」。一些知名的影院,發現大部分影院在售票窗口,或者售票大廳的滾動屏幕上,或者電影票上都會註明類似的提示,告知消費者電影票售出後是不能退換的。
「現在電影票都是電腦出票的,一旦出了票,就無法退換了。」也有個別影院雖然在售票處和電影票上都沒有註明此類告示,但這些影院也表示,「這個規定已經實行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業內人士甚至表示,「這個規定很正常,假如大家都想買就買,想退就退,那不是亂套了。」

2. 電影票怎麼退票

可以參考下面方法退票:


操作工具:安卓手機,口碑APP。


1、首先進入口碑APP後,點擊下方的訂單。


3. 電影退票

可以直接說嗎?

4. 電影局回應退票是怎麼說的

今年五一檔,由劉若英執導,井柏然、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首日預售票房破1億,是目前為止國產愛情片預售成績最好的電影。但在上映當晚,網路上不少消息指出《後來的我們》出現惡意刷票和退票事件。今日,記者了解到,電影局關注到上述反映之後,依據國家電影專資數據平台的數據對近幾日退票信息進行分析,初步認定該影片退票情況確有異常,具體問題尚待研判。

退票事件一出,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曾就電影《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發表聲明稱,「截至4月28日23點,經排查,貓眼平台疑似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占影片當日總票房2.8億的4.6%。」貓眼稱,已將相關數據和證據提交主管部門,並將協同主管部門做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同時已向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尋求數據協助。據悉,4月29日,電影局有關負責人已對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機制,認真查明存在的漏洞、進一步梳理情況、完善數據,形成書面報告報主管部門。

5. 電影票退票相關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超過多少多少%退票率就要打報告電影專資辦,影院方為了不麻煩,還有不降低票房人數基本是不提供第三方購票的退票。 如是影院現場買票的話是可以隨時退票的。退票就是解除合同,影院單方面任意限制消費者退票權,不具備合法性。「影院方如因放映事故構成合同違約並對消費者造成其他損失的,還應向消費者賠償,但這些內容在票根背後的承諾上並沒有體現。針對電影票「退改簽」亂象,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關於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明確規定:電影票支持「退改簽」。各方制定的「退改簽」規定,要簡化手續,優化「退改簽」流程,「充分體現公平合理、親民便民的原則」;第三方售票平台、影院網站或自有APP,應在觀眾購票付款前彈出影票「退改簽」規定協議;全國各影院須在大堂醒目位置公示購票「退改簽」須知,以保證觀眾提前了解相關「退改簽」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6. 電影退票怎麼退票

  • 首先我們打開手機,然後在手機上打開微信,在搜索框中輸入「貓眼電影」,點擊「貓眼電影」小程序進入。

7. 電影網上退票,或者換票

1、淘寶上買的電影票,只要沒過放映時間都是可以原價退單的。

2、你可以在我的淘寶里找到相應的訂單進去,取消訂單就行了。

8. 真正能退電影票的APP有哪些

微信的可以,但是在電影開前半小時就退不了了

9. 電影票退票時間限制是什麼

一般是在半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之前可以退票,這是根據2019年的《電影票退改簽標准》。不過這個退票時間也要根據不同的影院來規定。

有的影院會有細微的不同,所以想退票的話,要以影院規定來做標准。雖然電影可以退票,但也會有手續費收取。


電影票退票時間限制根據規定:

如果電影票在7天無理由退貨時限內,售票平台或影院應該無理由辦理退票。《關於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等規定也曾明確,全國各影院須在大堂醒目位置公示購票「退改簽」須知,同時售票軟體應具有退票功能,並建立相應退票記錄。

一些平台或影院以告示、單方聲明、最終解釋等方式拒絕電影票「退改簽」,既閑置浪費了觀影資源,也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不僅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更違反了國家相關規定。

當然,個別購票者的確存在惡意刷票的問題,但平台或影院遏制刷票行為應該從管理機制上想辦法,而不能把責任和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不能因噎廢食,反而侵犯了消費者的正當「退改簽」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