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女主 »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扩展阅读
双龙戏珠电影网 2024-09-22 21:19:59
3d电影跟游戏有关 2024-09-22 21:01:43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发布时间: 2022-04-13 00:05:50

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评

太好看了,看了还想再看

⑵ 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评论

关于爱情的解读是没有国界的,我还是很赞成徐静蕾的这句话。更何况国外名著中有关爱情的篇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其中与东方气息最相融的一部。

小说或者说电影吧,为女人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人。自然,男人与女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原本就大相径庭,正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男人们往往“在夸耀自己恋爱经历的时候,就象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烟而洋洋得意”,更何况是那样一个“被女人娇惯坏了的”宠儿。可不同寻常的是,这个男人的健忘居然如此的恰到好处,不是刻意的丢弃,不是虚伪的闪躲,他就是这样洒脱的热烈。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困窘、贫乏而又单调,只能耽于梦幻的少女来说,有什么会比身边突然出现一位优雅、精致而又拥有旺盛生命力的男人更具致命诱惑的?于是,孤独的孩子开始聚集全部的热情,一头载进自己网罗的命运里。如果说,这一切都还顺理成章的话,那在经历了迂回百转的倾情奉献之后,被轻易地遗忘,却没有幽怨,没有悔恨,有的只是为了消除爱人的怀疑与忧愁而去独自承担一切后果的抉择,甚至于,在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我都能真切地体味到她的那种殉道的快感。爱情在这里难道已经具备了宗教般的力量?

可是此时,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身体里潜藏的原始的动物本能,在受伤时,它们通常会去享受舔舐伤口的快感,之于人,就是品味自虐的快感。片中的男人,他的健忘导致的残酷正如同他的学识带来的优雅一样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女人可以容忍真诚的遗忘,可以纵容洒脱的热烈,爱人越是爱得如此漫不经心毫无意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带来的伤痛就越散发着浓烈的殉道的气息,这气息成为玩味自虐快感的源头。女人的爱情应该是圣洁的,哪怕是迷幻的色彩笼罩得过于强烈。男人无愧为欢场高手,对情人的脉搏即便是不经意的把玩,也是那样的精准无误,他初次送女人的花是象征纯洁的白玫瑰,而不是同样清雅脱俗的白茉莉,因为玫瑰之于茉莉,纯洁之余更带有一份狂野。而纯洁的狂野,女人用一生来实践了这个预言。

徐静蕾喜爱用歌德的话来形容影片“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情的说到底果真是“一个人的”爱情吗?或许。至少这个陌生女人能让人感受到。耽于梦幻是“一个人”的恋爱最常见的方式。而遵照梦幻的指引去做一名殉道者,不惜为爱体无完肤,沉落沦陷(自然,这算是一种圣洁的沉沦),算是“一个人的”爱情更高一层的境界吧,它让人在清醒的痛楚中体味着自虐的快感,这快感,将原本模糊飘忽不定的爱的感觉,在瞬间擦拭得如此的触手可及。

为此,或许该感激那个害着幸福的健忘症的优雅男人吧,如果不是他那温柔的残忍,或许女人爱情的炽烈不会延续到一生那么久。通常,陷于“一个人的爱情”的女人,会一边享用着带着殉道气息的自虐的快感,一边还坦然地接受着他人的痛惜和愤然,正如孙飞虎演绎的那个满脸错愕神情的老仆人和那个总是无法平衡心理的空军军官,他们或许在一秒钟里对女人的了解比男人一辈子对她的了解还要多,但即便是“所有的人都娇纵我,宠爱我,大家对我都好——只有你,只有你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只有你,只有你从来也没认出我!”,爱情却注定要倾注在这样健忘薄情的人身上,你能说这不是因为只有拥有这样特质的人,才是“一个人的爱情”外化的最佳载体吗?

所以,影片结束时,男人的痛苦神情让我感到无趣,要知道这些片言只语缀连起的不过是一个女人的梦幻,而他,不过是这梦幻中的一个小小配角,“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惟一可以爱的人了,可你又是谁呢”,是的,他谁也不是,充其量只是承载女人梦幻爱情的一个具像的符号罢了。在我看来,他的作用甚至及不上那撩拨心弦的琴乐和始终弥漫着暧昧气息的暗黑场景。我不懂电影艺术,只能读取情感的共鸣,至少,影片为那份疏离的亲密,营造了一个痛彻心扉的氛围,我感动。

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讲的什么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

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林园饰)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几年后,小女孩(徐静蕾饰)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

⑷ 两百字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观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观后感这是一部由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写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而改编的电影,故事情节虽然有点老土,而且里面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曲折和激情所在,只是平平常常地,从里面发出股淡淡的忧伤。一个女人写给她这辈子深爱过男人的最后一封信,讲诉她从十几岁就一直就暗恋着他,把自己的青春、贞操、自尊所有能给的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这个男人,还为这个男人生了一个男孩,而这个孩子是这个女人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孩子最后死了,女人在临死之前,给这个男人写了这封信,告诉他一切,而这个男人从来就没有爱过甚至记住过这个痴情女子,最后这个男人在看完这封陌生的来信后,闭上眼想了很久,站起身,随手很自然地把这封信扔到了壁炉里……,在熊熊的烈火中,最终结束了女人的单相思式的爱情,她就如同一朵白玫瑰,最终凋谢了……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样不重要,那样的平实,但是那种悲凄已经浸入人的心肺之中,如同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在告诫自己: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痴情也不是一种罪过。对于男人来说,女人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甚至不曾记得。但是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这个男人就是她的一生,全部!

⑸ 如何评价徐静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主自己说,在以后漫长的十几年里,她遇到了很多追求她的人,并且他们之于她情感的祈求和卑微如同他对男主一样,可他除了同情别无他法,她爱的那个人不是他们,是他。你看,对于那些给予她帮助的实实在在可见的男子她尚且如此,那么那个跟了她三天再重逢依旧认不出她来的那个男人,又凭什么去感动这份“执着”呢?尽管,他一定是震撼的,但除此之外,他必然是依然故我,或许平静下来他会想起,啊,原来有过这样一个女子……

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评

徐静蕾处理的很好,做女学生时,她矜持又大胆,日后出没欢场,成为交际花,她的风尘味十足,却又始终透露出一点内敛。她的爱情中,最悲哀的,不是爱一个人,那个人不知道也无从珍惜,最悲哀的是,爱是苦的,而希望渺茫,其中又搀杂着女性的自尊——她渴望他心甘情愿的停留在她的身旁,如果不,如果遗忘,她将不会用自己的爱情打扰对方。——一如她信中所言,在你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说过“我爱你”,但是不会有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

她再一次的告别这个男人,在清晨的庭院里,与男人的管家相遇。

老管家颤栗了,他清楚的记得每一次的相逢,他稍稍平静下来,便一如当年见到十二三岁的她时一样,喊着一声“早啊,小姐。”

此时,万种心酸如蚁虫爬过心头,轻轻噬咬,她终于忍不住眼眶中蓄满泪滴,这管家他在她的人生每个阶段里见过她,是她多年来的心迹和际遇的见证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爱你,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不明了。”——她只能任凭心潮澎湃,任凭自己强忍辛酸和内心的痛苦,走过去,她经过管家,把那男人给她的钱塞在管家手里,然后义无返顾冲出门外——就像她义无返顾如飞蛾扑火扑向这段爱情一样的姿势。

那男人收到信,看完信,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这一天。

花瓶将永远没有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白玫瑰,而这个男人此刻心中才多少有了一些女人依稀的倩影。

他顺着窗子往外看去,镜头推推推,一直推向遥远的过去,他似乎沿着黑暗,迈进了时光隧道,他看见一双执着坦白的眼睛,属于一个少女,闪烁在迎向他的灯光处的窗户里。

那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那种细腻的心理体验,只有女人才能理解。

谈奉献吗?不。

讨论的是这种爱的方式吗?也不。

不要跟我说,这种爱情是不对的,这个人未必值得你爱,也不要和我说,女人要自强自立,要懂得取舍,妈的,这部电影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不是每部电影都是《地道战》《焦裕禄》让你总结教育意义。

你若不穿上那个人的新鞋走一公里,你没资格讨论她今天的心情。

我看完碟了,和少荣说声再见,回房间,用纸巾悄然掩去我的眼泪。

我在电脑上打这些字的时候,想到很多年前看到的小说。

当时,我趴在心理学课上,也是这样轻轻的擦着眼泪。我在偷偷读《我爱比尔》,那时,我看到“阿三在晚上,摊开一地的纸条,她找到了那几片纸,她拼凑起来,‘比尔在一个夜晚向阿三求婚’,她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刻,想起阿三。

我又想到另一篇文,《爱是不能忘记的》,想起那一套,“母亲”永远带在身边的《契克夫全集》。

我想起一个个鲜活可爱的生命,和那些绝望的爱情,可能有时他们只是爱上爱情,但那份凄楚,仍让我心悸。

我忍不住叹息。

我尤自沉浸于阴暗的心情。

我一直没有机会长长久久的爱一个人,是我的问题,也是我遇到的人的问题。

可是我现在希望长长久久的爱一个人,和他相爱,做最普通的夫妻,吵最寻常的架,只要能守在一起,那是平庸至极却想起来就美妙的事情

2!!!!!!!!!!!!!!!!!!!!!!!!!!!!!!!!!!!!!!!!!!!!!!!!!!!!

我一直没有机会长长久久的爱一个人,可能是我的问题,也可能是我遇到的人的问题。

今天下午阳光灿烂,少荣对我说,咱们看碟吧。我捧着茉莉花茶,坐在她的房间里。我们是安静的,窥着电脑里逐渐清晰的画面:在信上盖上邮戳,自行车轮慢慢转动,邮递员掏出厚厚一叠信,男主人公就着一大碗炸酱面,拆开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

电影开始了。

女主人公在少年时代,睁着一双坦白而无辜的眼睛,静静怯怯躲在角落里,看着和她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一个成熟男人的身影。那时的她是一张白纸,母亲寡居,生活如一潭死水。那男人搬近她家,无论朝气、神彩还是许多许多书堆积起来的儒雅;音乐、歌声、笑语包括年少的她未必可以理解的风流神态,先是将她吸引,而后彻底收服年少的心。他是第一个她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她清楚的意识到那是男人——如同《大明宫词》里小小的太平公主,看到面具下明媚的一张脸开始,她的心被打动,于是这张脸,这个人便成为青涩少女心灵所可容纳的全部梦想。

他和她的距离太遥远,是她刻意拉近。

少女时代,她趴在窗口执扭的望着对面的灯光;借故帮这个男人的管家收被子,闯进男人的家里;到后来离开北平六年后,再考大学回到这个男人的身边,继续看他和一个又一个女人调笑着,路过她,没有任何熟悉的感觉——她是幽怨的,但她又很倔强。一旦有机会,在一个傍晚意外和他相遇,她便抛弃了少女应有的矜持,投入向往已久的怀抱里。

当她赤裸的躺在这个男人身边的第一夜时,她独白道,她仿佛亲近了年少的梦想。这一点,从她触摸年少时在这个男人房间里看见的外国女人的雕像时温存的指法开始,我就明白了。

长时间的等待,自少女起萌生的爱,使她心中常怀绝望,而这种绝望,把这个男人变成她的理想。是理想,她便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也肯接受失败。因此只要获取一点点,接近一点点,她就满足,她的内心里还是那个趴在窗台向往对面的一线光的年少的自己。

他说,他会快回来,回来就会找她;就这样轻易而拙劣的离开她。

咬了一半的苹果,与他曾经赠她的那朵白玫瑰一样,无论曾经多么新鲜,最终都会腐烂,在男人心里不留半点痕迹。她却怀了他的孩子,远走他乡,在战乱里奔波,她每年在男人生日这一天送上一束白玫瑰,作为曾停留在他生命里的一点纪念,她其实在心里希望男人会因为那束白玫瑰想到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女孩出现。

然而他却什么都忘了。

日后,她成了高级妓女,出没欢场,为生活。

几经周折,她依旧落入这个男人的怀抱里,他却又一次没有认出她,没有认出她作为十二三岁的少女住在隔壁,也没有认出她作为清丽的女学生曾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当她终于用女人的方式和这个男人纠缠在一起时,她却从未改变过自童年时代起固执青涩的爱情——一个属于女孩子,不肯移动的爱,一如当年她离开北平时母亲眼睛里的不可解释不明事理的执拗——她未肯长大。

她其实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走出房门,那一瞬间,我怀疑幼年的她躲在房屋的一角窥测着她自己成熟的身影——如今的她便是幼年时期看到的爱人领回家的一个个随随便便的女孩子中普通的一个,但除了这种方式,她也无法接近她的唯一爱人。

他没有认出她,可他摆脱她的方式,却是一模一样的。她说,我该走了;站起来,麻木的穿衣服,戴首饰,麻木的看着男人往她的包里塞嫖资,她走到门前,却看到自己送的白玫瑰,她要求男人送她一朵,男人一点不迟疑,但不迟疑,不清楚这白玫瑰来自谁,分明这么多年来她的心意,他毫不知情;而曾经的她的出现,他根本没有记忆。

她对他来说,永远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哪怕她用心爱着,甚至偷偷生了孩子。

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少女的暗恋可以有多疯狂,结局如何呢

原来一个人的爱情也可以如此波澜壮阔,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两情相悦的,更多时候爱而不得或者相忘于江湖,才是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爱情的最后归宿。作品在疯狂炙热而又绝对理想主义的描写之下,给我们传达了爱情最为冷静而又现实的存在,那就是:爱情,不过一个人的事情。

⑻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的什么事

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片评价

以倒叙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并非是导演徐静蕾的首创,但对于这么一个比较特殊的爱情故事而言,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影片切入点,确实能比较容易地让观众迅速融入到影片的故事情节及氛围中去,“万事开头难”,徐静蕾较为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故事情节地展开也就自然容易了许多。
故事从女主人公童年时初遇男主人公之前开始正式展开。她的童年生活枯燥、乏味,她当时本身的性格也比较敏感、内向,而男主人公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吹皱了她心底的一池湖水。少女情怀总是诗,情窦初开的她就这样莫名地爱上了他。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段童年的单纯暗恋竟让她从此沦陷,直至万劫不复,赔上了一生,而他却早已把她忘记。
本片的摄影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唯美的映像使人过目难忘。镜头蹑手蹑脚的行走,好像生怕碰翻了斟满欲溢的情感,观众则几乎无法察觉摄像机在移动——李屏宾先生炉火纯青的掌镜功夫,为微妙、隽永的情绪,增加了层次感与质感,使一幅细密的工笔画凸起、丰满,成为立体的浮雕。静态的景物反复出现,窗、门廊、北屋的大房、窄巷,每次都别是一番滋味,似相册里泛黄的照片;而无论女人行走于海边的磐岩,或随四川江边的小船在氤氲水气里若隐若现,始终如雅致的明信片,配合柔和、暧昧的光线,娓娓道来。
另一点睛之笔是久保田修的配乐,音乐温暖、举重若轻,以“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旁观姿态,将冰凉的钢琴与温婉的琵琶完美契合,别具一格。主曲首段琵琶唱、钢琴和,芳醇、可亲;至第二段,钢琴转奏主旋,琵琶凄切的纶指则如泣如诉,一切尽在不言中。
姜文在本片的表演尺度略偏内敛,以其花花公子的身份,有几段戏完全可以更放一些。苏小明、张暴默,两位唱而优则演的中年女性,戏份甚少,却均有不俗的表现。一老一少两个亮点:林园将忸怩、灵动的少女情怀诠释得极精准,当然,这不妨归结为“本色出演”。而在精湛的群像演技中,“蒋委员长”孙飞虎最夺戏,出镜不多,但出场便出彩。初次现身时,在母女俩走远后,他对泥瓦匠说了句“这就差不多了”,无一丝表演痕迹,让人惊叹。其后,即使不露脸、不献声,静静扫雪的背影,亦韵味十足。当然,还有那一声“小姐”,几乎穿透了女人的心。
自编、自导、自演的徐静蕾,整体表现亦十分出色。表演虽无重大突破,仍较好地展现了稍纵即逝的情感变化,尤其盥洗室内静坐吸烟的那个镜头,沉静中隐藏着张力,反映了演员本人的个性。叙事干净利落,尽可能剔除了冗余内容,包括女人的名字,包括她在旁白中反复提及的“今天死去”的人物的死因。

⑽ 从节奏和氛围的把握层面,你是如何评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的

从对节奏与氛围的把握而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成功的。清朗的弦乐,清雅的场景,低眉垂目的少女,以及清寒空气中流动着的隐隐情欲味道。
三次含而不露的激情场面,不知情的男人与女人秘而不宣的烈爱相撞击,电光石火的刹那,酒醒梦回,雪落无声。
总体说来,文如其人,戏如其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亦带着强烈的徐静蕾风格:淡雅、清新而又忧伤。结构流畅,细节也处理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