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电视 » 电影节来历
扩展阅读
电影院有卖3d夹片 2024-10-19 12:36:19
日本动画电影兽 2024-10-19 12:25:40

电影节来历

发布时间: 2022-03-15 01:31:20

1. 有谁知道柏林电影节的由来,背景什么的!

柏林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1945 年的夏天,电影从德国人的生活中暂时消失了两个月,德国多数大城市成了一片废墟,柏林的建筑倒塌了四分之三,许多人躲到地下掩体过夜,更多的人露宿街头。盟军虽然占领了德国首都,还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纳粹余党,满足居民日用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文化场所都关门了,但衣食的匮乏也没能阻碍老百姓对娱乐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刚刚来临,歇业不久的电影院纷纷开张,奉献出两个小时的忘情投入和温馨空间,是电影给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人最后一点卑微的温暖,即令国破家亡,德国电影人也在努力工作。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诞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对资助电影极为热心,他们想到要搞一个大规模的国际电影节,就定在柏林,须知对于联邦德国来说,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国的一块飞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为什么一定是柏林? 从柏林电影节诞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压倒性的主题,至少电影艺术交流完全不在考虑之列。这是一个完全的冷战产物。 对柏林电影节的创办起到关键作用的其实是美国驻德的文化官员,他们一心要将电影节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的文化桥头堡。柏林这个曾经的东欧文化枢纽,此刻成为西德民主复兴的象征。 1951年6月,西柏林举办了第一届电影节。因为预算不高,规模也不大,只有20个国家的来宾参加,这个被盟军炮弹摧毁的城市显然不是理想的旅游之地,所有人都对糟糕的天气和接待工作怨声载道。柏林的浓 柏林国际电影节奖杯
厚政治色彩从一开始就和戛纳、威尼斯等竞争对手注重商业性泾渭分明,其他欧洲电影节都十分依赖明星及围绕明星的狗仔队来获得关注,满街是兜售电影和计划书的片商。但柏林却依靠地缘政治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包括迈克尔·鲍威尔、罗伯托·罗西里尼和亨利-乔治·克鲁佐在内的一流电影人光临。参加电影节的国家和人数也逐年稳步上升,终于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接纳为国际A类电影节,加入了老资格的威尼斯和戛纳的行列。

2. 莫斯科电影节的由来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电影工作者协会共同组织,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其从1959年(第1届)的43个国家的300多代表参加,32部故事片参加比赛;到1981年(第12届)已发展到有上百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等到300多名代表参加,放映了500多部影片,已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与前捷克斯洛伐克主办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交替举行,两年一次,7月或8月举行,为期2周。该电影节故事片奖品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1969年起取消了大奖,相应增加了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政局变化的影响,该电影节也在悄悄地变化,尤其是规模在缩小,越来越难以与戛纳、威尼斯、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相匹敌。

3. 世界几大电影节以及对应的电影奖项的名称,解释,由来

柏林国际电影节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创办于当时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有 :① 举行影片比赛评奖,设有金熊、银熊奖,评委会特别奖,分别授予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等;②举行会外放映;③举办回顾展;④开设电影市场;⑤举办宣传品展览。80年代后,平均每年有30~40个国家参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国影片《红高粱》获金熊奖。2006年,中国导演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再获金熊奖;2008年,中国王小帅导演凭《左右》斩获银熊。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戛纳国际电影节
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
第60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6日开幕,组委会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榈奖”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名单,王家卫导演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成为唯一入围的华人导演作品,这部影片也同时获邀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在16日举行全球首映,这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第一次由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遗憾的是,在今年这份大牌导演作品云集的参赛名单上,曾经热炒有望入围的姜文新作《太阳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贤的《红气球》均抱憾出局,华语影片提前告别本届“金棕榈”竞逐。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官方网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电影节之一。1946年(第1届)至1949年(第4届)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 1950年(第5届)起改在疗养地卡罗维发利举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1959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了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6~7月之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1948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创办于一九五九年,两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七月举行。一九七九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六十周年,改为八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最高奖名称为“圣 乔治奖”,靠政府拨款。该电影节向来是规模大,参加国多,而且东西方客人并重,亚非拉国家也很踊跃,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个国家,五百至六百多部电影参展或参赛。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要活动项目有:一由三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二举行会外演映和专场演映;三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四举办回顾展;五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七七年,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举行。最高 奖名称为“美洲大奖”。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谓“世界电影节”。此电影节的活动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该电影节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给予表彰,举行表彰大会,在这十名导演中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一九三四年举办第二届后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一九四六年恢复举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电影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二战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 圣 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创办于一九五三年,于每年的9月21-30日举行,最高奖为“金贝壳奖”。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规定,凡参赛或参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并经电影节主席及选片委员会批准。奖项设正式奖和非正式奖二种。正式奖以“贝壳”命名,分金贝壳奖(大奖)、银贝壳;非正式奖有雅典娜奖、西班牙旅馆奖、堂 吉诃德奖等。

东京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八五年,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它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和政府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富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节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节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而表年导演作品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获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由于奖金丰厚,青年导演作品大赛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奖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作品不满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瑞士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另一说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每年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放映几十部影片。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从来没有看过的外国影片,鼓励各国青年导演或新导演拍摄具有新风格的新内容的影片。

英国电影学院大奖(BAFTA):

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好莱坞的“奥斯卡”,故此亦被称为“英国奥斯卡”地位同样崇高。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一九七五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等。第二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三届增设联合国奖。第六届增设最佳英国男女演员、最佳外国男女演员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等五项。第八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十三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十七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十八届增设了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二十由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二十二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一九六八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得提名,奖项敢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类似。

欧洲电影奖: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其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行地。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开罗国际电影节:
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办于一九七六年,于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创办于一九九三年十月,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根据国际制片人协会的章程,每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由四个主要活动组成:“金爵奖”国际电影评选、国际影片展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以及国际电影学术研讨会。电影节的口号是:团结、友谊、进步

4. 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由来他们是一个奖吗

分别创办于1962年和1981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两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也是我国电影界历史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两项评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从1992年起将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双奖颁奖活动改办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作为我国电影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是集电影评奖、颁奖,中外新片展映、学术研讨、电影市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艺演出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文化活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强调学术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以及举办地的流动性作为自己的特点。电影节先后在桂林、广州、长沙、北京、昆明、佛山、重庆、沈阳、南宁、宁波等城市举办了十届。十一届的历史证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是最受中国电影工作者尊重、最受中国电影观众欢迎、最受中国媒体关注的全国性大型文化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重要的中外电影文化交流活动。

5. 8月6日国际电影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2年8月6日,贝尼托.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创办,它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通常都设立一个国际评选委员会,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接、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设立的最佳导演奖——金狮奖 早期类似的国际电影节还有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电影节日渐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946年法国创办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捷克斯洛伐克创办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另外,在40年代先后创办的还有意大利的圣万桑国际体育片电影节、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英国的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等。 进入50年代,国际电影节更加引人注目、迅速发展起来,从欧洲扩展到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由40年代的几个,猛增到50多个。 到了60年代末,国际电影节又增加了一倍,总数超过了 100个。70年代是高峰时期,十年时间又翻了一番,达到200多个。 80年代以来,又增设了50多个新的国际电影节。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举办或轮流举办过各种名目繁多的国际电影节 300多个(其中包括国际电影周、国际电影展、国际电影比赛等)。而且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目前分布情况 欧洲是国际电影节的发源地,又是重点地区。现在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电影节超过200个,约占全世界总数的60%。在数量上居世界的首位。其中意大利、法国、西班牙3个国家占欧洲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欧洲的重点。 其次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举办了40多个国际电影节,约占全世界总数的18%,居第二位。美国虽然从50年代才开始举办国际电影节,比欧洲晚一些,但后来居上,发展很快。30多年来,美国先后在20多个城市举办过30多个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电影节,其中主要集中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现在美国是世界上举办国际电影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亚洲虽然不如欧洲和北美洲,但至今也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举办过20多个国际电影节。另外,还有60个国家和地区虽未单独举办国际电影节,但参加了轮流举办的一些国际电影节。亚洲举办的国际电影节约占全世界总数的9%。 拉丁美洲和亚洲一样,发展得很快。有10多个国家共举办了20多个国际电影节,约占全世界总数的7%。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办8个国际电影节,约占全世界总数的2%。 非洲虽然发展得慢一些,但也在迎头赶上,已有8个国家先后举办过16个国际电影节,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

6.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来历含义:

柏林国际电影节与坎城影展及威尼斯影展合称国际三大影展,于1951年在东西两大交界的西柏林创立。最初于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间展开,自1978年起,改在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举办,影展时间为期2周。由于柏林市徽为熊,柏林影展的大奖便称为金熊奖。影展除竞赛部份外,另有非竞赛影片及青年电影以及各项回顾展。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奖项设置: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历史影响:

柏林电影节对东西方电影的对话,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果还不够的话,我再提供一个网址,有对它较好的介绍.
http://ke..com/view/6107.htm
或者你可以搜寻一下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官方网站.

7. 电影节是干嘛的

就是一群虚伪的人为了一个虚伪的头衔争破头,也算变相的给电影做宣传。

其实不被主流欣赏的那些电影才是最吸引人的,个人认为。

8. 威尼斯电影节具体有哪些奖项电影节的由来有何历史


9. 威尼斯电影节的来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2年,但此后间隔1年,于1934年举办了第2届.1943年-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办.1969年-1978年,电影节虽仍在举办,但未评出正式大奖,其中1973年、1977年、1978年停办。第34届(1969年)取消评奖、第35届(1973年)取消评奖。1973年,电影节更名为“意大利电影评论日”,1975年又改名为“双年电影节”,1979年恢复正常举办,1980年恢复“金狮奖”。
威尼斯电影节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共有20多部影片参展,共设7个奖项,包括最受喜爱女演员奖、最受喜爱男演员奖、最佳原创故事奖、最佳导演奖、最感人电影奖、最有趣电影奖和最佳技术奖。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是由观众投票选出喜欢的电影和演员,没有固定的评委会。
从1934年开始,威尼斯电影节开始趋于稳定,并于每年的8月底9月初举办。但威尼斯电影节曾一度被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奖杯叫“墨索里尼杯”。也因此缘故,威尼斯电影节从1938年到1942年的评奖不为后人承认。

40年代的威尼斯可以说是在曲折中成长了起来。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电影节因战争而停办。威尼斯电影节在1946年重新举办,也开始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的《南方人》获得“最佳影片奖”。1949年,“圣马克金狮奖”正式设立,法国导演鲁佐凭着《曼侬》一片捧走了第一个颁发给最佳影片的金狮奖。

50年代开始,威尼斯电影节开始向国际化发展,有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电影参展。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夺得金狮奖,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点对准东方电影,,对黑泽明本人和亚洲电影都具有重大意义。

1961到1961年之间,威尼斯电影节已经成为了新兴和优秀影片展示的平台,随后,“金狮奖”的含金量也有所提高。然而到了60年代末,威尼斯影展又遇到了波折,因为政治因素及其他原因,使得原本影片奖赏制度遭到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尽管如此,每年世界各地仍然有很多优秀作品参展或是被邀请参加影展。

1971年和1972年的金狮奖分别颁发给了约翰·福特和卓别林。同时,1971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也第一次有了中国影片的出现。1974到1976年,在Giacomo Gambetti的倡导下,电影节开始寻找新的影片,出现了一些怀旧的题材和其他的新颖题材。1978年,电影节停办一年。

8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又恢复了颁奖制度,并且其宗旨是成为“电影作家的影展”。参与评审的委员多是国际上深负重望的知名导演,这是威尼斯影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它与戛纳影展、柏林影展,并称欧洲三大影展的原因!

1991年,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参展威尼斯电影节,不过却没有捧得金狮。9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已经成熟,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导演汇聚与此参加影展。不过,由于电影制作主导思想的变化和世界电影商业化趋势愈见明显,威尼斯影节的质量有所下降,被商业化运作的戛纳影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