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大全 » 3d电影怎么玩
扩展阅读
最新电影和动画片 2024-06-28 13:01:47
二战电影的女人图片 2024-06-28 12:56:50

3d电影怎么玩

发布时间: 2024-06-23 16:06:46

⑴ 儿童看3D电影时,注意事项是什么

由于3D电影特效立体感强,电影中的画面仿佛就在身边一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受大家的热爱和吹捧。所以,在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家长都喜欢带着小孩子一起去看,但是,你知道吗?3D电影的眼睛是一种偏光镜,看电影时会让人们的眼球反复聚焦,导致大脑皮层过劳引发调节性视疲劳,会产生眩晕的感觉。

大人在看3D电影的时候,偶尔还会有头晕、恶心的感觉,可况是未发育完全的小孩子呢?所以,家长在去看电影的时候,如果小孩子8岁以下,确实是不适宜过多观看3D电影,大点的孩子建议选靠后位置,抓住电影里不是很精彩的情节,每隔15―20分钟摘掉眼镜,闭眼休息。

据有关资料介绍,3D电影是戴上特制的3D眼镜后,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双眼将左、右的影像重叠在眼底上,由大脑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对于3D电影对儿童视力甚至脑部是否有不利影响,目前有争议,有些说有影响,有些说没有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研究机构发布调查数据称,大约25%的儿童在看3D影像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美国验光协会则声称,3D不但对儿童视力没影响,甚至还有利于医生发现和诊断儿童眼部的早期病变。

过多的声光刺激对专注力的影响

现在不只电影频频推出3D版,连电视、电玩都进入3D的世界,这些具有丰富声光效果的媒介,的确比平面的书本更具吸引力,长期长时间接触3D的电影、电玩等,不但视力与听力都会有不良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与创造力也会受影响,因为书本没有声光的刺激,较无法吸引长期受声光刺激的孩子,而孩子不喜欢有文字的书,久了也会让他减低凭借文字自行在脑中创造出图像的能力。建议家长不要只给孩子单一的刺激,3D电影、电玩、书本、多接触大自然等活动都要穿插交替的进行,让孩子有多元丰富的刺激,才不会只沉迷在某项活动,影响整体的学习及身心灵发展。

⑵ 怎么在电脑上看偏光3D电影

偏光需要双投影设备,一般在电影院实现。你可以看红蓝的。资源多,投入少,效果好。

3D电影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红蓝电影
一种是偏振电影

偏振电影需要双投影设备
成本比较高
一般你在电影院看的都是偏振
戴的眼镜是偏振镜,也是你说的灰色镜片
玩3D的人只有顶级发烧友才自己在家搞偏振电影
比较烧钱

另一种是红蓝眼镜
和偏振眼镜不一样,它是左边镜片是红色右边是蓝色,因此叫红蓝眼镜
一般在自己电脑上看得比较多的是这种红蓝。你想在家里看的话只要在淘宝上买个眼镜,大概十块钱左右,然后你到3D立体影像论坛上注册一下,下载一些3D的片源就可以了。

更多内容可以去网络搜索69ic 第一个就是

⑶ 揭秘!3D电影、游戏角色制作过程

前期制作


首先要清楚制作什么样的一款游戏?给出人物设定,概念设计师给出一个大概念,然后原画根据概念设计开始制作细化出人物的三视图。在这些任务完成后,我们就要开始将原画给予3D制作人员。


3D建模制作模型


在从原画师那里拿到原画之后,建模师的工作就是采用这些原画并且将其转化为3d模型,之后将其提供给动画师。在现在的生产流程当中,建模师工具有两种主要技术:多边形建模和数字雕刻,这两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


尽管两种工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却是相辅相成的。使用ZBrush之类的软件雕刻更加适合生物模型,3DMax之类的软件制作的时候其实更加适合机械、建筑的建模。


制作贴图


在建模完成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贴图的制作了。在此阶段,将材料、纹理和颜色添加到3D模型中。


模型根据模型师的UV分割后烘培法线以及CV和AO贴图。


进入Substance Painter等软件开始贴图的制作,不光从颜色还原原画,还要在质感上做出各个材质的质感,这样就会做出不一样的效果而显得更加真实。


灯光


为了让3d角色显得更加栩栩如生,我们可以在场景上放置数字灯来照亮模型,就像电影布局当用照明设备照亮演员一样。这可能是制作流程当中第二技术性最高的阶段,但是依然涉及到很多的技巧。


来回:灯光和纹理艺术家之间存在大量的联系,这两个部门紧密合作,以确保材料和灯光合理地配合在一起,并且保证阴影和反射看起来令人信服。


动画


众所周知,动画是制作阶段的重要阶段,3D角色通过虚拟骨架与装备进行控制,该虚拟骨架或装备使动画师可以控制模型的手臂,腿部,面部表情和姿势。


动画是通过姿势到姿势完成,换句话说,动画师将为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姿势都设置一个关键帧,然后对其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微调,以使动作流畅并正确地计时。


渲染和后期制作


3D模型的最终制作阶段称为渲染,它的实质上是指将3D的场景和角色结合转化为最终的二维图像。


完成照明:必须计算阴影和反射。


特殊效果:通常是将景深模糊,雾气、烟雾和爆炸等效果整合到场景中时。


后处理:如果需要调整亮度颜色和对比度,则这些更改将在渲染时间之后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完成。


关于揭秘!3D电影、游戏角色制作过程,环球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游戏建模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游戏建模的素材及学习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⑷ 求3d电影的工作原理

3D立体电影在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候都是采用两部摄像机的角度用来满足人双眼观看,就是说3D立体影片是由两幅对应人左右眼睛的画面组成,而实现立体观看是有多种实现方法的,目前常见的有:
1.偏振方式:用两部播放机或投影仪将左右眼画面投射到一个具有金属特性的屏幕,播放机镜头前加偏振镜片,由于金属不改变光线的偏振特征,人戴上偏振眼镜后每只眼睛就只能看到应该看到的对应的那一幅画面,这种方式多用于大小影院影厅,家庭也可以组建,成本最低也要2万以上,眼镜也根据播放镜头前的偏振镜片分为线性偏光和圆性偏光眼镜。
2.主动时分方式:也叫快门式,多用于PC,将左右图像以快门幻灯式的进行左右轮换显示,眼镜是快门式眼镜,通过同步,当左画面出现时,眼镜将右眼进行黑色遮挡,反之亦然,由于速度很快(一般刷新要120HZ以上),实现了左右眼看到不同画面在大脑自然会产生立体感,这种方式最典型要数NVIDIA(英伟达)的3D立体幻镜,投入大约在几千元。
3.滤色方式:常说的红蓝眼镜就是典型的这种方式,红蓝原理是将左画面的RGB三原色中的G(绿)B(蓝)通道删除,只保留红G,右画面相反,(其他的眼镜只是更换这个RGB组合而对应红绿等眼镜),由于眼镜的镜片是红蓝滤色片,这样左眼只能看到红色,右眼只能看到青色(蓝绿)从而实现左右眼睛给大脑了两幅画面产生立体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用特殊的硬件设备投入,只需要买一副很便宜的滤色眼镜即可实现,由于这种方式会偏色,画面变得灰暗,基本被影院淘汰,但自己玩玩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上的这些知识其实在一些较专业的网站和论坛都有,例如立体中国,论坛里除了可以找到很多片源、软件,还有很多资深玩家的一些教程,相信对你一定有帮助。

⑸ 3D立体电影是种什么样的电影呢

1、3D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2、4D电影

4D电影(或四维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和周围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但不是几何意义上的四维空间。

4D电影通常是将震动、吹风、喷水、烟雾、气泡、气味、布景和人物表演等效果模拟引入3D电影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这些现场特技效果和剧情紧密结合,加上影院椅子的特殊装备,营造一种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

让观众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多重身体感官体验电影带来的全新娱乐效果,身临其境,惊险、紧张刺激 。

3、5D电影

5D电影是在3D立体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动感座椅,环境特效,5D电影院让观众从听觉、视觉、触觉,这几方面达到最强大的逼真感,如同置身于影片中,通过环境模拟实现风、雨、电、烟、雪花、泡泡、火焰扫腿、捅背、震动、香烟等环境效果。

顺着影视内容变化可实时感受到置身“闪电、烟雾、雪花”中,在“火焰”前有灼热感,海浪扑身时会“湿”了衣裳。体验下坠、震动、刮风、下雨、扫腿等全新的真切感觉,对电影行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6D电影

6d电影在适时调整影院内的环境,如声音、音响、气味、色彩,完全颠覆过去的观影经验,就好像走进迪斯尼乐园一样,电影除了看,还可以闻、摸、动,静态欣赏变成动态参与。也就是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还有就是感觉。

5、7D电影

7D互动电影是一场动感之旅。声、光、影、水、雾、烟,地震来时的强烈晃动,山崩到时的灭睁盯陵顶之感,超凡脱俗的技术造就了7D互动电影过硬的体验,它把影音的艺术,通过传感,光感,震动摇晃的使用等等变得真真切切,再加上五维度场景的包揽,立刻将观看者引入了其中,看电影,变成了经历了一场电影般的生活体验。

7D互动电影是将游戏娱乐与动感影院技术巧妙结合的创新项目,也是一个全新概念的娱乐媒体业。它的基本涵义是指观影者能够成为电影中的角色,介入影片事先设置的环境与剧情,让观影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自己就是电影里的一份子,观影者就是影片里的主角或是其中一员,并持续与影片内容产生交互作用。

(5)3d电影怎么玩扩展阅读: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一种立则睁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爱情的力量》,遗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经遗失了。早期的3D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片中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

1936年利用双镜头摄影机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影片,但此技术具有不少限制。之后从RealD三维等技术发展、阿凡达等电影流行之后,立体影片才进一步被广泛推广。

有一名澳大利亚导演宣称,1936年纳粹德国时期已经成功拍摄两部三维电影。

1952年,讲述非洲探险的《非洲历险记》被认定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长片。该片的口号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尽管《生活》杂志在当时称该片“廉价、荒谬”,但观众们仍然热情地挤进电影院去体验片中的“自然视角”。

3D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1954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们,绝大多数都对3D电影低眼相看,认为那只不过是在玩魔术而已,根本不是艺术。然而,希区柯克不这么想,他在1954年拍摄了3D版的《电话谋杀案》,成为了当时3D片中为数不多的精品。

1954年03月05日 ,环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谭》,该片也是至今为止惟一一部有续集的3D电影。新版《黑湖妖谭》计划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桑弧导演,陈强主演。后来又陆续出现了《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靓女阿萍》《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短片《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

1982年,《13号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电影慢慢复苏。

1983年,3D版的《大白鲨第三集》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但因为电影本身水准低下,3D效果也无过人之处,悉戚很快就让观众失去了兴趣。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首部3D动画长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3D IMAX银幕只有75块。然而就是这75块3D IMAX银幕,获得的票房占全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2005年,迪士尼的动画片《鸡仔总动员》采用了新型投影技术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电影时容易产生的眼睛疲劳。

2008年,《U2 3D演唱会》是第一部完全用3D摄影机拍摄的真人影片,这个音乐纪录片堪称先锋。

2009年,环球的动画片《鬼妈妈》是第一部采用停格动画形式的3D电影。2009年,《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科幻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该影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

大卫·斯莱德(David Slade)执导的《暮光之城3:月食》已于2010年6月30日上映。影片采用3D IMAX技术 。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继续围绕女主角与吸血鬼爱人以及狼人之间展开,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后,她还将面临新的吸血鬼军团的挑衅。据悉,随着《暮光之城》的人气爆炸,系列电影的投资规模亦越来越大,特效水准也将大幅度提高。

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

以票房3.2亿元的《赤壁》(上)为例,它在3600块银幕放映合每块银幕票房8万多元。比较两部影片,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卖一部电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设备的投入”,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