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物介绍的PPT该如何做
PPT分很多种,人物PPT是PPT中主要应用的一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也不会打纸上草稿,准备做什么事提前做出一个ppt来,可以参考着自己ppt中的重点进行讲解了。
首先,制作人物ppt时我觉的应该确定一下自己ppt板式,做到简约,让人看到版式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一种欣赏的感觉。然后在找到符合自己介绍人物的封面,让大家看到封面的时候就会明白接下来会讲解什么东西,才能怀着好奇心继续欣赏下去。
其次,ppt中文字内容不必太多,多增加点人物身上发生过的故事。因为很多人看到一大堆文字,还没有读就感觉自己心里根本不想读这些,用故事中的情节让欣赏者没有太多抱怨,也更容易的理解到自己介绍这个人物的特点。
最后,在自己进行大量口述的内容时可以给大家放点轻音乐,微电影之类的,一是让自己的讲解不显得那么枯燥,二是让大家心情都很放松的去理解这个人物。
㈡ 重温经典
以下摘抄自:
http://wo.cnmdb.com/group/review_41724
--------------------------------------
本资料集由Harry Potter(叶莺)整理,资料来源:《新电影20年》、80年代《大众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报》、《外国电影丛译》等,中国配音网网友校订,转载务必保留本说明。
《小英雄》 1950年译制
《乡村女教师》 1950年译制
《列宁在1918》 1951年译制
《彼得大帝》 1952年译制
《一寸土》 1952年译制
《华沙一条街》 1952年译制
《肖邦的青年时代》 1953年译制
《坦卡》 1953年译制
《奇婚记》 1953年译制
《偷自行车的人》 1954年译制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54年译制
《不可战胜的人们》 1954年译制
《贝多芬传》 1955年译制
《夜店》(舞台艺术片) 1955年译制
《做贼心虚》 1956年译制
《勇士的奇遇》 1956年译制
《世界的心》 1956年译制
《生的权利》 1956年译制 这是上海译制的第一部拉丁美洲国家的影片
《孤星血泪》(黑白片) 1956年译制
《旧恨新仇》 1956年译制
《警察与小偷》 1957年译制
《叛逆》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7年译制
《红与黑》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7年译制
《三剑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科伦上尉》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崩溃的城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血的圣诞节》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这是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希腊影片
《三合一》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这是最早与中国观众见面的澳大利亚译制片
《根据法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芬兰故事片
《北海运输队》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王子复仇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上任前夕》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社会中坚》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绿色的土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塔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同一条江》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阴谋与爱情》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大墙后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查雅布拉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松川事件》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广岛之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神童》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阿苏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中国译制的唯一一部锡兰电影
《勇敢的胡安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阿尔及利亚姑娘》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塔曼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她在黑夜中》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抗暴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特殊任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卡洛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4年译制
《革命的故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8年译制
《圣地亚哥之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9年译制
《红菱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0年译制
《第八个是铜像》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1年译制
《冷酷的心》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巴黎圣母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富翁的女儿埃伦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简•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冰海沉船》(英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警察局长的自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4年译制
《琼宫恨史》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美人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9月译制
《魂断蓝桥》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鸳梦重温》(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屏开雀选》(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空谷芳草》(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基度山伯爵》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美凤夺鸾》(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囚徒》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坎贝尔王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音乐之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叶塞尼亚》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译制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译制
《望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未来世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悲惨世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谁来赴宴》(内参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追捕》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曾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吟公主》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1830》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尼罗河上的惨案》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大独裁者》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恶梦》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政权•真理》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佐罗》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金环蚀》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绝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萨拉丁》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㈢ 给位大哥大姐,学霸们。问一下,学校军事课要演讲,然后每个人都要制作一个ppt,上台演讲主题青春爱国
相对来说这个课题范围比较大,但是我们在做''ppt的时候,一定不要太过于空,要从小事上面提现出来,那样才能把它讲的相对来说比较好,可以找到的素材有很多,如果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找,可以去看一看最近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想你就会得到答案的,你就会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希望对你有用,希望可以帮的到你。
㈣ 关于2010贺岁档电影 研究学习报告,帮我做个PPT
和往年一样,又有不少电影电视作品将在2010年的新春贺岁档中,为票房、为收视率拼个你死我活。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票房、收视率并非重点,有什么好看才是关键。因为看影视节目不过是大家为了过好新年的一个娱乐项目而已。
《阿凡达》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
类型:动作/科幻/冒险
剧情:未来世界,人类为获取潘多拉星上的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受伤退役军人杰克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杰克在与纳美人首次接触后,虽然开启了沟通的可能性,却也即将面临一场意想不到、浩瀚壮烈的星际冲突……
看点:壮观、美丽、神奇、逼真的外星世界;跨越星球、物种的浪漫爱情。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以全新的3D视角呈现在观众面前。
2010.01.18
(暂定)
《福尔摩斯》
导演:盖·里奇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裘德·洛、瑞秋·麦克亚当斯
类型:动作/悬疑/犯罪
剧情:又一起凶案发生,福尔摩斯和华生受人委托开始调查,发现矛头指向备受人们尊敬的布莱克伍德公爵。最后他们发现从这个阴谋波及整个英国的安全……
看点: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福尔摩斯,彻底改变了以往形象,脱下衣服展示肌肉,闪转腾挪出手不凡。更有趣的是,他和扮演华生医生的裘·德洛在片中出现时,都变成了个性风流的泡妞高手。
2010.01.19
《东风雨》
导演:柳云龙
主演:范冰冰、柳云龙
类型:谍战
剧情:故事发生在珍珠港战争爆发前后的上海,讲述了在这场战争中担任重要角色的中国情报人员的隐忍、付出和牺牲的故事。
看点:范冰冰出道十年来曾经塑造过无数女主角形象,但出演女特工还是头一回。而剧组也特别请来曾指导《色戒》和《木乃伊3》的美术指导,将范冰冰打造成中国版的“千面娇娃”。
2010.01.22
(暂定)
《孔子》
导演:胡玫
主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
类型:传记/史诗
剧情:东周末年,各诸侯国割据一方。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它圣贤,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绝粮,也曾被卷入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看点:作为首次将孔圣人搬上大银幕的电影作品,又有周润发、周迅出任主演,单凭这两点足以吸引国人走进影院一探究竟。
2010.02.04
《锦衣卫》
导演:李仁港
主演:甄子丹、赵薇、吴尊
类型:惊悚/动作/武侠
剧情:明朝末年,原本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锦衣卫掌控大权旁落到密谋造反的当朝司礼太监贾精忠手中。锦衣卫头号高手青龙奉师命盗取勤王兵符却遭陷害和追杀,与驭天镖局总镖头乔永之女乔花亡命江湖……
看点:明朝政府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到底如何运作?武侠版的“甄功夫”如何?“大明十四势”到底为何种兵器?何谓浪漫武侠片?甄子丹、赵薇再续银幕情缘……
2010.02.05
《未来警察》
导演:王晶
主演:刘德华、徐熙媛、徐娇
类型:科幻/罪案/穿越
剧情:未来,太阳能替代石油、煤等成为了人类主要的能源。但这项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却触犯了垄断集团的利益,于是,一系列针对该项技术发明人的暗杀行动展开了……
看点:作为该片故事背景的未来城市气势磅礴,摩天大楼林立其间,飞行座驾纵横穿梭,科技感和时尚感毫不逊于欧美大片。除此之外,片中还有飞车追逐、直升机坠毁、游乐场大战等诸多紧张刺激的火爆场面。
2010.02.09
《苏乞儿》
导演:袁和平
主演:赵文卓、周迅、杨紫琼、周杰伦
类型:动作/剧情/历史/古装
剧情:清代末期,列强入侵中国,苏灿所在的黑龙江省饱受俄罗斯人的欺压。在一次事件中,苏灿的儿子被俄人欺凌,濒临死亡的边缘。看着自己唯一的亲人身处危急之中,苏灿内心的火焰终于再次燃点,他打出了最高境界的拳术……
看点:享誉国际有天下第一武指美誉的八爷袁和平,继《霍元甲》、《标杀令》、《22世纪杀人网络》及《卧虎藏龙》后,十二年来首次再执导筒,拍摄这个真人真事的英雄故事,以纯动作、真功夫,拍出电影世界中最高的武术精神,最激励人心的英雄气概!
2010.02.10
《花田喜事2010》
导演:谷德昭
主演:古天乐、黄百鸣、吴君如
类型:喜剧/古装
剧情:在外邦留学三年的花田国公主遗珠在回国途中突遇海盗劫船,并因此失去记忆,身份也与跳海寻死的民女黄莺互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搞笑经历。
看点:故事虽然发生在充满梦幻色彩的古代“花田国”,却混入了颇多现代流行元素,动人亲情和感人爱情在古代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中编织出一幕幕疯狂搞笑情节。
2010.02.11
《72家租客》
导演:曾志伟
主演:曾志伟、张学友、袁咏仪
类型:喜剧
剧情:上世纪40年代广州西关一栋三层楼的大杂院里住着72家房客。市井流氓太子炳和泼妇八姑这对“天作之合”的包租公、包租婆夫妇是大杂院里的“恶霸”,他们对租客极尽欺压刻薄之能事,催租、迫迁,令租客们恨之入骨……
看点:被称为港版《建国大业》的《72家租客》拥有174位影视明星,比《建国大业》还要多出两位,要是看花了眼纯属正常。
2010.02.14
《大兵小将》
导演:丁晟
主演:成龙、王力宏、刘承俊
类型:动作/冒险/喜剧
剧情:卫国主营被梁国军队伏击,在一场强烈的战争之后,两败俱伤,仅仅剩下一个梁国士兵和一个卫国将军。士兵认为抓住将军,就可以得到奖赏。士兵毫不费力地抓住了受伤的将军,他们开始了回梁国的漫长旅途……
看点:虽然成龙的动作片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引人入胜,但王力宏的加入应该会相得益彰,看这样一场轻松不费脑筋的电影不失为一件好事吧。
2010.02.18
《越光宝盒》
导演:刘镇伟
主演:郑中基、朱茵、蔡少芬
类型:爱情/奇幻/喜剧
剧情:在至尊宝与紫霞的爱情成为人世间不朽传说后的多年,那份真诚却没有被珍惜的爱情却一再被反复上演。这一次,山贼抽出了那柄宝剑。而以爱情为信念的仙子,如飞蛾扑火般投身这场似曾相识的爱情……
看点:山贼与仙子从此开始了他们奇幻的旅程。重新置身于《大话西游》、《东成西就》、《赤壁》、《功夫》、《画皮》、《功夫熊猫》、《十面埋伏》、《卧虎藏龙》、《黑客帝国》等多个中外电影大片的情境之中。
㈤ 中国当代史的历史学教案和课件哪里有炮击金门和中印反击战影片哪里下载啊
中国当代史的历史学教案和课件http://wenku..com/view/34bdbdc4bb4cf7ec4afed08a.html
炮击金门和中印反击战影片
http://v.ku6.com/show/DA-YwRc18uBL9eZM.html
到ku6 在线观看
㈥ 寻一个关于鲁迅的PPT(帮做也行- -)
鲁迅[1](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编辑本段]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他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原则。
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其中《故乡》、《风筝》、《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
《少年闰土(节选《故乡》)》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1918年起,先后发表《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先生的著作(数字版):
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青年鲁迅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家庭: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孚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子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始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全集
鲁迅相貌普通,浓眉大眼,眼神透有几分深邃。浓八字胡,头发整齐肃起,颇为沧桑。脸型方正,幽默。照片上的鲁迅多很严肃,但实际鲁迅很爱笑,有时笑起来烟斗都拿不住。
[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编辑本段]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 《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㈦ 跨越百年的美丽ppt
利大: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从人类生活方面:各种电器使人们生活舒适,比如空调,冬暖夏凉,,;当然,科学的进步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负面影响,但有利的一面毕竟占着绝大部分。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
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
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我就亲耳听说一个建筑系的学生为了画图而包了两次夜。暂不说他包夜的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于身体不益,单说他对网络的利用,他在利用网络。我不得不插一句,何为“利用”呢?我觉得,在这,利用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运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这是利?是弊?
作为一个旅游系的学生,我也是常上网的。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旅游的信息。有景点的介绍,有旅游信息的发布,有国家对旅游业政策的公布。这些,可以说是最新、最快的。对于旅游业这样一个敏感的行业来说,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着早一步抓住机遇。这是利?是弊?当然,网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谣言,有谬论,如果不加辨别,一概采纳接受,并且因此而酿成巨大的失误。这又是利?还是弊呢?
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这是利?还是弊?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这是利?是弊?
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这是利?还是弊?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说是利?是弊?
其实,网络本无利弊,利弊在于上网之人。学了马哲,知道人应当发挥自身能动性,上网也是如此。有时,利与弊只一线相隔,单看上网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的。
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趋势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说,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吗?
弊大:上面说道我们每个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远了,这就使得我们看到是只是远处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该做的,就像历史上那些想找长生不了的一些君主们一样,药物是拿来治理疾病的,结果他们去盲目的投资去为了达到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众,就有了人民现在在电影里看到的宏观场面了,让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谓的世界奇迹。科技的发展的同时带给人们的是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利:我们可以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在未来可能回连《太阳中心》学会被推翻。在科技发展进步的现在没个人可以享受到那些历史人物所享受不到东西,每个新人对这个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费量约100亿只,主要为发泡塑料制品,使环境破坏。对自然的危害:
和我们使用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一样,空调必然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担。几年前,空调对自然的影响主要集中讨论在制冷剂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上,但是这些年,由于制冷剂更新行程的发展,这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了。未来空调对自然的影响还是体现在能耗这个领域,空调能耗已占我们生活和工业总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开材和给大气环境释放大量的热量,己以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响成的很大的负担,这才是我们长期以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电脑:因为电脑,有了网络,有了网络游戏。所以,青少年无法自拔,荒废学业,无所事事。
汽车:人口膨胀,如果每人一部汽车,人类还有生活空间么?
空调:降低了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小了免疫力。
这个辩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列举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坏处,因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着坏处的话,那么对方就很可能抓住这一点攻击你们:对方辩友,你们总是列举科技的种种坏处,似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呢?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砸烂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正是为了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不是相反。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因为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够使得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握之下不会反过来祸害人类。
结论:科技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发展,发展首先得净化思想,只有没个人的思想和心灵得到发展和提高了,所开发出来的高科技开能永久的有益于人类的发展,自然的和谐!
㈧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共11个专题)
中考历史热点如下:
1、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75周年)
(1)考点预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深远影响等。
(2)命题角度猜想:
角度一: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角度二:中外历史结合,主要考查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及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角度三: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分析,认识这三大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不同影响。
角度四:通过列强的侵华战争的结果,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社会制度的落后与经济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
2、1862 年,在北京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55 周年)
(1)考点预览: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内容、结束标志、及深远影响等。
角度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通过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对比分析,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角度二:旧中国教育的变迁: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05 年废除科举制。
3、1872 年,在上海创办《申报》(145周年)。
(1)考点预览:《申报》创办的时间和地点,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纸。
角度一:考查《申报》创办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历史地位。
角度二:和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一块考查,同属于近代大众传媒。
角度三:考查中国近代史中的上海时设涉及到。
角度四:考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4、1912 年,推翻清朝统治,中国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成立(105 周年)。
(1)考点预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角度一: 以民国成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我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起步。
角度二 :结合世界史上的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角度三: 中华民国成立与孙中山其他的活动结合考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四 : 从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入手,证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政治上的近代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5、19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创立(90周年)。
(1)考点预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
角度一 :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及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合十月革命传播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共产主义在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艰辛历程。
角度二:联系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的垮台,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角度三:以海峡两岸交流的时政要闻为切入点,回顾历史上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角度四:以南昌起义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
角度五:以南昌起义等史实为线索考查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领导中国 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6、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大屠杀80(周年)。
(1)考点预览: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中日关系回顾及展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实、日本的崛起及战 后经济恢复的历史及启示等。
(2)命题角度猜想:
角度一: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侵略,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角度二: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考查全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而揭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角度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历史的启迪和感悟。
角度四:从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中,引出国共两党关系及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并考查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角度五:通过时政要闻考查南京大屠杀及旅顺大屠杀的相关史实,并说明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及对国人的启示等。
角度六:通过对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回顾及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的考查,对中日关系前景进行展望。
角度七: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走向胜利的史实的回顾考查抗战中的著名战役,揭示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
7、1952年,中国土地改革完成(55 周年)。
(1)考点预览:土地改革的内容、意义.
角度一:新中国建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
角度二: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角度三:对比中外历史上涉及到农业的重大历史事件,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933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揭示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8、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45周年(45 周年)。
(1)考点预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建国后的新中国外交成就等。
角度一:以时政材料创设情境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事件。
角度二:以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为切入点,纵向考查中美关系的历史轨迹,并对中美关系进行展望。
角度三:将中美关系放在中国近现代的外交这个专题 查。如近现代外交的不同特征、原因及带来的启示等。
角度四:综合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成就。
9、1982年,中共十二大,颁布第四部《宪法》(35周年)。
(1)考点预览: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宪法》颁布的背景、意义。
角度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对比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04年《法典》 、中国1954年宪法。
角度三: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综合考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及启示。
10、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九二共识(25 周年)。
(1)考点预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过程、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等。
角度一: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程。
角度二: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角度考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从而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角度三:以南巡谈话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过程和启示。
角度四:以十四大内容为线索,结合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速动 的社会改革等史实综合比较这些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和特点及异同点等。
角度五:以南巡谈话为线索纵向考查历史上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及其历史意义等。
(8)中国电影发展史ppt扩展阅读:
2020年重要周年历史事件
一、120周年大事件
1、1900年5月中国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5月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洋人进京,也叫“庚子事变”。
2、1900年12月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发表了题为《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标志量子物理学诞生。
二、110周年大事件
1、1910年8月,托巴斯·爱迪生发明有声电影。
三、100周年大事件
1、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在上海问世。
2、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3、1920年11月,《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出版。
四、85周年大事件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
3、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4、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爆发,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行抗日。
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