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几个豫剧唱段~~~~~~~~~~~~
学知网的豫剧不少,基本有您要的免费升启下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b05570100ab01.html
梨园春唱段
梨园豫曲
(曲剧全场)刘云打母
(曲剧全场)包公告状
(曲剧全场)宋士杰告状
(曲剧全场)郭举埋儿
(曲剧选段)洛阳令
(视频文件)唐派唱段
(豫剧全场)三打金枝
(豫剧全场)包龙图坐监
(豫剧全场)反杨河
(豫剧全场)抬花轿
(豫剧全场)花打朝
(豫剧全场)讨饭国舅
(豫剧全场)韩信拜帅
视频
全剧
宇宙锋(陈素真)
拷红(常香玉)
朝阳沟(全)
桃花庵(崔兰田)
秦雪梅(阎立品)
花木兰(常香玉)
花枪缘(马金凤)
豫剧 打金枝 刘忠河 黄爱菊
豫剧 刘墉回北京 谢庆军
豫剧_七品芝麻官_牛得草
马金凤 穆桂英挂帅
唱段
[谢庆军]
[郭志成]
豫剧全场
《梨园锦绣》豫剧流派大型演唱会
任宏恩 高秀敏《我爱我孙》
任宏恩《皂角坪往事》
任宏恩《糊涂盆砸锅》
任洪恩《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洪恩《我爱我爹》
兰力《下陈州》
关灵凤《三上轿》
刘忠河 黄爱菊《打金枝》
刘忠河《三打金枝》
刘忠河《十五贯》
刘忠河《血溅乌纱》
刘忠河《辕门斩子》
刘晓燕《长孙皇后》
唐喜成 吴碧波《血溅乌纱》
唐喜成 吴碧波《辕门斩子》
唐喜成《三哭殿》
唐喜成《南阳关》
宇宙锋(黄河版)
崔兰田《对花枪》
常香玉《人欢马叫》
常香玉《拷红》
常香玉《断桥》
常香玉《断桥》(中艺版)
常香玉《柳河湾》
常香玉《花木兰》
开封市豫剧团《窦娥冤》
张宝英 吴心平《包青天》(金马电影版)
张宝英 崔少奎《徐九精升官记》
张宝英《卖苗郎》
张宝英《寻儿记》(河南音像)
张宝英《桃花庵》
张宝英《秦香莲后传》
张枝茂 张钰东 刘新民《司马茅告状》
张枝茂《严海斗》
张枝茂《刘墉二下南京》
张枝茂《火烧纪信》
张枝茂《诸葛亮吊孝》
张海龙 马刚良《老子·儿子·弦子 》
张自立 张书轩《反杨河》
探阴山(吴心平)
曾广兰《洛阳桥》
朱坤芳 杨胜利《赵匡胤借头》
朱坤芳 毛松奇 索文化《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索文化《杨家将》
朱坤芳 索文化《赵匡胤登基》
朱坤芳《司马懿扒墓》
朱坤芳《司马懿探山》
朱巧云《穆杨会》
朱巧云《花轿错》
朱巧云《香囊记》
李 云《忠诚卫士》
李 英 王 凯《三请樊梨花》
李斯忠《下陈州》
李斯忠《包龙图坐监》
李斯忠《忠烈千秋》
李树建《清风亭》
李树建《程婴救孤》
李树建《鞭打芦花》
李良魁《渗困包公误》
李金枝《泪撒相思地》
杜启太《倔公公偏遇犟媳妇》
林秀兰《佘太君辞朝》
柳兰芳《小二黑结婚》
汤玉英《状元与乞丐》
汪荃珍《香魂女》
洛阳豫剧二团《孙成打酒》
洪先礼 刘纯正《刘庸下山东》
洪先礼《大登殿》
牛得草《七品芝麻官》
牛得草《三愿意》
牛得草《卷席筒》
牛派《丑角小段》
牛淑贤 袁秀荣《梳妆拣柴》
牛淑贤《宇宙锋》
王希玲《陆逊拜帅》
王希玲《风流才子》
王希玲《鸳鸯戏水》
王清芬《大祭桩》
王清芬《抬花轿》
王素君 王秀兰《王金豆借粮》
王素君《小二姐做梦》
王素君《桃李梅》
王素君《陈妙常》
王红丽《三更生死缘》
王红丽《五凤岭》
王红丽《司文郎》
王红丽《泪血姑苏》
王红丽《风雨行宫》
索文化 段红玉《困南唐》
索文化 毛松奇《吵喊如下河东》
索文化 毛松奇《困河东》
索文化《王莽赶刘秀》
苗文华《五女拜寿》
范 静《骨肉冤家》
虎美玲《宝莲灯》
虎美玲《武则天》(粉黛冤家)
虎美玲《白蛇传》
袁国营《岳阳楼》
谢庆军 刘新民《反徐州》
谢庆军 张枝茂《三碟装红脸唱腔精选》
谢庆军 索文化《呼家将》
谢庆军 陈首凯《黄鹤楼》
谢庆军《刘庸回北京》
谢庆军《崇祯吊死眉山》
谢庆军《王祥卧冰》
谷秀荣《五世请缨》
豫东红脸戏《刘公案》
贾廷聚 范静《大明惊雷》
贾文龙《村官李天成》
赵吟秋《麻风女传奇》
郭志成《南阳关》
鄢陵县豫剧团《孟姜女哭长城》
金不换《唐知县斩诰命》
阎立品《盘夫索夫》
阎立品《秦雪梅》(中艺版)
阎立品《藏舟》
陈素真《宇宙锋》
陈素真《梵王宫》
马金凤《七奶奶》(金马香港电影版)
马金凤《杨八姐游春》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电影版)
马金凤《花打朝》
马金凤《花枪缘》
魏 云《朝阳沟》
音频
全剧
西厢记(豫剧)
豫剧《三不愿意》
豫剧崔兰田
唱段
[于波]
[刘忠河]
[吴心平]
[唐喜成]
[唐玉成]
[崔兰田]
[常香玉]
[张宝英]
[张桂梅]
[李丽娜]
[李斯忠]
[桑振君]
[段冬梅]
[牛得草]
[王二顺]
[王清芬]
[阎立品]
[陈素真]
[马兰]
[马金凤]
[高玉秋]
[黄爱菊]
Ⅱ 大祭桩的艺术片
河南豫剧艺术片《新大祭桩》:
2012年9月26日,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浙江绍兴举行,由河南影视集团与郑州市豫剧院联合摄制的戏曲艺术片《新大祭桩》入选该电影节“国产新片推介”展映活动。该片由朱赵伟导演、张怀奇戏曲导演、江涛、马红副导演,虎美玲领衔主演,刘昌东、王伟、马红艳、郭秋芳、刘秋萍、荆富斌、孙飞等联袂出演。
戏曲艺术片《新大祭桩》根据陈宪章先生编剧的《大祭桩》、常香玉大师的演出本改编的。该剧是常派艺术中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它讲述了宋朝时期,朝臣李绶之子李彦贵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被陷害,含冤入狱。时其长子奉命边关御敌,次子李彦贵则流落街头。黄璋企图昧婚,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小姐黄桂英贤惠大义,欲意赠李彦贵银两暂且安身,丫环春红设计让桂英和以卖水为生的李彦贵花园相会。不料相约夜晚赠银时,丫环春红被黄章指使的小郎杀害。李彦贵被诬告入狱行将斩首。黄桂英得知此事愧疚不已,不顾一切冒雨前行,法场祭桩,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误解而遭打,经一番哭诉表露真情,共赴法场。同时,宝马火焰驹带义士赶往边关,李家长子返京昭雪,讨得圣旨,救下彦贵,全家团圆。此剧以黄桂荣与李彦贵曲折婚姻,歌颂了古代男女坚贞的爱情,反映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Ⅲ 讲述河南戏曲的电影有多少 顺便说下电影名 谢谢、
《花木兰》 豫剧, 河南豫剧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拍摄。
《下乡与赶脚》 曲剧两个小戏 郑州市曲剧团演出 海燕电影制片厂1958年拍摄
《穆桂英挂帅》 豫剧 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马金凤主演 江南电影制片厂1958年拍摄
《穆桂英挂帅》 豫剧 河北省邯郸专区东风剧团演出 胡小凤主演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陈三两》 曲剧 开封市曲剧团演出 张新芳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寇准背靴》 豫剧 淮北梆子(属豫剧沙河调)88岁老艺人顾锡轩主演 安徽电影制片厂1961年拍摄
《朝阳沟》 豫剧 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出 魏云、王善朴、高洁、杨华瑞、马琳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拍摄
《传枪记》 京剧 河南省京剧团演出 根据豫剧《传家宝》改编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买牛、扒瓜园》 由曲剧《买牛》和越调《扒瓜园》两个小戏组成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周口专区越调剧团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山村新曲》 越调 由《夫妻俩》和《卖萝筐》两个小戏组成 河南省许昌专区越调剧团演出 毛爱莲主演珠江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人欢马叫》 豫剧 许昌地区豫剧二团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游乡》 曲剧 河南省曲剧团演出 珠江电影制片厂1966年拍摄
《七品芝麻官 》 豫剧 河南省豫剧院二团、鹤壁市豫剧团联合演出 牛得草、吴碧波主演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拍摄
《卷席筒》 曲剧 郑州市曲剧团演出 海连池、董秀娟、吴自力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79年拍摄
《包青天》 豫剧 商丘地区豫剧团、安阳市豫剧一团、开封市豫剧团联合演出 张宝英、吴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马影业公司1980年联合拍摄
《李天保娶亲》 越调 根据越调《李天保吊孝》改编 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马兰、陈静、何全志主演北京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
《诸葛亮吊孝》 越调 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申凤梅主演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
《白奶奶醉酒》 越调 许昌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毛爱莲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
《包公误》 豫剧 河南省新郑县豫剧团、开封地区豫剧团联合演出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
《智收姜维》 越调 舞台剧名《收姜维》 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申凤梅主演 珠江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
《背靴访帅》 曲剧 舞台剧名《寇准背靴》 洛阳地区曲剧团演出 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风雪配》 曲剧 河南省曲剧团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洛阳桥》 豫剧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曾广兰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桃园喜》 豫剧 舞台剧名《小白鞋说媒》 商丘地区豫剧团演出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程咬金照镜子》 豫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1983年拍摄
《樊梨花》 豫剧 开封市豫剧团、开封市实验剧院联合演出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3年拍摄
《风雨情缘》 豫剧 舞台剧名《大祭桩》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84年拍摄
《三全其美》 豫剧 舞台剧名《金鸡引凤》 洛阳地区豫剧二团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4年拍摄
《花枪缘》 豫剧 舞台剧名《对花枪》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马金凤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卷席筒续集》 曲剧 郑州市曲剧团演出 海连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巧配鸳鸯》 豫剧 郑州市豫剧团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倔公公犟媳妇》 豫剧 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 长春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文帝杀舅》 豫剧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剧团演出 天山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棒打薄情郎》 豫剧 河北省邯郸地区东风剧团演出 北京电影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1986年联合拍摄
《芙蓉女》 豫剧 舞台剧名《宇宙锋》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演出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6年拍摄
《七奶奶》豫剧 舞台剧名《花打朝》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马金凤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马影业公司联合拍摄
《抬花轿》 豫剧 舞台剧又名《香囊记》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电影制片厂1986年拍摄
《武当仙袍》 豫剧 湖北省十堰市豫剧团演出 峨眉电影制片厂、河南电影制片厂1986年联合拍摄
《丫环传奇》 豫剧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演出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拍摄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剧 许昌市豫剧团演出 任宏恩、艾立、汤玉英主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河南电影制片厂1987年联合拍摄
《鸳鸯戏水》 豫剧 郑州市豫剧一团、二团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业公司1988年拍摄
《阎家滩》 曲剧 南阳市曲剧团演出 河南省电影公司、南阳市文化局1998年联合摄制
《乡村警官》 豫剧 李树建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2002年拍摄
《幸运十点钟》 豫剧 河南电影制片厂2003年拍摄
《我爱我爹》 豫剧 舞台剧名《老子儿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
《我爱我孙》 豫剧、东北二人转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
《村官李天成》豫剧,贾文龙、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剧三团演出
《五世请缨》豫剧,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出
《程婴救孤》豫剧 根据《赵氏孤儿》改编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李树建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2010年拍摄
《三哭殿》豫剧,贾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剧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2010年联合拍摄
《清风亭》 豫剧 舞台剧又名《清风亭上》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李树建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2011年拍摄
希望你满意
Ⅳ 大祭桩河南豫剧艺术片《新大祭桩》
在2012年9月26日的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位于浙江绍兴的盛事中,河南影视集团与郑州市豫剧院携手呈现的戏曲艺术片《新大祭桩》有幸入选了电影节的"国产新片推介"展映环节。这部影片由朱赵伟担纲导演,张怀奇与江涛、马红共同执导,名角虎美玲主演,刘昌东、王伟、马红艳、郭秋芳、刘秋萍、荆富斌、孙飞等人共同出演,阵容强大。
《新大祭桩》源于陈宪章先生的剧本《大祭桩》和常香玉大师的经典演绎。作为常派艺术中的经典剧目,它讲述了宋朝时期的故事,李绶与黄璋的子女李彦贵与黄桂英自幼定亲。然而,李绶不幸遭受冤枉入狱,他的孩子们分别在边关和民间挣扎。黄璋试图违背婚约,而桂英坚守贞操,春红的计划却因谋杀事件而打乱。李彦贵被陷害,面临生死危机,而黄桂英冒雨奔向法场,以悲情祭桩,最终与李母和大嫂误会解除,真相大白。故事中,黄桂英与李彦贵的爱情经历曲折,展示了古代男女情感的坚贞,同时也揭示了世态炎凉,亲情与友情的温情。宝马火焰驹引领义士和李家长子救下彦贵,最终团圆,情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Ⅳ 东方艺术——中国戏曲 中印电影
八大剧种让你重温戏曲之美
核心提示
今明两晚,“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演唱会”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随后将于11月3日和5日先后在佛山和深圳演出。
市民有多久没有走进戏剧剧场了?传统戏曲勾魂之美在何处?如何让古老艺术的精华重新触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
在开演之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参加广州演出的京、昆、粤、越、川、梆、豫、黄八大剧种代表大家。名家眼中,戏曲之美无处不在:京剧《四郎探母》里“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的唱词和那惨烈紧张的长串拍板是美;川剧里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看得人目眩神迷的绝技“变脸”是美;越剧《五女拜寿》里清一色全是“小白长红越女腮”的少女是美;黄梅戏《对花》里“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的俏皮深情还是美……
专家们感叹,相比歌剧《卡门》里玉石俱焚的强烈激情,中国人归根到底还是最喜欢昆曲《牡丹亭》里“水袖这么一勾,眼波那么一柔,20分钟只是眉来眼去”的爱情。多少年风云巨变,古老的戏剧在江湖草台漂漂泊泊之间,伴丝竹管弦说说唱唱之际,随名角票友哼哼哈哈之余,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刹那间“人生百味已尝九之”。然而,到了今天,老戏的状况却如“昆曲义工”白先勇所言,宛如一个放在角落里落满了灰尘的瓷器,没有人知道它的美。
如何细细擦拭戏剧,使之重放光彩?无论是豪言壮语、声称“川剧生存不是问题”的四川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还是认为“戏曲的曙光在前面”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或者是低调坦言“戏曲已经边缘化”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所有名家共同的心声是,夹缝之中的戏曲之美,虽暂时陷入低潮但注定无比蓬勃,因为它扎根于民间,扎根于千百年来中国人世俗生活中的笑与泪。只有极低处的东西才能做到极大的包容。正如黄梅戏代表人物马兰所言,“它们是从孕育中国13亿人口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声音”。名家们由衷地赞叹,此次演唱会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发现戏曲之美的机会。
1
传统戏曲美在哪里?
尚长荣:唱词以诗为主,唱功韵律动人
京剧美在既有阳刚,又有阴柔。它的表现魅力多元化,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既能演帝王将相,又能演西厢红楼;既有金戈铁马,又有才子佳人。京剧唱词以诗为核心,唱功以韵律动人,念白十分讲究音韵。
朱世慧、王立军:京剧能成国粹,因它美在写意
京剧能够成为“国粹”,是因为它美在“写意”。京剧可以用简单的、艺术化的形式再现复杂的世界,用舞蹈、身段来表现不同的场景。舞台布景极尽简单,只有必不可少的一桌二椅。演员通过表演,再加上马鞭、船桨等简单道具,就可以表现门、表现船、表现马,甚至表现千军万马,表现时空转换。如台上演员拿一根马鞭,可以表示他在骑马;拿着一根木桨,可以代表划船;4个龙套台上转一圈可以说“走了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表示“带领了800万人马”。而京剧演员的“行头”却繁之又繁,从化妆到服饰,浑身上下从点翠的头面到绣花的袍服无一处不是艺术品,以简衬繁,十分妥帖。这种写意的表现方式,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张火丁:不同颜色脸谱,京剧美的体现
脸谱是京剧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
张静娴:唱腔一唱三叹,昆曲独具神韵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最能体现东方艺术之美的杰出代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之美,首先美在剧本。昆曲剧本文学性强,格律严谨,里面运用了大量古典诗词,意境优美深邃,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其次美在唱腔,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昆曲唱腔往往是一唱三叹,委婉缠绵,有一种特别的神韵。昆曲的舞台集歌、舞、诗、画于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在唱腔上字少腔多,繁复精到,有着丰富的表演身段;舞台画面感强,全方位体现传统艺术的古典美,演员像画中人一样。
许荷英:河北梆子高亢,特别善演悲剧
河北梆子高亢悲壮,委婉动听,其中既有排山倒海之势,又有潺潺流水之声。河北梆子的独特之美在于它的音腔高亢悲壮。常言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河北梆子善演悲剧,它的悲腔,音区高,能把戏中人物的悲愤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观众也听得酣畅痛快。
陈智林:川剧诙谐幽默,融入百姓生活
川剧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罕见的以昆、高、胡、弹、灯5种声腔为一体的剧种,可谓是中国戏曲声腔之集大成者。在200多年的发展衍变之中,它与四川方言土语、各地入川移民的乡土风俗、民间歌舞、说唱曲艺、民间小调融合,最终形成了四川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川剧凝聚了四川人诙谐、幽默的性格,戏剧剧本文学功底很强,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犹如川菜,色彩浓郁、手法丰富。例如托举、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绝技,融入了百姓生活的扎实经验,既神秘又亲切。
2
能否适应现代生活?
尚长荣:有人说京剧节奏慢,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时间观念来表现古人的休闲与高雅,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应该说,戏剧艺术的“慢”,在网络时代的“快”节奏里面,反而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茅威涛:现代人也不是一成不变、一概而论的,也不一味都是追求快节奏,现代的文化精神是多元化,个人对美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总会有人喜欢戏剧这样有韵味、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我想喜欢越剧的人,可能要他去喜欢摇滚乐会比较困难。剧场艺术发源于希腊,具有一定的宗教气质,现代人在解决温饱之后,一定会在精神上寻求一种寄托的媒介。“慢悠悠”的古代戏剧,正好可以引发部分人的心灵共鸣。
红线女、陈小汉:现在年轻一代嫌传统戏曲节奏太慢,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就比如粤剧,并不是所有节目所有唱段的节奏都是缓慢的,我们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内心冲突的需要,来决定何时快何时慢。在表现人物内心激烈斗争的时候,节奏相对加快,甚至紧张到扣人心弦。因此说,戏曲的内容决定了程式。粤剧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不是一味地把节奏、速度加快就是创新。谈革新不能离开“传统”这个“源”,不能离源断流,否则,我们传统戏曲就会丧失立身之本。
3
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于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传统戏曲改革不一定要取悦观众,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把艺术水平提高,把艺术作品打磨成精品。随着年轻观众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到时他们会真正意识到传统戏曲之美的。传统戏曲是个细水长流的行业,不像流行文化一样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大红大紫,流行文化终究会昙花一现,而京剧却是历久弥新的。
王立军:前不久天津市组织了两批“京剧艺术走进大学”的活动,学生观众反响非常强烈,甚至到了“追星”的地步。可见,只要我们的传统戏曲主动走近观众,走近年轻人,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坐下来欣赏、回味的。
张静娴:不同戏曲有着不同的观众群,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昆曲普及工作,目标主要是针对文化界人士和高校学生,欣慰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努力成果。我们上海昆剧团每年定期到高校开讲座,举办“昆剧走近青年”、开展免费开班教唱、低票价优惠等活动,向年轻人介绍昆曲的表演、行当、选段等,邀请他们上台参与,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昆曲的独特魅力。
马兰:我倒并不刻意去迎合年轻观众,我觉得好的东西一定就是好的,寻求刺激的观众不要到剧场去。到剧场就是为了给人一种美的陶冶。我相信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传统的东西一定会有一个记忆储存,一定有一个密码,在某个时候一定会触碰到,他不需要天天来看戏,只需要一年中有那么几天来剧场看看,他内心一定会被唤醒。
李胜素:我认为年轻人应该主动走进剧场,如果在家看电视播出戏曲的话,根本感受不到现场的那种唯美气氛。这几年,我们经常送戏进大学,有些学生看了之后才感叹:原来京剧是这么美的。当然,我们也要对传统戏曲进行包装。这就要求我们的舞台设计、灯光舞美、服装布景等视觉效果要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如我们新排演的《梅兰芳》,就在形式方面吸收了话剧的长处。所谓“越守越没有”,传统戏曲在保留原汁原味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有针对性地进行革新。
名家简介
尚长荣(京剧)
京剧大师尚小云第三子,中国戏剧梅花奖首位获得者。5岁登台演出,师从侯喜瑞、陈富瑞、苏连汉诸位名净。嗓音宏亮宽厚,融“架子”“铜锤”于一体,追求“性格化”表演。所塑造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弛有度,激情四溢,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
于魁智(京剧)
先后上演杨(宝森)派名剧《杨家将》、《伍子胥》和李少春名剧《响马传》、《野猪林》等,以清新的演唱韵味和舞台风貌赢得老中青观众的喜爱,先后荣获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
朱世慧(京剧)
被专家称为“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主演《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剧目,时称一绝。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
张火丁(京剧)
中国京剧院著名程派青衣,唱、做、念、舞俱佳,表演突出了程派艺术的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特性而且具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唱腔方面被称为“程腔张韵”。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创新首演程派剧目《秋江》、《绝路问苍天》、《白蛇传》、《江姐》等。曾获戏剧梅花奖。
王立军(京剧)
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工武生兼习老生。1992年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历慧良亲授“截江夺斗”、“艳阳楼”等剧目,扮相俊美,功底扎实,戏路大方,唱做俱佳,代表剧目有《挑滑车》、《英雄义》等。曾获梅花奖和“首届京剧之星”称号。
张静娴(昆曲)
主攻闺门旦、正旦,戏路宽广,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声情并茂,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如大型昆剧《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司马相如》中的卓文君等。曾两度获梅花奖。
许荷英(河北梆子)
从艺20多年来,借鉴姊妹艺术的演唱优势,形成了一种既有剧种特色,又富时代美感的新型演唱风格,为当今河北梆子领军人物,代表剧目有《杜十娘》、《窦娥冤》等,曾获梅花奖。
红线女(粤剧)
从艺60多年来,创立了红派艺术,曾主演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粤剧和一百多部电影,塑造了一系列女性艺术形象,所创造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曾获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杰出艺人奖”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授予的“表演艺术奖”等。
陈小汉(粤剧)
表演艺术儒雅温文,潇洒大方,做功细腻,身段优美,尤其以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见长;善于以传统程式去塑造人物,抒发感情。其唱腔发展了粤剧生行的声腔艺术,形成了个人风格——以情带腔、以腔传情、腔随情转、因情造腔、灵活变化、韵味浓郁、细腻传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流派唱腔“B腔”。
李胜素(京剧)
工青衣,扮相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噪音清亮甜美,表演规范自然,文武兼备,是当今梅派艺术最具光彩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曾获梅花奖。
茅威涛(越剧)
师承越剧尹派,工小生,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次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两次获梅花奖,是中国当代越剧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在舞台上准确塑造不同性格的角色,赋予越剧“女小生”以崭新的人文精神和行当魅力。
虎美玲(豫剧)
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而为“常派”优秀传人。善演闺门旦、花旦、青衣、刀马旦,形成了委婉曼艳、清越高远的演唱特色和扮相俊美、含蓄质朴、追求京昆风范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有《抬花桥》、《花木兰》、《大祭桩》等。新版《白蛇传》曾获梅花奖。
陈智林(川剧)
二度获梅花奖。曾先后主演《巴山秀才》、《托国入吴》等几十出大小剧目。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工文、武小生、正生,扮相俊美。
马兰(黄梅戏)
主演过《风流杏花村》、《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戏牡丹》等剧;还拍摄了电影黄梅戏艺术片《龙女》和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劈棺惊梦》、《西厢记》、《西游记》等。扮相俊俏,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动听,曾获文华奖和梅花奖。
广州演出曲目
于魁智《上天台》、《三家店》选段
李胜素《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
于魁智、李胜素合唱《四郎探母》选段“坐宫”
王立军《野猪林》选段“大雪飘”
张火丁《春闺梦》
尚长荣《铡美案》、《曹操与杨修》(清唱)
朱世慧《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京剧)
张静娴《牡丹亭》选段“寻梦”、“如杭”(昆曲)
许荷英《王宝钏》选段“大登殿”、《杜十娘》选段(河北梆子)“用手儿打开了百宝箱”
茅威涛《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三长载”(越剧)
虎美玲《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豫剧)
马兰《红楼梦》选段“如此红尘”(黄梅戏)
陈智林《巴山秀才》、《斩黄袍》(川剧)
红线女《昭君出塞》(粤剧)(清唱)
陈小汉《范蠡觅西施》(粤剧)
重温经典 回归传统
陈志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高绝千古的丰神美韵,千百年来令人沉醉。《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铡美案》等无数经久不衰的精品剧目,其摹写胸中之理想,时代之情状,真挚之理,秀杰之气,在“戏场小天地”中,展现“天地大戏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个个千古不朽的风流人物,让中华民族的风骨长存。
今天揭幕的“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将为您带来一台中国传统戏曲盛宴。国内8大剧种、14位名家在广东同台演出,其阵容之盛,剧目之精,可谓全国多年难得一见的戏曲“高峰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鼎力邀请,玉成了这次盛会,体现了广东传承民族文化精粹的深远用心。
不可否认,今天的传统戏曲艺术正面临挑战,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正在急剧消失。曾有一位年轻演员非常“不敬”地说:“如果梅兰芳大师活到今天的话也不可能像当年那么红。”的确,与戏曲几乎是人们“唯一”娱乐活动的年代相比,如今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要丰富得多。如何让戏曲和观众走得更近,像流行音乐一样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这方面创造了成功的先例,他改编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上海、台北和香港连演50场,场场爆满,在北大、清华的青年学生中掀起阵阵旋风。《牡丹亭》的成功再次提醒我们:那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戏曲艺术,本身并不缺乏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当呀呀学语的孩童惊诧于戏曲频道上艳丽的舞台造型,当年轻的学子们眩目于水袖的曼妙流泻,当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突然小憩于一个悠长的唱腔中,我们会赫然发现,传统文化的根,早已深埋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为我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广东观众提供了一次发现戏曲之美的机会。它撒下的种子,在一个民族正在复兴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热望的阳光下,将使我们重新寻找5000年文化宝库中遗失的珍宝。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郭珊 见习记者 何东运(除署名外)
图:
越剧名家茅威涛
京剧名家于魁智
京剧名家李胜素
粤剧名家陈小汉
Ⅵ 豫剧《大祭桩》选段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
全国最大的戏曲资料下载网站学知网里有您需要的:
www.downknow.com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豫剧/视频/豫剧全场/王清芬《大祭桩》/大祭桩01.rm [0] 105.5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豫剧/视频/豫剧全场/王清芬《大祭桩》/大祭桩02.rm [0] 46.4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豫剧/音频/唱段/[常香玉]/常香玉 大祭桩(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mp3 [0] 1.2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豫剧/音频/唱段/[张桂梅]/张桂梅 大祭桩(恼恨爹爹心不正).mp3 [0] 1.3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最新资料/河南文化网的选段/王清芬《大祭桩》哭楼.rm [0] 44.1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最新资料/视频/王清芬/王清芬《大祭桩》哭楼.rm [0] 44.1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最新资料/戏曲卡拉OK/豫剧《大祭桩》选段: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rm [0] 11.2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最新资料/音频/常香玉/常香玉《大祭桩》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mp3 [0] 1.5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最新资料/音频/虎美玲/虎美玲 大祭桩.rm [0] 2MB 下载页
/戏曲艺术/豫剧_曲剧_越调_坠子/最新资料/音频/苏良玉《大祭桩》打 路.mp3 [0] 6MB 下载页
此外,还有其他大量豫剧:
梨园春唱段
梨园豫曲
(曲剧全场)刘云打母
(曲剧全场)包公告状
(曲剧全场)宋士杰告状
(曲剧全场)郭举埋儿
(曲剧选段)洛阳令
(视频文件)唐派唱段
(豫剧全场)三打金枝
(豫剧全场)包龙图坐监
(豫剧全场)反杨河
(豫剧全场)抬花轿
(豫剧全场)花打朝
(豫剧全场)讨饭国舅
(豫剧全场)韩信拜帅
视频
全剧
宇宙锋(陈素真)
拷红(常香玉)
朝阳沟(全)
桃花庵(崔兰田)
秦雪梅(阎立品)
花木兰(常香玉)
花枪缘(马金凤)
豫剧 打金枝 刘忠河 黄爱菊
豫剧 刘墉回北京 谢庆军
豫剧_七品芝麻官_牛得草
马金凤 穆桂英挂帅
唱段
[谢庆军]
[郭志成]
豫剧全场
《梨园锦绣》豫剧流派大型演唱会
任宏恩 高秀敏《我爱我孙》
任宏恩《皂角坪往事》
任宏恩《糊涂盆砸锅》
任洪恩《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洪恩《我爱我爹》
兰力《下陈州》
关灵凤《三上轿》
刘忠河 黄爱菊《打金枝》
刘忠河《三打金枝》
刘忠河《十五贯》
刘忠河《血溅乌纱》
刘忠河《辕门斩子》
刘晓燕《长孙皇后》
唐喜成 吴碧波《血溅乌纱》
唐喜成 吴碧波《辕门斩子》
唐喜成《三哭殿》
唐喜成《南阳关》
宇宙锋(黄河版)
崔兰田《对花枪》
常香玉《人欢马叫》
常香玉《拷红》
常香玉《断桥》
常香玉《断桥》(中艺版)
常香玉《柳河湾》
常香玉《花木兰》
开封市豫剧团《窦娥冤》
张宝英 吴心平《包青天》(金马电影版)
张宝英 崔少奎《徐九精升官记》
张宝英《卖苗郎》
张宝英《寻儿记》(河南音像)
张宝英《桃花庵》
张宝英《秦香莲后传》
张枝茂 张钰东 刘新民《司马茅告状》
张枝茂《严海斗》
张枝茂《刘墉二下南京》
张枝茂《火烧纪信》
张枝茂《诸葛亮吊孝》
张海龙 马刚良《老子·儿子·弦子 》
张自立 张书轩《反杨河》
探阴山(吴心平)
曾广兰《洛阳桥》
朱坤芳 杨胜利《赵匡胤借头》
朱坤芳 毛松奇 索文化《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索文化《杨家将》
朱坤芳 索文化《赵匡胤登基》
朱坤芳《司马懿扒墓》
朱坤芳《司马懿探山》
朱巧云《穆杨会》
朱巧云《花轿错》
朱巧云《香囊记》
李 云《忠诚卫士》
李 英 王 凯《三请樊梨花》
李斯忠《下陈州》
李斯忠《包龙图坐监》
李斯忠《忠烈千秋》
李树建《清风亭》
李树建《程婴救孤》
李树建《鞭打芦花》
李良魁《包公误》
李金枝《泪撒相思地》
杜启太《倔公公偏遇犟媳妇》
林秀兰《佘太君辞朝》
柳兰芳《小二黑结婚》
汤玉英《状元与乞丐》
汪荃珍《香魂女》
洛阳豫剧二团《孙成打酒》
洪先礼 刘纯正《刘庸下山东》
洪先礼《大登殿》
牛得草《七品芝麻官》
牛得草《三愿意》
牛得草《卷席筒》
牛派《丑角小段》
牛淑贤 袁秀荣《梳妆拣柴》
牛淑贤《宇宙锋》
王希玲《陆逊拜帅》
王希玲《风流才子》
王希玲《鸳鸯戏水》
王清芬《大祭桩》
王清芬《抬花轿》
王素君 王秀兰《王金豆借粮》
王素君《小二姐做梦》
王素君《桃李梅》
王素君《陈妙常》
王红丽《三更生死缘》
王红丽《五凤岭》
王红丽《司文郎》
王红丽《泪血姑苏》
王红丽《风雨行宫》
索文化 段红玉《困南唐》
索文化 毛松奇《下河东》
索文化 毛松奇《困河东》
索文化《王莽赶刘秀》
苗文华《五女拜寿》
范 静《骨肉冤家》
虎美玲《宝莲灯》
虎美玲《武则天》(粉黛冤家)
虎美玲《白蛇传》
袁国营《岳阳楼》
谢庆军 刘新民《反徐州》
谢庆军 张枝茂《三碟装红脸唱腔精选》
谢庆军 索文化《呼家将》
谢庆军 陈首凯《黄鹤楼》
谢庆军《刘庸回北京》
谢庆军《崇祯吊死眉山》
谢庆军《王祥卧冰》
谷秀荣《五世请缨》
豫东红脸戏《刘公案》
贾廷聚 范静《大明惊雷》
贾文龙《村官李天成》
赵吟秋《麻风女传奇》
郭志成《南阳关》
鄢陵县豫剧团《孟姜女哭长城》
金不换《唐知县斩诰命》
阎立品《盘夫索夫》
阎立品《秦雪梅》(中艺版)
阎立品《藏舟》
陈素真《宇宙锋》
陈素真《梵王宫》
马金凤《七奶奶》(金马香港电影版)
马金凤《杨八姐游春》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电影版)
马金凤《花打朝》
马金凤《花枪缘》
魏 云《朝阳沟》
音频
全剧
西厢记(豫剧)
豫剧《三不愿意》
豫剧崔兰田
唱段
[于波]
[刘忠河]
[吴心平]
[唐喜成]
[唐玉成]
[崔兰田]
[常香玉]
[张宝英]
[张桂梅]
[李丽娜]
[李斯忠]
[桑振君]
[段冬梅]
[牛得草]
[王二顺]
[王清芬]
[阎立品]
[陈素真]
[马兰]
[马金凤]
[高玉秋]
[黄爱菊]
Ⅶ 适合老年人看的喜剧色彩的戏曲剧类
其实喜剧很多的,昆曲是百戏之祖,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是五大剧种,这相对喜欢的范围广一点。其实二人转也挺有意思的,在有就是看些名曲名段,一下有些比较好的段子仅供参考:
给你几个豫剧名段
春风吹得人心醉
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走一道岭来翻一道山
讨回银子五十量
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自幼儿随爹爹苦读文章
秦雪梅观诗文心花怒放
老身家住南阳地
洼洼地里好庄稼
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
陈驸马休要性情急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历艰辛保皇叔重把业创
当初他甜言蜜语把我骗
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
到有500G免费戏曲资料下载的学知网找找看看:
www.downknow.com
梨园春唱段
梨园豫曲
(曲剧全场)刘云打母
(曲剧全场)包公告状
(曲剧全场)郭举埋儿
(曲剧选段)洛阳令
(视频文件)唐派唱段
(豫剧全场)三打金枝
(豫剧全场)包龙图坐监
(豫剧全场)反杨河
(豫剧全场)抬花轿
(豫剧全场)花打朝
(豫剧全场)讨饭国舅
(豫剧全场)韩信拜帅
视频
全剧
宇宙锋(陈素真)
拷红(常香玉)
朝阳沟(全)
桃花庵(崔兰田)
秦雪梅(阎立品)
花木兰(常香玉)
花枪缘(马金凤)
豫剧 打金枝 刘忠河 黄爱菊
豫剧 刘墉回北京 谢庆军
豫剧_七品芝麻官_牛得草
马金凤 穆桂英挂帅
唱段
[谢庆军]
[郭志成]
豫剧全场
《梨园锦绣》豫剧流派大型演唱会
任宏恩 高秀敏《我爱我孙》
任宏恩《皂角坪往事》
任宏恩《糊涂盆砸锅》
任洪恩《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洪恩《我爱我爹》
兰力《下陈州》
关灵凤《三上轿》
刘忠河 黄爱菊《打金枝》
刘忠河《三打金枝》
刘忠河《十五贯》
刘忠河《血溅乌纱》
刘忠河《辕门斩子》
刘晓燕《长孙皇后》
唐喜成 吴碧波《血溅乌纱》
唐喜成 吴碧波《辕门斩子》
唐喜成《三哭殿》
唐喜成《南阳关》
宇宙锋(黄河版)
崔兰田《对花枪》
常香玉《人欢马叫》
常香玉《拷红》
常香玉《断桥》
常香玉《断桥》(中艺版)
常香玉《柳河湾》
常香玉《花木兰》
开封市豫剧团《窦娥冤》
张宝英 吴心平《包青天》(金马电影版)
张宝英 崔少奎《徐九精升官记》
张宝英《卖苗郎》
张宝英《寻儿记》(河南音像)
张宝英《桃花庵》
张宝英《秦香莲后传》
张枝茂 张钰东 刘新民《司马茅告状》
张枝茂《严海斗》
张枝茂《刘墉二下南京》
张枝茂《火烧纪信》
张枝茂《诸葛亮吊孝》
张海龙 马刚良《老子·儿子·弦子 》
张自立 张书轩《反杨河》
探阴山(吴心平)
曾广兰《洛阳桥》
朱坤芳 杨胜利《赵匡胤借头》
朱坤芳 毛松奇 索文化《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索文化《杨家将》
朱坤芳 索文化《赵匡胤登基》
朱坤芳《司马懿扒墓》
朱坤芳《司马懿探山》
朱巧云《穆杨会》
朱巧云《花轿错》
朱巧云《香囊记》
李 云《忠诚卫士》
李 英 王 凯《三请樊梨花》
李斯忠《下陈州》
李斯忠《包龙图坐监》
李斯忠《忠烈千秋》
李树建《清风亭》
李树建《程婴救孤》
李树建《鞭打芦花》
李良魁《包公误》
李金枝《泪撒相思地》
杜启太《倔公公偏遇犟媳妇》
林秀兰《佘太君辞朝》
柳兰芳《小二黑结婚》
汤玉英《状元与乞丐》
汪荃珍《香魂女》
洛阳豫剧二团《孙成打酒》
洪先礼 刘纯正《刘庸下山东》
洪先礼《大登殿》
牛得草《七品芝麻官》
牛得草《三愿意》
牛得草《卷席筒》
牛派《丑角小段》
牛淑贤 袁秀荣《梳妆拣柴》
牛淑贤《宇宙锋》
王希玲《陆逊拜帅》
王希玲《风流才子》
王希玲《鸳鸯戏水》
王清芬《大祭桩》
王清芬《抬花轿》
王素君 王秀兰《王金豆借粮》
王素君《小二姐做梦》
王素君《桃李梅》
王素君《陈妙常》
王红丽《三更生死缘》
王红丽《五凤岭》
王红丽《司文郎》
王红丽《泪血姑苏》
王红丽《风雨行宫》
索文化 段红玉《困南唐》
索文化 毛松奇《下河东》
索文化 毛松奇《困河东》
索文化《王莽赶刘秀》
苗文华《五女拜寿》
范 静《骨肉冤家》
虎美玲《宝莲灯》
虎美玲《武则天》(粉黛冤家)
虎美玲《白蛇传》
袁国营《岳阳楼》
谢庆军 刘新民《反徐州》
谢庆军 张枝茂《三碟装红脸唱腔精选》
谢庆军 索文化《呼家将》
谢庆军 陈首凯《黄鹤楼》
谢庆军《刘庸回北京》
谢庆军《崇祯吊死眉山》
谢庆军《王祥卧冰》
谷秀荣《五世请缨》
豫东红脸戏《刘公案》
贾廷聚 范静《大明惊雷》
贾文龙《村官李天成》
赵吟秋《麻风女传奇》
郭志成《南阳关》
鄢陵县豫剧团《孟姜女哭长城》
金不换《唐知县斩诰命》
阎立品《盘夫索夫》
阎立品《秦雪梅》(中艺版)
阎立品《藏舟》
陈素真《宇宙锋》
陈素真《梵王宫》
马金凤《七奶奶》(金马香港电影版)
马金凤《杨八姐游春》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电影版)
马金凤《花打朝》
马金凤《花枪缘》
魏 云《朝阳沟》
音频
全剧
西厢记(豫剧)
豫剧《三不愿意》
豫剧崔兰田
唱段
[于波]
[刘忠河]
[吴心平]
[唐喜成]
[唐玉成]
[崔兰田]
[常香玉]
[张宝英]
[张桂梅]
[李丽娜]
[李斯忠]
[桑振君]
[段冬梅]
[牛得草]
[王二顺]
[王清芬]
[阎立品]
[陈素真]
[马兰]
[马金凤]
[高玉秋]
[黄爱菊]
我也是帮您查来的,希望可以帮到您
Ⅷ 豫剧《大祭桩》剧情简介
《大祭桩》原名《火焰驹》,讲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绶之子李彦贵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遭陷被抄,含冤入狱。时年其长子李彦荣奉命边关御敌,次子李彦贵则流落街头。
黄璋企图昧婚,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丫环春红(或称梅英、墨兰)设计让桂英和以卖水为生的李彦贵花园相会,不料相约夜晚赠银时被人害命。李彦贵遂被诬陷入狱行将斩首。桂英冒雨潜行,法场祭桩,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误解而遭打,经一番哭诉表露真情,共赴法场。
同时,宝马火焰驹带义士艾谦赶往边关,李家长子彦荣返回昭雪,全家圆满。全国许多剧种,如京剧、豫剧、秦腔、评剧、蒲剧、晋剧等都演这出戏,剧情也略有变化,甚至戏名也不相同。
豫剧中突出了李彦贵和黄桂英的爱情主线,以"哭楼"、"路遇"两场为重点戏,围绕"祭桩"而展开,所以起名为"大祭桩"。
(8)电影大祭桩完整版全场扩展阅读:
演出变革
1936年元月,周海水带着阵容强大的豫西太乙班演员队伍来到开封,在醒豫舞台演出期间,年近13岁的常香玉从她的老师那里学会并主演了《杀王腾》(又名《玉虎坠》)中的王娟娟和《大祭桩·打路》中的黄桂英。
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大会上,常香玉上演了全部《大祭桩》,以朴实本真、热情奔放的唱腔,和细腻认真、分寸得当的做派,赢得了人们的喝彩,而成为常派经典剧目。
从此开始,《大祭桩》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至今,除了她的大女儿常小玉演这出戏外,虎美玲、王清芬、胡小凤、牛淑贤、马莉、李喜华、赵贞玉、党玉倩、王慧、卢玉琴;
苗文华、魏俊英、索海燕、陈新琴等名家也都演出这出戏,其中有几位是常香玉弟子,但多数不是常派弟子,这出戏可能成为豫剧史上名家演出最多的剧目。
2012年豫剧电影《新大祭桩》上映,虎美玲主演,戏曲艺术片《新大祭桩》根据陈宪章编剧、豫剧大师常香玉演出版《大祭桩》改编。该剧作为常派艺术中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以黄桂荣与李彦贵曲折婚姻,歌颂了古代男女坚贞的爱情。
虎美玲满含深情地表示: “《大祭桩》是大师亲自传授给我的。拍摄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更好地将常派艺术继承和发扬光大。谨以此片表达我对恩师的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